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一女乱三曹”是怎么回事?

说一个阴谋论的故事。一女乱三曹中的一女,指的是曹丕的老婆甄宓。而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以及曹植。

甄宓是袁熙的妻子,被曹丕抢来的时候,已经怀有身孕。

袁绍运气不好,在官渡之战被曹操击败。那么袁家也就遭到了抄家灭族的灾祸。曹操早就耳闻袁绍的儿媳妇甄宓是天下美人,所以火急火燎地冲入了邺城的袁府。打开门一看,曹丕正抱着甄宓,坏笑地看着自己。

原来儿子曹丕捷足先登了,曹操只好佯装比较满意地说,这姑娘长得这么俊俏,可真是我们老曹家的儿媳妇儿啊!就这么着,曹丕便将甄宓给夺到手了。

曹丕知道曹操喜欢人妻,但是甄宓是他早就看上的美女,为了避免这次再被父亲捷足先登,曹丕索性就先冲入了袁府,抢到了甄宓,可以说甄宓是曹丕从曹操手里夺来的。

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魏略》

可是美人到手以后的曹丕,忽然发现一件不对劲的事情,甄宓居然怀孕了。这件事只有他们俩知道,甄宓所怀的当然是袁熙的孩子,曹丕心里那叫一个苦闷。好不容易从曹操那儿抢来一个美人,居然还喜当爹了!

曹丕本打算把甄宓弃之不顾,可是他脑子转了转,似乎想到了一个计谋。这件事有关于曹丕能否当上世子,曹丕自然不敢马虎。

曹植一眼就看中了嫂子,曹丕做局把曹植带入沟中。

曹丕已经光明正大地娶了甄宓为媳妇儿,虽然不是正妻,但是在乱世之中,好歹是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甄宓也算满意。但是甄宓此刻怀着孩子,她完全看不透曹丕到底想要干什么,直到曹植的到来。

这一天曹植被曹丕邀请到了府上做客,作为曹丕的弟弟,曹植当然可以随意出入曹丕的内室。而曹丕却迟迟不到现场,反而让曹植撞上了甄宓。

一看到甄宓,曹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诗句便出现在脑海之中,他被甄宓的美貌给彻底打动了,他甚至在那一刻已经想要了,他们俩的孩子将来上哪一所幼儿园。

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叡〕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魏书》

可是后来一问之下,曹植吓出了一身冷汗,这居然是大哥的媳妇儿。曹植连忙离开,可是至此再也没有忘却过甄宓的容貌。

曹丕跟随曹操出城打仗,只留下甄宓在家中,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全都带出去了。而这个时候曹植恰好也没有离开都城,这就给两个人创造了一个幽会的好时机。

其实曹丕早就看出了曹植对自己老婆有好感,但是他不说破。这次故意留下他们两个人,这就是做了一场天大的局。

曹丕通过牺牲甄宓,以此达到击败曹植的目的。曹丕回来以后,再也不许甄宓见曹植,从此曹植对甄宓是日思夜想,整日痴迷,终于失去了争夺世子的资格。

那么甄宓为什么要答应曹丕这么做呢?

这就要提到甄宓所生的儿子曹叡了,如果照这样判断,曹叡就是袁熙的儿子。是老袁家的后代,所以曹丕按道理是不可能抚养曹叡长大成人的。

可是曹丕发现,自己的老爸曹操特别喜欢曹叡,因为曹叡足够聪明啊。为了保住世子的位置,曹丕只好接受了曹叡。而甄宓之所以答应帮助曹丕迷惑曹植,其实就是以曹叡能够继位作为代价。

甄宓告诉曹丕,如果想要她这么做,并且不把这件事说出去,那就必须要确立曹叡继承人的位置。曹丕不得已之下只好接受这个条件,毕竟自己先当上了魏王再说,反正以后还不是随便他来更改。

结果曹丕果然登上了王位,他篡位称帝以后,没多久就处死了甄宓,也冷落了曹叡。曹植也被打发到了偏远地区。

这么看来曹丕果真是要食言了,他通过出卖甄宓,击败了曹植,获得了王位。现在为了掩盖这个丑陋的事件,杀掉了甄宓,因为她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而且他还冷落了曹叡,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那还不是随便贬谪。至于曹植,曹丕打心眼里是想杀掉他的,因为他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即使是一个局,可是曹植绿了曹丕毕竟是事实。而且曹植还公然写了《洛神赋》以此来纪念甄宓。

可惜曹丕他老妈强烈阻止,再加上曹植七步成诗感动了曹丕,所以曹丕暂且放了曹植一马,不过监视是少不了的。

既然如此曹叡又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

我们知道曹丕的身体不是很好,而且登基以后,荒淫的后宫生活,把他的身体都快榨干了。这个时候曹丕考虑到立太子的事情,首先排除的就是自己的长子曹叡。

他在其他儿子里做出选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件事,想一个就死一个,他儿子一连好几个短命鬼。尤其是他打算立最喜欢的儿子曹礼为太子的时候,忽然发现曹礼身体也不好了。

曹丕立刻打消了立太子的念头,他认为,或许是甄宓在地下诅咒自己,所以不管立谁为太子,都不可能有善终。无奈之下,曹丕只好改立曹叡为太子,他认为这不是人能够控制的事情,只能随他去了。

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三国志》

也正是因为母亲在地下的保佑,那个不被曹丕所喜爱的长子曹叡,终于继承了皇位,成为曹魏家族第三代领导人。

不过曹叡前期雄才大略,后期却也荒淫无度起来,生了三个儿子全部早逝,甚至没留下个一儿半女的,所以继承权落到了曹叡的养子曹芳手里。

而曹芳则是曹彰的孙子,曹彰可是正儿八经的曹家嫡系,是曹操最勇猛善战的儿子,所以真的是可以感慨一下,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参考资料;《魏书》、《魏略》、《三国志》。

历史上的“一女乱三曹”是怎么回事?

“一女乱三曹”是三国曹魏集团发生的一件“四角恋”丑闻。

当事人有四个:曹操、曹丕、曹植和“丑闻”女主角甄宓。

<曹操>

为何我认定是丑闻呢?

说出来能惊掉人的下巴。「曹操和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争抢一个女人!」曹丕是曹操的长子,曹植是曹丕的弟弟,爷仨都想占有甄宓。

这就奇怪了,曹家父子有权有势,况且天下美女无数,为何爷仨争抢一个女人呢?

原来甄宓长得十分漂亮,有三国第一美人之称,当时世面流传着“南方有二乔,北方有甄宓”之说。

甄宓(183~221),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三国志》

<甄宓>

是不是很美?甄宓不但长得很漂亮,小时候为她看过相的相师刘良曾言:“此女贵不可言,将来必母仪天下”。

当时刘良说的是不是玩笑话不得而知,反正此言一出不胫而走。

转眼间甄宓长大了,当时冀州牧袁绍早就听闻甄宓才色一绝且命中富贵,于是就重金为儿子袁熙聘娶甄宓为妻,北方美人花落袁家,也算名花有主吧。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失败后,带着儿子袁熙逃亡了辽东,家眷都没顾上带走。

曹操率军一鼓作气攻下了袁绍的老巢——下邳。

当时曹操的长子曹丕是先锋官,一马当先冲进了袁府,他发现一个少妇吓得哆哆嗦嗦低头守在一老妇人身边。

<甄宓>

原来少妇就是甄宓,老妇人是他的婆婆、袁绍的老婆刘氏。

曹丕命少妇抬起头来,老妇人用手扶起了儿媳妇的头。曹丕一看甄宓梨花带雨的脸,不由的惊呆了。

他从没见过这样美的女人,当时甄宓22岁,刚和袁熙结婚半年,还没有怀孕,正是含苞待放的时刻。

此时曹丕18岁,正是“哪个少年不钟情”的年纪,史书记载曹丕“惊情落剑”,也就是说,曹丕看到甄宓后,惊讶的手中宝剑掉在了地上。

曹丕脑袋大约短路10秒后,猛然回过神来说道:“所有人不许动一老一少一根手指,否则格杀勿论。”曹丕把甄宓保护了起来。

甄宓感激的望了曹丕一眼,这一眼足以让曹丕心旌摇荡。

曹丕急忙到大营找到了父亲,说道:“儿在袁府看中了一个女人,想把她聘娶为妻,还望父亲大人成全则个”。

<曹丕>

曹操哈哈大笑道:“吾儿长大了,说说看,谁家的女儿?”。

曹丕就把袁府看到的情景讲了一遍,曹操一听暗暗叫苦,心说“甄宓是老夫看中的女人,谁知道让儿子捷足先登了”。

原来曹操早就相中了甄宓,曹操平生有两大愿望,南方揽二乔于身边,为此曹操还修了铜雀台;北方拥甄宓入怀。为了得到甄宓他这才率军攻下的下邳,换言之,曹操没有乘胜追击袁绍父子,攻下邳就是为了得到甄宓。

史书记载,曹操事后曾言:今日破贼正为奴也。——《世说新语》

但是曹操又不能给儿子说这些,“和儿子抢女人”这要传出去还不让人笑掉大牙!曹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没过多久,曹操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为儿子办理了婚事。

<曹丕和甄宓新婚>

n年后,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王位,又过了几年,曹丕篡位称帝,甄宓上位成了曹丕的实际皇后,她为曹丕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魏明帝曹睿。女儿就是东乡公主。

甄宓和曹植怎么回事呢?

这事要从曹丕结婚后说起。

曹丕和甄宓结婚一个月后,由于战事的需要,他跟随父亲去剿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家中留下妻子甄宓照顾婆婆和年幼的弟弟曹植。

新婚燕尔两地分居,这对于甄宓来说是很残酷的事情。对丈夫的思念倾注于赡老爱幼。

当时曹植13岁,甄宓比这个小叔子足足大了十岁,甄宓把曹植当亲弟弟对待,这种爱是不掺杂男女之情的。

<甄宓和曹植>

但是曹植不这样认为,有可能曹植从小缺少母爱吧,对甄宓产生了恋母情缘。甄宓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曹植眼中是爱情。

不过甄宓不知道曹植所思所想,依然和曹植打打闹闹,显得亲密无间。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曹植把对嫂子的爱深深埋在心间,毕竟和哥哥争女人不光彩。我估计曹植此时的心情和当初曹操听说儿子曹丕要娶甄宓时心情很相似,百味杂陈且有种酸酸的感觉。

<郭女王>

有人说,“爱情战胜不了时间”,果然甄宓和曹丕聚少离多,感情越来越淡薄。曹丕称帝移情别恋爱上了郭女王郭妃。

后来郭妃和甄宓争皇后,于是诬陷甄宓所生的儿子是袁熙的遗腹子,目的就是向甄宓身上泼脏水。

<甄宓>

曹丕此时已对甄宓失去了兴趣,于是赐死了甄宓,郭妃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后。

甄宓去世的消息传到了曹植耳中,曹植痛苦异常,虽然对嫂子的爱是“柏拉图式”的爱,是没有结果的爱,但感情不会骗人的,他抑制不住对甄宓的思念。

过去的一幕幕浮现眼前,他仿佛看到甄宓向他走来,然而伸出手触摸到的是空气,曹植五脏俱焚。

恍恍惚惚的曹植来到洛水旁,带着对甄宓的思念入梦,梦中他见到了甄宓,二人一番缠绵。

原来甄宓死后被玉帝封为了洛神,每天巡视洛水,今天偶遇曹植,曹植这才道出了多年的思念。

甄宓感慨万千:“所爱的人不爱自己,真正爱自己的人却被自己忽略,上天为何要折磨有情人!”甄宓哭了。

<曹植>

鸡叫了,天马上要亮了,甄宓该走了,二人依依惜别,这一次分手可能永远见不到了,甄宓穿好衣服踏浪而去……

曹植止不住痛哭失声,悠然醒来,原来是一场春梦,他不相信这是梦,他摸了摸旁边,依然有余温。

床上有女人来过的痕迹,并且……

曹植披衣而起,满怀激情写下了这篇《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洛神赋》片段

<曹植和甄宓>

曹植对甄宓夜思梦想才一挥而就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一女乱三曹”说法不妥,应该改成“三曹乱一女”。

甄宓长得漂亮没有招惹曹家父子,倒是曹家父子造成了她的悲惨人生。史书记载甄宓死时被郭妃“发盖脸,糠塞口”,意思是让甄宓没脸上天、不能开口诉冤,这一切还不是曹丕的恩赐吗?

为何受伤的都是女人,为何所有的坏事都推在女人身上?

文/秉烛读春秋

历史上的“一女乱三曹”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一女乱三曹”,发生在三国时期,既然有“一女”,自然是跟美人有关了。

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美女,而在三国时期,也有四大美人,除了貂蝉之外,还有江东的大乔、小乔,以及河北的甄宓。其中的甄宓,就是“乱三曹”的那“一女”。

而“三曹”,就是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

那“一女乱三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起因还要先从曹操说起。

曹操有一个癖好,喜欢收编人妻。在攻打吕布时,曹操就曾冲进城,直奔吕布手下将领秦宜禄家,抢了关羽朝思暮想的秦宜禄的老婆杜夫人,并据为己有。估计就因为此事,关二爷的脸才被气的越来越红了,从嫩枣色变为了面如重枣。

而在曹操攻打河北邺城时,曹操也早已听说了袁绍次子袁熙的媳妇甄宓尚在邺城。因此,城池一破,曹操就直奔袁府,搜寻甄宓的下落,准备将其纳入自己的内室之中。

结果,曹操在邺城袁府搜了个遍,也没能找到甄宓的下落。一问之下才得知,原来自己的儿子曹丕,早已捷足先登,接走了甄宓。曹操得知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让曹丕与甄宓成婚,甄宓也成了曹丕的妻子。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曹操的确爱美人,但并非没有节制。估计在曹操心中,除了战胜敌人,可以获得成就感之外,征服敌人的女人,会让他拥有更多的满足感,仅此而已。所以,在曹操看来,最后是由他来征服,还是由他的儿子来征服,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曹操所谓的“乱”,其实就是心动了一下,看到儿子曹丕喜欢,就顺水推舟,这事也就算了。

曹丕所谓的“乱”,的确是喜欢美人,用个时髦点的词就是一见钟情,坠入了爱河,恋爱了。这也并非什么坏事,反正袁家三兄弟马上就要挂了。

只是,曹氏父子的这件事情,后来被孔子的后人孔融给凭空编造了一个历史典故,讽刺了一番。对于自作聪明的人,曹操向来是不会心慈手软的,后来找个理由就把孔融给剁了。

曹丕呢,新婚燕尔,娶了一个大美人,自然是恩恩爱爱,卿卿我我。甄氏很快就生了一子,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叡;并且,还生有一女,即东乡公主。

曹操忙于霸业,四处征伐,而曹丕也已经有了官职,忙于各类事务。曹植当时年幼,且喜文不喜武,就留在家中,有了经常跟嫂子甄宓接触的机会。甄宓又是一位温婉贤淑的女子,对自己年幼的小叔子,自然也是多有照顾。因此,曹植从内心中喜欢这位美丽的嫂嫂,这根本就不足为奇。只是这种喜欢,类似于一种小孩子对大人的依恋而已,并非是现在常常挂在嘴边的爱,毕竟曹植跟甄宓相差有10岁,曹植当时还是一个小屁孩,最多也就是个情窦初开。

那为什么甄宓又“乱”了曹植呢?原因很简单,这事出在曹丕继位之后。

曹植曾经和曹丕有过王位之争,所以,曹丕继位之后,故意为难弟弟曹植,还逼的曹植不得已作了一首《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突然间触动了曹丕,激发了曹丕的兄弟之情,这才没有对曹植下毒手,而是将曹植外放到了洛川。

曹植被外放了,而曹丕又得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另外还有郭女王和李、阴两位贵人。有了新人争宠,曹丕也就逐渐冷落了甄宓。这不免让已经陪伴了曹丕十余年的甄宓有点哀伤,因此才赋了一首《塘上行》,诉说自己的哀怨之情。甄宓赋诗之事,被曹丕所知,被人添油加醋一番后,曹丕大怒。此时的曹丕,已经全然没有了刚遇到甄宓时,对甄宓的柔情蜜意,以及百般爱护。曹丕看到甄宓口出怨言,竟然一怒之下,下诏赐死了甄宓。

甄宓死后,曹植从封地到洛阳朝见曹丕,甄宓之子曹叡陪皇叔曹植用餐。曹植看着侄子,想到已经去世的嫂嫂甄宓,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不免悲从心中来。曹植在离开洛阳之前,曹丕又将甄宓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其实,从曹丕赠枕也可以看出,曹植跟甄宓之间,并没有什么逾越之举,纯粹是叔嫂之间的亲情。否则,曹丕应该不会如此大度,还将甄宓遗物赠与曹植。

曹植在返回途中,夜宿舟中,睹物思人,恍惚间,似乎望见甄宓踏水而来。曹植突然间惊醒,原来只是一场梦。但是,梦中的情景却一直在曹植的脑海中萦绕。曹植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篇《感甄赋》。还是曹叡继位后,觉得这篇赋的名字关联其母,不妥。曹叡为了避嫌,将赋名改为了《洛神赋》。

甄宓之所以“乱”了曹植,不如说是曹植有感于自己的遭遇,继而感伤于甄宓之死。由此,曹植也更加怀念年少时,快乐无争的岁月。曹植的“乱”,其实是对往事的回忆,以及由此带来的感伤罢了。

而在整个故事中,最凄惨的其实还是甄宓。就因为曹丕的喜新厌旧,让年仅30多岁的甄宓,倍感哀伤。仅仅是数句怨言而已,就惹得曹丕大怒,落了一个被赐死的结局。就连下葬后,甄宓都要“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防止她到阴间告状。可见,女人在古代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如果失去了男人的宠爱,命运将会非常的悲惨。

历史上的“一女乱三曹”是怎么回事?

诚谢邀请:“一女乱三曹”:“三曹”是指东汉末年的曹氏父子三人,一代枭雄曹操(生尊未称帝)、一代帝王曹丕、一代才子曹植.三人都是汉魏政治诗坛的领袖.曹操是曹丕、曹植 的父亲。他们父子兄弟三人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宋代"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这个"一女"出自汉朝时著名的"四世三公"的家族,她就是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媳妇甄氏,即甄姬。后来的魏文昭甄皇后(公元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曹操攻破邺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召见甄姬,可见这女子魅力非凡!却不知道曹丕早捷足先登了,曹操是讲面子的人,总不能如后来的唐明皇一样去抢儿媳妇吧?那会丢人现眼呢!于是长吁短叹:“我就是为了甄氏才打这一场仗的啊”!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世说新语》

曹丕当时已娶任氏为妻。甄姬被强制纳入后宫后,任氏迅速被冷落,曹丕想休了任氏。贤惠的甄姬劝誎说,任氏是大户大族的女子,你不要休她,否则别人认为是因为我的缘故.但曹丕不听,还是休了任氏,以彰显甄姬的地位。

甄姬不仅长得漂亮,而且颇有文学才华,她写得《塘上行》情景交融,"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七步成诗"的大才子曹植,早对嫂子暗生情愫,只是受限于仁义道德,只能把这份迟来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秀外慧中、冰雪聪明、文才过人的的甄姬对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小叔子的深厚爱意自然了然于心."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李商隐的无题):相传甄氏是伏羲氏之女,溺水洛水,号为洛神。意乱情迷的曹植离京回封国途中。宿于洛水之畔,梦见妩媚动人的甄氏婀娜多姿地近身与自己相会,就写下了《感甄赋》,后来曹睿更改为《洛神赋》。

历史上的“一女乱三曹”是怎么回事?

一女乱三曹听起来挺瘆人,其实有点危言耸听,一女乱的是三曹的人心,并是江山,而此女的命运最终以悲凉收场。

一女就是美的不可方物,让男人望穿秋水的甄洛(后人通称甄宓),三曹就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曹操及其次子曹丕、三子曹植。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枭雄,三国时期的灵魂人物,自诩周公旦。曹丕是魏国的第一位皇帝,曹操一辈子雷厉风行,但在即皇帝位的问题上始终遮遮掩掩,儿子曹丕挺身而出,勇踏时代的风口浪尖。曹植忧郁才子,天下八斗才学,独占七斗。

那么,三曹倒底有没有被一女所乱了呢?其实并没有,甄宓虽然美貌,见者无不口水横流,但爷仨不至于被一个女人搞得那么狼狈。

甄宓是中国历史一位颇能走进男人心房的女人,后人不光是爱慕她的美貌,也不只是赞赏她的才情,更多的是同情她的遭遇。

甄宓从小家境殷实,富甲一方,祖父官居东汉宰相。从小良好的家庭环境,养成了甄宓浑然天成的美丽气质。甄宓从小喜欢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对治国论道颇有兴趣,几个哥哥都对她刮目相看。因此,甄宓的美绝不是小家碧玉的艳丽,而是一种饱含诗书的从容自若,更是一种无法掩盖的雍容华贵。

东汉末年,董卓祸乱朝政,天下诸侯纷起而攻之,汉献帝被董卓裹挟着颠沛流离,百姓备受战乱之苦,饥寒交迫。甄家虽然富有,但没有不仁,也没有发国难财,而是在十岁的甄宓的建议下,散尽钱粮,拯济流民。因此幼年的甄宓已经美名远博,所以四世三公的袁绍才慕名,不惜重礼为次子袁熙提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嫁入袁府没多久,甄宓还没有享受荣华富贵,袁绍就被曹操一把火烧的灰飞烟灭。袁氏父子仓慌逃命,也顾不上家里的女人,于是曹氏父子一哄而上,将袁府的女人瓜分。曹丕手急眼快,抢先将美丽的甄宓揽入怀中,随后赶到的曹操只能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收拾剩下残羹冷炙。老曹虽痴迷人妻,但为了儿子的幸福,关键时刻保持了从容豁达的高风亮节。从这点上,就应该给曹操加分,比起饥不择食毫无吃相的玄宗皇帝要好许多。

甄宓跟了曹丕日子过得很性福,没多久就为曹丕生儿育女,妻夫二人耳鬓厮磨,举案齐眉,可以称得上是伉俪情深的典范。但是郭女王的出现,从此打破了甄宓幸福美满的生活。郭照本是别人为巴结曹家而献的奴婢,但是小女子聪明机智,足智多谋,而且为曹丕登位嗣子功不可没。因此,曹丕就移情志同道合的郭照,一度将甄宓冷落,甚至两年未见一面。

失去疼爱的女人,内心的凄苦可想而知,但是独守空房的甄宓既没有向曹操献媚,也没有与曹植苟且,而是恪守女人的节操,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也许曹操对甄宓觊觎已久,也许曹植对嫂子望眼欲穿,但是甄宓心无旁骛,视若无睹。或许曹操头疾屡犯与得不到甄宓的香泽,而心情急迫、精神紧张有关,也许正是由于曹植的落花有意,而甄宓只是流水无情,因此曹植才有了聊以自慰的《洛神赋》。但这一切不过是后人美丽的幻想罢了,而这样的美丽又含有多少猥琐呢?

后来,几尽绝望的甄宓,拿出笔墨,潸然泪下,写下了深情款款的《塘上行》。曹丕只看到了字里行间的怨,因为此时他的心里只装着另一个女人,而对另一个女人的浓浓爱意却视而不见。为此曹丕还怒火攻心,失去理智,赐了甄宓一碗药,强行让甄宓喝下。既然这个世界已将自己抛弃,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东西,甄宓端起毒药,一饮而尽。下葬时,曹丕命人将甄宓乱发覆面,口中塞满糟糠,阴曹地府也不能诉冤。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历史上的“一女乱三曹”是怎么回事?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首凄婉的《塘上行》,出自三国时期一位美丽的女子之手。她贵为皇后,却因这首诗被赐死;她一生被三个男人所爱,可她自己却得不到所爱的人。

甄宓:

这个可怜又美丽的女人,就是有着“一女乱三曹”之称的魏国文昭甄皇后。 她的生命里有四个男人,除了短暂出现的袁熙,还有曹氏一门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她扰乱了三曹的情感,但她没有弄乱曹氏的江山。最终,她还是死在了曹氏的手里。 甄宓从出生起就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

据说她母亲怀着她的时候,家里人都看见有仙人天天晚上拿一件玉衣盖在甄母身上,生产的时候,母亲又好像看到那个仙人拿着玉如意在等候这个孩子的出生。因此她一出生,就如同一个传奇,整个邺城 都轰动了。

美丽无双:

当时有个知名相师为她看相,预言她将来贵不可言。 她不但长得美,还精通琴棋书画,美女加才女的名声不翼而飞,就连郑玄的“月旦评”也将她评为女子之首。 她的家庭是个官宦之家,颇有资产。

有一年家乡遭受大灾,很多人没有吃的,有些富人就乘机囤积粮食,低价收购百姓家的值钱财物,甄宓劝父母说,乱世取财,是取祸之道,不如将家中存米发放给饥民,这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做的。父母听了她的意见,很多灾民因此得救。

这也可以看出这个女子的善良。 甄宓长大后,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最终父母将她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 平静的日子不长久。

公元204年,袁绍兵败,邺城被曹操攻破。曹操早就听说过甄宓的大名,想将她纳为姬妾,没想到儿子曹丕捷足先登,将甄宓抢到手。曹操也不好意思和儿子争,就顺水推舟,忍痛将她赐给了曹丕。

刚结婚那几年,曹丕对她还是很好的,她接连生下了曹叡和东乡公主两个孩子。对于曹丕的其他姬妾,她非但不嫉妒,还多次劝曹丕与她们亲近,争取多生子女,让子嗣旺盛。

甄宓和曹丕:

可是男人大多是喜新厌旧的,再美的美人也一样。几年一过,曹丕对她厌烦了,开始宠爱郭美人。这时曹植闯进了她的世界。

曹植是曹家文才最好的,也是最风流倜傥的才子。他早就暗暗喜欢嫂子甄宓,他为了她茶饭不思,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送给甄宓。赋中写到: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将甄宓比喻成神仙下凡,表达了自己真诚的爱慕。 甄宓虽然也欣赏曹植,可她是有夫之妇,道德不允许她迈出那一步。两个有情人只能默默思念,将感情压在心底。 可是这事还是被曹丕知道了。

曹植:

为了王位,他一直把这个弟弟当成最大的对手,早就对这个弟弟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现在弟弟还打自己老婆主意,更是无法忍受。所以曹操一死,他就对曹植疯狂迫害,要不是曹植写出《七步诗》,使得母亲卞夫人干预,曹植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兄弟反目:

有一次曹丕无意中看到甄宓写的一首诗,诗名《塘上行》,诗中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变心的男人的怨恨,对自己处境的悲伤,曹丕找到了借口,乘机将甄宓赐死。这还不算,为了怕她到阴间告自己的状,还让人用糠堵住甄宓的嘴巴,用头发盖住她的脸下葬,让她死了也不能说话。

赐死:

得知甄宓死讯的曹植,心里十分悲痛,可是他现在已是流放在外,自身难保,他除了悲痛又能做什么呢? 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因为自己的美,让曹家三父子产生了许多磨擦,可是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她的死,谁该负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