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被同学小伙伴打,长大后怎么能释怀?

曾经的经历,太痛苦了

谢邀。

少时被打,长大后最能释怀的方式无疑是“打回去”!

然而,打回去也分多种方式,直接动手容易违法乱纪,算是最低级的,并不推荐。要我说,高级打脸那才叫一个香!

当下的迷茫不妨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让我们一起看看历史上的狠人们是如何高级打脸,一雪前耻的!

兵仙韩信,胯下之辱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是我国名将榜上名列前茅的人物。

但你可知,韩信少年时期过得是相当落魄。

家里穷,自己也没有挣钱的本事,天天靠乡里乡亲接济,蹭吃蹭喝,所以韩信当时很被乡人轻视。

△韩信

一日,一个年轻屠户在街上想要羞辱一下天天吃白饭的韩信。他声称韩信是胆小鬼,有胆就拿剑刺死他,没胆就从他的胯下钻过去。

略微考虑之后,韩信选择从屠户的胯下钻过,满街之人皆是笑话不已。

韩信当时为何选择接受这胯下之辱已经不得而知,可能是为了平息事端,也可能是为了激励自己。

但是,等韩信功成名就、荣归故里之时,任谁都清楚,韩信已经可以随意拿捏当年所有瞧不起他的人。

那个屠户也不例外,胆战心惊地等着韩信的报复。

可韩信会计较吗?

不会啊,地位高了,眼界也就宽了,不计较不一定是不记恨,只是将对方视如蝼蚁了。

你会和蚂蚁一般见识吗?

不会啊,因为都记不住那只蚂蚁的样子。

韩信最终大度地放过了屠户,反而还将他任命为中尉,夸奖他当初激励了自己,使自己努力奋斗,才有了一番成就。

有人觉得韩信太傻,这么好的报仇机会为何放过,还给屠户封了官,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事实上,当韩信回乡那一刻,可以想象屠户的内心是多么的慌张无措、备受煎熬。

那种放弃抵抗、诚惶诚恐的姿态本身就足以令韩信满意释怀。

二人的仇恨并非是不共戴天,所以如何处置全在韩信的一念之间。

念念不忘、睚眦必报恰恰说明无法释怀,所以韩信如此处置,恰恰说明他早已释怀了。

苏秦挂相,衣锦还乡

苏秦大家都不陌生,鬼谷子门下高足,春秋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一张纵横捭阖、点石成金的铁嘴硬是将六国串联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自身也同佩六国相印,风光无两。

可是苏秦早年也不比韩信好多少,毕业回家后,没有好工作,在外游历多年,一事无成,穷困潦倒。

因为苏秦不是生产,没有本事,所以搞得“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说白了就是连家人都嫌弃他吃白饭,不干活。

好在苏秦有着“锥刺股”的学习精神,终于学问大成,出人头地。

后来,苏秦六国为相,衣锦还乡时,原来恶语相向的嫂子和其他家人,都恭恭敬敬地匍匐迎接。

苏秦问了嫂子一个著名的问题:“为何前倨后恭?”

嫂子答了一句大实话:“因为您地位显赫,钱财多啊!”

苏秦对于过往的责难和轻视,只是一笑置之,依然重赏并善待了他的家人。因为,苏秦早就释怀了,他战胜困难、成就自我,变得足够强大了,所以也就不屑计较了。

△苏秦

结语:进步乐享成就,思维决定格局

普通人的思维就只能支撑普通人的生活,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

睚眦必报不可取。

为啥?

格局太小,以普通人的思维想问题,早晚沦为普通人。

不抱复、不记恨,像圣母一样如何?

那大可不必!

毕竟像孔子所说,还是要以直报怨最为公道。

当然也要分情况,像被别人瞧不起、受了些许欺负等性质较轻的事,还是不要计较太深,否则最受损的是自己,也谈不上释怀了。

而性质较重的事那就决不能姑息了,还是那句话,高级打脸是最令人释怀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哪里能和历史名人相比。

这就狭隘了,历史名人也是厚积薄发,一朝扬名。

在成功之前,先和自己比,每日每月每年都在进步,那就是最好的自己,也是对欺负你的人最好的回击。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分享转发,在此感谢。

小时候被同学小伙伴打,长大后怎么能释怀?

童年的事就让它过去,小时候都不懂事,长大回想起来及愤怒又可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