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那么强大的克格勃现在都哪儿去了?
回答这个问题:克格勃实际上还以某种形式存在着,只是名字、规模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苏联解体时,克格勃经历了解散、重组、再生几个阶段,涉及到这么几个重要人物: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克留奇科夫、叶利钦、普京。解散的时间是1991年10月11日,叶利钦在苏联国务会议上宣布解散“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克格勃;收编时间是一个阶段,从普京于1999年12月31日代总统开始,甚至更早,一直在进行。
一、安德罗波夫埋下了克格勃解散的祸根苏联后期简直就是老人政治,1982年10月勃列日涅夫死在任上,接替他的是老态龙钟有病的安德罗波夫,他在克格勃干过十五年的主席。由于身体不好,他只干了两年不到,于1984年2月去世,又是一个全身是病的契尔年科接任,他只干了13个月就去世了,戈尔巴乔夫接任,那是1985年3月。为什么要说安德罗波夫呢?因为克格勃的最后一个主席克留奇科夫和苏联最后一个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都是他提拔培养的。而正是这两个人,让克格勃在苏联解体时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KGB是一个很严谨的机构,对人员的要求特别高,不是你先去就能去的,所以KGB里几乎都可以说是精干的精英。但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比如克留奇科夫就是个特别谨小慎微的人,因为当了安德罗波夫多年副手的原因,又变得处理问题优柔寡断。戈尔巴乔夫是安德罗波夫任苏联领导人时钦定的接班人,被契尔年科横插一杠,不过时间不长,只有13个月。因为都是安德罗波夫的门生,两人处的还好。但对于苏联怎么办,两人的意见绝对的对立。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被美国人连哄带骗加吓唬,在国内折腾起改革来,这第一刀就从政治体制下手,弄什么公开性。大家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他这么弄是置基础于不顾拆上层建筑,那还有个好?克留奇科夫劝他也不行。终于到了决定命运的1991年,苏联内部矛盾爆炸,这时候克留奇科夫代表KGB坚定地站在维护苏联的立场上,还于8月18日派克格勃高层到黑海的克里米亚对戈尔巴乔夫劝说,预备方案是软禁戈尔巴乔夫;于8月19日派“阿尔法”特别行动队去逮捕叶利钦。可惜这两件事都因为克留奇科夫的谨小慎微和优柔寡断而虎头蛇尾地收场了。
二、叶利钦解散克格勃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因为克格勃的立场问题,坚决不相信克格勃,他的保卫人员也不用克格勃的。实际上,刚掌权的叶利钦是非常需要一个强力部门帮助的,但对于克格勃的不信任和恐惧,他坚决地解散了克格勃。他把克格勃一分为四,分别是: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通信与信息局、行动部队划归边防局,KGB彻底消失了。
树倒猢狲散,克格勃的人员一部分留在了这几个局继续工作,但许多外勤、特工就不好安排了。这些人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情报渠道,有关系和门路的当然不会发愁,但大部分人为了生活,他们有的在政府机关或企业谋个工作、有的干起了安全顾问之类的公司、有的给别的间谍组织打工、有的搞起情报贩卖,最不济的给人当保镖、开个出租车、倒卖些以前的设备等。这些人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生存能力极强,许多保密的干脏活的成了黑社会。最惨的是那些散落各地的线人,因为没有特殊技能,又断了克格勃的津贴,日子过得特别苦。
三、普京掌握权力后和他的“西罗维基”叶利钦开始培养普京时,就要普京建立自己的力量,因为一个没有自己可靠力量的政治人物在俄罗斯当时的环境中是活不了几天的。普京在克格勃工作了16年,所有的人脉和可靠的朋友都是克格勃人员,而这些人正好适合干这些事。于是,在普京的支持和推动下,俄罗斯政坛出现了一股力量,叫“西罗维基”,俄语翻译过来就是“强力集体”的意思,核心成员想都不用想是从哪里来到,他们的指导原则只有一条:绝对忠于俄罗斯总统,总统就是普京。
西罗维基的成员分布在各个地方、各种岗位,有州长、部长、将军,也有一般工作人员。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普京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游刃有余,要不然,车臣反叛分子早就对普京下黑手了,许多时候行动还在计划中,打击就来了,他们内部就有西罗维基人员,搞得这些恐怖分子后来连计划都不敢做;要不然,俄罗斯的金融寡头能那么老实?叶利钦不敢动他们,就是怕他们的力量。但普京就发开手脚收拾他们,因为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普京的眼里,他们连找黑帮都不敢,黑帮老大说不定就是以前的克格勃。
克格勃最后一个主席克留奇科夫到2007年才去世,他生前毫不掩饰对普京——这个他以前的部下的崇拜,他说:“感谢上帝,俄罗斯出现了普京,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一定会全面发展壮大。”普京也对他这个以前连面都见不到的老上级照顾有加,多次给他授勋,2000年普京第一次出任总统时,克留奇科夫就是受邀典礼嘉宾。普京对这个以前不知道隔了多少层的老上级这么礼遇,有感情在、有对前辈的尊敬在,更重要的是要团结他的力量。
总之,普京在西罗维基的绝对支持下,稳稳地掌握着局势,大刀阔斧地进行各种政策和改革,一个崭新的局面出现了。俄罗斯一本名为《普京的铁军》的书就写了这个组织:西罗维基绝对忠诚于普京,他们都来自克格勃,性质单一,他们没有贪污腐败,他们中有的是以前的杀手,当然那是以前在执行任务。他们以善良正义出现在世人面前,可能在克格勃解散时他们就准备好了现在的重生。
苏联那么强大的克格勃现在都哪儿去了?
不告诉你的话,你肯定看不出来——下图的这位老者,就曾是克格勃成员。
这张照片是老非在格鲁吉亚旅行时拍摄的。
你知道,格鲁吉亚也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自然也是有克格勃的。
强大的克格勃现在都哪儿去了?
有的变成了总统,有的变成了金融寡头;有的变成了晚景凄惨的门卫,有的坐在跳蚤市场上发呆……
因为克格勃再强大,它也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
下图是克格勃配备的“暗器”,但它不得是由人来使用的吗?
头顶变天了,大厦倾倒了,这些人自然也会各奔前程。
变成总统的就不说了,地球人都知道。
变成金融寡头的也没啥好说的——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一部人当权派腐败滋生,想要把国家的资产个人化。
有这个能力把“国家的资产个人化”的人,自然都是在那个历史的末梢,还掌握着实权的人。
就从我旅行时的两个实际经历,来说说变成普通人的前克格勃。
老非拍摄的那位老者——据他自己说,他曾在莫斯科有一套公寓,日子一度过得很不错。
因为当年他可是有着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那就是供职于克格勃。
现在他居住在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守着一个慢慢走向荒芜的、游客罕至的院子。
这个院子,不少上了岁数的中国人或许都知道——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因为同名文章曾入选过咱们的语文教材。
这个印刷所曾经是一个很热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不时地会有孩子们、少年们排队来这里参观,接受定制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而成年人也会来这里瞻仰,并缅怀那个年代。
但现如今它早已是破败不堪,呈现出一副坐等消逝的状态——除了中国游客和当地的一些老人之外,这里算得上是人迹罕至了。
老者就是第比利斯印刷所里唯一的看门人。
平时这个院子是锁着的,因为基本上没人会来。
中国游客慕名而来的话,不知道敲门的话搞不好就得失望而归。
我绕到入口一侧的小窗,对里面喊了两句:China,China!
里面应了一声,走出来的就是这位老爷子,他很愉快地给我们开门。
老爷子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就冲我们大喊China!——竖个大拇指;American!——作势向地上吐口水。
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中国的喜爱,以及对于美国的反感。
印刷所是不收门票的,但来看印刷所的中国人约定俗成,都会按人头每人给老爷子10块格鲁吉亚拉里。
收钱的时候,老爷子再一次冲我们大喊China!——竖个大拇指;American!——作势向地上吐口水。
你可以说老爷子的“竖大拇指”和“吐口水”是在做戏;但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谁都要面对生活。
另外,我觉得即便是在做戏,老爷子也是有一定的真诚度在里面。
这位前克格勃成员,如今的看门人,他的全部世界都在这里,他的余生就跟这个印刷所深深地捆绑在一起,日出日落、花开花谢。
可想而知,老爷子和印刷所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晚景凄惨。
毕竟过些年头,如果中国游客也不再去的话,这里就该彻底荒芜了。
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还有一个很出名的跳蚤市场,名叫旱桥市场。
不少来格鲁吉亚旅游的人,都会去那里淘一些苏联时期的勋章、像章、纪念章。
我当然也跑去看了看——这是我拍的其中一个小摊。
下图是我老婆在旱桥市场的小摊前挑选小纪念品。
跟图中摆摊的老者聊起来才知道,他之前的工作也跟克格勃有关。
限于双方英语水平都不高,我们只听懂了一个大概:老者应该不是一线出勤的那种克格勃成员,而是编制内偏后勤的那种。
即便如此,在当时这份工作也应该是收入不低的。
而现在,老者只能守在自己这片简陋的小摊前,靠售卖一些他自己曾无比熟悉的小制品,来维持生计或是贴补家用。
结语:强大的克格勃去哪儿了?
其实哪儿也没去,还是这块土地上的这些人。
或者说已不存在,因为它早已成为历史。
因为辉煌和持久,本就是互不关联,其实又互相关联的两个词。
辉煌是为了持久。
但辉煌并不等于持久。
苏联那么强大的克格勃现在都哪儿去了?
主要由俄罗斯的国安系统继承了,大部分被联邦国家安全局(又叫做俄联邦克格勃)和对外情报局接管,外围是联邦边防总局、总统安全局和联邦保卫总局。
说实在的,如果真有人能具体细说前苏联的KGB(克格勃)都去哪了,把这个讲清楚,英美俄中,北约各国,加上以色列,都绝不会放过他/她的。
不过,有个成功就业的“典范”,倒是可以随便拿出来说,前KGB驻东德员工——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外交场合,普大帝能和默克尔直接说德语交流,轻松用德语接受采访;还炫酷的上天入地,能文能武的,自然和克格勃的经历和训练有关。再说个有代表性的,克格勃最后的掌门人——克留奇科夫(就是下面这个老头)。
苏联解体之前的几个月,发生了个“八一九政变”,苏联一些高层为了挽留即将崩溃的国家,试图发动政变推翻戈尔巴乔夫,除掉叶利钦。然而,政变只持续了三天,就迅速失败了。
这次政变中,KGB(克格勃)作为苏联体制的坚定捍卫者,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最先行动的一方,克留奇科夫作为克格勃主席,自然是重要的主角儿。1991年 8月18日晚,克格勃就开始对戈尔巴乔夫实行隔离并切断外界一切联系,直接将其软禁。紧接着,克留奇科夫作为克格勃负责人,宣布接管国家全部权利。
政变原定8月20日凌晨3时攻占俄罗斯议会大厦,但因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拒绝执行命令而夭折。之后,局势迅速被叶利钦控制,政变失败。
随后,克留奇科夫被捕入狱。1994年俄罗斯国家杜马特赦了克留奇科夫,出狱后,克留奇科夫立刻就消失了,如同人间蒸发一般。然而,上世纪末,在普京当选总统的就职仪式上,克留奇科夫又意外的出现在公众场合。
此后,克留奇科夫留在了自己老下属普京麾下当军师,经常在各种庆典仪式上高调出现,还拿自己经历做卖点撰写了回忆录,稳稳的赚了不少稿费(下图)。2007年11月终老于家中,结局还算很不错。然而,另一位就没这么好的心态了,“八一九政变”主角之一,有克格勃背景的,苏联内务部长鲍利斯·卡尔洛维奇·普戈(下图)。这老头性格刚烈,政变失败后,与老伴一起双双开枪自杀,殉了苏联。这也真是想不开,人家克留奇科夫不也就关三年给放出来了嘛。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还是个拉脱维亚人。
当今世界,拉脱维亚可谓是不亚于乌克兰的“反俄急先锋”。本世纪初,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立陶宛这三个前苏联波罗的海国家争抢着加入了北约,只要一提反俄,这三个国家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亢奋,还多次主动邀请美国去建军事基地。近些年,北约也经常去拉脱维亚搞军演,这让普戈部长的在天之灵情何以堪。总的来看,克格勃的上层领导在政权交接之际的确被狠狠的“清洗”掉了一批。
之后,主体被改制为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局,其余的分别被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接管、联邦边防总局、总统安全局和联邦保卫总局等部门接管,除了党支部书记的职位给取消以外,基层办事人员基本还是原来那套人马。
现今,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实力还是非常可以的,在全球情报和反恐活动中影响巨大,继克格勃之后,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和以色列摩萨德,继续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苏联那么强大的克格勃现在都哪儿去了?
实际上苏联的克格勃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这个继承部门就是俄罗斯国家安全局,简称FSB。
上图是当年克格勃特工普京在东德工作时的照片。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是负责俄罗斯联邦国内的反间谍工作,同时也负责打击大规模有组织犯罪活动、恐怖活动,打击非法武器贩卖和走私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非法武装组织和集团,以及保护国家边境安全。这是苏联时期契卡、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勃的继承组织。
联邦安全总局下辖有数支特种部队,用以打击恐怖分子和打击非法武装,该局装备有武装直升机、装甲战车、火炮、武装舰艇等重型武器,全局共有约3万人,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局长和副局长由俄罗斯总统直接任命。
实际上FSB在克格勃存在的时候,就已经成立,只是职能不同。按照俄罗斯法律规定,这是个隶属于俄罗斯军队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主要是负责俄罗斯国内安全、收集情报、打击恐怖组织和边境安全等工作。苏联解体后,原来的克格勃被FSB所取代,目前这个部门有两个机构比较有名:一个是代号“阿尔法”,另一个代号“威派尔”。
其中“阿尔法”是俄军特种部队,主要用于反恐,防止恐怖袭击,处理与恐怖袭击有关问题。
另一机构“威派尔”则更趋向于苏联时期的克格勃。这个部门比较神秘,神秘到就连俄罗斯政府和国家部门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存在,在俄罗斯政府内部很难找到关于“威派尔”的有关记录。“威派尔”的有关训练等级是和“阿尔法”一样的,只是更侧重于高等教育和外语知识的培训。比较“阿尔法”,这个部门处理的事件更复杂,一般处理高风险、危害大和环境危害有关的问题。同时这个机构也处理国际层面的俄罗斯安全方面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美国政府关于俄罗斯间谍问题吵得沸沸扬扬,其主角就是目前俄罗斯电视台一档节目主持人安娜查普曼。她的父亲曾是前克格勃官员,所以安娜顺利进入FSB工作,所以她渐渐被训练成俄罗斯间谍。
2003年,21岁的安娜嫁给一个英国人,并且随丈夫搬到英国居住。在那里她开了一家与津巴布韦进行金融交易的公司,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在英国生活的津巴布韦人将资金转移到津巴布韦,这样手续费比正规银行便宜得多。后来英国情报部门开始调查这个公司的日常活动,并怀疑从事非法洗钱。
2006年,安娜和英国人离婚回到俄罗斯,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2010年,安娜搬到美国,在美国又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后来有人控告她和俄罗斯人交换情报,之后就被美国政府逮捕。罪名是试图获取有关美国核武器、国会议员和中央情报局领导人信息。她被美国司法部门判处15年徒刑,在美俄交换人质的时候被换了回来。现在英美都禁止安娜入境,她最终成了俄罗斯电视节目主持人。
实际上,无论是克格勃还是FSB,只是称号而已,其工作本质才是最重要的事。即使当年的克格勃名号很响亮,也只是特务机关的代名词。所以无论当年的克格勃存在与否,它们的工作还是必须有人做。而且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部门,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苏联那么强大的克格勃现在都哪儿去了?
克格勃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俄文名称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的简写音译。成立于1954年3月13日的克格勃曾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和以色列摩萨德并称“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事实上在克格勃成立之前苏联的情报机构早已开始运作:1917年12月成立的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被视为是克格勃的鼻祖。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然而这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尚处于国内外敌人的包围之下:一方面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得不承受来自德军的威胁;另一方面沙皇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残余势力仍很强大。与此同时趁机囤积物资、哄抬物价的投机倒把行为也愈演愈烈,面对严峻形式的苏维埃政权必须想方设法打击反革命分子和投机倒把分子,于是在1917年12月20日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契卡)应运而生。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成为该组织的首任领导,他将这一组织的任务概括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为,将其积极分子交由法庭处理,同时还进行前期侦查和预审”。
1922年契卡改组成国家政治保卫局(格别乌)。1934年7月国家政治保卫局改名为国家安全总局(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二战时期国家安全总局最为成功的行动恐怕当属获取到日本即将南进攻打美、英而不会同德国夹击苏联的情报: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间谍的理查德·佐尔格同尾崎秀实等人组成的拉姆扎小组将日本即将南进攻打美、英而不会同德国夹击苏联的情报成功传递给了苏联国内的情报部门,这使苏联得以放心大胆地将远东地区防备日本关东军的70万大军调到欧洲参与莫斯科保卫战。二战后期国家安全总局开始搜集关于美国研发原子弹的相关情报:当时苏联情报部门一共设法搞到了286套相关情报,这些情报出自至少26名科学家。1948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就此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1954年3月苏联的情报部门正式改名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克格勃的工作人员最多时曾一度达到50多万名:其中总部机关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100亿美元。克格勃的编制囊括直属十六个局、边防军总局、技术侦察局、人事局、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总务局、医疗保健局、军事建设局……克格勃内部有一套分工机制:第一总局是对外情报侦察部门,对驻国外间谍机构实施领导并从苏联本土进行情报侦察;第二总局从事反间谍情报侦察工作;第三总局负责制止外国特工机关对苏联武装力量的破坏,领导有关军事部门和部队的特别勤务处的工作;第四局负责所有交通运输部门的反间谍情报侦察活动的实施;第五局负责与意识形态破坏活动进行斗争;第六局负责各个国防工业目标和某些科研中心的反间谍情报侦察工作;第七局的任务是对委员会感兴趣的目标实施屋外监控;第八总局负责编制总部机关与地方机关以及情报侦察机关与驻国外情报机构通信联络的秘密电码集;第九局担负保卫职能,它负责保障国家高级领导人、国家最高规格的礼仪场合、外国代表团来访和苏联代表团出访的安全;第十局负责集中存放国家安全机关在苏联时期以及苏联以前时期积累的业务统计文献和档案资料;关于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这四个局的工作迄今仍充满各种谣言和争议,以致于我们如今仍无法确切知道这四个局具体是干什么的,但绝大多数人普遍相信这其中至少有一个局是负责对苏联公民和外国人进行全面监视监控的;第十五局从事的工作是设计、建造并按需要的制度管理某些目标;第十六局的工作与第八总局相当接近,它拥有解决技术和科学问题的最杰出的智能潜力。
在克格勃直属的十六个总局中居于最核心地位的是第一总局:第一总局下设一个情报处,负责向苏联最高统治集团转达苏联秘密活动的成果。除此之外第一总局下设“非法活动局”、“科学技术局”、“设计分析局”3个分局:非法活动局负责的是特工人员的挑选和培养工作,指导特工人员潜入国外进行活动或是发展新的间谍特工人员都属于这个部门的任务;科学技术局的任务是监视苏联境外一切有关核、导弹、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并设法获取相关的资料;设计分析局负责对过去进行的间谍情报活动进行分析,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间谍情报活动提供指导。第一总局在具体的情报收集方面设有负责世界各地情报收集工作的10个处:第一处负责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第二处负责拉美;第三处负责英国、新西兰和斯堪的那纳维亚国家;第四处负责联邦德国和奥地利;第五处负责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爱尔兰;第六处负责中国、越南、朝鲜;第七处负责日本、印度、印尼、菲律宾;第八处负责中东、南斯拉夫、希腊、阿富汗、阿尔巴尼亚;第九处负责非洲英语国家;第十处负责非洲法语国家。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在美苏争霸的格局中逐渐由守转攻,这一时期克格勃的触角伸向了全球各地:非洲、越南、古巴、也门、阿富汗到处都有克格勃活动的身影。与此同时克格勃对外国情报的窃听技术也已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1960年克格勃破译了51个国家驻外使领馆发出的209000份外交电报。到1967年克格勃已能破译72个国家所使用的152种密码体系。1979年美国人准备重建8层高的驻苏联大使馆,尽管整个施工过程中美国方面派出联邦调查局和海军陆战队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天24小时监视,克格勃仍将窃听装置成功安装到各种建筑构件上——甚至连混凝土中的加固钢筋都被设计成了天线。工程完工后美国方面为做到保险让国家安全局的安全技术人员携带专业仪器再次进行检查才发现克格勃安装的窃听装置,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得知此事后评价道:“我们除了全部拆除驻苏使馆的新大楼之外别无选择,因为整个大楼是由窃听器堆砌而成的”。
在苏联的政治生活中克格勃居于独特的地位:它只对苏共的中央政治局负责,包括苏联军方在内的苏联各个部门都想对其敬而远之。相比军方、外交部等其他部门而言:克格勃有一个独特的优势——信息。克格勃实际上可以对国内外一切人、一切机构进行窃听和监视。克格勃的首脑就像是一只安坐在巨网中央的蜘蛛,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他这里汇集。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彼此视各自的部门为禁脔,一时间外交部和国防部的一切工作都彼此保密,即使是两位大佬也完全不了解对方的领域,然而克格勃首脑安德罗波夫就凭借掌管信息管道的优势能同时对国防和外交具有发言权,甚至有说法认为正是这种优势使安德罗波夫得以在1982年接任苏共总书记,成为苏联历史上首位从情报机关升任全党全国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始终坚持严肃处理各级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违法乱纪活动,在他上任一年后中央和州党委第一书记就撤换了70多人,其中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就不只是撤职这么简单了——还会被判刑并公开登报揭露其罪行。内务部长索科洛夫和工业出口局长斯米利亚科夫都是勃列日涅夫的好友,在勃列日涅夫在位时期这两人大肆贪污。在查抄索科洛夫的家产时办案人员发现在他的家里名贵的地毯铺了整整七层,各种名画和古董更是多的不计其数。最终这两个人被安德罗波夫下令枪决,这一举动震慑了苏联朝野。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警察,因为人长得帅而被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琳娜相中,结果他在10年之内被提升为上将,后来出任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但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把这个人送进了监狱。安德罗波夫为了使党和政府的行政事务为民众所知并接受监督提倡实行政治公开化并决定将党中央政治局的美洲例会内容在报上公布。然而由于安德罗波夫缺乏丰富的从政经历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导致他在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顶替这些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就只能用使用自己在克格勃的老熟人,以致于当时13名政治局委员中有就有3名克格勃将军。本就在苏联政治生活中占有信息优势的克格勃在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得到进一步膨胀。
1988年克格勃迎来了最后一位掌门人克留奇科夫。这时克留奇科夫接手的是世界最大的特殊机构:这一机构拥有近50万工作人员,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20余万克格勃边防军)、掌握着党和政府的通讯(6万通讯部队),此外克格勃还掌管着苏联领导层的保卫、休憩、日常消费并负责运行战时指挥场所。可以说这时的克格勃既是苏联对外搜集情报的手臂,也是监视国内外一切不稳定因素的眼睛。克格勃一年有35亿卢布的预算且其开支不受任何外部监督。在克格勃之上只有总书记领导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在此之前的1987年12月克留奇科夫就已陪同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出访华盛顿了,那时他还不是克格勃的掌门人,而是克格勃下属的第一局领导。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出访时让克格勃第一局领导陪同进一步证明了克格勃在苏联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事实上这时克格勃的影响力早已不限于苏联国内:诸如东德国家安全局“斯塔西”等东欧国家的情报机构几乎都受到苏联克格勃的高度控制。这时克留奇科夫一定不会预料到局势很快就会发生变化:1989年随着东欧各国的政局相继发生剧变,一时间东欧各国的“小克格勃”机构及其人员纷纷遭到清算。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克格勃在苏联国内迅速名声扫地,1991年12月3日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改组国家安全机关》的法律,戈尔巴乔夫立即签署了这一法律。这项法律正式废除了苏联克格勃,批准了在其基础上建立跨共和国安全局和苏联中央情报局。然而戈尔巴乔夫此举已赶不上实际形势的发展:仅仅22天后苏联就宣告解体,随着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使戈尔巴乔夫关于构建统一的苏联安全情报机构的设想彻底破灭,此后成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分别成立了自己的情报机构。1917年克格勃的前身契卡几乎是与苏维埃国家同时诞生,1991年克格勃又和苏联在同一个月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克格勃当真已完全消失无踪了吗?作为前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在打造自己的情报系统时是否有继承克格勃的基础呢?
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打造了自己的情报系统。作为前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的情报机构也诞生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的情报机构全称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简称FSB)。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成立在一定程度是对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有继承关系的:苏联解体后克格勃主体被改制为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局,其余的分别被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接管、联邦边防总局、总统安全局和联邦保卫总局等部门接管,除了党支部书记的职位给取消以外基层办事人员基本还是原来那套人马。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分为a局和b局:a局负责城市反恐作战,也就是武警特警,类似于美国的三角洲部队;b局负责军事作战行动,类似于美国的海豹突击队。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大规模有组织犯罪活动、恐怖活动,打击非法武器贩卖和走私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非法武装组织和集团以及保护国家边境安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在任务属性上也与克格勃具有相似性,如果说国际上普遍将俄罗斯视为前苏联政治遗产的继承者,那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一般也被视为是苏联情报机构契卡、克格勃的继承者。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总编制为30万人,其组织规模和地位都直逼昔日“克格勃”,特别是其下辖的“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部队在反恐作战中屡建奇功。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本质上是一个情报机构,而这类机构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保密性,因此关于其内部结构情况恐怕没人能像介绍已成为历史的克格勃那样进行详细介绍——毕竟这是一个现在仍在活动的情报机构。即使是作为俄罗斯的战略对手的美国的情报机构也无法对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内部运作了如指掌,所以我们一般老百姓就更不可能有多少深入了解了,恐怕在一般人眼中克格勃留给今天的俄罗斯最大的遗产不是俄联邦安全局而是俄罗斯总统普京:1985年至1990年普京作为克格勃驻东德的特工人员在东德生活了5年。
苏联那么强大的克格勃现在都哪儿去了?
保护普京呀,普京就是克格勃的头,这2O年能政权坐的这么稳,全指望克格勃了。他们潜伏世界各地,搜集各类情报,为俄罗斯服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