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一个“侠客梦”啊,看到这个题目,不由得点进来说一说。这两人的小说我都看过,在说他们小说的区别之前,先说说我和他们小说的故事。
一、我看金庸小说的历史我是1989年参加高考的,那时候农村条件艰苦,没有电视、没有小说,全县也没有几所高中,位置也很偏僻。
高考要到县城里去考,提前一天,学校找个小旅馆住下,高考完回家等消息。按照我的老师宋先生的话说:等到消息的将来穿皮鞋;没等到消息的话,将来可能不用穿鞋。
高考是7月7、8、9三天,我们6日就到县城住下。我和好哥们汤君出了名的心大,别人临阵磨枪看书,我俩跑出去玩,我们像不像“大侠”?
结果我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一本奇书,名曰《天龙八部》,好奇加上口袋里真有几块钱,我们俩就买了下来。
结果晚上在小旅馆,我们看得一夜没睡。我还分明记得,第二天出发上考场时,我看到“木婉清知道身世,要离开段誉”这个地方。上午考语文,满脑袋都是“木婉清骑马出逃”的画面。
也是“年轻火力壮”,要是现在一晚上不睡,第二天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个字的,何况考试。后来有时间了,我买了一套金庸的书,全部看了一遍。
参加工作后,一次休假在家,没事干看电视,电视里放的是武打电视剧《绝代双骄》,一下子看进去了,总想知道结果;于是傻乎乎地跑到书店,买了小说《绝代双骄》。休假就是在看这本书中度过的,休假结束,满脑子都是小鱼儿和苏樱幸福地打情骂俏的情景。
觉得这小说真的挺不错,也很有意思,注意到作者叫“古龙”。后来又看来“小李飞刀”,连带着楚留香、陆小凤什么的,但都觉得不好,没有小鱼儿、花无缺、李寻欢好看。也许是这时候的我对武侠小说不太迷了。
顺便说一句,我和汤君看了一晚上小说,后来我们都和大海结缘。他现在是世界级远洋货船“老大”,牛气得很,很多俄罗斯的故事都是他告诉我的;我只是在太平洋西岸转,一直没有冲出第一岛链。光看小说,不练武功,没有打通“任督二脉”啊。
二、金庸小说的特点金庸的小说在描写历史方面,还是有点底蕴的,尽管有些牵强附会。比如《射雕英雄传》,一看就是南宋时的事,襄阳大战、蒙古南侵,遗憾他没写“钓鱼城大战”,那个战役是挽救欧洲的战役。
《天龙八部》也是宋朝时候的事,段正淳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大将高升泰,实际上是段正淳前的大理王,他是篡位上台的,死后还政段氏。
金庸小说的人名都取得好。风清扬、令狐冲、张无忌、郭靖、杨过、陈家洛······一个个名字都很有味道,也很有寓意;就连反派的名字也很有韵味,岳不群、左冷禅、梅超风······,有的反派还让人同情,比如梅超风。
武侠小说情节都很离奇,金庸也不例外,如果在合理性上较真,你就别看武侠。但金庸能把很多铺垫做得很好,让你进入情节时不至于感到突兀。他还能在小说里描写很多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都能写得引人入胜;所以,金庸的小说既有武侠,还有爱情。
金庸的小说,我个人觉得有拖沓的缺点,很多情节与小说相关性不大,为了硬凑而加上,增加字数而已。这有点像我写东西,写不出来了,就围绕主题胡扯几句,即转折一下,又赚点字数。
三、古龙小说的套路古龙的小说很紧凑,线索分明,直线型描写;故事曲折惊险、悬念不断;古龙小说中的男女关系明显有主次之分,看得出,他是个“大男子主义”的人。
比如他在《绝代双骄》里,不管是武功盖世的移花宫宫主,还是铁心兰、小魔女、段姑娘,似乎都智力不在线,而聪明伶俐的苏樱总是小鱼儿调戏的对象。
从作品里,大约能看出作者的态度,古龙就是这个态度;在他别的作品,不管是楚留香、还是陆小凤,里面的女性就如玩物;而《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李探花,干脆沉湎在追忆了,迷恋曾经的爱人。“虐恋”,是古龙武侠里爱情的样子。
古龙写爱情,没有金庸写得好。金庸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修养,也有历史地理知识;比如桃花岛,在东海真有桃花岛;波斯明教的小昭,那么可爱,这里有金庸对那里的向往,也有金庸对宗教的了解。
古龙写武打场面绝对简单直接,把紧张刺激的场面留给读者的想象。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李寻欢出刀的样子。同样的场景,金庸可以写好几页纸,一招一式、武术来历,都写得详细周备,让人看着过瘾。古龙则简单,他一般这样写:
刀,锋利的刀;
寒光一闪
血,鲜红的血;
XX的眼睛睁大,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李寻欢慢慢转身,向他的车边走去,边走边咳嗽;
身后传来“扑通”一声,XX脸朝下扑倒在雪地里,血印象蚯蚓一样,慢慢地在雪地上向四周爬···
古龙这么写,很讨巧,许多人也爱看这样的描写,仿佛很酷的样子。但这也暴露了古龙知识的不全面,他没法写那些佛教的东西,哪怕星点的皮毛;也没法写那些流传古籍里的东西,哪怕道听途说。古龙写不出令狐冲和向天问与魔教干架的场景,而金庸能写出李寻欢雪夜寻仇的艰辛。
四、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如果用酒来比喻两个作家,那么金庸是酱香白酒,喝着回味无穷;古龙是青岛啤酒,喝着解渴利尿。如果用茶来比喻,金庸是龙井,喝着香逸回甘;古龙是茉莉花茶,香气浓艳。
最后,两者最大的区别:
金庸写小说,写着写着,写出了兴趣,名利双收;
古龙是写着写着,总想喝酒赚钱,难免把这些东西带到作品里。
金庸写的格局大,古龙写的恩怨多;金庸写的文化厚,古龙写得更直白;
金庸写的武侠有术有道,古龙写的武侠斗狠逞强;
金庸写的爱情甜美与挣扎交织,古龙写的爱情世俗和虐美并存。
个人觉得,金庸写得好,尤其是《笑傲江湖》写得最好;古龙写得好看,《多情剑客无情剑》就不错。
金庸的作品值得多次读,古龙的作品看一遍就行。
至于说:金庸正统、古龙灵气,还真不是这样。
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古龙的优秀作品,是金庸的两倍。
金庸所有武侠小说,原稿本来就很不错,又经过反复修改,就像天然美女再去整容,全部都耐看。只可惜,金庸封笔太早,只留下15部武侠作品。
1.《碧血剑》、2.《越女剑》、3.《鸳鸯刀》、4.《白马啸西风》、5.《书剑恩仇录》、6.《连城诀》、7.《雪山飞狐》、8.《飞狐外传》、9.《侠客行》、10.《倚天屠龙记》、11.《笑傲江湖》、12.《天龙八部》、13《射雕英雄传》、14.《神雕侠侣》、15.《鹿鼎记》。
古龙作品多达66部,由于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读者对古龙的评价,比金庸复杂得多。
从时间维度来看,古龙有摸索期、巅峰期和震荡期三个阶段。摸索期(1965年以前),基本没有佳作;巅峰期(1965年-1975年),基本全是佳作;震荡期(1975年以后),佳作有一半左右。
从读者口碑来看,古龙有15部作品被全盘否定,有21部作品争议性很大,有30部作品得到一致好评。
〔一〕古龙被全盘否定作品。
1.《苍穹神剑》、2.《月异星邪》、3.《湘妃剑》、4.《剑毒梅香》、5.《神君别传》、6.《孤星传》、7.《失魂引》、8.《游侠录》9.《彩环曲》、10《残金缺玉》、11.《剑客行》、12《剑气书香》、13.《午夜兰花》、14.《剑神一笑》、15.《怒剑狂花》。
古龙早期作品被全盘否定,这个好理解,那时候,古龙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是生硬地模仿金庸、司马翎等人,而且还模仿得不好。
《午夜兰花》很遗憾,既是古龙后期作品,还背靠《楚留香传奇》这棵大树,却写得非常糟糕。
《剑神一笑》也一样,既是古龙后期作品,也背靠《陆小凤传奇》这颗大树,写得也是乱七八糟。
《怒剑狂花》虽然署名为古龙晚期作品,因为大部分由丁情代笔,被读者全盘否定了,在情理之中。
〔二〕古龙争议性作品。
1.《白玉老虎》。
争议原因:这部作品,有人给满分,也有人给低分。从布局来看,这部作品不亚于《多情剑客无情剑》和《天龙八部》,由于古龙好酒贪杯而偷懒,早早就收尾了,成了古龙烂尾作品中的最大遗憾。
2.《名剑风流》。
争议原因:这部作品,开篇也是满分级走向,悬念设置甚至超越了《多情剑客无情剑》和《天龙八部》。只可惜,古龙再次偷懒,中途由乔奇代笔,让作品质量大幅度滑坡,成了古龙代笔作品中的最大遗憾。
3.《欢乐英雄》。
争议原因:不少读者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古龙也亲口说过,他最喜欢自己的《欢乐英雄》。不过,就算古龙亲自挂帅捧场,这部作品的受众数量级,还是非常有限。这部作品,喜欢之人视为武侠界圣经,毕竟,郭大路他们的生活轨迹,真正复原了江湖场景。不喜欢这部作品的群体,觉得《欢乐英雄》布局太小,就几个小混混在哪里蹦来蹦去,武侠味道不够浓厚。
4.《天涯明月刀》。
争论原因:古龙小说,高开低走是普遍现象,被很多武侠爱好者诟病。《天涯明月刀》则刚好相反,情节推进完全属于低开高走,开篇像普通散文一样平平淡淡,从傅红雪尾随燕南飞离开凤凰集开始,故事情节越来越精彩,作品结尾更是精彩绝伦。这部作品被很多读者嘲讽,觉得古龙在武侠小说方面严重跑题了,却被古龙深度粉丝追捧。
5.《护花铃》《飘香剑雨》《浣花洗剑录》和《情人箭》。
争议原因:这四部作品,我都认真阅读过两遍以上,可读性很不错。不过,很多人有“古龙早期作品不行”的偏见,就算没有看过这四部作品,就武断地否定了。真正古龙的深度粉丝,对以上四部作品,评价都不低。
6.《剑-花-烟雨江南》。
争议原因:与上一项情形刚好相反,这部作品出自古龙巅峰时期(1975年),被不少人盲目追捧。不吹不黑,《剑-花-烟雨江南》,除了书名取得特别浪漫以外,其它方面确实找不到看点,直接就是古龙巅峰时期的最大败笔。
7.《血鹦鹉》《圆月弯刀》和《风铃中的刀声》。
争议原因:这三部作品,开篇都出自古龙笔下,后面分别由黄鹰、司马紫烟和于东楼代笔。实事求是地说,这三个家伙,代笔水平确实很不错,模仿古龙风格,基本能够以假乱真。但是,因为有代笔这个梗,导致这三部作品的口碑褒贬不一。
8.《借尸还魂》《桃花传奇》和《新月传奇》。
争议原因:这三部作品,因为沾光楚留香系列,还是被不少读者追捧。事实上,这三部作品都不太理想,与楚留香传奇系列前四部作品,简直有天壤之别。事实上,楚留香新传,只有《蝙蝠传奇》算得上优秀作品。
9.《幽灵山庄》和《凤舞九天》。争议原因:这两部作品,因为沾光陆小凤系列,还是被不少读者追捧。事实上,这两部作品都不太理想,与陆小凤传奇系列前三部作品,简直不在同一段位。
10.《飞刀又见飞刀》。
争议原因:这部作品,是小李飞刀系列的收尾作品,对李寻欢和上官金虹的后代子孙,都做了明确交代。主角身份将小李飞刀系列故事推到一个全新的高潮,李寻欢是李坏的爷爷,上官金虹是李坏的外公。部分读者喜欢这部作品,究其原因,多数是沾光小李飞刀系列这棵大树。不吹不黑,这部作品,可读性真的很糟糕。
11.《碧玉刀》和《拳头》。
争议原因:《拳头》曾经被误收入七种武器系列,于是,很多读者跟风,认为这部作品很优秀。事实上 ,这部作品可读性很低,与前传《霸王枪》差距很大。《碧玉刀》是七种武器原生态成员,不过,可读性也比其它五部作品差了很多。主角段玉傻得像个弱智,基本没有什么优点,却处处逢缘,情节设定有点倒胃口。
12.《火并萧十一郎》。
争议原因:这部作品是《萧十一郎》的续集,情节推进顺其自然,萧十一郎与连城璧继续缠斗,笔风与前传差异不大,受到不少读者追捧。不过,因为古怪人物出场过多,江湖生态显得过于扭曲,很多读者给出了低分评价。
〔三〕古龙优秀作品。
下面这30部武侠小说,就算最挑剔的读者,也不会给太低的评价,属于古龙笔下没有争议的优秀作品。
1.《多情剑客无情剑》、2.《武林外史》、3.《绝代双骄》、4.《长生剑》、5.《孔雀翎》、6.《多情环》、7.《霸王枪》、8.《离别钩》、9.《血海飘香》、10.《大沙漠》、11.《画眉鸟》、12.《蝙蝠传奇》、13.《金鹏王朝》、14.《绣花大盗》、15.《决战前后》、16.《银钩赌坊》、17.《边城浪子》、18.《大旗英雄传》、19.《碧血洗银枪》、20.《猎鹰-赌局》、21.《绝不低头》、22.《流星蝴蝶剑》、23.《七星龙王》。24.《九月鹰飞》、25.《萧十一郎》、26.《大人物》、27.《七杀手》、28.《三少爷的剑》、29.《大地飞鹰》、30.《英雄无泪》。
也就是说,金庸有15部优秀作品,古龙恰恰有30部,正好是金庸的两倍。
当然,众口难调,也有人不喜欢上面这些作品。这个群体,要么直接就抵触武侠小说,要么对古龙有偏见,要么以金庸作品为武侠圣经,认为非我族类即是劣质作品。
只要是真正的武侠爱好者,古龙以上30部优秀作品,堪称百读不厌,已经无限接近完美了。
金庸小说与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金庸喜欢刻画低智商人物,古龙笔下人物基本都是高智商。
乔峰、段玉、虚竹,郭靖、周伯通和张无忌,这六个人物,既是金庸笔下的武功高手,名气更是大到家喻户晓。这些家伙,智商都偏低,虚竹和郭靖甚至有弱智倾向。部分智商偏低群体,特别迷恋金庸小说,他们阅读金庸小说时,入戏太深,容易找到代入感,时而觉得自己是憨憨的郭靖,时而又觉得自己是傻傻的虚竹。我是低智商典型代表,看金庸小说时,入戏也很深,只有抱着金庸小说时,看着虚竹、郭靖和张无忌都傻乎乎的大人物,才能自信满满。金庸笔下,高智商人物容易变成反面角色,练功时也容易走火入魔,比如岳不群、欧阳锋、东方不败等等。
反观古龙笔下大人物,多数都是顶流高智商,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叶开、萧十一郎等等人物,全是天才型高手。这些大人物,武功都很高,还相当富有,是江湖儿女中的贵族。
〔二〕金庸擅长写剑客,古龙则擅长写刀客。
金庸笔下,有碧血剑、越女剑、书剑恩仇录、独孤九剑、倚天剑、玄铁重剑、六脉神剑、辟邪剑谱、太极剑法、君子剑等等,在金庸小说里,宝剑及剑法,占据了显赫地位。
古龙笔下,有风云第一刀、天涯明月刀、碧玉刀、圆月弯刀、小李飞刀、割鹿刀、苗天王大刀、白天羽神刀、屠龙刀、在古龙小说里,神刀及刀法,是江湖风云变化的引领者。
〔三〕金庸采用架空历史,古龙采用平行历史。
所谓架空历史,就是凭借着少量的历史资料,虚构出新的历史世界,这方面,金庸是顶级大师,足够以假乱真。
所谓平行历史(平行空间),就是不依赖任何具体历史事件,更没有具体时间线或时间点。古龙的小说,暗地里以明朝为历史背景(除了《苍穹神剑》和《绝不低头》),可是,在小说内容里,没有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蛛丝马迹,是一个全新而独立的江湖世界。这方面,古龙是顶级大师,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四〕金庸大器,古龙精致。
在小说创造方面,金庸布局很大器,时间跨度、事件跨度和空间跨度都很大,金庸一部小说,会把东西南北的利益冲突全部集中在一起,也会把几代人的恩怨集中到一个点。古龙则走精致路线,深度挖掘江湖原貌,单纯地描述江湖儿女们的爱恨情仇。
〔五〕金庸博大,古龙精辟。
金庸小说里,涉及面博大精深,涵盖了传统武学、中医、星象占卜、诗词歌赋、宗教信仰等等元素。古龙小说里,以剖析人性需求为核心,让小说与现实无缝接轨。因为以人性为核心,古龙的平行历史小说,可以适配到任何时代。有时候,古龙明明是写的是古代武侠故事,但是,把故事情节适配到现代生活中,也不会有违和感,这就是古龙小说的精辟之处。
〔六〕李敖骂金庸小说是臭鸡蛋,却高度表扬了古龙。
李敖是出名的快嘴和毒眼,被称为近代东方最杰出的评论家,曾经骂“金庸是现实版岳不群,行为与作品宣传精神背道而驰,口是心非。”又骂“金庸的小说是臭鸡蛋”。与此同时,李敖却高度评价了古龙:“古龙看透了江湖,却不愿看透江湖中的人,真正做到了文如其人。”
〔七〕金庸擅长打斗场面描写,古龙擅长心理活动细节描述。
金庸打斗描写经典:
青光闪动,一柄青钢剑倏地刺出,指向中年汉子左肩,使剑少年不待剑招用老,腕抖剑斜,剑锋已削向那汉子右颈。那中年汉子竖剑挡格,铮的一声响,双剑相击,嗡嗡作声,震声未绝,双刃剑光霍霍,已拆了三招。中年汉子长剑猛地击落,直斩少年顶门。那少年避向右侧,左手剑诀斜引,青钢剑疾刺那汉子大腿。
上面这个片段,是《天龙八部》的精彩开篇,也是金庸笔下典型的打斗场面描写,画面感很强,就像打斗者就在读者眼前比划一样,一招一式,都看得清清楚楚。
古龙心理描写经典: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辗碎了地上的冰雪,却辗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上面这个片段,是《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精彩开篇,表面上貌似环境描写,实质上是别开生面的心理活动描述。李寻欢从探花郎变成了浪子,远离青梅竹马的林诗音,在关外漂泊了整整十年。如今,李寻欢再次回归中原,只因为物是人非,心情落寞而悲凉。
〔八〕中学生读金庸,大学生读古龙。
金庸笔下,有很多天真无邪的爱情故事,浪漫到不着边际。乔峰与阿朱、杨过与小龙女、张三丰与郭襄、郭靖与黄蓉、张无忌与周芷若都是这样,他们为爱情疯狂到不食人间烟火。这种梦幻般的爱情故事,煽情效果很不错,最适合十多岁的愣头青,也就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娃。
古龙笔下的爱情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差不多,男人靠实力博得美女青睐,女人靠美貌博得男人欢心,门当户对和利益联姻最多。李寻欢与孙小红门当户对、谢晓峰与慕容秋荻门当户对、沈浪与朱七七门当户对,铁中棠与水灵光门当户对。傅红雪出生卑微,不愿与上层人物虚情假意,最后,选择与风尘女周婷相濡以沫。
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酷似辣鸡汤外加高度酒,喝了几杯后就头脑发热,忘记评估自己的实力就敢于横冲直闯。金庸笔下的好人,就像有七八个脑袋一样,很难被打倒。坏人就惨了,那么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被好人手指头戳一下,然后就挂了。
古龙小说则不同,邪不胜正不是唯一的江湖法则,实力才是真正的王道。《离别钩》主角杨铮是个地地道道的好人,狄青麟坏得失去了人性。杨铮真正靠近狄青麟时,他不得不坦率承认,狄青麟很坏,但是已经强大到很难被打倒的程度,自己确实不是狄青麟对手。
金庸的小说,情节推进平铺直叙,阅读难度可以忽略不计,利于雅俗共赏。古龙小说则不同,情节设定错综复杂,还留下很多靠读者自己揭开的谜底,阅读难度系数较大。其中、《午夜兰花、《新月传奇》和《幽灵山庄》最难读懂,梳理故事情节都相当费事儿。
基于此,很多武侠爱好者,中学时喜欢金庸的小说,上了大学后却变成了古龙的铁粉。
大总结:金庸和古龙,都是武侠小说巨匠,堪称武侠界泰山北斗。
写在最后:
我是小李飞刕,我是武侠小迷妹,专攻武侠话题写作,感谢你读到这里。
我身体不好,写作这篇文章,断断续续花费了七天时间。
写作不易,写长文更难,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个赞吧,以便鼓励小女子继续创作,谢谢!
如果你不喜欢本文,也请留言批评指正,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小女子有前车之鉴。
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的最大区别,这次总算整明白了,就一句话。
古龙是燕十三,金庸是令狐冲。
从燕十三和令狐冲身上,可以分析出古龙和金庸的最大不同之处。
其实我希望金庸能成为谢晓峰。
古龙看金庸的书有启发,写出成名之作《绝代双骄》,金庸看《绝代双骄》有启发,写出巅峰之作《鹿鼎记》。
《鹿鼎记》也是金庸的封笔之作,刚成名的古龙想与金庸过过招,金庸退出江湖了。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
燕十三本来不叫燕十三,因为从前有个人叫燕七,又有个人叫燕五,他觉得他比那两人加起来还要强一点,所以叫燕十三。
燕十三的家传“夺命十三剑”本已名动江湖,燕十三更青出于蓝。
十七岁成名,江湖十年磨一剑,二十七岁的燕十三使出夺命第十四剑,天下无敌。
如果有一个人能打败他,就是翠云峰、绿水湖、神剑山庄的“天下第一剑”三少爷谢晓峰。
二百年前,天下所有闻名的剑客在华山绝顶论剑后,每个人都拿出了一两黄金,铸成“天下第一剑”五个金字送给谢天。
谢天是神剑山庄的第一代主人。
近百年来,江湖中名剑辈出,没有人能被公认为天下第一剑,神剑山庄的光芒也渐渐由绚烂归于平淡。
直到这一代——神剑山庄又出了位了不起的人,三少爷谢晓峰。
谢晓峰惊才绝艳,天下侧目,五岁学剑,六岁解剑谱,十多岁击败华山派第一剑客华少坤。
三少爷是天之骄子,是正义的化身,三少爷的剑,天下无敌。
燕十三的剑,里包皮鞘,黄金吞口,上面缀着十三颗豆大的明珠,剑名“骨毒”。
其实是孤独,燕十三想放下这把剑,但放不下。
因为他是名满天下的剑客,别人不容他放下。
很多剑客找他挑战,想杀死他,扬名立万。
他一旦放下剑,就表示生命快要结束了。
名声,对他像是一个包袱,一个永远也甩不脱的包袱。
他不想杀人,但不得不把一个个挑战他的剑客刺于剑下。
不杀别人,就会被别人杀死,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骨毒跟随他十九年,六十三个人死在骨毒剑下。
骨毒本是柄很平凡的剑,可是饮了六十三个人的血,六十三个无情的杀手,六十三条厉鬼冤魂,骨毒有了生命。
骨毒渴望再能尝到别人的血,渴望别人死在它的剑锋下。
燕十三能感觉得到。
只要骨毒一出鞘,就一定要杀人,有时候连他自己都无法控制。
燕十三的心早已冷漠,甚至已经麻木。
别人只看到他的光鲜,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累。
他心里清楚,那些挑战他的人都不配他拔剑,配他拔剑的只有谢晓峰。
他和谢晓峰注定有一场宿命之战,谁也逃脱不了!
他和三少爷,不管谁死在谁的剑下,都死得其所!
燕十三去神剑山庄找三少爷,一心想杀他的点苍剑客曹冰跟着。
一心想等他死了,收藏他骨毒的乌鸦也跟着。
“你去找三少爷决斗,岂不是送死?”乌鸦问。
“难道你觉得活着有趣?”燕十三说。
乌鸦闭嘴,跟他走进一家最好的酒楼,要了最好的酒,他们一直都是派头很大的人。
“杀过人后,我一定要喝酒。”燕十三说。
“没有杀人,我也喝酒。”乌鸦说。
“喝过酒后,我一定要去找女人。”
“没有喝酒,我也找女人。”
他们喝了很多酒。
“看来你也是个酒色之徒,今天我让你一次。”燕十三说。
“让什么?”乌鸦问。
“让你买单。”
“不必让,不客气。”
“这次一定要让,一定要客气。”
“不必不必。”
“要的要的,我要杀人时,身上从不带累赘的东西,免得碍手碍脚!银子就是最累赘的东酉。”
“你可以带银票。”
“我讨厌银票。”
“为什么?”
“一张银票也不如经过多少人的手传来传去,脏得要命。”
“你剑上的明珠可以拿去换银子。”
“这些珠子都是假的,真的我早卖了。”
“我跟你一样,今天本来也准备杀人的,我也讨厌银票。”
两人都没有钱,掌柜的说,有人买过单了。
并且,来了两位美女侍候他们。
他们也不问谁买的单,每天享受别人买单的美酒、美女、酒店、马车……舒舒服服地被送往神剑山庄。
买单的人是慕容秋荻,慕容秋荻要三少爷死,最有可能杀死三少爷的只有燕十三。
江南七星塘是武林四大世家之一,声名不在神剑山庄之下,慕容秋荻是七星塘的掌门之女,也是有名的美女。
十六岁的慕容秋荻见到三少爷,不可救药爱上他,三少爷让她等七年,七年后,他上门迎娶她。
三少爷不知慕容秋荻怀上了他的孩子,慕容秋荻未婚先孕,不敢出门,在深闺之中养孩子,等三少爷来迎娶她。
七年里,她拒绝四十三个名门大少的求婚,痴痴等三少爷,三少爷没有来。
别人都以为她不愿意出嫁,是为了照顾多病的父母,都赞扬她是个孝女。
她认为自己是个骗子,骗了所有的人!
七年的心酸经历,痛苦折磨,她对三少爷的恨多过了爱。
她要三少爷死,哪怕赔上自己的性命!
只有她知道三少爷的剑有一个破绽,唯一的破绽,只要把这个破绽展示给燕十三,燕十三就能杀了三少爷。
一个无敌天下的剑客,剑法中的破绽是最大的秘密,只有和他真正相爱过的人,才能知道他的秘密。
三少爷维护武林公道,堪称楷模!江湖中都知道他是个正直的剑客,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他为什么没有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燕十三看慕容秋荻演示三少爷的剑,想出了破解之招。
曹冰偷看慕容秋荻演示的剑法,也看到了燕十三破解的剑法。
曹冰用乌鸦试剑,他本来不是乌鸦的对手,但用三少爷的剑法,只一剑,重创乌鸦,乌鸦差一点死在这一剑下。
曹冰兴奋,急着赶去神剑山庄,想用燕十三想出的剑法杀了三少爷,一举成名。
“千蛇怪剑”夏侯星攻击燕十三,燕十三也试三少爷的剑,一剑把夏侯星震飞几十米。
燕十三知道,夺命十三剑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如果慕容秋荻不指点他,他也抵挡不住这一剑。
现在他就算能击败三少爷,那种胜利又是什么滋味?
他很快发现自己想多了,夏侯星得到马夫指点,又来挑战他,让他用刚才那一剑。
燕十三使三少爷的剑,夏侯星使出燕十三想的破解三少爷剑的剑法,燕十三无法变招了,难道竟要死在自己想出的剑招下?
他没有死。
千蛇剑断了,断成千百片碎片,夏侯星又被震飞出去,飞得更远。
三少爷的剑根本没有破绽!
没有人能破这一剑,绝对没有!曹冰去了,死定了!
马夫是夏侯飞山,二十年前,败在燕十三父亲的夺命十三剑下。
他研究夺命十三剑二十年,所以看到燕十三使三少爷的剑,想出了和燕十三想出的一样的破解之招。
他也想不到三少爷的剑浑然天成,毫无破绽,超越了剑法的极限,无解!
燕十三发自内心的尊重谢晓峰,他和谢晓峰的死约会,就算明知送死,也不会失约。
燕十三赶到绿水湖的时候,看到曹冰在小小杏花村酒馆喝醉了,烂醉如泥,没有死。
他想用酒壮胆,只喝半斤就醉了。
来到此处,却没胆子进去,燕十三不是那样的人。
谢掌柜送燕十三渡绿水湖,上翠云峰,进神剑山庄。
燕十三看到谢晓峰的父亲谢王孙,看到“天下第一剑”的金子牌匾,看到谢天和谢晓峰用的那把天下第一剑。
那把剑和燕十三的剑一样,不是神兵利器,也不是大师铸就,但却是天下无双的名剑。
燕十三看到谢晓峰的棺材——三少爷竟然死了,死十七天了!
燕十三的心死了,世上唯一能杀死他的人死了!
没有人能杀死三少爷,唯一能击败他的,是命运!
曹冰偷偷进神剑山庄,以为谢王孙是谢晓峰,全力偷袭,刺谢王孙的后心,燕十三来不及救,却发现那一剑刺空了。
燕十三本能一剑封喉,刺死曹冰,发现谢王孙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高手!
谢掌柜送燕十三回去,绿水湖上,燕十三刻舟沉剑,三少爷死了,天下再没有人配他出剑。
燕十三终于放下了剑,三少爷死了,燕十三失去了活着的意义,燕十三也死了。
两位百年不遇的天才剑客,像两颗流星消失了,没能碰撞。
三少爷和燕十三一样,不想杀人,但为了神剑山庄的名誉,不得不把一个个挑战他的剑客刺于剑下。
除非他死了。
所以他“死”了。
如果他不“死”,会杀了燕十三、曹冰……永无休止杀下去。
他不愿意那样活!
所以他逃避,宁愿当懦夫,宁愿变成没用的阿吉。
他和燕十三是一类人,外表光鲜,内心的痛苦没有人能了解。
一代大侠变成卑微的浪子,亲眼目睹了民生疾苦,却一次次强迫自己不展露武功,不为民主持公道,心中更加痛苦。
一旦展露武功,别人就会知道谢晓峰假死,就会被逼回到原来他厌恶的生活方式。
人间每多不平事,但愿长醉不愿醒!
他做了十年酒鬼,做了十年懦夫。
直到——忍无可忍。
他的本质是大侠,侠骨柔肠让他不能一直漠视,为了人间公道,三少爷不得不“复活”了。
三少爷复活,燕十三也复活了。
三少爷复活了,被慕容秋荻组建的“天尊”组织疯狂报复。
天尊一点不比“青龙会”差!
三少爷当阿吉时,因为打不还手,受了太多严重的伤,又中了毒,必死无疑。
终于能解脱了,三少爷很乐观,把死看成一种解脱。
燕十三治好了三少爷。
普天之下,只有燕十三的独门秘方能治好三少爷,他蒙面治好三少爷,不让三少爷知道他是谁。
因为他和三少爷的“宿命之战”来了,三少爷如果知道他是燕十三,绝对不会和他决斗。
天下第一剑回到了三少爷手里,骨毒回到了燕十三手里。
三少爷和燕十三决斗,制住了夺命第十四剑,想不到又衍生出第十五剑……
夺命第十五剑长成了灭世毒龙,燕十三掌控不住,毒龙出世带来的只有死亡,三少爷只有死亡,人间会变成地狱。
人间不能没有三少爷这样正直的剑客,趁毒龙没彻底脱离燕十三的掌控,燕十三回剑自杀,拉毒龙一起下地狱。
但将血泪酬知己,生死又何妨?
“知己敌人”犹如两颗最耀眼的流星相撞,碰撞出永恒不灭的火花!
谢晓峰见到了死亡之剑,也能使用第十五剑了,但岂能让毒龙再出现在人间?
谢晓峰挥剑斩断双手大拇指,终生不再用剑。
谢晓峰不能用剑了,再没有谁跟他抢“天下第一剑”的名头。
谢晓峰成了燕十三的延续,燕十三最大的遗憾是不能掌控第十五剑,或者说,最大的愿望是掌控第十五剑。
谢晓峰做到了,后来练到无剑之境,在与“魔刀”丁鹏论剑后,剑道再上一层,彻底掌控了夺命第十五剑,证道剑神。
三少爷的剑真正天下无敌了,纵观所有古龙武侠小说,只有“天下第一神剑”燕南天能与他争锋。
其实这种荣誉,何尝不是燕十三的?
我对《笑傲江湖》记忆最深刻的,是下面一段祖千秋讲的论杯:
“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什么酒,便用什么酒杯。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
“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令狐兄,世人眼光短浅,只道大禹治水,造福后世,殊不知治水什么的,那也罢了,大禹真正的大功,你可知道么?”
令狐冲和桃谷六仙齐声道:“造酒!”祖千秋道:“正是!”八人一齐大笑。
“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至于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
——金庸《笑傲江湖·论杯》
我喜欢金庸开始写的令狐冲,有些像古龙小说里的浪子,放荡不羁,爽朗豁达,豪迈潇洒,不拘小节,喜欢乱开玩笑,但高度忠诚,有侠义心肠,并且深情不移。
我觉得魔教人物比正派的五岳剑派人物好多了。
金庸把浪子令狐冲从江湖中写出来,写成儒侠,我觉得很有落差感,我觉得开始那个令狐冲更讨人喜欢。
令狐冲的结局代表金庸的人生观,江湖很精彩,但是不属于金大侠,金大侠的天堂在办公室里。
就像金庸说的:“古龙个性有侠气,我就没有,与他交往,我认为他与武侠生活相近,有次他不愿与一帮人喝酒,结果被人砍伤手臂,而我是规规矩矩的学者,他与我平时谈天说地很好,要生活在一起不容易。”
金大侠不擅长江湖,所以他写江湖费劲,为了写精彩,会翻不少资料,他的江湖来源于书本,书本上的资料用完了,赶紧把令狐冲写成他擅长塑造的儒侠。
古龙整天混江湖,哪怕身上被砍的刀疤累累,也把江湖当成天堂,甚至最后一次被砍大出血,连命都丢了,也没有后悔过。
古大侠能在四十八岁英年早逝的情况下,写七十多部书,因为他人在江湖,天天经历江湖事,写作题材太多了!
金庸的圈子没那么多题材,只在办公室里空想,最多查查资料,何处来灵感啊?
没有灵感,没有题材,写作变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金大侠激流勇退,用余生一遍遍修改十四部书。
所以啊,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办公室和江湖的区别。
如果金庸不封笔的话,像古龙所说:“歌者的歌、舞者的舞、剑客的剑、文人的笔、英雄的壮志,只要不死,就不能放弃。”那么,金庸一定有突破,成为天下无敌的谢晓峰。
不要说金庸比古龙强,古龙的垃圾作品不比金庸的作品少,优秀作品比金庸的多好几倍!
金庸和古龙本来就是好朋友,古龙非常乐意带他玩遍江湖,让他深刻了解江湖的精彩,金庸何愁没灵感?何愁没题材?
金庸说:“古龙就是这么浪漫的人,与他的作品一样浪漫,看着过瘾。”
可惜呀,金大侠只是羡慕和向往,不愿意参与。
金庸又说:“古龙写作量惊人,无疑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所以我想古龙的48年,比那些庸庸碌碌空活100岁的人还有价值。”
江湖凶险,在所难免,古大侠死于江湖,但生命的精彩并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没有尽情燃烧过。
古大侠是燕十三,一生深陷江湖泥泞,为剑殉道,虽死犹荣;金大侠是令狐冲,游历江湖,功成身退,封剑乐享人生。
如果我是金大侠,可能也会那样做,绝大多人可能会学金大侠,所以古大侠的人生观更值得尊敬。
因为他太“痴”,痴于江湖,起码他那种勇气是大多人没有的。
您认为呢?欢迎评论。
求关注,求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
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金庸和古龙作品的区别,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金庸和古龙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创作出发点的不同,金庸写人的江湖,古龙写江湖里的人 。
金庸先生在成为著名武侠小说作家之前,已经是非常著名的时评家,他的身上富有传统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也正是这种历史责任感,使他在武侠小说创作上选择了借古喻今这条路线,所描述的,是大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不管主角还是配角,都为推动整个故事服务,最终所传达的都是“为国为家,侠之大者”这一观点,这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情怀,更是一种治世理念,为了实践这一理念,郭靖战死襄阳,萧峰舍身取义,张无忌挂冠而去,韦小宝也放弃了满汉之别拒绝刺杀康熙,当一个人的武功天下无敌,名望足以呼风唤雨,却能勇于牺牲,放弃权势、地位甚至生命,去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疑使人深受触动。
各种金庸式的悲剧,都来自于固有观念造成的偏见、冲突,而自我牺牲是金庸式侠客最为突出的特征,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政治隐喻,结合创作时期特殊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网上也有很多分析文章,武侠小说能够具备如此深度的作品,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金庸的作品因其格局和深度,已经超越了武侠小说的局限,一代文学大师,当之无愧,有人说金庸穿凿历史,就我个人的观点,这种穿凿本身恰恰是最为难得的创新,历史是发生过的事实,如何在历史中叙写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是最难做到的事情。
而古龙出身贫寒,自幼混迹社会底层,虽然其本人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但是他和黑社会份子关系密切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方面制约了古龙的眼界,但是另一方面却使他对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早期古龙为了混稿费,也写过很多不成功的作品,但是在他不断求新求变这一理念下,从《欢乐英雄》开始,古龙惊人的文字天赋和深刻的人性洞察相结合,终于大放异彩。
在金庸的作品中,读者为大侠高尚的情操所感动,而在古龙作品中打动我们的,却往往是人性中共通的部分,寂寞,软弱,痛苦,迷茫,当然也有绝境中的乐观,困窘时的洒脱,如果说武侠小说本身是一种超现实的创作,古龙小说中关于人性的现实写照,才是最让读者感动的部分。
通过挖掘人性中的缺陷和弱点,使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更为闪耀,每一个古龙所创造的成功角色都是复杂矛盾的,为情所困的李寻欢,玩世不恭的陆小凤,痛苦扭曲的傅红雪,就算最接近神的盗帅楚留香,也如渣男般四处留情,但是也恰恰是这些不完美的部分,拉进了人物与读者的距离,金庸一代宗师令人高山仰止,古龙却是每一个武侠爱好者心里的朋友,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无数痛哭失声的夜晚,有歌有酒的时候,那些迥异而鲜活的侠客,便如一缕涓涓细流,陪伴着你,抚慰着你,鼓励着你。
我们总是能从古龙的小说中得到一种力量,去挑战自己不敢面对的事情,那些使我们痛苦的,也许是宿命,但是能够战胜这种痛苦的,也正是我们自己。
最后我想引用金庸作品和古龙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两段话,通过这两段话,也能够看到立意上本质的不同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金庸
痛苦能使人清醒,人活着就是痛苦,那本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事情,你若能记住这句话,你一定能活得更坚强些,更愉快些。因为你渐渐地就会发现,只有一个能在清醒中忍受痛苦的人,他的生命才有意义,他的人格才值得尊敬。——古龙
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金庸小说可以将人物植入真实历史事中,以假乱真,且地理变换到位,武功博大精深,人物层出不穷,场面恢宏,知识面广。
古龙则不论历史地理,武功往往一招决胜负,人物忽正忽邪,但言简意赅,多存在推理性顶。
这里最后一字本是质,误点击为顶。抱歉
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两者很明显的不同有以下两点。
第一是格局。金庸小说的格局比较大,几乎任何一部金庸小说都是建立在国仇家恨、民族大义的层面,比如《射雕》中的抗金和《神雕》的抗蒙,《天龙八部》中的宋辽之争,主角的成长变化基本都会体现在家国情怀的层面上;而古龙则要小得多,基本都是以个人及其周围的小部分群体作为整部小说的核心,主要围绕着人物和所发生的故事来写,重在人物本身的生活和情感变化上。
第二是写作手法。金庸重在体现人的实际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以及实实在在的门派、民族、国家之间的斗争,用艺术里一个词来形容很是形象——写实,展现出来的人物故事都如惊雷一般铿锵有力,比如要体现郭靖的“侠”,会从他从小到大的每一件事中来体现,给人一种沉重而震撼的感觉;而古龙的小说则重在意而不重力,更多注重的是人物与环境的色调、氛围的描写,对应艺术创作中的“写意”,重在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实时的感受,那种江湖的快印恩仇,给人的感觉更为随意潇洒。
总体来看,金庸的武侠写的更加传统正派,贴近传统文学,像一个稳重的中年人,而古龙的小说则显得
较为轻狂,像是正值青春年少的青年,天马行空,随意逍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