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曹操是怎么爱惜人才使用人才的?
三国里的曹操是怎么爱惜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曹操的威名已经流传了千年,大多数人提到他都会想到他是一个坏人,其实政治家不能单纯以好坏来评价。曹操这个人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善于招揽人才,江湖小晓生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曹操的厉害之处了。
第一,曹操敢于优待刘备这样的枭雄。在刘备南下荆州之前,他的名声早就在中原大地上响起了。但是他向来独来独往,一看就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可是曹操喜欢刘备啊,认为刘备是一个顶尖人才,曹操希望刘备能够给他做事。在刘备拿下徐州以后,不小心又丢了徐州,曹操果断出兵灭了吕布。这个时候曹操向刘备伸出了橄榄枝,表示要刘备加入他的阵营。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到了曹操阵营以后,刘备也没有表示要归顺曹操,但是曹操却将刘备引荐给天子,不小心让刘备加官进爵,还白得了一个刘皇叔的头衔。很多人都建议曹操杀掉刘备,可是曹操觉得他足够大度,完全可以让刘备归顺自己。他甚至用徐州城和数万大军作为赌注,认为刘备会归降。且不论结果如何,他这种用人的态度,就注定了他会成功。
第二,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和侄子,曹操却依旧给张绣加官进爵。不得不说,曹操这个人很可怕。可怕到近乎冷血的地步,当年他因为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得罪了张绣同志,他把张绣的婶娘给霸占了。已经投降的张绣当晚便造反了,曹操慌乱之中才得以逃脱,而曹操的长子曹昂,还有侄子曹安民都战死了。就连曹操最信任的侍卫典韦,也因为保护曹操力战而死。曹操心里对张绣是非常愤怒的,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可是曹操并没有这么做,当张绣再次前来归降的时候,曹操甚至给他加官进爵,待他跟亲兄弟一样。我很难脑补那个时候的画面,张绣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啊曹老板,上次不小心杀了你儿子和侄子。”曹操连连摆手:“不要紧不要紧,我有这么多儿子和侄子,你随便砍!可是天下就你张绣一个啊!”于是张绣拜服曹操,为其征战终身。
第三,关羽投降的时候早就言明要走,可曹操依旧让他拜将封侯。当时刘备三兄弟在徐州的时候被打散了,没错刘备再次抛弃了他的两个老婆。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嫂,不得不向曹操投降。但是关羽是有条件的,他的条件就是一旦知道了刘备的下落,那就肯定要去追随刘备。此刻的刘备是曹操的死对头,他去追随刘备岂不是成了曹操的死对头?是个人都不会答应这种无理的要求吧?但是曹操却答应了,而且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招待关羽,曹老板你这是想把关羽养胖了走不动路是吧?此外,他还报奏汉献帝,给关羽封了一个汉寿亭侯,这就厉害了。关羽的确很感动,跟刘备混了这么久,还是个马弓手,到了曹老板这里,一下子成了汉寿亭侯了!但是关羽还是要走,最最让人咋舌的地方出现了,曹操居然真的放关羽走了!曹操你是魔鬼吗?明知道关羽放出去是对付你的,你还放他走?难道你已经预感到华容道人家会饶你一命了?
第四,曹操赤脚迎许攸,许攸捏着鼻子为曹操献计。当时曹操处于跟袁绍对峙的阶段,没有人知道接下来曹操该如何出手对付袁绍。因为袁绍实在是太强大了,这不是曹操这点人马能够对付的。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许攸从袁绍那边跑了出来,他说自己要投靠曹操。外人一看,这百分百就是计谋嘛!可是曹操不这么认为,他当时刚脱了鞋准备洗脚,听到许攸来了,也没顾得上穿鞋就冲出来迎接了许攸。许攸一闻,好大一股味道:“曹老板最近没什么时间洗脚吧?”曹老板表示很无奈地点点头:“这袁绍一天不灭,脚是不敢乱洗啊!”于是许攸就连夜为曹操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和对付袁绍的办法。是不是真心对许攸好,这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戏一定要做足!
总结:曹操在那个年代的确是非常出色的好老板。跟着刘备需要吃二十年的土,跟着曹操眨眼之间就有饭吃。徐庶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他就是从刘备那边投靠曹操的。曹操待人是有几个方法的,首先就是表现得十分真诚。还是那句话,不管真不真,戏要演足了。所有人才投靠曹操的时候,都十分感动,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曹操看一看,这么看来曹操的真诚的确打动了不少人。
第二点就是待遇给的高,不管你将来能给我带来多少好处,先给你封个侯好了。这是曹操最不需要本钱的手段,毕竟皇帝在自己手里,他封侯可是又法律效应的。其他诸侯是没有这种资格的,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曹操让汉献帝封的,关羽为此吹了一辈子,毕竟是官方认证的侯。第三点就是信任了,他可以让你放手去干。虽然他把刘备给看走眼了,但是他对刘备还是很放心,让他独自前往徐州放手干。曹操出征在外,常常将整个都城都交给荀彧一个人来打理,这本身也是一种对人才的信任,所以荀彧才会死心塌地为曹操干活。以上就是江湖小晓生的一点拙见,还望大家海涵评论。
三国里的曹操是怎么爱惜人才使用人才的?
关于曹操爱才惜才的例子有很多,他在《短歌行》一诗中表达得很清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事实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最熟悉的例子的是他对待关羽这件事,关羽是一员猛将,侠肝义胆,忠心耿耿,他想劝降关羽,使之为自己所用。虽然关羽最终没有投降,但曹操也没有为难他。
还有一个叫陈琳的,是建安七子之一,很有才。一开始跟随袁绍,写过一篇檄文,文中骂曹操骂得很过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连曹操的祖宗八代都给骂了,曹操当时是很生气,抓住了他想把他杀了,但是最后并没有杀他,而是让他在自己单位工作。由此看出曹操够宽宏大量的。陈宫也是,曾经帮助吕布攻打曹操,但曹操抓住他以后也没有杀他,照样给他安排了工作。魏种本是曹操的手下,后来叛变了,被抓后,曹操也放了他一马,该干嘛还干嘛。因为曹操有巨大的雅量,所以他帐下的谋士是最多的,像郭嘉、荀彧、程昱、许攸等,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顶尖谋士。
曹操对待文臣如此,对待武将也是一样的。他在普通士兵中发现了于禁、乐进,并提拔重用。对待敌将张辽,他没有一杀了之,而是宽容以待,使之为己所用,终增加一员猛将。
总之,我是很佩服曹操的,他有文韬武略,有宽广胸怀,放眼历史,能与之比肩者鲜有人在。
三国里的曹操是怎么爱惜人才使用人才的?
曹操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
是三国时期第一人才!第二才是诸葛亮!
曹操除了晚年为了私利逼死荀彧外,在他一生之中都践行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爱才惜才用才”之典范,也是他虽无诸葛孔明亦然成就奠定一统中原基础伟业之举。
曹操爱才惜才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在当时,无论寒门之弟、还是市井之徒,只要有才,曹操一律礼贤下士,而且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纵观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真正做到“唯才是举”的“曹贼”也……
首先,曹操自己就是三国时期第一人才,所以识才不嫉妒。
其次,心胸宽阔,举大事而不拘小节。
第三,维护中华大一统!代表整个古代读书人的最高境界——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国里的曹操是怎么爱惜人才使用人才的?
您好,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算的上是三国第一枭雄。其文韬武略,可谓百年罕见,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贫贱尊贵,只要有真才实学必定能谋得一官半职,甚至委以重任,如郭嘉,荀攸,程昱等就是如此成为曹操谋士的。慧眼识人,刘备徐州败于吕布反称刘备为当世英雄,此一节也充分体现出曹操的眼光独到,观人如炬!
爱才惜才:
典韦、郭嘉之死。曹操可谓悲痛万分,哭到声泪俱下。宛城之变,张绣趁夜反叛攻杀曹操,典韦舍命护驾,死于乱箭之下,此役,长子曹昂殁于宛城,曹操却独泣典将军。
郭嘉于官渡之战后病亡,生前助其战胜袁绍,谋略深远,见识过人,没能帮助曹操一统天下,直到赤壁大败之后,痛哭道如果奉孝不死,不会有这样的失败。
收关羽后,更是赏赐不断,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金银美女玉器豪宅,三餐皆惦记着关羽。
官渡大战时,少时玩伴许攸深夜来投,当时曹操正在洗脚,听报后竟然忘履相迎。
用人方面:
曹操更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无论是鹰犬之辈还是奸盗之徒都会心甘情愿的为曹操尽最大的能力,驭下之术手段非凡,对人才的恩惠、礼遇和宽大等直接影响到他的政治目的。例如:上文提到张绣曾在宛城反叛,有杀子之仇,曹操仍不记前嫌招降张绣,拜为扬武将军并结为儿女亲家。官渡之战,张绣力战有功,后又击败袁谭,曹操论功行赏增邑二千户。
其实曹操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很会运用人情权术,笼络人心为己所用,从而完成他心中伟大的霸业!
三国里的曹操是怎么爱惜人才使用人才的?
不要说三国,就是在历史上,曹操的爱才都是有名的。爱才、揽才都比较容易做到,会用才才是大学问。一般有才的人多清高,献策的时候,谋士之间很容易产生分歧。如果主公处理不好这些分歧,势必会在谋士间形成矛盾。袁绍手下的钱丰、许攸就是例子。初衷都是为了主公好,可是袁绍没有处理好谋士之间的这种矛盾,导致事态不断的升级、恶化,最终丢掉了江山性命。所以说曹操的伟大不仅在于识才、惜才,更在于他会用才!
三国里的曹操是怎么爱惜人才使用人才的?
曹操爱惜人才,在《短歌行》中,就有诗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名句。
尤其在对待关羽的时候可以看出来。曹操攻打徐州,关羽和刘备张飞失散,被围困在土山上,曹操派张辽去劝降,关羽有三约:第一只降汉室不降曹操,第二若知道刘备去处,就离开,第三要照顾好嫂子,不能有军士去骚扰。这三条曹操都答应了。后来在许昌给关羽三天小宴,五天大宴,送金银美女赤兔马,还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可以说对关羽真的太好了。正因为如此,才有后来关羽在白马为曹操解围,斩颜良诛文丑,以及在后来华容道放过曹操。
在打下荆州时,由于北方不擅长水站,任用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虽然曹操不信任他们,但是曹操有一点是唯才是用。
在和吕布袁绍作战时,都是荀彧为曹操镇守后方,曹操对荀彧也是言听计从,在征讨辽东时,对郭嘉信任有佳,可以说是曹操很会用人了?
可以说,曹操对手下会用,敢用,能用,这一点确实很高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