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杨广这个人物?是雄才大略还是昏庸虚伪?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隋朝是继秦朝后,少有的仅传二世而亡的大统一朝代。而和秦朝一样,明明国家在第一代的治理下都极为强盛,但是到了第二代手中却都亡于昏君之手。

秦二世胡亥和隋炀帝杨广虽说才智不在同一水准上,但是二人都逃不过“昏庸无道、败坏社稷”的评价。毕竟事实胜于雄辩,两个人明明并非处于大明崇祯皇帝那样的末世环境,却活生生把一个新兴王朝搞成了末世王朝。有此“成就”那么对二人评价的负面基调便是无可辩驳的。

所以我认为杨广确实是既昏庸又虚伪的。

△杨广剧照

工于心计,蒙骗二圣

说杨广虚伪是有足够的史料支撑的。和太子杨勇豁达率性、宽厚仁和的性格正好相反,杨广本人猜忌阴狠,工于心计。他为了夺嫡,利用独孤皇后善妒的性格,平日里装出一副专一爱妻的样子,从而博取独孤皇后的喜爱。

据《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在隋文帝病重期间,杨广与杨素勾结的事情被隋文帝得知,隋文帝大怒,于是欲复起旧太子杨勇,结果被杨广提前知晓,竟痛下杀手弑父,然后假传圣旨控制局势,并赐死他的兄长杨勇。

以上行径无一不反映出杨广其人性格阴狠猜忌、虚伪无情。

△杨广剧照

建造过甚,巡游无度

杨广继位以后,便扯下了虚伪的面皮,不用再像原来那样在二圣面前虚伪地装好儿子。他迫不及待地暴露出自己阴狠无情、骄奢淫逸的真实面目。

他以洛阳为东都,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并发动大量民夫开通济渠和永济渠,修治驰道,以方便其寻幸全国各地。这些工程都是在短短数年间紧锣密鼓地开展,时间太急不说,征发民众动辄以百万计,而因工程死伤的百姓多达十之四五。

△杨广剧照

如此急功近利,草菅人命,个别人又怎么能以他对后世有所贡献便觉得可以抵罪了呢?况且杨广大兴土木的初衷,是为了自己享乐又以何种逻辑会去为千秋后代考虑这种事?就算假设他真的是为了后人考虑,那么他大造龙舟,频繁巡幸游玩,虚耗民力,不顾当世百姓死活这能说得通吗?难道可以说一个皇帝害惨了千万当世百姓,而后又因为对后世有些许偶然的贡献,就可以既往不咎,称为明君了?显然不是的。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史料,客观论证,杨广其人是昏庸虚伪之君。但不否认其对后事的贡献,但这并不影响对于他当皇帝时期执政结果的评价。

怎么看杨广这个人物?是雄才大略还是昏庸虚伪?

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昏庸无道。

怎么看杨广这个人物?是雄才大略还是昏庸虚伪?

隋朝跟秦朝一样,只有两个皇帝,秦朝的第二位皇帝秦二世是一个昏君,最后导致秦始皇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王朝就毁到他的手上。但是对于秦二世来说,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却是一个有功有过的统治者。 只不过在许多人眼中,他的过大于功,所以隋炀帝也之后再后世中的口碑都非常的差,甚至有人将他称为昏君。但是历史中的隋炀帝真的是一个别人口中一无是处的皇帝吗?他难道真的没有做过为自己的国家有贡献的事情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他是一个有真正有才能,实干的人,然而他却在做皇帝上没有大的天赋。

如果说起隋炀帝的罪过的话,那想必许多人都能够说上一两件,其一就是他重修大运河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至于导致国库亏空,民心涣散,以至于后来遇到叛变和起义隋朝都拿不出大把的钱和精力来抵抗这些叛变,最后导致了灭国。还有就是他三征高句丽,隋炀帝曾经在三年中发动过三场战争去针对高句丽,前两次战争虽然说隋炀帝亲征了,然而却是以隋朝惨败为结局,到最后第三场的时候,隋炀帝更是亲率了几十万大军去攻打这个国家,高句丽之后受不了频繁的战争,不得已而请求投降,隋炀帝看高句丽终于投降了,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便又回去了。虽然说这场战争最后还是以隋朝胜利为结局,然而这三次的征战,真的是把隋朝的国力给实实在在的掏空了,而在此时间内,因为国内消耗了许多的物资,甚至还将百姓的一些牛马和他们的食物拿去给军队们,这自然而然就会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加上三年征战中隋朝眼。因为战争而死去了不少人,许多劳动力都被拉去做了战士,从而就导致了隋朝民间生产力不足,矛盾越积越大,最后到了不可挽留的地步。也许谁俩弟子都没有想到她一时的冲动,竟然会造成国内如此的惨状。

就这两件事情造成了后世对隋炀帝的误解,觉得他是一个好战喜功的皇帝,为了自己的一点点私利而不顾天下的安危,自然扣上这样的骂名,隋炀帝也表示无可奈何呀!但是隋炀帝背上真的骂名到底值不值得呢?那当然是不值得的。因为以我们现在眼光去看隋炀帝曾经做过的事发现很多都是有利的,京杭大运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还有对现在的作用都是就不用再重复了。历史上传言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就是为了能够方便快捷地去苏浙玩耍,当然这。得拜堂朝所赐了,当年唐朝将隋朝灭亡了之后,当然得给前朝皇帝安上一个骂名,才能使百姓信服这个新王朝的建立,所以他们就把隋炀帝建立新杭大运河说成是他为了娱乐,结果这个原因流传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当年的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如果真的是为了自己娱乐的话,那当年那些满朝文武百官怎么会不制止他这种行为呢?因为谁都知道,修建一条这样的运河,对国家来说负担是极其重大的,既然没有人阻止的话,那肯定就说明这条京杭大运河在当时修建来说是为了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而且现实也是如此,京杭大运河修建了之后,隋朝的经济的确在慢慢的发展,只不过在效果还未显现出来的时候,隋朝就已经灭国了。所以谁压力就被背上了一个这样的骂名。

然后隋炀帝还做过一件造福后代的事情,那就是科举制度。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度是在隋朝首创的,当然,建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的爹隋文帝,让啊,科技制度还来不及完善的时候,隋文帝就已经去世了,所以这个重担就顺其自然就落到了他儿子身上。我们都知道隋朝当时想做官的,只能够依靠门第,也就是说只有你家族是当官的,你才有机会当官,但如果你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那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一名官员。所以隋炀帝开创了进士科这个制度就打破了之前了门第才能做官的限制,进士科给了普通民众一个可以光宗耀祖的渠道。而这个制度可以说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也让许多出生平困的。却有着远大志向的那些寒门子弟,有了一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所以一味地说隋炀帝是一个昏君,说他荒淫无道的话,那肯定是不公平的。毕竟,隋炀帝的两个举动,那可是真正的影响了后世几千年,但是如果说他是一个明君的话,他所做的无谓的征战,那的确是给自己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所以评价隋文帝的话还是要有一把秤,知道他的过也知道他的功。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就把他给定性了,对于一个明明有能力名垂青史的皇帝来说是一件多么冤枉的事情啊!

怎么看杨广这个人物?是雄才大略还是昏庸虚伪?

杨广在古代一直是昏庸无道、亡国之君的“典型代表”。不过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不应该是单纯黑或者白。任何人或者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杨广也正是这样一个从不同角度看,会给予不同评价的人物。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谥杨广为炀帝。

隋炀帝于公元604年8月21日由杨素协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但他好大喜功及经常南征北伐,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

隋炀帝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西苑在洛阳之西,周围二百余里,苑内有人工湖,周围十余里,湖内有山,堂殿楼观,布置奇巧,穷极华丽。隋炀帝常在月夜带宫女数千人骑马游西苑,令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如果说,要从正面角度来看隋炀帝在位期间的功绩的话,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将科举制度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此后历代均以科举而选拔人才。

二、修建了隋唐大运河,这条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朝大运河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代取代,但这个属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个宏伟基建工程。

三、有一定的军事成就,比如讨伐吐谷浑,讨占城等等。

但是隋军出征的胜仗也有很多是惨胜,三次出兵讨高句丽均已失败告终,且每次出兵耗费巨大,徭役赋税过重,是后面造成百姓起义的一大重要原因。

怎么看杨广这个人物?是雄才大略还是昏庸虚伪?

有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在这其中栽树的人肯定会让后人铭记他的好,但是给挖“树坑”的人,可能就有许多人要骂他了,或者说破坏水土、或者说挖断了龙脉,而杨广我觉得就是这个给树“挖坑”的人。

一,开始完善科举制度,这个是真的了不起的举措。给了普通人一个从政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可以想像杨广当时得罪了多少豪门大户,而这部分人的笔下一定不会写隋炀帝的好的。

二,开通运河,这个工程应该是和长城的历史地位是一样的,影响深远。真正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一直到现在都在发挥作用。

三,征服吐谷浑、开拓台湾,这种开疆拓土的功绩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丰功伟绩的表现。

所以我觉得唐朝的伟大盛世,至少一半的功绩要归功于隋炀帝,没有杨广耗尽全国之力办的那些大事,单靠李世民和两三千万人怎么可能和平的办成这些大事。所以没有隋炀帝就没有后来如此壮观的贞观之治。

从杨广不辞辛苦、不怕骂名的挖下这么多的“树坑”来说,杨广真的算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怎么看杨广这个人物?是雄才大略还是昏庸虚伪?

杨广弑父篡位,天理不容!落个千古骂名。

他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不顾老百姓死活,征调大量劳力,花费了数年时间,凿通了大运河。目的是方便他乘船下江南寻花问柳。

这倒好,疏通了南北水路运输线。他歪打正着地办了第一件好事。

为了扩大疆土,杨广亲率三千人马,前往西藏谈判。由于山高路险,加上高原气候恶劣,队伍死亡过半。杨广不得不下令安扎行宫,派几个身强力壮的大臣,由藏民向导带路继续前往拉萨。

西藏土著首领听说皇帝亲自带队,虽无法见面,却足见其诚意,便签下协议书。从此,西藏纳入中国的版图。

总而言之,杨广是个坏皇帝,但他却为中华民族办了两件好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