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些开国皇帝一统天下最多只要十几年,为什么曹操纵横天下三十年只统一了中国北方?

感谢邀请!

个人觉得,问题中这样的比较是不合理的,这是典型的“关公战秦琼”!

因为那些开国皇帝他们所处时代不同。那么他们各自面对的形势,对手都是不同的,并不具备可比性。

我这里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来作为例子!

咱们先来说说曹操!

他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历史时期。十常侍把朝堂弄乱了,黄巾军把国家打烂了,而最后的董卓把诸侯们胆子弄大了!

一个个都不再安分,拥兵自重,雄据一方,此时的华夏大地,仿佛又回到了春秋时代!大家嘴上高呼着天子,心里却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而此时的曹操,只是其中一个小“诸侯”,还需要为袁绍冲锋陷阵!

而他真正开始成为这乱世主角,是那一次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拜丞相!

而后他用了十三年,统一北方!张绣,袁术,李傕,吕布,袁绍,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倒在了他面前!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如果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算起,其实曹操统一北方只用了13年,其中还包括了远征关外的乌桓!

这个速度,其实并不比那些开国帝王们差多少!

隋文帝杨坚,从建立隋朝到挥军南下,他用了八年,要知道他可是有着北周打下的底子。

再者明太祖朱元璋,从陈友谅到张士诚再到方国珍,他仅仅是统一江南,就用了7年。要知道当时朱元璋已经继承了红巾军!

所以,在生涯的前半段,曹操并不比他们差!只是后来,曹操遇到了更多的拦路虎!

首先,相对更为强大的对手!

杨坚的对手是只知道唱《后庭花》的陈叔宝,陈朝已经烂到了骨子里。朱元璋的对手是早已经失去民心的元帝国,中原已经不再适合这群外来者生存!

而曹操呢,是有着周瑜的孙权,是有着诸葛亮的刘备。

在平定乌桓,统一北方后,他开始向南征讨,先夺荆州再图东吴,进而一统天下!

可是在赤壁,他被一把火给烧回了老家,从此再未向南!

所以历史也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如果当时曹操赢了,那么他会不会很快就能一统天下呢?

除了对手,曹操自身的处境也不一样!

杨坚的背后是其在北周时代就苦心经营的“大隋”,国富兵强!朱元璋的身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积累的大明王师,他们“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天下民心之所向!

而曹操的背后?是一个被数十年乱世给摧残得不成样子的中原,洛阳城,十室九空,长安道,哀鸿遍野!缺兵少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赤壁之战后,曹操暂停了他的步伐,开始了休养生息!他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中原大地,开始重新恢复生机!

曹操虽然没有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但在三国乱世,他至少给了中原百姓一个较为安定的生活,这已经足够让历史为其树碑立传!

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古代有些开国皇帝一统天下最多只要十几年,为什么曹操纵横天下三十年只统一了中国北方?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我以为其文治武功远在刘备与孙权之上。在群雄割据,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他举旗引兵讨伐董卓,以弱胜强平定二袁,不计前嫌恩服张绣,剿灭吕布远征乌桓,稳定和统一了政治经济中心的北方地区。至于为什么没有消灭蜀吴,一举统一天下,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北方初定,后方基础尚待巩固。

东汉末年,自黄巾起义以来,刀兵四起,诸候割据,尤其是作为当时政治经济中心的北方区域,更是纷争不断,再加上北方边境地区匈奴的袭扰威胁,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抢得政治上的优势,但是臣服势力并不甘心,伺候再动不得不防。这就是说,曹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不断稳固自己的大后方,避免南下用兵的挈肘。

二是民生凋敝,社会休养生息迫切。

俗话说,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连年的杀戮征战,钱粮消耗巨大,将士折损堪忧,百姓生活异常艰难,国力疲惫空虚,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曹操,对此深感忧虑。他在平定西凉后,即制定了养民、屯垦和休战三大政策,意在积蓄力量以图天下。反过来再看刘备一方,诸葛亮六出祁山,频繁用兵,以致民力枯竭,三国中蜀亡最早不无关系。

三是蜀吴联盟,各个击破时机不成熟。

刘备与孙权联盟共同对抗曹魏,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胜利,曹操遭受了重创,仅赤壁一战即损失了十万兵马。虽然蜀吴两家实力无法与曹操抗衡,但刘备占据蜀道天险,孙权也有长江阻隔,二家相互呼应,便容易对曹魏形成夹击之势,所以曹操用兵是相当谨慎。后来,蜀吴违背初衷,反目成仇,双方举全国之力鏖战厮杀,才给了曹魏的可乘之机,成就了司马氏的功勋基业。

所以说,曹操在世时未能成功平定天下,是和当时政治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所谓时也、运也,英雄更需时势造就。不过,曹操的雄才大略,文章造诣,在历史上仍然值得后人敬仰的。

古代有些开国皇帝一统天下最多只要十几年,为什么曹操纵横天下三十年只统一了中国北方?

在曹操最巅峰的时候,天下十三州,他一人独占九个州,其它四个州,就算联手与曹操相争,也没有任何优势。更何况,当时的四个州,还分别被几个大佬各据一方。按照正常的情况,天下一统就差最后一步,那时所有的地方诸候,恐怕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我还能不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是,任谁也没想到,意气风发的曹操终其一生,最终也没能跨过长江一步,天下一统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从英雄史观的角度来说,自然是曹操不该疑心太重,也不该太心急,再加上刘备、诸葛亮、周瑜和孙权等人英雄无敌,最终导致赤壁惨败而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

但真实原因,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曹操纵横三十年也只能统一北方,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南方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遂拥有了与北方分庭抗礼的经济基础,但当时的交通媒介却仍然相对落后,所以导致南北无法实现统一。

大家知道,在金属工具初级阶段,人类只能把半干旱地区开发成广阔的农田,因为那里没有密布的丛林、水网。在这种背景下,北方这种半干旱地区,自然容易进入文明阶段。而南方的湿润地区由于丛林、水网密布,所以在金属工具初阶段,很难把它开发成广阔的农田。

在这种背景下,夏商周时期,北方已经进入文明时期,而南方却还处于野蛮部落时代;到了秦汉时期,虽然南方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没有办法和北方叫板,所以统治者只要统一北方,基本上就能够轻易席卷南方。

但等到三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南方水田的种植业的进步,南方就有了和北方叫板的实力,与此同时,当时的交通媒介却还没有发展到南北贯通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南北双方都无法将权力渗透到对面,于是形成了历时三百年的南北朝对峙格局。

在这三百年里,除了司马炎因为机缘巧合,让南北实现过短暂的统一外,其它无数英雄豪杰都只能面对大江而感叹。而等到南北朝末期,当时的交通媒介已经达到能够互通南北的程度,于是南北又再次实现统一。

古代有些开国皇帝一统天下最多只要十几年,为什么曹操纵横天下三十年只统一了中国北方?

我们在说曹操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国之前,先来说下曹操的背景,曹操是公元1555年至公元220年,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此时的曹操兵马强壮,主要有三个原因,不能统一全国。

第一个就是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曹操虽然说是一代鬼雄,擅于用人打仗,但是他用的人才后都是会怀疑别人,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有的时候是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各方面能力优秀的热门,时时刻刻会提防着这些人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司马懿,他是曹操身边的著名谋臣,但是他在帮助曹操做了这么多事情后,始终没能成为曹操的心腹大臣,从这里面就可以看出曹操的猜疑心是很强的,但是又碍于要让司马懿帮助自己,又不舍得杀了他。

第二个就是在当时那个三国英雄辈出的年代,厉害的不止曹操一个,比如说刘备和孙权,他们二位还是最大的诸侯,如果再算上那些小的诸侯,就更是不计其数了,所以在那个年代想要统一中国实在是很大的难事。

第三个就是曹操的心态,他的心态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曹操这个人心态不平稳,时好时坏,当时给他治病的华佗,因为华佗说要给他做开颅手术,而曹操以为华佗要害他,所以就把华佗杀害了。

所以以上三个原因就是曹操只能统一北方,不能统一中国的原因了。

古代有些开国皇帝一统天下最多只要十几年,为什么曹操纵横天下三十年只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这个人有才能,但比较自负,他爱将才,但不要文才,在他看来,一般文人都靠不住,在曹操手下的文人,大多不受重用,讲话有时很伤人,举列来说,三江口之败,曹大呼,奉孝在世我绝对没有今日之败,这对在场的众人很没面子,在战场上基本不听谋士们意见,在他统一北方后,有人劝他称帝,但曹不肯,曹有他的打算,一旦称帝,他将承认是夺了汗朝的天下,让自己留下骂名,称魏王也足了,致于称帝不称帝也没什么意义了。

古代有些开国皇帝一统天下最多只要十几年,为什么曹操纵横天下三十年只统一了中国北方?

皇帝统一天下花多长时间有很大的偶然性。东汉末年,曹操虽然在与袁绍、袁术、公孙赞等势力的角逐中取得了北方,但因南方刘备、刘权两股势力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及曹操轻敌等因素,所以曹军在南方的战场上一败涂地了。赤壁之战惨败后,曹军已没有足够的实力向南方进攻了,也就只能守住北方而已。

除了战略、战术方面的原因,长江天险和四川的多山地形也有效阻止了曹操的统一计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