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凭什么称帝?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群雄割据时期,袁术称帝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大事件,也被后人常常拿来作为笑谈。那么袁术称帝是否真的如大家想得那样是毫无逻辑可言的呢?
△袁术
从后世去看历史,我们可以确定称帝这一动作的确是袁术的大败笔,加速了他的灭亡。但是若说袁术没有倚仗,那就是空想臆测,脱离事实了。其实在袁术称帝的公元197年,他的实力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群雄中顶尖的存在。那么当时袁术势力到底有多大呢?
势力庞大,笑傲群雄公元197年,袁术的势力范围囊括了扬州六郡的绝大部分,豫州的沛国、陈国、汝南郡以及徐州的广陵、下邳两郡都有袁术的势力覆盖。
△袁术
而横向比较,当时战斗力较强的袁绍占领着冀州和青州大部,但他需要北边对抗公孙瓒,南边围攻在东郡背弃他的臧洪,青州方向还有公孙瓒派出的田楷、刘备,西边还要提防太行山张燕。这就相当于陷入了多线作战的困难时期。
而曹操当时也只是占领了兖州和豫州的一部分,刚刚从吕布的祸乱中逐渐恢复过来,不但要重整旗鼓同时还要屯田蓄粮。而天子也是刚迎回来,还没有吃到红利,总之一切还处于百废待兴。
而刘璋、刘表就不用提了,这两人虽然坐拥一州,却没有任何的扩张能力,都被无视了。
△袁术
所以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袁术的地盘最广,形势也是最好,而且江淮地区人口也比较密集,经济也比较发达,再加上袁氏四世三公,百年来本就在大汉天下颇有人望,所以袁术在自觉视力豪横的情况下,便头脑一热地悍然称帝。
结语综上,作为一时最强的割据势力,袁术敢称帝凭的也确实是实力。但是一方面汉献帝还在,袁术称帝的行为并不合法理,导致被诸侯围攻,另一方面,袁术在称帝后迅速腐化堕落并且没有控制好孙氏,以致于治下众人离心离德,势力崩解缩水,因而才有了迅速灭亡的悲剧下场。
袁术凭什么称帝?
谢谢邀请!袁术凭什么称帝?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得到了传国玉玺。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手下的大将孙坚,攻入洛阳,意外地在宫中发现了传国玉玺,于是就带着玉玺,默默的回到江东去了。孙坚死后,孙策为了重整祖业,向袁术借几万精兵,用传国玉玺作为抵押,这样传国玉玺就到了袁术的手里。这个玉玺,本来要还给孙策的,可是袁术不还了,认为传国玉玺是皇权的象征,谁有玉玺,谁就有皇权,谁有皇权,谁就是帝王。现在传国玉玺在我手里,这是上天点话,要我称帝。现在的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早晚要更换皇帝,这个皇帝就是我,玉玺在我手里,称帝名正言顺!
第二个原因是,袁术家族影响力极大。袁家是汉末贵族,四世三公,朋友遍天下。袁绍是袁术的哥哥,袁术是孙策的义父,孙坚是袁术手下的大将,在汉末诸侯中,其家族影响力,除了当今皇上,没有哪个家族的影响力超过袁家,这就给了袁术称帝的底气。
第三个原因是,袁术在当时诸侯中,实力是最大的。袁术占据江东六郡,除此之外,还有豫州、徐州的一些地盘,人口过百万,精兵超过二十万,比曹操、吕布、刘表的实力大得很,从196——197年,地盘不断扩大,使袁术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也增加了袁术称帝的资本。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不顾众人的反对,竟然称帝。袁术称帝后,立刻遭到曹操、吕布、刘表等诸侯的围攻,众叛亲离,孙策也和袁术分道扬镳,仅二年,袁术地盘全部丢失,含恨而死。
袁术之所以称帝失败,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明智,自不量力,冒天下之大不韪,必然会招来大祸。若事先三思,何至于此,江山是打下来的,不是随便就可以称帝的。
袁术凭什么称帝?
袁术就是东汉末年的大笑话,此人能力低下,眼睛却始终盯着天上,自高自大,野心膨胀。袁术自认为有天命,觉得一朝登堂,万民归顺,四方来朝。却不料龙椅还没焐热,就众叛亲离,最后惨到连喝一口蜂蜜水都不得,在被截杀途中,吐血而死。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在诛杀十常侍中,举措失当,引狼入室,结果引发董卓之乱。本就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瞬间支离破碎。以十八路诸侯讨董为标志,东汉帝国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这十八路诸侯中,最耀眼的当属袁家兄弟——袁绍、袁术。
董卓擅政后,他知道要想权力稳固,必须获得关东士族豪强集团的支持。所以,董老虎不惜装成可爱的猫咪,四处拉拢袁氏、杨氏、陈氏、荀氏等豪门士族子弟。可是董卓忘了,他占了人家巢穴,给几根骨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于是,袁绍逃奔渤海拉杆子,袁术跑到南阳占山为王,曹操跑到陈留散资聚兵,各地太守关门自重,都成了独立王国。
从董卓乱政,到汉献帝禅位的三十一年,各大军阀们尽管杀得天昏地暗,但没有一个人冒天下之大不韪,都给自己头上戴上一顶“匡扶汉室”的小花帽,唯独袁术敢为天下先,自告奋勇给自己扣了一顶“汉贼”的帽子。
建安二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国仲氏,义无反顾地一巴掌拍下自己的生命倒计时。袁术凭什么那么自信,敢以拼死吃河豚的玩命精神抢龙椅?
狂妄自大三国最不缺的就是狂人,从杨修到祢衡,地球吸引力稍差点,他们都能飘上天。一般的狂士无非是怀才不遇,通过个性张扬刷存在感而已,大伙儿当戏看,伤不着看客。可袁术不一样,他有兵有势力,他这一狂妄,不光狂丢了自己的命,还连带生灵涂炭。
袁术的“狂种”是长在骨髓里的,人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董卓曾经发狠说:“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
因为家族势力,袁术年纪轻轻就出任长水校尉,从此走路姿势都别具一格,别人讥笑为“路中悍鬼袁长水”。
袁术鼻孔朝天惯了,天下诸侯,有几个敢看不起曹操的,袁术张口就称曹操“宦官之后”。他不光看不起曹操,连同父异母的哥哥袁绍也不在眼里,称他为“贱妾生的”。
想想天下,除了他哥俩和曹操,当时天下的割据势力,无非就是割据一郡、一州而已,亮出来晒晒,有几个不是袁家的马仔?
野心勃勃袁绍曾经跟袁术通气:咱哥俩合作,拥立刘虞为帝如何,跟董卓对着干!其实从袁家个体利益看,这个计策很厉害,比曹操更早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袁术拒绝了,还大骂袁绍心怀叵测。
袁术什么时候正经起来?才不是呢,他的野心远比袁绍膨胀。之所以拒绝袁绍无非是两个理由:其一,刘虞是老江湖,你控制得了吗?立他还不如自己玩!其二,废立这种大事,是你这种“贱妾生的”人,有资格过问的吗?
人飘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升天,袁术就是这样,有两件事给他升天备足了理由。
第一件事,谶言“代汉者当涂高”,袁术认为指的就是自己。他说,涂就是途,路也,自己字号“公路”,严丝合缝嘛!另外袁氏出自陈氏,陈氏是舜帝之后,按五行,舜帝属土德。汉是火德,火生土,接下来就该土德的袁氏掌天下,除了我还能是那个“贱妾生的”吗?
第二件事,传国玉玺落在手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带兵攻入洛阳,意外地在残破的皇宫里,找到了传国玉玺。孙坚藏个心眼,面对袁术的询问装傻充愣:没听说,谁得到了你跟谁要!
孙坚死后,孙策为了复兴祖业,忍痛把传国玉玺抵押在袁术那里,借了几万精兵。按理来说,这东西是孙家抵押在袁术这里的,不是他的,可是袁术不客气,视为己有。
谶言直指自己有天子命,传国玉玺都送过来,袁术睡着都笑醒了:再不称帝,你傻鸟啊!
错辨形势兴平二年,袁术开了一次大会,会上他直言:老刘家废废了,我们老袁家四世三公,如今百姓对我争相归附,这是天命所归啊,我要顺天命,合民意,诸位觉得意下如何?
部众一个个面面相觑,心里说:井底之蛙不可以与语天,三季蚂蚱不可以与语冬,这家伙眼眶子浅,就是井底蛙、三季虫,跟他说不通!袁术就是这么没档次,连个劝进的都没有,自说自话想称帝。
袁术的脸一点都不红,他振振有词:如今大汉已经完了,对不?那么谁有资格代替?论实力,“宦官之后”虽然有点势力,但就他那巴掌大的地方,跟我淮南、南阳之地能比吗?“贱妾生的”势力倒是有得一比,可他没有天命啊,我是袁家嫡子!
所以,论大势,看天命,比实力,视人心,我袁公路当仁不让!
世上从来不缺马屁精,有个叫张鮍的江湖术士,听到袁术想称帝的消息,满心欢喜:大生意来了!他装神弄鬼,制造了一个图谶,千里迢迢找到袁术,说:您看看,老天都急眼了,再不称帝您对得起谁!
于是,袁术沐猴而冠!
这就是袁术称帝的过程,从头到尾,他没有获得任何人的支持,也没有试图拉拢谁来支持他,更没有客观分析形势,甚至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实力最强,自高自大地认为受到拥护,像个生活在童话世界的外来物种。
其实,袁术只有一个优势条件:袁家四世三公营造的旧势力!当初包括袁绍在内,哥俩逃出京城,到了地方就能有拥趸,倚仗的就是这个,不像曹操耗尽家财,组织人马一点一点打江山。
问题是,先天条件再好,自己是个蹩脚货,早晚会把这些优势丢得光光。袁绍还有点自知之明,始终当土霸王,不敢做靶子,袁术蠢得让人无语。
果然,袁术一称帝,天下诸侯立刻找到共同的靶子,兴奋得一塌糊涂。
吕布说袁术“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咱干他,在淮北把袁术打得满地找牙。陈登笑了:“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曹操不说话,点齐兵马亲征袁术,连斩袁术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四将。连孙策都反了,他策动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发起反攻,让袁术转眼间丢了广陵和江东大片土地。
那个狂生孔融哈哈大笑:袁公路冢中枯骨尔,何足挂齿!
被手无寸铁的孔融看不起,一向只看天的袁术,不知道该作何想!袁术傻眼了,亲们,你们不是曾经那么地爱我么?这是肿么了?
很快他的部将,名不见经传的陈兰、雷薄给他答案。在袁术走投无路的时候,这两名曾经的亲信,关起城门,板起面孔:城下那老骨头谁啊,再不走放箭啦!
袁术一路走一路吧啦吧啦掉眼泪,两年唉,仅仅两年,居然地盘丢光了,人跑光了,老天你不带这么耍人的!
于是袁术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给“贱妾生的”写了一封信。当然,称呼一定是世界上最温暖,最卑恭的字眼,他提议,兄弟我去帝号,您才是天命所归,弟弟上交玉玺,恭请亲哥登基,并请您收留我!
袁绍那个爽啊,较了一辈子劲,终于让这个狂妄的家伙低头了:来吧,额养你,就看你腿够不够长了!
袁术眼泪鼻涕,带着最后的残兵一路北上。结果被曹操派刘备和朱灵挡在半路,屁滚尿流地逃回寿春。有人收留都借不到路,袁术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豆腐上。
面对曹操的围攻,外无救援,内无粮草的袁术,悲愤交加,病倒了。某一天,他口苦难忍,让侍从给他冲一碗蜂蜜水,侍卫说:树上有蜜蜂,蜂蜜没有!袁术发出凄厉的一声吼叫:“袁术至于此乎!”吐血数斗而死。
袁术凭什么称帝?
不要太小看袁术的实力哦。
被低估的实力无论是论地图,算人才,谈经济,看战绩,袁术的实力一直都很弱小。
就地盘而言,袁术只是占据了九江、庐江二郡,而且,庐江太守刘勋保持了相当的独立性,后来也没有跟着袁术瞎闹。
所以···其实袁术真正比较靠谱的地盘,只有九江一郡之地。
就人才而言,除曾依附于他的孙坚、孙策父子及其支持者外,袁术手下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将谋士。
就财力而言,袁术纵横江淮间时,士兵、百姓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人相食了。
就战绩而言,袁术更是弱到爆了。他先是被刘表挤出南阳,后又被曹操驱逐出兖州,再后来,又被吕布大败···
如此袁术,拿什么称帝呢?
如此问,首先是低估了袁术的实力。
全面竞争策略看一般人的实力,就是看地盘、人口、人才、财富、战绩。
但如此评估袁术的实力,就会低估袁术了。
袁术初起兵时,自己要了南阳,做了南阳太守,却直接让依附于自己的孙坚做了豫州刺史···
如此“大气”,说明:以一般的眼光看袁术,太“俗”了。
袁绍、袁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二袁也早早开始利用这一优势,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待时机了。
所以,早在青年时代,曹操就断言: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
乱世开始后,二袁分裂,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创业。
袁绍的思路,很早就和好朋友曹操阐述过:先夺取南起黄河,北括燕代的幽并冀青四地方,然后吸收乌桓、鲜卑、南匈奴的军队,南向以争天下。
也只有二袁这样的人物,才有资本像打游戏一样,优先挑选根据地。
袁绍,将所有的资源,全部集中到河北,以经略河北为主要发展战略。
袁术的战略则不同:全面开花!
袁术没有把自己的资源全部联合到一起,而是“四处开花”。
表面上看,他的势力只有九江、庐江。
但实际上,在徐州北部、青州南部,臧霸等泰山诸将,也都是服从袁术。
在豫州,当地的汝南黄巾军依附袁术,而陈国也在国相的带领下服从袁术。
在河北,黑山军及南匈奴单于也联合袁术,协助袁术作战。
此外,一些军阀内部,也有袁术的“拥护者”。
在吕布军中,河内军则也已响应袁术,发动袭击吕布的叛乱,甚至陈宫也参与了这样的谋划。
诸葛亮的从父诸葛玄,也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正到袁术称帝时,仍在与刘繇争夺。
可以说,袁绍的势力是“聚做一团火”,袁术就是“散做满天星”了。
袁术自认为的实力当然,就实际地盘、实力而言,袁术自己有理由认为:他的地盘并不只是庐江、九江二郡。
孙策进军江东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由于担心孙策“自主创业”,袁术将丹阳太守,由周瑜的父亲周昂,换成了袁胤。
面对袁术的人事任免,孙策不敢多说。
也是说,当时的孙策,不但名义上依然依附袁术,且袁术拥有孙策地盘的人事任免权。
因此,孙策攻取的江东之地,袁术当然有理由认为是自己的势力。
此外,在此前与刘备的征战中,夺取的广陵郡等地,也由吴景把守。
可以说,当时孙策的地盘、实力,袁术都视为自己的。
此外,豫州南部的陈,当时也是袁术的势力范围。
就地盘而言,袁术占据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而陈、寿春,都曾在战国后期做过楚的都城,可以说,当时的袁术,看起来地盘与战国后期的楚差不多。
而在当时,其他军阀也都气候未成。
曹操刚刚从吕布手中夺回兖州,地盘只有兖州极豫州部分地区。
袁绍与公孙瓒的角逐还没有分出胜负,袁绍只是比较稳定地占据了冀州,仍在并州、青州与公孙瓒激烈争夺。
因此,仅就实力而言,袁术确实也没有那么弱,算是天下最强的实力之一。
袁术的经验袁术敢于称帝,还在于他自己的“亲身体会”。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前,袁术在政治上有相当“天子发言人”的地位。
古代朝廷号令各方,用的是“玺符节”。
盖有玉玺印章的诏令、调动武装力量的虎符、代表天子授权的符节。
当时,李傕控制的朝廷与袁术结成合作关系。
随即,朝廷派太傅马日磾持节到关东安抚群雄。
马日磾第一站到了寿春,就被袁术扣留了。
因此,袁术已经可以用马日磾的符节,“为天子代言”了。
此外,从孙坚孙策手中,袁术得到了玉玺。
又有符节,又有玉玺,加上袁术自己祖传的政治资源,可以说,袁术一度在大义名分上占据了优势。
然而···结果不理想。
争夺兖州时,袁术扶植了朝廷委派的兖州刺史金尚,试图借此去与曹操争夺兖州。
结果···袁术大败!
更可气的是,后来,兖州大族们对曹操不满意,要“引进”吕布,也不愿支持朝廷任命的金尚!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豫州。
朝廷、袁术、袁绍、甚至陶谦,都表请了自己的豫州刺史。
然而····到头来还是各争各的。
看来,无论是是在拥兵枭雄,还是在豪门大族那里,朝廷任命都基本上没有太大意义。
至少在袁术手上,朝廷的权威并没有帮上他什么忙。
相反,倒是自己的影响力靠谱!
那么,为什么不丢掉无用的汉室,强化自己的权威呢?
谶维汉室已经没有号召力了。
然而,谶语却始终有着独特的号召力。
“代汉者当涂高”,在当时十分流行。
这句话,不是袁术“煽动”起来的, 是确实很有影响力。以至于蜀汉末年谯周等人也以此散布蜀汉亡国论。
袁术一番解读,确立了自己天命所归的身份。
袁术,是士族领袖。
顶级士族,其实不一定很有军事力量,也不一定极端有钱,但拥有绝对的舆论霸权。
利用舆论霸权,美化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天命所归”,这正是前一位代汉者王莽的套路!
袁术决心利用自己的舆论霸权,让自己在谶的外衣下,获得取代汉帝的影响力!
失算的后果袁术显然似乎是失算了。
大汉四百年的影响力,不你舆论造势就可以颠覆的。
不是汉天子没有权威了,是董卓、李傕们不会运用这样的权威。不是玉玺、符节没有作用了,是你袁术不会用!
不会用没有关系,如果你去挑战天子的影响力,那就是找死了。
袁术称帝。
孙策立刻和袁术断绝关系,驱逐了袁胤,袁术的势力被驱逐。
此外,孙策的舅舅吴景,也放弃广陵等地,入江东。
而广陵当地的大族,袁术故友陈珪则来信,明确表示要归顺曹操辅佐下的朝廷,不支持袁术。
江东、广陵等地彻底失去了。
就连袁术亲信的庐江太守刘勋,也不再支持袁术了。
不独内部如此,以前与袁术保持特殊合作关系的吕布,也果断划清界限,与曹操站在一边,讨伐袁术。
袁术,失去了一切力量。
最后,走投无路的袁术,只有去找自己当年看不起的哥哥袁绍了。
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只能找哥哥,这说明:袁术,已经失去了一切资本!
袁术凭什么称帝?
先讲个笑话:关于袁术有一个段子,是说袁术是三国时期所有名人的爸爸,起因是孙策认袁术为义父,孙策是孙权和孙尚香的大哥,那么袁术也是孙权和孙尚香的爸爸,孙尚香后来嫁给刘备,那袁术就是刘备的岳父,叫袁术为爸爸也行,大乔是孙策的小妾,所以袁术也算是大乔的爸爸,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曾经想娶大乔小乔,如果娶了,袁术又变成了曹操的岳父,也能叫爸爸,三国三大政权都叫袁术爸爸,那袁术是不是三国时期所有人的爸爸?简称术爸?
这只是玩笑,别当真,接下来要说的才是历史。
袁术
为什么袁术这么一个看起来像一个愚蠢无能的人,在东汉末年的乱年中,居然敢第一个出头来称帝,他凭什么?为何敢在东汉末年第一个称帝?
称帝的三要素是:实力、野心、政治合法性。如果具备这三点,那么就可以称帝,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可以称帝,不是说称帝是否正确,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袁术的称帝是多么的愚蠢和错误,直接导致袁术势力的崩溃。
袁术在东汉末年的势力范围
袁术在汉末有没有实力呢?当然有,很少有人注意到,袁术在公元196年~197年是汉末最大的诸侯,这里指的是地盘、人口和实力,袁术势力在鼎盛时期,占据了扬州江东六郡+豫州四郡+徐州两郡的地盘,妥妥地横跨三州之地,虽然看起来有些夸张,但事实就是如此。
袁术与袁绍不一样,他从洛阳逃出来后,首先是到中原最繁华的人口大郡荆州南阳郡,之后一步一步发展到势力顶峰,靠的是能力、出身与名声,再加上袁绍周边的敌人不算强大,袁术在淮南确立了绝对的优势后,还不断向外发展,不仅攻打了刘备及曹操占据的徐州,还攻打了刘表占据的荆州,至于扬州,早就被袁术收入囊中。
袁术势力范围
反观同时的曹操、袁绍、刘表、刘璋、刘备等势力,外部环境均没有袁术好,袁绍和曹操地处四战之地,需要不停地对外征战,刘表、刘璋向外发展的能力有限,只能乐于守土,刘备更是四处逃难,没有容身之处,只有袁术过得最滋润,地盘和地盘上所承载的人口、物资就是袁术的实力,也是袁术称帝的资本。
至于称帝的野心,袁术自然是毫不掩饰,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在汉末名声也最响亮,当时大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迟早会有人出来做皇帝的,为什么不能是我袁术呢?我袁术出身比袁绍,才能比刘表强,名声远超刘备,当能有资格称帝,这恐怕是袁术所思所想的。
袁术有传国玉玺
第三点就是政治合法性。称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称的,当时的皇帝叫天子,是天的儿子,皇帝的地位和权力是天授予的,袁绍是如何解决政治合法性的?
当时汉代有一句著名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这话的意思是说,代替汉朝的,是一个路上高大的人,袁术的字叫:公路,因为袁术字公路,袁术解释为自己是大路上的人,也就是代汉的人,这么一解释,就在政治上解决了合法性问题,哪怕没人承认,便好歹解决了,解决了合法性问题,也就能称帝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国玉玺据说在袁术手中,传国玉玺相传是秦始皇时期用和氏璧雕刻而成,是秦始皇用来在诏书上盖章形成法律意义文件的凭证,同时也是皇帝的身份凭证,谁能得到传国玉玺,谁就有可能是皇帝。
袁术
孙策的父亲孙坚曾是袁术手下的大将,在攻入洛阳后得到了传国玉玺,之后到了袁术手中,于是袁术在名义上就有了皇帝的凭证,再加政治合法性和自身的实力,袁术就称帝了。
敢不敢称帝是一回事,称帝对不对又是一回事,至少袁术敢称帝,这么多条件加在一起,称帝的三要素装袁术都有了,所以袁术就敢称帝,再加上东汉末年乱世之中,皇帝已经沦为傀儡,汉室已经不可复兴,新的朝代出现已经不可避免,就拿西汉末年来说,全国各地爆发了反对皇帝王莽的起义后,不就是很快有绿林军拥立更始帝即位,之后成功打进了洛阳成为真正皇帝的先例吗?
袁术率先称帝
从某种意义上说,袁术也在模仿更始帝,想先称帝,然后再打天下建立功业,这也是一种成就帝业的方法,刘秀当年也是如此,是先称帝然后再打天下的,虽然袁术与更始帝和刘秀有很大的不同,但袁术此时称帝的野心已经过多地掩盖了他的双眼和判断力,他不明白东汉末年早就已经与西汉末年完全不同了,袁术做了一生中最愚蠢的决定,就是称帝,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袁术一手建立起来的势力范围,就迅速崩溃,袁术本人也因此而死。
袁术凭什么称帝?
袁术出身于东汉四世三公的名门旺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袁绍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由于袁绍为庶出,虽然能力和声望远超袁术,但在家族地位上袁术还是高于袁绍的。这样,两兄弟相互的看不起,没有形成团结的力量。
东汉末年,东汉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形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袁术也成为一方割据诸侯。但袁术能力不强、势力较弱,在群雄逐鹿中只是属于三流的角色而已。曹操曾与刘备评议天下英雄,称袁术为“坟中枯骨”。
战乱中,袁术偶然从孙坚处得到了传国玉玺,认为这是上天特别的眷顾于他,称帝是天命所归。于是,袁术迷之自信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一时成为了众矢之的。在多路诸侯的攻击下,袁术兵败逃亡。
众叛亲离、兵败奔逃的袁术想把帝号送于袁绍,在逃奔侄子袁谭途中病发而亡。《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派刘备截杀袁术,袁术兵败一路奔逃。饥渴难耐的袁术向身边人讨蜂蜜水喝,哪知道下人没好气地回答道——“无蜜水、只有血水”!袁术闻言,跌坐在箦床之上万念俱灰,叹息良久大喊一声道:“袁术至于此乎?”言罢吐血而亡。
综合所言,袁术称帝是:偶得玉玺误认天命、出身世家迷之自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