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聪明盖世,文武双全,为何无法带领蜀汉一统天下?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看了下题主的说法,是说诸葛亮如此厉害的人物,怎么就不能带领蜀汉统一天下。似乎题主是在为诸葛亮报不平,觉着诸葛亮带领蜀汉统一天下才是合理的。但是个人观点恰恰相反,我也很喜欢并且佩服诸葛亮,但是我觉得他注定无法成功统一天下。
本钱太小,实力悬殊今天大家应该都明白一个道理:战争打到最后,就是在比拼国力。那么三足鼎立时期,地盘上蜀汉在失去荆州后,天下十三州就只剩下一个益州,成为三国中最弱的存在;兵力上,先主在夷陵之战惨败,导致蜀中精锐去了大半。
如此一来,从蜀国的国力来看,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更多地是在用攻击来防御。想象一下,蜀军就算暂时攻克了雍凉的一些城镇又能如何?诸葛亮能动员的兵力连十万人都吃力,上哪整兵力驻守?没有实力,又如何抵挡魏国的反扑?所以说,蜀汉就算赢了一两场的局部战争,也是改不了大势,而且这种国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地理位置特殊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它的地形很特殊,中间是盆地,四周都是崇山峻岭。给人的感觉,似乎躲在里面很安逸,因为敌军若想攻进去就只能沿着蜿蜒险峻的山道进军,而防守方只需要依据山势险关阻击即可。
但是反过来想,蜀汉若是只求安逸,长久龟缩倒也可以。一旦要是想出来,一样也要穿越崇山峻岭。原本是保护自己的倚仗,这时就变成了障碍。
从益州向外进攻,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东出永安攻击东吴,另一个是北出汉中攻击曹魏。由于蜀吴的联盟关系,所以东出路线不适用。诸葛亮就只剩下北出汉中,进攻曹魏的雍凉地区这一个选择。
那明确了攻击方向,曹魏的活也好干得很。只要在雍凉边界的出口牢牢防守就好,如此一来,蜀军就变得很被动。
他国人才济济,未有衰败蜀国虽然弱势,但是如果出现吴魏大的内乱或是衰败也是运气爆棚的事。可惜并没有,吴魏也是兢兢业业,蒸蒸日上,人才济济,都不比蜀汉差。所以,诸葛亮没有翻盘的机遇,只能是不辞辛劳地呕心沥血,竭力而为罢了。
结语诸葛亮虽然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三国人物,但是国家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支撑起来的。国力的比拼要从多方面综合考量。诸葛亮所在的蜀汉一没有本钱,二没有地利,三也没遇到天时,纵然诸葛亮一代人杰,也只能是徒呼奈何了。
诸葛亮聪明盖世,文武双全,为何无法带领蜀汉一统天下?
曹操挟天子以号令诸侯,占尽天时;孙权以长江天险为地利;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隆中就已看出天下三分。刘备苦心经营只能获得人和。借联吴抗曹,赤壁之战巧取豪夺,才骗取荆州作为立足之地,接着,又骗取西川偏安一隅。
历史上得天下者,高屋建瓴,逐鹿中原。蜀道难,难似上青天。中原未乱蜀先乱;中原已定蜀未定。历史上占据天府之国从来都是利用天堑,苟延残喘。
诸葛亮虽然聪明盖世,文武双全,但跟曹魏比,兵微将寡。就连东吴都不敌。荆州保不住,只能龟缩在西川,蜀汉的命运已经定局。诸葛亮也只能沦落为"看家之狗"。
困兽犹斗。诸葛亮也曾企图改变命运,秀存在感。不断率兵左冲右突,但天命不可违。诸葛亮只遇其主,不遇其时。一生辅助刘备父子。虽然聪明盖世,但命运决定结局。
如果他会成为曹魏的军师,或许就是另一番结果。但曹操并不忌讳于他。就是到死,也不把他看在眼里。这在"煮酒论英雄"里表白得十分清楚。
诸葛亮聪明盖世,文武双全,为何无法带领蜀汉一统天下?
一统天下的人不一定需要文武全才,文武全才的人不一定能一统天下。
汉高祖刘邦,文不及张良、萧何,武不及韩信,最后能够夺取江山,除了非凡的意志、心胸、气度外,他的识人、用人、驭人的能力,也是成功的关键。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是将相级人才,不是领袖级雄主。因此让他带领蜀汉一统天下,确实是难为他了。
诸葛亮同刘备相比,识人用人的能力差了一大截。说到这一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诸葛亮抬马谡、压魏延。
刘备白帝城托孤,临终前告知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听,导致街亭失守。
魏延是蜀汉后期蜀国最有能力的将领,刘备在世时,魏延立了不少大功,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认为这家伙过于骄横,人品不行,对魏延处处打压牵制,最后还安排人把魏延咔嚓了。
如果按照诸葛亮的人品论标准,楚汉争霸时期韩信,都不知道要被刘邦干掉多少回了,陈平这个人根本就不能用。
开国的帝王能够成就霸业,有一项重要的本领就是“善将将”,显然,诸葛亮没有学到。诸葛亮聪明盖世,文武双全,为何无法带领蜀汉一统天下?
三国鼎立是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的底线!丞相早就知道结局,能守住巴山蜀水就可以了,所以六出祁山也是徒劳!只能七擒孟获歌功颂德了!三国内部智囊团都有能人,不是蜀国凭一个诸葛亮就为所欲为!冲突出去建功立业,考虑到国力,将领和路途等,所以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为难他了!出个魏延也是反将,归纳一个姜维也是矮子挑高佬而已!可以说一个能人带着一群猪队友怎么能进球?就像国足战澳大利亚!蜀国进攻曹魏的写照!
诸葛亮聪明盖世,文武双全,为何无法带领蜀汉一统天下?
此言差矣!诸葛亮并非文武全才!也绝非聪明盖世,其智商不一定能超过我,三囯演义神化了诸葛亮!
诸葛亮六出岐山,无功而返,死在五丈原,劳民伤财,丁男出征,丁女转运,民不聊生,千里无鸡鸣,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动摇了蜀汉的根基。
- 但是,诸葛亮夺权很有一套,刘备死后,李严掌控军队,与诸葛亮一起皆为顾命大臣,谁知诸葛亮借北伐之名,夺取军权,迫害李严,又夺取魏延手中的汉中军权,然后自领益州牧(前任益州牧是刘备),己然篡国。若不是命短,还没有准备充足,蜀汉就要改名了。
诸葛亮何德何能?如何一统天下?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魏国人口440万,交通便利,有产马区,人才济济,蜀国人口94万,交通不便,无产马区,后期人才凋零,如何吞并魏国?
诸葛亮聪明盖世,文武双全,为何无法带领蜀汉一统天下?
再盖世也没有用,因为再能吹的演义,也不能完全脱离历史事实。而事实就是诸葛亮能力不够,运气不好。
能力不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战略上存在致命缺陷。
《隆中对》作为诸葛亮给刘备量身打造的国策,在制定之初就存在致命缺陷。
这个缺陷就是所谓“益州荆州两分兵”,按照《隆中对》的观点,一旦刘备取得益州荆州的地盘,可对曹操进行北伐,而北伐路径有两个,一个是益州,一个是荆州。
所谓“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这种在大战略上“两分兵”,其实违背了“尽量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就像毛主席所说:“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诸葛亮能力上的第二个缺陷是临阵指挥能力不足。
陈寿评价诸葛亮说:“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具体说就是诸葛亮擅长治军和内政,但是在临阵指挥,出奇制胜上是有缺陷的。
具体例子比如街亭之战,诸葛亮在取得理想开局的情况下,过于谨慎,只派马谡前往战略要地街亭,而没有亲自率主力迎战,导致失败,丧失了北伐中原的关键一步。
说诸葛亮运气不好,是因为他面对的对手是强大的曹魏,假如当时北方尚在分裂战乱,或者出现昏君奸臣,则诸葛亮成功几率大增。
但是诸葛亮有生之年面对的对手不是曹操就是司马懿这样的名将,想赢也难(老不看三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