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雍正登基后“九子夺嫡”结束了吗?

雍正登基,九子夺嫡远远没有结束,只是台面上的事情摆到了台下来做而已。雍正登基代表着康熙皇帝已经病逝,其中有几位皇子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比如说大阿哥胤褆、二阿哥前太子胤礽这两位算是彻底拜拜了。其他阿哥们依旧在角逐当中。

雍正刚刚登基,立刻收回十四阿哥胤禵的兵权。

雍正登基前,最大的隐患其实就是十四阿哥,因为他是雍正的亲兄弟,也是诸位兄弟当中文武双全的一个人物,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为此康熙皇帝甚至将西北兵权都交给了十四阿哥胤禵,封他为大将军王。可是胤禵手握重兵,对雍正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毕竟雍正初登大宝,外面有流言说他是篡位。这对雍正来说极为不利,这个时候如果十四阿哥以清君侧的名义杀回来,那雍正的大位可就保不住了。

辛丑,上即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命贝勒胤禩、皇十三弟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召抚远大将军胤禵来京。---《清史稿》

所以雍正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取了十四阿哥的兵权。甭管西北战事有多严峻,先解决家里内部的事情再说。所以十四阿哥就被调了回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西北的祸端没有彻底解决。而十四阿哥回来以后,大吵大闹,认为雍正是夺权篡位,最终被雍正圈禁在皇陵,为其父母守灵了。

八阿哥胤禩成为雍正左右手,九阿哥十阿哥吃闲饭,彻底分化八爷党。

八爷党的主要成员是八阿哥、九阿哥还有十阿哥。这三个人在康熙时期就一直跟雍正作对,想要扶持八阿哥胤禩上台做太子。现在计划落空了以后,胤禩出人意料地被雍正重用,甚至做到了总理王大臣的职位。而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俄却只能在家吃干饭,啥差事都没有。

这就是典型的分化,使得八阿哥跟其他两位八爷党成员形成分裂局面,从而可以彻底瓦解他们这个组织。八阿哥也不傻,他也为这两个人申请一些职位,可惜都被雍正给拒了。雍正甚至将九阿哥胤禟送到了西北大营,吃了一段时间苦才给弄回来。不过他回来以后,也是八爷党覆灭的时候了。

雍正有了年庚哟打胜仗作为筹码,开始清算八爷党。

刚登基的雍正,并没有多少把握可以清算八爷党,毕竟人家根深蒂固,在朝中上上下下都有的是人,盘根错节之下,很难拔出八爷党。可是到了雍正二年的时候,年羹尧在青海打了胜仗,这给了雍正足够的胆量。他开始对八爷党实施清算,首先倒霉的就是八阿哥胤禩,他被雍正数落了各项罪名,被削去宗籍,革职圈禁。

丁酉,召廷臣宣示胤禟罪状,并及胤禩、胤蓪、胤禵。---《清史稿》

后面的就紧跟着来了,九阿哥胤禟也是一样的处置方式。十阿哥稍微好一点,毕竟家族背景强大,所以只是被圈禁了。十四阿哥胤禵原本是在给康熙守陵的,现在也被抓了出来圈禁。这四个是八爷党的精锐,最终全都落得惨淡收场的下场。

十二阿哥胤裪深受晚年康熙器重,也被雍正夺去郡王头衔。

胤裪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并没有怎么出现过,所以大家对这个人不太熟悉。其实他在康熙时期还是非常受重用的,因为胤裪为人处世都比较周到。从康熙五十年开始,胤裪就常常陪伴在康熙身边,深受康熙喜爱。所以胤裪也是雍正夺嫡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对手。

雍正二年,宗人府劾允祹治事不能敬谨,请夺爵,命在固山贝子上行走。二月,因圣祖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降镇国公。---《清史稿》

尤其是在康熙六十年和六十一的时候,胤裪多次代替康熙祭天,这不由得不让人眼红。尤其是已经大有希望成为储君的雍正,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康熙去世以后,为了安抚人心,胤裪因为做事有条有理,所以被封为郡王。可惜等到雍正二年的时候,胤裪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剥夺了郡王头衔,失去了实权。

三阿哥胤祉父子两人都被夺权圈禁。

康熙非常喜欢三阿哥胤祉,因为他有读书人的风范,而且擅长骑射。这种文武双全的人在康熙皇子中是十分吃香的。因为康熙喜欢读书,更喜欢骑射。据说胤祉的骑射能力不比康熙差,所以两人常常比试。甚至于胤祉的儿子弘晟也得到了康熙的喜爱,早早就被封为王世子。这对雍正来说又是一大威胁,加上胤祉和废太子胤礽之间的关系不错,这博得了康熙的好感,却让雍正更加难受了。

等到雍正上台以后,胤祉就失去了权力,被打发到康熙陵墓那边守陵去了。后来雍正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以后,胤祉因为在丧礼上迟到又没有什么悲伤之情,居然被圈禁了起来,他儿子弘晟也受到了牵连,被移交宗人府。如此大动干戈,其实傻子都看得出来雍正在想些什么。

总结:雍正登基后,九子夺嫡的戏码并未结束,雍正反击的时候来了。
  1. 雍正登基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威胁最大的十四阿哥胤禵手里的兵权给收回来。随后打发胤禵前去守陵。
  2. 随后重用八阿哥胤禩,分化八爷党的同时,为处理八爷党留下一点缓冲带。
  3. 等到年羹尧在青海打了胜仗以后,雍正这才有了底气,将八爷党的所有成员一网打尽,全都圈禁了起来。
  4. 十二阿哥胤裪因为在康熙生前,深受康熙喜爱,所以遭到了雍正的打击报复,削去爵位,成为闲散人。
  5. 三阿哥胤祉因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儿子弘晟又十分出众,所以也被夺权降职,没犯什么错的弘晟甚至被圈禁了起来。

九子夺嫡的尾声,其实就是雍正的反攻倒算,一网打尽之下,绝对不能让任何人再威胁到自己的皇权。

历史上雍正登基后“九子夺嫡”结束了吗?

康熙朝晚期出现的“九王夺嫡”事件真正结束在乾隆朝初期,在乾隆皇帝以雷霆手段处理了“弘晳逆案”后才宣告结束!

弘晳系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嫡子,因胤礽嫡长子早夭,弘晳也就成了胤礽事实上的嫡长子!出身高贵,父亲又是太子,弘晳刚一出生就倍受爷爷康熙皇帝宠爱,其受宠程度远远高于弘历!

如果胤礽的太子之位没被废除,弘晳登基为帝的概率非常大!

雍正皇帝登记以后,为了安抚和拉拢皇室成员,对胤礽的家人恩宠非常,弘晳更是被其特别看重!雍正皇帝对弘晳的态度和做法,远比在亲生子弘历身上的态度好,恩宠深!

但在雍正皇帝的高压统治下,对皇位一直没有死心的弘晳并未找到机会或者并没有足够的胆量和实力争夺皇位!

乾隆皇帝继位以后,一改其父雍正皇帝的执政态度,改为“宽严相济”的执政方针,这无疑给了弘晳的造反提供了先决条件!

虽然弘晳的谋反仍未形成事实就被乾隆皇帝一举摧毁,但其确实做好了谋反的准备!弘晳及一帮皇室宗亲被处理后,“九王夺嫡”事件才算正式结束!

历史上雍正登基后“九子夺嫡”结束了吗?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去世,是年皇四子胤禛即位。次年,改元雍正。表面上看,雍正元年皇位已定,康熙末年的所谓“九子夺嫡”应该结束了。实则不然,虽然雍正帝成为了皇帝,但当初参与“九子夺嫡”的兄弟都活着,尤其是被夺嫡的那位嫡——废太子允礽也活着!在清流中影响力颇深的皇三子允祉不仅活着,而且还扛着诚亲王的头衔!这一切都让雍正帝如坐针毡。

首先中枪的是与雍正帝一母同胞的允禵。雍正帝于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去世当日便发出了旨意,宣允禵回京奔丧!此举让允禵无法回避、拒绝,如同一把利刃,直挺挺插入了允禵的胸膛。为皇帝父亲奔丧,不仅关系忠心、还关系孝道,如果允禵拒绝,他就是不忠不孝,雍正帝瞬间就可以以此为由将允禵打入万劫不复之地!否则,允禵就只能回京奔丧,一刻也不能耽搁。允禵前脚离开军营,雍正帝就命肃武亲王豪格的孙子延信“护抚远大将军印”,成为了代理抚远大将军。同时,为了笼络延信,雍正帝又让延信承袭了被革爵的侄子的爵位,随即又晋封延信为贝子。但是,雍正帝对一向与允禵友善的这位堂兄延信也并不信任,让他顶替允禵只是权宜之计,一是延信离允禵最近,方便夺权;而且,延信是宗室,有背景、有地位,便于安定局面。二是延信和允禵关系友善,不至于逼允禵铤而走险。在用延信接替允禵的当日,雍正帝便背景命年羹尧火速赶往军营,与延信共同管事,实际上就是用年羹尧顶替了延信。自此,允禵彻底失去兵权。允禵回京之后不久,又被雍正帝以尽孝为由派去为康熙帝守陵,等于是被“变相软禁”了。和允禵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允祉!自此,二人形同废人,只能任雍正帝宰割。而雍正帝的这个理由,二人还没有任何办法推搪、拒绝!否则又是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

在“废”了允禵、允祉之后,雍正帝又把目光转向了允䄉和允禟,先是借护送活佛灵龛事件发难,斥责允䄉不敬,把这位出身仅次于允礽、背景最深厚(遏必隆的外孙)、但能力最弱的允禩集团骨干幽禁。紧接着又以给允禟建功立业的机会为由,把允禟派去了年羹尧军前,名为建功立业,实际上就是把允禟交给年羹尧监视。自此,允禩左膀右臂尽断。为了稳住允禩,雍正帝即位伊始便封其为廉亲王,并任命其为四个总理事务大臣之一。但是,却不给实权,让允禩分管工部事务,把允禩变成了全国最大的“包工头”。在允䄉、允禟一个被幽禁、一个被隔离监视之后,允禩集团的实力渐渐衰退,最终沦为了刀俎之上的鱼肉,任凭雍正帝宰割。

至于允礽和允禔,雍正帝以他们是父亲康熙帝处置的、自己无权处置为由,继续关着二人。好在允礽在雍正二年便去世了,自此雍正帝心里的石头落下了,嫡没了!虽然嫡没了,但是嫡的儿子还在,允礽的事实庶长子弘晳还活着,虽然威胁性比允礽小很多,但多少还是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威胁性的。于是,雍正帝表面上让弘晳先袭理郡王,又晋理亲王,让他成为了一众叔伯兄弟中第一个封王的!但是,另一面又命弘晳迁往昌平理王府居住,远离京城、远离权力核心。自此,嫡的威胁算是让雍正帝限制在了可控范围之内。

在一切就绪、地位稳固之后,雍正四年,雍正帝动手了。先是借故拿下了远在西北的允禟,紧接着又拿下了允禩,将二人幽禁终生。同年,允禩、允禟在幽禁中死去。据后来溥仪、溥傑兄弟回忆,他们儿时曾经在玩耍时偶然发现过雍正帝下令处决允禩、允禟的密诏。自此,真相大白,二人是被雍正帝谋杀的!在处置完允禩和允禟之后,雍正帝又把矛头指向了与自己一母同胞的允禵,将允禵从软禁改为了革爵幽禁。自此,当年“九子夺嫡”时与雍正帝发生过正面矛盾的兄弟尽数被“废”。

接下来便是允祉了。雍正八年,雍正帝借故允祉在胤祥丧礼上嬉笑、无哀容,将允祉革爵幽禁终生。 雍正十年,允祉在幽禁中去世。两年之后,也就是雍正十二年,允禔也死于禁所。自此,“九子夺嫡”算是正式告一段落,除了被幽禁的允䄉和允禵,所有雍正帝的对手全部离世。但是,这一切还没有最后终结。为什么?因为允礽的儿子弘晳还在,而且还顶着理亲王的光环!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乾隆帝即位。 不久之后,乾隆帝便释放了两位被囚禁的叔叔允䄉和允禵,并于乾隆二年封二人为辅国公,算是为当年“九子夺嫡”正式买单。

但是,事情依然没有完。因为弘晳嫡长房庶长子的身份比起乾隆帝庶四房庶四子在宗法地位上要高得多,乾隆帝对弘晳这位堂哥从来就不放心!加之弘晳在雍正帝去世之后,因为没有了这位四叔的威慑,也渐渐不那么老实本分了,有事没事和胤祥家两个没捞着铁帽子的儿子弘昌、弘皎还有允禄家的儿子弘普、允祺家的儿子弘昇等聚在一起,发发牢骚、吹吹牛,顺带着弘晳还通过弘普巴结上了身为顾命大臣的十六叔允禄。这一连串事件让乾隆帝惊出了一身冷汗,十六叔和这几位叔伯兄弟想干嘛?于是,乾隆四年,乾隆帝以父亲背景最弱的弘昇为突破口,一举拿下了弘晳等人,允禄也受到牵连被罢去了亲王双俸、解除了职务,回家养老,史称“弘晳逆案”。不久之后,弘晳被革爵、黜宗室黄带子,更名四十六,幽禁终生!虽然彼时允䄉和允禵还活着,但是经过多年幽禁、加之年事已高,早已对政治心灰意冷,不再掺和。自此,熙末年的“九子夺嫡”正式划上句号。

历史上雍正登基后“九子夺嫡”结束了吗?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随着雍正的登基,残酷的“九子夺嫡”算是已经过去了,历史上并没有出现像《雍正王朝》中那样八爷党还能兴风作浪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雍正对他的兄弟们更加残酷的清算,也可以当做是“九子夺嫡”的延续。

雍正登基之后,下了一手好棋:

辛丑,上即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命贝勒胤禩、皇十三弟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召抚远大将军胤禵来京。

针对夺嫡后期对他威胁最大的两人,八爷和十四爷,他分别采取了胡萝卜和大棒政策。

八爷在朝中积累了庞大的势力,即八爷党,此时雍正刚刚登基,本身势力就相对较弱,而且坊间还在传闻他得位不正,所以朝堂之上他经不起八爷党的折腾,于是主动伸出橄榄枝,任命八爷为总理王大臣,地位还在十三爷以及马齐、隆科多之上,以此安抚八爷党,也用来迷惑八爷党。

十四爷则不同,他在朝中没有权势,但是他掌握着军权,如果以“清君侧”的名义带领十数万军队杀向京师,立刻天下大乱,这是雍正所不能承受的,因此他要趁十四爷没有反应过来,立刻将他的军权剥离,要求他放下手中一切事务立刻进京。没有了军权的十四爷,到了京城只得任由雍正摆布,虽然大吵大闹,最后还是被雍正发配去给康熙守陵了。

八爷、九爷、十爷背后有八爷党的势力撑着,在雍正初年日子还算不错,三爷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雍正继位之初,这位能文能武颇得康熙喜欢的三爷就被雍正打发去为康熙守陵了,自此一路被雍正打压,雍正二年世子被削爵为闲散宗室,雍正六年被人告发索贿后被雍正削爵圈禁,后来虽有恢复,但在雍正八年十三爷的葬礼上,三爷迟到了,被雍正认为不够悲伤,再次被削爵囚禁,一直到雍正十年去世都未放出来。

做了总理王大臣的八爷兼着工部和理藩院的差事,办得也是尽心尽力,但总是会被雍正挑出毛病,比如说太庙内新修的更衣房油漆味太大,就让八爷在太庙前跪了一夜,以此来打击八爷在朝中的威信;同时不断翦除其党羽,逐步将八爷变成孤家寡人。

在稳定了朝局之后,雍正开始对八爷下手。雍正三年,因为八爷上奏说宫中上驷院养的马太多了,便被雍正下令交由宗人府议罪处理,最后夺去了王爵,雍正还派人时刻监视八爷,每时每刻身边都有4人全程监视。同时九爷也被除爵,正在守陵的十四爷被圈禁。

次年雍正下杀手,将八爷党一网打尽。先是命令宗人府将八爷、九爷除名,然后将八爷改名为“阿其那”,九爷改名为“塞思黑”,两者都是满语,前者是“狗”的意思,后者是“厌恶”的意思,随后向天下公告八爷、九爷、十四爷的罪状,八爷40条,九爷28条,十四爷14条。公布罪状后八爷被圈禁,当年死去;九爷被用械锁押送保定监禁,在狱中遭受折磨而死。

至于十爷,早在雍正二年就被夺爵圈禁了。原因是他在禳祷中直呼“雍正新君”,被雍正认为大不敬,腹黑的雍正让总理王大臣八爷议定十爷的罪名,朝堂上下都在看着八爷,如果徇私那么“八贤王”的名声就毁了,如果处理十爷,就很好地分化了八爷党。最后八爷议定的处理方法是夺爵圈禁,甚合雍正心意。十爷一直被圈禁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来,和他一起被放出来的还有十四爷。

不可否认雍正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可是他对兄弟真的是非常绝情,九子夺嫡中,除了支持他的十三爷外,三爷、八爷、九爷被他圈禁至死,十爷、十四爷也是直到雍正驾崩也没有被放出来。

此外不要信了《雍正王朝》中的洗白,什么八爷、九爷、十爷是因为八王议政逼宫,间接害死十三爷才被雍正清算的,这些都是子虚乌有。十三爷是雍正八年去世的,那时候八爷、九爷早就死了好几年了,十爷也被圈禁近6年了。乾隆登基之后,也为自己的这些叔叔们一一平反,充分说明满清的官方态度。

历史上雍正登基后“九子夺嫡”结束了吗?

康熙晚年众皇子之间激烈的夺嫡争斗,随着四阿哥胤禛以康熙遗诏为名,顺利登基即皇帝位,持续了十余年“九子夺嫡”风波终于告一段落。

我们在这里说告一段落,是因为雍正登基以后,九子夺嫡纷争只是阶段性完结,并没有彻底结束。雍正一开始以怀柔政策暂时麻痹曾经与他竞争皇位的几位兄弟,但始终没有对政敌彻底放下戒心。故雍正在位十余年间,通过逐渐削弱政敌权力、各个击破的方式,对曾经参与夺嫡的几个兄弟进行了无情的打击和报复。

由于清代禁止宗室手足相残的祖训存在,雍正主要采取剥夺人身自由的手段对待几位兄弟,其中大多数在狱中被幽禁致死,此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事件在雍正朝的余波。

即便后来雍正皇帝去世,这场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仍未彻底终结。事实上,“九子夺嫡”的余波持续了三代,直到乾隆皇帝即位之初,还引发了一场不小的政治地震。

历史上雍正登基后“九子夺嫡”结束了吗?

这还用问,肯定是结束了!

在清王朝(顺治帝之后),除了皇帝、皇后、太后等个别人,其他所有人(包括亲王、格格等宗室)都是奴才。清帝有绝对的权威,对他们有生杀予夺的大权,随随便便就可以灭了他们。所以雍正一旦登基坐上皇帝宝座,那些幻想夺嫡的雍正兄弟们就只有束手就擒,闭目等死了,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