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东吴也评选“五虎上将”,你认为谁能上榜?

大家好,我是清山雅舍。蜀汉有五虎将,曹魏有五子良将,如果评选东吴的五虎将,我的组合是:程普、太史慈、周泰、甘宁、徐盛。

既然是模仿蜀汉的五虎将,那么勇武善战就是评选的最主要标准。举个例子,东吴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打仗都很厉害,但他们都是靠头脑吃饭的,也就吕蒙有些武力值。所以归根结底,在“勇武”的比拼上,他们都要靠边站。

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东吴真正的勇武之将们。

程普:江表虎臣之首,三代元勋之柱。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现今河北人),是跟随孙坚起兵的老部下,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年纪最大,资格最老,被称为“程公”。

程普从讨伐黄巾军时起,便跟随在孙坚身边,有点儿像刘备起初的骨干关羽、张飞一样,资历老得就像一部活的孙家史。

他经历过孙坚讨董卓时的先败后胜,多次攻城野战使得他浑身伤痕累累。在孙坚战死后,他随孙贲暂时归附袁术,直到孙策归来。

在孙策第二次讨要孙坚部曲成功后,程普又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其间立下的功劳最多。

孙策进攻祖郎的时候,被大军围困,程普和另一骑保护着孙策,奋力血战才杀出了一条生路,救得孙策一命。

孙策死后,程普又和张昭、周瑜一道辅佐孙权。他四处转战,平定江东的反叛势力,力保时局稳定。

后来,程普以左都督的身份始终活跃在前线,累积了不少功勋。

△江表十二虎臣

程普作为后世评选的江表虎臣之首,几十年出生入死,勇猛奋战,功勋卓著,堪称东吴五虎将之首。

太史慈:大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以现今来看是一条山东汉子。他武艺不俗,箭法超群,曾单骑突围为孔融请援兵。

之后,太史慈投奔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大战一场,结果是“你夺我手戟,我夺你头盔”,不分胜负。

△太史慈

刘繇失败后,太史慈被孙策在泾县击败生擒,孙策敬重太史慈的才能,便用诚意收服了太史慈。

后来,由于太史慈能压制刘表的侄子刘磐,便被孙策、孙权长期委以南部诸事,直到去世。

周泰:战如熊虎,不惜躯命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今安徽人),他是孙策跨江击刘繇时,加入的东吴势力。

他起初随孙策四处转战,作战奋勇,出生入死,屡立功劳。孙策死后,又受到孙权重用。

△周泰

周泰为人勇武激昂,忠心护主,曾在山贼围攻的危局中,拼死保护孙权,身上伤痕累累。

孙权曾在酒宴上,洒泪展示周泰身上的创痕,多达几十处,身体如被雕刻了一般,令人触目惊心,而又不得不佩服其勇烈。

因为他的忠勇效死,孙权赐他青罗伞盖,以示荣宠。

周泰作为孙氏死忠战将,忠勇武烈,陷阵搏杀,劳苦功高,虎将之名非他莫属。

甘宁:锦帆铃响性豪侠,粗猛威赫成斗将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现今重庆人),这位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坏男孩”、“暴力分子”,年少时喜好游侠事,经常做不法之事甚至杀人。

后来开窍了,读了些书,先后在刘璋、刘表处任职,不得重用。最后投入孙权麾下,成为东吴的重要将领。

△甘宁

甘宁虽然性格粗猛暴虐,但作为斗将却是极有战斗力的:

他还在黄祖麾下时,曾射杀东吴将领凌统之父凌操;

赤壁之战后,协助周瑜攻打曹仁,夺取要地夷陵;

孙刘内讧时,协助鲁肃镇守益阳,盯防关羽;

曹操来攻时,率百余人夜袭曹营,全身而退;

攻皖城时,先登破城,擒获太守朱光;

逍遥津之战,大喝鼓舞,奋力抵挡曹军,保护孙权安全渡河,死里逃生。

甘宁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斗将,其勇猛暴烈有目共睹,可入虎将行列。

徐盛:一身是胆,刚勇先锋

徐盛,字文向,琅琊莒县人,又是一条山东好汉,还是诸葛亮的老乡。

徐盛这个人一身是胆,以勇气闻名:

起初,徐盛担任柴桑令,黄祖之子黄射率数千人入侵,徐盛率不到二百人先是奋力抵抗,后又大胆出击,最终大败黄射,以少胜多;

曹操出兵濡须口时,徐盛等将在江面迎战,结果突来大风,把吴军的战船吹到了曹军的岸边。诸将心中恐惧,没有敢露头的,只有徐盛独自率军杀上岸,击退敌军。

△徐盛

曹休出兵洞口时,吴军因大风损伤惨重,防线有被曹魏突破的危险。徐盛临危不惧,收拢残卒,与曹休对峙,以少打多,最终因为曹休拿不下顽强的徐盛,不得不撤退。

徐盛一向刚胆勇烈,每每能够临危不惧,奋起搏杀,逆转时局,实在是东吴不可多得的虎将。

你心中的东吴五虎将都有谁?欢迎留言讨论。如果你赞同@清山雅舍的观点,还请不吝点一下赞。

如果东吴也评选“五虎上将”,你认为谁能上榜?

东吴如果要评选“五虎”,起码具备能亲自杀敌,英勇善战这样的特质,所以,是需要有一定的武艺的,若有代表之战更佳。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陆逊都是偏儒雅型的统帅,所以不算。因此,个人心中的东吴五虎,分别是吕蒙,朱然,甘宁,凌统。

吕蒙。

吕蒙是东吴四大都督,为孙权的长江防务贡献很多,建议孙权建立了濡须坞,隔断了曹魏从巢湖下长江的入口。果然,不久之后,吕蒙就在濡须用万张弓弩射退了曹操。随后,吕蒙又在荆州,偷袭了关羽的江陵,这让长江天堑变成一条完整的防御线。所以,吕蒙在东吴的开拓和防守上,都是居功至伟的。

朱然。

朱然是孙权早年的哥们,参与吕蒙的截击关羽之战,夷陵之战。曹丕三路达吴时,朱然镇守的江陵被曹真,夏侯尚,张郃等人的围攻。由于瘟疫,城里只有五千能战的士兵,危急时刻,朱然激励士气,反而率兵攻破夏侯尚的两座军营。后来,朱然又斩杀了要投降的江陵令,江陵转危为安。

朱然此战后,曹魏二十七年不敢攻打江陵,直到朱然去世。反倒是朱然几次从江陵北伐,虽然不能攻城略地,却也有所斩获。

甘宁。

甘宁可以说是东吴第一猛将,凌统的父亲就是早年攻打黄祖时,被甘宁所杀。后来,甘宁来到孙权阵营,更是英勇。当时,周瑜围攻江陵,甘宁为了断了曹仁的掎角之势,带着千馀人拿下夷陵,并吸引了曹仁几千精锐的进攻,为了周瑜攻下江陵,创造了条件。后来跟随吕蒙拿江北重重镇皖城,功劳仅次吕蒙。在军中,连吕蒙都要忌惮甘宁几分。逍遥津之战,也是甘宁和凌统等人死战,孙权才得已逃脱。

朱桓。

朱桓,早期为荡寇将军,统领吴和会稽郡,部队增加到万人。后来,又代替周泰为濡须督。曹丕三路大军讨伐,只有朱桓这一路彻底打败了曹魏军,间接导致另外二路大军,无功而返。当时,曹仁让常雕,王双进攻濡须中州,儿子曹泰直接攻打濡须口。朱桓先是打败了曹泰,又夹攻濡须中州这路曹军。结果,常雕被杀,王双被擒,曹仁在战后气死。朱桓后来又跟随陆逊打了“石亭之战”,大败曹休,曹休回去也气死了。

凌统。

凌统, 东吴早期名将凌操之子。在孙权讨伐黄祖时,作为前锋的凌统表现英勇出色,斩杀了黄祖部将张硕,后来又随吕蒙攻下荆南四郡中的三郡。凌统还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部队,都是东吴当地的“山越之人”。后来在逍遥津之战中,凌统为了掩护孙权,亲自带着几百山越精锐,和几倍的曹魏军浴血奋战,最后战至凌统一人,孙权得免。

如果东吴也评选“五虎上将”,你认为谁能上榜?

蜀汉的五虎上将出自《三国演义》,所以要评选东吴的五虎上将,自然也是以演义为基础讨论,而且是以武艺为主要排名。

应该说在《三国演义》里主要讲的是蜀魏两大势力,东吴的武将普遍被压低了,所以在武艺上能和蜀魏的超一流武将,比如五虎将、许褚等人抗衡的,基本没有,只能往次一等去考虑。

另外江东武将以太史慈和江东十二虎臣最为有名,所以候选名单就以这十三人为主。而这十三人里,首先我们可以排除几人:

1、徐盛。在南郡之战时,徐盛曾经对战曹仁,结果抵挡不住败走。而曹仁在樊城时曾经败给关平,这么算下来,徐盛的水平堪忧,首先排除。

2、蒋钦。在南郡之战时,蒋钦曾经试图阻拦曹仁,结果被杀败,所以和徐盛一样,被排除。

3、丁奉。在关羽兵败麦城之时,命关平掩护廖化突围求救,丁奉率军拦截,却被关平杀败。关平、廖化不过两人,丁奉率军却被杀败,这个水平显然也不足以参评五虎将了。

4、潘璋。刘备起兵为关羽、张飞报仇时,潘璋曾经对战黄忠,结果战不数合就败走。而张郃、夏侯渊等一流武将和黄忠交手时,都可以打上二十多合不分胜负。潘璋明显差的多,后来又被关兴一合所杀,自然也不能算了。

5、董袭。董袭在东吴没有出战记录,在濡须之战时,和徐盛两人统帅水军。因为占据不利,徐盛率几百人上岸作战,董袭却在船上,最后因为大风沉船而死。应该说死的挺憋屈,他没什么表现,自然也只能排除了。

6、陈武。陈武在濡须之战被庞德所杀,虽然说庞德武艺出色,陈武败给他并不代表武艺很差,但是陈武的出战记录也很少,所以和董袭类似,也要排除。

这么一来,剩下的就是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甘宁、凌统这七个人了,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战绩和综合表现来看一下。

第一个没有疑义的,应该是太史慈。太史慈曾经和孙策大战百余合打平,又和张辽打了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其水平至少不在张辽之下,可以算一流武将。

第二个,可以选周泰。周泰在濡须之战时,曾经在张辽、徐晃、许诸三人围攻下,两次杀进包围圈救出孙权。虽然两军混战,周泰未必和张辽、徐晃、许诸三人正面打上太久,不过能在这三个人手下救出张辽,这个表现也很不错了。

第三个是甘宁。甘宁在东吴武将里属于斩杀敌将数量比较多的一个,先后射死凌操、黄祖和蔡曛,水战时杀了邓龙,陆战杀死马延和张凯,皖城之战时甘宁还亲自登城,用铁链打倒朱光。甘宁杀人效率之高,在吴将里是首屈一指的。而且甘宁曾经以百骑劫曹营,可谓智勇双全。

第四个是凌统。凌统曾经和张辽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后来又和乐进大战五十多合打平。此外在逍遥津时,凌统率数百人断后,力战张辽,让孙权顺利走脱,应该说表现也不错了。

第五个则在程普、黄盖、韩当中产生,应该说这三人都是东吴元老,大家也是老搭档了,应该水平差不多。不过程普在其中职务最高,另外他还曾经出战太史慈,两个人打了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战绩也相对出色,所以选择程普。

因此就个人意见,东吴五虎将应该是太史慈、周泰、甘宁、凌统和程普,也希望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如果东吴也评选“五虎上将”,你认为谁能上榜?

如果东吴评选“五虎上将”的话,先对比蜀汉“五虎上将”均为武将,因此有江东“四英将”之称的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均不参与评选,这四人均是统领类型的,非冲锋陷阵类型的,不符合“虎”之称,所以为了对号入座,要从有“江东十二虎臣”之称的武将中评选。

江东十二虎分别为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程普、黄盖和韩当为江东元老,类似蜀汉的关羽张飞,曹魏的曹仁夏侯惇,且战绩辉煌,个人武力也不错,入选五虎实至名归。

蒋钦、凌统、潘璋和甘宁为标准的冲锋陷阵型武将,可待候选。

陈武和董袭两人水分太多,直接pass。

徐盛和丁奉属于后起之秀,可待候选。

周泰属于护卫型的将军,犹如曹魏的典韦许褚,不符合虎将标准,pass。

去除程普、黄盖、韩当的三个名额,还剩两个,因此从蒋钦、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六人追逐剩下两个名额,参照战绩能力和贡献,我认为甘宁和凌统可以脱颖而出,蒋欽和潘璋相对还是差一点,而徐盛丁奉虽然贡献很大,但是资历不足,还难以和入选的武将并列。实际上十二虎臣里没有太史慈和朱然还是比较不科学,因此也要参照十二五臣以外的武将。

最终我认为如果要评选“东吴五虎”,那就是程普、黄盖、韩当、甘宁和凌统。

如果东吴也评选“五虎上将”,你认为谁能上榜?

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而东吴有“江表十二虎臣”。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名垂千古,曹魏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也流芳百世,而东吴“十二虎臣”却低调干活。如果东吴也评选“五虎上将”,哪五位能上榜呢?依据演义,分析得出从第一名到第五名依次为甘宁、太史慈、周泰、程普、黄盖。

第五名:黄盖

黄盖,字公覆,他和程普、韩当、祖茂并称孙坚的四大将,一生侍奉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在赤壁之战中,黄盖甘愿施展苦肉计,与大都督周瑜演了一场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黄盖成功骗过奸诈的曹操,通过诈降曹操,点燃了火烧赤壁第一把火。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以数万军队战胜八十三万曹军,黄盖居头功。他甘冒奇险,火烧曹操战船,而曹操战船首尾相连,无处可逃,一举奠定胜利。所以黄盖上榜,暂列第五。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第四名:程普

程普,字德谋,四大将之首,也是“江表十二虎臣”之首,侍奉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程普有勇有谋,他曾斩杀华雄手下部将胡轸。在孙坚井下发现玉玺后,他提议孙坚放弃追杀董卓,与十八路诸侯分道扬镳。赤壁之战时,程普是周瑜的副手,官拜副都督,德高望重,辅佐周瑜战胜曹操,打赢了赤壁之战。程普和黄盖地位相同,是孙坚四大将之首,因此排名高于黄盖,暂列第四。

第三名:周泰

周泰,字幼平,曾与蒋钦一同在江中劫掠为生,后归顺孙策。他归顺孙策后,被派遣当孙权的贴身保镖。孙权镇守宣城时,有土匪攻城,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周泰为保护孙权,而被刺12枪,差点一命呜呼。关键时刻,神医华佗行医到达江东,经过华佗的全力救治,周泰才得以保全一命。合肥之战中,周泰三次冲杀,救出主公孙权,被孙权赐予青罗伞盖以表彰其功。因周泰是孙权的贴身保镖,曾多次救主,功高莫过于救主,所以周泰排名高于黄盖和程普,位列第三。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是日,周泰大醉。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

第二名: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本来是扬州刺史刘繇手下大将,曾和孙策大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后来,两人惺惺相惜,太史慈归顺孙策,为其征战天下。他是一员猛将,能和“小霸王”孙策战成平手,武功自然非凡,只是去世的有点早,暂列第二。如果太史慈多活一段时间,为孙权多立功劳,或许能超过甘宁,夺得五虎第一。

第一名:甘宁

甘宁,字兴霸,绰号“锦帆贼”,善于水战,本来是江夏太守黄祖部将,因意见不合,率部投奔江东孙权。甘宁投奔孙权后,屡立战功,他的成名之战为:百骑劫曹营。他水灵一百骑兵,夜闯曹营,“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将曹营众兵将杀得四散奔逃。孙权非常满意甘宁百骑劫曹营,大大打击了曹操的嚣张气焰,他说道:

“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总结: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儒将,都是帅才,善于决胜于千里之外,不擅长两军弑杀。因此,四大都督暂不参加东吴“五虎上将”竞选。

因此,甘宁、太史慈、周泰、程普、黄盖这五位大将夺得东吴“五虎上将”的称号。他们为东吴建国出生入死,建立不世之功。下面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位大将战功。

甘宁:本为锦帆贼,改邪归正佐黄祖,转投孙权遇明主,一代战神至此生。

太史慈:与小霸王孙策不打不相识,为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周泰:孙权贴身保镖,为救孙权,身中十二刀,势不退让。

程普:为主公孙坚出谋划策,赤壁之战辅助周瑜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居功至伟。

黄盖:为破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他甘愿承受皮肉之苦,与周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如果东吴也评选“五虎上将”,你认为谁能上榜?

在《三国演义》中,对东吴阵营中武将们的战斗力定位比较弱。论单挑战绩的话,没有几个能摆得上台面的,因此也就被关羽蔑称为“江东鼠辈”。

东吴最能打的应该是孙策,号称“小霸王”,横行江东无敌。但由于他属于“主公”级别,如果排五虎将的话,不能将他列入其中。其他人中挑选出五位武艺最高强的,按照战斗表现来看,应该是:

甘宁、太史慈、凌统、周泰、程普

一、甘宁

通常我们都认为,太史慈是东吴第一猛将。但实际上太史慈的战绩远远比不上甘宁。甘宁的战绩:

1.夏口之战,甘宁一箭射死东吴大将凌操;

2.沔口之战,甘宁跃上敌船,斩杀邓龙;

3.荆州东门外,甘宁将黄祖射落马下;

4.三江口水战,甘宁射死蔡壎;

5.赤壁夜袭曹营,一刀砍杀蔡中;

6.赤壁追击曹军,甘宁一合斩杀马延;

7.赤壁追击战,一个回合斩杀张顗;

8.皖城攻城战,甘宁率先登城,铁链砸倒朱光,部下乱刃杀之;

9.攻打彝陵,甘宁对阵曹洪交锋,曹洪二十余合诈败;

10.合肥之战,甘宁对阵乐进,两将战不数合,乐进诈败;

11.合肥之战,百骑劫曹营,不折一人一骑;

12.合肥之战,甘宁射伤乐进,救了凌统;

13.猇亭之战,甘宁带病出战,沙摩柯一箭射中甘宁的头颅,甘宁逃至富池口,死于大树下。

在东吴诸将中,甘宁战斗次数最多(12场),胜绩最多(11次),斩获最多(打死打伤9名敌人),战斗效率非常之高,除被沙摩诃射中一箭外,其它战斗全部获胜。

二、太史慈

太史慈号称东吴第一勇士,牌子挺亮,但他的战绩实在有些名不符实。太史慈战绩:

1.北海突围,太史慈入城时杀死十余名贼寇入城。突围时又“连搠死数人”,敌人追来,太史慈又射死一些;

2.神亭岭狙击孙策,数百合与孙策战平;

3.刘繇大寨外,太史慈迎战程普,大战三十回合平手;

4.兵围吴城,一箭射中敌方裨将的左手;

5.会稽之战,太史慈对阵王朗,东吴众将又是偷袭,又是围殴,打败了王朗;

6.合肥之战,七八十合战平张辽;

太史慈有过6场战斗,其中三场都打平了。没有斩杀过一个敌将。这水平确实令人失望,怪不得当年刘备没瞧上眼。

三、凌统

在东吴的年轻一代中,凌统的武艺算是最出色的了。凌统的战绩:

1.夏口之战,年方十五岁的凌统奋不顾身夺回父亲凌操的尸骸;

2.赤壁伏击战,凌统奉命率兵拦截曹操败兵,被徐晃阻住;

3.合肥之战,大战张辽五十回合平手;

4.合肥之战,与乐进交战三十合平手。

能和张辽、乐进战成平手,说明凌统的武艺还是相当厉害的。凌统最大的弱点是没有明确的胜绩,也没有干掉一名敌将。

四、周泰

周泰的武艺很一般,但他比较勇猛,打起仗来不怕死。周泰的战绩:

1. 宣城之战,周泰光着屁股保护着孙权步战突围,杀死一堆贼寇;

2.赤壁水战,周泰一枪刺死张南;

3.攻打南郡,周泰对阵曹仁,斗三十余合,曹仁诈败;

4.合肥之战,周泰和韩当联手与许禇大战三十余合,许禇不退;

5.合肥之战,周泰在重围中救出孙权和徐盛,浴血突围;

6.猇亭之战,周泰二十合刀劈沙摩诃。

周泰总共有6次厮杀,斩敌将2名,还勉强凑合。

但周泰与韩当联手都打不退许禇,武力值很一般;关兴当场斩杀了他的弟弟周平,周泰也没敢复仇,而是退走了,实在是窝囊。

五、程普

东吴能打的太少,只好把程老将军请出来凑个数。1.汜水关前,程普战不数合,一矛挑中胡轸咽喉;

2.襄阳之战,不数合击败蔡瑁;

3.荆州城外,惊走黄祖;

4.夏口突围,战不数合刺死吕公;

5.刘繇寨前挑战太史慈,大战三十回合平手。

程老将军还是蛮厉害的,5战4胜,斩将2名。比年轻人们还给力。三十合打平太史慈,不减当年之勇。

如果孙策也参加排名的话,应该能排到前两名吧。但孙策居然被三个刺客轻松干掉,真令人大失所望。

总的来说,东吴诸将的武力值都不算理想,没有一个能与蜀汉五虎相提并论的超级猛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