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大的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关羽是刘备的一只手臂,荆州是刘备的一块心腹之肉。谁会愿意主动砍掉自己的手臂,剜去自己的心腹之肉呢?所以抱有这种阴谋论的人,压根是站不住脚的。

关羽主动北伐,是因为长期没有建功立业。

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号猛将,也是刘备最信任的人。所以在托付荆州的时候,刘备选择了能力和忠心都相当可靠的关羽。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刘备的选择并没有错,关羽镇守荆州六七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动乱。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

那么问题来了,关羽为什么要主动北伐呢?没有史料证明,关羽北伐是通知过刘备的。所以很多人就在揣测,关羽是不是想要谋反或者自立呢?这种观点是压根站不住脚的。

  1. 首先关羽谋反不具备这个实力。他手里只有八万荆州兵,这点人马还不够曹操吃一顿的。
  2. 此外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当年一无所有的时候,尚且誓死相随,如今成了一方诸侯,又怎么可能背叛呢?
  3. 再则关羽手里的官员,大多数都是刘备指派的,所以就算关羽想要谋反,那也得实现斩杀这些官员,尤其是像刘备小舅子糜芳这样的大臣,更加不可能留下他们在背后捣鬼。

所以关羽是不可能造反的,那么他为什么要主动北伐呢?其实我认为这是一种急切地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态。刘备六年前,带着过去的兄弟们,一起前往西川,逐渐拿下益州、汉中、上三郡。

张飞赵云等人都屡立奇功,甚至连后起之秀魏延都被刘备委以重任,封为汉中太守。作为蜀汉头号猛将,关羽已经六年多没有建功立业了,他耐得住寂寞吗?

刘备不救关羽,那是因为当时没有手机。

很多人张口就说刘备和诸葛亮联手害死了关羽,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他们说有啊,你看关羽北伐这么长时间,刘备也没有派一兵一卒前来支援。

其实我们要体谅刘备的当时的处境,当时刘备刚刚打下了汉中地区,正在修整益州和汉中的军力,此刻他压根就不具备支援关羽的能力。

当年刘备打汉中的时候,几乎出动了益州所有的军民,这一战非常惨烈。刘备虽然夺取了汉中,但是却只得到了一个空壳子,所有的财富和百姓全都被曹操给弄走了。

所以刘备就算是打赢了这一战,也没有多少战利品和兵源补充。那他就更加没什么能力去支援关羽了。这个时候,荆州来的消息一直都是好消息,关羽总是打胜仗,甚至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

那刘备更加认为,不需要派援兵去救关羽了。他万万没想到,关羽败的实在是太快了。关羽原本一直都是每战必胜的情况,可是被东吴偷袭的时候,他压根就没反应过来。

后来的事情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荆州兵因为家人的原因投降,关羽大军土崩瓦解,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兵败被杀。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的太迅速了,所以刘备压根就没反应过来。

如果那个时候他们有个手机该多好啊,至少东吴偷袭的时候,关羽一个电话,就能让刘备调兵进入荆州。

关羽和荆州,在刘备集团是最重要的资源。

关羽是刘备最重要的大将,可以说刘备集团的战神就是关羽。所以关羽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刘备集团的兴衰。

关羽兵败被杀,将刘备集团的神话给打破了。这会导致手下的将士们认为,原来刘备集团并不是战无不胜的。所以关羽被杀直接影响到了整个集团的士气。

而且关羽是跟刘备一起起家的战将,关羽的死,对刘备集团最初一起创业的几个人,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后来张飞因为这件事,还被手下人给杀了。

荆州对刘备集团来说,不仅仅是战争前线,而且是富庶的粮仓。诸葛亮后期打仗每次缺少粮食的时候,都在感叹,如果荆州还在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

所以荆州充当了蜀汉粮仓的重要地位,而且荆州属于三国交叉之地,所有人都想要争夺这块地盘,这里也是作战的大前线。

如果蜀汉政权想要北伐曹魏,从荆州出发,是再好不过的了。至少要比后来从祁山出发好若干倍。所以荆州的丢失,对蜀汉的打击也非常大,在这种双重打击之下,连刘备自己都失去了理智,决定对东吴实施毁灭性打击。

总结:于情于理,刘备都不可能动关羽。
  1. 从私人情分上来说,刘备和关羽亲如兄弟,两个人二十多岁就相识,在一起奋斗了三十多年,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密。刘备怎么可能对关羽下手呢?
  2.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关羽对刘备集团来说,那就是士气的保证。作为刘备亲封的上将军,关羽的存在至关重要,刘备怎么可能破坏自己的布局呢?
  3. 从天下格局上来说,荆州就是小三国,失去荆州的地盘,其实就失去了争夺一统天下的资格。荆州之地是三个国家都占领了一部分的地方,所以跟三国格局是一样的。过去刘备占据了荆州最大的地盘,可是现在一无所有了,刘备不会傻到主动放弃荆州。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去看这件事,刘备和诸葛亮都不可能对关羽和荆州下手,这些阴谋论不攻自破,实在是没有道理可言。

参考资料:《三国志》。

三国最大的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这的确是三国时最大的谜案,不管刘粉、诸葛粉是否高兴,但豹眼依然说:对于关羽,虽然还没有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但关羽之死,刘备、诸葛亮逃脱不了干系。

首先,刘备、诸葛亮并不想杀关羽,因为刘备可以不要关羽,但他不想不要荆州。荆州就是他的命根子、眼珠子,没有荆州他心痛啊。

所以,刘备、诸葛亮不会真心要杀关羽。

其次,关羽在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已经与之分道扬镳,刘备作为汉贼已经成为事实。关羽与刘备、诸葛亮已经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了。因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刘备、诸葛亮坐视不管,让其自生自灭。

如果关羽侥幸战胜曹操,对刘备没有坏处;如果失败,那也没有办法。

这就是政治的残酷之处,没有证据说明刘备、诸葛亮要对关羽咋样,但事实上已经说明了问题。

其三,汉中之战后,刘备、诸葛亮已经在铲除异己,为下一步进位做准备了。

刘备自立汉中王就引起了关羽如此大的反感,如果想称帝,关羽绝对会劈了他。

诸葛亮建议刘备杀掉刘封,为的就是保刘禅的位置。因为刘封刚强勇猛、不好节制,为此把他杀掉,那么关羽刚愎自用,就更没法节制。

不管演义说得如何热闹,三把火让关羽、张飞心服口服,华容道让关羽彻底蔫了,但史实是关羽从来就没服气过诸葛亮。

刘备一旦驾崩,诸葛亮控制不了关羽。

由于关羽的威望所在,诸葛亮不可能像建议刘备杀掉刘封那样,杀掉关羽,但在不救关羽这件事上,二人保持了高度的默契。

站在刘备、诸葛亮的立场上,杀掉关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嘛!

豹眼完全理解刘备、诸葛亮,为了政治利益,啥手段不可用呢!这点事算得了啥呢!

三国最大的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其实,只要弄清了刘备与诸葛亮为何没救败走麦城的关羽,这个所谓的“三国最大的谜案”也就不攻自破了。

威震华夏的关羽,还用刘备与诸葛亮救吗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从刘备占领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相拒之时,到次年夺取汉中,再到刘备称帝,关羽先后送给刘备四重喜报,并且无一忧报。

  • 喜报一: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江夏太守文聘与右将军乐进进攻关羽镇守的荆州寻口。关羽率军迎战,不但击退了文聘与乐进,而且乘机派遣偏将率军北征,杀敌极多,使曹操非常忧虑。

  • 喜报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汉中争夺争中,曹操败于刘备,心中不甘,派征南将军曹仁与偏将庞德进攻关羽镇守的荆州。结果,关羽以攻代守,反将曹仁围困樊城。随后,关羽被庞德一箭射中额头,曹仁以为有机可趁,当即率军进攻关羽。结果,关羽在沔水大破曹仁,而且还将曹仁的水军全部歼灭。

  • 喜报三:曹操接到曹仁大败的军报后,遣于禁率领七路大军前去救援曹仁。结果,当年8月,天降大雨十余天,造成汉水暴涨,而于禁的营寨又扎在较为低洼之处。因此,关羽掘开堤坝,引江水淹没了于禁的七路大军,并擒斩庞德,降服于禁。接着,关羽借助水势,再次围攻樊城的曹仁。当时,城中即将断粮,将士们心中惊恐,曹仁打算弃城而去。若非曹仁被满宠劝住,樊城将为关羽所得,败走麦城的悲剧可能就不会上演了。

  • 喜报四:关羽兵围曹仁期间,曹魏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先后投降关羽。同时,由于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地区的徭役颇重,百姓孙狼等人不堪忍受,带领百姓杀官反叛后,遥受关羽的官印,并依附关羽。因此,声势一度“威震华夏”,惊得曹操欲迁都避其锋。

当时,以关羽在战场上的骄人战绩来看,刘备与诸葛亮怕连半点出兵增援关羽的想法都没有吧。

败走麦城的关羽,刘备还有机会救吗

当曹操想要迁都欲避关羽锋芒之时,司马懿和蒋济进行了劝说。因此,曹操采纳二人建议,派徐晃领军救援曹仁的同时,又派使者与孙权结盟,意欲共同对付关羽。而这一切,关羽、刘备和诸葛亮并不清楚。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闰十月,孙权任命吕蒙为大督都,令其率军袭取江陵,孙皎为后应。同时,又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意图阻断关羽水上去路。

同年十一月,吕蒙采纳陆逊白衣渡江之计,率前军夜行昼歇抵达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让士卒身着白衣,化装成商人,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然后,又雇请百姓划船,昼夜不停向江陵进发,顺利将驻江蜀军全部俘虏。随后,诱降公安蜀将傅士仁和蜀南郡太守糜芳,进而占据江陵,并抚慰百姓。

同时,吕蒙又令陆逊进军夷陵(今宜昌境内),防止刘备出兵救援。然而,这时的关羽还在与徐晃对战。

当关羽得到消息撤军返回时,孙权已占据江陵,并且派陆逊先后攻占夷陵、秭归(今湖北秭归),意图切断关羽入川的退路。

关羽复夺江陵失败后,匆忙向麦城(今湖北当阳市东南)方向撤退,而陆逊则乘胜西进,顺势夺取了宜都。

途中,关羽派人向驻所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二人却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自此,关羽已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

同年十二月,关羽被孙权大军围困麦城,并派使者劝降关羽,关羽假装同意,提出吴军退兵十里的要求,然后从南门出降。吕蒙闻报,随退兵十里,等待关羽投降。

但是,关羽却带着义子关平及数十骑兵,乘机悄悄出北门向西打算逃回益州。而当时的麦城东、西、南三面皆是孙权的大军。

结果,关羽突出重围,来到临沮时,却被埋伏的潘璋部将马忠设绊马索擒获,并与子关平一同被孙权所杀。

从时间上来看,关羽向刘封求援 时,至少是十一底或十二月初。假如,他同时也派人入蜀向刘备求援,就算能够突破东吴的封锁,怕也难在关羽遇害前见到刘备和诸葛亮,则更谈不上出兵救援了。因为,从麦城到成都有1800多里的路程。

至于廖化突围救援的事迹,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据《三国志·邓张宗杨传》记载,关羽被杀后,廖化也归入了东吴。但是,廖化却以诈死之计,带着母亲昼夜赶路,这才回到成都,并见到刘备。

因此,无论是从时间上来看,还是从孙权的布局上来看,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相救关羽的机会。

东吴袭取荆州,刘备和诸葛亮究竟有没有料到呢

对于魏吴结盟对付关羽,应该出乎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意料。因为,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曾将关羽镇守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划归孙权。

按理来说,刘备很有结盟的“诚意”了,而且孙刘联盟也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能看到这一点。就算关羽曾经拒绝过孙权的求婚,也不应该影响孙刘联盟的大局。

只是,刚刚夺取汉中的刘备,可能将主要精力用在了称王、称帝以及立国的各项事务上,而忽视了自身的扩张,会对同盟者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压力。更何况,荆州的地理位置,犹如悬在孙权头上的一把利剑。当刘备势弱之时,或许孙权还感觉不到有多大威胁,当刘备势力迅速壮大时,却可能会令孙权夜难安枕,又岂有不想夺回之理。

同时,由于关羽从“威震华夏”到败走麦城,时间跨度太过急促,几乎没有给刘备和诸葛亮反应的机会。这应该是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料到关羽会败的主要因素吧。

刘备和诸葛亮初定的发展战略,也不容许荆州有失,又怎么可能让镇守荆州的关羽死呢

再说,刘备初见诸葛亮时,二人基本确定了今后夺取天下的发展战略:“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也就是说,刘备夺取天下的两条路线是荆州至宛洛,汉中至关中,而荆州就是其中之一。可见,荆州在刘备和诸葛亮心目中的战略地位何其重要,而荆州的安危又在关羽的身上。

因此,无论怎么说,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谋害关羽之心。

图片来源网络

三国最大的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你是想说关羽对刘备不满,刘备封马超为左将军,关羽不服,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关羽还是不服,所以刘备要杀关羽?

你是想说诸葛亮为了独揽大权,觉得关羽这个蜀汉二号人物存在,会影响自已揽权,所以诸葛亮密谋害死关羽?

你是想说整个襄樊之战,关羽没有刘备的命令,擅自发兵攻打襄樊,刘备、诸葛亮非常生气,认为关羽破坏了蜀汉的总体战略,所以刘备与诸葛亮要合谋害死关羽?

还是你想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取许昌,迎回汉献帝,因为关羽忠心的是汉朝,他不满意刘备称王称帝,所以关羽要自立山头,迎为汉献帝,兴复汉室,关羽才是大汉朝最忠心的人,所以刘备认为关羽会坏了他的五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襄樊之战中,坐壁上观,眼看着关羽被杀?

等等诸如此类的推测、臆想、编造以及脑洞大开,都指向了一件事:关羽是刘备与诸葛亮合谋害死的,但,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三国最大的谜案,这是三国最大的笑话,这甚至连阴谋论都谈不上,这不是脑洞,这是脑残。

飞鸟死了,良弓就失去了作用,要藏起来了;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失去了用途,要被烹杀了,可是这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只是有其一而已,就动了杀关羽的心思,那刘备还能是刘备吗?还是那个礼贤下士、百折不饶、从不放弃的刘备吗?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不论是史书,还是三国演义,都堪称结拜兄弟中的模范、好基友中的战斗基,无论世事如何变换,无论富贵如何腐蚀,三人始终同甘共苦,情比山高,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人,哪怕被敌人俘虏,都没有背叛过彼此。

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许以高官厚䘵,金钱美女,关羽都不为所动,却一心想要回到那个四处奔波、寄人篱下、屡吃败仗的刘备麾下,这种真挚的感情,如同“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并无二致。

说刘备、诸葛亮杀关羽,无非就是以整个襄樊之战期间,身在蜀汉的刘备、诸葛亮没发一兵一卒相救,而且连近在上庸的刘封、孟达都没有发兵相救,就认为这是刘备与诸葛亮伺机想害死关羽的证据。

我只想说:这是巧合,不要断章取义,看待一个历史事件,要看待前因后果。下面来详细说明一下襄樊之战前后的情况。

襄樊之战,关于是关羽主要动发兵还是刘备命令关羽发兵,历来也是争论的焦点,这里只简单的说几点:

1、关羽虽为封疆大吏,有假节钺的权力,但是对外发动战争这事,并不是关羽能决定的,而是由刘备决定,刘备才是蜀汉集团的一把手,在君权至上的年代,即使情同兄弟,但是敢逾越而上擅自发动战争,恐怕关羽还没有这个胆子。

2、关羽北伐襄樊,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而是一个长期过程,达数年之久,因为很明显关羽是水陆并进的,沿着汉水一路打到襄樊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可能是汉中之战时期,刘备就了命令,让关羽伺机北伐,以减轻汉中之战的军事压力。

3、关羽北伐的时间与刘备的战略高度吻合,刘备刚刚在汉中击退曹操,紧接着命令刘封、孟达夺取上庸三郡,接着关羽就开始北伐了,汉中在汉水的上游,上庸在汉水的中游,襄樊在汉水的下游,关羽的军事行动与刘备占据整个汉水的战略高度吻合,这要说是巧合,我怎么都不会相信,这就是刘备下的命令。

个人更倾向于襄樊之战是刘备命令关羽发动的,再说整个襄樊之战为什么刘备不发兵相救?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不到、来不及。

关羽七月发动襄樊之战,八月就威震华夏,一直到十月初,关羽都是压着襄樊打,捷报不断的传回成都,不过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即使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可是这消息传到刘备耳中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战场形势瞬间万变。

到了闰十月,关羽才开始显露败相,谁知孙权在背后摆了关羽一刀,偷袭荆州,这个结果,不仅关羽没有想到,刘备也没有想到,连大战略家诸葛亮也没有想到,等到关羽在襄樊前线战败的消息开始向蜀汉流传时,等到刘备收到关羽战败的消息后,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

等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备刚刚收到了关羽的战败的消息,可这个时候,东吴军队已经兵临长江三峡,陈兵巫山,刘备就算想救关羽,恐怕也力不从心,因为这个时候要救关羽,就得与东吴军队交战,一路杀进荆州,不说刘备援军搞不清楚关羽在哪里,也不说当时的手段如何通讯与定位,刘备援军能不能打进荆州都是个未知数,怎么救关羽?

根本救不了关羽,也不知道关羽哪里?怎么救?这个时候,除了GPS和直升飞机之外,没有任何方法能救关羽,况且刘备在益州的军队大多都参于那场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汉中之战,缺乏粮食和物资,士兵也很疲惫,根本救不了。

既然关羽救不了,就只能不救,不可能让士兵白白去送死,就算要报仇也要找好时机才对。

刘备不会愚蠢到把整个荆州拱手让人而一心想杀关羽,这样的刘备不是刘备,是阿斗,是扶不起的阿斗,否则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荆州三郡和关羽一起消失,五万精锐荆州军全军覆没,近50万荆州三郡百姓户口将会失去,蜀汉统治集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荆州籍官员将失去祖籍地,成为无根之水,这是刘备杀关羽的损失吗?

除此之外,还有那场夷陵之战怎么解释呢?杀关羽,失荆州,然后再发动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抢回来?刘备这是吃饱了撑的,还是脑袋被驴踢了?

所以说刘备与诸葛亮杀关羽,这不是三国最大的谜案,而是三国最大的笑话。

三国最大的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这算什么疑案?不过是后人无聊的阴谋论罢了。

所谓刘备、诸葛亮借曹操和东吴之手杀关羽,也是前些年很流行的阴谋论,经一些影视作品,比如电影《关云长》等的渲染,更让一些不太懂历史的人信以为真。认为刘备会杀关羽的“动机”大约如下:第一,关羽有意直取许昌,迎奉汉献帝,而这样会让刘备做不成皇帝;第二,关羽战功卓著不好管,尤其是如果刘备死了,刘禅更管不住他。而所谓“证据”,也就是刘备没有救关羽。仅此而已。实际上,真的了解三国历史,就会发现这些根本都站不住脚。

第一,关羽北伐是为了给刘备扩大地盘,不是拥护汉献帝。

关羽的后世民间形象,刻意渲染他忠于汉室。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曾在许昌围猎时因曹操欺辱汉献帝而动了杀曹操之心却被刘备拦阻。再如土山围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一直以汉臣自居。于是就有人臆测关羽北伐襄樊是为了拥护汉献帝。这就是胡扯。首先许昌围猎之事根本不存在,其次土山围约三事也是非常荒诞。什么叫“降汉”?难道关羽一直以汉朝的叛贼自居所以要投降汉朝?逻辑根本就不通。事实上,关羽一直是刘备心腹,即使投降了曹操也会克服险阻回到刘备身边。要是为了汉献帝,留在曹操身边伺机谋杀岂不是更方便?再说,即使北伐能打下许昌,也拥护不了汉献帝。曹操有强大的后方支援,只要迁都,自然也会带着汉献帝一起走,关羽那点兵,又不能一举收下全部北方曹操的地盘,打那么后面又守不住,关羽难道送死去吗?因此,关羽北伐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刘备扩大地盘,夺下襄樊,运气好的话威胁一下许昌,仅此而已。

第二,刘备不是不救关羽,而是来不及救。

阴谋论者的唯一“证据”就是刘备没有救关羽。可事实上刘备不是不救,是根本来不及救啊。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刘备刚刚打完持续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与曹操主力打的人困马乏。就在短短两个月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让刘备怎么出兵援助?而八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十月,关羽收汝南叛军为援,威胁许昌,曹操吓得几乎迁都。可就在短短两个月后,关羽被擒杀。谁反应的过来?这两个月,关羽先被徐晃击败,然后退回江陵,发现已尽被东吴所得,败走麦城,不久突围被杀。形势急转直下这么快,你能苛求刘备发兵救援?至于说刘封孟达在廖化突围求救时仍然不发兵,也是小说杜撰。事实上根本没人突围出去,廖化自己在历史上也困在东吴一年多才逃出去,那时候关羽早死了。

第三,就算要杀关羽,何必牺牲荆州?

对于刘备死后关羽可能不听刘禅的号令的问题,有可能。为此要杀关羽,理由也不是完全不成立,因为刘封被诸葛亮建议刘备杀死就是这个理由。但是问题在于,杀一个自己的武将,用得着拿荆州陪葬吗?首先那是战时,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向都是战后,刘封也是丢了上庸三郡没有利用价值了才被杀的。关羽还镇守荆州呢这就不要了?如果真的要急不可耐地除掉他,也行,至少换一个人镇守荆州吧。然后把关羽调回成都,一杯毒酒的事,这么容易,怎么着也不能就这么把荆州送给东吴了呀。

所以,无聊的阴谋论,完全站不住脚。

三国最大的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三国搞得不好,就要变成四国。曹操,孙权,刘备已经定位了,还有一国是谁呢?

答案是在荆州的关羽。

不管怎么说,赤壁之战后的三国形势基本上已经有个大致轮廓了。

曹操是最大的一部分,占的地方多 ,势力雄厚,长江以北做大哥,他控制着名存实亡的汉朝。孙权了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所以孙权已经坐稳了江东大佬的第一把交椅。没有定位的就是刘备了。

但是,别忙,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势力壮大得惊人,他的希望就在益州,益州的刘璋似乎是刘备的管家,把一切都打理好了,等刘备去接手。

众所周知 ,刘备在荆州过得十分难堪,因为孙权天天找他还荆州。刘备不耐烦,就走了。把荆州让关羽去管理。刘备走时 给关羽配备了一套人马,说明刘备非常重视荆州的。他走是为了更好地守住荆州。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刘备得了益州,刘备的势力就更大更强了,就有力量对付孙权。这说明刘备不想荆州出意外。

但是,随着刘备在成都,汉中的得志,刘备诸葛亮忘记了关羽在荆州的发展。荆州这个空间已经扩张得非常的大了。孙权方面自然是不希望关羽占住荆州不还,并以此为根据地威胁东吴,因为荆州在东吴上游。关羽有了荆州,关羽必然要向北方发展,他要恢复荆州的地界,使之完整。关羽不可避免地同曹操发生纠纷。实际上关羽的日子并不好过。毕竟荆州地小人少,对付曹操孙权,关羽处于劣势。这是关羽的短处。但是,关羽该干的事情,关羽要干。退一万步讲,荆州是他的衣食之地。曹操、孙权,刘备的土地,关羽得不到一寸。人家不会白白给你关羽,关羽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机会还是有的,那就是自己去斗争,去抢红包。关羽为了荆州的完整 ,他出战了。

但是,关羽碰上的运气不好。刘备诸葛亮在汉中结束之后,疲惫不堪,无力支持。曹操要报汉中之仇,把战场南移,孙权要讨回荆州,日夜操心如何把荆州夺回去。这就是关羽的处境。关羽处在两个劲敌,一面无力支持的情况下,进行了襄樊之战。

那么,关羽如果打赢了襄樊之战,而东吴夺荆州又没有得逞。关羽会如何处理与成都方面的关系呢?

关羽再义气,也不会忘记成都方面不支持的事情吧;关羽更不会再把“江东鼠辈”放在眼里;曹操历来与关羽不错,与其直接与刘备较量,不如帮助关羽发展势力 让关羽去制约刘备孙权,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荆州正是曹操方面制约刘备孙权的前线。

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刘备诸葛亮会坐得住吗?

刘备诸葛亮是没有理由要对付关羽,但是,局势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刘备诸葛亮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大可不必在意关羽的胜利和失败。

我们从《三国志》里面可以看出来, 刘备为了让孙权在东线打击曹操,使曹操两线作战,减轻汉中之战的压力,刘备把荆州南三郡还给孙权去了。关羽的地盘就少了个三郡,关羽就会想,如果刘备诸葛亮打一次长安之战,让孙权再在曹操的东面出兵,这荆州就会还干净 。关羽一帮人上哪里去落脚?以关羽高傲的性格,他会服气吗?

看来,刘备对荆州的得与不得,并不是非常关心。他与孙权的联合才是长远打算。关羽卡在这中间,孙刘联合就会节外生枝。

在荆州问题尘埃落定之后,吕蒙的死和关羽的死,虽然不是阴谋,但是时局的发展,也不由得其他人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样的策略。国与国之间是头等大事,个人与个人的情义算得了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