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多大?现在看来与广东广西没关系,为何叫湖广总督?
其实要搞清楚湖广总督这个职位,我们只需要知道另外一个职位就行了,那就是两广总督。两广总督所管辖的范围,大致就是现在的广西和广东,所以叫做两广。
那么湖广总督这个湖广指的是哪儿呢?很显然广东和广西已经被两广总督给管理了,所以就没有湖广总督什么事儿了。那么湖广到底指的是哪儿呢?其实指的就是现在的湖南和湖北加起来的整片区域。
在明朝时期,湖南和湖北是没有分为两个省的,统一称呼为湖广省,所以湖广总督指的就是湖广省的一把手。
总督是该地区军事政治经济一把手,权力相当大。因为监管多个省的原因,所以总督要比一省的巡抚官职大得多。一般都是正二品官职,如果兼任了兵部尚书,那就是从一品外放官员,是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
湖广总督的权利范围涉及到整个湖南和湖北,在当时看来还是相当有权势的。所以在明朝时期,这个官职并不常设,一般都是在危急关头,临时设立这样的一个官职。解决完问题以后,该官员就得回朝廷复命。
到了清朝时期,总督才算是长期担任的职务,所以权力相当大。一般人是没办法就任的。康熙朝担心湖广省的势力太大,所以就将湖广省,拆分成了湖南和湖北两个省。
湖南湖北被康熙拆分,以洞庭湖作为界限。清朝基本上都是沿袭了明朝设置的官员,所以清朝初年依旧还是有湖广总督这个职位的。但是康熙初年,因为朝廷觉得湖广总督权力太大,所以就把这块地方给拆分成了两个省,便是湖南和湖北了。
那么这两个省到底是以什么作为界限呢?其实跟我们现在一样,都是以洞庭湖作为分界线。湖南这边的行政中心变成了长沙,而湖北的行政中心则设置在武昌。武昌就是原来湖广省的总督府所在地。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湖南和湖北省,其实就没有所谓的总督了,这两个省由各自的巡抚进行管理。
可是到了康熙九年的时候,国家局势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各地巡抚对当地的军务权力有限,并不能以此遏制三藩的问题。所以康熙重新恢复了湖广总督的职务,因为局势需要,当时的三藩力量巨大,如果不集中全国各地的力量,是很难与之相平衡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基本上湖广总督就已经一直传承了下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和湖北的政务是分开的,两省依旧有各自的巡抚。
最富有正义感的湖广总督林则徐。林则徐是做过湖广总督的,我们知道他,是因为他在虎门销烟的时候,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民族豪情。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早在他担任湖广总督的时候,就已经对鸦片下手了。
当时他深受道光皇帝的信任,被任命为湖广总督,管理湖南湖北所有军务,是正儿八经的实权派。他刚到武昌不多时,就有人递上来一份信,信里面表明当时湖广地区遭受鸦片的毒害,又阐述了鸦片的危害。
林则徐在明察暗访之下,果然发现,湖南湖北地区的鸦片事业十分昌盛,他一方面向道光皇帝阐述了鸦片的危害,一方面着手开始整治该地区的鸦片。
在湖南湖北两地收缴的鸦片烟枪就有6000杆之多,烟土的数额也巨大。这些东西林则徐在武昌分两次焚毁,烧完以后,全部扔进了长江之中。
此外,林则徐还开展了思想工作,劝告那些染上烟瘾的人放弃吸食鸦片,拯救了当地不少人。这件事也为林则徐后来虎门销烟奠定了基础。
开启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中法战争时期,张志东成了湖广总督,他也是最后一任有实权的湖广总督。这位老先生可真是了不起,至今湖北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他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看现在武汉是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其实早在张之洞时期,就已经开始大修铁路,开凿湖广地区对外通商的道路。
除了修铁路,张之洞还在当地设立了枪炮厂,矿务局,织布局等等。在他手里洋务运动的尾声,才稍微显得有些精彩。也正是张之洞的努力,为后来中国工业化进程,拉开了大幕。
清朝在当时其实已经危如累卵,但是张之洞的努力,不仅仅是为清朝在努力,更是为了中国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在努力。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汉阳造,其实就是张之洞军械厂里生产的产品。
清朝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多大?现在看来与广东广西没关系,为何叫湖广总督?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首先要搞清湖广的具体涵义。
湖广行省地图
湖广是元代的一个行省,隶属于当时的中央政府,具体位置大体上就是今天的湖南和湖北一带;明代继续沿袭元制,设置湖广布政使司,下辖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辰州府、德安府、岳州府、荆州府、襄阳府、宝庆府、郧阳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黎平府 等16府,辖区还是如今的两湖;清代建国后将湖广一分为二,北部为湖北省,南部为湖南省。和今天的行政区设置大体一致。
清代初年设湖广总督一职,具体管辖湖南湖北两省军政事务,正式名称是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治所在武昌。因为历史上湖南湖北一带曾经是湖广行省,所以两湖总督便简称为湖广总督,并且一直沿用下来。这就是湖广总督名称的由来,与广东、广西毫无关系,清代管理广东和广西两省军政事务的总督叫两广总督,与湖广总督平级。
晚清名臣张之洞曾长期担任湖广总督一职
湖广总督是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历史上先后有林则徐、张之洞、赵尔巽、瑞澄等人担任此职。最后一任总督是旗人亲贵瑞澄,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仓皇出逃,武昌也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地。
清朝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多大?现在看来与广东广西没关系,为何叫湖广总督?
湖广这个概念始于元代的“湖广等路行中书省”,该行省始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最初称“荆湖等处行中书省”,当时连鄂州(武昌)还在宋朝手里,实际管辖区只有两湖一部分,后随着步步南下辖区迅速扩张,至元十四年南迁潭州(湖南湘潭),十七年迁回武昌并改为“湖广等路行中书省”,下辖江南湖北道、岭北湖南道、岭南广西道、海北海南道四个道,共30路、3府、13州、15安抚司、3军、3属府、17属州、150属县、1管番民总管,辖区遍及湖北、湖南大部,广东、广西、海南全部和贵州、重庆一部。
行省是元代才在全国范围内常设(此前金的行尚书省不普遍且不贯彻始终),全国只有10个(不包括征东、交趾等临时行省),且还包括地广人稀的岭北行省,因此每个行省基本上都包括后世好几个省的面积和范围。元代的湖广行省系由南宋荆湖南、荆湖北、广南东、广南西四路合并而成,“湖广’则是”荆湖“和”广南“两个地名合并而成的。但元代的”湖广“其实是从”荆湖(即荆湖南、荆湖北两路)“概念逐步扩张而成,且首府长期定在武昌,因此侧重在两湖而非两广。
明代废除中书省,行中书省当然也随之消失,然而“省”的概念却沿袭下来并被新的“三司分治体制”(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军事)所取代,每个元代行省也被分拆为多个省,大体上恢复了类似宋代“路”的面积,至明成祖时,本土分为2京、13省,湖广在民政上划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后基本和今天湖北、湖南二省一致,辖15府、2直隶州、14散州、108县,而两广则分设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和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不再被纳入“湖广”概念中。
清代顺治元年设湖广总督,辖区理论上和明代一样,实际上当时两湖等处有很多地方仍在南明和大顺手中,这个时候的“湖广”当然更不会包括两广(全境仍在南明手中)。康熙初年因为三藩之乱,湖广总督改为兼辖四川的川湖总督,首府一度也迁到重庆,直到康熙十三年才分设四川、湖广两总督,湖广总督其实仅仅是一个简称和俗称,正式名称是“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也就是说,从正式名称看,清代的“湖广”原本就是“湖南、湖北”两省的概念,“广”只是长期叫惯了的约定俗成,严格说并非正式官称。
正因如此,清代的湖广总督才会始终不管两广事务,且在绝大多数时间段和两广总督同时存在。
清朝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多大?现在看来与广东广西没关系,为何叫湖广总督?
在看过各种清宫剧之后,想必大家都非常高频率的听到过一个名叫做总督的官职,无论是在什么电视剧里,拥有这个官职的人物都拥有着非常滔天的权柄。
这个时候,大家或许就会对总督这个官职感到好奇了,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这个官司又有着多么庞大的权力,在讲到正题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清朝的总督。
清朝的总督在整个清朝时期,除了那些在朝廷中拥有着无上权力的大佬之外,总督是清朝外官中权力最为顶尖的那一类人物。
他们每一个人在被委派出京的时候,都裹挟着庞大的权力以及荣耀而出,来到他们的任属地后,他们就会成为真正的土皇帝,少则掌控一个省份,多则掌控两三个省份。
清朝时期总督的权力就相当于现如今两三个省份的省委书记相加起来一般庞大,可见其权力之尊荣。
整个清朝的历史中一共出现过11个总督官职,这11个总督官职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漕运总督、河道总督、东北总督。湖广总督名号的来源其中两广总督主要统辖着广东和广西两个省份,而湖广总督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湖广总督并不能掌管到广东、广西,他所能掌管的地方只有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
那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既然叫做湖广总督,这里面有湖了,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际上关于湖广的来源,还要追溯到元朝时期的历史。
在元朝的时候,元朝设置了一个行省,这个行程就是湖广行省。
元朝时期的湖广行省包括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现如今省份的一部分地区,面积非常庞大。
湖广行省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而在历史发展到清朝的时候,湖广行省这个行政区域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他们仍然保留下了湖广的叫法,并把它沿用在了管理湖南、湖北的总督官职上,这才有了清朝时期的湖广总督。湖南湖北的湖,广东广西的广说到这里,这个问题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再跟大家补充一些格外的知识,说一下湖南、湖北的湖和广东、广西的广。
首先湖南、湖北中的湖指的是洞庭湖,湖南指的是洞庭湖之南,湖北指的是洞庭湖之北,在湖南、湖北这两个地名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洞庭湖就是它们之间的划分。
但是多年的历史发展可以改变许多,现如今湖南已经完全囊括住了洞庭湖,洞庭湖已经不足以拿来划分湖南、湖北的南北了。广东、广西的广来源于一个叫做广信的古地名,这个地方主要位于现如今的广西梧州和广东接壤的地方。
广东、广西就是以广信这个的古地名划分出来的,只不过因为历史的变迁,这个古地名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所以说湖广总督的管辖范围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湖北,湖广总督中的湖广确实和广东、广西没有关系,湖广总督的湖广是一个来自于元朝时期的古称,因为元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渊源,才有了湖广总督这个名号。清朝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多大?现在看来与广东广西没关系,为何叫湖广总督?
(元朝行政区域划分)
“湖广”二字源于元朝所设置的“湖广行省”。湖广行省全称是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包含今湖南、湖北全境以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辖域非常广阔,所以当时称为“湖广行省”。到了明朝,朱元璋鉴于广西壮、瑶、黎三个民族反明猛烈,于是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广西的钦廉地区划归广东,从行政区划上切断广西与海上的联系,以便加以控制。由此,在原先“湖广行省”的基础上,划分出了湖广、广东、广西三布政使司,从此,“湖广”才开始专指两湖,即湖南湖北之地。因此,虽然清朝的“湖广”和广东、广西没有关系,但从历史上看,还是相当有渊源的。
(明朝行政区域划分)
“湖广”在当时也是叫得比较响的一个地理名词。譬如戏剧《秦香莲》里,秦香莲就唱道,“秦香莲住均州远在湖广”,均州是今天的丹江口,丹江口属湖北,湖北属湖广,所以秦香莲才会说自己“住均州远在湖广”。
在清朝,湖广总督的地位较高,是清朝九大封疆大臣之一。当时的九大封疆大臣分别为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的“湖广”一样,两江总督的“两江”也容易把人弄糊涂,其实,这个“两江”指的是江西和江南行省,清朝时江苏和安徽是统一隶属于江南行省,因此,两江总督的管辖区域其实是江西、江苏以及安徽。
(清朝行政区域划分)
清朝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多大?现在看来与广东广西没关系,为何叫湖广总督?
是的,湖广总督在清朝时期看起来是的确和广东、广西地区不沾边,但是再往前追溯到元朝的“湖广总督”的话,其管辖范围的确是包括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有的读者在看到“湖广总督”第一眼的时候,便直接统而概之地认为“湖广总督”管辖的是湖南湖北和广西以及贵州大部分和四川一部分,但其实清朝的“湖广总督”只管辖湖南湖北两个地区,管辖广东广西两个地区的另有“两广总督”这个职位。
那么为何“湖广总督”只是管辖湖南湖北两个地区,既然叫“湖广总督”,那为何没有将广东广西两个地区纳入其中?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方便解答的,因为——清承明制。早在明朝时期,“湖广总督”就只是管辖湖南湖北,并未与两广地区有关系。之所以清朝沿袭下来的“湖广总督”,那是因为湖南湖北两个地区早在明朝的时候,共同属于“湖广省”,因此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在有了如此背景的前提下,便取名为“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全名称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和粮饷兼巡抚事”,其正式简称为“两湖总督”或者“湖南湖北总督”。众所周知,清朝地方上设置九大地方总督,其中这九大总督里面官职最高的当属“东三省总督”了,“东三省总督”之下,那便就是剩下的八大地方总督了。湖广总督总管湖南湖北地区的军政要务。至于“湖广总督”的历史沿袭,其实还是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的。
顺治元年,清承明制,“湖广总督”还为“湖广总督”,但是康熙七年的时候,康熙帝将“湖广总督”废止了,两年后,“湖广总督”再次被康熙帝复用,但是湖广总督便不再是湖广总督了,而是“川湖总督”,(并未管辖四川地区),其府邸仍然设置于武昌。康熙二十六年之时,康熙帝再次将“湖广总督”改名为“湖南湖北总督”。
上边第一段也说到了,湖广总督在元朝时的确是管辖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这四个地区的。当时元朝将天下大致分为了十个行省,十个行省又设十个行中书省,行中书省得职务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具有管理本地区的独立大权。而当时其中的湖广行省便就包括今湖北、湖南、广西以及贵州(大部)和四川的一部分,看来元朝时期的广东并未归纳至湖广行省之中,但是由此看来元朝的“湖广行省”的管辖范围是远远大于明清两代的“湖广总督”的。
我们所熟知的湖广总督便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了,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将近20年,其任职期间的功劳作为均为湖南湖北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助推动力,是两湖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头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