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难道是真的为了避免后宫内斗才娶一个老婆的吗?

谢谢邀请。明孝宗朱佑樘是个苦命的孩子,属于爹不疼娘不爱的那种。其实他的母亲应该是非常爱这个孩子的,可惜母亲在他出生后便被人害死了,而他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同志,在他六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可见有多么不负责任。

01明宪宗朱见深独宠万贵妃,使得后宫哀鸿遍野。

明宪宗朱见深的人生其实也不顺利,早在他老爸朱祁镇被瓦剌人抓走以后,他的太子之位一度被废掉。8年以后他老爸重新夺权,他才得以重新走上人生巅峰。

而这8年时光,可以说是改变了朱见深一生的时光。这8年里,有一个比他大17岁的女人,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这边是他未来最爱的老婆万贵妃。

万贵妃最初应该也不是什么坏角色,相反还有点儿讲义气。当年朱见深父子落难,谁都不肯伸出援助之手,可万贵妃却对朱见深不离不弃。

贵妃万氏柔明而专静,端懿而惠和,率礼称诗实,禀贞于茂族,进规退矩,遂冠德于后宫。动则闻环佩之音,居则视箴图之戒。宠愈加而愈慎,誉益显而益恭。副予关睢乐得之心,克谨鸡鸣儆戒之道。相成既久,辅助良多,是用度越彝章,进超位序。兹特以金册金宝加封尔为皇贵妃于戏,位亚坤仪,峻陟列妃之首。---《明史,万贵妃传》

她心疼这个孩子,就像心疼自己儿子一样。可是万万没想到,等到朱见深上台以后,果断将万贵妃纳入后宫,甚至还打算把万贵妃立为皇后。

可是朱见深的老妈死活都不肯,因为万贵妃跟太后是同一年出生的,这儿媳妇儿跟自己一样大,这哪里像话?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了,不过朱见深几乎没有哪一刻不是在跟万贵妃缠绵,甚至在跟皇后大婚的当天晚上,都选择偷偷跑到万贵妃的寝宫睡觉。

万贵妃得宠以后,为朱见深生了一个儿子。朱见深不顾众人反对,立刻将这个孩子立为太子,而万贵妃也晋封为贵妃。可惜这孩子没多久就夭折了,为此万贵妃伤心了好一阵子。

于是她开始疯狂打击报复后宫之中怀孕的女子,但凡有怀上的女子,都被她给搞流产了。以至于朱见深一直没有儿子。

02朱佑樘是宫女偷偷所生,一直被人在后宫收养。

那么朱佑樘是怎么来的呢?有一个姓纪的宫女,在一天晚上不小心被朱见深给临幸了,结果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怀上了朱佑樘。

可是万贵妃不答应啊,她就派人去查探这个纪宫女是不是真的怀上了,她忙说自己是因为肚子里长了个瘤,不是怀孕。

结果等到朱佑樘生下来以后,万贵妃才发现这件事。所以她立刻想办法弄死了纪宫女,至于朱佑樘,万贵妃也吩咐下人前去杀了。

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岁,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明史,本纪第十五》
  1. 好在人家可怜朱佑樘年幼,就偷偷找人养了起来。后来这件事被太后知道了,太后便将朱佑樘一直养在后宫。6年以后,等到朱见深感叹自己岁数这么大了,依旧没有儿子的时候。手下人立刻将朱佑樘的存在告诉了朱见深。
  2. 朱见深大喜过望,便将朱佑樘立为太子,从此以后万贵妃彻底歇菜了。朱见深于是再振雄风,陆续生了好多儿子。
  3. 朱佑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基称帝的。年幼的朱佑樘生活非常艰苦,过去太后不知道他的时候,他甚至连吃饭都成了一个问题,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的。

所以朱佑樘是从艰苦中长大的皇帝,也深知人性的善良,他是历史上少有一夫一妻制帝王,应该说是唯一一个。

03感慨后宫争斗的可怕,朱佑樘坚决实行一夫一妻制。

朱佑樘的母亲纪宫女,就是因为后宫争斗而被杀。所以朱佑樘对后宫的争斗十分惧怕,已经到了闻之色变的地步。

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后宫也出现这种状况,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会像自己一样,饱受摧残。于是他登基以后,只娶了一位张皇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位妃子。

满清王朝把大明的皇帝整体黑了个遍,对这位明孝宗,他们却完全找不到任何理由去黑。唯一的理由可能就是子嗣太少。

因为朱佑樘只娶了一位皇后,所以他们所生的三个孩子当中,就有两个都先后夭折了,只剩下一个朱厚照。

朱厚照天生顽劣不堪,所以不管朱厚照是什么货色,朱佑樘都没得选,只能让他做皇帝。结果他这一脉的香火就算是断了。

朱厚照玩水把自己玩死了,又没有生过孩子,所以只能让堂弟朱厚熜继位。朱佑樘为大明朝操劳一生,没想到最后落得个无后的下场,确实挺惨的。

04总结:朱佑樘的确是惧怕了后宫的争斗,但是应该还有其他原因。

从朱佑樘的一生来看,他的确是害怕了后宫的争斗,这才选择了一夫一妻制度。可是这件事真的那么正常吗?如果你是皇帝,你会因为惧怕后宫争斗而如此吗?

当然不会,所以还有一个解释,可能就是朱佑樘不好女色。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事业当中,压根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找女人。

我们会发现,明朝的皇帝事业心都比较重,尤其是朱佑樘,几乎跟雍正皇帝一样勤劳,为后代子孙们打造了一个万象更新的大明王朝。

没有朱佑樘,可能大明朝能提前几十年报销,是他把大明朝从危难之中拉了出来,所以他是有很大功劳的皇帝。

可惜他不懂得养生,仅仅36岁就去世了。一生只娶了一位皇后,只有三个儿女,其中两个夭折,所以传世的后代只剩下明武宗朱厚照。

参考资料:

《明史,万贵妃传》

《明史,本纪十五》

明孝宗难道是真的为了避免后宫内斗才娶一个老婆的吗?

明孝宗朱佑樘早年经历坎坷,几乎九死一生,继位后励精图治,提倡一夫一妻并以身作则,在历史上也有很高的评价。

01

明孝宗朱佑樘生于冷宫中,生母纪氏是土司之女,明宪宗宠妃万贵妃看不得别人得到宠幸,屡次加害,自幼还是靠着太监拼死保护躲过万贵妃的迫害,被立为太子后,明宪宗之母周太后为避免再遭万贵妃迫害而亲自扶养成人。

明孝宗继位后,勤于政事,以身作则,任用贤臣,勤俭治国,提倡一夫一妻,这一时期被称作‘弘治中兴’。

02

明孝宗因为早年经历,知道后宫之中勾心斗角,所以继位后拒绝大臣们扩大后宫的请求。

再者张皇后对明孝宗也有足够的吸引力,二人同甘共苦,而明孝宗对曾经迫害自己的万贵妃族人也没有处罚,可见明孝宗的宽厚仁慈不是表面的。

明孝宗与张皇后夫妻恩爱,明孝宗又专注国事,只有朱厚照一个皇子成人,也是历史上真正做到了一夫一妻。

明孝宗难道是真的为了避免后宫内斗才娶一个老婆的吗?

明孝宗朱佑樘从小见惯了女人的争风吃醋,就连他自己都差点死在女人手上,所以对后宫斗争十分反感。

孝宗的老爹明宪宗是个奇葩,喜欢比自己大十八岁的女人万贵妃……

可能是有恋母情结吧。

他的生母纪氏是被俘虏过来的,在宫中做着帮皇帝管小金库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明宪宗宠幸了,当时最受宠爱的万贵妃自己生不了孩子也不让别人生,时刻关注着各宫的状况。纪氏正害怕会惹上万贵妃,没想到就那么一次就怀孕了。也不敢说出去,就偷偷地把朱佑樘生了下来。

纪氏是个胆小的主,一生下来,怕暴露了出去两个都要死,就让太监张敏抱出去淹死。张敏知道明宪宗一直都没有儿子,就没有抱去淹死,反而偷偷的养了起来。

一天,张敏伺候明宪宗的时候,明宪宗感慨着身为一国之君,到死了都没有个儿子给自己送终。张敏听了跪下说,我有罪啊,其实您有个儿子啊。这时纪氏偷偷生了个儿子的事才被人知道。

在整个大明朝,如果没有特别的残疾,都是要嫡长子继承大统的。所以当时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死了之后就非要立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虽然朱棣夺了侄子的位置,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

朱佑樘作为明宪宗的大儿子,直接被册封为太子!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太监张敏吞金自杀了,生母纪氏也突然死在了宫中。不用说也知道是谁做的。

万贵妃不甘心朱佑樘就这样做了太子,就让明宪宗到各个宫中播种,这次她不害孩子了,明宪宗的孩子也陆续出生了。万贵妃想方设法想废掉太子,由于朱佑樘生母地位低,差点就真的被废,不过老天都帮着朱佑樘,太子之位挣得火热的时候,泰山突然就地震了。泰山象征着太子,大臣纷纷上奏说,老天已经警告了,不能改立太子啊。向来信佛的宪宗就作罢,朱佑樘的太子之位总算坐稳了。

朱佑樘的童年经历让他对后宫为了争宠导致后宫一片乌烟瘴气很是厌烦,因为从小遭到宠妃迫害,所以让他不想要太多女人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孝宗仁厚,被立为太子后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受到儒家节欲修身的思想熏陶。另一方面就是朱佑樘跟张皇后是少年夫妻,也是患难之交。张皇后做了孝宗的太子妃之后,知道了孝宗小时候的经历后更是对他十分照顾体贴。张皇后十分温柔贤惠,活泼可爱,知书达理,非常对孝宗的胃口。两人结婚后十分甜蜜,宫里的人经常看到两个人如影相随,出双入对的。

朱佑樘和张皇后很是恩爱,但是他们结婚多年还是没有孩子,大臣们劝他多纳点妃子,广撒雨露,但是孝宗就是不听,很享受现在一夫一妻的生活。弘治四年的冬天,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朱厚照,孝宗就更不想纳妃了。。但是孝宗英年早逝,三十一岁的时候就死了,就由儿子朱厚照继位,不过朱厚照也是个没福气的,儿子都还没有就也死了。朱厚照死了之后,因为没有有儿子,就让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明世宗继位了。这个世宗对张太后十分凉薄,尊封自己的生母祖母无可厚非,但也没必要一点也不礼遇张太后,有大臣上奏还要降罪,把圣母改为伯母。张太后的弟弟犯了罪,张太后长跪不起求情,然而并没有结果,就一病不起了。晚年失去了丈夫儿子庇佑的张太后就这样死了。张太后刚死,世宗就把张太后的弟弟杀了。没想到张太后荣宠一生晚年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

明孝宗难道是真的为了避免后宫内斗才娶一个老婆的吗?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曾写过一篇专门批评专制君主的文章《原君》,其中有“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一句。大概中国古代的成年皇帝,很少有不荒淫的,大都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明代的皇帝尤其如此,但有一个明代皇帝例外,那便是明孝宗朱祐樘。有人说,他可能是中国皇帝中唯一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他的一生中只有一个皇后张氏,没有任何其他的嫔妃,只有一个儿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明孝宗朱佑樘是明宪宗的第三个儿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逝世,太子朱祐樘即位,年号弘治。孝宗为明朝第九位皇帝,他病逝于1505年,享年36岁,在位时间18年。

这固然不算多长,却也不是很短。在这么长时间的帝王生涯中,他一直模范地实行一夫一妻制,实在是不容易。孝宗皇帝一生勤政、宽容、遵礼大臣、体恤民生,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和赞誉。长久以来,明孝宗都被看做明代最符合儒家伦理的模范皇帝。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看,他确是一位少有的榜样皇帝和君主典范。晚明学者朱国桢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认为孝宗是夏商周三代以后,与汉文帝、宋仁宗相比肩的贤主,评价很高。

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年号弘治。他即位后,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两千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二百四十余人,佛子、国师等七百八十人,被追回诰敕印杖,遣归本土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任用贤能,提拔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名臣参与机密事务。提倡直言进谏,多次修省,求直言,并令讲官进讲直言勿讳。注意节俭,减免供用物料,节省各种费用。孝宗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禁止廷臣请托公事,禁宗室、勋戚霸占土地,侵夺民利。重视司法,令天下诸司审录重囚,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定《问刑条例》。十五年,《大明会典》成执政期间,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统治阶级内部亦较稳定,外患平定,史称“弘治中兴”。

身为一国之君,孝宗能这样勤于理政、选用贤臣,注意节俭、不近声色,破天荒地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情形的确让人费解。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一是孝宗本人性格温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有一定得禁欲意识,故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

二是孝宗幼年为避万贵妃的迫害,6岁以前一直是秘密养育于宫中的安乐堂内。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所以,这可能是他不愿有过多嫔妃的一个原因。

三是张皇后本人不仅非常漂亮,而且很有一套驭夫手段,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史称张后“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绝非庸常之辈。晚明学者黄景昉说:“时张后爱最笃,同上起居,如民间伉俪然。”皇帝、皇后像民间的夫妇一样,每天一同起居,这在封建皇帝的私人生活中,真是少见。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孝宗夫妇感情专一、对张后宠爱有加的另面,就是造成了弘治朝外戚张延龄、张鹤龄的跋扈。所谓爱屋及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氏成为皇后且受宠于孝宗,给张家带来了极大的荣华富贵。父亲张峦在弘治四年(1491年)进封为寿宁伯,不久封侯,死后追赠为昌国公。张皇后的两位弟弟,也先后受封。

外戚张鹤龄继承了父亲张峦的封爵为寿宁侯。张延龄初封建昌伯,在弘治十六年的时候(1503年)也进封为建昌侯。孝宗还在皇后的家乡兴济为张家立家庙。据说张峦还未因女儿的大富大贵而跋扈,仍然非常尊重读书人,礼敬士大夫。但是,张鹤龄、张延龄兄弟以外戚骤然富贵,不免气焰嚣张,纵容家人掠夺民田,鱼肉乡里,干一些犯法的事情。大臣们纷纷向孝宗提意见,要求追查张氏兄弟的违法之事。于是,孝宗派侍郎屠勋和太监萧敬去查实。但是,事情查实了却没有办法处理,因为皇后不同意处理她的兄弟。

皇后不仅不同意处理她的兄弟,而且,还很生气。皇后生气了,后宫自然很严重。爱妻至深的孝宗也只好跟着假装生气。事后,孝宗将萧敬找来,对他说:“你们说的我都相信。”然后,赐给了萧敬一些银子,这件事情就算不了了之。当时的大臣中,像李梦阳、吴世忠,都差点因为弹劾张氏兄弟而获罪。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孝宗去世。当时,“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哭声震野”。同年10月,孝宗被安葬在泰陵。

《明史》对孝宗的评价也很高,主要有八字,即“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他的勤政、宽容、尊礼儒臣、体恤民生使他赢得儒家士大夫的一致好评,被视做明代历史上最符合儒家伦理的君主典范。他接受儒家士大夫们的劝谕,并尽可能遵照他们的要求去行事,因此,也有将他比做周成王,意思是能够听从周公(儒家士大夫以周公自比)的辅导。

从个人修养来看,孝宗并不像他的父亲一样,一味迷恋于房中术,而在诗、琴、画上的造诣颇深。在治国方面,孝宗任用大臣、修明制度、体恤民情,创造了一个明代历史上的中兴盛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