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光武帝刘秀最愚蠢的儿子,刘荆一生四次谋反,最终的结局如何?

东汉光武帝刘秀,史上建立大一统王国最年轻的君主,30岁登基为帝。东汉明帝刘庄,光武帝刘秀的嫡子,继承皇位的时候,也是30岁。

那么这位刘荆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汉明帝刘庄的亲弟弟,两人都是皇后阴丽华所生。

但是你要说他是刘秀最愚蠢的儿子,这是不对的,他不是愚蠢,而是空有大志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所以一生四次有反叛想法,都一一暴露。

01第一次想要联合废太子刘强一起谋反。

刘强是刘秀的前任皇后郭圣通的儿子,曾经因为郭家的势力,所以刘强被立为太子,等到刘秀坐稳皇位以后,不仅废掉了郭圣通的皇后,而且不久之后,也逼得刘强主动辞掉了太子的职位,他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位主动辞职的太子。

  1. 本来刘强是过着不错的小日子,做个王爵在自己的封地享受,没什么不好。可是刘荆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刘强还是有野心的。当时汉明帝已经登基了,所以刘荆就写信给刘强,约他一起造反,希望他能够把原本属于自己的皇位夺回来。
  2. 这哪里像是在谋划什么大事,简直就跟儿戏一样,什么前奏都没有,上来直接王炸。其实刘荆当然是打算在刘强造反的同时,自己自立为帝。刘强拿到这封信吓得瑟瑟发抖,本来小日子过得好好的,为啥非要闹这一出呢?
  3. 所以刘强立刻把这封信和刘荆的使者一同送到了汉明帝跟前,汉明帝心里拔凉拔凉的,自己跟刘荆才是亲兄弟,为什么他要篡夺刘强夺位?其实一想就明白了,刘荆自己想要做皇帝才是真的。

可是汉明帝仁慈,并没有追究这次的谋逆之罪,只是将刘荆给幽禁在了河南宫,估计还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02第二次嘴巴没有个把门的,结果谋逆的思想再次泄露。

要么说贼性不改是真的,刘荆被幽禁在这里,一定是吃饱了撑得慌,所以一直还在想着谋逆的事情。不过他不知道该如何实施,所以当时恰好有西羌人造反,刘荆兴奋不已。

他连忙告诉自己身边的人,找几个善于观测星象的术士回来,问问他们到底什么时候谋反比较合适。

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时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后汉书》

这些术士本身就是骗子,现在提到谋反这种时期,他们当然吓得屁滚尿流。你刘荆什么人马都没有,哪来的胆子要谋反呢?所以这件事被这些术士或者他的手下人,无情地告到了汉明帝刘庄那里。

刘庄简直脑壳疼,他完全不理解自己的这个弟弟脑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这次他依旧原谅了思路清奇的刘荆,而且还封他为广陵王,并且把他送到了封地。

我不太理解汉明帝这一套骚操作,难道他就不担心刘荆真的带兵谋反吗?可能他认为刘荆的脑子不好,真的不适合造反吧。

03第三次认为自己30岁了,可以学父皇刘秀一样登基。

被封广陵王以后,刘荆压根就没有反思的意思。他反而拥有了封地和人马,这一年恰好是他30岁的年份。

当年光武帝刘秀,仅仅30岁,就成为了帝国的皇帝。所以刘荆心里也十分想要得到这个地位,于是他又开始作了。

他把那些看星象的术士们再次召集起来,并且不知道脑子是不是抽了风,他告诉他们,自己跟光武帝刘秀非常像,当年刘秀30岁就登基做皇帝了,而他今年也是30岁,是不是也要登基做皇帝呢?

其后荆复呼相工谓曰:“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相者诣吏告之,荆惶恐,自系狱。帝复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后汉书》

这泥马把那些术士给吓得再次果断举报了刘荆,当地郡国的官员随即再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汉明帝刘庄。

不等刘庄来收拾他,刘荆立刻自己写了封信表示自己的罪过,并且把自己关入监狱,等待汉明帝的责罚。

这一招果然有用,谁说刘荆是傻子的?刘荆再次博得了汉明帝刘庄的同情,于是刘庄将刘荆的军队和手下人给裁撤了不少,并没有过分处罚刘荆。

04第四次是在汉明帝病危时再起异心。

一颗不安分的心,足足停歇了十年的时间。汉明帝刘庄也认为自己的这个弟弟真的知道悔过了,所以也没有过分追究刘荆。

可是这一年刘庄的身体每况愈下,几乎到了要病危的时候了。刘荆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刻想到当年谋反的想法,于是再次想要谋逆。

他请来了巫师,希望巫师能够诅咒汉明帝刘庄快点病死,他认为汉明帝只要病死,那他就能举兵造反成功。

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荆自杀。立二十九年死。帝怜伤之,赐谥曰思王。---《后汉书》

结果又是因为嘴巴没有把门的,这件事还是泄露了出去。汉明帝心里特别伤心,这次的事情性质可就不同了。

刘荆自己也知道这件事闹大发了,所以他也没有请求汉明帝再次原谅他,而是在最后一次事件失败以后,自杀身亡。

总结:刘荆是一个天真的理想派,却不知道夺取天下的艰难。

他只看到了刘秀30岁登基称帝,但是他看不到刘秀为了登基称帝,付出了多少努力。所以刘荆只看到了果实,却看不到果实是如何成长的。

刘荆是一个理想派的造反者,可以说他压根就不知道该如何造反,可是他就是心心念念打算造反。而且嘴巴也没有个把门的,每次想要造反,都会把事情泄露出去,结果自然是功败垂成。

纵观刘荆一生,从来没有哪次是真正为了造反而大动干戈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四次谋逆,汉明帝都没有过分追究的原因。

他只活在自己的理想国中,所以自然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不过他绝对不是汉光武帝刘秀最愚蠢的儿子。

参考资料:《后汉书》

作为光武帝刘秀最愚蠢的儿子,刘荆一生四次谋反,最终的结局如何?

光武帝刘秀有两个皇后,十一个儿子。头一个皇后是郭圣通,属于政治联姻,生子刘僵立为太子。另一个是阴丽华,汉明帝刘庄和广陵王刘荆都是她生的儿子。太子刘僵非常聪明仁厚,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做了皇帝也一定是个明君。因为母亲被废了,他也非常明智的辞去了太子之位。子以母贵,阴丽华做了皇后,刘庄被立位太子,后来做了皇帝,即汉明帝。同样是阴皇后所生,广陵王刘荆不乐意了,先后四次准备造反,刘庄看在一奶同胞的份上几次宽恕他,最后,刘荊自已都好意思了,自已入狱请死。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光武帝十多个儿子中,刘荆属于脑子不好使,野心特大的那一种。刘庄做了皇帝,刘荆心里非常不平衡,同样是一个娘生的,凭什么你能做皇帝呢?刘荆没事的时候,总想去而代之。说起来他四次谋反都很搞笑,也以闹剧收场。

刘荆认为自已谋略出众,第一次造反的时候,以废太子刘僵舅舅郭祝的名议,给刘僵送去一封信,劝刘僵起兵造反。刘僵曾主动把太子之位让了,怎么会造反呢?他把信和送信的人一同送到了洛阳。汉明帝顺藤摸瓜,很快查出了大哥刘荆在搞鬼,他知道哥哥脑子不怎么好使,也不好意思声张,只是派人把刘荆监空起来。

这下子刘荆来劲啦,看来自已真是真龙天子之命,造反了,居然安然无恙。永平年间(公元58年),西羌造反,刘荆的心思又动了起来。刘庄只好封他为广陵王((扬州),让他远离京师,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呢,刘荆仍执迷不悟,还知改海。

刘荆请来一个江湖术土,他说:"我长的和先皇帝相似,先皇帝三十岁当上皇帝。我今年正好是三十岁,造反会成功吧?江湖术士吓得魂飞天外,你造反可以没事,我可得祸灭九族啊!他表面应敷刘荆之后,暗中向汉明帝打了小报告。汉明帝果然宽恕了这个术士。

汉明帝知道刘荆已进入巅狂状态,仍然没有治他的罪,采用冷处理,把刘荊的卫队,随从进行了裁剪。刘荆几次三翻想造反,都没有什么事儿,更加认为自已有天子之命啦!刘荆第四次谋反玩得有点大,搞巫蛊之术。

他又请了巫师在被后诅咒汉明帝刘庄,古人非常迷信,最忌惮的就是这个。当初江充搞巫蛊之术,汉武帝把太子都逼死了。刘荆这次谋反又被举报了,他思来想去,自已主动投案进了监狱,不久自杀啦!刘明帝也没把他怎么样,只是把他的王国除了,把他的儿子降了候爵。

知足者常乐,或人贵有自知之明。刘荆本来可以当个太平王爷,荣华富贵一生,却一心惦记皇位,结果连小命都搭进去啦,岂不悲哉!

作为光武帝刘秀最愚蠢的儿子,刘荆一生四次谋反,最终的结局如何?

光武帝刘秀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在位33年,在政治上作出了颇多的贡献,他勤于国政,励精图治,敢于改革开拓,开创了“光武中兴”时代,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行的时代,然而这么一个贤明的君主却生下了一个最愚蠢、最奇葩的儿子。

这个儿子名叫刘荆,是刘秀的第九个儿子,为皇后阴丽华所生,也是汉明帝刘庄的同母弟弟,被封为山阳王,刘荆很有才华,但是为人非常的不安分,是个阴险残忍、好乱乐祸的主儿,经常干一些愚不可及的蠢事,在光武帝在位的时候就惹出了不少的麻烦,作出了许多出格的事情,刘秀也是拿他没办法,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就是死不悔改。

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刘庄继位,刘荆那颗不安分的心逐渐暴露了出来,他对哥哥刘庄当皇帝很是愤愤不平,凭什么他能当皇帝我就不能,他不甘心只做一个王爷,皇位的诱惑力他无法抗拒。哥哥刘庄做了皇帝,作为弟弟的刘荆不得不极力的辅佐,反而心生嫉妒,他决定联合其他人来造哥哥的反,他选中了前太子刘疆,认为他被废了太子之位,必定会对汉明帝刘庄心生怨恨,自己摇旗呐喊,他必定会积极响应,于是就冒充东海王刘疆的舅父郭况的名义给刘疆写了一封信,让他造反叛乱。

刘荆正在庆幸自己找对了人的时候,一向胆小谨慎低调为人的刘疆将送信的人五花大绑,连同那封信一起送给了汉明帝,极力的为自己撇清与此事的关系。

刘庄派人调查后确实是弟弟刘荆的个人所为,这放在如何朝代,谋逆罪都当斩,但刘庄念及刘荆与自己是一母所生,就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训斥了他一顿,并没有惩罚他,派了几个人暗中监视他。对于刘庄的手下留情,没有追究,刘荆不但没有反思,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总幻想着有一天能将刘庄从皇位上拉下来,自己坐上去,他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是在等待时机。

永平十年,西凉的羌人造反了,刘荆觉得可以趁浑水摸鱼,坐收渔翁之利,他暗中与擅长观测星象的术士来往,寄希望天下一旦有变,自己可以乘机篡位。

此时正在忙于平乱的刘庄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搭理他,只是把他改封为广陵王,还个封地了事。

刘庄这样的一再纵容刘荆,实际上是害了刘荆,人他觉得刘庄是软弱可欺,从而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刘荆到了新封地后也确实变得更加的有恃无恐,非但没有一丝的悔悟,反而越发的执迷不悟,在贪念的路上越走越远。

刘荆一向与相士交往甚密,有次他私下里问相士“我长得很像先帝,先帝30岁便当上了皇帝,我今年也恰好30岁,是否也应该举兵称帝呀?”

相士听到刘荆说出了如此的谋逆之语后,吓得不轻,这不是找我去送死吗?过后赶忙去官府举报了刘荆的事情。

刘荆得知相士举报了自己,也害怕明帝会处罚他,于是主动向官府投案,自己搬进监狱,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明帝本有心重重的责罚刘荆,但看到他的举动,有点哭笑不得,对他是恨铁不成钢,如此的荒唐至极,只是轻描淡写的裁剪了他的侍卫、随从,就不了了之了。

刘荆再一次的逃过了一劫,他仍旧认为这是哥哥的软弱,并不敢拿他怎么样,依然的贼心不死,他知道谋反这条路是行不通了,就相信巫术了,有一次,刘庄病得很重,刘荆就安排巫师对他进行诅咒,咒他早死,自己好当皇帝。

汉明帝一直在监视他,所以很快就知道了,刘庄也知道他成不了气候,起步了大浪,因此总是对他下不了手,刘荆在事情败露之后,也明白造反是不可能的了,他永远也不可能坐上皇位,与其这样,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在绝望中中自杀而亡,结束了自己荒诞的一生。

汉明帝刘庄处于兄弟亲情,对刘荆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迁就,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作为光武帝刘秀最愚蠢的儿子,刘荆一生四次谋反,最终的结局如何?

广陵思王刘荆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嫡子之一,与汉明帝刘庄一母同胞,都是光武帝原配兼继后阴丽华所生。而且史籍记载,所有兄弟中他与光武帝长得最像,因此也特别招父亲喜爱。或许正是这嫡子的身份和父亲的溺爱给了刘荆希望吧,这位嫡出皇子为了皇位一辈子都在各种作死!愚蠢不愚蠢不好说,但这位东汉时期的广陵王和西汉时期的另一位广陵王——广陵厉王刘胥绝对有得一拼!

沉迷于诅咒皇帝的广陵王

广陵厉王刘胥是汉武帝刘彻的庶出第四子,自幼生得膀大腰圆、力搏熊羆。可这位皇子却似乎不怎么招父亲待见,很早便被父亲汉武帝贴上了“举止无法度”的标签、打入了另册!汉武帝晚年,戾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乱”自尽身亡,刘胥的胞兄燕剌王刘旦也因为急于上位被父亲汉武帝臭骂一顿、削掉三个县,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除此之外,二哥齐怀王刘闳、五弟昌邑哀王刘髆都死在了父亲汉武帝之前。按理说,怎么着也该轮到刘胥了,可汉武帝宁可立未成年的小儿子刘弗陵(汉昭帝),也不愿把皇位传给他!

刘胥显然心理不平衡了,但是他却不敢像当年的吴王刘濞那样公然举起反旗。那怎么办呢?刘胥居然想到了诅咒,让巫师诅咒皇帝。结果还真“有效”,汉昭帝二十岁就挂了,而且没有留下子嗣!这样一来总该轮到刘胥了吧?然而,并没有!接下来上位的是他侄子、刘髆的儿子刘贺。刘胥只好继续诅咒自己这位皇帝侄子,而这种诅咒又一次“有效”了,刘贺即位一个月不到就被权臣霍光废了。可皇位依旧没轮到刘胥,霍光转而立了刘胥的侄孙,长兄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汉宣帝)。接二连三的“有效”诅咒让刘胥对诅咒的威力深信不疑,便接着继续诅咒汉宣帝。结果,东窗事发,刘胥最终被人告发,汉宣帝派人查究诅咒之事,刘胥一时想不开,居然毒死了小妾、宫人,然后自尽了……

广陵思王刘荆虽然与广陵厉王刘胥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二人在这方面还真是有太多相似之处。而且,这个人比刘胥还没有城府,刘胥好歹还知道悄悄干这些事儿,刘荆则近乎是公开的。

刘荆的第一次谋反

这是刘荆第一次谋反,也是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谋反!当然,这一次与巫师无关。父亲光武帝刘秀去世之后,刘荆有些坐不住了,居然鼓动同父异母的长兄——废太子、东海王刘彊谋反,取自己的胞兄汉明帝刘庄而代之。刘彊是东汉王朝的首位皇太子,在生母郭圣通被废之后,为了自保刘彊选择了“退位让贤”,主动交出了储位,从而避免了储位之争、兄弟阋墙。汉明帝刘庄因为这位长兄的主动退出,对他抱有相当好感,即位之后非但没有清洗刘彊,而且对他礼遇有加。换言之,刘彊只求自保,早已不惦记皇位了,哪里会跟着刘荆起哄?他索性把刘荆劝自己谋反的信交给了汉明帝,刘荆第一次谋反就这样还没开始便结束了……因为彼时汉明帝与刘荆的生母阴丽华还在世,加之又涉及地位敏感的刘彊,汉明帝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选择了低调处理,将刘荆放逐河南宫看管了事。

刘荆的第二次谋反

因为胞兄汉明帝的低调处理,刘荆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觉得谋反太容易了,而且后果并不严重。后来羌人反叛,刘荆又看到了所谓机会,想要横插一杠子!结果,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汉明帝发现了端倪。但是,这一次汉明帝依然选择了低调处理,将他打发到了远离洛阳的今扬州地区,封其为广陵王,并前往就藩!个人认为,汉明帝此举多半还是为了保全这位胞弟:“既然你不安分,那就离权力中心远一些吧,免得给我惹事儿!别到时搞得无法收拾,哥不想杀你都不行!”从汉明帝对待废太子刘彊的态度也能看得出,这位皇帝对兄弟还是比较“仁义”的。

刘荆的第三次谋反

虽然就藩广陵、远离了权力中心,可刘荆的心依然没有安分,私下里找相士看相时居然对相士说:“你看我长得像我皇帝老爹吗?,他老人家三十就当上了皇帝,我今年也三十了,可以起兵吗?”相士一听:“唉呀妈呀,您想造反别拉上我一个小人物垫背啊!我可是上有老、下有小……”转头便向郡国的官员上报了此事。刘荆知道后也害怕了,为了博取胞兄汉明帝的同情与谅解,居然自己主动住进了监狱。汉明帝对自己这位胞弟多少还是了解的,他就是典型地“有贼心、没贼胆儿”,更没那个能力真正造反,根本不足为惧!于是,象征性地裁减了刘荆的卫队、随从,便将此事大事化小了结了。

刘荆的第四次谋反

经历了三次失败的“谋反”,刘荆总该长点记性了吧?然而,并没有!不久之后,刘荆又学起了另一位广陵王刘胥,玩起了诅咒的把戏,被巫师忽悠得一愣一愣地。结果,刚让巫师诅咒自己那位皇帝哥哥,转头汉明帝就知道了。刘荆这才发现,自己在胞兄面前早已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一言一行都在哥哥的监视之下,当皇帝这辈子恐怕都没指望了……在失去了内心最后一丝希望之后,刘荆彻底绝望了,最终步了另一位广陵王的后尘,也自尽了……

以上就是刘荆的四次谋反,说谋反真有些抬举了,充其量就是“过家家”,既没任何实力的蓄积、也无任何保密可言,完全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在玩“过家家”!除了第一次还拉上了废太子刘彊,之后的三次纯粹就是刘荆自己的“精神游戏”!与另一位广陵王刘胥几乎如出一辙,举兵无胆、放弃不甘,就只能沉醉在自己的梦想里过过干瘾了。这或许就是汉明帝多次放过自己这位胞弟的原因所在吧,汉明帝太了解自己这位胞弟了,他根本不足为惧,又何必给自己徒增一条杀戮兄弟的恶名呢?连废太子刘彊都能容得下,汉明帝岂能容不下刘荆这么一个“无胆匪类”?当笑话看,娱乐娱乐身心也不错啊!龙生九子,果然子子不同……

作为光武帝刘秀最愚蠢的儿子,刘荆一生四次谋反,最终的结局如何?

作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最愚蠢的儿子,广陵思王刘荆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是明帝刘庄的亲弟,生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建武十五年(39年)获封为山阳公,两年后进爵为王。据正史记载,刘荆虽然很有才华,但为人非常不安分,是个阴刻残忍、好乱乐祸的主儿,经常干一些愚不可及的蠢事,光武帝在位时便惹出不少的麻烦,让后者操碎了心。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在帝制时代,面对至高权位的吸引,血浓于水的亲情总是显得不堪一击,这个论断用在刘荆身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刘荆虽然是明帝的亲弟,但二人间的关系却并不和睦,尤其是后者取代刘强(皇后郭圣通之子,在母亲被废后让位)当上太子后,刘荆心中便更是不服气,总想着抢班夺权,自己也过把皇帝瘾。

所以等到光武帝驾崩后,刘荆便借用大鸿胪郭况(刘强的舅父)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废太子、东海王刘强,劝说他在封国内举兵反叛,夺取本应属于自己的皇位。刘强接到书信后大吃一惊,赶紧把这封信连同送信的使者,一同移交给明帝,以表明自己绝无谋反之心。

经过审讯,明帝得知事情的原委,不禁对弟弟的做法既伤心又失望。依照律法,谋逆乃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刘荆理应被废黜王位,然后赐死。然而明帝为人宽厚,不忍心处死亲弟,便将这件事压下来,仅仅是把刘荆遣送到河南宫软禁而已(“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见《后汉书·卷四十二》)。

按照常人的理解,刘荆既然侥幸逃过一劫,自当洗心革面、老实做人,没成想此君贼心不改,利用此时西羌造反的机会,暗中与擅长观测星象的术士来往,寄希望于天下一旦有变,自己可以乘机篡位。明帝得到密报后并没有惩罚刘荆,而只是将他改封为广陵王了事(“时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引文同上)。

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明帝两度容忍刘荆的谋逆举动,换回来的却是后者的故技重施。就在徙封为广陵王没多久,天性不安分的刘荆便在私下里问相士:“我长得很像先帝,先帝30岁时便当上了皇帝,我今年也恰好30岁,是否也应该举兵称帝呢?”相士闻言大惊,赶紧向郡国的官员举报了刘荆。

刘荆得知自己被相士举报的消息后,非常害怕明帝会兴师问罪,所以在兄长尚未派遣使者责问之前,便向朝廷自首,然后自己搬进监狱里面,等待使者的责问。明帝本有心废黜并幽禁刘荆,但见他如此“识时务”,心一软便决定再次饶恕他。事后,明帝只是裁减了刘荆的卫队、随从,未过分追究此事。

其后荆复呼相工谓曰:“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相者诣吏告之,荆惶恐,自系狱。帝复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引文同上。

此事过后十年间,刘荆确是老实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他听闻明帝身体状况不好时,身体中不安分的基因被再度激活,决定第四度向皇位发起冲击。这一次,刘荆指使巫师诅咒明帝,希望他能尽快死掉,以便自己能够举兵起事。然而此事很快被监视刘荆的官员得知,后者迅速汇报给朝廷,并建议按照国法处死他。

明帝被刘荆一而再、再而三的谋逆举动彻底惹恼,知道这个弟弟已经无可救药,所以便派出使者对他进行严厉的责问。刘荆自知罪孽深重,再没有获得兄长宽恕的机会,于是在绝望中自杀身亡,时在永平十年(67年)二月(“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荆自杀。”引文同上)。

刘荆自杀后,明帝虽然除去心腹大患,但此时出于兄弟亲情,却又对他的自杀深感悲哀(“帝怜伤之,赐谥曰思王。”引文同上)。正因如此,明帝虽然在事后下令废除广陵王国,却没有因此而惩罚刘荆的儿子们,并在4年后册封其长子刘元寿为广陵侯,其他三子为乡侯。为君为兄如此,明帝对刘荆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史料来源:《后汉书》、《资治通鉴》

作为光武帝刘秀最愚蠢的儿子,刘荆一生四次谋反,最终的结局如何?

谢谢邀请!刘荆(一67年),汉光武帝刘秀第九子,与太子刘庄同为皇后阴丽华所生。

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太子刘庄即位,史称显宗孝明皇帝。刘秀未去世前,在建武十五年时,刘荆就被封为山阳公,两年后又被封为山阳王。在刘秀诸多的皇子当中,刘荆跟他长的最像,刘秀很宠爱他,这也成了刘荆的政治资本。在他眼里,好像这江山本应当是他的,而非兄长刘庄,估计是打心眼里就不服刘庄,但碍于亲情又不便撕破脸,何况,老皇帝还在呐,他也不敢造次。

刘秀去世后,刘荆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他自已并不想抛头露面,而是想了一个馊主意,派人假冒东海王刘疆的舅父大鸿胪郭况,以郭况的语气怂恿刘疆起兵叛乱,刘荆的如意算盘是自己不做出头鸟,可以见机行事,混水摸鱼。可是他却找错了人,这个刘疆人不但老实,胆还特小。见到这封信后,他连真假也不分辨,直接派手下将送信人及信件押送洛阳,交由明帝刘庄查办。可见,老实不等于愚蠢,胆小也不等于无能。刘庄很快查明了真相,但碍于一母同胞,不忍心伤害他,反而把这事压了下来,只是暗地里加强了对他的监控。

事情败露后,刘荆整日提心吊胆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见朝庭并未有异样,他那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又开始盘算着下一步计划。正巧,永平十年,羌人开始大规模反叛,刘荆兴奋异常,他想趁着这个机会与羌人同时举兵叛乱,这样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可是还没等他动手,刘庄就已经知道了他的举动,一道圣诣将他改封广陵王,他顿时成了一个光杆司令,灰溜溜地跑了。

按理说,经过两次挫败,刘荆应当迷途知返,起码也要感激兄长的宽宏大量,可他却像打了鸡血样,在反叛的道路上一直狂奔,拉都拉不回头。被封为广陵王后,手上没了兵马,他却到处招揽术士、巫师,聚集起来训练各种方术,企图以此为兵马造反。但是,这些术士中有许多人都是不学无术之徒,混饭吃可以,让他们扯大旗造反,他们没那个胆,也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于是,其中有人偷偷地向地方政府举报刘荆,刘庄又一次法外开恩,刘荆又一次死里逃生。

另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刘荆这个人到底是精神有问题,还是刘庄故意放纵而为之。没过多久,刘荆又想出一招,他搞起了旁门左道,招罗巫师搞祭祀、诅咒一类的活动,要知道,在汉代搞这类活动是重罪,而且刘荆是利用巫蛊诅咒天子。

刘荆的行为暴露后,朝臣众口一致地要求明帝刘庄判处他死刑,刘庄也无法再包庇这个不成器的弟弟了。不过,刘荆倒是很知趣,他也不想让刘庄为难。收到消息后,在狱中果断地自杀身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