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布衣,为什么刘邦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备却只能偏安在四川一代?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全方面比较他俩的各种情况。
第一、首先我们必须要来看看这两个人的出身背景。首先刘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一家子都是种田的,没有什么产业。他本人比较滑头,所以混了一个亭长做做,但是这个小公务员的官位完全没有改善他们家的家庭条件,反倒是拖了全家的后腿。因为刘邦每次吃喝都会欠很多钱,没钱还债,那人家只能到他家来抢东西。时间长了以后,刘邦家里基本上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他排行老三,因为家里穷,所以四十多岁了都没有娶到老婆。
再看刘备,他总是自称皇族后裔,这一点不需要多讨论,因为是与不是都不重要。他出生的时候老刘家夺取天下已经四百年了,这么长的时间,老刘家的子孙后来有数十万之多。加上汉武帝的一则推恩令,到了刘备老爸这一代的时候,连个官位都没有混上,所以刘备家里十分贫穷。虽然贵为皇族,但是一点光都没沾到。他家除了有一个有钱的叔叔以外,什么都没有。
第二、看看他俩身边都有哪些人相助。刘邦从小玩到大的一帮兄弟非常多,比如樊哙卢绾曹参等等这些,都是他的生死弟兄,一干人有十多个,每一个在他创业的时候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身边是不缺少人才的,后来加入他阵营的就有萧何和张良,这两位更是旷世之才。所以刘邦得到了很多人的相助。
刘备从小到大没什么朋友,唯一的朋友公孙瓒人家自己是诸侯,所以不会主动帮助刘备做大。所以他创业的时候,运气好碰上了关羽和张飞,这才稍微有了一些底气。后来又多次寻求,才使得大才诸葛亮出山相助。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混迹了二十年都没有成就。对刘邦死忠的人明显比刘备多,毕竟都是发小。
第三、这两个人的对手不同。刘邦的对手是无脑的项羽,项羽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天底下没有谁能胜得过他。但是他治国却是一塌糊涂,尤其是一统天下以后,居然依旧让诸侯们裂土封王,这简直太可笑了。所以刘邦拿下项羽,凭的是脑子。
刘备的对手可就不简单了。一个是立志一统天下的曹操,曹操的才能就不用说了,当然在刘备之上,刘备这辈子最怕的人,其实就是曹操。还有一个是占据江东的孙权,孙权虽然没有多少进取之心,但是他也是一等一的雄才大略。一统天下不一定有能力,但是保境安民是完全没问题的。有这么两位强大的对手在,刘备哪里还能走出西川呢?
第四、出川道路的不同。刘邦出川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因为刘邦偷偷从陈仓小道出来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被大家知道。
而刘备就不同了,当时曹操对西川的防守简直是水泄不通,尤其是陈仓小道这里,居然还设下了一座陈仓城。刘备要想出来简直比登天还难,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刘备之所以出不了川,是因为刘邦在四百年前出了川!
我是江湖小晓生,有历史上的问题,随时可以问我哦!
同是布衣,为什么刘邦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备却只能偏安在四川一代?
在中国历史上有二位出身布衣、没有任何背景的农家子弟当了皇帝,成为了一代王朝的开拓者。
这二人第一个是汉朝的开拓者刘邦,第二个是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
其实,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介平民卖草席的刘备来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论才能并不输于他的先祖刘邦。
但刘邦最后一统天下,而刘备却只能做到偏安一隅呢?
其实这不是刘备的错,错的是刘备有一个比他更为强大的对手!
先让我们来看看刘邦为什么就能一统天下!
秦朝被推翻以后,剩下的是主要就是刘邦和项羽开打了,一开始的时候项羽的军力是非常的强大的,不仅军队人数比刘邦要多,而且战斗力也不是刘季这支军队所能相比的。
主要的差距就在于,第一项梁和项羽叔侄是原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有家传的带兵基因。
第二项羽是一位天生的天神下凡,力大无穷、能征惯战。
第三是巨鹿一战,以寡击众,声明大振、威震诸侯。
在当时没有人可以和项羽并肩匹敌,虽说在后来的白登山一战,刘邦被困难以脱险,但是若换做了项羽的话,应该说不会存在白登山被围一事。
但项羽的弱点和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虽说在鸿门宴上他放了刘邦一马,但即使刘邦回到了本营,项羽仍有轻易置刘邦于死地的机会。
项羽最致命的短板就在于他听不进任何其他的不同意见,这一点跟他的叔父项梁一样,都是在遭受到残酷的事实真相之后,才想起范增的意见是对的。
他太过相信自己的强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愎自用。
在项羽的这个圈子里面,真正的谋略之士就一个范增而已,其它的如季布、钟离昧、龙且、项庄等人,都是一带兵冲锋陷阵的武夫而已,基本就没有什么谋略可言。
而且项羽还听不进范增的不同意见,那么他在谋略上还能指望谁?
其实,在项梁起兵之初和巨鹿之战以后,项羽的大营是有高人的,当时的陈平和韩信就在项营之中。
在当时韩信也曾向项羽提过建议,但项羽一听韩信就是那一个从无赖裆下钻过的淮阴少年,哪里会看的起他?
随后不久韩信和陈平这两位当时还未露锋芒的奇人异士都相继离开项羽大军,投奔了刘邦。
也正是这两位离开项营的高人,成为了在日后楚汉战争中置项羽于死地的对手。
而反观刘邦阵营,汇聚了太多的人才,刘邦带兵作战不行,但他可以把兵权交给会带兵打仗的韩信。
他没有念过多少书,但他会听从张良的一切安排。
并且在这支大军的后面,还有一位很有后勤管理经验的萧何为他负责粮草的供应。
刘邦其实什么也不是,最多是有一副无赖的嘴脸,但他很会用人,而其他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很愿意为他提供这种服务,从而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
这就是刘邦为什么在军事力量不占优势的情况,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
那么刘备如何呢?
其实刘备的能力一点都不比他的祖先刘邦差,都说刘邦是一个无赖加流氓。
但刘备的脸皮之厚一点都不比刘邦差,张飞曾说吕布是三姓家奴,但刘备起码比吕布还要多上几家。
他先事公孙瓒,后投陶谦,在徐州和吕布兵合一处将打一家,不就又和曹操联合在一起共同对付吕布。
在灭了吕布之后,又背叛曹操在徐州独立。
在徐州被曹操大败之后,又投奔袁绍。
不久背着袁绍依附荆州刺史刘表,在赤壁大战中又和孙权联合在一起共同破曹。
不久和孙权因荆州问题闹翻,在此后不久又假借增援同宗兄弟刘璋的名义入川吞并了他的地盘。
想想看,刘邦有刘备这等能耐么?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能像他的祖先刘邦一样统一天下呢?
这是因为他的对手曹操太过厉害的原因。
曹操在许都曾跟刘备一起讨论过天下英雄,认为真正能够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他与刘备。
此话并非夸张,有四川人李宗吾曾写过一本书叫做《黑厚学》,书中曾这样说过:在三国时期之所以最后剩下了曹操、刘备和孙权在争霸,那是因为三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曹操的心够黑、刘备的脸够厚。
而孙权是又黑又厚,但黑不及曹操,厚又不及刘备,所以他们三人谁也不能吃掉谁。
在东汉面临崩溃时,曹操的起点比刘备要高,他依靠祖上留下来的官二代优势,很快就聚集起了一大波能人异士 ,而这时的刘备仅有关张二人、兵不过数千、官不过县尉。
在当时的各路诸侯之中,曹操当时也不是最强大的一支,最起码袁绍和袁术的实力比他强大,吕布也跟他差不多少。
但两人都借对方的手削弱了彼此之间的力量,等到曹操消灭了袁绍、刘表、等一干强大的对手,而这时的刘备也基本站稳了脚跟。
但曹操占据的地区是精锐的中原北部地区,不仅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要远高于刘备,并且曹操也不是一个傻蛋,而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以不管刘备付出怎样的努力,都不可能彻底打败曹操。
不过刘备也不是一个平凡之辈,他依靠着善于收买人心的脸厚,在川中站稳了脚跟,曹操在他的有生之年也无法彻底击败刘备。
在汉朝崩溃之后,当时的各路诸侯有几十家,通过一系列的各自拼杀最后剩下了三个割据势力,不得不说他们都是优秀的人才,如果刘备一开始是站在曹操的起点上的话,也许最后统一天下的是刘备了。
正因为刘备是处在社会的底层开始的,所以他才偏安四川一隅,但这已经是很不简单了。
不是刘备的能力不如刘邦,而是刘备遇到的对手要比刘邦遇到的对手要高明得多!
同是布衣,为什么刘邦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备却只能偏安在四川一代?
谢谢邀请!
就刘邦与刘备两个人来说,有许多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
一、共同点。两人都读过书,识字,但都不是才高八斗之人。都出身低微,刘邦干亭长,属于地方小吏。刘备虽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这个无法考究其真伪),在近五百年的风雨中,已为贫民,条件更差。不得不买草席为生,做了个手艺人。两人在地方上有些头面,情商高,刘邦与当地县太爷,官吏,富户交往多,吕公还把大女儿嫁给了刘邦,还好几次被县太爷派到咸阳出差,见多识广,可见刘邦是个人物。刘备也类似,与关羽、张飞等八拜成交,与诸葛亮有托孤之重,这些人为恢复汉室在一起打拼了一辈子。
二、刘邦与刘备也有很多不同。刘邦会用人,加上流氓出身,为人狡诈,心狠手辣。刘备会笼络人,却不太会用人,更不知道培养人。刘备出身皇室后裔,人称刘皇叔,为人讲义,待人还算厚道。
刘邦用人用到极致,萧何运筹帷幄,张良决胜千里,韩信摧枯拉朽。刘邦与这几个人将天下轻松搞掂,收入囊中。刘邦用人不讲亲疏远近,唯才是举。用韩信就是例子,韩信军事才能了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家,名将。当年韩信曾受胯下之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项羽手下混时,只有站岗放哨的份。到了刘邦这儿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筑台拜将,封韩信大将军,从此韩信执掌兵权,战无不胜,到最后将项羽兵围垓下,取得最后胜利,可见刘邦用人的水平非同一般。
反观刘备用人就差不少,刘备用人以感情划线。诸葛亮、关羽、张飞是哥们,就对他们信任有加。庞统、魏延,赵云是后来的,或者感情差一些,就进不了其核心圈子,更不委以重任。刘备以感情用人,导致用人失策。将荆州交关羽镇守是最大的失误。关羽刚愎自用失荆州,绝不是大意失荆州,荆州失,则代表蜀汉失去战略要地,失去粮仓,失去前进基地。关羽死后,刘备意气用事,为关羽报仇又吃了大败仗,国力再次被削弱。无奈在白帝城托孤,力量受损,雪上加霜。失去荆州意味着刘备至多只能偏安蜀地,不可能再取得天下。
有什么样的君就有什么样的臣,诸葛亮执政时始终不信任蜀汉最能打仗的魏延,说他有反骨。韩信有没有反骨?刘邦用。魏延反有确切的事实吗?没有,至少当时没有反。魏延堪称刘邦的韩信,蜀汉不用人才,用错人是蜀汉不能成就霸业的重大原因之一。刘备和诸葛亮用人有问题,也不培养人,也不积极的发现人,导致最后蜀中无大将,寥化做先锋。
三、刘邦和刘备的时代环境差异大。都是天下大乱,但乱形势和根源的不一样。刘邦时代,天下反秦,六国忙着复辟,梦想恢复当年分封时的利益。大都鼠目寸光,最有实力的项羽更是如此,只想当霸主,没有放眼天下。
刘邦一草根,在到咸阳出差时就感叹秦始皇,大丈夫生应如此。刘邦没前世的既得利益,也无现实的固有地盘,因此没有桎梏,便死缠烂打,笑在了最后。
刘备时代则不同,起兵时诸侯并雄,狼烟四起,开始有董卓,袁绍、曹操、孙策、刘表等豪强,同时代表汉室的皇帝还存在,他们都树大根深,独霸一方,刘备几无发展空间。后来有魏国,吴国与其三足鼎立,关羽失去荆州,一盘好棋弄砸了,刘备在战略上完全失去优势。只有蜀地一隅,不仅难成大事,到最后偏安也已无可能。
同是布衣,为什么刘邦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备却只能偏安在四川一代?
刘邦和刘备两个人出身都比较低微,但是都腹有良谋胸怀天下,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已任。最终,刘邦杀出四川夺得天下,刘备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政治报复,便托孤白帝城,蜀汉偏居一隅。两个人取得成就不同,除了二人面对敌手环境不同以外还和他们才干和气度有关。
汉高祖刘邦出身较低,他性格恢弘大度,广交天下豪杰,做过泗水亭长,又有一帮出类拨粹的老乡,这为他日后争霸天下带来帮助。刘备除了关羽,张飞二人以外,好长时间都没有网罗到治世人才,也没有安身之地,一切皆在未知中,直到赤壁之战后才有自己的地盘。
刘邦的军事才能比较突出,除了项羽,韩信和冒顿单于外,几乎打遍天下无对手。最后靠集体力量灭了项羽,拿下了韩信,摆平了冒顿单于,剪除了异姓王,可以说是完胜。刘备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他是一个没落的皇族,势力不及二袁,孙权。才干了及曹操,又失去先机没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刘备开赤壁之战后才有安生之地,奠定三国鼎立格局,能混到这种局面已相当不易了。刘备还没有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便在白帝城托孤,蜀汉成为偏安一隅的小国。刘备没有统一天下命运不济,他面对的敌人实力非常强大,他的才干气度和格局也无法和汉高祖刘邦相提并论。
刘邦是开国皇帝里面最历害的一个,在四十八岁高龄(那个年代)造反夺取天下,开创汉朝四百多年基业。刘邦才能有限只能成为偏安之主。
同是布衣,为什么刘邦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备却只能偏安在四川一代?
刘邦生于秦末,刘备生于汉末。刘邦就是一个平民,刘备是虽然也是刘邦的后代,却也是一介布衣。同时生在乱世的人为什么刘邦能统一天下建立大汉王朝,他的后人刘备却只能偏安在四川一带,最后又被灭国呢?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比一下。
1,时机不同。
秦国统一六国后,六国的贵族势力没有彻底清除,各国贵族势力复国的信念只是被秦国的暴政暂时掩盖起来,一但时机成熟就会爆发。如果秦国的统治能够持续几十年,让残存的势力渐渐地瓦解一部分,也不会在秦始皇死后迅速复燃。秦国15年的统治还没有真正得到天下的民心。六国被秦国所灭,他们仍然十分的痛恨秦国。就像是打架一样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六国贵族宁愿支持反秦的任何势力。比如张良就是韩国贵族,他刺杀过秦始皇,保过新韩王,投过项羽,效忠刘邦。而像张良这样的人是很多的,刘邦也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三国事期,汉朝虽然已经名存实亡,但汉献帝毕竟还在。开国近400年的汉朝的根基也是很深的,汉朝的文臣武将效忠的是皇帝和大汉江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就占据了汉朝的大部分人力资源。刘备虽然称魏宗亲,却已经是一介布衣,皇帝还在,威望也就差多了。
2,人才对比。
刘邦虽然只是泗水亭的亭长,却也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刘邦在开国之初时就曾经分析过他取胜的原因是用人,萧何运筹帷幄之中,张良决胜千里之外,而韩信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天下的奇人都能为他所用。更有陈平、周勃、曹参等天下奇士汇聚而来,也让汉初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雄汇聚的时代。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身边谋士众多,纵观历史和先祖刘邦的时代不论是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无法比拟的。而刘备集团更大的问题是后期人才的枯竭,自诸葛亮死后蜀汉人才几乎形成了一个真空时代。而魏国的人才却是前仆后继,也就让蜀汉在瞬间就瓦解了。
3,对手的强大。
刘邦和项羽对峙时,其他诸侯都是目光短浅,他们想的只有复国并偏安一隅。格局的大小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志向远大的刘邦并没有把其他诸侯做为主要的敌人。而看似强大的项羽,却也是只是一个只能靠蛮力得天下的莽夫。他放弃关中却要“衣锦还乡”定都彭城;爱护氏族却放不下贵族的架子经常屠杀百姓(屠城);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味显示武力攻城略地只攻不占;目光短浅,废除郡县制重新分封诸侯与历史逆势发展;心胸狭隘,不听取别人的建议,并逼走范增……
而刘备的时代,曹操不但先得了天时,更有人和,他收罗了汉初所有的人力资源。而曹操本人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手底下的人才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孙权得了地利,江东的多年的基业也培养一批仁人志士,而孙权承袭的本就是父兄的基业,自然就是江东的主人了,实际是也算是官二代了。而吴国也是人才辈出的,先有周瑜鲁肃,后有吕蒙,再有陆逊。
宗上所述从时机,人才,实力等方面也就让刘邦和刘备的结果不同了。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同是布衣,为什么刘邦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备却只能偏安在四川一代?
刘邦能够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备却只能偏安在四川,是由各自现实实际状况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他们面对的战争形势不同。刘邦所处的时代是大秦刚刚建立不久,由于统一六国,各国之间征战不断,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耗损,百姓流离失所。秦统一后,不仅不与民修养,反而大修宫殿、万里长城、地宫等等,害的百姓生活更加艰苦,所以各地起义反抗势力众多,而秦王朝统一又没有多少年,根基还不稳定,所有的反抗势力都集中指向了秦王朝,共同参与推翻秦王朝的战争之中,刘邦也是其中一位。而刘备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各方势力已经形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吴政权,刘备政权,三足鼎立,他们之间是彼此作战,互相争夺底盘,虽然偶尔有联合如刘备与孙权联合导演了赤壁之战,但这仅仅是一时的联合而不长久,这就增加了统一的难度。
2. 他们面临的对手能力也不同。刘邦在统一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项羽,之前虽然刘邦和一些对手征战有胜也有负,但是最终刘邦不用长时间纠缠最终消灭掉,而项羽是一位将才,战斗能力十分强悍,而且刘邦与其交手多次,多数都被项羽战败,但是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不善于用人,手下一些将才贤才他都没有能力去发掘,导致人才的流失,又不能公平对待取得战功的将军和士兵,基层对他意见很大,仅仅靠一人的匹夫之勇就想统一天下,这是痴人说梦。而刘邦是聪明之人,了解项羽的缺点,大量吸收人才,以谋略逐步战败项羽。而刘备的时代,他所面对的对手都是高手,曹操被称为奸雄,东吴孙权也励精图治,他们都是久经战争的高手,手下谋士众多,况且曹操和孙权都有自己固定的势力范围,而刘备大将不过关张赵三人,初期还没有个安居之所,统一天下的难度可想而知。
3. 他们的人才储备不同。刘邦在当泗水亭长的时候就好交际,为人豪爽,心胸豁达,认识萧何、曹参、卢绾等一批人才,在不断的战争之中,又有张良、韩信等等大人物的加盟,这样刘邦的实力与日俱增,刘邦在评价项羽为什么失败时说的一句话就很能说明这一点: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而反观刘备,治国有诸葛亮和后期的法正,征战虽然他有关张赵三位大将,但关羽太傲,目中无人最终死于盲目自信,张飞太暴,好酒又爱鞭打士卒,最终被自己人杀死,就赵云是一位以理性思维指导自己的人,任劳任怨,还有马超、黄忠、魏延、马岱、姜维等等,但是其与曹操军事集团相比,其逊色不好,谋士有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等四大谋士,将军有夏侯一系、曹氏一系、张辽、徐晃、张郃、典韦、许褚、庞德等等,其实力是碾压刘备的。东吴占据天险,易守难攻,也有一大批文官武将,所以说刘备的人才储备不足。
4. 大义不同。刘邦起义反抗就是为了争夺天下,其目标很明确,得天下高于一切,包括友谊和亲情,现实刘邦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一次逃跑中为了让马车跑快点,将自己的儿女踢下了车,你看够不够很。为了夺天下他能够冒着父亲被项羽杀了的危险来激怒项羽,正是因他以夺天下为第一要务,其他都可牺牲的观念让其在统一天下中最终取得胜利。而反观刘备,在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什么天下、什么北伐通通不要的,就是一门心思要为关羽报仇,于是发动倾国之兵攻打东吴,最终落得个打败而亡的后果,自身势力被严重削弱,整个国家踏上了下坡之路。
5.国力基础决定的。历来中原地区就是经济最富庶的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而刘备所占之地经济,人口等实力均不能和中原地区的曹操和东吴相比,经济实力应该在三个政权中最弱的一个。而后诸葛亮又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又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让本来就基础薄弱的国力更加脆弱,统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上就是我对刘邦能得天下而刘备不能所做的一点分析,如有不争取,希望批评指正。
谢谢邀请回答此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