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行动中的几点方向是怎么回事?

怎么判定的?

这就是一个指向方法,叫点钟示向或钟面示向。因为我们以自已为圆点,周围是一个360度的园,与钟表面相似,所以把正北方向作为0点方向,用几点钟在钟表面上的方位代指某一方向很直观明白,表达时也短促、清晰、没有歧义。

一、几种常用的示向法

常用指示方向首先是文字表达,即东、南、西、北;再细分如东北方向、东南方向、西北方向、西南方向等;再进一步细分就麻烦些,如北北东、北北西、南南东、南南西等。这些表达比较清楚,但细分麻烦且只能指示有限的一个方向范围,一般用在合适的文章或专业的文书中,在口头表达时也有使用,但要使用者和接收方都要仔细小心,以免错误。

数字表达就比文字清晰,它以正北为0度,顺时针以圆心角度数指示方向,如东北方向就是45度方向、北北东方向基本在67.5度方向。数字表达清楚准确,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示向方法,当基准零度确定后,可以用仪器测出某物相对于测者的方位,也是测量上常用的方法。

有时候没有准确倒方向基点,也可以用参照物来表示物体相对于测者的方位,这种方法一般用在航海的陆标定位上或临时的方位指示上。比如在海上说:前方灯塔顺(逆)时针XX度、或某某岛右(左)侧ⅩX度。这是以参照物为基准快速指出物体相对方位的方法,这样的指示结果一般是暂时的,测者位置变了,数值就没意义了。

二、钟点示向的优点和不足

钟点示向的优点在于直观准确。我们每个人一听几点方向,立刻就有钟表上几点的位置,所以很直观;同时也很准确,比如二点方向就是60度方向。它的不足就是只能准确指示几个方向,其它的只是大概范围。

钟点指示方向还要双方都有一致的北向基,这样双方脑海中的位置才是一致的。

钟点示向和文字说明方向不能准确涵盖所有方向,只有数字能准确表示所有的准确方位。

三、精确示向的基准要求很高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今后对方向精确表示上要求会越来越高,在万物互联时,大概的方向是不满足智能化设备要求的。比如今后的无人驾驶,它对方位值要求就非常高,只有用高精度罗经用满足精度的数字才能表达某一方位。但钟点示向法因此直观准确、方便简捷,也不会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消失,毕竟那些高精度的数字与日常处理的大概方向关系不大。

军事行动中的几点方向是怎么回事?

“几点钟方向”,这在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特种作战、特警作战中等的影视剧中更为常见。比如在《亮剑》中李云龙就曾对他的政委赵刚说过“在你的十一点半方向有鬼子”,这就是在告诉赵刚敌人的具体方位。

“几点方向”,这在军事术语中称为“点钟方向”,为的是在作战行动中为队友提供动态、准确的敌方目标的位置信息,是协同作战中较为通用的做法。多发生在特种作战、反恐作战等这种“小组协同作战”中,在一些特警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也能够看到。

“点钟方向”就是以单兵自身为参照物,以单兵自身为圆心划圆,将其分为12等份,也就是一共12点。通常是以参照物的正面作为12点钟方向,剩下的依次类推,与手表相同。这里的方向指示指的是时针的方向,与分针、秒针无关,别拿这个瞎说。比如前面说到的“十一点半方向”,是指敌方目标介于11点钟方向与12点钟方向之间。

参照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自己的队友,这需要在通话中明确告知,或者说是彼此必须有默契。比如说:“在你的6点钟方向”,那就是以“你”为参照物,你面向的正前方就是12点钟方向,你的正后方就是6点钟方向,你的左手方向(正左方)就是9点钟方向,右手方向(正右方)就是3点钟方向。

参照物也可以是自己,比如说“在我的3点钟方向”,就是说在“我”的正右方,前提是队友得知道“我”面对的方向。对于一个队伍来说,是以尖兵的位置为12点,也就是说整个队伍的行进方向作为12点,相反方向为6点,正左方为9点,正右方为3点。当然,队伍还有其它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比如说手势、旗语、号声等。

这种用“点钟方向”来为队友指示方向、提供敌方信息的方法,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由德国人最先在战场上应用。这种方法指示比较便利,可迅速为队友指明方向,利于快速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只限于班、排或者是小分队作战中使用,只能指示出目标的大概方向,并且,这种方式需要彼此之间的长期训练、磨合,才能配合默契。

军事行动中的几点方向是怎么回事?

谢谢邀请,你所提的问题军事述语中叫点钟方向,用它作为攻防战术中的目标位置指引。即以单兵所在位置为圆心、目标距离为半径划圆圈(类似时钟平面图),将圆圈划分十二等份,目标在时钟刻度上的位置就是几点钟方向。如正右方3点钟,前方12点钟,后方6点钟……用以给狙击手或队友指引位置所在。

用特定事物、手势、旗语、号声等传递信息和指引目标是军队在战木协同中较为通行的做法,有些还被特警在实战中沿袭、运用。下面以图片形式介绍几个常用的手语:

军事行动中的几点方向是怎么回事?

军事行动中的几点钟方向,是近期是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的一种说法。一般是指在某名战士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可以简要地标明方向。

这时我们要设置一个虚拟的表盘,人站在表盘的中心,也就是指针轴的位置,然后面向12点钟,这时就可以按12个点钟来概略指示方向。3点钟就是右侧、6点钟就是正后侧,9点钟就是左侧。这种指示方法不用判别南北方向,是以当事人作为参照物的特殊参照系,适合于小分队的特种作战。但是要精确判定方位,还是需要用密位法。

密位由毫弧度转化来的, 360°=6000mil(俄制) 或 360°=6400mil(法制),由于一个圆周(360°)等于6000密位。1密位=0.06度=0.001047…弧度≈0.001弧度。把密位换算为角度,简单的乘以0.06就可以了。而把角度换算为密位,应该除以0.06或者乘以16.667(1/0.06)。比如:190°=(190×16.667)≈31-67,40-05=(4005×0.06)=240.3°

由于弧度是弧长与半径的比值,而且在角度很小的时候,近似的有弧长≈弦长。所以,一密位可以粗略的看作1000米外,正对观察者的1米长的物体的角度。为确定站立点位置用指北针测量远处一座水塔的磁方位角,已知水塔和观察者的距离是3400米。假设角度测量误差为±2度,根据测量求得的位置和实际站立点的距离误差最大是一百一十多米。

由此可见,用密位进行军事测量都有很大误差,影视作品里的几点钟方向的误差更大,不适于军事参谋们使用。

军事行动中的几点方向是怎么回事?

这是表述方向的一种方式,不仅在军事中使用。表述方向的时候,要先说明以谁为基准,再说方向。

几点方向是这样的,以基准正前方为十二点,正右为三点,正后为六点,正左为九点。如下图所示。

比如,我可以跟你说:目标在你的一点方向。你听见以后直接往前方偏右就能看见目标。

我还可以说:目标在我的十二点方向。这时,你要先看我,再看我的十二点钟方向是哪里就能找到目标。而且这样我可以给所有能看到我的人通报方向。

划分为钟表一样,是因为这样既满足了精确的需要,又满足了在短时间找参照物表述方向的需要。钟表十二点划分为大家所熟知的,可以很快明确方向。

当然,如果你不在我的视野里,我们互相看不见的话这样就不好使了。要么找一个咱俩都能看见的参照物,要么只呢通过东南西北360通报方向。

比如我说目标在坦克朝向的四点方向,在坦克炮指十二点方向,就如下图。你必须能看见坦克,才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方向。

这种方式适用于快速地表述方向。如果时间富裕或者更高精度要求,就要通过其他方式了。

军事行动中的几点方向是怎么回事?

“几点方向”是钟面方位的口语描述,是一种方位指向性描述。

真正现代军事上的方向定位是西方军事体系定义的,因此大部分的现代军事行动中的方位具有西方特点。我国的东南西北、东北偏北、西南南的叫法已经不存在于军事领域了。

W君说钟面方位的军事应用和我国古代的地支方位是异曲同工,在区分出四个正方位后以30°角一个方向位的方式将自己的周围水平空间划分成12个方向,对于战术级小队可以精致的区分出周围情况。目前特种作战时使用方位指向基本是钟面方位指向的,但是题主说的军事行动---比如简单的行军可不是使用钟面方位。

实际上,真正军事行动上使用的方位办法是以玫瑰罗盘为代表的“复合方位”,进制单位是:方位角、四方位、八方位、十六方位、三十二方位。首先方位角是以正北,也就是地理上北极的方向作为0°,然后顺时针(右转)开始计位,以11.25°角一个方向位邻近,得出的三十二方位又叫“罗盘方位”。四方位是90°角差;八方位是45°角差;十六方位是22.5°角差。这才是真正的军事(航海、航空、陆军行军和炮击等)精确定位的方式,例如《兄弟连》中温森特空降后,使用裤裆中保存的罗盘,配合军用地图确定行军路线。W君说看军事片还是美国的贴近实战,至于国产“神剧”。。。。不要当真,一支大规模的行军指挥说出“向几点钟方向行进100公里”的扯淡话。。。。他们到底雇佣的什么军事顾问啊!

行军时指挥官的命令一般是这样的,假设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10公里,则是从A点到B点方位是S45°E10KM的表示方法。

那么钟面方位最初的使用是在什么地方呢?最初可不是用在班组战术配合上的,而是航海、飞机导航系统中出现的!叫做“时钟方法”,是一种测量“相对方位”的非正式方法。

在天空或者大海上,参照物基本除去自己基本没有,因此将本机(船)作为基本参照物,好像钟面铺设在本机(船)的周围空间内,直线向前的前进方向是12点钟,顺时针右转垂直方向(右舷)是3点钟方向,以此类推。这种方法只是用在本机(船)内部辨识使用,因此仅限于相对方位的判断。

综上,特种作战时配合使用的钟面方位指代就是题主说的“几点(钟)方向”,仅限于配合战术时使用。大部分的军事行动还是使用专业的罗盘指向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