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张辽是曹魏五子良将中最出色的一位,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合肥用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带领的十万大军,还差点搞死孙权。
在演义中,张辽是被东吴名将丁奉所射杀。曹丕上台以后,打算也要向他爸爸学习,成为当时文治武功第一人。所以曹丕准备御驾亲征东吴,可是曹丕在军事上的能力跟曹操不是差了一星半点,连曹操都拿不下的东吴,曹丕就能顷刻间击败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曹丕大军在进攻东吴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东吴名将徐盛的陷阱。这个时候曹丕在慌乱之中,差点就被人给杀掉了。徐盛带人乘胜追击之下,张辽只能在曹丕身旁保护,毕竟老大是最重要的。
丕慌忙上马,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三国演义》结果这个时候丁奉弯弓搭箭对准曹丕,而张辽为了保护曹丕,不幸腰部中箭。可怜的张辽在回去许昌以后,腰部的伤势日趋严重,最终不治而亡。
所以在演义中丁奉确实射杀了张辽,这算是为了给曾经被张辽射杀的东吴大将太史慈报仇雪恨了。而且也为落下孙十万之名的孙权洗刷了耻辱。
在现实中,张辽却是因为病重而亡,跟丁奉无关。张辽镇守合肥一直都是孙权难以北上夺取徐州的关键,那场逍遥津大战,使得孙权落下了心病,他认为有张辽在,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北伐成功。
不过张辽也有老的一天,他可是跟曹操一个辈分的人,要比孙权年长得多。所以晚年的张辽被曹丕调回雍丘,可是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曹丕心里就比较慌了,因为曹魏没有张辽这位猛将的话,对曹魏来说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曹丕听闻张辽生病以后,非常着急,立刻吩咐太医前往张辽处为他诊脉。可惜张辽身上的病,应该是因为常年在外打仗,所受到的劳损所致。所以压根就没得治,曹丕将张辽接到自己住的地方,亲自探望,甚至每天都送好吃的给张辽,让他好好将息身体。
这么调理了一阵子以后,张辽的身体稍微有了一些好转,便重新回到军营。这个时候的孙权又打算与曹魏打一仗,可是他发现张辽居然到了海陵地区,无奈之下,孙权只好打消了这次的进攻。
张辽虽然回来了,但是他的身体确实很差了,可能辞别曹丕也是因为不想让曹丕太伤心。所以不久之后张辽在江都病逝。不过张辽死后,也没见孙权对曹魏有什么大动作,所以说张辽只是孙权不想北伐的借口罢了。
丁奉是东吴四朝元老,晚年功高盖主。我们压根就不知道丁奉到底活了多少岁,早在孙权上位的时候,丁奉就已经因为骁勇善战而著称于世,一直到了孙皓当了皇帝不久,丁奉才去世。
所以丁奉出现的时候,就是一位猛将,一直猛到了去世。他历经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皇帝,可谓是东吴帝国中资格最老的一位。
资格越老,地位也就越高,每一位皇帝上位以后,都需要依仗丁奉。尤其是孙休上台以后,权臣孙綝弄权,几乎要颠覆孙家政权。结果在丁奉的支持下,一举拿下了权臣孙綝,从而恢复了孙休的权力。从而丁奉被孙休封为大将军,掌握全国军务。
从这个时候开始丁奉不再是跟甘宁凌统那样的猛将一样的将领了,他成了周瑜、陆逊这一类的顶级将帅。那丁奉这个时候肯定是膨胀了啊,手握大权的时候自然是会膨胀的。
孙休去世以后,丁奉依旧掌握重权,在他支持下,乌程侯孙皓上台成为东吴最后一位皇帝。这个时候的丁奉一直打算北伐,可是连续几次都遭到重创。无奈之下的丁奉,只好撤军,不久便病死了。
结局:丁奉去世以后,家族遭到清算,还不是他本人造的孽。自古以来,除了诸葛亮以外,没有篡位的权臣都没有好下场。汉朝的霍光、明朝的张居正,哪一个不是在死后被抄家灭族的?丁奉也不例外,在孙休孙皓时期,他已经成了正儿八经的权臣,手握朝中大权,甚至会威胁到皇权。
吴孙皓宝鼎元年,野豕入右大司马丁奉营,此豕祸也。后奉见遣攻谷阳,无功而反。皓怒,斩其导军。及举大众北出,奉及万彧等相谓曰:“若至华里,不得不各自还也。”此谋泄,奉时虽已死,皓追讨谷阳事,杀其子温,家属皆远徙,豕祸之应也。---《晋书》他跟诸葛亮类似的是,他也想着北伐,可是实力撑不起他的野心,这是真的。丁奉的北伐从来没有成功过,如果他成功了,还会将孙皓放在眼里吗?这一点我表示怀疑。
所以早在丁奉活着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他专权的坏话,等到他死了以后,儿子就被杀掉了,家里人全部被流放到外地,可见孙皓也非常讨厌这位专横的权臣。
当然了,因为孙皓是亡国之君,所以很多人对丁奉是持有同情心的,认为亡国之君一定就是昏君,昏君杀掉的,自然是忠臣。孙皓前期其实还是不错的,他励精图治过,但是知道霸业不会成功以后,表示认命,最终才风花雪月了起来。
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那是罗贯中用脑子想出来的。
读演义的人,可能对张辽十分熟悉,张辽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屡立战功,成为了曹操手下的肱骨之臣,而历史上真实的张辽,比之演义中,更加声名显赫。
张辽威震逍遥津
赤壁战后,曹操大军败退,而就在这时候,北方的要地也是不能不守的,曹操就将魏吴交界之地交付给了张辽,希望足智多谋的张辽能够抵御孙吴的进攻。
当时张辽镇守的正是合肥一带,张辽手下仅有甲士不过万,而东吴方面却派出了十万精锐强攻合肥。张辽自知不敌,于是打开城门,出城作战,希望能够一战挫敌锐气,二战坚守城池。
张辽的率领精锐不足千人力战十万东吴精锐,最终挫了敌军锐气,战局果不其然,张辽将合肥守下下来,自此一战成名。
张辽绝对不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而在演义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描写:
“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演义中说的很明白,张辽是被丁奉射中其腰,后来回到营中箭伤发作不治身亡的,可以说张辽虽然不是直接死在了丁奉手中,但也是因丁奉重伤而死。
然而事实上张辽杀丁奉更是杜撰出来的
演义只是小说,当故事看看就行了,里面的很多情节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正史上的张辽,曾经驻守雍丘,而就是这时候张辽突然身染恶疾,当时的张辽其实很受曹丕重视,曹丕还专门把他接到自己的身边养伤,只不过伤害没养好,前线告急,东吴大军再起波澜,张辽只好带病出战,张辽虽然屡次击败东吴大军,但是病情却是愈发严重,最终更是在江都病逝。
由此可知,虽然张辽并非东吴斩杀,却跟东吴也是有关系的,若非东吴拖延,张辽想必是可以治愈大病的。
丁奉的结局
丁奉虽然是东吴肱骨之臣,继承了周瑜吕蒙的遗愿,成为了三国中期东吴势力的柱臣,多次抵御魏军进犯,保了东吴一时无忧,可是丁奉的结局却不太好。
丁奉在271年逝世,而他逝世以后,却被东吴之主孙皓将其后人杀害,家属全部流放,丁奉虽然为了东吴贡献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但东吴最终却并没有给他相应的待遇,可悲!
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张辽原是吕布部将,后降曹,为曹操所用。丁奉乃东吴周瑜部将。张辽和丁奉在《三国演义》中都是有名气的战将。
古代战场上,厮杀从将军开始。将军胜则胜,将军败则败。从书看中我们可以看到,往往很勇猛的将军在厮杀中常会出现反常现象。
张辽在逍遥津大败孙权,东吴大将听到张辽的名声都害怕,论武功,丁奉可能不及张辽,但丁奉用箭则射死了张辽。
吕布大将高顺很厉害,但被赵云几个回合刺杀于马下。所以,武功高低不一定决定他的名次。
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说到张辽。在当时,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人。
张辽出生于并州的马邑县,自小就练习弓马技术,原本祖上姓聂,后来为了躲避仇杀,改了张姓。由于他的家乡到处都是胡人,张辽自幼也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年轻时就已经成为雁门军的郡吏。
后来追随吕布。为吕布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在建安三年十二月时,吕布被城破,然后被绑到曹操面前准备投降,结果大家也就可想而知,被斩。一代名将也就就此陨落。
而此时追随吕布的张辽,听闻旧主被败后,率领自己的亲信部队归向了曹操。曹操将其任命为中郎将,自此张辽开始,追随曹营。
打着之后,张辽率领曹魏大军屡立奇功,这里小编就不一一细数。而且张辽不仅武力高,而且十分的重义气。在与东吴的战斗中,张辽与其亲信被团团围住,凭借着自己高潮的武艺和胆识,张辽很容易重复重围,但是眼见自己的部下被围攻,随后翻身杀进重围,将部下一个不少全部救出。就连一起作战的李典乐进等主将,也都表示叹服。
就题主所问。张辽是不是被丁奉所杀?其实在我看来,张辽死于丁凤完全是小说家的一家之言,是为了突出张辽死的悲壮,然后让读者加深印象。
其实,在张辽奉命屯兵雍丘的时候,就已经得病。在后来与吕范等东吴水军作战之时,病情加重,最后在江都病逝。
而对于丁奉的结局。只能说,丁奉确实有一些能力,但他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他后来的野心。古往今来,没有哪个权臣能够善后。丁奉死后,其后代也被清算。一代老将也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边城有辛诞张辽,志勇双全誉望高。作为三国时期曹操收下的“五良上将”之一的张辽,他在曹操帐下可是战功显赫,他与曹操征战南北,讨伐袁绍,平定河北,征战荆州,对战孙权,最为出名的一战是“张辽威震逍遥津”,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争案例。历史上都说张辽是被丁奉一箭射杀的,那么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戎马一生,逝于京都在威震逍遥津这一役后,得到了曹操很大的赞赏,于是拜他为征东大将军,在第二次征战曹操,军队走到合肥时,曹操看到当时张辽所战之处,那可是赞不绝口啊。曹丕上位后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说他用兵的方式是亘古未有的,就像东周大将召虎一样,并封为晋阳侯,增加一千户食邑。
在黄初二年的时候,魏文帝下令又为他修建府邸,又给张辽的母亲修建大殿。孙权又一次向魏国称臣,张辽返回雍丘的领地,没想到,没多久张辽就得病了。文帝一听说张辽病了,立马就去探望张辽,把他接到自己的住处,赐给他最好的衣服,给他吃皇帝吃的饭菜。张辽病稍微有些好转就又回到了自己的驻地。
后来,孙权再次叛乱,文帝派遣张辽和曹休乘船到海陵,驻扎在长江岸边。孙权见张辽来了,便没有轻举妄动,虽然张辽病了,到不可小看他。后来,张辽率领众将士大胜孙权。
可以的是,后来张辽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最终病死在江都。根据《三国志》记载:“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遂笃,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可见张辽并不是被丁奉一箭射杀的。
丁奉吴国重臣,骁勇善战丁奉是孙权之后,安定东吴的定海针,属汉周勃一类的人物。他听张布之言,诛权臣孙绺,不动声色,计划周密,依三五勇卒便在庙堂之上除去孙绺,使其两代树党、权倾朝野、朋党比肩的一个政治集团土崩瓦解,换取了东吴政权数年的稳定。由他辅佐上位的帝王经历过四位皇帝。
他从一个小将,大器晚成,骁勇善战,犹如猛虎。他晚年,资力深厚,地位非常高,手握兵权,居功自傲,甚至能威胁到皇权。在当时任何威胁到皇权的人物,到最后都会被消灭。丁奉自然而然成为了君主的一心病。
寿终正寝,后人不安据史料记载,建衡元年,丁奉率军修筑徐塘,并趁机进攻晋囯毅阳县。毅阳县的百姓预先知道了消息,就撤离了,丁奉一个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无所获,孙皓大怒,将丁奉的导军处斩。丁奉在北伐的过程中也是连连皆输,最后,在建衡三年,去世了。他虽然寿终正寝了,但是他的后人可要遭殃了,丁奉一死,孙皓可是对他恨之入骨啊,于是把他儿子杀了,家人被流放。后人可是全部遭殃啊。
浮人结语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不可能让权臣篡权乱政,这些人到最后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丁奉居功自傲,佣兵自重,怎不威胁皇权,怎不引起皇帝的疑心。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说起丁奉,最有名的故事就是“雪中奋短兵”了。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东吴与曹魏短兵相接,丁奉令三千部下,脱掉盔甲,放下长矛,一律手持短刀,冲进了敌寨。曹军猝不及防,被杀个大败,丁奉一战成名。
说起张辽,最威风的一场战役就是“威震逍遥津”了,当时张辽采取突袭战略,只带着八百猛将冲入敌营,目标直指孙权大帐,这八百将士,以一当十,如入无人之境,直接冲到了孙权大帐前,又斩杀了守卫大将陈武,孙权狼狈逃窜。
丁奉和张辽,一个是饿狼,一个是猛虎,但最终张辽却死于丁奉之手。
《三国演义》写到:“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张辽被丁奉一箭射中了后腰,后来得了破伤风,医治无效死亡。
当然这是小说杜撰的,张辽真实的死法,不是被射死的,而是病死的,在小说家的眼里,猛将就应该战死沙场,这才死得其所,所以罗贯中给了张辽一个悲壮的死法。
张辽是和曹操同时代的人物,比后起之秀丁奉要大许多岁,当张辽威名赫赫的时候,丁奉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兵,所以他俩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甚至可能都没见过面。
那么,丁奉的结局如何呢?丁奉是三国后期的著名将领,是东吴的常青树,先后辅佐过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后来还设计除掉权臣孙綝,力保东吴政局的稳定,孙休死了之后,丁奉又拥立了孙皓为帝。
后来,孙皓派丁奉进行了数次北伐,但都无功而返,不久之后,丁奉病逝。
丁奉死了之后,孙皓追究丁奉战败的责任,杀死了丁奉的儿子丁温,还把他的亲属流放到了江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