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武功为什么能这么厉害? ?

前言

关羽、张飞是正史中公认的“万人敌”,但“卖枣杀猪”的说法是《三国演义》的内容,正史没有记载。

既然是“万人敌”那么武艺自然是不凡的,至于为何能那么厉害,我们不妨从他们的生平事迹中寻找答案。

边地豪侠,武风强劲

关羽,本来的字叫作长生,云长是后来改的,老家在河东解良,相当于现今的山西运城,是地道的山西硬汉。

东汉时期可不比西汉,北疆防线大幅度收缩,并州也被羌胡蚕食了大半,所以并州附近已然是边疆所在。边地战争频起,民风彪悍,想来习武之风也不会弱,像吕布、张辽、徐晃等猛将都是出自并州。

△边地示意图

而河东郡虽说名义上属于司隶,但其实了解山西地形人的都知道,从地缘上看,河东就是朝廷从并州身上撕下来的一角。这是东汉朝廷防止各州割据常用的手段,比如平原为何不给冀州,反而给了隔着黄河的青州,都是一个道理——打个桩子预防一下。

所以不难推知,关羽所在的大环境本就武风盛行,猛将辈出,这有利于他磨练出一身好武艺。

类似的,张飞出身涿郡,和刘备是同乡,也属于北疆之地。有道是“燕赵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幽燕之地的武风不弱于河东,张飞同理也有一个练武的有利环境。

再者,按照《三国志·关羽传》的记载:

亡命奔涿郡。

这句话字不多,却透露了关羽的一个人生重大转折——他在老家犯了事,潜逃到了涿郡,是一名亡命天涯的逃犯。

关羽到底犯了什么事,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推测一下就知道,如果只是小罪,谁会抛家舍业地潜逃呢?一般会让人跑路的都是比较重的罪行——要么是刑罚过重或刑期过长,要么就是杀头。以此推知,关羽犯的罪应该不轻。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的剧情是关羽在老家杀人了,由上面分析可知,这个可能性很大,可以作为参考。

但不管具体犯的什么罪,关羽作为逃犯,浪迹江湖,一路辗转到了涿郡,他又迎来人生的转折点——遇见刘备。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刘备恰好在老家搞帮会,关羽便去投奔了刘备,还成了刘备手下的骨干力量。这事其实合乎逻辑,作为逃犯,关羽哪里都不方便逗留,帮会这样的“好汉组织”正适合关羽。而以刘备的眼光,能选关羽、张飞“为之御侮”,那自然是看重二人的武力,不然怎么替刘备当打手?

武艺本就是需要长时间积累打熬的,能实战锻炼更是有助于精进。关羽、张飞加入刘备后,一路辗转作战,从帮会小仗打到跨州大战,在这个过程中,关羽和张飞的武艺其实也是在刀山火海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结语

综上,关羽、张飞武艺能够如此出众,一方面是二人都是边地出身,受地方武风熏陶,有利于磨炼出好的武艺,另一方面二人早年追随刘备,出生入死、百战冲杀,实战的历练也会使二人武艺日益精进。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分享历史,欢迎关注留言点赞支持。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武功为什么能这么厉害? ?

卖枣杀猪,那是小说家之言、甚至民间传说的说法,不足为信!

先说关羽,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里都说他是吃了官司才流亡江湖的,之前是怎样呢。关羽爱读《左氏春秋》,那年月能读得起书的最起码也得小康之家以上,汉朝文武不分家,像样的人家都要求子弟们学文习武。就算关羽是庄稼汉出身,汉朝农民都得服兵役,每年农闲组织起来训练。

张飞,张飞才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村里的屠户,都是后世市井小民的穿凿附会,人家历史上涿州豪门望族。从先秦到汉唐,中国的豪门和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其实是很接近的,汉朝富二代、官二代、贵族子弟们,做不到骑马如飞、百步穿杨,没有上战场建功勋的经历是给家族蒙羞的!张飞不会武功吗?

最后补充,不要把现代人想象中的武功和当年的武功混为一谈。现代的武功,无论是武校里教的还是公园里练的,一大半是古代杂耍卖艺的留下来的,还混杂了白莲教、义和团等玩意儿;是什么性质我不多说。真正杀人的武功,其实比那些简单易学、干净明了,要不然中国几千年的战争是靠什么打过来的。最后的最后,冷兵器战场上,精通骑马射箭比什么武功都管用。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武功为什么能这么厉害? ?

关羽卖枣、张飞杀猪,是演义中的说法,其依据可能是宋元平民化社会之后人们的猜测、想法和思路,未必确实或者说很不确定。

《三国志》卷三十六《关张马黄刘传》第六记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皆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没有具体谈到两人的家庭出身、职业身份。

但是我们注意到关公有夜读《春秋》的记载,东汉时期,能通一经就是难得的文化人,关公喜读《春秋》,或许有家学渊源。

根据清康熙年间解州知府王朱旦根据浚修古井时发掘出关羽墓砖的铭文写成的《关侯祖墓碑记》: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居住在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

关公出生于有儒学传承的家庭,在东汉这样的家庭至少是低级士族。

张飞的情况其实也类似。

元吴镇《张益德祠》诗云:

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

南北朝梁陶宏景的《刀剑录》中写道:

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疆杀之,将此刀人于吴。

这个《新亭侯刀铭》就是张飞的书法作品。

明代文献学家、曾任四川右参政的曹学佺撰有《蜀中名胜记》,第二十八卷中记载,顺庆府渠县(即三国时的宕渠县)有一个八濛山,山下有一石,石上题有两行隶书大字:

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立马勒石。

传说张飞还擅长画美人,他这样的文化修养应该也出自于世家。

两汉魏晋一直到隋唐,“文武趣虽别”但文武并不殊途,出将入相,屡见不鲜,世家子弟的修养也文武兼资(南朝士族的文弱化是另一回事),关公和桓侯,武艺高强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有时代文化的背景。

其实关于刘备情况也类似,史书记载: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但这只是一时困顿,他少时曾经与族弟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卢植如果搁在现代,就是院士级别的教授,所以刘备这个皇室宗亲,也可以说烂船也有三斤钉,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屌丝出身。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武功为什么能这么厉害? ?

一开始肯定不行,也是在实战中锻炼的。所以才有三英战吕布。吕布当时无敌,但是刘关张武艺肯定不如后期精熟。要是吕布也未必斩颜良诛文丑,而关羽能,就说越往后他们锻炼的越好,进步越大了。甚至也包括孔明,也是在实战中锻炼的,要不为何关张开始不服他,就怕他不行。而庞统没经过实战锻炼,所以冲动,指定的策略过激,葬送自己。而司马懿一出山就能搞定孟达和孔明,也是奇了。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武功为什么能这么厉害? ?

千人千性。每个人出生成长,体质有差异。有的身高体重力气大,有的瘦弱体轻。心智上则有的悟性高,有的愚钝些。

打架这种事,包括阵上冲杀,但凡拔尖者,离不开三要素:气势、力气大,身手快。

其中气势是主导,含胆气、自信、无畏的意思,力气大、身手快为辅。

力大,但缺气势,打不过气足、身手快的;

气势有,力却又不济,亦是白搭。

三要素互为相成。

具此三要素者,不分阶层,贵胃、市井皆可千人中有出一二。

具备三要素,成为古代冲锋陷阵的悍将,天生占全的极少,楚霸王项羽算一个明例当先。大多是后天不断的成长中完善。自信、胆气在阅历、实践中逐增,气力、身手快在素日勤习中见长。

《三国志》中有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万人敌者,有说是指精通兵法战术,有说是指个人骁勇,沙场拼杀不可挡。但这万人敌仨字,从来是比用于武人身上,不用于文士之喻,可见还是含有斩将夺旗,勇冠三军的倾向性为多。

很多人受评书、小说影响,总认为勇将都是拜过名师,或是偶得武功秘籍,会什么三十六路刀法,七十二套枪招。也相信两员旗鼓相当的大将,会刀来枪往一二百回合。其实真正现实中,哪有什么深藏名山的仙师;双方各持碰到即见血的利刃,撕杀起来哪会半小时也不见血。盖是文学演义,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夸张插写。

演义中什么三英战吕布,裸衣斗马超等高潮大戏,皆是作家编撰而已。强化可读性、传奇性。

但古之冲阵,威震敌兵的猛将确实有,之所以猛,就是具备了气势、力大、手快的三必要,再配备附件:

1.好的兵器、盔甲。

2.名师(有过实践的)指点过几招如何更实用的杀招

3.自己多次战场冲杀中,不断悟出的更见效的杀法。

这种冲阵,敌方越怯,冲杀越顺。敌方亦是悍勇,那就看今次的运气了。

上一场战斗可能身中十刀,未死,这一场或许只被一箭就封喉而亡。真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死相博之间,传达的是悲烈。哪有多么多评书话本中的‘浪漫翻滚’。戎马生涯,武将到猛将,成名扬迈,多是身经百战,数劫不死的。

关羽、张飞厉害,除是千中选一的力大、手快之人,也是从一场场战斗中不断增强实践,打出来的。

评话中常提到名将的兵器,动辄八十多一百多斤,到了《说唐》中,杜撰的李元霸都用到了800斤的双锤。这些盖不能全信。但评话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古人的力猛之人,那绝对是有的。不然评话不会凭空生成提炼夸张的。

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是演义给关羽、张飞加上的,还是汉末他们只用的是矛、槊类重兵器,这里不絮叨考究了。但关羽、张飞被后世诵为勇将,有一身的力气异于常人是肯定的。

古人的力气真的比今人大很多吗?有人置疑过。

这个真不用置疑。

历史的长河中,人的思维观念一直有起伏变化,同样,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体的机能演变实际也在一直悄然发展变化着,因为环璄、饮食、行卧等等,其中有进的变化也有退的变化。

猛虎野生于林,每日为肚腹奔波,肌能强劲,纵然有时饿肚,但有时猎上一顿,添满腹后,吸收却好。

饲养之虎,每日有饮食送上,口味或许比野虎吃的还好,但久之,肌能上必有变化,至少在气力上定有退化。

例子略不雅,却有通。古人吃的不好,但肌能吸收的好,为了生活,粗老笨重耗体力的活也多。现代人生活起居是先进了,吃的也细了,但机能也会潜移变化了,向前进的可能是脑量,向后退的就是力气了。

要相信人体生理机能,有自我适应调节功能。都说地沟油不好,但假设都不小心吃多了,保不齐身体机能也自有它的自保的逐渐对应变化。只不过伤健康的变化程度难说多大了。

现代人每天少锻炼,有各种令人更舒适的生活用具,古人,尤其沙场争战的古人,为了建功也好,保命也好,心弦时刻绷着,强体加力之意,时刻练着。古今对比,已是悄然渐变,差别千里。

由此说古人有气力大的各种人杰,应该不是虚言。

关羽、张飞之类悍将,力气大,身手快,天生的打架资质又好,成为猛将的流传佳话,也就不足为奇了。与会什么这功法那招式的武功的关联真不大。

会什么拖刀计,回马枪,那也是战场实践悟出来的。至于如来神掌、九阴真经,接化发等,给了这些刀尖上生存的古将,怕也只能当厕纸用用。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武功为什么能这么厉害? ?

关于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的说法,其实是出自《三国演义》。这两个职业或许只是人家的副业而已,真正的出身并非如此,至少在《三国志》里面,并看不出两人的出身:

先看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关羽是河东郡人士,年轻的时候杀了一个大户,亡命天涯期间可能卖枣子为生,后来投奔了“黑老大”刘备。

再看张飞: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皆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张飞是涿郡人士,年轻的时候就跟关羽一起追从刘备,因为年龄最小,当了三弟。

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俩人都是武将,武艺高强,应该没什么文化吧?其实不然,关羽有一爱好,就是爱读《左氏春秋》,清朝年间挖出来的关羽墓砖上有刻着的墓碑记:

“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

而张飞,则更擅长书法,以及绘画,虽然影视作品中都把人家演绎成了满脸胡须的壮汉,其实人家心挺细的,尤其擅长画美人,想不到吧?

有一次他被拜为了新亭侯,高兴之余打造了一把刀,刀上就刻上了字,展示了自己的书法水平:

“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疆杀之,将此刀人于吴。”

之所以要举他们俩看书写字的例子,就是为了表明,那时候的文武是不分家的。也只有名门望族,才会让子弟们学武识字,期待以后能报效朝廷。

那么他们会不会功夫(武艺)呢?

其实我们现在从少林寺看到的,从武校看到的,从公园、电视、演出中看到的功夫,都不是正经的功夫(武艺)。这些大都是玩杂耍的人一代代留下来的,真正的功夫是简单明了,能上阵杀敌的。会拿刀劈,会骑马,会射箭,还能劈准,射准。敌人的刀劈过来,马冲过来,箭射过来,会躲避,这就是最好的功夫。其实,人啊要相信命运,有些人确实就是天赋异禀,天生就是打仗的料。再加上底子好,要是长成个孙悟空那个体型,再会功夫,在那个年代也难出头。而且张飞和关羽俩人都出自边郡,那个地方常年跟鲜卑、乌桓、羌人战斗。从东汉中期开始,直到东汉末年群雄纷争,这地方都打了一百多年仗了,小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自然都有两下子。

那个年头,卖枣子的,杀猪的,可不止关羽和张飞,别人奋斗一生都难以达到的高度,在他俩身上轻而易举就能达到。

打仗这玩意靠天赋的,后天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天赋这东西,可能你穷极一生,达到你所谓的天花板,才不过是人家的地板而已。举个例子,比如金朝的创始人完颜阿骨打,出生在白山黑水之间。当时的宋朝、辽朝早就是封建社会了,而他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可是,当他有一天想通了,拿起武器反抗辽国时,突然就变成了一位孔武有力、智谋出众的武将及战略家。仅仅用了不到11年的时间,就把强大的辽国干没了,甚至让宋朝在他的马蹄下都瑟瑟发抖。

或许有人教过他怎么打猎,但绝没有人教过他怎么识字,怎么读兵书,并将其付诸实践去排兵布阵。

在《木兰诗》中有这么一句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千千万万个关羽,千千万万个张飞,亦还有千千万万个完颜阿骨打。但大部分在战争实践中战死了,通过幸存者偏差,才淘汰出关羽、张飞、完颜阿骨打。

怕死不行,怕死就当不了将军,服不了众,立不了功;运气差了不行,没人用你,或者冲在前面被人家一箭射死了,那也当不了将军;实力强,又不怕死,运气还挺好,百战不死,但缺了伯乐也不行,还是当不了将军,无法青史留名。

但就算武艺高强,又是英勇无敌,没有头脑,也很难走到最后:一开始打天下的时候,当小弟,冲锋在前,等到当上了中层,或者高层将领之后,头脑的好坏就会限制你以后的发展。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出真知嘛,正是有着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才让这些将领们学习到兵法和谋略,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但性格上的缺陷也导致了关羽和张飞的死亡,让他们在冲击神坛的路上,运气用光,遭遇了死神的降临。

事实上很多开国大将,都不是科班出身,也都是题目中提到的野路子出身。就像最近大火的韩剧《鱿鱼游戏》一样,参加的其实都是普通人,正因为他们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死神的光临,才最终成为胜利者。

他们的情况是类似的,都是拿生命当赌注,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尽情表演。像刘邦夺得天下的过程中,手下的几名大将,也并非科班出身:韩信,平民一个,家里穷得很,老娘去世后,都没地方安葬。自己本人又不学无术,连饭都吃不上,经常靠别人接济勉强维生。若没有秦末乱世的到来,他的一生必然碌碌无为,可惜机会向他招了手。也幸亏刘邦收留了他,给了他项羽所不能给的信任,才成就了一代战神。

彭越,渔民一个,世代打渔的,后来活不下去了当了土匪。秦末乱世来了以后,不断有人投靠他,逐渐成了气候,楚汉争霸的时候,他选择了刘邦。周勃,以前是靠编织养蚕的器具维持生活,而且还常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后来刘邦起兵,他前往追随,身经百战,成了刘邦手下的一员虎将。

还有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和常遇春,这俩人也是野路子出身,但不妨碍人家成为大明开国将领: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徐达是世代务农的,长得人高马大的,从小就是练武的料,一身力气和胆量。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

常遇春也是很普通的出身,后来活不下去了,去当了强盗,人也是有先天优势,力气过人,还善于射箭。

他们都是在不断的战争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成长壮大,成就一代名将。

还有《亮剑》里面的李云龙,这也是有原型的,并非完全杜撰。人家当兵前就是个篾匠,掏出地图来就能看懂,天生的将才,连旅长都夸老李:

“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那肯定的将才啊,人家老李自己都讲了,自己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

所以说,张飞和关羽,不管出身如何,都是天生的将才。跟对了大哥,有了更多参加实战的机会,并在实战中不断成长,运气一开始也算不错,踩着众位兄弟的尸骨,成为了蜀汉五虎将之一。不过,看看曾经贩履织席的刘备,曾经当过叫花子的朱元璋,曾经被卖做奴隶的石勒,人家可是最终当了皇帝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