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中,项羽仅3万人,刘邦却有56万大军,为何项羽还能完胜刘邦?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里项羽带着3万人马,能够击败刘邦带来的56万大军,可见各自统帅的水平高低。
01刘邦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只是被项羽的才能掩盖了。很多人误解了一点,认为刘邦就是个流氓,压根就不会打仗。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我们要知道,刘邦当年可是主动愿意出击咸阳的将领。
当时义帝询问诸位将领,不知道有谁能够进攻咸阳。可是每个人都支支吾吾的,没有人敢进攻咸阳,那是秦国的大本营,是天下财富最多的地方,也是秦国防守最严密的地方。
刘邦这个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因为他听到了一句话,先入关中者为王。这可不是空话,而是义帝给众位将领之间的一个承诺。
可就算是有这么一个承诺,其他人也不敢去,唯独刘邦敢去。可见刘邦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信心的。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闲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闲,与黥布行收兵。---《史记》
这一路过去刘邦的确打了不少仗,能够走到咸阳城,也绝对不是因为项羽拖住了章邯的主力这么简单。要知道当时秦国还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就是王离带领的大军。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也是一代名将。可是这位名将,却败在了刘邦手里。由此可见,刘邦的军事能力,绝不是浪得虚名。
后来建立大汉朝以后,那些异姓诸侯王们相继造反,都是刘邦亲自出征,南征北战之下,才将大汉朝彻底征服成了老刘家的天下。
你能说刘邦不会打仗吗?当然不能。只不过,刘邦运气太差了,他年轻的时候,有个秦始皇彻底盖过了他的风头,等到他岁数大了点,又来了一个项羽,完全挡住了他的光芒。
不是自己不厉害,是敌人太狡猾了。的确是这样,项羽的确太厉害了,这就导致了刘邦压根就没办法展露自己的才能。
02刘邦带着56万大军,为什么还是打不过项羽的3万人吗?3万屠戮56万大军,就算是个呆子带兵,也不可能有如此惨烈的情况出现,更何况56万大军的主帅还是久经战阵的刘邦本人呢?
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我认为主要问题在这56万大军身上。刘邦所带领的56万大军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可不都是刘邦的人马,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来自各路军阀。
说好听点,他们是各地起义的诸侯王,说难听点,他们就是军阀。这帮人为了抢地盘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完全没有纪律可言。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史记》
要想让他们一起来分赃,那他们高兴得很。可是要他们统一听从刘邦的号令,那么对不起,这件事办不到。
因为人家本来就是为了利益来的,你非要跟人家谈什么理想,这不是耍流氓是什么?所以这56万人当中有一多半是乌合之众,压根就不会听从刘邦的调遣。
就算是愿意听从刘邦调遣的这帮人,其实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磨合时间太短。刘邦出了四川以后,便匆匆忙忙地征服各路诸侯王,所以这些人马都是临时加入到联军里来的。
他们彼此之间的磨合期太短了,这就造成了在战场上他们不能统一协作作战。一支配合十分凌乱的队伍,能够打胜仗吗?我很怀疑他们的战斗力。
反观项羽的军队,那可都是训练有素的人马。他们人马虽然不多,可是却懂得配合,这就是刘邦这支大军所完全比不了的。
03项羽这3万可是骑兵,刘邦手里有多少骑兵呢?在那个年代,骑兵就相当于坦克。一辆坦克可以抵得上多少步兵,我想大家心里都会有一杆秤了。
有人就问了,难道刘邦手里就没有骑兵吗?当然是有的,但是刘邦的骑兵,首先数量上绝对不及项羽,这是肯定的。如果超过项羽的话,那就是刘邦调遣无能。
其次刘邦手里这些骑兵的战斗力,跟项羽的骑兵,那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项羽一直以来都喜欢运动战和闪电战,他的兵法精髓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兵贵神速。
由此可见,项羽早就看到了骑兵的重要性,为此他对骑兵的训练,比当时任何一个将领都要严格得多。所以项羽出征,总能够获胜,那是因为人家带着一帮坦克去碾压你的步兵。
四年,项羽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若汉挑战,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汉果数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史记》
而刘邦却不太擅长训练骑兵,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而且刘邦手里没有拿得出手的骑兵,如果有的话,应该会有特别记载。
所以说,在骑兵兵力差距那么大的情况下,项羽带着训练有素的3万骑兵,眨眼之间就能够冲破刘邦56万大军的阵营,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总结:刘邦贵在能够从头再来。这一战过后,刘邦手里的那点资本全都被项羽给毁了。如果这个时候刘邦放弃了希望,可能他就成了垓下的项羽,提前自刎而死了。
所以说刘邦最特别的地方,并不是他比较能打仗,也不是说他流氓的脾气,他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能够从头再来。
不是每个人在跌倒以后,都有勇气再次爬起来的。尤其是在倾家荡产以后,你是否还有勇气再次爬起来?
人最可贵的不是你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是你有多少财富。最可贵是在失败以后,有勇气从头开始。刘邦恰恰就是这样的人,在56万大军惨败以后,刘邦依旧收拾好心情,继续跟项羽做斗争。
而项羽一生很少有失败的时候,因为他是战神,是人们口中战无不胜的那个人。正是因为如此,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以后,他便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随即自杀而亡。两人的胜败其实由此也能看得出来了。
参考资料:《史记》
彭城之战中,项羽仅3万人,刘邦却有56万大军,为何项羽还能完胜刘邦?
项羽的彭城之战,我是真的服,堪称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最经典战例。
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像彭城之战这种3万人屠杀56万人的例子,那还真不好找。这可和赤壁之战那种大火攻心不同,这是3万人迎着56万大军硬上啊,不仅仅是战士勇猛,更是项羽的临场战术指挥得当。
关于此战,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音鼓)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早上开始进攻,中午就将刘邦大军击溃,然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用楚云飞的话说,就是五十多万头猪,他项羽三天也抓不完啊。
那么刘邦为何败得这么惨?
第一:乌合之众,军心不稳。
刘邦军团虽然号称五十六万,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外来势力的融合,属于诸侯联军。
比如说军团中的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韩王郑昌等势力,他们在之前全部都是跟项羽混的,只是刘邦势大,才选择了归附。典型的墙头草,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大家心里想的就是出工不出力,面对项羽的进攻,全部都是畏首畏尾,生怕自己受了损失。而看到其他诸侯军队挨打,也是没多大心思救援,幸灾乐祸。各怀鬼胎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没有统一的部属,各自为战,哪里能不败。项羽就是看到这一点,才敢以3万人直击刘邦大军。
第二:联军指挥不协调
刘邦所部拿下了彭城之时,项羽主力军团都在齐地,想要短时间内回援进入彭城地界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齐国尚未平定,项羽若贸然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所以刘邦与众诸侯,大都懈怠,沉浸在夺取西楚王都的胜利喜悦之中。面临两线作战。
可这时候的项羽并没有按照常规出牌,他从军队中挑选出三万名骑兵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杀入彭城,来个奇袭。而对面的刘邦完全没有料到这一点,毕竟自己也有五十多万的军队,他更想不到项羽会来得这么快。
所以他在对方军队到来之前并没有准备的特别充分,只是在齐地返回彭城的主干道上(彭城外围)布置了一些防御力量,而正在路上赶路的项羽听说了这样的消息以后,马上就制订了严密的突袭计划,他告诉部队加快速度,避开敌人在外围的防御力量,直接绕到彭城后方发起突袭。
由于后方的防备力量不够充足,彭城后方很快就彻底失守了,再加上刘邦军队的组成比较复杂,在危机的时候不能很快的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特别是是项羽避重就轻,采用直接进攻刘邦指挥中枢的战术,咬定刘邦追着猛打。联军虽然面对敌人具有数量优势,但是指挥不协调。在项羽的追击下刘邦的指挥系统瘫痪,至始至终无法组织军队抵抗。
这样一来他们的失败就像滚雪球一样发展了起来,而后项羽带着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直冲入敌军阵营之中,五十六万大军在这时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欲望,战役也变成了单方面屠杀。
第三:军心涣散,溃不成军。
如果只是在防卫战役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么刘邦在败退出来以后也能很快组织起反击兵力,借着人数方面的巨大优势,重新夺回彭城也是很有可能的。
可是此时的项羽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项羽所率的三万精兵均是骑兵,机动性大,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封对敌突袭,顷刻间造成敌军的惊惶混乱,然后于乱中取胜。
所以项羽要的是混乱,越乱越好,他借着自己大胜的威势,他带领着军队不断的对刘邦残余势力进行冲击,刘邦所部边撤退边组织反击,不过每当军队快要集结成型之后,及时赶来的项羽军团就会将它们重新冲散,在这样猛烈的追击之下,刘邦也只好带领手下一路西逃,将彭城彻底的送给了对方。
综上所述,此次战役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既有主管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刘邦的预算失误以及军队磨合期太短,都是造成本次失败的基本原因。而项羽的突袭策略又是那样的恰到好处,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之下,刘邦也只好让出彭城了。
不过,很可惜,刘邦还是跑掉了。而项羽也并没有乘此机会,一举消灭刘邦,最终刘邦东山再起,卷土重来,项羽没有第二次翻盘的机会了。
所以毛主席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讲的就是不犯项羽在彭城之战中的错误。
彭城之战中,项羽仅3万人,刘邦却有56万大军,为何项羽还能完胜刘邦?
谢谢邀请啊!
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项羽仅仅三万骑兵就击破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汉二年四月(公元前205年),刘邦利用项羽在齐国安家落户山东战场的机会,率领56万兵力来到西楚都城彭城。刘邦此行主要是为了消灭项羽集团,顺便接他自己的家人。刘邦开始与秦朝作战时并没有带上家人。彭城离家乡沛县只有200公里。所以这次他想带走他留在老家的父亲、妻子、儿子和女儿。
在得知刘邦攻占彭城之后,项羽率领三万精锐的西楚铁骑,巧妙的绕过了彭城的东部和北部。刘邦已将这里作为关键的防线重兵把守,项羽则避实击虚,巧妙躲过重兵防御的东部北部,从彭城西部的萧县,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萧县插入,进攻彭城。萧县离彭城只有60里路。项羽抵达萧县后,就对彭城的刘邦军队发动了突然袭击。
而刘邦进入彭城后,整日饮酒作乐,搜刮财宝和美女。他每天喝酒设宴,连家人都不愿意见,完全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以为大功告成了,结果项羽突然从彭城西边进攻汉军。战斗在早晨开始。到了中午,楚军就已经大获全胜。
刘邦在这场战斗中惨败。项羽的军队“杀汉卒十余万人”,还有“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汉军几乎遭遇全歼,刘邦精锐主力尽丧,刘邦本人也被楚军包围。由于一场沙尘暴阻挡了楚军的步伐,刘邦才能带着几十个追随者逃走。
那么,项羽只出兵3万人参加彭城战役,刘邦出兵56万,项羽为什么用这么少的军队打败了刘邦呢?
首先,这次袭击是攻其不备。
刘邦进入彭城时,以为自己已经大功告成,天下可定,项羽从咸阳夺走的秦代佳丽全部都属于自己。这正好对应了范曾对刘邦的两句话评价:贪于财货,好美姬。
虽然他也有一定的防御部署,然而,项羽并不在彭城的北部和东部,军事行动是从彭城西部的萧县发动突然袭击。刘邦在袭击中措手不及。
二是士气优势。
项羽是在自己的疆土上作战,战争期间,项羽的士兵们都在奋勇前进,以收复西楚国的都城,所以人人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刘邦离关中很远,当他来到楚西首府作战时,他是一支侵略军。而且大家都劫掠了很多东西,军无斗志。因此,刘邦在士气上没有优势。
最后是以快打慢。
刘邦虽然有56万大军,但是联军,而且布置分散。而项羽是骑兵,完全可以以快打慢,他们不需要击败所有汉军,只要追着刘邦打就可以。
所以,项羽以三万精兵击溃了刘邦56万大军。
彭城战役后,刘邦西撤,项羽一路追赶直到荥阳和成皋,刘邦才成功地阻止了项羽追击。
彭城之战中,项羽仅3万人,刘邦却有56万大军,为何项羽还能完胜刘邦?
题主的问题是:彭城之战中,项羽仅3万人,刘邦却有56万大军,为何项羽还能完胜刘邦?
彭城之战,刘邦56万大军为何打不过项羽的3万人!
刘邦的56万大军看上去挺热闹,其实没什么用,项羽的士兵虽然只有3万,但足以以1敌10!
楚汉的这次彭城之战爆发于刘邦出陈仓的第2年快夏天的时候。当时,这56万大军可不全是刘邦的手下,刘邦根本就没这些人。
秦王朝覆灭的时候,当时刘邦手下只有10万人,号称20万。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分封天下分了十八路诸侯,把刘邦封到了汉中。然后刘邦利用项羽和诸侯战争的机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突袭了章邯。
章邯也算是一代名将了,虽然每战必败,但是打的有板有眼没有向刘邦投降,最后逃到了废丘这个地方被刘邦给围了起来。
刘邦发动彭城之战的时候,废丘还没有被攻下,所以刘邦的20万人还得分出好大一部分去包围废丘。
在彭城之战中,他手底下真正属于自己的部队也就十几万人,剩下的就是诸侯联军了。
这些人属于墙上草,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逃跑或者投降。所以,彭城之战之后,原先和刘邦联合的各路诸侯又反水了。
诸侯见楚彊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
这样的部队构成,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全世界都是一个道理。
想当初,波斯帝国拥有雄兵百万大多数也不是波斯本部人马,而他的附属国们的人。这些人在战斗中只要发现难以取胜就会一哄而散。所以,高加米拉会战中亚历山大几万人就打败了波斯几十万人。
刘邦的部队是一盘散沙,但是项羽的部下正好相反。
项羽手下拥有一支精锐的部队,他们就像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对自己的主帅忠诚无比且战斗力强悍。
这支军队的班底就是当年项羽从江东带来的8000子弟。
当初,反对秦朝的项羽家族占据了江东之后,率领8000子弟兵过江,一路攻城略地。但是,在选拔士兵上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就不会被录用。所以,项羽的兵极为能打,而且非常忠诚。
当然,这是项羽的核心团队,到后来地盘越来越大项羽也不会拒绝其他兵马投靠。所以,推翻了秦朝之后,项羽的军队已经多达40万人。
刘邦率领56万大军攻打彭城之后,项羽为了快速回援彭城,就点齐了自己手下这支精锐,总数三万,而且都是骑兵。
这支军队机动性远超过刘邦所率领的诸侯联军,项羽的火速回援让刘邦根本就来不及调动军队防守。从一开始,项羽就打了刘邦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再加上项羽的兵战力强悍,诸侯军根本就打不过。
而且,从气势上看,诸侯联军对项羽也较为恐惧,还未接战就已经输了三分。
所以,这就相当于一群乌合之众,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他们所惧怕的人痛打了一顿。这种情况,不要说组织抵抗,能起身逃命的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刘邦在彭城之战输了不意外。
不过,当刘邦彻底平定关中之后,开始征集关中子弟入伍,形式就开始逐渐扭转了。关中子弟对项羽是非常痛恨的,而他们又很拥戴刘邦,于是刘邦终于有了一支人数不菲,精诚团结又不怕项羽的军队。
再加上刘邦也学精了,避免了在战争中被项羽偷袭。
所以,后来几年双方打的有来有往,等韩信等人占领了北方,项羽也就走到了末日。
彭城之战中,项羽仅3万人,刘邦却有56万大军,为何项羽还能完胜刘邦?
这里是芒果论史!
彭城之战项羽能够取得胜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诸侯联军过于懈怠,当然,诸侯联军内部人心不齐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偷袭:懈怠的联军1.大战前的环境
诸侯联军之所以懈怠,和这场大战之前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第一个反对项羽的,并不是汉王刘邦,而是身处齐地的田荣,田荣和项羽之间很早就结下了恩怨,项羽分封天下之后不久,田荣就杀掉了项羽封在齐地的三个王。再加上齐地与楚国相接,田荣的爆发迫使项羽前往齐地作战。
而刘邦和诸侯的五十六万联军也正是趁着齐、楚二国开战的时候从关中出发,向东攻取楚都彭城的。刘邦这一路上基本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就是带着大军走了一圈,轻而易举的就把项羽的根据地给一窝端了。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东征,那就是“轻松”,实在是太“轻松”了。
如此情况下,刘邦难免有些志得意满,不把项羽放在眼中,一方面,虽然田荣已死,但项羽的屠杀政策让齐人激烈反抗,项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脱身而出,另一方面,诸侯联军毕竟是有五十六万人,整个灭秦战争中也没人统率过这么大的兵团,这样强大的硬实力让刘邦根本没有想过防御项羽的攻击。
2.出其不意的袭击
彭城是西楚国的首都,是项羽的根本所在,彭城一失无异于亡国,但齐人的激烈反抗又使得项羽无法派出足够的兵团攻击刘邦。
据史料记载,项羽带着三万人深夜绕到了彭城西,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项羽的军队由西向东对诸侯联军发动攻击,到中午的时候,诸侯联军已经彻底溃败,楚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用兵有“正”也有“奇”,项羽的这一手偷袭无疑是“奇兵”,他大胆的让其他将领留在齐地作战,自己带三万人攻打彭城。这是完全超出了刘邦意料之外的事情,谁也想不到项羽的胆子会大到这种地步。
如果彭城之败项羽不能够速战速决,那么齐、汉夹击间,项羽必将遭受两线溃败,那么传奇楚霸王的人生可能会戛然而止。这是一场豪赌,刘邦堵项羽不会回来,但项羽回来了,打得刘邦措手不及,并最终赢得了赌局。
带兵的艺术1.多多益善不是人人都行
五十六万人的军团确实给了刘邦极大的自信,毕竟从起兵反秦开始,就没有人能够率领这般庞大的兵团。可是,并不是谁都有能力率领大兵团作战,刘邦做皇帝之后曾经和韩信讨论过带兵的问题。
韩信说,“陛下最多带十万兵,而我多多益善”,一个“多多益善”既体现了韩信对自己的自信,也体现了大兵团作战的困难。这五十六万军队并非刘邦的私军,而是各路诸侯的联军,他们本来就人心不齐,而刘邦又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才导致这支大兵团松散。
当项羽的军队袭来,这些士兵并没有做好准备,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窜”,而不了解情况的士兵必然会有“从众反应”,他们会跟着先逃的人一起逃。等到刘邦了解到情况的时候,他已经无力回天了,就算给他喊破了喉咙,声音能传多远?有多少人能听到?
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牌倒下,所有的牌都会倒下,而大兵团作战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那么只要出现一部分人溃逃,那么整个军队就散乱了。很不幸,刘邦没有把这支诸侯联军训练出严明的纪律。
2.兵种的特殊性
史书上只记载了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兵力对比是“三万比五十六万”,但是对于兵种却没有具体记载。
根据历史学家的推论,项羽的三万军队应该全部是精锐骑兵,只有骑兵才具有高机动性,才能用一夜时间从齐地赶回楚国。而刘邦的军队则应该是五十六万步兵,或许会存在少量骑兵。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具有步兵不具备的高机动性,强冲击性,尤其是骑兵从高处向低处的步兵发起冲击的时候,步兵几乎就是待宰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可以明白,彭城之战,项羽的军事才能发挥良好,而诸侯联军却是一团糟,所以最终项羽以三万军队击败刘邦五十六万军队也就可以理解了。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彭城之战中,项羽仅3万人,刘邦却有56万大军,为何项羽还能完胜刘邦?
彭城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和巨鹿之战,被称为项羽军事生涯的两座高峰!
彭城之战的胜利,我认为有以下5点原因:
1,刘邦轻敌疏于防备,刘邦帅56万诸侯联军进入彭城以后,此时项羽正在几百里之外攻打齐国,刘邦认为项羽短期内根本回不来,因此整日和诸侯王喝酒🍶庆贺,只在彭城的东面和背面作了大军防备。
2,诸侯联军各怀鬼胎,缺乏统一的指挥,各诸侯王都是为了利益,才愿意接受刘邦的统领,若无利,则都不会太拼命,虽然有56万,但战斗力却不强。
3,项羽的疑兵之际,此时项羽得到刘邦进驻彭城的消息以后,仍以大军继续攻打齐国,自己亲率3万铁骑迂回绕道刘邦防范松懈的彭城西面埋伏起来,此时刘邦大军竟然一无所知。
4,项羽选择在佛晓之际发动攻击,这时的人正处于精神焕发之际,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又憋了一夜的尿,突然面对大军杀来,第一反应就是逃命,随大流的逃命,战斗力是最差的时候,根本难以被有效的组织起来。
5,项羽率领3万骑兵,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捣刘邦的指挥大营,瞬间把刘邦的指挥中枢给打瘫痪,大将刘邦各诸侯王如鸟兽散,四处逃命,56万大军没有了将官指挥,没有了行军指令,怎么可能会不败。
因为以上5点原因,项羽的3万铁骑打刘邦的56万联军,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画面,就像几匹狼撵一群羊一样,杀的联军一路如砍瓜切菜般,一下追击到灵璧附近的淮水,泗水,联军慌不择路的跳水逃命,一路被砍死的,挤死的 淹死的,踩死的,不计其数,56万大军到中午基本没剩多少,刘邦只带了几个人逃出升天,一路失魂落魄 此战差一点让刘邦落下心理后遗症,只可叹项羽没有赶尽杀绝,如果当时一直追杀刘邦,直到干掉他,估计就不会有后来的垓下之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