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的深度如果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如何在海上泊锚?
首先说答案:军舰不会也不可能在水深超过锚链长度的水域抛锚。为什么呢?
一、锚链长度的选择已经考虑军舰锚泊的要求
1、舰艇的状态
以地面为参照系,舰船只有两种状态:对地不移动状态和对地移动状态。
对地不移动状态就是舰船在码头靠泊、抛锚或搁浅时,舰船相对于地面是不移动的;还有二种极端的对地不移动,一是顶流航行,风流影响恰好等于船速,这时的舰船也是对地不移动的,二是无风静水中漂泊,这时的舰船也是对地不移动的。
对地移动状态分两种:一是航行时,风流影响不能抵消船速,这时船是对地移动的;二是非静水漂泊时,受风流影响,船是对地移动的。
2、维持舰船状态的四个要素
控制舰船状态的四个要素,或者说是四个系统,就是舰船上的车、舵、锚、缆。这是个要素缺一不可。车是动力系统、舵控制方向、缆用于系泊等。
锚就是用来抛在海底,用它的抓地力控制住舰船,让它减小对地移动速度,直至对地不移动。其实锚还可以用来调整舰船位置,使用它的抓地力通过收方锚链来调整位置;尾靠码头时这是重要的手段;
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抛锚的办法来拉住舰船。
3、根据特点配置的要素
好了,开始说到锚了。锚有多种,锚链也根据舰船的大小也有不同的长度和不同的链环直径,这是对于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抓力大小。锚链长度单位一般用“节”表示,在我国一节等于27.5米,有的国家是25米,也有20米的;对于吨位,10万吨的舰船一般配锚链10节,最多12节。抛锚是个复杂的工作,组织实施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这关系到舰船安全,如果在水深的地方(比如超过20米)抛锚,视情况还要预抛一段锚链,防止锚砸底时出问题。
总之,各种船在出厂时就配好了合适的锚链,这根据船的大小、活动区域、抛锚需要计算好了的,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锚链不够长的情况。比如小船就没有必要长锚链,因为它不会出现在深水区,就是大船,也不会在近千米的地方抛锚,因为那里根本没有抛锚的必要,真的不想动船,漂着就行。
二、抛锚是有锚地的,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军舰抛锚
1、锚地的一般条件
海底的底质情况很复杂,有岩石底、砂砾底、泥沙底等,最适合抛锚的一般是泥沙底。岩石底质是不能抛锚的,因为那个地方容易卡住锚;有海底缆线的区域也不宜抛锚。
2、各个沿海国都有锚地划分的原则
基于锚地选择要求,各个沿海国都在近岸划分了一些适宜的地方作为锚地,这些锚地是公开的资源,可以申请锚泊;锚地性质也不一样,有防风锚地、检疫锚地、补给锚地等。
3、军用锚地的选择
军舰一般不会和民船一起锚泊,海军也有自己的锚地。海军锚地的选择要求更高,分得更细。比如有防空锚地、补给锚地、训练锚地、防风锚地等,根据性质不同,锚地的底质、海域、周边要求都不同。
总之,所以这些锚地,水深都是适合的,不会有锚链不够的情况。
三、水深不适合抛锚怎么办
退一万步讲,非要较真在不适宜水深抛锚玩,但锚链不够怎么办?这要从两方面看:
1、舰船一般都有双锚,锚链上的链环每隔一段有一个是可以卸下来的,锚链舱里的锚链就可以卸;如果你要玩,是可以接上的,这样就是差不多两倍长。但是还是要说,这是的抓地作用不大,因为抓地力与水深、链长有关系,没有这样干的;另外,抛的时候要放出很长,留下最后不到20米抛,这时水深要注意。
2、舰船上还备有浮锚,那是防大风浪用的,可以抛浮锚。
最后,能到水深太深,船上的锚链都不够长,说明这个船不小了,可以漂航,因为这样的水域一定很开阔,船只不多,漂航时备好主机(最少一部动力能随时用)组织好观察瞭望即可。
海底的深度如果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如何在海上泊锚?
船锚就相当于船的刹车,军舰一旦需要固定某处停泊,那么一般就会进行抛锚,但是抛锚地不是胡乱选择,一般在海图上会有明确标注,选择的大部分是风浪较小,海底起伏不大的泥沙地形。船锚在被抛下以后,依靠自身重量沉入海底,在船移动之后会拖拽船锚在海底钩入土沙层,加之船锚拖地带来的一系列摩擦力就可以将军舰牢牢固定住而不至于被风浪带的到处跑。由于必须留给锚链足够的缓冲迂回幅度,且锚爪只有在在锚链倾斜后才能抓地,因此军舰下锚的海水深度一般不会超过船锚总长的三分之一。船锚的长度以锚链为主,锚链以节为单位计算,按照国际标准,一节的长度为27.5米,普通的七千吨级驱逐舰的船锚长度大约在15节左右,也就是400米长度,因此驱逐舰抛锚的海区深度一般最深也就是100米左右。而航母因为体量大,活动范围广,因此锚链长度就大的多,如美军主流的尼米兹级航母锚链长度达到了57节,长度超过1500米,按照三分之一计算,尼米兹级航母最深的抛锚海域可以达到500米水深。(尼米兹级航母船锚)
然而很不幸的是,全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达到3795米,有80%以上的海域水深都超过了500米,也就是说即使是美军航母,也只能在极少数地区进行抛锚,那如果要在水深几千米的深海抛锚,该怎么办呢?(全球海洋深度分布图)
有些人会想当然得以为,增加锚链的长度不就够了,我只能说一句:too young to simple!大家都知道,船越大,所需要的锚链也就越粗,如果无限制增加锚链长度,那重量将是船体和起锚机无法承受之重!(重型锚链一不小心就是这个下场)
尼米兹航母1500米的锚链重量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0吨,如果需要在深度110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抛锚,锚链长度必须达到3万米以上,重量将会超过1万吨!别说起锚机根本带不动,就是放这些锚链也要占据太多空间,完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尼米兹级航母放锚)
增加锚链的方法行不通,那该如何是好?其实军舰如果要在远海停泊,一般选择的就是佛系操作,直接找个风浪较小的海域,将发动机关停或者使其以最小功率运转,漂到哪里是哪里,反正到时候再开回去就是了,而且以远洋军舰动辄几千上万吨的体量,即使什么也不做,只要不是遇到台风,那也是任尔雨打风吹,我自巍然不动,根本不用担心翻船!当然了,一般军舰没事在远海是不会多做停留的,停在那干嘛?难道观光旅游钓鱼?(当然了,不排除意外情况,美军还真有闲的蛋疼的时候)
除了军舰的佛系操作之外,现在一些必须在远海逗留的石油钻井平台、潜水器母船、海上救援船等还有更高端的玩法,这就是传说中的动力定位系统(DPS)!DPS系统主要是在船只或者海上平台四周安装若干个小型电力推进装置,通过中央电脑控制系统测算出当时海区的风速、洋流方向、速度,然后给推进器下达不同方向和不同力度的指令,通过提供给海上平台反作用力以此来抵消风浪对平台的影响,从而保持平台的相对位置固定!(动力定位比船锚定位更稳定)
我国的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就配备了先进的DPS动力定位系统,因此不管是在近海还是远海停泊,即使不进行抛锚也可以玩转地游刃有余,不费吹灰之力!(海洋石油981平台)
海底的深度如果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如何在海上泊锚?
我们陆地上开车想要停下来只需要踩一脚刹车就行了,你们知道船舶在海面上想要停下来怎么办吗?很多人都说抛锚就可以了,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有的海域有几千米深,锚链即便全部抛出去也到不了海底,根本是不现实的。作为一名远洋商船的驾驶员,下面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很多人都好奇,一条船上的锚链到底有多长呢?这个是根据什么来设计的呢?首先:不管是军舰,航母还是商船每条船上的锚链长度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它会根据船舶的吨位而确定,如果船舶很大,那么它需要很大的锚才能对其进行固定,自然锚链就会很粗,也会长一些。先说一下我们的商船,满载载重量20万吨,我们船的单个锚的重要就有11.8吨重,锚链有成年人的小腿一样粗。而我国的航母辽宁舰排水量为六万吨,单个锚的重量就高达五吨。现实生活中,商船的锚以及锚链都要比军舰的要大要重,毕竟船舶的作用不一样,商船要进行全球航行的,去的水域比较复杂。很多人认为一艘船上有两个锚,其实错了,每条船上都会有三个锚,安装两个,还有一个是备用,因为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船锚丢掉的情况很常见,抛锚起锚的过程中,因为船锚起不上来最后弃锚的情况也很多,所以每条船包括航母都会有三个锚。
其次:我们平常在工作中说锚链基本上不说多少米,而是以“节”为单位。抛锚的主要负责人是大副和木匠,听从船长的指挥在船头进行抛锚,我们船一般都是抛12节左右,每节的长度大概有27.5米。而对于航母来说每次抛锚基本上也就是七八节左右,其实抛多少节是根据该海域的水深进行决定的。辽宁舰航母的锚链大概有一千米左右,也就是35节左右,但是它实际能抛锚的深度也仅仅只有300米,因为锚链不可能垂直下水,也不可能垂直抓地,都是有很大的角度的。另外抛锚的时候一般都是抛一只锚,很少有船舶抛双锚的,因为船舶在海面上面受风和流的影响一直是旋转状态,抛两只锚的话,很容易锚链打结,最后起锚失败。
最后:很多人也许好奇重达十几吨的锚,再加上锚链的重量,是什么东西能够把它收回来呢?我们专业术语叫做“绞缆机”,是一个很大的发动机制作的,一般小船上的绞缆机都是用我们拖拉机上的柴油机带动绞盘收起来的,而大船或者航母上就是相当于一间房子这么大的绞缆机收回了。很多人会问锚抛在海底里面,能够完全固定住船舶吗?答案是固定的,其实没有哪一个船舶能够完全把船舶固定住,即便是抛锚之后船舶还是会围绕着锚链移动的,只不过移动的速度很慢罢了。利用船舶不仅可以帮助船舶刹车,还能够稳定船速,比如当船舶渡过巴拿马运河的时候,即便是停车状态了,因为顺风顺水的影响船舶的速度还是很快,这个时候就需要抛锚放在海底,当船舶拖着锚走,这样速度就能很快的降下来了。
在船上工作的时候,我们经常遇见的工作就是抛锚,那么抛锚的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一般可以分为三步,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抛锚的时候必须船长在驾驶台里面,船上的抛锚负责人就是大副,大副带领着两名水手来到船头进行备锚,在抛锚前船舶的速度必须很慢,否则很容易扯断锚链。备锚主要是打开绞缆机通电,打开止链器开关,把锚链放出来几米,然后用绞缆机上面的刹车把锚链锁死,让锚随时处于下抛的状态,当大副的对讲机里面接到船长抛锚的消息时,水手开始打开刹车,锚由于自身巨大的重力瞬间就能带动锚链落水。锚链落水的声音是非常大的,用震耳欲聋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并且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旦锚链断开,回弹过来,直接可以把人打成两截,所以一定要慎重。
第二步:随着锚的下水,大副要趴在船舷上向水面望去,随时汇报锚链的状态,一般在航海职业中,用时钟表示锚链的方向,比如三点钟方向,十点钟方向等,供船长在驾驶台对锚链落水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大副除了汇报锚链方向外还要汇报有几节锚链已经下水了,怎么样去判断几节锚链呢?在锚链上都会用特别明显的红色油漆刷出一节的痕迹,大副在锚下水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着多少节入水,正确的汇报术语是“锚链十点钟方向,五节下水”,每下水一节就要报告一次,直到达到船长要求的锚链的长度,大副才能要求水手把绞缆机刹死。
第三步:等抛锚完成后并不能立马离开船头,还需要留下一名或者两名水手对锚链的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出现锚没有抓地,走锚的现状。观察二十分钟后,发现一切正常就可以在船头的大桅上悬挂“锚球”了,锚球就类似于一个很大的螃蟹笼一样,为了吸引别的船舶的注意:告诉他船,我船已经抛锚,请远离。如果到了晚上,看不清锚球,就要开启锚灯,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船在抛锚,没有动力了,就会远离,避免发生碰撞危险。除此之外,虽然抛锚了,驾驶台时刻有人在值班,不仅是为了观察船位,避免出现走锚的风险,还为了防盗,因为船舶停在那里,可能会有小船靠过来,爬到我们船上偷东西。
是不是很多人好奇,有的海域有几千米深,而船舶的抛锚极限只有几百米,这个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呢?怎么快速的让船舶在深海中停下来呢?其实这也是有办法的。第一: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不管是什么船舶在大海深处是不允许抛锚的!即便是船舶主机故障,失去了动力也是不可能抛锚的,而是顺着风流任其漂泊。驾驶台里面需要加强值班就好了,因为辽阔的海面对船舶并不能构成威胁,当船舶漂泊的时候,轮机人员要加快抢修进度,船舶恢复动力之后直接就可以启航了。需要注意的是,当船舶在大洋深处失去动机随风漂泊的时候,白天一定要在船舶大桅最高处挂上失控的信号,让其他船舶注意避让,晚上一定要打开船舶失控的信号灯,避免与其他船相撞。如果倒霉,恰好在暗礁处失控了,又不能抛锚,只能任其船舶撞下去,没有其他的办法。
第二:船舶抛锚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专业术语叫做“锚地”,在海图上都能看得到,一般会把锚地设计在近海海域或者航道旁边,而锚地的深度是经过测量后的,绝地适合船舶抛锚使用,另外不同大小的船舶也会有不同的锚地,并不是所有船都能抛一起的。规定出来的锚地区域还需要进行整理的,像我们修路一样对锚地海底进行抽沙整理,坚决不允许有礁石,因为一旦船锚抛下起勾住礁石,就很难再起来,最后只能弃锚。最理想的锚地,水深要求一百米左右,海底要求是泥沙混合状态,其实船舶抛锚是要收费的,毕竟锚地的保养需要费用。
第三:如果在大海深处不能抛锚,突然发现人员落水,需要立马把船舶停下来该怎么办呢?首先如果真的是人员落水,会驾驶着船舶围绕着落水者转圈,然后找机会进行救助,如果非得让快速航行的船舶停下来,首先就要停车,虽然停车了,船舶还是因为惯性会先前移动的,然后倒车,让螺旋桨倒转,这样船舶就可以很快停下来了。然后就利用车和舵努力让船舶保持在原地不动。所以开船真的是一个很难的技术活,危机时刻只能用车和舵去避让,如果有刹车,也不会出现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的事故。
其实我认为船锚的作用真的不是太大,也只能在锚地里面使用。开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因为现在都有高频,甚高频交流,特别方便。就类似于我们的对讲机一样,大家都在同一个频道上,船舶的动态随时在里面公布,大家提前协调好怎么样去会船,还是特别安全的。就怕的有些没有素质的人,在公共频道里面唱歌,聊一天其他的话题,占用公共频道,导致两条船的避让不及时,从而发生碰撞事故。
其实在我国的捕鱼期,很多老外船员是不敢轻易来我国海域的,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近海的渔网特别多,渔船特别多,密密麻麻的,他们不敢走。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很多渔民占用公共频道,在里面唱歌,聊天,甚至打广告的都有。所以航海人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虽然你们是渔船,但也说航海的一份子,大家应该共同维护这个健康的航海环境。关于锚链你们了解了吗?我曾经一个同事,因为抛锚,止链器弹开,直接打断了一条胳膊。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海底的深度如果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如何在海上泊锚?
图片上是美国海军“杜鲁门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山字锚”重量为27吨,“尼米兹级航母”有两个锚布置在舰艏两侧。“杜鲁门号”进港后抛锚时的情景。需要两锚都投进海里才能让航母固定,还要需要系缆!航母这样的庞然大物如果没固定好,在狭小的港区内随波逐流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尼米兹级”航母锚链总重量160吨左右,单个环重量在60公斤。美军航母的锚链越来短,从最早的“企业号航母”的658多米到“尼米兹级”的500多米长,再到“福特级航母”的483米。
航母的锚链越来越短,这说明航母原则上是不在深海区抛锚的,航母属于海军核心战舰从军事上来说要严加保护,不会无故在陌生海域抛锚!抛锚意味着被固定,太危险了!并且水下状况不明,海底状况不清楚贸然抛锚卡死在乱礁石堆里就麻烦了。
虽然航母主机出故障概率很低,但不是没有可能,假设它在陌生海域故障必须抛锚,就需要使用声呐探测海底状况,如果水深合适和属淤泥质水底,航母就需要抛锚待援。
如果水深超过了锚链长度或者水底礁石重生是没办法抛锚的,因为抛锚是有相当的技术含量的工作,搞不好只能斩断锚链弃锚…既然是没有抛锚的条件,航母咋办?
其实,它可以利用反应堆低速自循环所提供的功率慢速航行,还不至于无方向的漂流,而常规动力航母通常会有八座锅炉和四台蒸汽轮机机组,如果出现一两台故障,其它还在运行就不会失去动力。
地球表面积大部分都是海洋且大多是深海区,航母可以抛锚的地方并不多,也不能无限制的加长锚链,真的在深海不适合抛锚的地方出现了故障,它自身也能低速航行,并不是一点航行能力都没有,况且航母编队内其它的战舰可以拖曳它。锚和锚链再加上收放装置组成了一套系统,是航母重要的设备,就和汽车的刹闸和刹闸片一样,需要定期的除锈、喷漆保养,一根锚链数百米长价值不菲,不经心使用发生断裂不但经济损失巨大对于航母来说也是危险的!锚更是价格昂贵,操纵不当而丢弃一个锚,事故责任认定弄不好要上军事法庭。
所以锚和锚链要正确的使用才行,而包括航母在内的舰船,如果在深海不适合抛锚的地方出现故障,可由其它舰船暂时拖曳它低速航行,等待大型拖轮的到来…。
海底的深度如果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如何在海上泊锚?
基本上所有的船上都有锚,但锚并不是唯一的停泊设备,也不是一个可以随意使用的设备。对于军舰、货轮这样的大型船舶来说,只有在指定的锚地和码头停泊时才能按要求下锚。
军舰船舶按大小不同,携带的锚链从几十米到300多米不等,长度不随海洋深度而变化。
锚链以节计数,在我国标准中1节锚链长27.5米,英制单位为15英寻或拓(Fathom)。大船上有2个主首锚,民用船舶每个锚配锚链10~11节,长300米左右。大型军舰标准高,锚链12~15节,长300~400米;“尼米兹”级这样的十万吨级超级航母,锚链20多节,长640多米。
特殊平台的锚链更长,例如海洋钻井平台,锚链长2000多米,能在1000米深海中下锚。同时钻井平台、科学考察船、海上补给船等特种船舶还有动力定位系统,计算机控制各个方向上的螺旋桨推力,使船舶精确定位在固定位置上,也是一种停泊方式。
下锚不是扔下去就完事了,条条框框很多。要在浅水区,底质要好,沙石底最佳,其次泥底,礁石底质不行,起锚时容易卡住。港口锚地的海图上都会标注水深及海底底质情况,船长在下锚前也会用仪器测量实际水深。
锚沉入海底,像一个大钩子钩住海底,锚爪扎进泥土,一段锚链平铺。锚的抓地力,锚链和海底的摩擦力,二者叠加在一起固定船只。
锚链释放的长度约是水深的3~6倍。锚地水深十几到二十几米,超过30米属于深水抛锚,极限水深约85米。
放出的锚链太长,重量太大,锚机拖不动,超过负荷就会损坏。再说深度太大,锚的抓地力也会减小,容易“走锚”。走锚会导致船舶移动,会导致碰撞事故。下锚要慢,太快了刹不住车,锚机在摩擦热量下冒烟起火,十分吓人。
所以,以锚的使用标准和范围来看,一般军舰、船舶配备的锚链长度已经足够用了。
军舰、船舶沿海岸航行时,水深有限,一般几十米深。当船舶跨洋航行时,大洋水深数千米,把锚链全抛出去也够不着底。这时船舶不会下锚固定自己,它们都连续航行,只要主机舵机不出故障,一般不主动停车。下锚也没用,锚够不着底,抓不住地就没有锚泊力。
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舰船能通过气象雷达和天气预报提前得知,及时绕行。如果因特殊任务,不得不停航,也可以选择“漂航”。
漂航时,舰船随波逐流,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漂航有危险,容易在波浪中失控,船舶横向受浪,横摇、横荡摇摆不定,可以放出一部分锚链,提高稳性。多艘舰船之间要拉开距离,注意观察,主机保持备车,必要时动车躲避。
吨位较小的船舶,还可以用海锚固定,减小位移。海锚,也叫伞型锚,是一种帆布伞状中空器具,和降落伞类似。海锚系在船上,抛下海后下沉膨胀,兜住海水,利用海水重量和阻力固定船只。
综上种种,军舰、船舶携带的锚,只能在特定环境和海域中使用,不是随时随地有效的。在水深数千米的大洋中,舰船还是保持动力,快速通行方是正途。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海底的深度如果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如何在海上泊锚?
平常我们停车要拉手刹,大卡车停车也要拉气刹,飞机停机要驻轮,船舶停靠码头要抛缆绳,那轮船在海里出故障或者停船的时候该怎么保持自身的位置呢?那当然是抛船锚了。我们都知道船锚是用来固定船只的,船锚的历史发展可谓是船有多早船锚就有多久,那军舰像航母这种大型船只在海上如果要停船也要抛锚吗?首先不管是军舰还是民船其锚链长度都是有限的,普通的民船锚链长度规定是11节,但是像航母这种大型军舰因为自身需要锚链的长度要22节,这样长度就达到了600米左右,重量更是将近50吨左右。一艘航母有三条主锚链,四条辅助锚链,这样算下来光是锚链的长度就超过3500米,总重量更是达到200多吨。其次航母使用的锚链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一根铁链子,但是这个技术含金量可是很高的,特别是像航母这种大型船舶的锚链更是等级不低且造价不菲,比如航母等军舰上使用的锚链在质量上要绝对过关才行,因为大型军舰要远洋航行,如果遇到十级以上的海浪,那锚链的质量就至关重要,一般航母这类几万吨的军舰使用的锚链要达到R6级别才行,这也是锚链最高等级了,普通的几十万吨的巨轮或者大型海洋钻进平台使用的才是R5级别的,如果因为锚链质量不过关而断锚,那这家造锚企业将会彻底退出锚链市场并有可能破产。其实任何船只在海上抛锚不是想在哪抛锚就在哪抛锚的,首先不管是民船还是军舰在海上航行一般都有固定航线的,就算是在战时也会根据海图上的标识航行,因为只有在海图标识的航线上航行才能保证安全,特别是对于抛锚地的选择更是要以海图为准,因为海图上会标识哪里有礁石哪里没有,如果在不该抛锚的地区抛锚,那船锚被勾住拉不上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到那个时候如果紧急提锚不管用就只能断锚保船了。因为深海的深度一般都得几千米深,如果还是执意抛锚的话,那锚链根本连海底都够不着,所以军舰在深海海域一般是不抛锚的,锚链只有在浅海海域才会使用的到。特别是出于对军舰自身的安全考虑,一般不会在海上停驻,而是保持发动机运转,以低速定点巡航为主。那为什么不造几千米长的锚链呢?其实锚链看起来简单,但是造价却不便宜,而且是金属的,重量肯定不轻。比如美国尼米兹航母的锚链只有640多米长,但是一条锚链的价格就要几十万美元,航母有三条主锚链,4条辅助锚链这样算下来一艘航母光锚链加船锚的价格就得几百万美元,所以没有哪个国家会傻到给军舰配7条几千米长度的锚链,就为了在海上能够抛锚。就算是造几条几千米长的锚链,别说造价了,光是重量恐怕得几万吨吧,航母这种大型军舰还能驮的动,普通的军舰得直接压沉了吧,而且几千米长的锚链如果被勾住了,那就只能断锚了,那损失的就是几百万美元啊,所以没有那个国家会建造几千米长的锚链就为了抛锚。军舰在海上不抛锚漂走了又能怎么样?自身有动力可以定位还抛锚干什么?因此普通的几千吨的军舰都只需要三百多米长的锚链,几万吨的军舰锚链长度会长一倍左右。且因为使用机会也不多,比如航母平时在远洋航行时都是处于长期航行状态,很少停船的,可能一年只有返回港口时,在没有泊位或者停在泊位上的时候会用到锚链定位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