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刘八女非要雍正和十三贝子下马过江夏镇?
刘八女的江夏镇,那是八爷党的钱袋子,这里面有八爷党一半的股份。当时八阿哥胤禩深受康熙宠爱,所以刘八女作为他的门人,当然是天不怕地不怕。
难道楼下来的难道还能是皇帝老爷子?除了康熙亲自来这里,否则江夏镇谁都没办法骑马过去,这就是刘八女自己的规矩。
倒不是说这个规矩有多严格,只是为了体现权威而已。当时雍正和胤祥骑马来到江夏镇,却被门卒挡在门口,必须要下马进城才行,这是哪儿的规矩?紫禁城皇宫大内才有这样的规矩,可见江夏镇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当地的土皇帝。
- 无奈之下雍正只能选择下马,但是刘八女这个时候已经察觉到这几个人的不同凡响。他好歹是见过世面的人,所以自然是先要调查一下这帮人的来历。
- 如果是八爷党的人,那倒也还好说了,骑马下马都是刘八女一句话的事情,除了八爷党的人,谁都不能破坏了刘八女在这里定下的规矩。
- 可是雍正等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并且还扬言,刘八女不配知道。这可就把刘八女的臭脾气给惹上来了,他明知道眼前这个人的地位不简单,但是他就是想要在这个晚上行驶一下自己土皇帝的权力。
所以雍正他们不仅要下马离开江夏,而且几乎是被刘八女给赶走的。刘八女作为江夏镇老大的威风,这一天晚上算是彻底发挥了出来。
手底下人看着也带劲,知道自己跟了一个好主人。毕竟这几个人的身份绝对不简单,可是刘八女却不怵,可见他背后的靠山是多么强大。
雍正瘪了一肚子火,可是他没办法在明面上收拾刘八女。刘八女是九阿哥胤禟的门人,而九阿哥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也就是说刘八女是八爷党的门人,这个时候刘八女当然可以耍耍威风。
不管京城来的这些是什么人,只要不是康熙皇帝的人,那刘八女绝对不用担心得罪人,因为上面有人替他扛着。
那么雍正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治一治刘八女呢?压根就没有。刘八女说起来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可是他是合理合法的商人。
他有钱买了庄子和田地,这里的老百姓都是他的佃户,这本身就是符合大清国的国法的。至于他跟八爷党之间的勾结,压根就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因为没有十足的证据。
如果想要从地方官员这边着手,雍正就更加没有头绪了。一来他在地方上压根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力量,这帮官员大多数都是依附着八阿哥胤禩的。二来刘八女的姐夫任伯安是江苏巡盐道,这在地方上可是一个肥差。任伯安在江苏的人脉关系,是雍正不敢想象的。
所以他想要通过官场官场治一治刘八女,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会发现,后来雍正治刘八女居然动用的是四川的年羹尧。
可见雍正手里当时压根就无人可用,让年羹尧不远万里前来收拾刘八女和江夏镇,其实也是雍正的无奈之举。
刘八女和任伯安在关键时刻都是牺牲品。刘八女得罪了雍正,自然是没有好果子吃。在太子党的案子落幕以后,刘八女本来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没想到八爷党神通广大,居然让他好端端地活着了。
刘八女回到江夏镇依旧作威作福,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这回来的却是狠角色,那就是年羹尧。年羹尧带着四川的兵马,直接将整个江夏镇屠戮的一干二净。
这件事当然是雍正授意的,否则年羹尧哪里有这个胆子。之所以这么干,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百官行述。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结果查到了百官行述的下落以后,年羹尧只有杀了他们所有人,才能保证这个秘密不走漏出去。
此后雍正便通过各种手段,终于得到了百官行述。这一招不仅治了刘八女,也实实在在地打了八爷党一个措手不及。
百官行述本身就是任伯安这些年为官,所撰写的百官把柄。八爷党手握这些材料,自然是可以呼风唤雨。可是一旦出事以后,八爷党也不会保住任伯安,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百官行述。
可以说任伯安和八爷党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所以大事临头的时候,八爷党果断抛弃了任伯安。这两个人都是八爷党的棋子,但是这两颗棋子的生死,却决定了夺嫡之争的胜负。失去了江夏镇这个金库,再失去了百官行述这些把柄。八爷党失去有利地位,最终被雍正击败也是时间问题而已。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刘八女非要雍正和十三贝子下马过江夏镇?
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一行人,在江南完成了康熙交代的赈灾筹款的事后准备返京。在返京的路上经过江夏镇时,遇到了一件令胤禛十分羞辱且气愤的事,那就是江夏镇的庄主刘八女逼迫胤禛和胤祥一行人下马,低头弯腰走出江夏镇。走出江夏镇后,胤禛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许再提江夏镇。事后我们知道,此时的胤禛动了杀机。
而身为皇子的胤禛和胤祥,为什么会让一个庄主刘八女欺负成这样呢?这个刘八女又是何方神圣?干嘛非要胤禛等人下马过江夏镇呢?
刘八女是江夏镇的庄主,也算是这地面上的土皇帝。如果光是这个身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刘八女还有一层身份,那就可了不得了,刘八女还是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的小舅子。
之前胤禛等人在扬州筹款时,跟八爷党的任伯安爆发了直接的冲突。堂堂皇子,任伯安都不放在眼里,底气实际上是来自于八爷党那边的支持。而胤禛等人当时还是属于太子胤礽一系,和八爷党势同水火。也因为太子胤礽不受康熙待见,被废风声传的神乎其神,也使得拥有较高“民意”的老八胤禩,成为了呼声最高的皇位继承人。有这样的风向,任伯安更是为老八效犬马之劳,抵制胤禛等人的筹款。可惜一封来自于八爷党内部老九的书信,被老四胤禛截获,以此逼迫任伯安带头捐款,使得胤禛顺利筹款到了200万两赈灾款。不过这仇也是越结越深了。
当老四胤禛一行人到了江夏镇时,已是晚上。由于江夏镇有规定,外人不得留宿江夏镇,好在张五哥的好心收留得以有栖身之所。后来胡教头在刘八女的授意下,打劫这群来自于北京的“商客”,可是被武艺高强的老十三制服。这下,作为主人的刘八女才缓缓献身,虚情假意的处罚了胡教头后,“客气”得让胤禛一行人离开江夏镇。
胤禛等人面对如此情况也没有暴露出自己的身份,而是当即离开。可是快走到城门口时,刘八女命人拿出了康熙御赐的匾额“礼仪德化”,要求他们下马通过城门头。连一向好脾气的老十三都忍不住了,可胤禛却忍住了,下马通过了城门口。
其实当有人向刘八女汇报,有一群客商打扮的人来到江夏镇时,刘八女应该就猜到了是胤禛一伙人。而任伯安被胤禛“痛宰”一顿后,肯定也告诉了刘八女自己的遭遇。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他们,刘八女有机会自然是要报仇的。
刘八女报仇的方式除了一开始不允许胤禛等人留宿外;就是派胡教头去打劫他们。都失败后,于是自己出面要求他们还是不能留在江夏镇内过夜,让他们走人,同时也搬出了康熙御赐的匾额,让堂堂皇子下马走出去,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当然,刘八女所作的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胤禛等人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从而让刘八女不知者无罪,可以肆无忌惮的羞辱胤禛他们。
而胤禛之所以没有暴露出自己皇子的身份,除了刘八女搬出了康熙御赐的匾额外,还有就是身份暴露后,怕别有用心的人在路上埋伏他们,毕竟八爷党的势力在江南还是很有基础的。与其和他们硬碰硬,不如暂时忍让,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嘛。
刘八女虽然在自己的地盘上让一向强硬的胤禛下马受辱,赢回了一局。殊不知,他是闯了天大的祸。后来因为《百官行述》,让胤禛派年羹尧去江夏镇,拿回《百官行述》不说,还二话不说灭了江夏镇,使得几千无辜人成为了冤死鬼,起因都是因为刘八女种下的因。至于是不是胤禛授意屠城的,不得而知,只是我们知道年羹尧犯下如此罪行,胤禛也只是让年羹尧去闭关思过而已。
对此,你怎么看刘八女羞辱胤禛呢?欢迎留言评论。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刘八女非要雍正和十三贝子下马过江夏镇?
《雍正王朝》中,雍正和十三爷胤祥完成江南筹款赈灾一行,准备返回北京复旨,沿途经过江夏镇的时候,与庄主刘八女发生了冲突。
雍正和十三爷胤祥在江南筹款赈灾,通过让扬州盐商富户们认筹捐款的方式,成功筹集到银两,进而帮助康熙度过了这次统治危机。
而就在雍正和十三爷奉旨回京路过江夏镇的时候,多次与刘八女及其手下发生冲突。先是被认为是外人,不能入庄求宿,最后还是住在了张五哥那里;随后江夏镇的胡教头又派人走地道入室,又被李卫和高福化解;而在胡教头为难张五哥一家的时候,又是十三爷出手相助,拿下了胡教头。就在这个时候,刘八女终于出面了,然后在雍正义正言辞的教训面前,刘八女没有进行反驳,也没有再度仗着人多势众而再度为难雍正一行,而是让其连夜离开。
当雍正和十三爷准备经由江夏镇,继续北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刘八女在江夏镇的城门上挂起了康熙当年御赐的“礼仪德化”的牌匾,并且逼着雍正和十三爷下马通过。这毕竟是康熙亲笔手写的匾额,雍正和十三爷必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更是不能造次僭越,只得忍下这口气,下马通过。
在刘八女看来,他需要这样的方式来为自己找回面子。
毕竟这是自己的地盘,他是江夏镇的庄主,甚至可以说他就是整个江夏镇的“土皇帝”,在此之前,他从没有在江西镇受到过如此的对待,更不会迫于局面去迁就一个下人,况且这一次还是在江夏镇的庄丁和仆役面前,刘八女的面子丢的太大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八女才要给雍正和十三爷使出这样的方式,来找回刚刚丢掉的面子,以维持自己在江夏镇这个地面上的绝对权威。
江夏镇的下人们不会知道雍正和十三爷的真实身份,但是刘八女不会不知道,他这样做是在报复雍正等人的同时,也是在给雍正和十三爷一个警告。刘八女不是别人,正是受到了雍正的胁迫而被逼着带领盐商们捐款的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的小舅子。这次雍正的江南一行,除了任伯安和扬州的盐商富户们损失惨重之外,还有两个人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一个就是任伯安的主子,九阿哥胤禟,另一个便是一直受到任伯安保护并且提供重要财路的刘八女。而刘八女本人也是九阿哥的门人。
自己的财路受到影响,自己的姐夫受到了胁迫,自己的主子也受到羞辱,这样的情况下,刘八女有气愤之情便成为了理所当然。
而江夏镇处于雍正等人北上回京的必经之路,刘八女也必然是从自己的姐夫任伯安那里知晓了扬州的一切,早就在江夏镇等着雍正一行。尽管刘八女未必见过雍正本人,但是从雍正的气场和交谈的话语,刘八女断定此人必然是雍正。
作为一介布衣的刘八女,是没有办法与两位皇子相抗衡的,而他能使用的,只有康熙亲笔书写赠予给他爹刘老太爷的那块牌匾。而刘八女也正是靠着这块牌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首先,在康熙亲笔书写的牌匾前,雍正和十三爷是全然没有脾气的,刘八女这就是在报复他们,让雍正也体会到有气撒不出,有力使不上的感受。
其次,这是刘八女让雍正和十三爷给自己低头,同时也是在给任伯安、给八阿哥、给九阿哥低头,给了雍正等人实实在在的羞辱。
再次,就是给了雍正等人的警告,实际上是在帮着任伯安和九阿哥给了雍正警告,警告他不要在与自己作对。
而受到极大羞辱的雍正和十三爷也就此开始,对于江夏镇的充满了愤恨。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算是为雍正和十三爷出了这口恶气。在这之后因为刑部冤案的事情,刘八女被囚禁,任伯安被免职,但是任伯安却借此攀上了太子胤礽的关系,企图用《百官行述》东山再起,急于求成的太子为了得到《百官行述》,于是将刘八女放回。
然后这恰恰中了雍正等人的连环计,雍正和十三爷胤祥在邬思道的指点下,安排年羹尧假借回京述职的理由,借道江夏镇,抓捕任伯安、刘八女,拿回《百官行述》。然而到了江夏镇的年羹尧,直接屠灭了江夏镇,之后更是将江夏镇付之一炬。
得知这一情况的雍正尽管对于年羹尧的行为是气愤异常,但是最终仅仅是安排年羹尧去柏林寺闭关修行,除了这个时候的雍正不能失去年羹尧这个重要帮手外,对于当年的羞辱之仇得报,多少也会有着一些宽慰吧。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刘八女非要雍正和十三贝子下马过江夏镇?
像刘八女和任季安这样的人,最适合的职业就是狗腿子,连马仔读算不上。用“狗仗人势”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了。
我想,刘八女和任季安对于朝廷政治的消息来源主要是八爷党的“马仔”任伯安,任季安是任伯安的亲兄弟,而刘八女是任季安的小舅子。江南巡盐道是个肥美的差事,自然少不了需要人来打理,肥水不流外人田,任季安和刘八女就这样和任伯安连同一体了。
而江南巡盐道的上线,正是朝中赫赫有名的八爷党成员之一,老九胤禟。在这种关系的庇荫之下,八爷党就是任伯安的最大“保护伞”啊,这是刘八女居然敢和老四胤禛叫板的原因之一。
想想看当时的局势,太子胤礽不得圣心,处处为康熙所不容,朝野的风向一直是向着八爷党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是依附在太子名下的,自然也不太受待见。这次老四胤禛插手老八胤禩的户部,直入江南筹款赈灾,其实就是去打劫八爷党的小金库,江南巡盐道。老九急了,给任伯安的信件被老四截住了,并作为把柄相当于敲诈了任伯安二百万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任伯安和小弟们是十分心疼的。
按说,银子被皇子打劫,给任伯安再大的胆子,他也不敢反过来欺负老四啊。可正是朝廷上的这种风向,太子不受待见,八爷党独大,滋长和纵容了任季安和刘八女的狗腿子脾气,见着主人们势大,胆儿就变肥了,敢撕咬同是皇子的老四和老十三,非要挣回来那口气。
刘八女等有恃无恐的第二个原因应该是任伯安的《百官行述》。关于《百官行述》,到最后,知道的人应该相当多了,作为任伯安的两个至亲,我想一定是知道的。想想,一个江南巡盐道,居然揪着朝廷那么多人的“小辫子”,没有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的,估计太子胤礽的应该有,连太子的屁股都不干净,那么老四和老十三再怎么着,也不敢怎么样,这是刘八女等人的逻辑。即或是这次戏弄的老四,有太子胤礽在前面顶着,又能怎么样呢?
第三个原因当然是康熙皇帝亲自留下的“礼仪德化”的匾额了。江夏镇的礼仪德化因为任季安和刘八女等人的存在完全异化了,只可惜他们遇着的是一个千古一帝康熙,要是康熙知晓他们打着礼仪德化的招牌胡作非为,估计同样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但是这群狗腿子全然不顾,以为皇帝的御笔是可以约束诸神的利器,既然可以用它来滋生钱财和势力,那么,同样可以利用它来打压窝囊太子胤礽的下属,再皇帝老子的御笔之下,哪个皇子又敢造次呢?刘八女是料定了老四他们就算气封喉也不敢言语的势头,所以反正你没报出名号,我就要欺负欺负你。这无疑为以后江夏镇的命运埋下了生死的伏笔。
刘八女等过低的估计了老四胤禛他们的能力,错误的把握了朝廷的政治方向,以小人之举渡王者权谋,从而将自己推向了死路。
让老四和老十三下马经过江夏镇,看似是给自己出气,争个大赢的彩头,为任伯安的两百万捐款还口恶气,实则是将自己推向死亡的边缘,真是不成器的东西。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刘八女非要雍正和十三贝子下马过江夏镇?
看到了江夏镇的“刘八女”就想到了近期发生的南京“宝马男”,他们死的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因为自以为是的装蛋被弄死了,只不过下场不同,刘八女是被年羹尧给“屠了”,“宝马男”是现世现报。至于皇子胤禛为何不暴露身份,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可以共同分析一下!【这块匾让刘八女如此猖狂】
据二月河作品介绍;江夏镇就有康熙皇帝亲自赐给的牌匾。话说康熙第三次南巡时,旅途劳顿,曾经临幸江夏镇并住过一晚,有感于当地民风淳朴,知书明理,康熙御笔亲题牌匾赐给庄主。
“礼仪德化”就是这块牌匾的内容
这块匾额赐给当时的庄主刘焕之,刘焕之当做宝贝一样供着,轻易不外挂,从此以后,江夏镇便将御赐匾额悬挂在庄主大堂之上,以感念康熙帝的皇恩浩荡。
实际上康熙帝赐给的这块牌匾是整个江夏镇的荣誉,并不是刘焕之一家子功劳,可到了“刘八女”这一代竟然成了刘八女的霸道砝码。【自认为天下牛人的刘八女】
单说皇四阿哥胤禛他们第一次江夏镇时张老汉就介绍了刘八女一家的结构及实力。镇上有上千户人,张五哥一家至少4口人,其实那时候一家两个子女真算少的,这样估算全镇少说得四五千人,所以刘八女的家宅应该是如《乔家大院》一样存在于江夏镇之中。
所以在皇四阿哥胤禛经过江夏镇想找条件比较好的住宿就必然要进入江夏镇中的《刘八女家大院》,除了刘八女家内院都是穷苦百姓哪有客栈可寻。因为皇四阿哥胤禛不想暴露身份及行踪,所以我的分析就是皇四阿哥胤禛一行刚刚进入江夏镇就碰到了张五哥,而且张五哥一家人的善良收留了皇四阿哥胤禛他们而引起了冲突。【江夏镇自此要倒霉了】
既然发生了冲突,皇四阿哥胤禛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连夜赶路,连夜赶路就必须经过《刘八女大院》才能出去,这就走到了刘八女家的大门下,皇四阿哥胤禛一行抬头看见的是刘八女家高高的围墙,刘八女就站在城墙上!
刘八女一定是这样想的;姐夫任伯安是江南巡盐道,后面跟着皇九阿哥胤塘,还连着八爷党,望着眼前的皇四阿哥胤禛一行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刘八女不相信还有比自己根还硬朗的人。
想过可以,下马步行,哪怕你是天王老子!不过这次土豪刘八女看走眼了,眼前这位正是号称“冷面王”的京城皇四阿哥胤禛!【四阿哥胤禛阴森森的问话】
刘八女竟然抬出来康熙皇帝亲自书写的牌匾《礼仪德化》挂在城门之上,刘八女的意思非常明白;天下除了皇帝任何人不敢造次,即使是皇亲国戚也要步行通过,这就是刘八女的拿手好戏,皇四阿哥胤禛对这位“刘八女”服了!
也就是这次,刘八女埋下了祸根,在皇四阿哥胤禛还没有当上皇帝就找个理由派年羹尧把江夏镇给屠了,这次屠的最狠。
而年羹尧杀了七百多人,应该是把任伯安、刘八女及宅内的人,包括家小、仆役、庄丁、戏子以及淮安营一百多名官兵全杀了。镇子上的普通百姓应该没杀。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194期总268期)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刘八女非要雍正和十三贝子下马过江夏镇?
在《雍正王朝》中,刘八女请出康熙手书的“礼仪德化”的牌匾,要求老四和老十三下马过江夏镇。
刘八女的这种行为,实质上是要给老四和老十三难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有两种可能:第一,他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指令;第二,他主动地即兴发挥。
梳理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前。当时,老四还属于太子党。虽然兄弟伙在台下你掐我一把、我揪你一下,但至少在台面上还很看得过去。
我认为:刘八女没有接到了别人的指令。假设真有这么一条指令,是经不起推敲的。
指令时间在老四一行人去江夏镇之前,他在扬州筹措赈灾款。赈灾款的筹措对像是盐商,筹措的名义叫“乐输”。
当时,老四是户部主事,筹款行为也是“特事特办”,就是办好差使就闪人的那种。不闪人不行,因为遇到拦轿喊冤这类的上仿人员,不管,会引起民愤;管了,会引起官愤,罪名是“插手地方政务”。
于是,老四在整明白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和那群盐商、完成200万两救灾银以后,和谁都没打招呼,直接走人。他走得很策略,兵分两路,亲随人员一队,仪仗人员是另一队。
在这种情况下,“老八党”是很难有时间反应、反应以后又下指令的。即使后应过来下指令,也只会是漫天撒网,不能准确地捕捉到老四的行踪,因为从扬州到京城可供选择的线路太多了。
被指令对象刘八女这个人就是个乡绅,不是官场内的人,在老八党也就是个边缘的角色。任伯安是他的姐夫,专管盐务的四品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被老四压榨得不要不要的。
用刘八女对付老四,显然,刘八女还没有那个能量。另外,这么机密的事交给刘八女这个边缘人去做,不符合思维的惯例,有一种交浅言深的怪怪感觉。
指令目的老四一行进了江夏镇,这到了刘八女的地盘,刘八女对他们没动过杀心,仅仅折辱了一把。
如果这个是指令的终极目的,明显说不过去。折辱对手拉下仇恨,这不是老八党这个层面会选择的政治斗争的手段。
所以,刘八女后来让老四下马过江夏镇,全是自己的主张。
当初,康熙经过江夏镇这地,觉得民风淳朴、道德教化,所以书写了“礼仪德化”的牌匾。这是刘八女父亲刘焕之手上的事了,那时的江夏镇,应该很能看一下。
刘焕之死了以后,幺儿子的刘八女没人管束了,再加上姐夫任伯安的庇护,做事就更加高调了。
任伯安不是个简单人,通过钻营成了老九的门人。做吏部小官时,就原创搞起了《百官行述》,一下子罗列了300多名官员的黑材料。
刘八女的行事很张狂,例如:他为了修建自己的往宅,折迁了整个江夏镇。还把自己的住宅做成里三层、外三层。最里面的房屋留给自己家人往,再依次是管家、护院、管家的下人,最外面的院子才轮到长工和雇农住。同时,刘八女家的土地多得吓人,要骑马跑上一天才能跑穿。
这样惊人的土地兼并和房屋折迁,足以看出刘八女是多么的横行乡里!
刘八女和老四一行本应该没什么交集的,只是在“命运”这只怪手的安排下,双方狠狠地碰撞了一把。
(老四、老十三的轻装照)
老四轻装简从地一路行进到江夏镇,在刘八女最外面一层的房屋借住下了,这一层房屋主要住的是贫民。其中,有一个卖艺不卖身的阿兰姑娘。
刘八女的护院武师叫老胡,老胡喝多了,调戏起了阿兰。房子不隔音,老十三知道了,看不过眼,就揍了老胡一顿。
因为动静闹得很大,有些多嘴的人就把这事报告给了刘八女,当时刘八女正在喝酒,就放下酒杯出来看看情况。
因为老四和老十三身着便服,给人一种说富不富、说贵不贵的打扮,刘八女一下子看不明白他们的底细。
在小弟们环视下,两位老大开始了对话。
刘八女说:“我是江夏镇的刘八女,请问你是……?”
老四:“刘八女?刘焕之的小儿子?”
看看!老四挺不友好,对刘父直呼其名。
刘八女压着火气说:“你的名字叫……?”
老四:“你不配知道我的名字!”
刘八女:“既然这样,请你们马上离开江夏镇!”
针尖对麦芒,两人终于杠上了。
稍后,刘八女余怒未熄,觉得丢了面子。乘着酒意,他祭出了“礼仪德化”的牌匾,对老四和老十三进行了“补刀”式的羞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