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又是雍正的舅舅,为何还要跟着八爷党一起造反,导致身败名裂?
位极人臣这一点不假,雍正能够登基,最重要的功臣,那就是隆科多。因为当时隆科多掌管九门,手里的兵权足以左右紫禁城内所有的事务。
雍正的舅舅?这个舅舅的水分其实就有点大了。雍正是乌雅氏所生,乌雅氏跟隆科多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雍正之所以喊隆科多舅舅,主要是因为他小时候被孝懿仁皇后收养过。
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过去只是一个秀女,没有资格抚养孩子,所以雍正出生以后,便被康熙送到了时任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处抚养长大。
而孝懿仁皇后跟隆科多可是正儿八经的亲姐弟关系,雍正对自己的养母感情很深,一直当成亲生母亲来看待,所以自然也就会叫隆科多一声舅舅。然而他们之间,不是真正的舅甥关系。
01隆科多代表着满清贵族旧势力,他们反对雍正的新政。在帮助雍正登基以后,雍正也没有亏待隆科多,直接升任他为上书房大臣,甚至可以擅自选拔朝中官员,不需要经过雍正同意。
如此大的权力,隆科多绝对当得起位极人臣这个称呼,雍正之所以敢这么放权,一方面因为隆科多跟自己是舅甥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对隆科多扶持之恩的报答。
没有隆科多的扶持,雍正想要在康熙死后登上帝位,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康熙皇帝的那些儿子都太厉害了。
可是隆科多在坐上了这个位置以后,便开始有些嚣张跋扈了。他是满清贵族的代表人物,祖上几代都跟爱新觉罗家族联姻,所以隆科多自然要代表这些旧贵族的利益去做事。
雍正皇帝是个特立独行的皇帝,他想要通过改革,使得国家变得富强起来。为此他不惜得罪所有满清旧贵族的力量,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隆科多。
隆科多自然要为自己的权益作斗争,这就是为什么隆科多会站出来反对雍正。他不是反对雍正当皇帝,而是反对雍正所颁布的一系列新政。
他认为这些新政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满清旧贵族们的切身利益,这是隆科多所不能容忍的地方,所以他才会跟八爷党走到一起对付雍正。
02年羹尧的下场,让隆科多感到背脊发凉。说起来雍正之所以能够登基,在军力方面,要依靠两个人。在紫禁城内,自然是依靠隆科多的帮忙,可出了紫禁城,那就得依靠川陕总督年羹尧了。
所以这两个人一内一外,都是雍正最贴心的大臣。隆科多几乎是跟年羹尧一同晋升,一同加封为太保,一同领双眼花翎,各种待遇也是并驾齐驱。
由此可见,雍正把这两个人当成了一个类型的人来看待。可是年羹尧的下场,我们都是知道的,1726年1月份,年羹尧就被雍正处死了。此前所有的贬职降级,全都是处死年羹尧的先兆。
跟年羹尧享受相同待遇的隆科多,自然也担心自己会遭到雍正的清算。而且这个时候隆科多的小儿子又被雍正给废了官职,圈禁在府上交给隆科多看管,由此可见,雍正对隆科多下手的时间,那也绝对不会太长了。
所以隆科多必须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才行,这个时候八爷党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自然是先接着再说。
如果局势有利于雍正,那他绝对不会出手,好死不如赖活着,这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可是如果局势有利于八爷党的话,那他当然要调整策略支持八爷党。
这么一来他自然就跟雍正彻底闹掰了,这就是隆科多为什么会背叛雍正的主要原因,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利益。
03隆科多有追求更大权力的野心,这才是根源所在。按道理说,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只要在雍正手底下不犯错误,至少可以安稳退休。可是他偏偏要折腾一下,这未免有些太傻了。
这就好比有人告发郭子仪造反,唐代宗压根就不信,他认为大唐的天下都是郭子仪打下来的,他怎么可能造反?
谁也想不到,隆科多也会背叛一手提拔自己的雍正。其实这里面最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隆科多本人的野心更大。
这个时候的隆科多虽然权力大,但是总归会被雍正收回去,参考年羹尧就行了。为了能够保证自己长久掌权,隆科多必须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些改变。
他跟八爷党之间,所达成的协议一定是平分权力,共同管理这个国家。他们的计划是架空雍正,最好是把雍正的儿子立为皇帝,随后这几个人一起治理天下。
这么一来的话,隆科多头上可就没人能管得了他了,只有他管别人的份。至于八爷党和隆科多之间,那属于平级关系。
有如此大的诱惑,隆科多自然不会错过,谁不想着自己的权力越大越好呢?其实这就是痴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
总结:隆科多不反抗的话,雍正能放过他吗?退一万步讲,如果隆科多一直老老实实地做官,从来没有做出过反对雍正的事情,那么雍正能让隆科多一直掌权吗?
我觉得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富贵权力永远都不是永远长存的事情。隆科多手握大权,早晚都会受到雍正的猜忌,即使他什么都不做,迟早也会被雍正给拿下。
不过如果隆科多没有反叛的话,雍正对待他的手段一定会相当温柔,至少可以让隆科多解甲归田,做一个富家翁是不成问题的。
他跟年羹尧不同,雍正对隆科多除了恩情以外,还有亲情在里面。这也算偿还了他的养母孝懿仁皇后的养育之恩了。
在权力面前,任何感情都是要被放在一边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雍正这个皇帝,其实当的也不算称职了。
雍正将曾经支持过自己的两位带兵大臣,全都给搞下台以后,其实他才真正掌握了君权。由此可见,隆科多最不该做的事情是,雍正登基以后,他还长期霸占着九门的兵权。
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又是雍正的舅舅,为何还要跟着八爷党一起造反,导致身败名裂?
所谓富不过三代,清初政坛上所谓的佟半朝佟家,也就只富了三代。
明朝末年,佟养真,为后金首领努尔哈赤正室佟佳氏的同族,跟随努尔哈赤打天下,“镇江大捷”中败给毛文龙,佟养真与长子佟丰年被斩首,传首辽东。
佟养真次子佟盛年,也叫佟图赖,继续南征北战,最先效力于汉军镶黄旗下,后来封一等公,领正蓝旗旗主,赠少保,仍兼太子太保,他的女儿后来是康熙的母亲孝康章皇后。这是佟家第一位活着享福的人。
佟图赖三子佟国维,顺治年间担任一等侍卫。康熙九年任内大臣,十二年后晋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二十八年封一等公。康熙三十五年及三十六年,先后两次随康熙征伐噶尔丹。康熙四十三年,年老退任。卒于康熙五十八年,授太傅。
佟国维的女儿,后来又是康熙的妻子,孝懿仁皇后。
因为佟国维的妹妹是康熙的妈,所以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因为佟国维的女儿是康熙的妻子,所以佟国维同时又是康熙的老丈人,所以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是康熙同辈,是雍正的舅。这几层关系亲上加亲。
其实佟家之所以能够发家,就是因为一直愿意为皇帝牺牲,愿意为江山大业受委屈。如果我们理解真实历史上的孝康章皇后,就很好理解后来电视剧里的佟国维为什么愿意上演苦肉计,牺牲自己,也要贯彻康熙意志,把八爷夺嫡的阴谋彻底搞砸。
孝康章皇后是佟国维的妹妹,是康熙的生母,这是一个汉女,3岁入宫,14岁为顺治生下康熙,顺治帝不喜欢她,后来康熙当了皇帝,孝庄老太后又压着她,所以她虽然贵为皇后,其实没有什么话语权,一辈子憋屈。而作为康熙的舅舅,佟国维只对康熙负责,根本不需要去巴结八爷啊这些孙子辈的皇子。
《雍正王朝》第11集,出了几个事,一个是冒出来一个张道士,说什么八王大,还说什么代表民意,接下来,是朝廷上各种大臣联名上折子举荐八爷当新太子。再然后,就是康熙单独请佟国维吃饭。吃饭的时候,佟国维就说起:
“皇上如此惦记我们佟家,我佟氏孝康庄皇后,孝懿仁皇后在天之灵,也会倍感欣慰。”
这表面上是臣在和主子说话,其实是舅舅在对侄儿,老丈人在对女婿说话。高级秀关系。而也是这顿饭以后,康熙就已经暗示了佟国维三件事:
1. 康熙自己干不了多久了,要选定接班人。
2. 允许佟国维给自己佟家举荐一个后人,佟国维平安退出。
3. 退出的时候把八爷捧杀了。
实际上后来佟大爷就是在暗处帮康熙老爷子做这些事,完成权力的顺利交接。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身败名裂的隆科多相比他“六叔”佟国维,勇气,胆识,对大局的判断能力真的是相当捉急。但是这个这不怪他,你我上去活不过两集。
佟国维敢挺身而出,通过自污的苦肉计帮康熙把第一次陷害太子导致其被废的八爷党捧杀,佟国维敢自毁前程,把已经形成势力,呼声极高的八爷拉下水。同样是小时候就陪着康熙一起打天下,佟国维就能知道老爷子的意思并且一直站在他身边,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而康熙早早就安排隆科多辅佐新君雍正,可是隆科多就没这个眼力劲,自以为聪明,骑墙买马。
电视剧里面的隆科多之所以这么不上道,是因为怕,而怕,是因为能力不够,能力不够是因为他根本看不到全局。先是被打发到关外,就不在权力核心,后来又被佟国维拉着唱苦肉计——佟国维是隆科多举报以后,和八爷党同归于尽的,所以在朝堂上,小多子就是个六亲不认见利忘义的小人。
然后雍正上位的整个过程,包括八爷大闹传位现场,逼宫等等,都表现出一种看不清的前景。对于隆科多来说——
1.佟国维要我举报他自己,我举报了以后被封建礼教定为不孝怎么办?
2. 康熙逝世前要保雍正上位,但是八爷人多啊,要是传位现场十三爷不来,八爷他们兵变了我怎么办?
这是雍正继位前,隆科多就被放在刀刃上行走,雍正继位后,情况没有任何改善,反而更复杂——
1. 雍正改革性子特别急,喜欢的人,比如诺敏,一夜吹上天,不喜欢了,年羹尧,一年撸到底。雍正的性格不如康熙,能够做到大象无形的阴柔大度,雍正是不高兴就把擦地板唱歌的小太监打一顿的魔王脾气。
2. 雍正的改革遭到传统满人势力的反对,因为得罪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八爷并不是一个脸谱化的专门为反对雍正而反对雍正设置的坏角色,他只不过是满清贵戚,纨绔子弟的一个代言人。
所以对于隆科多来说,雍正这样的主子是更难伺候的,或者说用传统封建官场那一套东西,搞不定——
你喜欢改革急先锋嘛,我就给你推一个诺敏,人家虽然说在财税上骗你,但是自己工作努力也不贪。按照传统的中庸思想来说,就是雍正刚刚继位,需要一个正面典型,但是懂科学的人都知道,没有银子又不能徒手变银子出来,所以只有在宣传上搞点手段。好,就这样隆科多一个不留神,诺敏这个事就翻了,翻了就翻了罢,明明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按照雍正的脾气,那就是一定要捅破天,闹得全天下沸沸扬扬,自己打自己的脸。
所以同样是舅舅对侄儿,康熙是个大度怀柔的脾气,所以佟国维和他的合作,就是不声不响中,两个老头子和和气气就达成了默契,而雍正自己就是一个需要戒急用忍的,动不动就要爆炸的魔鬼脾气,隆科多对这样一个侄儿是不太好满足的——开心了你把我捧上天,不开心你把我打下十八层地狱。
所以本来就在刀刃上行走的隆科多越到后面越害怕,越要给自己留后路,越要骑墙,越要乱买马。
而根据隆科多的逻辑来说,政治就像赌博,押宝押多数,是风险最小的。《雍正王朝》一共44集,一直到40集,传统满清贵族都还在讨论——该不该改革,雍正的改革对不对。八爷都还在八王议政的时候振振有词地逼宫。所以对于隆科多来说,如果只买雍正,那么八爷这些传统势力获胜了,自己和家族后代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隆科多才必须和八爷勾结。同时,作为自己也是个富N代,官N代,肯定是同情和维护满清贵戚只吃不干的既得利益而反对改革的,用户雍正的改革,就意味着我佟氏全家,以后要给你上班写折子,还要交税,还要下田劳动,比起八爷的那种满人就是主子,天天遛鸟喝酒,汉人才劳动的政策,确实差很远。
我们容易简单地定义历史人物——贪婪、愚蠢、赌博失败。
实际上人家几代为高官,从小耳濡目染的,能差到哪里去?只是在一个残酷的被封建集权扭曲的政治环境里,多有无奈。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的隆科多演得很好,大多数时候都是懵逼着来,懵逼着走的,因为场景就没给他多少清楚的选择,雍正这个暴脾气也没有给他很多像佟国维那样进退自如的余地,实际上真正历史上的隆科多更冤。
真正历史上可不是什么“六叔”让隆科多帮助雍正继位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被授予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五十年(1711年),被授为步军统领, 掌握京师警卫武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被提升为理籓院尚书,依然署理步军统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临终,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接受顾命。
也就是说隆科多根本不是什么佟家没人了,矮子里面拔高子又佟国维随便举荐的一个,而是康熙一手培养的。到了雍正朝,就遇到了很尴尬的问题,因为拥戴有功,所以雍正就让他坐火箭了,除了直呼舅舅,太子太保,一等公,礼部尚书,这些都是给着玩似的。然而,臣就是臣,给到最后,雍正除了皇冠皇位就没有什么可给的了,那么猜忌就开始了。
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还在沙俄和老毛子一起辛辛苦苦舌战边境问题,就被雍正一个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的罪名抓回来抄家,定了四十多条罪名,长子岳兴阿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其实在今天看来,年羹尧和隆科多是不是真的有那个野心以及实力篡位要另说,但是雍正极端任性暴脾气这个是大家公认的。所谓伴君如伴虎,有一天皇帝不高兴了要你死,你造不造反是不重要的。
分析隆科多和雍正之间的关系,陈旧的历史阶级论其实很苍白,更多的心理学的换位思考,更能揭露很多真相,并帮我们以史为鉴。
坚持优质原创,希望各位大佬多多鼓励。
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又是雍正的舅舅,为何还要跟着八爷党一起造反,导致身败名裂?
位极人臣和是皇帝舅舅这两件事,似乎和是不是造反没什么关系吧!
从古到今很多权臣都是有了极高的地位,却偏偏要冒死去争夺那把龙椅,其实说来说去,还不是一个“贪”字。
隆科多够贪,所以雍正敢用他,但隆科多太贪,雍正则不得不杀他要说造反的事,大概是出自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里的,但正史中隆科多得罪是实,造反却是假。就拿雍正皇帝给他定的四十一款大罪来看,其中就有不少矛盾的地方:比如结交年羹尧,这就是欲加之罪了。是雍正自作主张把年羹尧的儿子过继给隆科多,还给他取名保住的。年羹尧和隆科多有这门子的亲戚关系,还是雍正给牵的线,又谈何而来什么结交年羹尧?
当然这一点不在我们讨论之中,而是要从《雍正王朝》中看看:为什么隆科多身为帝舅又身居高位,却偏偏要趟这趟浑水,去支持老三弘时,和八爷党阴谋附会呢?难道是因为康熙的那份阴阳密诏,迫使隆科多和八爷党合作。
这是很多人的认为,但事实上却不是的,隆科多根本就不怕那份所谓的“处置自己”的密诏。在康熙驾崩当晚,隆科多尚且敢拿着传位遗诏到处晃悠,一直到十三爷带兵进畅春园才进去宣读遗诏。那时候手握阴阳遗诏的张廷玉可是在场的,以他那人精般的心思,不可能看不出隆科多的野心。可就在那么危急的关头,张廷玉也没拿出阴阳遗诏来制约隆科多啊!
还有就是八王议政的时候,隆科多摆明了带兵来谋反的,可拿着阴阳遗诏的张廷玉依旧没拿出来对付隆科多,所以所谓的阴阳遗诏,其实在康熙咽气的那一刻开始就人死诏灭,完全形同虚设了。而且隆科多作为雍正五大军机大臣时,该贪的还是贪,该拿的还是拿,根本就不管张廷玉的。可见他根本就不怕那份遗诏。那为什么隆科多最后要倒向老八他们呢?其实隆科多在剧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了:
事先声明,我扶的是弘时,而不是别人,这次就算再扶错一个,我也认了。所以隆科多最后倒向老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扶错了人:本来他以宣读遗诏而有了定鼎之功,虽然十三爷有带兵护驾之功,那自己既有功劳,又是现任皇帝的舅舅,不能和十三平起平坐就算了,但在五大军机大臣中,隆科多的地位可能连张廷玉都比不上。比如隆科多唯一的儿子,在妓院里却连老十三派来的一个小官都不如。这让本来自信会成为雍正朝第一红人的隆科多如何自处?
所以隆科多最后倒向了八爷党,要把弘时给扶上去,在《雍正皇帝》小说中,还有隆科多因为失宠而去借皇家玉牒的情节。玉牒相当于清朝皇子的身份证,里面记录着生辰八字和详细资料,隆科多借玉牒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魇镇当时炙手可热的皇子弘历,而这一点就被八爷党捉住了把柄。
不得已之下隆科多才投靠了八爷党,相比起电视剧,小说里的情节更加饱满,隆科多其实是在威逼利诱之下才做出了他这一生最愚蠢的决定。最后身死名消,辅政大臣变成乱臣贼子,实在令人可惜。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又是雍正的舅舅,为何还要跟着八爷党一起造反,导致身败名裂?
看这个提问应该是关于雍正王朝的,所以我从电视剧的角度回答一下。
隆科多之所以跟着老八一块造反都是因为两个字——利益。
隆科多因为拥戴雍正登位有功,位极人臣,万千宠爱于一身,都到这个地步了,还有什么好不满足的,还要什么自行车?不错,他就是想要更多自行车,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隆科多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不自由,不能随心所欲,这是最令他不能接受的隆科多早年的时候受到冷落,恨的并不好,然而他终非池中之物,做梦都想着发迹,为此他还刻意找到佟国维,希望叔叔能给自己安排个好差事,佟国伟竟然把他安排去和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接触,烧烧这冷灶。
隆科多是老大的不愿意,因为从表面来看,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是诸位皇子中呼声最低的俩人,跟着这俩人套近乎,以后他能有出息吗?老叔你这不是坑侄子吗。
心里不愿意归不愿意,隆科多还是照做了,老叔佟国伟能给咱安排差事就不错了,咱也别挑三拣四了,要不然别说吃肉,连汤渣都没的捡。
其实佟国维让隆科多去烧老四这个冷灶也是以防万一,万一老八不行了他们还有老四这个靠山,老佟家怎么都不至于倒了,他没有想到老四真能成功,他打心眼里认为太子之位必定是老八的,因为老八平时很能装,会笼络人心,背后又有强有力的官僚集团做支持,老八当太子那是十拿九稳,不会出岔子。
可怕什么就来什么,老八太能装,势力太大,这已经让康熙感觉到了威胁,好人都让你老八当了,坏事都让我这个老爹来做,再者康熙还没当够皇帝呢,老八就开始跃跃欲试,康熙很不高兴,他对老八很不满,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把八爷党给瓦解,八爷党的张扬正好给了康熙一个完美的机会。
八爷党倒了,隆科多捡了个大漏成了拥立雍正有功的重臣,他一下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
隆科多觉得这下可好了,自己是雍正的心腹,又拥立有功,以后可要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然而雍正的一系列举措却打破了隆科多的美梦,雍正整顿吏治,从严要求官员,隆科多想赚点外快但风险太高,就算能赚到了,也不容易。
康熙那会儿多好,康熙对官员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别太过分,就不会追究你。那还有人像康熙吗,有,老八像康熙,他会为了笼络人心给官员大开方便之门。
正是这点使他的心慢慢背离了雍正。
同为拥立功臣的年羹尧的下场吓到了隆科多,隆科多为了自己不得不铤而走险如果要比和雍正的亲密程度,年羹尧丝毫不比隆科多差。
年羹尧帮助雍正做了许多,他帮助雍正震慑反对势力,还帮助雍正平定边境叛乱,因此一时间荣宠有加,风光无两。
这一切使得年羹尧渐渐变得恃宠而骄,他在驻地俨然成了土皇帝,做事我行我素,雍正由新的政策颁下,他要么阳奉阴违,要么拒不执行,更作死的是他杀了雍正派去的钦差,还效仿皇帝搞翻牌子,这已经是僭越了,那在古代是大忌讳,大不敬。
年羹尧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雍正念着旧情一直不愿处理年,还时不时敲打提点一下,就是为了能使年羹尧回头十万,然而年羹尧那个脾气就不知道什么是收敛。
雍正忍无可忍,他削了年羹尧的兵权并一贬再贬,派其去看守城门,其实雍正还是给年羹尧留了余地的,但年羹尧宁愿站着死也不受这种屈辱,他在城门边还穿着黄马褂默默表示自己心中的不满。
最终雍正不得不将其赐死。
当了官却没法随心所欲地用权,然后又目睹了年羹尧的死,隆科多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如果不做点什么,将来会和年羹尧一个下场,所以他选择了老八,但是雍正还是棋高一着,最终老八和隆科多一败涂地,再也起不来了。
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又是雍正的舅舅,为何还要跟着八爷党一起造反,导致身败名裂?
这是题主根据《雍正王朝》的高潮“八爷胤禩逼宫”情节提出的并不是历史上的情况。《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又是雍正登基时,康熙遗诏的宣读者,后来与张廷玉,马齐,胤禩,胤祥并列五大首辅之臣,可以说位高权重。但是隆科多最后选择站到了八阿哥胤禩一边,帮助八阿哥胤禩逼宫,逼迫雍正让位,最后被囚禁到死。囚禁期间才追悔莫及,想起雍正的千好万好,自己是一时蒙了心,看不清楚。
隆科多逼宫因为他心累,他有一些不省心的下属还有一个二世祖一样的儿子。自己举荐的山西巡抚诺敏为了完成任务,留住清名,谎报财务,半年还清国库却被田文镜发现猫腻直接参倒,被雍正砍了脑袋。自己的儿子又和老十三胤祥的人马因为京城青楼女子起了冲突,自己去找雍正的时候,吃了闭门羹跪了好一些时辰,雍正都不见。隆科多心凉之际就说:
这个逆子,迟早要了我的命。一方面父子情深,另一方面雍正通过这几件事和隆科多慢慢有了嫌隙。后来的决策中张廷玉,胤祥成为了主导,隆科多,胤禩在很多情况下都被挡在门外不被召见。隆科多自己也对皇上的信任产生了怀疑。
雍正推行的新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都损害隆科多这样的官员利益。下边的人给自己的进贡少了,自己拿的也少了再加上整顿旗务雍正让旗人种地务农,这其中牵扯到佟家的不少利益。所以隆科多在这点上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胤禩和马齐都应和,但是雍正最后却单独留下了张廷玉,讨论如何推行。这一系列的举动无疑都是对隆科多这样容易首鼠两端的人最大的挑衅,所以隆科多早已心生不满。隆科多逼宫前就说过,这一次不会再扶错人了,不满之心溢于言表。八阿哥胤禩瞅准时机,多方准备,派人游说,很容易就把隆科多拉拢过来了。
隆科多逼宫证明了他没有六叔佟国维的智慧,六叔佟国维懂得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早早培养了接班人,也就是现在的隆科多。隆科多却不一样,不仅没有在佟家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反而溺爱儿子,最后孤注一掷,完全押宝弘时,对于康熙和雍正都十分信任的弘历不管不顾,可见他目光狭隘。或许年羹尧的死给隆科多留下了唇亡齿寒的阴影。雍正把年羹尧的儿子过继给了他,他和年羹尧一内一外的兵力为雍正登基立下关键功劳。年羹尧最后被杀爷,狡兔死,走狗烹或许同为功臣的隆科多这也是最担心的。
所以隆科多逼宫有必然性,原因并不是单方面的。
文/红雨说历史
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又是雍正的舅舅,为何还要跟着八爷党一起造反,导致身败名裂?
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又是雍正的舅舅,为何还要跟着八爷党一起造反,导致身败名裂?
说起隆科多啊,明明在康熙临终前作为帮助新君登基的托孤重臣,还特意下了生死两道密诏!当时隆科多也和张廷玉一武一文帮助新君四阿哥胤禛顺利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明眼人看来,隆科多和张廷玉是扶植新君的肱股之臣,以后会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可是,事情的结果是这样吗?
答案就是隆科多跟着八爷党一起造反了!
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只因,隆科多有“把柄”在八阿哥的手里,无奈之下,隆科多成为绑在八阿哥造反的战车上!导使身败名裂!!!!
那又是什么把柄呢?
一,当年的一宗往事,让隆科多的命运捏在八阿哥的手里!在康熙晚年,众皇子争夺皇位可以说是如火如荼图穷匕见!
九子夺嫡的大戏愈来愈烈!
当时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康熙下令臣子议立新太子,隆科多和他的叔叔佟国维就在商量了:从目前局势看,不知道是太子党胜出?还是八阿哥党赢?俩叔侄决定,由佟国维公开向康熙保荐八阿哥为太子,让隆科多去保四阿哥胤禛!如果八阿哥胜出,到时佟国维向八爷保荐隆科多!如果是四阿哥赢了,到时隆科多向四阿哥保举佟国维!为了以防反悔,俩叔侄立了字据,各执一份!
后来,佟国维率先向康熙保荐八阿哥当太子,被康熙骂个狗血淋头,还受到了“削出职位,回家思过””的外分!
再后来,雍正登基!隆科多得势!佟国维就催隆科多向雍正推荐自己!
可是隆科多呢?知道佟国维免职原因,雍正一直不待见他!也就不敢提!
佟国维就说自己手中有当初的契约!隆科多当然知道雍正如果知道那个秘密的后果!就找个机会做掉了佟国维,想找回当初的契约!
隆科多找个遍也没找到!
没有想到,那个契约竟然是到了八阿哥的手中!而八阿哥就是拿着这个把柄把隆科多逼上了八阿哥的“贼船”!
二,当年张廷璐监考泄题事件,隆科多也参与了!当年,杨名时和张廷璐任主考官!
没有想到那次考试全部泄题!
最后,张廷璐被腰斩!
隆科多和张廷璐做了手脚,在一甲十名中举的当中,隆科多保了三个人的名额!这件事情,隆科多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没有想到的是八阿哥也知道了!
如果,八阿哥把这件事捅到雍正那里,隆科多知道雍正刻薄寡恩如果让他知道了,自己真的是没有好果子吃了!
由此可见:隆科多跟着八阿哥造反,甚至充当了马前卒,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太多的重要的“把柄”在八阿哥的手中!也就是隆科多早就成为了八阿哥刀下的鱼肉了!就是后来东窗事发,隆科多也在怨艾自己:上得贼船易,下来贼船难啊!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