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孝庄太后既然如此憎恨董鄂妃,为何不让康熙皇帝废掉其皇后封号?
顺治皇帝的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也是大将军费扬古的姐姐。所以她的出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是满族贵族出身。那么为什么孝庄太后会讨厌董鄂妃呢?
董鄂妃入宫以后,科尔沁的皇后则失宠了。我们都知道,孝庄老太后是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她们家博尔济吉特氏有两人都是顺治的皇后,第一任皇后被废以后,第二任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刚刚上位不多久,董鄂妃突然出现了。
顺治皇帝像是鬼迷心窍了一般,看到董鄂妃就走不动道了,董鄂妃本人的地位也在一路攀升,入宫当年就成为了皇贵妃。这是真的凭实力上位,完全没有家族人的帮助。
这个时候孝庄心里就不是很舒服了,自己家的侄孙女儿贵为皇后,却还比不上一个刚入宫的小丫头。
皇贵妃的地位已经仅次于皇后了,按照顺治的想法,很显然是要再次废后,改立董鄂妃为皇后,这是孝庄所不能容忍的,就算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蒙古跟满族通婚,有助于顺治统治的稳定。我们知道当年顺治入关的时候,蒙古族也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也分有蒙古八旗。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一直跟蒙古联姻,以此得到蒙古大军的支持。皇太极一口气娶了孝庄的姑姑以后,又娶了孝庄本人,其实就是为了得到蒙古贵族们的帮助。
所以顺治现在刚过坐稳江山,天下尚未平定,如果贸然将蒙古族彻底得罪的话,满族是没有好果子吃的。顺治此刻已经废掉了一任蒙古族皇后,现在如果再为了董鄂妃废掉第二任皇后的话,那满族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这是孝庄必须要考虑到的事情,顺治岁数小,他想不到,但是作为历经三朝的孝庄,一定会考虑到。从这一点出发,孝庄也不会喜欢董鄂妃独得顺治皇帝的欢心。
董鄂妃生下皇子后,顺治差点就立他为太子。董鄂妃为顺治皇帝生下了皇四子,顺治激动的难以言表,庆祝的规格和礼仪全都是以皇长子的规格来办理的,简直就是当成了嫡长子来看待。而且还为了这个孩子大赦天下,颁行大赦诏书,不仅好好夸了董鄂妃一番,更是对皇四子赞赏有加。
这件事让孝庄十分不爽,因为皇四子年纪还小,顺治俨然就要把他立为太子了,这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而且这么做把皇后置于何地了呢?没过多久这孩子就夭折了,在所有人看来,是因为他无福消受如此大的恩惠。
顺治极为伤心,为了安抚自己和董鄂妃的心,顺治追封皇四子为和硕荣亲王,还为他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这一切在孝庄看来,都不是理智的行为,所以孝庄确实有些讨厌董鄂妃,因为她把孝庄儿子的魂都给勾走了。
孝庄的儿子顺治皇帝,极有可能是传染了董鄂妃的天花而死。董鄂妃也是命运悲惨,生了个儿子就病死了。所以没多久董鄂妃便郁郁寡欢,身体每况愈下。据说还得了天花,最终一病不起,香消玉殒。顺治皇帝追封她为孝献皇后,还差点为她出家为僧,仅仅隔了一年时间,也得了天花死掉了。
可能正是因为当年不顾被传染的危险,顺治皇帝强行照顾董鄂妃,所以染上了天花。这是孝庄这辈子永远的心痛,所以她对董鄂妃自然没有什么好感。
孝庄命苦,年幼便成为了皇太极的妃子,只生了这么一个宝贝疙瘩,长大了还一天到晚地跟她唱反调。现在更是为了一个女人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这是孝庄所不能容忍的。
康熙登基以后,孝庄不废除董鄂妃的皇后之位,是考虑到了她们家族的力量。董鄂妃出身名门,全家都在为爱新觉罗家族拼命。而董鄂妃本人其实并没有犯什么错,所以一切都是孝庄太后的心魔在作祟。想通了这一点以后,孝庄自然不会对董鄂妃的名号下手,再说了人家全家人都还在给你家孙子打工呢!
鄂硕是当时的内大臣,而费扬古更是康熙朝有名的战将,在平定三藩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征讨噶尔丹的时候,费扬古作为西路军统帅,也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战绩。在昭莫多之战中,将噶尔丹的主力部队全歼,为康熙消灭噶尔丹立下了天大的战功。
董鄂妃全家都在效力,而且都是忠臣,孝庄不可能因为个人的喜好,置满清的前途于不顾,这就是孝庄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董鄂妃依旧是皇后,而孝庄早就把对她的怨恨抛诸脑后。
历史上孝庄太后既然如此憎恨董鄂妃,为何不让康熙皇帝废掉其皇后封号?
孝庄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处理事情比较客观,董鄂妃人都死了,废掉皇后封号只能显得她自私,打击报复,没有任何好处,孝庄没那么小气。要是换作慈禧看看,活着不让董鄂妃好好活,死也不让她好好死,死后还得废掉她皇后封号。这就是人的不同。
历史上孝庄太后既然如此憎恨董鄂妃,为何不让康熙皇帝废掉其皇后封号?
谢谢悟空邀请。
自古以来,婆媳之间的关系大多紧张,而皇家也同样如此,历史上的孝庄太后也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儿媳董鄂妃,孝庄太后憎恨董鄂妃的原因大多是因为顺治对董鄂妃的宠爱达到了癫狂的程度,因为顺治皇帝的专宠让孝庄对这个儿媳心生厌恶,不论顺治皇帝是最后出家了,还是最后得了天花暴病而亡,大多原因都是因为董鄂妃的去世过度悲痛所至。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大为悲痛,不顾孝庄太后反对,追封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孝庄也拿当时的顺治没办法,只能勉强接受,然而既然孝庄如此憎恨董鄂妃,为何在顺治驾崩以后,自己的孙子康熙登上皇位以后,不下令让康熙废掉董鄂妃的皇后称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董鄂妃并无过错
董鄂妃虽然深得顺治专宠,然而她本人的品性却是端庄大度,而且不是祸国殃民的那种红颜祸水,董鄂妃生前作为皇贵妃,统领六宫,她的贤惠大度让其他嫔妃折服,贤明程度也让文武百官熟知,孝庄自然没有理由废黜她的封号。
第二:董鄂妃的弟弟战功卓越
后宫和前朝自古息息相关,董鄂妃出身正白旗,她的弟弟费扬古是清朝初期的大将军,在康熙年间,曾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与征讨噶尔丹的战役,费扬古战功赫赫,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废黜他姐姐的皇后称号,相信会引起他的不满吧,孝庄作为一个女政治家,是绝对不会贸然去下达废黜董鄂妃皇后名号的命令的。
第三:废黜董鄂妃皇后名号意义不大
康熙当皇帝后,顺治和董鄂妃都已经去世多年,孝庄太后即使很不待见自己的儿媳,可是斯人已逝,大概自己心中的怒火已经烟消云散,内心也不憎恨不纠结了,因此如果重新提出来废黜董鄂妃皇后名号,反而看起来不是那么大度宽容,因此只能作罢,往事随风,随她去了罢。
综上所述,即使孝庄憎恨董鄂妃,然后因为董鄂妃生前的贤明大度以及当时的朝政环境,决定了孝庄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废黜董鄂妃皇后名号,董鄂妃也成为了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你们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历史上孝庄太后既然如此憎恨董鄂妃,为何不让康熙皇帝废掉其皇后封号?
孝庄太后与董鄂妃之间,最初是并没有什么恩怨情仇的,董鄂妃的被选入宫,实际上孝庄太后也并没有像野史中传说的那样横加阻拦,最初那段时间里,孝庄太后与董鄂妃实际上是相安无事的,那么到底是因为何事导致孝庄太后开始憎恶董鄂妃呢?实际上问题并非出在董鄂妃身上,而是出在了顺治皇帝的身上,出在了顺治皇帝对于董鄂妃的过度宠爱,尤其是在顺治皇帝将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一废一冷之后,同样来自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孝庄太后才开始将这种憎恶作为发泄,迁怒在董鄂妃身上。
顺治十年,顺治皇帝不顾满朝文武大臣的孝庄太后的激烈反对,执意将自己的嫡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废黜,虽然顺治皇帝废后的理由为“皇后位多尔衮选立,与自己情意不合,并且善妒、奢靡”等等原因,但是实际上顺治皇帝废后的真正原因是想将自己宠爱的贤妃董鄂氏册立为皇后,但是因为孝庄太后强烈反对,所以只能作罢。孟古青被从皇后废为静妃,中宫皇后之位空缺一年有余,孝庄太后将自己的侄孙女选入后宫为妃,不久便册立其为皇后,这便是历史上的顺治皇帝的继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因与孝庄太后是的亲缘关系而被选入宫,所以她也并不是顺治皇帝的所中意的皇后人选,在册立为皇后之后,孝惠章皇后也并不得顺治皇帝欢心,顺治皇帝仍然独宠董鄂妃,孝惠章皇后正位中宫后,顺治皇帝眼见自己心爱的董鄂妃无法被册封为皇后,所以便将其晋为皇贵妃,皇贵妃的册立不仅举行了盛大的册封典礼,还因此而大赦天下,这实际上都是册立皇后才应该有的举措。顺治皇帝给与董鄂妃的这份殊荣也充分说明了顺治皇帝对于皇贵妃董鄂氏不同寻常的爱。
孝惠章皇后的选立本就非顺治皇帝所中意,之后由于孝惠章皇后在孝庄太后患病期间的冷漠态度,引起了顺治皇帝的震怒,顺治皇帝又想将这位皇后废黜,而改立皇贵妃董鄂氏为皇后,但是由于孝庄太后的激烈反对和董鄂妃声泪俱下的求情,顺治皇帝的第二次废后才没有得逞。此时孝庄太后已经对董鄂妃不满意了。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大悲大恸,不仅给董鄂妃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甚至在孝惠皇后还在的情况下将董鄂妃追封为孝献皇后,这就造成了一生一死两位皇后的尴尬局面,孝庄太后完全有理由认为皇帝实在给与自己难堪,而去世的董鄂妃便更让孝庄太后所厌恶。然而在董鄂妃去世半年后,顺治皇帝也因为感染天花不治身亡了,孝庄太后将自己儿子的英年早逝全都归咎于董鄂妃身上,甚至一度想将其孝献皇后的谥号褫夺,但是最终孝庄太后并没有这样做。这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董鄂妃虽然受宠,但是却很贤能,并没有秽乱宫闱:董鄂氏出身名门,她和顺治皇帝后宫中的所有嫔妃都不同,自由饱读诗书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她以女性罕见的学识和气度赢得了顺治皇帝的宠爱后,董鄂妃非但没有恃宠而骄,反而处处小心,在后宫之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并且她还经常规劝皇帝专心于政事,平心而论,董鄂妃尽到了一个后宫嫔妃的责任。即便是在自己被晋封为位同副后的皇贵妃之后,虽然地位在皇后之下,但其实权却在毫无存在感的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之上,也就是说董鄂妃虽然没有被封为皇后,但其还肩负着管理后宫的重任。顺治皇帝的后宫在董鄂妃的治理下井然有序,董鄂妃卓越的管理能力和高效的处理能力为皇帝免去了所有的后宫烦忧。这些即上再当时的后宫之中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即便孝庄太后再不喜欢董鄂妃,也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事实。
其次,董鄂氏一族有功于朝廷,是功勋世家:董鄂妃出身满洲正白旗,上三期出身的她不可谓之不高贵,董鄂氏一族早在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之时便已经归附与后金朝廷,其先祖曾为后金朝廷的建立和大清王朝的定鼎建立过巨大的功勋。董鄂妃的父亲鄂硕是清朝初年的内大臣,崇德年间至顺治初年曾为清军入关定鼎中原李霞巨大功劳,还有董鄂妃的弟弟费扬古,都是清初著名大臣,甚至在康熙朝平定三藩和葛尔丹叛乱的战争中,都能见到费扬古身先士卒的身影,孝庄太后虽然厌恶董鄂妃,但是毕竟人已经去世,她的孝献皇后的封号说白了也是做给活人看的,如果在重用董鄂氏一族的同时将董鄂妃的谥号褫夺,实在有所不妥,不仅伤了董鄂氏一族的心,也会让朝廷失去一些肱骨之臣,这对于康熙皇帝是极大的损失,这种不划算的买卖,孝庄太后是不会做的。
第三,董鄂妃生前恪守儿媳之礼,对孝庄太后极为孝顺:董鄂妃的独宠使得孝庄太后的侄孙女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备受冷落,但是问题的根源在顺治皇帝身上,并非是董鄂妃霸占皇帝,这一点孝庄太后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错不在董鄂妃。此外顺治十四年孝庄太后患病期间,董鄂妃的事必躬亲、悉心照料也让孝庄太后挑不出毛病,虽然孝庄太后不待见董鄂妃,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董鄂妃对孝庄太后尽儿媳的礼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孙女博尔济吉特氏的对此不闻不问。这也是孝惠章皇后险些被顺治皇帝废黜的导火索。
虽然董鄂妃的皇后之位在顺治帝去世之后并没有遭到废黜,但是董鄂妃的孝献皇后的封号并没有系清世祖的谥号。并且整个康熙一朝,康熙皇帝顾忌祖母,并未对董鄂妃的陵寝进行过任何祭祀,所以孝庄太后更没有必要废黜一个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的皇后封号了。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历史上孝庄太后既然如此憎恨董鄂妃,为何不让康熙皇帝废掉其皇后封号?
看到这个题目有些眼熟,才想起这是出自本人的一篇头条号文章,现在就新的看法作出解答:
1、在清朝祖制里面,后世皇帝是不能废除前朝皇后封号的,这与“孝道”不符。康熙皇帝自亲政以来就以“仁孝”治理天下并以身作则,对待嫡母孝惠章皇后和祖墓太皇太后孝庄,至诚至孝,一刻不敢懈怠。面对父皇顺治皇帝册封的皇后,孝庄太后断不会主动置康熙皇帝的“仁孝”之名于不顾而命其废黜董鄂妃的皇后封号。
2、董鄂妃在顺治皇帝的后宫中虽然获得皇帝专宠,但董鄂妃自进宫到崩逝,从来都没有恃宠而骄,更没有做出任何超越皇贵妃职权和身份的僭越之事来。对待孝惠章皇后和孝庄太后,从来都是毕恭毕敬、小心侍奉。在顺治皇帝因为孝惠章皇后对待孝庄太后不够孝敬的时候,想将其皇位之位废黜,董鄂妃深明大义、贤惠淑德,即使出面劝阻了顺治皇帝的冲动决定。由此可见,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厌恶和憎恨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深,孝庄太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董鄂妃还是认定和赞许的。
3、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厌恶其根本原因仅在于她的存在让自己的侄孙女孝惠章皇后失去圣宠,基本等于打入冷宫的境地。但细细想来,孝惠章皇后之所以被顺治皇帝厌弃,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董鄂妃的存在,而是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的顺治皇帝面对政治婚姻和母后强硬安排的叛逆抗拒。再加上,孝惠章皇后确实有着种种不到之处,和董鄂妃比起来,不受皇帝恩宠,也属情有可原。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仇恨和厌恶其主要原因并在董鄂妃本身,而且废黜前朝皇后封号的做法,会将康熙皇帝的仁君形象大打折扣。所以,孝庄太后断不会下达这个百害而无一利的命令。
历史上孝庄太后既然如此憎恨董鄂妃,为何不让康熙皇帝废掉其皇后封号?
董鄂妃是顺治帝的妃子,满洲正白旗人,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大将军费扬古的姐姐。顺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宫,深得顺治帝的宠爱,入宫不久便被册封为贤妃,一个月后更是直接册封为皇贵妃,别人费尽一生都不一定能得到的荣耀,董鄂氏只用了不到一年就办到了。晋封速度之神速,实属罕见。
憎恨说不上,但孝庄不喜欢董鄂妃用到憎恨有些严重了,但孝庄太后是不喜欢董鄂妃的。
首先董鄂妃进宫时,皇后之位刚轮换不久,顺治帝与新皇后(孝庄侄孙女)的感情并不太好,还处在磨合,董鄂妃进宫后的独宠和盛宠打乱了节奏,顺治帝与新皇后失去了更多感情培养的机会。
其次,董鄂妃的生母是汉人,从血统上来说,不是纯正的满洲贵族血统,与顺治帝的满汉合一想符合,却与孝庄相违背。
再者,董鄂氏进宫后晋封速度非常快,得到了位同副后的皇贵妃之位,且得到顺治帝的全部目光,这对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以及蒙古势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最后,在董鄂妃生下皇四子后,顺治帝大赦天下,给予了属于太子的殊荣,在孝庄太后眼里,这就是要将他立为太子的节奏,而且孩子才刚出生,啥都未可知的前提下就做出这样的行为,再加上自己的侄孙女却还未诞下一男半女,孝庄太后怎么可能气儿顺。
但为何没有让康熙皇帝废掉其皇后封号?顺治十七年,董鄂皇贵妃病逝,以皇后之礼下葬,三日后更是直接追封为皇后。不到一年,顺治帝也病逝了,其三子玄烨继位,即康熙帝。我们都知道,康熙帝是孝庄太后一手培养的,按照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厌恶来看,她完全可以让康熙帝将其皇后封号废黜,但她并没有这么做,是为啥呢?
固然孝庄太后不喜欢董鄂妃,但是主要因为一些外在因素,与董鄂妃本人的为人无关,相反的,董鄂妃的为人是很不错的,就算孝庄对她不喜,她依然持恭敬态度。如果不是顺治帝对她过度的宠爱,如果不是她威胁到科尔沁部蒙古势力等,她和孝庄太后会相处的很不错的。
再者我们前面提到了董鄂妃的家世,虽然她的生母是汉人,但是她的家世不低。正白旗人,隶属上三旗,其父鄂硕立下赫赫战功,其弟费扬古在三藩之乱等也是立下战功,出身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家庭,若是随意废黜,怕是会引起世家的不满,不利于朝局稳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