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为什么投降?

日本天皇什么时候说“投降”啦?他发表的只是“终战诏书”,就是“不打了”,没说投降,甚至连“输了”都没说;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日本天皇先后发表了两份“终战诏书”。

如果仔细研究二战文件、日本天皇的两份“终战诏书”、日本投降前的争论、投降后的结果,你会发现:日本天皇从来没有投降。

实际上,如果他投降了,就不应该再在天皇的位置上。而结果是:日本的天皇制度保留了下来,日本天皇还在“世袭罔替”;日本基本的领土“本土四岛”没有分裂。对日本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一、日本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

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大败,其太平洋战争的结局就基本写好了。如果好好经营,收缩兵力,日本或许能支撑得久一点;但他们没有,他们被中国战场拖得晕头转向,又被南洋诸岛的攻防战消耗得疲惫不堪。

到1944年底,经过残酷的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日本的海军、空军打光了。没有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日本,只能是死鱼一条,任美国切割。随后的局势也是这样,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6月,美军占领了菲律宾群岛、硫黄岛和冲绳,日本本土就在美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这时候的日本还不服气,要“一亿玉碎、本土决战”,说到底,日本还是舍不得以前抢到的利益;另外,日本还想用本土决战的优势,吓唬美军,他们想在谈判中交换朝鲜半岛、我国的东北、我国的东南沿海岛屿等地方的利益。

美国人这时候耍的花招让日本人有点懵,他们搞不清楚美、苏、中、英四国的态度。美国先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于1945年2月11日搞了个《雅尔塔协定》。之所以没有中国参加,是因为美国想用中国利益换取苏联对日本出兵,减轻美军在南边的压力和伤亡。

到了七月份,日本已经奄奄一息,美国就不想给苏联什么好处,于是抛开苏联,拉着中国和英国共同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其实这就是个最后通牒,主要意思是: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美国之所以这么干,主要是自己的“大炸弹”已经制造出来,腰杆子硬不少。

苏联眼见美国有回收的意思,非常恼火,他们干脆观望起来,看看美国这么收拾日本。没想到,美国于8月6日、9日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明显的,日本马上要死了,苏联急急忙忙在8月8日对日宣战,8月9日对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

二、日本二战最后的首相

就在盟国如烈火烹油一样对日本发起打击的时候,日本内部乱成了一锅粥。1945年4月7日,小矶国昭内阁倒台了,放眼日本,天皇裕仁找不到一个当首相的人。实际上聪明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要命的差事,干不长久的。

被逼得没法子的裕仁天皇想到了以前侍从长、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这家伙现在已经77岁了,但却是个猛人,历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日本海军军令部长,1929年,年轻的裕仁天皇任命他当自己的侍从长,在日本,这可是非常的荣耀。

铃木贯太郎年轻时在海军服役,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时,他是一个水雷艇艇长,以打仗要命著称,大清的旗舰“定远”号就是他不要命地带领水雷艇冲进锚地击沉的。

在对马海战中,又是他不要命地带着第四驱逐战队以高速横切俄国舰队,打乱了俄军队形,保证了日本主力舰队安全完成决定性的“U”型大回转。

还是他率领驱逐舰队在三百码距离上施放鱼雷,击沉了俄军“苏沃洛夫公爵”号等三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和一艘大型运输船,彻底打垮了俄军的战斗意志。

1929年当了天皇的侍从长后,他就逐渐退出政治,不在一线了。在1936年发生的“二·二六”事件中,血腥的军国主义暴徒认为他是天皇边上的坏人,冲进他家里刺杀他。也是命大,铃木贯太郎身中三枪都没死。

天皇找他出面组阁,老头一开始不干,说自己耳朵都聋了,真的干不了。裕仁天皇几乎是恳求地说:就你了,你是看着我长大的,你不干谁干?耳朵听不见也没关系。

是在推不掉了,铃木点名自己的心腹阿南惟几大将出任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是个二呼呼的家伙,一言不合就要拔刀的蛮人;铃木当天皇侍从长的时候,阿南惟几是侍从,一直非常佩服铃木,对铃木言听计从。

1945年4月7日,铃木贯太郎正式接任日本第42任首相,他刚进办公室,就接到报告:日本海军的象征、帝国的骄傲,“大和号”战列舰被炸沉没。“一切都完了”,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句话。

三、内阁既然不能决定,只好上奏天皇了……

《波茨坦宣言》宣言出来后,铃木内阁虽然心里焦急,但是表面上还是装得很平静的样子,他们既定的方针还是:看看,看盟国内部有什么变化能被利用。

历时3个月的冲绳战役刚刚结束,虽然日本死了十几万人,但美国也死了十几万,比例接近1∶1。“也许美国撑不住这样的伤亡”,这是铃木的想法。

没想到,美国人真的狠,他们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既不说谈判条件,也不向日本本土发动地面进攻,而是不停地轰炸,炸得日本到处大火;8月6日、9日两天,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下了两个大炸弹,两座城市被夷平了。

更让日本受不了的是苏联,他们在8月9日对关东军发起了强大的进攻,一辈子都在打仗的铃木知道:关东军的覆灭就在眼前。

1945年8月9日上午,铃木召集了所有日本军政要员在日本皇宫防空洞里讨论局势。最先发言的是外相(外交部长)东乡茂德:从目前国内外局势看,在维护国体、保存天皇制度的前提下,只能无条件投降!

日本海军已经没有可战的军舰了,一贯说话特别横的海军总长丰田副武现在说话温柔不少,他悠悠的叹了口气说:至少还要附带三个条件,日本自行处理战犯,日本自主解除武装,盟军不得占领日本本土。

陆相阿南惟几就是听不得“无条件投降”几个字,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说:实行本土决战!我虽然不能确保胜利,但可以一战,打得好还可以击退登陆敌军,我坚决反对无条件投降!

谈不拢,下午接着召开内阁会议,还是乱糟糟地吵。没办法,只好就“是否接受无条件投降”进行内阁投票。结果六人赞成,三人反对,五人弃权。

铃木无可奈何地说:“内阁既然不能决定,只好上奏天皇了……”

四、天皇裕仁说道: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定没有变

开完内阁会议,铃木贯太郎连夜向裕仁报告,随他而去的还是内阁几个重要人员,包括东乡、阿南、梅津、丰田几个核心人物。

形势很明朗,《波茨坦公告》讲得也很直白:不投降就要灭国。铃木拿出他事先拟好的提案命人读出来,主要内容只有两点:日本政府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只有一个条件,不接受公告内任何有损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之特权。

接着,铃木和东乡就解释:只要天皇保存,日本就有复兴之日。其实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意思。

坚决反对投降的是阿南、梅津和丰田几人,阿南还想说话,被铃木制止了,实际上他们除了玉石俱焚的激进主张以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天皇裕仁一直默默地听着众人的辩论,最后他喃喃地说道:就目前的样子,要对付盟国军队,看来没有胜利的希望……,此时只有作这样的决定了……

8月14日,裕仁再次召开御前会议,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了,对着内阁全体说: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定没有变……。随后,再不管任何哭声和建议,他下令起草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五、两份“终战诏书”

日本的第一份“终战诏书”是1945年8月14日写的,第二天发表,这份所谓的《诏书》对外广播时,日本国内除了少数主战派以外,没有什么声音;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盟国是拒绝接受这个所谓的《诏书》。

因为这个所谓的《诏书》前面说了一堆的东西,比如:“尔等忠臣良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说明这是日本天皇对国内说的话,不是外交文书;是天皇命令政府接受公告。

以这个来断定日本接受投降,是没有依据的;换言之,日本天皇没有向盟国投降。哪有战败者向战胜国自称“朕”的?

中间就是大篇幅美化战争,什么“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等等,把他们的侵略说得好像是正当防卫似的。

更加让人气愤的是后面出现的,“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他只认四年的太平洋战争,更早的侵华战争不见了,还大谈“人类之文明”。

这样的投降,当然不能为盟军接受,所以,虽然广播了,那是你自己的事。盟军要求日本在投降仪式上,重新写一篇。

阴谋被识破,日本的裕仁天皇只好在1945年9月2日重新写了一篇所谓的《诏书》,这一天也是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日子。

这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投降诏书”,也是一份非常不情愿的“投降声明”。这就是所谓的“九·二诏书”,原文很短,大概意思就是:1、我知道波茨坦公告内容,也知道苏联政府的要求;2、我已经命人替我在“降书”上签字;3、我也命令日本军民放下武器,切实履行“降书”内容和盟军司令部一切命令。

六、总结

1、日本一直不反省二战,是有其根源的;

2、对比德国当时的投降,日本不光明磊落。他们胜利了就粗暴无比,失败了就百般抵赖;

3、即使第二份所谓的“诏书”,也不是投降的标志,但美国为了自己的地缘战略,暗地里袒护;

4、日本天皇始终没有说“投降”,顶多就是说“命人在给盟军的降书代为签字”而已;

5、对日本的战后审判是不彻底的。

日本天皇为什么投降?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题目,估计有些小伙伴头一个想法,不就是原子弹吗?要小编说,您对原子弹的威力太高估了。

原子弹撑死了也就是一个催化剂而已,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行动,别的不说中途岛一战,但凡是一个明眼人都能瞅出来,日本完蛋了。

所以日本人投降,是一堆综合的因素挤到一块,最终挤出来的一个结果,原子弹并不是主要原因。

当然这么说干巴巴,没有一点说服力,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伙分析分析。

首先第一点,二战末期日本人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国际上的。

不说别的,就说他的盟友德国人,被苏联和美国两头夹击,打的已经没多大反击之力了,最后撑不过比日本提早三个月就投降了。

作为一头法西斯恶兽,日本本身已经到了坏到没朋友的困境。

所以就这点上,日本人一眼瞅过去,他就没有给他说话。

当然了,不甘心的日本人到是硬生生的假想出一个盟友,他想把苏联人拉下水,从中给他调和。

调和啥呢?调和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于是日本人就向着苏联人各种的示好,各种的沟通。甚至于日本人主动提出用苏联人几百家飞机,换他们的两艘航母,亏本的买卖也干。

这也就算了,当苏联要在莫斯科举行卫国战争胜利阅兵的时候,日本人还挺着一张大脸蛋子,硬生生的挤进去参加了这场阅兵。

日本人想要证明什么?难道是要证明他的铁杆盟友德国人战败吗?欢迎全世界打到法西斯的庆典?你都看不懂日本人的脑子里在想什么?

其实说道根子上,这些伎俩无非想要在苏联人面前表达一个相互信任的假象而已。

为了维持这些假象,日本还将一些有争议的岛屿,作为条件归还给苏联。

那么日本人为嘛会有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呢?因为二战中有个一个诺门坎战役,当年日本人想去打苏联人,结果打不过打不过人家,最终双方签订了一份《苏日中立条约》,就这条约眼瞅着日本要被掀翻了,他还没到期呢?

除此之外,苏联和日本在二战中长期维持这一种平衡,很多事情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举例说明:

二战一开头,苏联对中国还有军事援助,《苏日中立条约》一签署这事就停了,苏联的想法也单纯,就是避免刺激日本,将自己陷入两头作战的险境。

再有就是在二战中,苏联不同意美国人在苏联建机场。美国人要是在苏联建了机场,对日本本土也是有危险的。

其实这个做法也有想避免刺激日本人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敦促日本人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苏联人虽然参与其中,但最后没有签字。

这些个事落到一块,这就不免让日本人浮想联翩,认为自己可算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不就主动贴上去,想让苏联当这个和事佬。

只是日本人不知道的,苏联人恰恰就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在国际上日本人压根就没有一点助力,希望都没有一点,他也不想想坏事做绝了,还能有后路?

至于日本国内,那是哀鸿一片啊!

很多日本人吃饭都没地吃去了,饥荒的征兆已经开始了。

当时根据美国人的计算,日本人在本土的那点子口粮,也就够两三个月划拉的。

就这局面,当时要是把日本人围在岛上半年,日本人饿的眼睛都要冒绿光了,还打仗?开玩笑呢吧!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日本人这么长时间的一直在进行战争,而且一步步的将战争扩大化。

战争是什么?那是一头吃肉不吐骨头的无底洞,多少东西丢进入,都填不满。

日本人把明治维新以来积攒下来的那点子家底都丢进去了,所以到了二战后期,在日本国内能吃上一颗鸡蛋,那都是奢侈的行为。

以至于到了最后,日本人就算是手上有日本政府发行的可以购买粮食的票据,到了粮店就算是有粮,不认识你还不卖给你。

听着是不是很可乐,还真就是这样的。

小编在看一个日本老兵写的《活着回来的男人》,手里捏着票据去卖粮食,结果店主一句:“我又不认识你!”给顶了回来。

当然了,这些不合理现象的背后,就是日本无处不在的贪污腐败的现象,有关系,尤其是有和日本军队有关系有背景的,当时在日本可以横着走,啥物资他们都有。

而贪污腐败,能引起的只有更大的民愤。

所以当时日本政府已经蹲在了火山口上了,保不齐那一天一爆发,什么天皇,什么军部都得炸成灰灰了。

从这里您就能看到日本人本土的情况到了何种地步了。这何尝不是美国将日本人海上交通线,给掐断带来的后果。

这还有李梅火攻带来的刺激,熊熊大火不仅烧没了日本人的住宅,更重要的是维持日本能够继续走下去的工业品的产出也被烧停了。

因为日本在当时压根就算不上一个工业国,他还处于手工作坊的阶段,很多工业产品,零件的生产都是那些藏在民宅里头的手工作坊做出来,然后送到工厂里头进行组装的。

这一烧就要了命了,没有产出,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购买力,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是有产出,品质您感觉有保障吗?

所以日本人当时已经深深的陷入到内外交困的局面,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这,日本人还在憋着一口气狂吹他们的一亿玉碎,给那些发动战争的罪犯争取活下来的机会。

为了这个目的,这些军国主义家伙,要把日本人全部拉进去陪葬。

说到这里估计会有人说,日本还有七百万的总兵力云云。

日本本土其实也就二百多万,大头都在中国战场上趴窝了,动都动不了。

当然了,当时日本人也是因为手中有这么些部队,要给美国人一定好看,扯起了一亿玉碎的口号。

打您要记住了,美国人当时也为登陆给出了五十万伤亡的代价,就是要登陆给予日本人最后一击。

而且苏联和美国人已经达成协议,要一块对日本发起进攻的。

俩巨无霸打一个日本人,您感觉日本人还有招吗?

好了,这事就说道这里,咱接着说。

其实物资匮乏这事,不仅在日本本土有,就算是在中国战场上的沦陷区,日本那些个当兵日子也不好过,很多沦陷区里头的日本人都吃不饱,甚至在华北地区,还有日本兵拿着他们的军火和抗日武装交易粮食的事情。

就这个点上,不说日本那些个高层,就说那些个处在最底下的日本人,估计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而已。

尤其是冲绳这个日本最为重要的门户,被美国人撬开之后,日本人内心的绝望,您是能想象得到。

这个点上,日本人的海军基本上就成了一个壳了,能对美国人产生威胁的就只有他们的航空队了。

而这个时候,日本人的航空队还要面临没有飞机,优质飞行员在前期作战大量损失,就剩下一堆飞行经验不足二十个小时,撑死了坐到飞机上就会玩碰碰车的家伙了。

而美国人大量的船舶开始逼近日本本土,您就说吧,日本还有嘛的机会?

说道这里,小编想要说一下日本人所谓的一亿玉碎。

这事说起来搞笑,当时日本的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可日本统治者拿出了勇气要弄个一亿玉碎。

可是实际上呢?日本统治者压根就没有以死相搏的勇气,除了极少数的家伙玩了一把自裁之外,您看看东京审判中,一个个的各种各样的装疯卖傻行为,无耻的推卸着自己的责任,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口气,然后再好好的活下去。

这些家伙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所以在日本真的要面临绝境的时候,您感觉他们会咋做?

这些家伙压根就没打算,把子弹留给自己,仅仅是呱噪的一遍又一遍的鼓吹着,让其他人为自己活下来去死而已,所以一亿玉碎不是目的,而是他们想让自己活下来的手段而已。

削开了所谓硬邦邦的壳,留下就是无耻的口号。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只要让美国人胆战心惊了,就可以逼停美国人,坐下来谈一谈。

您都不知道,当时美国人在登陆之前就已经预计要付出五十万人的伤亡,于是他们赶着制造了一批紫心勋章,以至于这批没有发出去的勋章,美国人一直用到了越南战争去了。

当然,现实总是残酷的,日本人在承受了原子弹的同时,苏联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也在1945年的八月八号对日宣战了。

于是在在八月九号的凌晨,上百万的苏联军队,分三路就开始攻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

苏联一百七十四万的兵力,光火炮加迫击炮就有三万门,坦克五千二百五十辆,飞机五千一百七十辆。

咱就不说兵力问题的多少,就这些硬性装备,是日本那九二步兵炮,还是掷弹筒能顶得住的吗?

当年诺门坎的时候,日本好歹还有几门一战留下来的重炮,而这个点上,日本人就不说火炮了,他们连三八大盖都不能让日本兵人手一支了。

您也别惊讶,如果您翻阅一下,二战末期加入日本军队的日本人写那些个回忆录,多多少少都有抱怨,军训的时候好歹还有一把武器,真正入伍了,武器?就一把匕首,爱要不要。

所以当苏联对关东军在八月九号发起进攻的时候,很快就把日本人打的满世界的跑,到了十四号的时候,战线就推进了四百公里。

很多城市,都被苏联人给围了起来。

于是日本人的皇军之花关东军被打爆了,日本人把苏联看成调停人的美梦也醒了,调停人变成了最可怕的对手。

而八月六号和八月九号的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人算是彻底的认清楚了形势,日本人完了,战争结束了,美国人登不登陆的,结果都一样。

苏联的可怕比美国人更甚。

所以这是啥?这是多重打击,日本在这种多重打击下,您感觉他还能有啥想法?

也就是说原子弹这东西,对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如果原子弹提前几个月爆炸,日本人未必会投降,如果晚上几个月,其实日本人已经投降了,压根就用不到什么原子弹。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无条件投降,其实是在内外交困,他自己已经撑不住的前提下发生的,毕竟苏联人的参战,海上通道的重重封锁等等这些因素综合到了一块,才逼着日本人走出了无条件投降的路子。

其实在1945年八月九号,日本召开的军事会议和御前会议,当时作为首相的铃木说的一句话,很有能概括当时日本人的绝望。

“今晨苏联参战,完全将我们推入绝境,使我们不可能继续进行战争。”

最终这场会议,日本的天皇采纳了外相东乡茂德的方案,保存天皇制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

那么到了八月二十八号的时候,美国占领军的先遣队,就开始在日本本土登陆了。

光这支部队,美国人就动用了四十八架飞机,到了八月三十号,美国人和英国人也开始以盟军的名义,进入到日本,并大规模的出现在了日本本土。

前后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足足四十六万美军就登陆了日本人,并控制了日本人的各个城市和战略要地。

您都不知道,当时按照美国人的要求,中国还要准备一支一万四千五百人的精锐步兵师,参与到占领日本的事务当中去,地点就是日本的爱知县。

这么说下来,您就知道了,日本人的投降和原子弹有关系吗?有,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避免了大量人员的伤亡,但他绝对不是日本投降的一个重要条件。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日本天皇为什么投降?

战争到这时候,同盟国和轴心国的主要矛盾被美苏潜在矛盾渐渐的在替代中了,美苏的互相不信任,使得双方都暗中留一手,对于日本的终战还是投降反而是不重要的事了,日本也就利用这种关系,留取夹缝中的空间。

日本天皇为什么投降?

不投降难道要等死吗?

如果日本打赢了,那天皇肯定不会投降啊,可问题是现在日本打输了,并且美国已经在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已经没有任何牌可打了。

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军国主义就不怕死啊,实际上日本人也怕死,特别是日本上层更怕死。在二战后期,日本一直死扛着不投降根本就不是因为什么“武士道精神”,而是因为盟国一直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无条件投降的意思就是:你们日本人放下武器,乖乖站好,然后等着安排就行了,是枪毙还是无期徒刑,这全凭盟国一句话。日本高层不想就这么投降,纯粹是因为不想在战后被清算,如果这些高层知道自己战后不会被处死,那他们会嗷嗷叫着带领日本投降的。

日本高层包括天皇对战局的发展都是很明了的,当日本国内的民众还在嗷嗷叫着登陆美国时,这些高层就已经知道战败不可避免。但是日本天皇一直死撑着不投降就是想获得一个承诺,那就是至少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千万别说日本天皇不怕死啊,这货其实很怕死的,如果他真的有武士道精神,那天皇早就该在日本投降以后切腹了,哪里还会认麦克阿瑟当“爸爸”啊。

对日本天皇来说,能活着就活着,反正就是不能死。至于说让日本天皇带着整个日本坚持到最后一刻,那这天皇是万万不干的,毕竟希特勒都死了,整个轴心国就剩下一个小日本了,只要日本天皇不傻,他就知道顽抗下去就是死路一条。

正因为日本天皇想活,所以他知道美国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真等到美国大军在日本本土登陆,那美国只会在日本扔下更多的原子弹,原子弹这东西可不长眼镜啊,管你是贫民还是天皇,一股脑全都怼死。所以日本天皇就必须要在美国登陆之前投降,并且还得是越快投降越好。

所以啊,正是因为日本天皇想活着,所以他就必须投降啊,也正是因为日本天皇要活着,所以天皇才会选择联合海军镇压部分日本陆军的政变。

至于什么武士道、军国主义等,这都是忽悠底层民众的,日本天皇可不受这影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