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临终前上表请求刘备照顾马岱,刘备刘禅和诸葛亮做到了吗?
马岱不是马超的亲弟弟,只是他的堂弟。马超的父亲和弟弟们,都被曹操给宰了。所以马超跟曹操那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
马超到了汉中以后,被张鲁怀疑,马超投靠刘备以后,他妻儿再次被曹操所杀。所以说马超根曹操之间的仇恨,那是永远都无法抹去的。
由此,马超也就成了孤家寡人。他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投降刘备,并且甘心给刘备打工,主要是因为看中了刘备能够跟曹操相抗衡。
当时天下能够跟曹操相抗衡的人并不多,刘备就是其中一个。马超当然要算一笔账,如果就这么被气死了,那实在是太不划算。为了报仇,马超当然愿意投靠刘备了。
可惜马超到了刘备这里,仅仅七年时间就去世了。背叛张鲁以后,马超便投靠了刘备。在马超的带领下,大军一直杀到了成都城下,刘璋见是马超前来,所以不战而降。
因为刘璋十分清楚马超的战斗力,为了城中的士兵百姓,刘璋选择了投降。所以说刘备能够夺取益州,其实马超的功劳是很大的。
而这之后,马超一直没有太多的贡献,一直到了汉中之战的时候,马超虽然也上了战场,可最耀眼的明星并不是马超,而是黄忠。
按理说马超投降了刘备以后,那应该积极努力地对付曹操,可是我们看不到太多他根曹军交战的场景,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是刘备故意压着马超,不能让他随心所欲地想打谁就打谁。既然已经投靠了自己,那一切就应该听自己的。刘备明知道马超根曹操的血海深仇,可是在关键战役中,刘备偏偏选择其他人上。
比如说黄忠,在此之间,黄忠虽然忠勇,却没有太傲人的战绩。刘备就是想着要给黄忠这么一个立功的机会,所以黄忠阵斩夏侯渊,威震天下。
至于马超,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用。一直到了47岁,他已经为刘备效力7年之久。他的地位始终很高,不下于关羽张飞,可是他的确没有受到刘备真正的信任。
马超为何得不到刘备的信任?他太强了。马超是西凉军的领袖,那是战无不胜的猛将,而且自己曾经做过主公。刘备当年也是在人家手底下打过工,可是一旦有机会,他就会跳出来自己创业。失败了大不了再去打工就行了。
所以刘备发现马超跟自己的情况的确很像。过去是创业的领导,创业失败以后,他只好选择暂时投靠刘备。
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三国志》这么来看,一旦马超有了机会,那还是会自己去创业的,说不定在打工期间,还会从刘备这里顺走一些资源,这是刘备所不能答应的。
所以说从马超投靠刘备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受到了刘备的怀疑。毕竟大家都是同一类人,谁还不知道谁啊!
而且马超的实力的确太强大了,手下一个庞德就那么厉害了,那么多西凉大将都誓死追随马超,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马超在羌族中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可怕的,不少羌族人,甚至将西凉马超当成天神来看待。在刘备集团里,只能存在一个神,那就是他刘备,所以这也注定了马超的悲剧。
马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立刻表示服软,并且主动提出要立刘备为汉中王,并且一生追随左右。这一点稍微挽回了刘备的心,不过这也无法改变他尴尬的处境。
全家被杀之下,马超还无法亲自手刃仇人,甚至每天还被自己的主公怀疑,这样的马超不得抑郁症才怪,所以说马超47岁就英年早逝了。
马超去世前将马岱托付给刘备,其实是把西凉军的控制权给了刘备。马超身体没多久就不好了,这也是蜀汉上下比较揪心的一件事。把人家招降过来,又不相信人家,最终把马超这一身的本事都给浪费了。
马超努力了7年时间,依旧没能真正彻底地得到刘备的信任。一直到他临死前,马超才算是得到了刘备的信任。
当时马超把自己的堂弟马岱托付给了刘备,希望刘备能够善待马岱。其实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就是告诉刘备,马岱跟马超不一样,他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他完全可以相信,希望刘备不要怀疑。
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於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三国志》第二层意思就是,马岱给了刘备,也就等于是把整个西凉军的控制权,真正全部交给了刘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刘备明白马超的意思,所以刘备欣然答应了马超的临终遗愿。马超说让马岱继承自己卑微的宗族,其实就是要告诉刘备,老马家没人了,剩下的这些人,希望刘备能够好好善待。
这种无奈和恳求,使得刘备也不禁感动。所以说刘备当时应该是真正感动到了,马岱在后期的待遇也是非常不错的。
马岱受到诸葛亮的信任,成为斩杀魏延的重要人物。改变历史有很多步骤,每一步都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马岱就是改变历史的其中一员,我们发现诸葛亮对马岱是非常器重的。
虽然马岱的能力很一般,不过足够忠诚。所以诸葛亮临终前,将杀魏延的重任交给了马岱。当时马岱是魏延的副将,谁也想不到,马岱会做这件事。
而后来马岱也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可以相信,马岱的确是受到了诸葛亮的所托。在北伐的路上,马岱一直都是跟着诸葛亮的,他对诸葛亮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在关键时刻,当然要为诸葛亮做一些事情。
魏延如果回到蜀汉,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闹事分子,他在军中的地位和威望实在是太大了,这是当时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
要想不让魏延闹事或者专权,那只有宰了他这一条路可走。能够让马岱来完成这次人物,说明马岱的确是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照顾。
参考资料:《三国志》
马超临终前上表请求刘备照顾马岱,刘备刘禅和诸葛亮做到了吗?
豹眼认为,刘备爷俩及诸葛亮对于马岱照顾的还不错,应该说还是满足了马超的遗愿。
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余无复言。
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逝,享年四十七岁。临终之前,给刘备上表说:“老曹把他家二百多口全给灭了,就剩下从弟马岱,希望陛下能够好好看待他,以继承马氏宗族的香火,别的也就无话可说了。”
刘备心想,你不走正道,整天想入非非,到死总算明白了点事。
但刘备认为,马超一死,也就没有啥顾虑了,善待其后人也可以收买人心。
由于刘备在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就开始了讨伐东吴的战争,秋七月被东吴陆逊在夷陵战败,退居永安。
马超死于十二月,临死上表时,刘备在永安也没多少精气神,顾不上马超那档子事了。
刘备没有时间关照马超的从弟马岱,但也没有时间难为马岱,也算相安无事。
刘备驾崩,刘禅继位,但权力在诸葛亮手中。
诸葛亮主政期间,极力经营西北,这就需要借助于马氏家族在凉州的声望。
马超已死,马岱也就失去了依仗,不可能再兴风作浪,利用其力量对付曹魏还是比较可靠的。由于马氏家族与曹魏的血海深仇,马岱也不可能有其他的想法,除了扎扎实实替蜀汉出力,别无它途。
马岱肯定参加了诸葛亮的北伐,但没有啥高光时刻,史料也鲜有记载。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魏延与杨仪争权,马岱奉杨仪之命斩杀了魏延,这是马岱在马超死后最大的动静。
不管魏延是否反叛,但的确让刘禅惊出一身冷汗,也因为马岱除掉了魏延,刘禅记得他的好处。
建兴十三年(235年),马岱被封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之后,马岱率军伐魏,被牛金击败。
从此之后,不知所终。
景耀三年(260年),马超与关羽、张飞、庞统、黄忠被追封谥号,马超被追封“威侯”。
马超有三个儿子,长子名不详,杨氏之子,死在冀城;
庶子马秋,董氏之子,被张鲁所杀;
三子马承,继承了马超斄乡侯的爵位。
马超有一个女儿被许配刘备之子、安平王刘理为妃。
从刘备、诸葛亮、刘禅三个时期来看,对于马超后人及马岱还是不错的。马超对于刘备取得益州出了大力,但马岱的造化还得看他自己的能力。
马岱除了斩杀魏延,也没有大的作为,这个结局也在情理之中,这没有更多可说的。
对马超的遗愿,多说几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这里不去揣摩马超临死前的心理,对马超是否后悔反叛曹操不作猜测,但就其遗表而言,还在考虑身后事。
马超自己有儿子,继承他的爵位,延续他的香火就够了,但马超却在考虑马岱的事。
这很可能是马超念念不忘打回老家去,重振马氏雄风。
总之,马超的遗表定有深意,但不是本题探讨的问题,也就不再多说。
就马岱的结局来看,刘备、刘禅及诸葛亮也没有难为马岱,其成就大小,还是在于其本身的能力。
由于蜀汉实力的原因,蜀汉没有能够占据凉州,马岱也就不可能再在凉州风光。
马超临终前上表请求刘备照顾马岱,刘备刘禅和诸葛亮做到了吗?
公元222年,骠骑将军马超病逝,终年四十七岁。临殁前,马超给刘备上疏了一份遗言,投托身后大事。遗言的内容如下: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译文:
臣门亲族二百余人,几乎全被诛杀,只有堂弟马岱,应让他执掌臣业已衰败的宗庙祭祀,此事深托陛下,无复他言。
马超的这段遗言。除了在感叹自己家族的悲惨遭遇外。更重要的是后半段。不过这后半段,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是不是马超让刘备照顾马岱,不让他战死沙场,好为马氏家族承继香火。
我认为不应该这么理解,因为马超是有儿子的,而且他的儿子没有投身军旅,承继香火用不着马岱,有他儿子就足够了。因此我的理解是,他希望刘备重用马岱,使其接替自己生前的位置,接管他的西凉军,使之能够重振马家的声威。
那么?刘备有没有做到呢?当然没做到了。刘备怎么可能同意他这么荒唐的想法。
第一,马岱究竟有几斤几两,刘备非常清楚,他的能力还不够资格担此重任;
第二,刘备好不容易才从马超手中接过西凉军,又怎么可能将他们还给马岱,来给自己制造威胁呢?
因此!马超死后,刘备的安排如下:
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从这段内容来看,刘备对马超家族算是非常不错了,并没有太亏待他。不但让他的儿子承继了封邑爵位,而且还将他女儿也许配给了四儿子刘理做了王妃。而马岱也得到了平北将军的重职,进封为陈仓侯。待遇非常的不错。
况且以马岱的水平,加入蜀汉寸功未立的情况下,刘备给他加官进爵,已经很给马超面子了。
要达到马超的预期肯定是不现实的,刘备虽然给了马岱官职,却并没有让他接管西凉军。在刘备时期,马岱一直都是三四线小人物般的存在。直到诸葛亮执政期间,马岱仍然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诸葛亮几次北伐战役中,从来没有让马岱统军作战。马岱身为平北将军,他的官职在北伐军中,至少可以排在前七八名左右,比王平、高翔等人职位还高。诸葛亮北伐在极度缺乏人才的情况下,王平、高翔等人都多次委以重任。甚至李盛、张休、黄袭等小将都被派到了街亭前线指挥战役。
——唯独不见诸葛亮重用马岱
直到诸葛亮死后,公元239年,马岱才渐渐被刘禅重用。
魏青龙三年,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因此!严格的说,马岱并没有得到刘备、诸葛亮的重用,刘备只给了他一个虚职,并没有做到马超临终前的遗言。但是刘备、诸葛亮也没有亏待他,因为他只有这个能力。
马超临终前上表请求刘备照顾马岱,刘备刘禅和诸葛亮做到了吗?
马超临终前请求照顾堂弟马岱,刘备等人做到了吗?看看诸葛亮的操作就懂了!
马超的临终遗言
只要看过三国,估计大家对马超就并不陌生,在三国演义中,马超是一个超级猛将,深受曹操、刘备等人的忌惮与器重,曹操甚至评价马超不输吕布当年之勇,可见马超的厉害!而在正史中,马超的勇武也远超常人,在汉末三国这段时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超是西凉军阀马腾的儿子,在演义中,马超为了给父亲马腾报仇,主动起兵讨伐曹操,将曹军打得非常狼狈,令天下众人叫好,马超的忠义名声也彻底传扬天下。不过在正史中,其实这算是马超的一个黑点!因为马超起兵,并非为了替父报仇,反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甚者,马超的父亲马腾就是被他坑死的!
马腾和韩遂号称关中最大的两路军阀,双方互有仇怨,其中马腾的老婆,马超的母亲就是被韩遂斩杀的。当初马腾投降曹操后,准备安享晚年,哪知道马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仅弃父亲族人于不顾,而且和自己的杀母仇人韩遂联合,共同讨伐曹操,令天下大惊。这哪里是什么孝子所为,这完全就是忤逆之徒!
一开始的时候,曹操也不想斩杀马腾,然而马超败而复起,三番两次进攻曹操,就是不愿意罢手言和,最终曹操愤怒诛杀马超宗族两百余人,彻底将马氏宗族连根拔起,而这,其实都是马超引起的!
总而言之,正史中的马超,和演义中的马超有很大的区别,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正史中马超的家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屠戮,所以马超最终才英年早逝!
马超宗族被屠戮殆尽,他在和曹操的作战中又节节败退,这使得马超郁闷不已。最终马超选择了投靠刘备,希望借助刘备之力击败曹操,为宗族报仇。然而接下来的刘备集团的发展,却给了马超致命一击!
很多人都说刘备不重用马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超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直接给马超兵马粮草,让他进攻成都,之后汉中之战,刘备又放手让马超作战,这怎么看也是对马超充满了信任。而且从刘备的部署来看,他对马超也是寄予厚望的!为了对付曹魏,刘备集团部署了三条进攻路线,一条是荆州的关羽,一条是汉中的蜀军,一条则是凉州的马超。在刘备的谋划中,凭借马超的人望,必定可以拿下凉州,这可是非常有利于蜀汉的对外扩张,这也是刘备对马超的信任与器重!遗憾的是,就在刘备集团养精蓄锐之际,孙权突然翻脸,偷袭了荆州,击杀了关羽,改变了刘备集团的战略方向!
荆州的丢失、关羽的身死,迫使刘备不得不改变战略方向,暂时先不在凉州和汉中动手,而是集中主力对付孙权。马超是骑兵出身,不适合对东吴动兵,所以他被留在了后方,等待着对凉州的用兵,然而夷陵之战的惨败,却让马超意识到了自己的报仇无望!
刘备对东吴用兵,已经改变了原本的战略规划,这使得马超击败曹操的希望被延后了,而之后的荆州之败以及夷陵战败,又使得马超看到了蜀汉的前途,他认为蜀汉再也没办法击败曹魏了,于是马超报仇无望,心灰意冷,抑郁而亡。而在其临终之前,他也没什么渴望的,反正报仇无望了,只是希望为马氏宗族留下一条血脉,以延续香火!
《三国志》: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从马超的这番遗言来看,其实他和刘备的关系也不错,两人之间根本没有传说中的那些猜忌,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托付家人的,只有好兄弟之间才会有这种临终嘱托!
马超和刘备关系不错,他也并不是因为被猜忌而死,而是因为报仇无望,心生郁闷而亡,那么马超死后,刘备有没有满足马超的愿望,帮他好好的照顾马岱呢?
马岱的结局
马超死后没多久,刘备也抑郁而亡,所以说我们很难从正史中发现刘备对马岱的态度,不过马超刚死,刘备也不可能立马食言,所以他对马岱应该也还是不错。变数其实是在诸葛亮这里,不信我们看诸葛亮的操作!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握了蜀汉大权,所以马岱的待遇,其实是诸葛亮说了算的。从马岱为数不多的记载来看,在诸葛亮当政期间,他一直在蜀军中效力,辅助诸葛亮北伐。但从诸葛亮的操作来看,他其实并不是非常信任马岱!
诸葛亮去世前,专门召集了军中将领开会,明确了杨仪的领导地位。这次军事会议,诸葛亮特地将魏延排除在外,其目的其实就是告诉众人,杨仪才是他选中之人,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当魏延起兵和杨仪争权时,诸葛亮的亲信姜维、费祎等人,却完全没有参与到此次争权过程中,只有马岱傻乎乎的完全倒向了杨仪,帮助杨仪斩杀了魏延!
《三国志·魏延传》: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按照诸葛亮的临终安排来看,他将大权全部交给杨仪,意味着杨仪日后必定能够接他的班,成为蜀汉的新一任丞相,马岱倒向他也无可厚非,但重点是杨仪并未成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早就告诉刘禅了,下一任丞相是蒋琬,杨仪不够格!于是当杨仪斩杀魏延归来后,他不仅没有受到重用,还因为不当言论被下狱,最终被逼自杀!
《三国志》: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杨仪的死非常蹊跷,以至于很多人都看不懂,实际上这就是刘禅对杨仪的打压!魏延起兵对抗杨仪,其实就是一种谋反的行为,但是魏延乃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武将,相当于刘家的亲信,杨仪怎么可以斩杀魏延呢?魏延在蜀汉的地位可不低啊,没有刘禅的命令,杨仪私自将其斩杀,还踩着他的头颅怒吼“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这不是在打刘备与刘禅的脸吗?俗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魏延乃是刘家的奴仆,杨仪如此对他,将刘家置于何地?
于是乎,当杨仪率军回归后,刘禅根本就没有奖励杨仪,更加没有让他做丞相!对此,杨仪是非常不满的,他认为自己斩杀魏延,成功带回蜀军,立下了大功,应该受到重用,于是他心生怨怼,出言不逊,正好撞到了刘禅的枪口,最终被下狱。当杨仪发现事情的真相后,他终于明白了自身的处境,于是他只能选择自尽……
看到这里,我们便可以发现,当初马岱全面倒向杨仪的做法,乃是非常错误的!那么问题来了,姜维和费祎等人都知道不要倒向杨仪,为何马岱不知道呢?这里面不排除马岱智商不够的因素,但本文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诸葛亮并未告诉马岱事情的真相!姜维和费祎固然聪明,但他们也不一定能够看懂诸葛亮的布局,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理性的选择,完全有可能是诸葛亮告诉他们的。
也就是说,诸葛亮并不是非常信任、器重马岱!他明知马岱选择杨仪是死路一条,仍然不愿意提醒马岱,很明显他已经忘记了马超当年的嘱托,并没有将马超的临终嘱托当一回事!
幸运的是,诸葛亮虽然坑了马岱一把,但刘禅还是一个实在人!马岱全面倒向杨仪,做出了斩杀魏延之举,但刘禅并没有对他痛下杀手,相反,刘禅还给了马岱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也真的算是对得起马超了!
《晋书》: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马岱出现在史书中的最后一条记录,是在建兴十三年(235年),当时马岱率军进攻魏国,被司马懿的手下牛金击败,自此再无音讯。单独看这一条记录,似乎并没什么特别,但是如果我们联想到马岱之前的遭遇以及马超的临终嘱托,便会发现,这很可能是刘禅给马岱的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遗憾的是马岱失败了。于是他最终遭到了雪藏,失去了往上的机会,但刘禅也并没有因此将其击杀,也算是对得起马超了……
结语
总的来说,马超临终前上表,将马岱托付给刘备,刘备和刘禅还是比较仁义的,给了马超几分薄面,对马岱算是不错的。但诸葛亮却并不看重马超的临终嘱托,相反,他在临终前还坑了马岱一把,要不是刘禅仁义,念了马超一份情,估计马岱也会和杨仪一样的下场,最终遭到诛杀!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晋书》)
马超临终前上表请求刘备照顾马岱,刘备刘禅和诸葛亮做到了吗?
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大耳贼用他也就是借助马家的名望,震慑一下少数民族罢了。
另外马超这人刻薄寡恩,嗜杀成性,以他为将领,吓唬一下刘璋这个窝囊废还是没问题。
《三国志 马超传》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刘璋本来就爱惜老百姓性命,算是一个比较仁爱的主子,一看见杀人魔王马超带人来了,立刻脑补屠城的场景。所以直接就请降,表示大耳贼你赢了。
马超团队对于刘备集团的作用,大抵如此,威慑大于实际意义。而且真要打硬仗拼血,马超一方面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这人性格暴戾,而且猜忌心重,一旦不能速胜立功,这货就会想着投敌了。
所以马儿这种人只能离权力中心越远越好,免得威胁到自己。刘备打东吴的时候,连黄忠这种只剩一口气在人间的老梆子都带上,也不愿意让马超马岱跟着,可见其对他们有多不待见。
所以后来马超临终把堂弟托付给季汉大佬,刘备估计也就呵呵一声,表示朕知道了你要死就死哪儿那么多废话。
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而马岱则是低配版的马超,打仗打不了,政治智慧也几乎为零,更要命的是这人还没什么存在感。
马家军属于私兵性质,战斗力虽然强,但只听马超的话,而马岱在这只部队中一点威望都没有,马超看着他也直摇头。所以才会在死后,干脆一股脑将军队全部交给季汉中央,只求让马岱得点荣华富贵。
但马岱真是太废,就连关兴张苞这些二代都成长起来独当一面,王平夏侯霸这种降将也能刷点战功,姜维更是内定为武侯接班人,抵抗魏国的唯一屏障。
马岱混了N多年尺寸之功没有,还干嘛嘛不成吃嘛嘛不剩。
就连斩杀魏延的事情,结果也是马岱乱站队,最后还被杨议牵连。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演义中马岱被诸葛亮临终托计,假装跟魏延约造反,然后趁魏延立“谁敢杀我”FLAG的时候,一下子偷了塔,把魏延治了。
真实历史上马岱就是跟杨议大佬混,受命把魏延给办了。
但杨议虽然平了魏延的乱,但诸葛亮临终前早就把接班人定了一整套:蒋琬、费祎、董允~
刘禅表示这三人之后呢,诸葛亮内心MMP,瞧你这烂摊子你能把这三人都用完就不错了,想那么远的事儿。
杨议知道后一脸黑线,麻蛋我费这么大劲办了魏延,你连候补名单都不给我。
马岱更是慌得一批,杨议这孙子药丸,那我跟他站队,那不是也要死翘翘。
这个猜测是正确的,杨议马岱是平反的主要操作人,但两个人一点好处没捞到,而只是怒斥了魏延的王平,直接升级汉中太守了。
杨议内心郁闷,嘴上也不把门,天天发牢骚说自己要是也降了魏国,就不至于坐冷板凳了。
费祎知道这事情后,立刻打小报告,杨议这孙子想要学魏延,给他点颜色LOOK LOOK~
建兴十三年正月,杨仪被废为庶民,贬谪到汉嘉郡。被贬了你就老实点呗,但杨议还是日常造作,继续杨仪上书诽谤,于是被收监,然后自杀。
杨议一死,马岱更加没有明天了,当然以他的能力值而言,给他明天,他也会沉沦在黑暗中。
后来季汉实在无人可用,给了马岱一次机会,然后马岱带着部队去扰袭魏国,被牛金秒杀,死了一千多人。
“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晋书,宣帝.本纪》
这就是马岱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上,之后要么辞官,要么畏罪自杀了,或者就是立了军令状被摘了脑袋。
总而言之,废材就应该有废材的去处,马岱混成那种鸟样,跟诸葛亮刘禅都没关系,纯粹是自己太渣而已。
马超临终前上表请求刘备照顾马岱,刘备刘禅和诸葛亮做到了吗?
(蜀汉陈仓侯马岱。可是后来他去哪了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感谢三国迷的好问题。后来马岱确实被照顾到了,而且被诸葛亮委以重任,但之后的记载确实断了。关于他之后的身世以及家庭等我们已经所知甚少了。我们只能从有限的线索来做推断了,那就是他择友不善,偏偏与杨仪为伍,被流放于蜀汉边地。
马岱,是受照顾、被重用的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马超离世之后,马岱是受照顾和重用的。马岱,官至蜀汉平北将军,封陈仓侯。显而易见,马岱的爵位是“县侯”,着实不低。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很多信息。
按照学者沈刚.在《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一文中的研究,相较于曹操对东汉二十等爵位的改革,蜀汉和东吴是执行东汉的爵位制度,而且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对爵位制度管控的很严格,在三国中堪称唯一。东汉的爵制基本沿袭西汉之制。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在西汉爵位制度的基础上分列侯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等,县侯仍置侯国。陈仓侯,是成仓县侯的简称。想当初,曹操很重视关羽,封的爵位是汉寿亭侯,是个亭候。而马岱直接被封为县侯。可见受到了照顾。
(网游中马岱的形象。)
关于马岱的事迹,明确记载有两处,一处是《三国志·蜀志十·魏延传》:
(魏)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杨)仪遣马岱追斩之……
另一处是 《晋书·宣帝纪》:
(魏青龙三年)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只言片语的其他记载
虽然三国及之后西晋的正史中,没有对马岱事迹的明确记载。但是过了近1400/1500百年之后,马岱的后人却出现在了《清史稿》里。《清史稿》列传300《土司二》:
黎州土百户,汉马岱后。
这里的黎州,大致在今天四川汉源以北。按照这个记载,马岱的后人没有出川,仍在蜀汉故地。可是马岱后来去哪了呢?
(估计魏延也想不到,最后杀他的会是马岱。)
大胆推测:受杨仪所累被流放
马岱尽管出场两次,但每次都和一个人紧密相连,那就是杨仪。马岱的命运应该是和杨仪紧密相连的。
第一次出场:杨仪派马岱斩魏延。这说明杨仪和马岱的关系不一般,远比一般的同事关系更紧密,杨仪用马岱是放心的,而马岱也愿意为杨仪甘冒风险,去执行不同寻常的任务,而且严格执行,一击要人命。
第二次出场:马岱进攻牛金,但兵败而还。这也是一个关键点!魏青龙三年是公元235年,是蜀汉建兴十三年,这一年里杨仪在狱中自杀。
很巧啊!对不对?
同时,马岱的命运又有三点“不正常之处”。
其一:鲜有记载的不正常之处。蜀汉,从诸葛亮到蒋琬再到姜维,持续地对曹魏动武,再加上诸葛亮离世之后先后两次面对曹魏的进攻,对于武将而言,没有一点记载,这本身就不正常。要说原因,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马岱已经不在行伍之列了,所以无缘历史大事件,自然就不会被史书所载。联系马岱和杨仪超越一般同事的关系,说明马岱是受杨仪所累,被“雪藏”了。
(主使马岱杀魏延的是杨仪。杨马关系,不一般!自然是同命运了。)
其二:《三国志》鲜有记载的不正常之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汉旧人,他对蜀汉政权的运行和诸多人物是基本掌握的,连陈寿都忽视他的存在,以致于后人连他的身世和家庭都知之甚少。只能说明他后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以致于都忘记了他的存在。
其三:公元235年战况惨烈的不正常之处。《晋书》所载“(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斩首都有千余级,可以判断蜀汉的伤亡肯定大于甚至远大于“千余”。试想诸葛亮地第四次北伐中原在西城(因古篆隶的“西”字很像“卤”,后人误写为“卤城”)大胜司马懿,战果之一就是“蜀汉军获魏甲首三千级”。而牛金的战果是斩千余级。可见战况的激烈,这么大的伤亡,更可见马岱是下了狠劲的。之后再无记载,说明而公元235年的进攻是他最后的机会,他孤注一掷,急于求成,然而功亏一篑,从此就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综上,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推断:
马岱先是受杨仪所累,处于被“冷藏”的尴尬境地。他获知了本来已经被贬为平民的杨仪又被收监了,他预感到了杨仪的终极命运,所以他格外紧张,唯恐再次受牵连。在蒋琬面前几经努力,得到了在北部前线领兵的机会。他孤注一掷,想凭借难得的军功达到“戴罪立功”的效果。于是,下了狠劲,奋力进击。无奈被牛金所乘,找到了他急于求成的破绽,对蜀汉军大量杀伤。在巨大折损的冷酷现实下,马岱向命运低下了头颅!战场上的巨大失利需要有人承担责任,于是马岱被贬为平民,居家迁出成都,隐居于汉源以北,直到1400多年后,后人才被官府所关注。
(远离损友这一点,也许对马岱而言是“多么痛的领悟”!)
马岱的曲折人生命运,告诉我们:交友,一定要谨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