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莫须有,是真的情商不高吗?

如果说岳飞情商低的话,我觉得我们普通人简直没有情商,我们来看看他情商到底高在哪儿。

岳飞打仗并不在乎阵法,可是必须要给宗泽面子。

当年岳飞得到了宗泽的赏识,逐渐开始成为军中主将。不过宗泽觉得自己的阵法了得,所以主动要求教岳飞阵法。岳飞并不是不懂阵法,只是他觉得在战场上灵活运用,比排兵布阵要强得多。

所以岳飞告诉宗泽,阵法自古以来都是常用的,不过运用的妙处,是在于灵活,而不是固守一种形式。宗泽点点头,他知道岳飞并不赞成军队用死板的阵法作战,不过岳飞赞同阵法的渊源,也算是给足了老领导面子。

岳飞可不是赳赳武夫,他是用脑子打仗的人。

岳飞之所以得到宋高宗重用,其实是因为他在南方平定叛乱非常多。他的部下张勇总是叛逃,当时的南宋朝廷也不完善,所以这是常态。张用跑到了江西做了山贼,岳飞负责剿灭他。

不过岳飞可不是没脑子的人,他主动写了封信给张用,信里告诉张用,自己跟他是同乡,历年来剿匪无数,这是在套近乎的同时,给他一个下马威。

在信的最后,岳飞告诉张用,如果真的要打,那现在就决战,如果不想打的话,那就回来吧。张用深受感动,甚至认为岳飞就像他的父亲一样宽厚而富有智慧。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情商呢?

岳飞对部下十分宽容,对自己儿子却比较严苛。

岳飞手底下有不少部将都是投降来的,比如说黄佐这个人,他投降岳飞以后,岳飞立刻表奏黄佐为武义大夫。而且一个人跑到黄佐家里,许诺黄佐如果将来立了功,就可以表奏他封侯。其实岳飞是希望黄佐回洞庭湖做内应,但是不好直接说出来,只好做了这么多铺垫。这还没有情商吗?

杨再兴是杀了岳飞弟弟岳翻的人,可是他投降岳飞以后,岳飞丝毫不计较前仇,并且告诉杨再兴,保家卫国是第一位的。为此杨再兴大为感动,最终战死在了小商河。不过他对儿子岳云却十分严格,不管岳云立下多少战功,他都将这些战功分给其他人,而岳云总是得不到提升,这种避嫌的办法,可能就叫做情商高吧?

宋高宗要削兵权的时候,岳飞偷偷提醒韩世忠。

当年宋高宗赵构要削兵权,第一个要削的就是韩家军。岳飞知道消息以后,立刻提前偷偷告诉韩世忠,让他去宫里求饶。韩世忠果然按照岳飞说的去做,跟宋高宗讲述了当年自己舍身忘死的事情,结果宋高宗深受感动,打消了削兵权的念头。

后来岳飞被秦桧给抓了的时候,韩世忠敢于直接跟秦桧叫板: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让天下人信服?其实这就是为了报答当年岳飞对他的恩情。如此有脑子的岳飞,怎么会没有情商呢?

岳飞给足了赵构面子,其实真的很会做人。
  1. 当年岳飞拿下了荆襄之地以后,立刻辞掉了制置使的官职,告诉宋高宗,快让其他大臣前来镇守此地,这里急需发展。其实这就是给足了宋高宗的面子,他也不想做一个封疆权臣。
  2. 岳飞没事儿喜欢喝点小酒,后来宋高宗知道以后,就让岳飞少喝一点,没想到岳飞从此以后,滴酒不沾,如此尊重皇帝,实在是难得。
  3. 攻打曹成的时候,岳飞告诉手底下的人,不要随便杀人,这些人以后都是皇上的子民,必须要让皇上在这些人心目中是一位仁慈之主。
  4. 刘豫的人马打来的时候,刘光世和张俊都要后撤,这个时候宋高宗急诏众将前来,岳飞眼睛有病,不过听到了宣召以后,立刻奋不顾身地到达先前。不过这个时候刘豫的人马已经走了,宋高宗十分满意,认为岳飞确实很忠心。
立太子的事情,岳飞是偷偷上奏的。

很多人说,宋高宗最头疼的就是自己没有儿子,也没有了生育能力。岳飞这个时候让宋高宗立太子,其实是在羞辱宋高宗。这是不对的,因为岳飞当时是从国家未来的角度出发,并没有任何私心。

而且他是偷偷给宋高宗上奏,并没有触犯到宋高宗的隐私。而且宋高宗也确实能够明白岳飞的心思,所以听从他的建议,为了国家根本立了太子。这件事总归是要提,有了太子,南宋才有未来,而宋高宗的皇位坐得才能更稳。

迎回二圣是宋高宗自己的立国口号,岳飞特别忌讳这一点。

有人说岳飞天天要迎回二圣,也就是宋高宗被金人的老爸和哥哥徽钦二宗。不过如果你现在都觉得这件事会触怒龙颜的话,岳飞当年会不知道?人家可是统领十多万大军的帅才,这点脑子没有的话能治理好兵卒吗?

其实迎回二圣是宋高宗继位时候的口号,而且他自己也喊了好几年,作为皇帝继位的口号,岳飞自然也要喊两声,所以在一首诗里留下了踪迹: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其实这只是迎合宋高宗的论调而已。

其实宋高宗最怕的不是二圣归朝,而是怕二圣被金人利用,留在北方做了傀儡皇帝,这么一来打来打去都是赵家人在互相残杀,那些将领该听谁的呢?岳飞早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迎二圣的不妥,所以早就放弃了这个口号,只是一句诗,被大家误会到了现在。

总结:岳飞情商是真高,他被杀纯粹是小人秦桧做怪。
  • 秦桧应该就是金人的奸细,他不可能看着岳飞逐渐做大做强,一直强大到杀败自己的母国金国,所以他势必要按照金人的嘱托,消灭岳飞。
  • 可是岳飞情商太高,总是找不到任何理由。最终他说服了宋高宗,即使没有理由,也可以杀掉岳飞,毕竟他拥兵太多,迟早是个祸患。
  • 当时正值宋金和谈,宋高宗也无奈地答应了这件事,最终岳飞被莫名其妙地杀害,原因是未来有可能会造反。

岳飞被莫须有,是真的情商不高吗?

岳飞是中兴四将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将领,能读书会自己写奏章。同事间的人际关系也还不错,在岳飞落难之际还有人冒死为他喊冤。

首先看岳飞如何处理与同事关系

张俊韩世忠是岳飞的老前辈,张俊还曾当过岳飞领导。岳飞七八年间从一个低级军官,一跃成为和张俊韩世忠地位差不多的大将。张俊韩世忠对岳飞都有看法,尤其是张俊心里更不舒服,几年前你岳飞不过是我手下的偏卑小军官,如果不是我提拔你,向皇帝汇报战功。你小子哪里有今天的地位。岳飞察觉到老领导和老前辈气不顺,平时经常写信给他们汇报情况,致以问候,想方设法缓和和张俊韩世忠关系。后来岳飞平定了杨幺,把缴获的战利品两艘战船,也分给张俊韩世忠一人一艘。岳飞是想以此表明对老前辈老领导的尊重和敬意。韩世忠知道后很高兴,从此和岳飞关系缓和了。张俊则相反,更加嫉恨岳飞,认为他是故意炫耀战功。这件事上看出岳飞也很注意和前辈领导的关系,给领导送东西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可惜只成功了一半。

同样是名将的吴阶为了和岳飞搞好关系,送了个美女给岳飞。岳飞本人不好色,生活很简朴。本意是不想要这两个美女,可是如果那样就是不给吴阶面子,伤了和气。怎么办呢?岳飞是这么做的,他告诉这个美女:”家里生活很艰苦,没有锦衣玉食。穿的是普通衣服,吃的是咸菜和粗粮。你如果能过这样的苦日子,那就来我家里。如果不能就请便。“美女一看这哪是大将军家庭的生活,我可是天天山珍海味吃惯了的人。二话没说离开了岳飞家。岳飞既没有伤了和吴阶的感情,又打发走了美女,一举两得。这件事看出岳飞情商不低。

在国家大事上,岳飞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为国为民

绍兴七年(1137)年听说金国要立宋钦宗儿子为皇帝,岳飞很着急。等到有机会觐见宋高宗,他就向宋高宗建议应该立建国公(后来的宋孝宗)为太子。宋高宗说:“你的本意虽然是出于对我的忠心,可你是领兵大将,立太子这种事情不是你应该过问的” 我想岳飞应该知道一个有兵权的将领劝皇帝立太子,是犯了皇帝忌讳的事。他这么说是为了国家利益,如果宋钦宗儿子真成了皇帝,那宋高宗的皇位合法性就有问题了。所以赵构也说你是忠诚我的。岳飞想的是国家,即使说出来对自己升官发财不利,还是要说出来。

绍兴七年(1137)刘光世退休,他手下的士兵归属成了问题。张浚就刘光世军队归谁帅和岳飞有一次谈话。张浚想让一个文官统领他们,岳飞说;“刘光世的士兵是由一群土匪组成,反叛是很容易的事情。王德和郦琼过去官职一样,平时关系就不好,一旦让王德当了郦琼领导,他们两个肯定打起来。吕是书生无带兵经验,根本无法服众。您一定要选一个大将领这些兵。不然这些士兵不定闹出什么大乱出来,就不好收拾了。张浚认为张俊或者杨沂中可以。岳飞都说不行。张浚生气的说:你的意思是只有你才可以带领这些士兵呀!岳飞说;“你问的是国家大事,我才以实相告,我难道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军队实力吗?”上奏皇帝请求辞职。

这件事情上岳飞分析的句句在理,事情最后的结局也和岳飞分析的丝毫不差。淮西兵变吕文官镇压不住乱兵,郦琼带领他们投降了刘豫。岳飞的确是出于对国家利益考虑,应该选一个合适将领带兵。如果听岳飞的或许就不会有后来淮西兵变的惨痛教训。

以上几个事例说明岳飞不是一个情商低的人,岳飞不为个人利益考虑,心中的公共利益排在首位,哪怕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岳飞常说“文官不爱钱, 武官不惜死。天下可以太平” 这是岳飞一生的座右铭。岳飞情商也不错,也有通人情世故的一面。但是到了公共利益关键时刻,岳飞总是不顾个人利益与生死。这是岳飞为何能够名垂千古的原因之一,公而忘私。

岳飞被莫须有,是真的情商不高吗?

谢邀,我是爱历史的老猫

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虽然岳飞的一些作为可能触动了赵构和其他一些人的利益。但我们不能够因此而否认岳飞对大宋朝甚至整个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我觉得岳飞这位名将的所作所为是一位千古流传的英雄人物,虽然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但是他的精神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这样一位为民族做出卓越贡献、将个人利益抛到脑后的人用情商低来评价他是有点不太合适的。

跟大家来说一下宋朝的英雄人物岳飞吧

岳飞子鹏举,出生于今天的河南安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在北宋末年山河破碎的情况之下毅然率领岳家军起兵抗金,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华儿女的钦佩。

岳飞训练出的岳家军军纪严明而且骁勇善战,他们"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实在是令人钦佩,正是岳飞和这样一支军队的存在才使得南宋政权得以建立,也使得金军的灭亡宋朝的目标得以粉碎。

岳飞在伐金前途一片光明的情况之下被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给强行召回

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近百次战争,成为了南宋抗金的中流砥柱,公元1140年,金兀术悍然撕毁和平条约大举攻宋,南宋军队在岳飞和其他将领的指挥下大破金军,岳飞极其军队接连攻下了郑州、洛阳等地,大有直捣黄龙府的趋势。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宋高宗和秦桧却无心进攻,只求议和,岳飞被十二道金牌给强行召回,岳飞退兵后没多久,就被"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了。

宋高宗为什么会杀害岳飞,我觉得是岳飞碰到了宋高宗的软肋,使其动了杀心

岳飞的抗金时候提出了多个口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直捣黄龙府"和"迎回二圣"了,迎回二圣正好戳中了赵构的软肋,其实按道理来说赵构没有资格当皇帝,北宋被金军灭了之后只有赵构这一位皇亲国戚逃了出来,于是他就顺理成章的当了皇帝,假如岳飞迎回了二圣,那么自己的皇位可就不保了,这正是赵构的一个小心思。

第二点就是岳飞所训练出来的军队在赵构眼里嫣然成为了岳飞的亲信部队,当时的岳家军可是南宋军队之中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假如岳飞一反,那自己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啊,这也是赵构比较担心的一点。

当时的赵构曾经用荣华富贵试探过岳飞,但是岳飞不为所动,他说复国大业还没有完成,自己是不会接受这些礼物的这使得赵构发现岳飞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物,这也使得赵构更加担心岳飞会谋反了。

只能说岳飞这位名将生不逢时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岳飞依然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这种不计个人利益,为了国家付出一切的英雄人物是值得被人尊敬和推崇的。

岳飞被莫须有,是真的情商不高吗?

感谢邀请。

岳飞被莫须有,真的是情商低吗?

我个人不能认同这个观点。

岳飞(1103_1142)字鹏举,河南相州人。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战略家、诗人、书法家。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治军严整,纪律严明,体恤部下,率领的“岳家军”所向披靡,在金军中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岳母刺字的故事千古流传。岳飞文武双全,代表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一大批能人志士牛皋、王贵、张宪等终身追随。

1137年以后,南宋统治者以赵构、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不顾岳飞在前线战场上不断的战胜金军,逐步收复失地的大好局面,主动提出议和。甚至作为宰相的秦桧竟然毫无廉耻的跪在金使的面前,答应去掉国号,做金国的藩属国,年年进贡。最高统治者在卖国求荣,岳飞在前方捷报频传,信心满满,提出了“直捣黄龙府”的口号,令金军闻风丧胆,打的金军统帅金兀术几次欲自杀。就在关键时刻,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从前方召回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于“风波亭”,成为千古奇冤。

岳飞是一位雄韬大略的统帅,爱兵如子,爱民如父,尽忠报国,一心一意报效国家。被“莫须有”的原因,根本在他和赵构、秦桧的政治见解有巨大分歧,一边是大公无私积极抗金,一边是只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卑躬屈膝做投降派。这样的分歧是永远无法调和的。一部分人说岳飞情商低,简直是鼠目寸光,对民族英雄的不尊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被莫须有,是真的情商不高吗?

岳飞是何等人物,情商不高怎能以少胜多,使金兀术发出撼天意,撼岳家军难的感慨。他被忠臣不怕死,怕死不为忠的旧礼教束缚住了手脚,信奉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腐观念,一心一意想做个忠臣。不知道除了忠君还要爱民爱国的道理。如果保一个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有民的昏君,那百姓就会被涂炭殆尽!

。。。。。。

岳飞被莫须有,是真的情商不高吗?

以前我也认为岳飞情商不高,总是违抗皇帝的命令,或者喊着迎回二圣所以赵构才杀了他,但是后来我看了岳飞传之后我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岳母刺字的故事我们都曾经听说过,希望他尽忠报国,他也确实做到了这样。

关于喊着迎回二圣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岳飞喊出来的口号而是赵构自己喊出来的,赵构为了收买人心,也为了自己皇位的正统在登基之初就喊出了要迎回二圣的口号,要打回开封府,当时所有武将文臣都是以这句话为目标的,岳飞自然也如此。因为伪北齐政权的成立,赵构就渐渐地不说这个话题了,朝中人也认识到了风向的转变都不再谈论迎回二圣。

绍兴七年岳飞因战功升官,赵构给他扩充了军队,岳飞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有能力北伐了,于是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 。岳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赵构御览岳飞奏疏后,亲赐御札嘉奖。我们可以看到赵构并不是不愿意北伐的,但是不愿意打得太深,每次允许岳飞出兵都对岳飞打到哪里有具体的要求不能过界,而且从这里看出岳飞是有政治头脑的,只是他可以不迎回二圣,但是他想收复中原失土,这一点才是赵构和岳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又有秦桧从中挑拨,所以岳飞才被杀了。

朱仙镇中岳飞将要全歼完颜兀术十万大军,但是秦桧对赵构上书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这才有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也才有了后来的莫须有。

岳飞为何要抗命不尊呢?有人认为是岳飞认死理,没情商,其实我认为并非,岳飞不是认死理而是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歼灭完颜兀术十万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收复失地,他对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渴望了,渴望到即使知道自己抗命要死也要这么做,其实如果只是尽忠报国这么多年也早就该被赵构磨光了,岳飞背负了太重的责任。

他深知在失陷之地受到的人民收到的金人的摧残和压迫,百姓传颂着岳家军,将士们都在看着岳飞,这些人都在等着岳飞带着他们打回失地,还有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岳飞的老上司宗泽死前仍然不停的喊着过河、过河,所有人都在看着岳飞,所有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他如何退兵,他只能硬着头皮上。而另一边又是皇帝的催促,可以想象岳飞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在十二道金牌之后岳飞终于顶不住皇上的压力收兵了,那一刻的失望,无助我想除了他自己应该没人能够想象的到吧。

岳飞并非情商不高,他和朝中很多人都都是挺好的朋友,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道友,他死只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才能被后人传颂,所以杭州岳飞庙才能香火不衰,秦桧这种人自然是能讨皇帝欢心但是只能跪着遗臭万年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