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阿哥如果真的被立为继承人,康熙还会派他去西北吗?
我觉得康熙皇帝对自己的健康过分自信,这是他为何要派十四阿哥前往西北领兵的重要原因。如果康熙是希望十四阿哥继承皇位的话,那他更加会让十四阿哥前往西北,这是我的观点,江湖小晓生为您细细道来。(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满清帝王自古多是领兵帅才,康熙也不例外。
从努尔哈赤开始,传到了皇太极。他们都是领兵打仗的帅才,可以说满清前期的帝王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顺治皇帝比较幸运,因为他有一个好叔叔多尔衮,所以不需要他亲自带兵,多尔衮也是一代帅才。所以传到康熙的时候,自然也是带兵打仗的高手。康熙皇帝一生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西征噶尔丹,北敌俄罗斯,战功赫赫,堪称千古一帝。所以他对自己接班人的期望应该也是非常高的,至少得是一个可以保家卫国的人才行。满清的天下是从马背上打下来的,一旦哪天失去了马背,可能就要丢失天下了。所以他吩咐十四阿哥前往西北,主要目的就是历练一下他的能力和胆量。一旦十四阿哥拥有了足够的军功,再加上他正值壮年,其他皇子和权臣便完全没办法撼动他的地位,康熙小时候吃过苦,受到权臣的压迫,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这样。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康熙皇帝对自己的健康十分有把握。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六十九岁去世,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封建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可是他在人生的最后四年,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让自己的十四儿胤禵代替自己,出任大将军王,踏上西征的道路。
冬十月甲寅,停本年决囚。丙辰,命皇十四子贝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视师青海。命殉难总督甘文焜、知府黄庭柏建祠列祀。---《清史稿》如果康熙真的想让十四阿哥继承自己的皇位,那他必然会将他留在身边。其实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的,因为当时康熙不会预料到自己四年以后就去世,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十四阿哥前去历练。这是他培养储君的一种方法,显然后续还会有其他安排。他认为自己还能多活个很多年,所以并不着急。这是绝对有可能的,谁会认为自己立刻就要死了呢?再说了等到他意识到的时候,西北战争如火如荼,不可能立马将他儿子喊回来,就算是喊回来,也要好几个月才能到北京。(雍正王朝八阿哥剧照)
十四阿哥是所有阿哥中带兵能力最强的。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十四阿哥是前往西北最合适的人选。首先他是康熙的儿子,代表康熙前往西北出征,可以振奋军心。其次他是所有阿哥中最擅长带兵的,很多人说十三阿哥也擅长带兵,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十三阿哥更加萧何,擅长算账。十四阿哥作为康熙的儿子,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国家平定战乱。不管他未来是不是继承人,都要担当这份职责。所以十四阿哥是出征西北的不二人选,换其他阿哥过去,说不定又是一次全军覆没,毕竟西北的叛乱是非常严重的,康熙当年就没有完全解决西北问题,现在人家卷土重来,康熙知道对手的分量有多重。所以为了国家大局,康熙只能选择十四阿哥出征。只要康熙还活着,就能够等到自己儿子回来,他是这么想的。(雍正王朝十四阿哥剧照)
夺嫡之在进入白热化,康熙要让继位人跟他们撇清干系。
很显然的是,十四阿哥名义上是八爷党的人,而八爷党是夺嫡之争中最庞大的一个组织。康熙皇帝没有理由看不到这一点,但是十四阿哥自己也有实力夺取皇位,这一点康熙也看得到。既然康熙想要让十四阿哥成为继承人,那就一定会把他从夺嫡之争中拎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十四阿哥远离八爷党,而此刻恰好有西北带兵的好机会。只有十四阿哥跟八爷党彻底撇清关系了,那康熙才能腾出手来收拾八爷党和其他夺嫡党羽。这是对储君的一种保护,因为如果撇不清干系的话,就算十四阿哥继位成了皇帝,也会受到八爷党的掣肘,甚至会引发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康熙可不想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所以分开他们是有必要的。(雍正王朝雍正剧照)
为人父的一点怜悯之心,希望儿子们个个好。
康熙生了三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十四个是平安长大的。他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照顾到这些孩子们的心情和建康,但是他有一个慈父之心,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建康平安地成长。他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才,这恐怕是天下所有父亲都希望看到的事情。所以康熙希望十四阿哥成为军事领域的强者,这也是有道理的。
- 比如说四阿哥胤禛,他必要善于处理内政,所以就一直让他处理内政。三阿哥比较喜欢文章,所以就让他管理文书。
- 十三阿哥善于理财,那就让他去管财务。
- 十四阿哥擅长军事,为什么就不能让他出去带兵呢?所以说康熙的慈父之心是十分明显的,他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个个都好。不管十四阿哥会不会成为储君,都不影响康熙放他出去历练的打算。
江湖小晓生认为,康熙立十四阿哥为储君,依旧会让他西征。
首先康熙对自己的建康十分有信心,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坚持到十四阿哥凯旋归来的一天,甚至后面还有对十四阿哥的培养计划。其次康熙让你为十四阿哥是有带兵打仗的能力的,为了国家安危,他也必须要让十四阿哥出征。再则十四阿哥既然是储君候选人,就必须要跟过去那些党羽划清关系,从而避免兄弟相残的局面出现,最后康熙的慈父之心尽显,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国之栋梁,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这是天底下每一个父亲都希望看到的事情,康熙皇帝也不例外。
十四阿哥如果真的被立为继承人,康熙还会派他去西北吗?
康熙皇帝在大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应该算的上是一位英明神武之帝。他八岁登基,十四岁开始亲政。奠定了清朝兴盛的开始,为康乾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位能力非凡的皇帝。
十四皇子胤禵则是一位非常受康熙皇帝喜欢的皇子,1718年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部进驻青海,对保卫西藏做出过卓越贡献。虽和胤禛为一母同胞,但却是八皇子胤禩的追随者。
康熙皇帝一生英明神武,可是在对待立储君的问题上却是绞尽脑汁,接连两次废太子。导致众多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出现九子夺嫡的争斗。
当时大皇子胤褆被圈禁提前出局,太子胤礽被废,八皇子胤禩也受到康熙皇帝的痛斥,基本与继承权无缘。太子人选必定在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禵之间选择。那么我们来观察一下康熙皇帝在晚年期间,对这两位皇子进行了怎样的人事调整。
通过两次废太子的康熙皇帝,应该对自己的众多儿子们有了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也就是说在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禵之间,康熙皇帝必须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十四皇子胤禵在1718年被认命为抚远大将军进行西征。那么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六十四岁(1654年至1722年)的高龄老人了。我们试想一下,哪一个皇帝会在自己晚年,把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派往遥远的边疆作战呢?如果一旦发生意外,那岂不前功尽弃。
以康熙皇帝睿智的头脑,我觉得他任命十四皇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应该是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做出的正确选择。十四皇子虽然在军事上有很高的建树,但是治理国家需要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四皇子胤禛的低调,稳健正是康熙皇帝所需要的。事实证明,康熙皇帝最终选择的接班人确实不负众望,为康乾盛世打下良好基础。成功带领大清帝国走向了辉煌。
十四阿哥如果真的被立为继承人,康熙还会派他去西北吗?
也有一种可能,康熙会派他去。
康熙作为所谓的“千古一帝”,许多思维和常人不大一样,常有出人意料之举。
比如少年擒鳌拜、青年平三藩,晚年换太子。全都不按照正常套路出牌。
派十四阿哥去,起码有两个可取之处。
第一,十四阿哥和其他阿哥不一样,老十四常年对接兵部,长于征战,熟悉军事。
让他去,就不单是抚远大将军、大将军王那么简单了。
太子亲征,代表的是皇帝,和御驾亲征差不多。三军士气必定会大增,后勤保障哪个敢坑太子?
所以对作战肯定是有利的。
第二,老十四如果是继承人,其他兄弟们肯定不服气的居多。
正好可以利用眼前战事,“横刀立威”,积累功劳和政治资源。
这样安排的话,还是比较划算的。
十四阿哥如果真的被立为继承人,康熙还会派他去西北吗?
本人认为,不会。康熙在二次废太子后,因中风,身体状况不佳,半侧身体麻痹,右手写字都困难,此时不会不预备身后事。康熙在九子夺嫡的形势下,不会不明白,如果预立的接班人远离京畿,一旦自己有变,会出现混乱,导致权力交接出现危机。康熙在二次废太子后,鉴于形势,已决心秘密立储。朝臣反复上书建议,明立太子,确保王朝稳定,并以历史教训为据。康熙只是说,他会妥善处理该问题,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这说明,其对接班人已有想法,只是鉴于胤礽的悲剧,不明确立储,以免朝局因夺嫡而更加复杂。如果康熙看好十四子,就不会让其远离京畿,毕竟其已年老且身体违和,要随时可以完成最高权力的交接,否则夺嫡白热化的形势下,十四子远在西北,大概率会导致祸起萧墙,自己能否善终也是疑问。康熙熟读历史,历史的经验教训,其心知肚明,规划布局不会留此漏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