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导语: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爱,应该就是只羡鸳鸯不羡仙那种吧。相比较普通老百姓来说,皇帝这个职位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仙人级别了,可是顺治皇帝却并不想做这个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01两段毫不情愿的婚姻。凡人都说神仙好,神仙烦恼谁知道?就算他是皇帝,也有着普通人所意想不到的烦恼。在普通家庭,能够找个媳妇儿基本上就是烧高香了,如果还遇到一个贤惠懂事的姑娘,那等于是祖先坟头冒青烟了,就算是遇到一个泼辣的,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过一辈子。
皇帝就不一样了,在普通人眼里,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可以有三千佳丽随便宠爱,可以看上谁就跟谁好一辈子。
那么这是真实的吗?当然不是,三千佳丽也要看你这皇帝身体好不好啊,要是个个皇帝像康熙乾隆这副身子骨,那还凑合。可这样的皇帝还真少见,一般皇帝有这么七八个老婆,就已经是相当高级的配置了,三千佳丽他们吃不消。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顺治十一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为后。贵妃董鄂氏方幸,后又不当上恉。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责后礼节疏阙,命停应进中宫笺表,下诸王、贝勒、大臣议行。三月,以皇太后旨,如旧制封进。---《清史稿》
顺治皇帝的情路是比较坎坷的,他一辈子有四位皇后,其中有三位就不是他的本意所立,还有一位皇后,也就是董鄂妃,是在本人死后才追封的。
他的前两任皇后,全都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儿,相当于是蒙古的公主嫁给了满洲的皇帝,这属于政治联姻。当时满清刚刚入主中原,根基尚未稳定,自然是需要蒙古的大力支持才行。
顺治他老爸不也是各种蒙古妃子都娶么,孝庄就是蒙古的公主,所以顺治必须要接受这两段婚姻。很可惜的是,孝庄的这俩侄女要么性格暴躁,要么长相不合格,反正就是入不了顺治的法眼。
顺治跟这两个人丝毫没有感情,有时候却要为了家族利益,必须要跟她们躺在一起。如果顺治是个有洁癖的人,一定觉得很恶心。
02顺治独宠董鄂妃,这让婆婆孝庄非常不满。自从董鄂妃入宫以后,顺治的春天可算是来了。入宫第一年,顺治皇帝就加封她为皇贵妃,并且宣布大赦天下。
加封俩皇后也没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为什么加封一个皇贵妃就要如此呢?为此孝庄心里非常不开心,因为她的俩侄女儿都遭到了抛弃。
从董鄂妃进宫以后,顺治皇帝压根就没再理睬过孝庄的俩侄女儿,三千宠爱于一身,这还真不是假话。
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鄂硕本以军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进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清史稿》
顺治希望立刻把董鄂妃立为皇后,可孝庄太后强烈反对,并且认为这是在颠覆家族企业。婆媳关系搞不好,这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儿子一味地维护自己老婆,老妈心里自然好受不到哪儿去。这个时候董鄂妃为顺治生了个儿子,顺治那叫一个高兴啊,随即要立这个孩子为皇太子。
这种想法谁也拦不住,只有老天爷给拦住了。这孩子要做了皇太子,那还有康熙什么事儿呢!所以这孩子早早就夭折了。为此董鄂妃大病一场,不久便去世了。
顺治因为伤心过度,仅仅半年时间,也跟着董鄂妃一起走了。顺治对董鄂妃的痴情,由此可见,一家三口在地下相聚,或许才是他们最大的夙愿吧。
03董鄂妃的葬礼规格,超过任何一位皇后。按理说董鄂妃是皇贵妃,还没有达到皇后的地位,所以下葬应该也要按照皇贵妃的规格。可是顺治皇帝绝不容许自己最爱的女人受到委屈,就算是死了也不行。
所以他强行将董鄂妃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看看你谥号有多长就知道了。
这么一来,顺治皇帝的第三位皇后就这么出现了。为了安抚死去的董鄂妃,顺治皇帝还杀了30个太监宫女作为陪葬,这些太监宫女也是无语了。
此外顺治还给董鄂妃安排了108个和尚超度她的亡魂,希望董鄂妃能够早登极乐世界。让皇族成员,朝中大臣全都跑董鄂妃坟前哭丧,这也是没谁了。
当然,做这一切事情,孝庄太后都没有再拦着,人已经死了,还能说些什么呢?孝庄就这么一个儿子,不心疼他又能心疼谁呢?
04顺治的叛逆到底是怎么铸成的?顺治皇帝算不上一个明君,只能说他是一个叛逆的小伙伴。为什么他会如此叛逆呢?年幼的顺治皇帝一直都没有实权,因为大权操控在多尔衮的手里。
多尔衮跟孝庄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早就传入了顺治的耳中。不管满人过去有怎样的习俗,可是接受了过多汉人文化思想的顺治,是永远不能接受这件事的。
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母亲是圣洁的象征,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皇太极的事情来,可是他不知道孝庄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
而顺治自己是怎么想的呢?他越来越讨厌这个皇位,他甚至想要做一个普通人,可惜并不能够。等到多尔衮一死,如此大的功臣,立刻被顺治抄家鞭尸。
这就是顺治叛逆的表现,这一行为让很多忠于多尔衮的功臣们都寒了心。不过顺治不用顾及这些事情,大不了皇位不要了。
再加上后来两段不幸的婚姻,顺治皇帝的内心早就已经崩溃了,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躲避风浪的港湾,也就是董鄂妃,可偏偏老天爷还是不能让顺治称心如意。
我觉得他这个皇帝非常不幸福,如果真的可以做出选择,我认为顺治的确不想做皇帝,他肯定会愿意跟董鄂妃做一对平凡人家的夫妻。
补充:顺治的第四位皇后,就是康熙的母亲佟佳氏。说佟佳氏跟顺治没有感情,这是不对的,至少在董鄂妃入宫以前,佟佳氏在顺治心里是比两位皇后要高的。所以他们之间有爱的结晶康熙皇帝。
在顺治临终前,也将佟佳氏的儿子玄烨给立为了皇太子继承皇位,或许顺治明白真正的爱情应该就是这种平平淡淡的感觉才是。
太过于轰轰烈烈的爱情,注定不会长久,顺治和董鄂妃就是太过于轰轰烈烈,结果把两个人都给轰死了。
不过佟佳氏命也不好,年仅23岁就去世了。她这个皇后是在她去世以后,给她追封的。所以也不是顺治皇帝的本意。
参考资料:《清史稿》
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董鄂妃(1639年——1660年),满洲正白旗栋鄂氏出生,又作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她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尤其是野史中记载颇多,清世祖福临最宠爱的女人,宠冠后宫无人出其左右,当之无愧的一代“倾世皇妃”。
顺治十三年时(1656年),17岁的董鄂氏入宫成为顺治帝的妃嫔,直接晋封为“贤嫔”。同年八月,她就被顺治帝立为“贤妃”。没过几个月,顺治帝就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这样的履历和晋升速度,历史上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尤其,是在后宫礼仪和教条严苛的满清王朝,更是不可想象,从而也引起了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不满。
不仅如此,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过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诏大赦天下。大清王朝200多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有大赦天下的,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她是独一份。这一年,顺治帝19岁,董鄂妃18岁。
直到今天,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库中,还依然保存着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和记载。可见,此事千真万确,不容置疑。
董鄂妃也非常争气,在册封的第二年就生下了顺治的皇四子,可惜不满百天就夭折了,谥“和硕荣亲王”。董鄂妃在失去孩子后,神情恍惚,每天以泪洗面,郁郁寡欢,顺治皇帝也极为呵护她,时常陪伴左右。
顺治十七年(1660年)时,21岁的董鄂氏就在承乾宫病逝了。顺治帝悲恸万分并数日辍朝,之后亲自下旨:
“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皇太后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脱仰承慈渝,特用追封,加之送号。”
后来葬于清孝陵,赐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而且!为了体现身份贵重,不附帝谥,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更夸张的是,顺治帝亲自御笔题写了洋洋数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盛赞董鄂妃生前的品德高洁,记述她生平的诸多事迹,言辞真情流露。
在皇贵妃董鄂氏去世的当天,顺治皇帝就立即下旨,令亲王以下,满、汉四品以上在京官员,公主、王妃以下的所有命妇,一律都到景运门内外祭奠,可谓是规模空前。
鉴于顺治对于董鄂妃一系列逾制的行为,民间开始有传言说,顺治皇帝在董鄂妃死后,心灰意冷,情难自已,选择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发号“尘隐道人”。关于顺治出家之谜,已经成为“清宫三大疑案”,但多见于野史记载。
然而,据正史《清史稿》记载,顺治皇帝并没有出家。他生前信奉佛教不假,尤其是在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的确伤心绝望,甚至也动过出家的念头。但是,经过身边的高僧行森和尚开导,加之孝庄太后的极力劝阻,他最终放弃了出家的念头。可顺治的精神却再也无法振作起来,对于朝政事务已经彻底放弃,真的是“哀莫大于心死”。
在长期的抑郁苦闷中,顺治皇帝很快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临终前,他和母亲孝庄太后商议后,留下遗诏,命自己的皇三子玄烨继位为帝,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感情,真的让人无比羡慕,却又无限惋惜。好在,顺治帝生前没能给她皇后的尊号,死后追封她为皇后,并且两人同穴而眠。
回答完毕!
参考资料: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端敬皇后行状》
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虽然被电视剧渲染得凄美动人,但实际生活中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是比较畸形而且不健康的。顺治帝对董鄂妃的感情确实真挚,也在礼制上给了她在清朝空前绝后的尊崇,但顺治帝在精神上对董鄂妃以索取为主,而董鄂妃孤身处于以孝庄皇太后为后台的蒙古贵女们盘踞的后宫中,活得谨慎小心、异常谦恭,四年多时间就积劳成疾、病累而亡。
宠冠后宫的董鄂妃那神秘而尴尬的来历顺治十三年八月,顺治帝册封了一位正白旗满洲女子董鄂氏为贤妃,仅一个多月后,贤妃又被册封为皇贵妃,并大赦天下,她的父亲鄂硕也被推恩授予伯爵之位。董鄂妃升迁速度之快为清朝罕见,而为了册封妃嫔大赦天下这在清朝还是第一例。
第二年冬十月,董鄂妃产下了顺治第四子。顺治皇帝欣喜若狂,大呼这是“朕第一子”(满洲早年讲究母亲出身,当时顺治其他诸子生母地位不高,董鄂氏身份最为贵重),并且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并且为此子颁布大赦天下之诏书。这种隆重庆典在清朝历史上仅有二例(前一例是皇太极为宠妃海兰珠之子大赦天下)。之后由于孝惠皇后得罪了顺治帝,董鄂妃又以皇贵妃之尊代理宫政。
那这个如此受宠的董鄂妃到底是什么来历呢?由于董鄂妃册封前夕恰逢顺治帝之弟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去世,于是好事者和电视剧为了加强戏剧冲突,往往把董鄂氏设定为襄亲王之福晋,以此加强顺治兄夺弟媳的戏剧化程度。实际上,根据清史学者杜家骥、杨珍等的考据,襄亲王的福晋为孝庄文皇后亲兄弟、科尔沁部札萨克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他不是董鄂妃丈夫。
关于董鄂妃的来历,恐怕顺治帝玛法、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记载更可靠:董鄂妃原来是一位满洲军人之妻,由于她违背伦理与顺治帝通奸,愤怒的丈夫责备羞辱了她。顺治帝知道后,掌掴了这个军人,此人或愤而自杀。无独有偶,曾作为使节来清的朝鲜王子麟坪大君的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因此,董鄂妃应该是一个清朝中高级武官之妻,顺治机缘巧合遇到她后,把她夺为己有。
董鄂妃在蒙古贵女盘踞的后宫处境尴尬董鄂妃的身份虽然尴尬,但皇帝宠爱谁不用看人脸色呀,可惜顺治后宫情况特殊。清朝初年继续奉行满蒙联姻政策,顺治带头先后立了两个来自科尔沁蒙古部落的皇后,而顺治帝的亲妈孝庄文皇后本身就是来自科尔沁部落的蒙古女子。因此,不论是从国家利益角度还是家庭利益,顺治帝后宫中充斥着很多蒙古贵女,孝庄文皇后就是她们的大后台。可惜,顺治帝根本不爱这些女人,他和后宫生的十四个孩子没有一个是出自蒙古贵女,宠冠后宫的董鄂妃自然会是这些被冷落蒙古女的嫉恨对象,而且顺治对董鄂妃的疯狂也显然会招至孝庄文皇后的不满。
因此,董鄂妃为了减少皇太后等人对自己的敌意,行事异常恭敬婉顺,无论皇太后、皇后、甚至妃子,只要患病,她都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全力侍奉,废寝忘食,企望以此换取她们的理解,改善自己在宫中的处境。当然,顺治也希望她能这样做。兹举几例:
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董鄂妃难产生下皇四子;
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初四左右,孝庄皇太后于南苑行宫生病,产妇董鄂妃冒着严寒去南苑为太后侍疾,废寝忘食衣不解带,左右趋走、无异女婢,最终孝庄皇太后长寿平安,而董鄂妃落下病根,不久之后她的儿子荣亲王夭折。受到打击的董鄂妃剩下的三年岁月疾病缠身,形容憔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董鄂妃生荣亲王前不久,父亲鄂硕去世。难产生完孩子尚未出月,得到皇太后于南苑病重的消息,于是丧父的产妇董鄂氏丢下孩子跑去行宫衣不解带伺候婆婆一两个月。太后刚痊愈不久,荣亲王夭折。这还不算完,这段时间里董鄂妃哥哥又去世了。也就是说在大半年时间里,董鄂妃是接连丧父丧子丧兄,自己以羸弱产妇之身去侍疾又破坏了健康根基,她的悲剧命运可以说是老天注定的了。
顺治十五年的时候,孝惠皇后得了重病,顺治让董鄂妃带病去伺候五天五夜。皇后的宫女都能休息下,董鄂妃却不眠不休的伺候,哭泣道:皇上派我来侍疾,如果不能痊愈怎么办?皇后的事,董鄂妃都亲自为她置办好。
董鄂妃去世那年的春天,永寿宫石妃生病,董鄂妃带病伺候三天三夜,为她解除忧虑,处理事务,和伺候皇后一样。董鄂妃甚至还亲自为石妃做衣服。
任性敏感的顺治帝在感情上对董鄂妃一味索取顺治皇帝在爱情上是强烈的索取型人格。众所周知,顺治的童年笼罩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导致成年后追求优越的倾向特别强烈,通过控制支配他人来感到自身王者气势的强大。拥有奉献型人格的董鄂妃是他最好的宣泄载体,于是他依赖董鄂妃,肆无忌惮的支配她哪怕带病去完成一切任务,直到将本可以璀璨如花的生命活生生摧残成一具白骨。
顺治皇帝在《端敬皇后行状》里提到,董鄂妃生荣亲王时难产,之后三年她一直多病身体清瘦,所以两人几乎不再有欢好之事,可谓是亲情更胜激情的无性婚姻了。顺治虽然在文中为自己矫饰,说点"朕夙耽清静,每喜独处小室”装门面的话,不过从他子女的数目还是看得出他色欲是比较强烈的。荣亲王夭折后,顺治和诸妃们共生了四子三女七个孩子。
而董鄂妃则必须当好他的生活秘书。董鄂妃每次都恭敬站着伺候顺治用餐,顺治让她坐下一起用餐,董鄂妃拒绝,劝他多和诸大臣一起用餐。董鄂妃入宫后不仅能够伺候好皇太后,见到顺治保母都非常有礼貌不敢轻视。善待后宫妃嫔,从没有忌妒争宠之心,妃嫔有美德会在顺治面前赞美,有过错则帮着隐瞒。对于顺治喜欢的妃嫔,董鄂妃善待体贴如自己的孩子。
顺治皇帝有时会因为琐事指责董鄂妃,一开始不熟悉宫廷生活的董鄂妃还会试图为自己辩解,以证明自己无过。但她读了不少贤德后妃事迹后,醒悟道:解释辩解这是违背了后妃恭顺的原则。从此以后,但凡顺治皇帝再指责批评她,她一概承认错误,绝不分辨,只会引咎自责自我批评。
不堪重负的董鄂妃香消玉殒,“一口气不来,到何处安身立命?”董鄂妃入宫数载,无日不在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又极为辛劳,身心两疲.可是,她的客观处境,迫使她仍需在人前强作欢颜,勉自支持,事必躬亲,无所不周,这更进一步加速了她的死亡,终于一病不起。董鄂妃华年早逝,是包括宫闱之争在内的清廷政治斗争漩涡中,一个弱女子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必然结局。临死前,以羸弱之身背负太多的董鄂妃感慨地问道,“一口气不来,到何处安身立命?”
正因为董鄂妃死得太累,所以顺治帝疯狂地为她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顺治首先追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并亲自为她写《端敬皇后行状》,甚至打算赐死三十个宫女为她殉葬,后被劝阻。董鄂氏去世后,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贵妃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无法被超越的。而且,为董鄂妃抬棺材的都是满洲二三品大员,这在清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顺治帝为董鄂妃之死的疯狂,所以民间一直传说他看破红尘当和尚去了,这只是传说,真实的顺治帝死于天花。董鄂妃去世半年多后,顺治帝意外染上了满人痼疾——天花,他从发病到去世仅仅七天时间。长期以来,由于孺慕汉人文化的顺治和顽固维护满蒙利益的孝庄母子俩在政治理念上的冲突,所以顺治死后,孝庄默许满洲亲贵以顺治罪己诏的口吻全盘否定了顺治,包括对董鄂妃葬礼的疯狂举动。
而董鄂妃在顺治帝后宫如履薄冰、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甚至遗祸了她的族妹小董鄂氏。顺治皇帝崩后,和姐姐同为顺治帝后宫的小董鄂氏被迫殉葬,追谥贞妃,至此,蒙古女环列的顺治后宫对董鄂氏的怨气才平息告终。贞妃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后妃。
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清世祖顺治皇帝先后有过四位皇后:即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献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身为皇帝的顺治婚姻上也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没有选择余地 。遇董鄂妃前,他已先后立过两位皇后,都是母后孝庄太后为他挑选的。一位是孝庄的侄女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另一位是孝庄的侄孙女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第一位皇后受教育程度不高,性格嚣张跋扈,过于强悍,仅过了两年,就被顺治降为了静妃。 第二位皇后,也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属政治婚姻,也不懂温柔。所以他的感情生活一直处于不如意状态。
董鄂妃却和她们不同,不仅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而且端静体贴,温良恭让。会用眼神说话,会用姿态表达。还富有才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根本没🈶他前两任皇后的颐指气使与盛气凌人。董鄂妃温柔可人,正合顺治心意。 与董鄂妃相守的四年,让他得到前所没有的幸福。董鄂妃是顺治的一朵解语花,她善解人意的品格,胜过倾城倾城的容貌,令六宫粉黛无颜色。
顺治帝对董鄂妃🈶多痴情?🈶何依据?
1.二人结婚时,尽管当时不能立她为皇后。但,顺治还是为董鄂妃举行了隆重的册妃典礼,同时大赦天下。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在清朝的历史上就是这一回。顺治皇帝刻意要把自己喜获意中佳人的喜悦与天下臣民分享,足见他对董鄂妃的痴情。2.董鄂妃体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她伤心过度,哀痛不已,此后更是憔悴不堪,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了,年仅22岁。顺治皇帝痛不欲生,他当时忘记了皇帝的身份,呼天抢地地嚎啕大哭,甚至一度产生了寻死觅活的想法。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为防他自杀,特意派人看守着他。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与思念,年轻的皇帝大费周章,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几乎是力尽所能地大办丧事。还将宫中太监与宫女赐死了30人,他的用意是让这30人到阴间去侍候自己心爱的女人。3.同时,他下旨官员一月,百姓三日进行全国服丧。还下令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要去为董鄂妃哭陵。还亲笔撰写了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一文来悼念爱妻,并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这次追封,不附帝谥,使她成为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4.而顺治驾崩后,他的皇陵旁葬着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这位董鄂妃。
5.董鄂妃的葬礼,超过了皇后的规格。在董鄂氏的梓宫移至景山后,顺治还安排了108名僧人为她诵经祈福。茫茫人海,遇君不易。但愿君去另一世界后,还能感受到我的爱恋。
6.董鄂氏病逝后半年,顺治帝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随心爱的女人驾鹤西去了。
顺治追求融洽的爱情,憧憬凡夫俗子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生活。但帝王是政治人物,这注定是一种贪念。往事已矣,徒留嗟叹,!
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顺治帝对董鄂妃为什么那么恩宠?其实,这得看董鄂妃是怎么做的。当你看见了董鄂妃是怎么做的后,或许你就明白了。
董鄂妃出生于崇德四年,是满洲正白旗人,其父为武官鄂硕。顺治10年秋,18岁的董鄂妃参加选秀,主持选秀的人是顺治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博尔济古特氏。虽然这位嫉妒心很强的皇后极为不情愿留下董鄂妃,但董鄂妃各方面条件都十分出众,最终还是被孝庄太后留了下来。
董鄂妃入宫后的当年8月,就被顺治帝册立为“娴妃”。又过了一月有余,顺治帝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册立她为皇贵妃,董鄂妃这种火箭般的晋封速度,实在是令人咋舌。
这年底,顺治帝还为这位宠冠后宫的爱妃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大典,不但仪式盛况空前,顺治帝还破例在册封大典上昭告臣民并大赦天下,这本该是册立皇后才有的礼仪,居然被用在了董鄂妃的身上。
自从董鄂妃进宫以后,顺治帝似乎找到了知音,两人琴瑟相合,如胶似漆。董鄂妃不但美丽漂亮,温柔体贴,而且满腹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擅长作诗、作词和书法。这让深受汉文化影响的顺治帝十分喜欢,更是对董鄂妃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顺治帝之所以如此宠幸董鄂妃,和他之前的婚姻是有关系的。
在董鄂妃之前,顺治帝册立过两个皇后,一个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当时的顺治帝不过14岁,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这段婚姻完全是孝庄的意思。顺治对这位指定的皇后毫无感情,百般抵触。孝庄最后也只好同意顺治帝废黜了第一位皇后。
顺治11年,又有一位博尔济古特氏被迎进宫中,并被迅速地册立为皇后。不过,顺治帝依然对她没有丝毫的好感,几乎从未正眼看过她一眼。和这位皇后一起进宫的还有她的妹妹,也就是后来的淑惠妃,顺治帝对这对姐妹花还是异常冷淡,不屑一顾。
直到董鄂妃出现在顺治帝的面前。
董鄂妃对顺治帝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每每他下朝归来后,董鄂妃总是早早地伫立在宫门迎候,并招呼宫女太监端上顺治帝喜欢的美味佳肴,自己则站立一旁,殷勤地替顺治帝斟酒夹菜,力劝他尽量多吃。
当顺治帝挑灯批阅奏章时,也是董鄂妃安静地坐在一旁细心服侍,为他披衣捶背,捻灯添香,从不懈怠。恰似民间文人向往的“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场景,真是羡煞无数痴男怨女。
顺治帝外出狩猎时,董鄂妃也会千叮咛万嘱咐,要他注意身体。顺治帝听讲经史后,熟读史书的董鄂妃又规劝他及时复习。在顺治帝的眼中,董鄂妃不仅仅是一位爱妃,而且是一位红颜知己,一位知心爱人。
《清史稿》这样记载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宠幸:“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这寥寥数语背后,记载着顺治帝和董鄂妃何等惊世骇俗、刻骨铭心的爱恋。
顺治14年,董鄂妃终于诞下一位皇子,不过这位短命的皇子刚过百日就夭折了。顺治帝悲痛欲绝,把这位尚未来得及取名的皇子追封为和硕荣亲王,并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处荣亲王陵寝,立碑纪念,上刻“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与其说顺治帝这是在寄托他对早夭皇子的哀思,不如说他是对董鄂妃的安慰。
顺治十五年,顺治帝想册封董鄂妃为后。但在孝庄太后的强硬反对下,顺治帝只好作罢。皇后的位子虽然暂时保住了,但却大病了一场。体弱多病的董鄂妃亲自照顾服侍皇后,几天几夜未曾合眼。这让她愈发地虚弱,再后来便疾病缠身了。
顺治17年,备受打击的董鄂妃终于香消玉殒,患病去世了。顺治帝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几次昏厥过去。据说醒来后的顺治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董鄂妃的棺椁前举剑自刎。亏得思虑周全的孝庄太后早有安排,让太监们合力夺下了顺治帝的手中之剑。
几天后,顺治帝追封董鄂妃为“端敬皇后”,并下令辍朝五日,举国哀悼董鄂妃。他亲自守在董鄂妃的灵堂前近半月,还亲自撰写了四千余字的《董后行状》,以记述董鄂妃的事迹,诏命礼部大臣为董鄂妃作传。
董鄂妃去世后不到半年,顺治帝即感染天花,不治而亡,年仅24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世祖实录》)
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从来不缺女人,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有佳丽三千,甚至上万,要做到专情往往很难,但顺治对董鄂妃的爱,可以说波澜壮阔,两千多年来无出其右者。
顺治帝原本有过两位皇后,一位是亲生母亲孝庄皇太后的侄女,一位则是她的侄孙女,二位肯定是如花似玉,品貌双玉,但顺治帝就是不喜欢她,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董鄂妃。
董鄂妃是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她本来是顺治同父异母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清初,后宫有尊贵的女眷轮番进宫陪侍后妃的制度,顺治皇帝由此与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一见钟情,经常趁着董鄂妃入宫的机会与她幽会,并将岑参《春梦》写给董鄂妃作为定情诗: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在夏天他们偷偷去什刹海采莲花,满船的宫女唱《采莲曲》,还让她们把莲花都堆在董鄂妃脚下,董鄂妃由此得了《莲花仙子》的雅号。
恼羞成怒的博穆博果尔莫名其妙地死了,董鄂氏服丧刚27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册封为贤妃。这时顺治帝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顺治要加封董鄂氏为皇后,太后知道后强烈反对,顺治无奈只好封董鄂氏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为董鄂妃举办了隆重的册封大典,而且颁布诏书,大赦天下,按照常例,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时候才会诏告天下,对董鄂妃,也是创了先例。
二人经常一起吟诗作画,参悟佛法,她常常陪顺治批阅奏折到深夜,亲自打理顺治的饮食起居,顺治的饭菜都是她先尝过,才给顺治吃,夫唱妇随。
董鄂妃深受顺治的宠爱,很快怀孕并生下一个男婴,顺治说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并打算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其实这时顺治已有好几个孩子。但没活到百日的孩子夭折了。董鄂妃本来身体就弱,她身心受到打击更是一病不起,顺治极尽照顾之能事,对她是体贴入微,董鄂妃一病不起,挣扎了三年,也撒手人寰。
董鄂妃死后,顺治十分难过,她死后两天,他就追封其为“孝献庄和至德宜仁温惠端敬皇后”,并亲自撰写悼文,由于悲伤几度情绪失控,甚至寻死觅活。孝庄皇太后,为防止他自杀,安排人专门看守。
顺治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以及所有公主和命妇都要哭丧。下葬时为她抬棺的都是满洲八旗贵族中的二三品大员,顺治赐死30宫女陪葬董鄂妃,顺治命108名僧人为其诵经21天,在清代也是绝无仅有,甚至皇帝的葬礼也没有这么大的阵势。
哀莫大于心死,董鄂妃死了,顺治的心死了,他万念俱毁,他觉得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挽救不了爱妃的生命,于是他想剃度出家,希望可以脱离苦海。不理朝政,独居养心殿,从早到晚悲痛不已。思念成疾,渐渐地顺治皇帝身体也垮了。几个月后,他患上了天花,没几天也去世了,演绎了一曲帝妃生死相依的绝恋。
董鄂妃,一位风姿卓绝的佳人,红颜薄命,但她与顺治皇帝之间真挚的爱情,却被传为一段佳话。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