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刘备借荆州,纯属无稽之谈。只能说当时刘备实力比较弱,权宜之下才会用这种场面话来稳住孙权。

赤壁大战过后,刘备辅佐刘琦登上了荆州刺史的宝座。

而且刘琦是原来荆州牧刘表的儿子,所以自然是有继承权的,所以时候荆州跟孙权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后来刘备又先后收复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这也都是刘备集团打下来的地盘,跟孙权也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一直有纠纷的江陵郡,本身是曹操占据,刘备礼让为先,让周瑜攻打了足足一年时间都没能打下江陵,无奈之下,刘备只能出兵帮助周瑜打下了江陵。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表示,要以江夏郡和公安作为交换,来换取江陵郡。因为江夏郡距离东吴更接近,便于东吴接管,所以刘备拿两个地方换一个江陵郡,其实孙权是沾光的。

可是无耻的孙权,在刘备实力薄弱,尚且不能稳定的情况下,强行告诉刘备,这江陵郡是刘备借的东吴的。

如果不答应这个说法,那孙权可就要动武了。弱国无外交是非常现实的一句话,清朝的时候外国人会跟你讲道理吗?讲不过就直接开打,打服了就不用讲道理了。所以刘备这个时候很担心孙权会直接打过来,毕竟自己的部署尚未完全成型,事业才刚刚有了一点起色。

无奈之下的刘备只能答应了这件事,而且告诉孙权,只要夺取了益州,那就交还江陵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南郡。所以就算是借南郡成立,那也只是借了一个郡,而不是整个荆州。厚颜无耻的孙权,在后来的交涉当中,居然认为刘备是借了他整个荆州。

这可真的是无耻到了极点,当时的刘备已经具有了一定实力,自然不容许他这般侮辱。所以当孙权再次要求刘备交出整个荆州而不是只有南郡的时候,刘备彻底怒了。荆州的大部分地盘都是刘备集团打下来的,南郡也是用江夏和公安换来的,现在你孙权一句话就想全部拿走?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所以刘备从益州带着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荆州,准备跟孙权进行一场生死决战。

孙权本来只打算吓唬一下刘备,没想到刘备如此当真。孙权不好示弱,也屯兵江边,准备跟刘备决战。如果这个时候双方打起来的话,一统天下的必然就是曹操了。

因为刘备现在已经足够强大了,坐拥荆州益州这两块肥沃的土地,俨然就是土财主了。所以他跟孙权是可以一较高下的,但是结局极有可能是两败俱伤。最高兴的当然是曹操了,他不费一兵一卒就痛击了两位对手。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备这边忽然出现了状况,当时他正在跟曹操争夺汉中的统治权,所以无奈之下的刘备,再次做出了让步,将荆州南方长沙、桂阳两郡割让给了孙权,以此保住南郡。孙权满载而归,没有打一仗就能够夺取三郡,实在是赚大发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可以发现,刘备只是从东吴手里拿到了南郡,而东吴从刘备手里,拿到了江夏郡、公安、长沙郡、桂阳郡四个地方。难道还能说刘备是借荆州不还?说这样的话简直就是让人笑掉大牙。这就好比,我跟你借了一万块钱,后来还了你四万一样,难道还能说我没有还你一万块钱?

结局:无耻的孙权在这之后,还是不知道收敛,一再逼迫刘备集团,非要把同盟关系搞破裂,让北方的曹家得利。

在关羽北伐的时候,孙权再次向刘备集团伸出了魔爪,偷袭关羽大后方,使得关羽北伐彻底失败,而荆州全境落入了孙权手里。

每次读到这里,我就觉得很多人不讲信用的品质,极有可能就是从孙权身上学来的。他已经拿到了四个地方,却还是恬不知耻地要夺取南郡,难道他就不能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操吗?还真的不能,因为他嫉妒刘备这几年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而他自己寸功未立。曹操也打不过,只能对没什么防备的盟友下手了。从此孙刘两家明争暗斗,永远都斗不过北方的曹家了。

刘备借荆州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刘备借荆州这个说法不成立。

首先要弄清楚荆州是谁的?是孙权的吗?

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表次子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名义上是代表东汉朝廷的,刘琮举荆州投降,那么荆州就属于东汉朝廷,又因为曹操实际控制着东汉朝廷,当然你也可以说属于曹操。

刘琮虽然投降了,可他哥哥刘琦没有投降,还占据着江夏郡,并且刘备就是到江夏郡投靠刘琦的。

而江夏郡之前因为江东孙权数次征讨,杀了原江夏太守黄祖,占了一半的江夏郡。

赤壁之战前,原荆州七郡就被曹操、孙权、刘琦(刘备依附)三家瓜分,孙权和刘琦各占一半江夏郡,曹操占据其余的六郡:南阳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击败曹操,曹操退守襄阳,周瑜占领南郡,刘备以刘琦名义占领荆南四郡,荆州又被三家瓜分,孙权占据江夏郡的一半和南郡,刘备占据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四郡,曹操占据南阳郡。

之后刘琦去世,孙权上表刘备为荆州牧,刘备上表孙权为扬州牧,刘备是理论上的荆州地方官,又因为刘琦去世,刘备接任,荆州理论上算是刘备的,虽然他还没有占领更多地方。

刘备为了更大的发展,向孙权借用南郡,因为周瑜的去世,鲁肃的支持,及孙权自身的考虑,孙权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做为补偿,刘备将一半的江夏郡送给孙权。

但双方如何协商借南郡,是否有附加条件?是否约定要归还?何时归还?这些细节条件己无从知晓,史书也没有记载。

刘备借荆州也就是借南郡,但是借的时侯,把半个江夏郡让出去了,是否等值,无人知晓。但最大的可能就是孙权认为借了要还,而刘备认为己经归还了半个江夏郡,这为日后双方破裂埋下伏笔。

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开始讨要南郡,刘备不肯,双方还发生湘水对峙,因为曹操的压力,刘备将长沙郡和桂阳郡归还给孙权。

但孙权并不满意,终于在乘关羽在襄樊前线作战,偷袭南郡,斩杀关羽,彻底将刘备势力赶出荆州,孙权占据了除南阳郡外所有荆州地盘。

借荆州其实就是借南郡,所以借荆州说法不成立。

刘备借荆州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感谢邀请。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但是,刘备借荆州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成立。

荆州,在当时所处时期是一个大州,它包括了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零陵、桂阳七个郡。

在曹操南下前,张绣占据了南阳,屯兵宛城(南阳郡首府),刘表占据了其余六郡。继而张绣听从贾诩建议,率众归附曹操,南阳郡纳入曹操版图。

公元207年,曹操南下,刘表惊惧而死。幼子刘琮在大将蔡瑁、张允等人的撺掇下,投降了曹操。刘备则和刘表长子刘琦占据了半个江夏,并和江东孙权联盟对抗曹操。这时,荆州除了半个江夏外,全部落入曹操手中。

赤壁之战爆发后,曹操战败,仓皇退出荆州,逃回北方,孙权、刘备两家趁机抢占地盘。虽然曹操撤走了,但还是有悍将曹仁等留下来继续镇守。经过正面硬刚的一番血战后,孙权花了很大代价,才从曹仁手里抢来了部分南郡和半个江夏郡。刘备则很会投机取巧,趁着曹、孙在北面火拼时,轻松取得了荆南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和部分南郡。

此时,荆州的形势是:如上图所示,曹操仅有南阳郡和小部分南郡(主要是襄阳),孙权有半个江夏和部分南郡,刘备有荆南四郡、半个江夏和南边的部分南郡。刘备成为赤壁之战后最大的受益者。

但问题来了,南郡是连接中原的战略要地,刘备目前只占据了南边的一小部分,发展十分受限。于是,刘备向孙权提议用他手上的半个江夏来换东吴手上的南郡。此提议表面上看是东吴利益受损,但孙权考虑到:一是东吴的南郡处在刘备和曹操的夹缝中,孤军深入,不利防守;二是想利用刘备来对抗曹操,减轻自己的压力,所以终究还是同意了。

于是,荆州形势又变了。曹操占有南阳郡和小部分南郡,孙权占有江夏郡,刘备占有大部分南郡和荆南四郡。

很明显,刘备是用自己手上的江夏换来了孙权手上的南郡,退一万步讲,顶多也就是向东吴借南郡,又何来借荆州一说?

再后来,刘备如愿以偿地攻下了益州。孙权这时候看着眼红,就派人来索要刘备手上的荆州。注意,是来要刘备手上的整个荆州,而不单单是南郡。

刘备当然不能同意,于是双方差点闹翻。当时,孙权已经集结部队,准备讨要不成就直接进攻,刘备也做好了从益州支援关羽的准备。当时剑拔弩张,孙刘两家眼看着就要掐架了。

不巧的是,曹操这时攻下了汉中,益州门户洞开,情况危急。刘备担心益州有危险,就不得不让步。最终,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刘备让出东边的长沙、桂阳归孙权所有,西边的南郡、武陵、零陵仍归刘备,史称“湘水划界”。

在湘水划界中,尽管占了很大便宜,但孙权仍不满意,还是一直伺机夺取整个荆州。

不久,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成功夺取了汉中。继而关羽率荆州军北伐,孙权趁荆州空虚,派吕蒙偷袭了荆州,一举拿下了刘备手上的整个荆州。孙权的突然反水,导致了关羽败亡,刘备震怒,尽起益州之兵攻东吴。然而刘备技不如人,被东吴陆逊大败于夷陵,不久病逝于白帝城。

经此一役,蜀汉元气大伤。为了顾全大局,贤相诸葛亮派使者出使东吴,重新订立盟约,共抗曹魏,等于是承认了荆州归东吴所有。三国鼎立最终版图就此形成。

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爱好历史,专注原创,欢迎关注!

刘备借荆州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刘备借荆州这个说法,能成立吗?

这是一个扯不清的问题。各种史料记载,说法有异,荆州分属三个政治集团,管辖多变、极不稳定,先魏后汉、朝刘暮孙、错综复杂,各方明争暗斗、相互攻嵌,非常激烈。看三国志.先主传 : 【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建安十四年(209)刘备上表推荐刘琦为荆州刺史,同时,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庐江雷绪率部数万人降顺。不久刘琦病死,部下推刘备为荆州牧,治所在公安。这时孙权有点畏惧,主动送妹妹结亲,巩固双方友好关系。这时候,荆州应该是刘备辖区,因为,刘琦身体欠佳,不久刘琦病死,部下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因此,实际行使职权就是刘备。

再看资治通鉴.汉纪 : 【 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权以妹妻备。 】这里说,同样是建安十四年(209)周瑜、曹仁相持一年多,曹仁弃城撤走,孙权封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上表,推荐孙权为车骑将军,兼徐州牧。刚好刘琦死了,孙权也投桃报李,表刘备为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给刘备,刘备驻扎油江口,并把这里改名为公安。孙权把妹妹许配刘备为妻。这一段话证明,不管是刘备部下举荐,还是孙权上表,刘备确实是荆州牧。就算刘备是因孙权上表,才上位荆州牧,那刘备也曾上表,推举孙权为徐州牧,这种空手道伎俩,相互玩玩,也扯平了,谁都不欠谁。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最初是监察官,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而荆州在这之前,是刘表的地盘,先一年即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亡,蔡夫人、蔡瑁、张允瞒着大公子刘琦,拥立幼子刘琮继位。但刘琮投降曹操,拱手献出荆襄九郡。为对抗曹操,孙权、刘备结盟,刘备这一方,参战的主要兵力,就是江夏刘琦部,这从政治角度说,孙权肯定是承认刘琦,不认投曹操刘琮的。就是说,不论荆州地盘实际谁占有,从法理上说,刘备、孙权都认为归刘琦。赶跑曹操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实际是合法化程序,但这一年刘琦死了,按理说,这前面刘备、刘琦合作,共同抗拒强敌曹操,刘琦去世后,刘备以叔父身份,继承荆州至少从名义上,是合情合理的。

从资治通鉴看,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周瑜还很大度的,分江南地给刘备,但这从法理上说不通。因为孙权是徐州牧,南郡是荆州辖区,如果是皇帝---刘协封周瑜为南郡太守,还说得过去,你孙权一个徐州牧,怎么能跨区域、任意分封飞地? 三国演义中,罗先生对这件事情,也是稀里糊涂,在五十二回以前,一直没有这一说法,在第五十一回,回目 :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到五十二回,才第一次有“借荆州”。请看鲁肃与刘备、诸葛亮谈判的一段 :【 孔明曰:“……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肃曰:“若果系刘琦占据,尚有可解……”。……琦謂肃曰 :“子敬勿罪”。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良久,言曰:“若公子不在,须将城池还东吴”。孔明曰:“子敬之言是也”。遂设宴款待。】

这次摊牌,刘备诸葛亮,双雄登场,开局确实怀疑苏秦在世、张仪重生,舌战群儒风采再现,一句话就让鲁肃噎住了。但接下来,却像斗败的公鸡,一副篶头耷拉、忽悠应付的混话,人家反驳:“若公子不在,须将荆州还东吴”,诸葛亮竟然回复说:“子敬之言是也”,完全认可要还人家,留下一个话把。既然“以叔辅侄”完全占理,那侄子死后,这也是侄子留给叔父的财产,凭啥还给你东吴?啥时间借你的了?(757)

刘备借荆州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刘备“借荆州”这个事情呢,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都有记载,其后由于小说、戏曲的渲染和传播,遂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谈资。然而,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却历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以则信其有,一则疑其无。

说有的观点,不妥的地方还是很明显的。“借”这个词的含义,是说本来是我的物品,假与人也。荆州本来为刘表之地,刘琮投降后即为曹魏所占据,赤壁之战后并未全部或大部为孙权占有,孙权何以能将其借与他人呢?

再说,刘备控制的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仅南半部分)等地,均是自己武力夺取,并非从孙权手中借来的,而孙权所占据的江夏郡与汉昌郡,虽然也属荆州范围,却从未借给刘备,所以“借荆州”之说法实难以成立。

严“无”的观点,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各方面史籍来看,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的确“借”了一部分属地给刘备,“借荆州”之说虽难以成立,却也不是一点根据没有。

荆州原来为刘表之地,而非孙氏故物,但到赤壁之战时,刘表已经死了,刘琮投降,荆州为曹操所有,甚至连江南数郡也尽归于他。刘备、刘琦叔侄俩连块立锥之地都没有。

战后刘备再得荆州,一方面已属夺曹之地,一方面也不是自己独立实现的。刘琦是刘表的长子,与刘备、诸葛亮关系密切,刘备在曹操对荆州旋得旋失之际不失时机地表其为荆州此时,这是刘备的聪明之处。孙权的确不便有“异议”,然而,可以断言,对此孙权肯定不是心甘情愿的。

因为从赤壁战争前孙、刘双方各自的处境和势力看,吴虽有赖于刘备集团,而刘备集团对吴的依赖性更大。所以,赤壁之战后联军所得荆州地盘大部分为刘备所占,于理似有欠通之处。孙刘战后瓜分荆州,是存在大问题的。

虽然荆州瓜分存在问题,但也不至于说刘备是从孙权手上借来的荆州,毕竟刘备脸皮那么厚,怎么可能认可这个说法,那么史籍中记载的“借”荆州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事情要从建安十五年说起,周瑜取得了孙权的同意,打算进取益州、汉中、于是,周瑜立即启程回江陵进行准备工作,可惜的是,周瑜在回江陵途中病死于巴丘,周瑜病死后,老将程普领南郡太守(南郡荆州州治),对于进取益州、汉中的计划,因周瑜病死只好作罢。

然而,在周瑜拜见孙权之前,刘备也派人去见了孙权,目的是“求都督荆州”,当是只有鲁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从当时的形式和日后的情况看,刘备“求都督荆州”应该包含两层意思:

1,向孙权“借”吴属南郡之地;2,要求孙权承认他在江南数郡的合法地位。

周瑜没死,这个“借”孙权没有表态,在周瑜死后,孙权即听从了鲁肃的主张“分荆州与刘备”,也就是把吴属南郡“借给”了刘备,同时承认了他在荆州数郡的合法地位。

也许有人会问,刘备在荆州诸郡的合法地位还需要孙权承认?

我们前面不是说过,瓜分荆州刘备手脚不干净,做法不厚道,而且孙刘联盟在面对曹操还有长期延续下去的必要性,在法理地位上取得孙权的承认是很有必要的。

至此,事情已经比较清楚了,孙权“借”给刘备的所谓“荆州”,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过是吴属南郡而已,或者勉强点说,它还包括战后吴应该“分”得去又未能分的那部分荆州地盘。至于吴属江夏、汉昌二郡,虽然也属于荆州范围,孙权却从未将其“借”给刘备。

所以笼统地说孙吴集团曾将荆州借给刘备,或笼统地说孙吴集团根本就没有借荆州给刘备,都是不恰当的。

刘备借荆州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成立!当然成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有一个反问;

如果说,你没在我这里借过钱,我偏要你还一百万给我;那么?你会不会承认还我钱?我想你不会承认吧!可刘备承认了,他承认了要还荆州;说明什么,说明他借了荆州;有借才有还嘛!!借始终在前面!!

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数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以上来自“三国志”原文,刘备自己都承认借荆州了,并且还对孙权说,取了凉州之后,就把荆州全数奉还;孙权见刘备说话搪塞,令吕蒙袭取三郡,成功拿下三郡,曹操击破张鲁,刘备割地请和,将荆州一分为而,孙刘两家各得一半;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重点说一下,刘备是如何借的荆州!!

关于刘备借荆州的问题,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是刘备派兵拿下四郡的,为什么反而成了借荆州呢?这边我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最初的孙权、刘备之间,并不是所谓的“孙刘联盟”,而是刘备投靠孙权;刘备当时一分土地都没有,孙权没理由跟他联盟;

赤壁之战,前线总指挥官是周瑜,周瑜三万兵马驻扎赤壁南岸,刘备驻军樊口,以做辅助;赤壁之战,周瑜一把大火,曹操大败;周瑜、刘备水陆并进,追击曹操于南郡,曹操引军北还;

周瑜自领军与曹仁等人周旋,令刘备收复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这四郡本来就是刘表旧部,城中无兵力防守,听说刘备来了,都投降了;这四郡虽然是刘备拿下来的,但归属权仍然在孙权,因为刘备还没有脱离孙权;

周瑜继续与曹仁对峙,孙权亲自领兵,开启了第一次合肥之战,以失败告终;这时,已经过去差不多一年了,刘备还是没有脱离东吴;

后来周瑜打败曹仁,成功拿下南郡;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周瑜借了南郡南岸油口给刘备,让他新建治所,后改名为公安;为什么刘备放着荆襄四郡不用,偏偏要在油口这个小地方新建治所,说明荆襄四郡的主导权,根本不在刘备手中;因为此时刘备还未脱离东吴;

一直到公元210年十二月,刘备都没脱离东吴的控制;现在离赤壁之战已经两年了;

接下来,便是刘备借荆州;由于刘表旧部归附,刘备治所无法容纳其众;所以刘备到京口面见孙权,以周瑜所给地少,要求督领荆州数郡;[刘表故吏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周瑜劝孙权,不要借荆州给刘备,并建议把刘备调往吴郡,给他修建宫殿,以美色玩物来麻痹他;再把关羽、张飞,各自调开,使其无法凝聚力量;这样的话,刘备就永远别想逃离东吴的控制了;但是!鲁肃的建议截然相反,孙权最终采纳了鲁肃的建议,把荆州借给了刘备;

几十年后,孙权与陆逊评价周瑜、鲁肃、吕蒙三人时,还在后悔当年听从鲁肃之言,把荆州借给了刘备;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对鲁肃的总体评价是好的。但是孙权提出了鲁肃的两大短处,另一短处这里就不说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