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古战场到底在哪里?

赤壁市还是黄冈市?

赤壁之战的地点到底在哪里,其实我们现在逐渐连赤壁之战的真实性都抱有怀疑了,如果赤壁之战是不存在的,那么赤壁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意义了。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与曹操集团的一场大战,但是真的存在吗?

据说当时曹操带着83万雄兵南下,准备一举荡平整个江南,而孙权和刘备这边的人马实在是太稀少,连曹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很多人都在奉劝孙权投降。

作为手握重兵的孙权,到底该如何选择,其实决定了这一场大战的结果。好在孙权在忠臣们的支持下,选择跟曹操抗衡到底,这也给了刘备得以喘息的机会。

不过很奇怪的是,曹操的大军,居然在一把大火中,就土崩瓦解了。孙刘联盟不过七八万人马,却击败了曹操83万大军。

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虽然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为赤壁之战渲染了很多背景和手段,但是战争是残酷的,绝对不是文学作品中写的那么精彩而轻松。

所以很多学者现在甚至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赤壁之战的存在。因为诸葛亮作为这场大战的亲历者,在《出师表》中居然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赤壁之战。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这一战是他们的翻身仗,不可能没有记录,所以赤壁之战的真实性确实值得怀疑。

不过曹操饮马长江与孙刘联盟对峙的事情,应该是千真万确的,毕竟曹操是打算一统江山的人。那么我们应该要追问一句,曹操到底在哪儿饮马长江的呢?

官方说法,赤壁之战的地点应该是在如今的赤壁市西北。

赤壁市这个地方,在古代可不是这么称呼,古代称之为蒲圻。早在三国时期,就在这里设置了蒲圻县,所以说历史非常悠久。

为什么叫做蒲圻呢?因为这里水网密布,盛产蒲草。这些蒲草可以编制成蒲团,所以这里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集市。

有买卖的地方,就能聚集人气,所以东吴就将这里设立成了蒲圻县。到了现代,因为蒲圻县的名字比较拗口,不利于推广。所以当地领导认为,应该要结合蒲圻县的历史,着重宣传该县。

所以他们就向上级申请,于1998年,将蒲圻县改名为赤壁市。这一改名字可就不得了了,一场关于古赤壁到底在哪儿的争论,再次被摆上了台面。可是人家蒲圻人可不管这些,改称赤壁市以后,为当地的旅游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这就跟云南的香格里拉一样,过去这里叫做中甸县,谁会去中甸县玩呢?可是改成香格里拉以后,每年带来的旅游收入简直不可估量。

东坡先生认为,古赤壁的战场在黄州赤鼻山。

苏东坡被贬谪到了黄州以后,他在当地游玩山水。碰巧来到了当地的黄鼻山,不禁想起了赤壁古战场,所以在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所以在苏老先生的眼中,似乎认定了这里就是赤壁的古战场。

不过现在有人研究出来,这里不可能是赤壁古战场,因为赤鼻山在厦口东边,而刘备集团的关羽水军当时正屯兵在厦口。所以曹操不可能越过刘备集团,从而屯兵赤鼻山。

所以这里绝对不是赤壁大战的主战场,但是因为当地的水土风貌,跟古赤壁的描述方面有几分相似,所以东坡先生一时兴起,自然是会临场发挥了。

而且东坡先生肯定是有过考察,即使这里不是赤壁主战场,这里在赤壁大战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战争,而且规模应该不小。

还有一种说法,古赤壁是在嘉鱼县。

嘉鱼县在赤壁市的东北方向,紧挨着长江,而且对岸又在自己的正西方向。如果千百年来,长江没有改道的话,那么这里成为主战场的希望非常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赤壁之战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东风,有了东风火攻才能奏效。而嘉鱼县恰好就具备了这个条件,只要有东风吹过来,那么东吴大军就可以从嘉鱼县出发,顺着东风直奔曹操大营。

而且在《大清一统治》上也曾经写道,赤壁山在嘉鱼县东北方向,紧挨着长江边上。这一点在《水经注》中也有详细记载。所以嘉鱼县成为赤壁古战场的可能性非常大。

试想一下,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不可能全都堆积在一个口岸,所以长江沿岸一带,应该都有他的军马。如果赤壁大战真的发生了,那么对曹操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拉长战线。

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对方的火攻给一举歼灭,即使嘉鱼县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但是这里具备成为古战场的条件,而且赤壁大战期间,这里肯定也是烽烟四起。

总结:我认为赤壁大战绝没有文学作品上写得那么精彩。

曹操的确带了大军前来收服孙权,但是绝对没有83万大军那么多。他的主力部队应该是屯军在樊城或者襄阳一带。生下的人马被他带到了江边,因为他打了一辈子仗,所以自然是要亲自带兵的。

铁索连舟可能是真的,为的就是能够稳定前行,可是火攻应该是假的,这把火极有可能是曹操自己放的。当时的消防设施那么差,出现个火灾是再正常不过了。

可是问题是这把火放的不是时候,因为恰好有东南风刮了过来。曹操大军在大火中乱了阵脚。这个时候刘备和周瑜都发现了这一点,所以火速赶往北岸,痛击曹操大军。

很多专家研究出,曹操其实只带了五万人马前来,所以规模也绝没有那么大。只是后来这把大火把他的阵脚大乱,大军在指挥中失去了方向,才会接二连三地败退。

因为理由很简单啊,首先荆州水军都督蔡瑁是活着的,压根就没有被反间计杀掉。他训练之下的水军足以对抗东吴,火攻这种伎俩对于他们常年领导水军的人来说,肯定会有所防范。

而且曹操如果是倾巢而出的话,这场大败,会直接导致曹操彻底覆灭。但是我们发现,没多久曹操又跑去跟马超较量了,所以压根就没伤到曹操的根本。

赤壁之战古战场到底在哪里?

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到底在哪里,已经没人说清楚啦,就算是把曹操叫回来也不一定还能找到那个地方。他当时只顾着逃命,恐怕忘记具体路径啦哈。

但豹眼认为,大概率是在黄冈市。

一般争论是在文赤壁与武赤壁之间,文赤壁还好说,指的是东坡赤壁。但武赤壁,也就是周郎赤壁,居然有蒲圻、汉阳、汉川等几种说法,甚至钟祥、嘉鱼等也在凑热闹。

对于这个问题,随便上网一搜,都是汗牛充栋的史料,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来证明自己的赤壁就是古赤壁战场。

在此,豹眼不想去考证究竟赤壁在哪,乌林在哪,华容道在哪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确是论证古战场在哪的最基本依据,但持主张者都言之凿凿的证明,他们那里都有赤壁和乌林,最后曹操都从华容道逃走啦。

赤壁是红色的,但红色的赤壁几十处;曹操大军几十万,沿江几十公里,不可能就驻扎在一个赤壁之处。乌林起码有两个,东坡赤壁与周郎赤壁都有。周郎赤壁居然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据,还认为曹操就是在赤壁之战前所作。岂不成乌林就是乌鸦栖居的树林吗?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了。

这些事没人说得清,豹眼也不能说得清,那就干脆不说了,有兴趣的友友们自己去探寻吧。

古战场离不开战役,豹眼就以自己掌握的三国赤壁之战的过程,说一下看法吧。

诚心专业指教,杜绝无知瞎喷,敬请自重。

01

赤壁之战的历史踪迹

《三国志·武帝纪》、《先主传》、《吴主传》、《周瑜传》,对于赤壁之战都有记载,但对战役过程都记述很简略。其他的史书略微详细,但说法不一。就以《三国志》为主,说一下战役的过程,或许对于了解古战场在哪,有所启迪。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刘表病逝,刘琮投降了曹操。这时候,刘备开始了战略大逃亡,曹操紧追不舍。

看一下刘备逃亡的路径吧。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当时刘备屯兵樊城,经过襄阳时,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建议取襄阳,而是派遣关羽乘船数百艘,相约到江陵回合。

刘备带领十余万民众,慢吞吞的走在大道上,被曹操五千虎豹骑在当阳长坂坡击败,只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数十骑逃走。

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刘备逃到汉津,恰巧与关羽相遇,也别去江陵啦,决定渡过沔水,又遇到了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万余人的人马,就结伙一起去了夏口。

这是因为鲁肃到了当阳遇到了刘备,劝说一起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又因为刘琦听说刘琮投降了曹操,决定带领军队讨伐刘琮。二者之故。刘备才与刘琦一起到了夏口。这在《鲁肃传》中有记载。

汉津,顾名思义,就是汉水上的一个津口,找不到资料介绍汉津具体在哪里,但肯定是在汉水上,而且是在当阳长坂坡东南的位置上。因为刘备接受鲁肃建议,去与孙权会合,必然会朝东南方向赶路。

关羽在樊城乘船去江陵,走得也是汉水这条水道。

沔水即今汉水。

《尚书·禹贡》 梁州:“浮于潜,逾于沔。”据《水经注》: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县西,一名沮水者为沔水;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者为汉水。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

武汉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域,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

时荆州牧刘表派遣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黄祖死后,刘琦为了躲避迫害,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主动提出出任江夏太守,驻军也在却月城。

但不久,刘表病逝,曹操占据了荆州,刘琦就跟刘备一起渡过长江,来到了江南夏口。

这个夏口是不是孙权在223年重新修筑的夏口城,不得而知。应该是相距不远吧。

这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的行动路线。

再看一下曹操的行军路线。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九月,刘琮投降后,曹操论服从之功,封了十五人为侯,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继续率领本部人马。十二月,孙权替刘备出头,进攻合肥。曹操从江陵征讨刘备,到达巴丘,命张憙领兵去救合肥。孙权听说,就退走。曹操到达了赤壁,与刘备交战不利。此时军中大疫,曹操率军退回,刘备占据了荆州江南各郡。

据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英雄记》记载:

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舡,乘簰从汉水下,住浦口,末即渡,瑜夜密使轻舡走舸百所艘,艘有五十人移掉,人持炬火,火燃则徊舡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去。

从这里看,曹操自襄阳兵分两路,一部分水军包括原刘表的部分,及没船可乘就坐竹筏子从汉水到了浦口;一路跟随曹操从江陵东进赤壁。

浦口,就如汉津相同,没有具体的位置可考证,应该是长江边的河流交汇处。自汉水来,就该是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也就是今天武汉的位置。

巴丘,今岳阳楼一带,曹操经过巴丘,并不说明,赤壁之战就在巴丘附近展开。

当时的刘备驻扎夏口,曹操要与刘备对决,自然是去找刘备。就当时刘备的势力而言,还没有资本主动找曹操算账。曹操应该走得更远,结合《英雄记》来看,既然曹操部分兵力从汉水而下,已经对刘备实行了两面的夹击。赤壁之战,更应该在夏口附近展开。

最后再看一下孙权派遣周瑜进攻的路径。

江夏郡一直是刘表控制的势力范围,尽管孙权与之多次交战争夺,但一直在刘表部将、江夏太守黄祖控制之下。黄祖死后,由刘琦出任江夏太守。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部将朱治攻占吴郡,入城领太守。从此之后,吴郡一直是孙吴政权所在地。吴郡郡治就在苏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孙权才把根据地迁到了京口,在北固山筑铁瓮城,也就是今天镇江。

孙权挑选三万精兵,命周瑜、程普率领沿江而上,抵达赤壁,就与曹操交上了火。

当时,周瑜提出需要五万兵力,孙权说先凑了三万,你先去顶着,随后再组织人马去援助。

刘备当时驻军樊口,眼巴巴的等着孙吴军队的到来,听说周瑜来了,非常高兴,就前去拜访。但一听说只带来了三万人马,就说少了点。但周瑜信心满满,说:“你就擎好吧,看我咋收拾老曹。”

于是,决战就开始了。

从这里来看,周瑜也不可能走得太远。樊口恰恰就在夏口的下游,也就是在汉水与江水交汇处的下游。曹操两路大军在夏口汇合后,继续东进,与周瑜交火,大战在一起。

如果如上图所示,赤壁所在的位置,孙刘联军就处在曹操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中,一旦失利,周瑜想退回江东去就困难了,就会受到汉水方面曹军的阻拦。这包括刘表的精锐水军,周瑜不得不顾及。

江夏郡是刘表的势力范围,刘琦已经失去了控制,逃到了江南。江南部分还在刘琦、刘备控制的手里。考虑到地理熟悉程度,以及粮草的供应,周瑜不能离开根据地太远。否则,风险很大,本来在兵力上就不占优势,如果孤军深入,取胜的把握更小。

因此,在豹眼看来,赤壁之战很可能就在荆州与孙权控制的扬州的交界处江夏郡展开,更具体一点,恐怕就在樊口附近,不会越过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

曹操征伐刘备到了这里,周瑜率领大军也抵达这里。双方交战,曹操战事不利,就移兵江北,周瑜火烧赤壁,曹操就败逃华容道回到了江陵。

这么看来,文赤壁居然就是武赤壁,古战场真就在东坡赤壁那圪垯发生的。

综合起来,理由三点:

第一,《英雄记》所言,曹操部分兵力从汉水进攻,如果在周郎赤壁决战,他必须经过刘备驻守的樊口上行才能到达战役地点,但见不到这一骚操作。

第二,刘备不可能主动出击,只能守株待兔,只有曹操一路东进才能接火。

第三,周瑜不可能孤军深入太远,抵达樊口也就差不多了。

由于荆州、扬州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州郡所在地,行政区划过于频繁、复杂,这里就不啰嗦啦。

从江夏郡所辖地域而言,周瑜继续深入也不是不可能,主要问题是曹操汉水而来的兵力使用问题。按照王粲的说法,曹操直接就是从汉水发起的攻势,也就决定了不可能跑到今天赤壁市所在的古战场那里去。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 ),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少有才名,因为关中骚乱,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混得不咋滴。曹操南征刘表,刘琮投降,王粲也就归顺了曹操。曹操父子爱惜人才,对其十分信赖。曹操又是文学青年,继续南行很可能带着王粲。

王粲很可能参与了赤壁之战,因此,他的《英雄记》可信度比较大。

从以上这个战役分析,赤壁古战场在黄州赤壁也就是文赤壁、东坡赤壁的可能性更大。

02

赤壁之战存在的一个疑问?

曹操战败后,败逃的路径是从乌林、华容道回到了江陵,而没有直接回北方,这值得质疑。

孙刘联军在江南,而曹操在江北。从九月刘琮投降到十二月赤壁之战发生,已经过去三四个月,曹操任命的江夏太守文聘应该到任了。江夏郡江北的部分控制在文聘手中,曹操直接回去岂不更加方便?为何舍近求远转道江陵?

关羽义释华容道这个桥段,尽管是罗贯中杜撰的,但搞得读者或者替刘备、诸葛亮遗憾,或者替曹操捏着一把汗。但曹操的确是从华容道路过的,这是史料记载,没有怀疑的。

这就是周郎赤壁说力主古战场在今天赤壁市的原因,因为这里离江陵更近,更符合曹操选择乌林、华容道逃亡的理由。

看一下曹操是如何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曹操不承认被周瑜打败,是因为疫情自己烧了船只退却,让周瑜这小子获得了虚名。

云山雾罩,不承认自己失败是曹操一贯的伎俩,为了稳定军心、民心、朝野上下,曹操耍点花招也很可能。但曹操也承认没打过周瑜,这是不可置疑的。

豹眼认为,最大的可能,那就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不能战胜孙刘联军,但他还占据江陵。他从江陵退军,是在江陵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江陵是荆州南郡郡治所在地,是荆州江北部分重要辖域,曹操可不想放弃。

但不管咋说,曹操是战事失败而退却,不像来时那么意气风发。华容道泥泞不堪,老弱病残死伤众多也在情理之中。

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也搞得气氛更加热烈。这场大战,也就更加具有轰动效果。

曹操回到江陵后,已是死伤过半。曹操恐怕赤壁失利导致后方不稳,安排曹仁、徐晃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后以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当阳。

曹操在赤壁是败了,但没有演义等说得那么玄,还是暂时控制了整个荆州江北部分。

刘备趁机取得荆州南四郡,一年后,周瑜经过与曹仁反复交战,曹仁因粮草耗尽,撤军回到了北方。整个赤壁之战才宣告结束。

还有个问题,周郎赤壁是以周瑜曾经在战胜曹操后,饮酒歌咏,得意之余在赤壁上刻下了”赤壁“二字作为留念。这倒是通行的、得意之时的行为。但当时的情况是,孙刘联军急着去追赶曹操,有没有这个闲情逸致呢?

从这个过程来看,尽管是把赤壁之战定位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但其惨烈程度远远低于官渡之战与夷陵之战。就因为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因而意义重大。

豹眼认为,赤壁之战更可能曹操一直从江陵追赶刘备到了樊口,在其附近进行了这场战斗。

以此推断,这次对战的古战场更大可能在黄州赤壁。至于为何有那么多赤壁之说,这里就不啰嗦了。

这是豹眼的观点,不喜勿喷,敬请就事论事。

赤壁之战古战场到底在哪里?

关于赤壁之战发生地,以湖北黄冈市与湖北赤壁市争夺最为激烈,可能是为了平衡,一般认为湖北赤壁市是赤壁古战场(武赤壁),湖北黄冈市的赤壁为文赤壁。

实际上,关于赤壁的真实所在地,有六种说法:

一是汉阳。南宋学者著书称:“临嶂山南峰,谓之乌林峰,亦谓之赤壁,周瑜破曹操处。”,临嶂山就是现在的城头山,现在武汉市蔡甸区,北临汉水。

二是赤矶山。在今天武汉市江夏区,《水经注》称:“江水……又东迳乌黎口,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

三是嘉鱼县东北,与上面的赤矶山大致相同。

四是汉川。在今天的汉川,《元和郡县图志》说:“赤壁草市,在县八十里。古今地书多言此是曹公败处。”

五是黄冈赤壁。今天湖北省黄冈市的赤壁原名赤鼻矶,因苏轼的《赤壁赋》、《赤壁怀古》而闻名。

六是湖北赤壁市。《太平寰宇记》称:“赤壁,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江岸,北即曹操为周瑜所败之处。”

不过还原一下当时战况,刘备兵败当阳,前往柴桑会见孙权,然后孙刘联军自东向西迎击曹操。周瑜称:“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夏口就是今天的汉口,因此赤壁古战场在今天武汉市以东附近比较合理。

关注头条号“九州历史”,正史也精彩!

赤壁之战古战场到底在哪里?

公元208年,发生在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这次大战后东吴大获全胜,刘备趁机夺取荆州,曹操元气大伤,此战为三足鼎立奠定基础。然而就是这样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充满传奇色彩的赤壁之战到底发生在哪里?众说纷纭。我们不妨都来看看有哪些地方被猜测是赤壁战场?

其一:赤鼻山,这一说主要是宋朝诗人苏东坡写的《赤壁怀古》,苏东坡被贬到黄州赤鼻山游玩时所写的千古绝唱,但是从地里位置来看,赤鼻山既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他在武仅(厦口)以东,而当时刘备就是驻军厦口,如果曹军越过厦口,就说明刘备已经败了,那就不会有孙刘联军破曹之事了,所以说赤鼻山不是赤壁之战的战场。其二:嘉鱼县东北,这一说法主要是《大清一统治》上所说,说赤壁山位于嘉鱼县东北江滨,而且还引据《水经注》里说“赤壁山在百人山南,位于嘉鱼县东北与江夏交界处”。其三:蒲析县西北,据《无和郡县图志》称赤壁山在蒲析县西120里,北临大江,其北 岸小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这一说法的佐证是:蒲析赤壁近来 出土了几百件兵器,刀、矛、剑、戟。尤其是箭最多。当年赤壁之战,用得最多的是 箭,这是以证明这里的确是古战场。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土的箭链绝大多数为 铁质四梭形和铁质方锥形,这正是东汉末年特有的式样。《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 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距赤壁之战发生的年代仅五百余年,相距较近。蒲析赤壁既在 长江南岸,又与乌林隔江相望,与史籍所载之地形及战争情况较为吻合。其四:武昌西南的赤矶山,据《荆州记》记载曾提到周瑜、黄盖大军自赤壁溯江而上,破曹操于 乌林。可见,乌林在西边上游,而赤壁在东边下游。《水经注》中也考证了乌林在 上,赤壁在下。所以,有人还说,“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乌林之战”。最有趣的是,许多 人认为赤壁之战发生在汉水,而不是长江。他们认为,当年曹军南下,首先破襄阳 夺刘表水军。襄阳在汉水边,离长江很远,这只舰队只能沿汉水入长江。为什么到 达江汉交汇之地不顺流东进直取武昌(今鄂州)反而退回四边去呢?如今汉水沿岸 有四处“赤壁”钟祥市:西北90公里的汉水东岸的赤壁崖;汉川县西边40公里的赤 壁草市;汉阳县西30公里的临漳山也称赤壁;天门巾东汉江边的赤壁。

然而赤壁之战古战场只有一处,却有这么多说法,而官方定义是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所以大家还是相信官方吧(我个人还是比较相信蒲析说)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研究研究。

我是小宋谈历史,谢谢关注评论。

赤壁之战古战场到底在哪里?

咸宁,为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湖南、江西接壤。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地势南高北低;下辖:咸安区、通城县、通山县、嘉鱼县、崇阳县、赤壁市。2017年总人口253.51万人。

咸宁市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湖北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市、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首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国家卫生城市 等荣誉称号。鄂南大竹海、赤壁黄盖湖、通山闯王李自成墓、九宫山、北伐贺胜桥、汀泗桥战役遗址等重要景区、一城十二泉(温泉)等皆为位于其境内。

咸宁有个赤壁古战场,位于赤壁市长江之滨南岸,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故也有人称此地为“周郎赤壁”,是赤壁现存最早的文化遗迹。

咸宁有个刘家桥,是楚天民俗第一村,位于中国桂花之乡桂花镇。刘家桥是汉皇刘邦同父异母弟弟刘交的第60代后裔刘伯常迁居于此后,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

刘家桥村青山环绕、古木参天,村里的老屋、雕梁镂扇、楼栏围核,虽残破凋敝不堪,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刘家桥的廊桥,是一座砖木古廊桥,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虽历尽沧桑,仍岿然不动,跨越于川清水秀的河苔之上

咸宁有座九宫山,位于通山县境内,它是道教名山、避暑胜地。九宫山海拔1657米,森林覆盖率达96%,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天然大氧吧,喷泉、飞瀑无数。

这里7月份的均温比庐山低0.7 ℃,比北戴河、鸡公山低1℃,正是“三伏炎蒸人欲死,到此清凉顿成仙”。同时九宫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等齐名,遗留下许多道教胜迹。

咸宁有座笔峰塔,位于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又名慈恩雁塔,建于宋朝。塔底边长2.2米,周长17.6米,底层南侧有一高2米、宽0.8米的拱门,门额题为“直达蟾宫”。龛右石级绕柱边壁而砌,可容2人并行盘旋梯上,上66级便到第五层。登上笔峰塔,万倾碧波开视野,无限风光入眼帘。

咸宁有个隐水洞,位于通山县境内,因洞中隐藏有两条河流而得名,被誉为“洞天华中——中华天洞”。

隐水洞主洞长达5000米,平均高达20米,宽25米,进洞十米后空间开始宽敞,有石柱、石瀑、石钟、石帘等景观,洞中有洞,洞洞相通,纵横交错,回环曲折,洞内空气清新。

赤壁之战古战场到底在哪里?

我觉得黄州吧,曹操谋士如云,能选蒲坜?中共渡江也选洪湖至九江,他能那傻?

苏东坡写赤壁怀古那不被喷子喷死。

孙权慌乱,言跑不了,只能黄州,对江鄂城(古武昌)孙权当时在此建都,后至建业(南京),如蒲圻,曹过江怎言跑不了?有2o0多公里吧,再加刘备还能抵挡一阵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