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汉武帝没杀刘据,而刘据成为了皇帝,西汉历史会再出现英君明主吗?

刘据是汉武大帝的太子,是他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儿子。他的舅舅是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大司马卫青,不过可怜的是,刘据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却被杀了。不仅他被杀了,他全家基本都被杀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刘据继位会不会重新开创盛世?

第一,刘据得罪了小人,遭到小人的陷害。

往往扳倒大人物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这里面就必须要提到一个最重要的小人物江充。江充这个人长得十分漂亮,但是心不正。 他早年是在赵国,他的妹妹嫁给了赵国的太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得知太子跟太子的妹妹有染。这在大汉朝是天大的罪名,所以江充遭到了太子的追杀。江充逃到长安以后,便告知了汉武帝,汉武帝大为震怒,差点就宰了赵国太子。从此江充就得宠了,而赵国太子刘丹被废掉。

这件事触怒了当时的太子刘据,所以刘据对江充的得宠非常恼怒,应该总是瞧不起江充。也正因为这件事,江充开始制造祸端来陷害太子了。他在太子的寝宫中挖出了木偶,其实是他伪造的,所以在汉武帝那边告发了太子。而刘据又不是傻瓜,当然不能白白被诬陷,所以他就调兵想要除掉江充。这个时候江充连忙跑到汉武帝那边诉苦,告发太子谋反。汉武帝听了那还得了,立刻派兵镇压,最终刘据兵败自杀。

第二,刘据的性格比较宽厚仁慈,跟汉武帝完全相反。

这一对父子确实完全不像,汉武帝是那种暴躁而又雷厉风行的人,可是刘据却是十分温和的人。这或许跟教育是有关系的,在卫子夫的培养下,刘据的性格十分温和,而汉武帝的生母王夫人却是一个极为看重权势的女人。所以汉武帝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太子,这才使得江充的计谋得逞。对刘据来说,自己的父亲汉武帝虽然是雄才大略,但是施政过于严格,很多冤案处罚太重,所以刘据在不经过汉武帝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宽赦了不少罪犯。这件事让皇后卫子夫十分担忧,害怕刘据为此得罪了汉武帝,可是汉武帝知道以后,却比较欣赏刘据的做法,这或许是这对父子唯一共通的时候了。

第三,如果刘据做了皇帝,那结局会怎样?

刘据如果能够顺利接替汉武帝的位置,可能汉宣帝的盛世局面就会提前到来。我们知道汉宣帝刘病已是刘据的孙子,在刘据自杀的时候,刘病已的父母也都被杀掉了。而后来在霍光的支持下,刘病已成为了汉宣帝,开创了大汉朝最繁华的盛世。他的性格跟自己的爷爷刘据十分相似,所以刘据如果登基的话,首先会改变汉武帝的施政方针,对匈奴采取攻守兼备的策略,不排除重新开始和亲的政策,维持边疆的稳定。对内的话,应该会让老百姓们休养生息,发展国内的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汉朝延续下去。毕竟他的老爸实在是太会玩了,把国家的老本都差点玩光了。

假设汉武帝没杀刘据,而刘据成为了皇帝,西汉历史会再出现英君明主吗?

首先你这个问题都是假设的。历史上并不存在假设的历史问题,因为历史本身根本就不能假设。但是我们在假设之下谈谈假设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们不是历史学家,说着玩而已。

根据刘炬生平的表现来看,他性格温柔仁慈,善于纳谏,不爱杀戮,爱好和平。熟读儒家经典,崇尚仁义礼智信。通过他在汉武帝朝辅政的表现来看,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守成之君。但是历史并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他的父亲也没有因为他的温柔仁慈,而放他一马。所以他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君主,这是未可知的。

但是我们看,后来出现的汉昭帝和汉宣帝。他们两个的功绩也并不亚于太子刘据。昭宣中兴是汉朝继文景之治以后的又一个中兴盛世。这一点刘裕能不能做到也是未可知的。

他是值得我们同情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同情他去假设历史。因为历史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他有再大的才能也是空谈。

假设汉武帝没杀刘据,而刘据成为了皇帝,西汉历史会再出现英君明主吗?

刘据在政治上相对来说还是比汉武帝有不小的差距的。

汉武帝选择和培养的接班人,是帝王这个惟一保留的“大道家贵族”(“大巫”),同时又是“独尊儒术”之后的“儒家平民”后代,既要有贵族的尊严和骄傲,又要有平民的平和和温情,既要针对有贵族的“魔性”,也要有针对平民的“神性”,如何斩断一般的贵族皇后对帝王行政的干预,汉武帝与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做法不同,他选择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儒家皇后卫子夫,没有任何政治根基的平民担当皇后,其隐含意思就是“想杀就杀,想废就废”,不会引发任何国家管理上的反弹。

但汉武帝在帝王位置上待得太久,使得卫子夫这个儒家平民皇后逐渐控制部分权力形成新的“道家贵族”,汉武帝察觉这一苗头,通过酷吏江充予以了打击,在这个过程中,卫子夫不合时宜的进行了军事反抗,坐实了自己的嫌疑,汉武帝作为“杀母留子”制度的首创者,本来就是准备杀掉卫子夫,而留下刘据性命继承大统的。

刘据最后选择了自杀,这就导致了汉武帝的大失所望,毕竟除了封建帝王皇权的联系,他们还有父母子女的人伦的联系,所以他修建了一个亭子来纪念刘据。

但是,刘据还是没有领会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平民治国理念,以他自己优柔寡断的性格,极易向新“道家贵族”妥协,导致权臣的出现,出现贵族治国的情况,后来,他的后人刘病已则基本继承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衣钵,“帝王道家(含分支法家)”为体,“大臣儒家”为用,实现了“内聖外王”。

基因的遗传使汉宣帝刘病已成为了功绩彪炳的一代英主,只不过他的下一代却不懂得“独尊儒术”的实质,搞了个“内外皆聖”,只强调为帝王担任“耳👂”、“口😚”,而大权旁落,无人担任“王👑”的职责,就事实开始培养起了“新道家”权臣,削弱了皇权,王莽这个“儒家平民”领袖成为了事实上的“新道家贵族”,后来篡夺了大汉江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