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把储君留给弘历,弘昼怎么做的,有哪些荒唐轶事?
作为雍正皇帝最聪明的儿子,弘昼的一生算是比较完美的了。跟他同为皇子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就是他们的三哥弘时,还有一个便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老四弘历。那么面对雍正将皇位执意传给弘历的情况,弘昼是怎么表态的呢?
第一,亲眼见到了九龙夺嫡的可怕,弘昼早就看破了一切。可以说,雍正这一代人所经历的事情,给弘昼上了一课,而且是终生受益的一课。他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在这场战争中,是如何的凶险。自己的叔叔们是如何处心积虑地想要登上皇位,为了登上皇位,甚至可以牺牲最重要的亲情。弘昼明白,皇位这个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够碰的,雍正登基的当天晚上,回到府里就把那些参与夺嫡的功臣们全都赐死了,可见皇帝不是一个好差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自己兄弟当中出现,弘昼早就表态自己没有争夺储位的心思,只想着能够逍遥快活地过一辈子。
第二,三哥弘时的野心暴露,最终被雍正赐死。雍正五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弘昼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事情。那就是他的三哥弘时被雍正给处死了。理由当然非常简单,那就是弘时想要夺取皇位,那个属于弘历的皇位。早在康熙年间,弘历的天分就已经表现了出来,而且弘历是受到康熙着重培养的皇子,雍正本人也比较喜欢弘历,所以这个时候弘时为了夺取帝位,向弘历开炮,甚至想要谋杀弘历。这件事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为了能够彻底解决这种事情,为了自己这一辈所吃得苦不再让弘历吃一遍,雍正只能狠心处死了自己的三儿子。这是震动天地的大事情,弘昼当然是清楚的很,所以为了活下去,他根本就没打算去争夺这个皇位。
第三,自认为能力没有弘历强,又没有弘时的野心。弘昼他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虽然人比较聪明,可是在办事能力上他是比不上弘历的,因为弘历足够用心,做事又有章法,确实是一个合适的皇位人选。而自己也没有弘时那种野心,弘时在八阿哥胤禩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了夺底之路,差点就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可惜最终还是败给了自己的老爸,所以他的野心是弘昼所永远都不可能赶得上的。既没有足够的能力,又没有足够的野心,弘昼为什么要去触碰那个不可能达到的位置呢?反观现在的生活,其实已经很好了,弘昼是一个知足的人,他懂得知难而退。
第四,做出一系列荒唐事,只为了能够做个逍遥王爷。为了能够让自己彻底跟皇位撇清关系,弘昼开始了一系列的荒唐举动。比如说在雍正吩咐他去抄胤禩的家的时候,弘昼居然在自己家里搞了一处活出丧。看似十分荒唐,其实他是不想看到亲人相残的场面。后来乾隆登基以后,他更加荒唐了,没事儿就往人堆里扎,常常跑到赌坊去赌个痛快,基本上都是输个精光。输了以后他也不怕,总是悄悄找到乾隆皇帝,问他要点钱去花。乾隆知道这个弟弟是一个逍遥自在的王爷,每次虽然是骂骂咧咧,但是都能够给不少的钱,让弘昼随意挥霍。弘昼这么一直活到了六十岁,就连乾隆都说他是一个逍遥王爷。其实他做所有荒唐的事情,只有一个目的,告诉雍正和乾隆,自己是不想做皇帝的,你们放心好了。
《雍正王朝》雍正把储君留给弘历,弘昼怎么做的,有哪些荒唐轶事?
雍正帝的老儿子“和亲王弘昼”有几个绰号:荒唐王爷、荒诞王爷、乞丐王爷、逍遥王爷,为什么叫乞丐王爷等等。
经历过前朝风霜雪雨的“弘昼”是雍正皇帝的老儿子,雍正十一年被封为“和亲王”,当这位“和亲王弘昼”得知父皇雍正把“储君”的位置留给了哥哥“弘历”后,马上退到幕后!
装傻充愣是这位“和亲王弘昼”的最大本事,虽然不见了排序三哥的弘时在干什么,自明白未来的皇帝位置不是自己的,干脆离他们远远的躲起来,自己当一位逍遥自在王。
荒唐掩盖机灵保荣华富贵和亲王弘昼有时候混迹于市井小民之中,不让长随(跟班的)跟着,在民间人群中往来,有的人还认识他,据说和珅就是他发现的。
讲一段传说:有一次和亲王弘昼闲逛,几个长随远远的跟在后面,只见和亲王弘昼进了一个“赌场”,长随也没在意,因为和亲王的活动是没有规律的,长随也跟了进去。
只见和亲王弘昼穿了一件破棉袄,和亲王棉袄里面即是银票,吆五喝六的“赌”上了!大家都知道赌博的耍鬼出老千,他哪知道,只一会的功夫,上万两的银票输了个精光,王爷不玩赖,当然谁也不认识他是王爷,拍拍屁股出来了。
找哥乾隆要钱,乾隆高兴没钱了,怎么办? 最不缺钱花的就是“和亲王弘昼”,他来到“内庭”找他哥哥乾隆呀,巧了,乾隆皇帝正在开朝会,看见和亲王弘昼进来,生气的说:你是亲王,重大朝会你不参加,干嘛去了?
和亲王弘昼赶忙一个纤打下去回禀到;臣弟去民间走访,体察民情。乾隆皇帝不禁惊讶,嘿,出息了,干正事了!赶紧坐下说说; 和亲王弘昼没坐,走到乾清宫乾隆皇帝的御座前神秘的对乾隆皇帝附耳说:哥,批给我点钱吧!
乾隆帝给完钱说:滚远点!乾隆帝问“和亲王弘昼”;干嘛? 和亲王弘昼假装哭丧着脸说道,臣弟刚才体察民情不小心推牌九输了一笔钱,没着落,乾隆皇帝苦笑不得,知道他这个弟弟的花样多,就是不知道他竟然去赌博了。
皇帝批钱能少吗,问和亲王弘昼,多少钱,弘昼伸出五个手指头说;五万两!和亲王弘昼嘿嘿一笑拿着条子走人了,乾隆帝心里想,我这个弟弟呀,真没办法。
乾隆皇帝就这么一个亲弟弟,知道他故意装的不想事。 和亲王弘昼这位逍遥王爷不是不想事,他想多了行吗,还要不要这荣华富贵了!
雍正很喜欢他老儿子弘昼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雍正帝与他的大儿子弘时,小儿子弘昼之间的一段对话,弘昼就一句话:
弘昼:儿臣既没有三哥的这份心思,也没有四哥办事的能力,只是身子骨结实,只望能把皇阿玛的病移到儿臣身上,就算替皇阿玛分忧了。看看这话说的,密不透风,即恭维了哥哥,又保全了自己,特别是弘昼的这份“孝心”雍正感动。
康熙朝他虽然小,但是他经历过,王爷就得当逍遥王爷,事管多了容易摊事,还不如装傻充愣。
自有雍正王朝以后,活出丧就是“和亲王弘昼”发明的,这个故事情节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天下谈资。
前车之鉴不可忘,雍正皇帝在处理两个儿子之间的问题上还是有一套的,弘昼的韬光养晦保全了自己的一生平安,看来邬思道说的话是金玉良言,对皇帝位置看都不看。
据传说:和亲王弘昼找乾隆皇帝要钱,乾隆皇帝从来不讲价,给钱还要说一句:快点滚蛋,少惹事。
在雍正,乾隆两朝是这样评价和亲王弘昼的:仰仗老爹是皇帝,后来又是自己的亲哥哥当皇帝,他的一生桀骜不驯,荒唐一生不算,还逍遥自在,干出来很多出格的事,但不犯规,乾隆皇帝也乐得他这样,省的干扰自己风流倜傥。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一起看古史!欢迎网友评论、留言!
《雍正王朝》雍正把储君留给弘历,弘昼怎么做的,有哪些荒唐轶事?
弘昼荒唐得有分寸。这个分寸叫“惟关自己,事不及人”。(弘昼的活出丧)
你就拿”活出丧”(当然正史里是发生在弘时死后次年),这件事情来讲。弘昼是给自己办的丧礼,自己坐在灵堂中间,面盖草纸。吃着贡品,听着丧乐。
其实这就是做给雍正看的,首先我并没有争储之心;其次,我对死也是看得很开的,但弘时之死我兔死狐悲,感同身受;最后,皇阿玛你手下留情。
但在电视剧里,弘时多活了好多年,“活出丧”就出现在了三阿哥允祉带着他们哥俩去抄老八老九家的时候。
(弘时的小算盘噼里啪啦)
弘时自然挺兴奋 ,为毛?到目前为止,自己没暴露。只要抄了老八的家, 把罪证一收罗,一处理。自己就是没事人了。但弘时哪懂雍正为什么要让允祉和弘昼、自己去操这两个逼宫失败的人的家,是什么用意?
然而弘昼年纪虽小,却分分钟洞悉原委。原因很清楚,那就是”你们自己看看,有非分之想的人最终是什么结果?!”所以弘昼立刻表明态度,我没有非分之想。我也不想体验那种被抄家、圈禁的痛苦。但是,说出来自然是没有做出来有效果的。
那就以自己一贯荒唐到底的方式来诠释这个答案吧!于是整出一个”活出丧”。当弘时来找他,他说自己不能出门,出门又血光之灾。
这句话看似荒唐,但一深思,的确如此。(允祉也没懂)
如果弘时此刻欣然受邀出门,他负责抄谁家呢?三个人抄两个人的家,必定要两个人一起共同负责查抄一个人的家。而弘时必然选择抄胤禩的家,毕竟把柄在呢,不放心。而他和弘时一起抄胤禩家,看到不该看的,听到不该听的,这必然就是杀身之祸。而如果弘昼故意避开和允祉一起抄胤禟的家,那你躲什么?是不是知道什么秘密?弘时更不会放过自己。这门要是一出,可不就是血光之灾么?
(不说才是大智慧,因为说什么都是错的)
要知道前面弘时让自己背了个“误传圣旨”的罪状,差点就铸下大错啊!跟弘时是彻底玩不起,那些都是真拿命在玩的。
所以最后雍正召见弘昼,提到弘时,弘昼也坚决闭口不言,更不会多说弘历半个字,而提到自己的时候,各种无用之人的说辞。
弘昼荒唐么?荒唐!可是再荒唐,也只限于对自己。对外而言 是各种防范 ,几乎密不透风!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雍正王朝》雍正把储君留给弘历,弘昼怎么做的,有哪些荒唐轶事?
历史上的弘昼,确实是一个傲慢任性,肆意妄为的人。至于说弘昼干荒唐事是为了自保的聪明之举,这主要是后来的史学家和野史学者的观点。
比如第八代和硕礼亲王昭梿,他就写过一本名为《啸亭杂录》的杂记,里面记载了一则弘昼干的荒唐事。有一天上朝,弘昼和首席军机大臣、一等果毅公讷亲起了小争执,弘昼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了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任由弘昼殴打老臣讷亲。见皇帝是这个态度,文武百官都看傻了。其中的内幕只有乾隆和弘昼知道。原来讷亲仗着自己是先帝托孤重臣,倚老卖老,乾隆对他非常恼火。弘昼当面殴打讷亲的行为,乾隆虽然面无表情,其实内心里给弘昼点了一万个赞非常痛快的——打的好!后来讷亲被乾隆下旨赐死,而弘昼则屁事没有。
(弘昼)尝以微故,殴果毅公讷亲于朝,上(乾隆)以孝圣宪皇后(崇庆皇太后)故,优容不问,举朝惮之。——《啸亭杂录》昭梿是嘉庆时期的亲王,弘昼打讷亲的事他也没有亲眼见过,也是听别人说的。他把这个小事件记录在书,其实是想借弘昼抒发自己的感慨。因为昭梿晚年因为一些事,被嘉庆皇帝革了亲王爵位。弘昼这种以荒唐自污,让乾隆对他放心的行为,是昭梿非常认同的,认为他有大智慧。当然了,这是昭梿的看法,至于是不是荒唐保命,只有弘昼自己心里清楚了。
至于《雍正王朝》电视剧里面,则是很直接的把弘昼塑造成了一个看似荒唐,实则非常睿智的小王爷。雍正下诏,令弘昼和弘时抄老八家时,弘昼以出门就会有血光之灾为由,拒绝奉旨,刻意的避嫌。八王爷偷偷的对弘时说:你们兄弟三人之中,弘昼最为聪明灵透!
理由有三:
第一、弘时、弘历、弘昼三人一起背书,弘昼每次都是最不用功的。可每一次考试,他都是倒背如流的。
说明弘昼的不用功是装出来的,要么他是个天才,过目不忘;要么就是下课了回去偷偷的用功。表面无能,实则睿智,心机很深……
第二、弘昼干了很多荒诞不经的事情,但是没有一件是有违礼制家法的。
这个论断也是礼亲王昭梿的看法。看似弘昼打了朝廷重臣,实则是替乾隆出气。明面上看着很荒唐,实际上乾隆并不会怪罪他。
第三、弘昼不像雍正和康熙,他很像世祖顺治皇帝,对自己的能力很清楚。
这一点要结合历史来看。雍正八年,雍正就曾面授遗诏大义,对弘历继位有所暗示。为了保障弘历顺利继位,雍正将一份遗诏放在了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另书一份放在身边,并且先后给张廷玉和鄂尔泰二人看过。弘历继位,在当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举朝心照不宣,弘昼自然也不例外。既然皇位没有希望了,倒不如做个王爷,自保余生。
其实老八知道,雍正这次抄家让弘时和弘昼两兄弟一起来,明摆的就是考验他俩。弘昼拖故不来,通过了考验;弘时心怀叵测,急于堵住老八的嘴,对抄家一事异常积极,遭到了雍正的怀疑。雍正派图里琛跟着弘时一起去,就是去监视他的。
谁知道弘时进门前就大大咧咧下命令:东书房和签押房,由我亲自处置。所有的御批御扎和内外大臣们的书信往来,也交给我一个人,谁都不准看!图里琛听到这话应该都傻了。这个时候,书信和密折都是最招人猜忌的东西。躲还来不及呢,弘时居然往自己身上揽。这不是不打自招吗?
雍正后来单独召见弘昼,五次挖坑,弘昼五次智慧般的躲过,通过了最后一次考验。
大坑一:雍正问弘昼是不是在故意逃避抄家这件差事?弘昼直言不讳,毫无隐瞒。雍正很满意,弘昼过关。
大坑二:雍正笑称: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了。弘昼急称这不是明哲保身,是自己真的没本事。雍正很满意,过关。
大坑三:雍正继续笑称,没事没事,不用隐瞒我,其实我都知道。弘昼继续强调,我不是装傻,是真的傻。雍正满意,过关。
大坑四:岳钟琪报来一份奏报,有个叫曾静的骂我,你看看?弘昼断然不看!国家大事我一概不问。雍正很满意,过关。
大坑五:上次误传圣旨,是怎么回事?弘昼坦白了自己当时说的话,而弘时说的话则故意不说,把锅甩给弘时。雍正对弘时产生疑惑,弘昼过关。
总的来说,电视剧里面弘昼干的荒唐事并不是很多,除了活出丧,也没有别的了。至于活出丧这件事,历史上确实有。但并不是雍正年间的事,而是乾隆继位后,弘昼才的事。因为雍正活着的时候一直把弘历和弘昼留在身边,虽然他们早已娶妻生子,但是却没有给他们分府而居,他们一直随雍正住在大内和圆明园。 弘昼不可能有私宅办什么活出丧。
雍正驾崩后,弘昼聪明之处立刻显现。他只比乾隆小三个月,兄弟两个自幼在一起长大,分别居于雍亲王府东西室,自幼形影不离,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感情是非常好的。但是随着乾隆继位,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弘昼心理很清楚。乾隆不让他插手政务,他就躲得远远的;乾隆怀疑他,他就跟乾隆提要求,让乾隆把雍和宫赐给自己。乾隆当场就傻了,这弟弟是不是真的二啊?
是不是真的二,不得而之。这就要问弘昼他自己了。以弘昼的一首《金樽吟》作为全文的结尾。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首诗是弘昼唯一的作品,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不仅保全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而且成全了兄弟之道、君臣之道。
《雍正王朝》雍正把储君留给弘历,弘昼怎么做的,有哪些荒唐轶事?
在说雍正王朝的弘昼之前,得先说一下《延禧攻略》对于弘昼这个人的设定,实在是汗颜啊。弘昼此人虽然荒唐,但是一生9个子女,7个都是和嫡福晋生的,可见他并不花心,也不好色。说弘昼想要篡乾隆的位就更好笑了,弘昼一生都在避嫌,就是因为知道自己父亲和叔伯之间的惨烈斗争,明明白白懂得大智如愚这四个字。
相比于这部电视剧,雍正王朝对于弘昼的刻画就更加符合历史一些。在雍正王朝之中,雍正对于弘昼这个儿子算是十分满意的。他非常又为了显示自己的不争,他也做了许多的荒唐事,最为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活出丧了。
八爷党逼迫雍正高八王议政失败之后,雍正让老三和弘昼去抄老八的家。弘昼为了避免这档子差事,竟然给自己出殡,让前来找他的老三直接傻眼。老三逼着他去当差,他竟然说自己这几天还有血光之灾不宜出门。
雍正知道此事竟也不逼迫他,在活出丧结束之后将他喊道宫里来问话。弘昼走到门口首先塞了张银票给李德全,想要他帮着自己圆圆话。雍正开口就夸他懂得明哲保身之术,比自己当年还要强。弘昼一听大惊失色,说自己修炼十辈子都打不到雍正的高度。
接着雍正又问起他怎么误传圣旨的,弘昼原原本本说了一遍,雍正再问弘时是什么说法的时候,他推脱说自己已经忘记了,最后还关心雍正的身体,说要找人给他看病。雍正这一段话给弘昼挖了几个坑,但是弘昼都一一绕过,回答得十分缜密。
在史书之上对于弘昼的记载也是如此,清史稿之中明确记载了弘昼有给自己办葬礼的奇葩爱好,他亲自指挥丧礼,坐在庭院中间,命令所有的家人都要祭奠哭泣,他则是一边吃贡品一边喝酒看热闹,还叫人就把冥器之类的东西全部放到自己的榻前。
不管是雍正还是乾隆,两个皇帝对于弘昼的乖张都非常包容,特别是乾隆,把父皇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所以他比其他的藩王更加富裕。也有史书上说弘昼因为乾隆的偏爱有恃无恐,曾经因为一点点小矛盾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朝臣。而对于这件事,乾隆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怪罪弘昼,从此以后文武百官都不敢惹他了。
弘昼此人确实是雍正儿子之中的一股清流,相比于一年都歇不了一两天的皇帝,他这个和亲王做得实在逍遥得很,想要赌钱有皇帝兄弟给钱,犯了错也有皇帝兄弟擦屁股,他才是将皇家人生看得最通透的一个人啊。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雍正王朝》雍正把储君留给弘历,弘昼怎么做的,有哪些荒唐轶事?
在《雍正王朝》里四阿哥弘历城府深,三阿哥弘时心狠毒,五阿哥弘昼胸豁达。弘历自小受到康熙皇帝调教,雍正也十分喜欢,将来登基差不多板上钉钉。三阿哥弘时心有不甘,却也有所收敛,但是干柴加把火,烧的更旺。五阿哥弘昼一直想做个糊涂王爷,任你们如何搅弄风云,我只想给自己出个殡。
弘昼最聪明五阿哥弘昼确实是脑袋清醒,为人正直,如果五阿哥弘昼要和弘时搞什么事情,估计弘历招架不住。就是连八爷胤禩都感慨说三个人里面属弘昼最聪明,只是他没有夺嫡之心。三阿哥弘时一直不太老实,雍正王朝开科第一考他就带头作弊,贩卖考题,导致张廷璐被斩。有所收敛之后,被八爷硬是抓住了小辫,在胤禩的鼓捣下,他居然想要推翻自己的皇阿玛参与了八爷逼宫事件。事件失败以后,他又想悄悄杀死隆科多杀人灭口,还要派杀手去暗杀弘历,最后雍正不得不下狠心,亲手杀死了这个儿子。
遇难会来事儿弘昼不一样,弘昼揣着明白装糊涂,他自己就和雍正表明立场,说我自己不如三哥,四哥你就不要把什么事情都交给我办了。即使雍正批评他,成天和道士和尚混一块,他也乐得清闲,不愿去参与什么朝事。后来被逼无奈去丰台大营传圣旨,还被三阿哥和八爷套路,让旗主王爷带来的兵将,共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当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是五阿哥并没有声张。
第二天朝会的时候,五阿哥老早就躲在柱子后面等十三爷。十三爷一出现,他马上跑过去,向十三爷问好,顺着话说了一句共管的事,十三爷马上意识到了问题,并告诉弘昼说“你不要告诉你皇阿玛,十三叔去哪里了。”朝堂上弘昼甘愿挨了雍正的一巴掌,都没有交代十三爷的下落,为十三爷争取时间,最后帮助雍正逼宫事件中逆转。
逼宫事件失败以后,雍正让三阿哥,五阿哥和三爷胤祉去抄老八,老九,老十的家。大哥给自己活出声,说自己近期内有血光之灾,不宜出门,巧妙的躲开了这个事,亲自给雍正上折子。雍正问道他怎么假传圣旨,三阿哥在丰台大营说了什么的时候。五阿哥在涉及到别人的时候基本上都说,儿臣,记不太清了。
事后雍正都不得不感慨,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明哲保身,并感叹到和和尚道士在一起,也总比和那些没有良心的大臣在一起来得合适。文/红雨说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