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四阿哥为什么要当众烧掉《百官行述》?
因为百官行述对于各位皇子的威胁太大,谁敢私自打开或占有,就是要挟朝臣要挟各皇子,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只有当着众位皇子的面烧毁,大家才心安。除此之外还能顺便为年羹尧开脱,使得其从血洗江夏镇的有罪之人瞬间成为有功之臣,还能帮康熙解决掉这个烫手山芋,可谓一举多得。
百官行述是各位官员的隐私,也是各位官员的把柄,谁掌握了就相当于拿捏了各位官员首先我们要明白《雍正王朝》剧中的百官行述是什么?所谓百官行述,是原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当初在户部任主事时,利用手中管理“百官档案”的职务之便,私底下派遣人手将三百多名官员的隐私记录下来的“小本本”。
而谁一旦拥有了百官行述,就相当于将这三百多位官员的把柄拿捏在了手中,成为了夺嫡最有利的底牌。所以百官行述不能落在任何一位皇子手中,若不然,将很有可能引起朝堂混乱,为康熙所不容。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四阿哥胤禛在拿到之后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也为了让各位皇子安心,就邀请大家聚餐。最后当着大家的面销毁,既安抚了大家忐忑的心,也顺便帮康熙扔掉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烧掉百官行述可以替年羹尧洗白,使年羹尧从杀人犯,瞬间成为有功之臣四阿哥胤禛是怎么拿到百官行述的?百官行述是在任伯安的手中,而年羹尧又血洗了江夏镇,尽管年羹尧没有透露一点风声,胤禛和胤祥也帮忙兜底。但只要八爷一党深挖,迟早是瞒不住的。
而最后也会查到百官行述是被四阿哥胤禛拿走,如果胤禛不当众销毁,就有要挟百官嫌疑,到时候就会被八爷和太子一党捅到康熙那里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反过来,胤禛得到百官行述之后,召集众人聚餐,说出朝中有人勾结任伯安想要拿百官行述掀起乱局。而为了保密,胤祥只能让年羹尧去捉拿任伯安查抄百官行述,但任伯安勾结淮安营拒捕,最后迫于无奈年羹尧只能将他们依法剿灭。
如此一来,年羹尧就从血洗江夏镇的狂魔成为功臣,既保住了年羹尧,又让八爷一党吃了哑巴亏,还以一把火烧了让大家都安心,可以说将这件事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将利益最大化,不得不说也是极为聪明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为什么要当众烧掉《百官行述》?
《雍正王朝》里面,当《百官行述》的消息放出后,太子以及众位阿哥都绞尽脑汁想局为已有。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最由胤禛捷足先登,拿到了《百官先述》。
《百官先述》是什么?是曾经在吏部任职的任伯安,利用职务之便,收集到的朝廷名官的“黑材料”,整理成册。可以说谁得到了《百官先述》,谁就可以控制朝廷的半数以上的大臣,左右朝廷。
胤禛拿到《百官先述》之后,没有私自收藏,也没有以此要挟官员,而是把众多阿哥以及上书房大臣叫来,当众一把火烧掉。
第一,收买人心,争取支持力量。朝廷以及地方,几百号大大小小的官员的小辫子都在《百官先述》里面,这个东西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所有的官员都盯着它,都害怕它。一旦将其烧毁,众人心安,对胤禛必然是高高竖起大拇指。
第二,笼络人心,争取康熙好感。这个《百官先述》,危险甚广,将其烧毁,避免了一场朝廷的动荡。康熙知道后,仔细一想,心里也感到宽慰,对这种处理方式也是认可的。
第三,缓解阿哥之间的争斗。为了这个《百官先述》,阿哥之间已经斗得不可开交,不管这个东西落到谁手里,都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将其烧毁,方为上策。
烧毁《百官先述》,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坏处,胤禛成了整个事件的最大赢家。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为什么要当众烧掉《百官行述》?
此事的最大赢家就素胤禛,也终于证明了胤禛的行事的老辣和独到,给八阿哥一记狠狠的闷棍。打的八阿哥一党既断了财路,也掐断了八爷党的关系网,又安定部分官员的心。可谓一举三得。这个暗亏是吃定了。而且还得笑着吃下去。
这“百官行述”是任伯安利用工作之便私自记录的一个百官恶行录。记载着各级官的不为人知的秘密,上至施政失误,贪赃纳贿下至饮酒嫖妓,家宅不宁。是任伯安用以要挟百官和"发家致富”手段。后来刘八女出事,任伯安希望把这个东西送给八爷党,用以换取刘八女的性命。但此是被太子知道以后,让太子看到了里面的“商机”和要挟百官的手段,太子给任伯安寄信希望得到“百官行述。而八爷党也急切地想得到这个玩意,但胤禛也想得到“百官行述”三方博弈之下,胤禛技高一筹,提前取得“百官行述”。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就成为考验胤禛政治智慧的时刻。
当时康熙在外地,胤禛当当晚宴请众多阿哥以及当朝宰相吃饭,当着这些人的面,把这《百官行述》一把火烧了。而且逼迫八阿哥当中说出。此书必须烧掉。,但胤禛为和要烧掉任伯安的“百官行述”?留着要挟百官不是更有利于胤禛集团吗?或者交给皇帝。更显自己的大公无私。
但为何要烧,而且正大光明地烧,第一就是涉及面太广。上至一品大员,下至各级督抚科道府县、甚至宗室皇子牵连在内,强大到你要想追究这些人,就会引发极大的反抗。甚至动摇国本,只有烧掉才是最好的,就如同当年曹操当众烧掉属下给袁绍信,这才是做大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不计较一时之短长,应该说胤禛只有烧掉才可以安百官之心,这个如果交给康熙,康熙也会烧掉。这点政治智慧康熙还是有的、在就素胤禛这批罪证,才是真正结交了这批官员。贵在交心,有施恩不图报的意思。让这些官员对四爷感激不尽,而又没有心里负担,胤禛这一手既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也收买人心。玩的漂亮干净。第三就是在康熙面前表现出自己以国事为重,不徇私。不结党。而且在重大问题上能够亲亲相隐。兄友弟恭。明大义识大体,在康熙看来这是王者风范最会一点就是不能让任何人得到“百官行述”因为这里面也肯定也有他胤禛的"丑事" 和“恶行”。大家谁都不干净,也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
还有一点就是,胤禛要“百官行述”用处不大。胤禛官僚基础不深,也不结交官员。但对八爷和太子性质就完全不同,有了这个就意味着对手都会被自己制约。提高了自己的势力,打击了对方势力,而且不着痕迹,政治手段高明,再就是留着也许会有听话的,但也有会鱼死网破的,整个官僚集团都会与你为敌。,你说你没有看,鬼都不信,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关注和点评。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为什么要当众烧掉《百官行述》?
这段烧掉百官行述的剧情,相信很多人看了后都要好好琢磨一阵,到底谁给的老四胤禛的胆量,竟然当众烧掉了百官行述?
一、
老四胤禛烧掉百官行述的剧情是有前提的,我们先来大体的回顾一下剧情:
太子胤礽二次复立以后,对原先支持老八胤禩的百官大肆打压,其所作所为让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非常看不惯,也正是从这时候起,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四胤禛从一开始隐藏自己夺嫡之心,到此时已经开始逐渐暴露了。尤其是经过废太子风波,他也成了领侍卫大臣,可以自由出入康熙帝的寝室。
也正是这次自由出入,他发现了惊奇的一幕,那就是他的儿子弘历竟然骑着康熙帝的“大马”在写字,嘴里还念着“爷爷,你可扶好了我”,随后老四胤禛慢慢退出,在镜子面前理了理衣服,镜子里面除了表面冷静内心激动的老四胤禛,还有龙椅。
也就是此时,老四胤禛对皇位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开始主动出击,为自己增加夺嫡的概率。
所以表面上他辞了太子胤礽,在家里闭门不出,其实已经伙同老十三胤祥派出了年羹尧。
而太子胤礽因为病急乱投医,想通过百官行述控制百官,于是跟任伯安达成了协议,并且利用老十三胤祥放走了刘八女,这正中了老四胤禛的下怀。
后来就是全剧中最惨烈江夏镇灭门惨案,跟这个案子一并消失的还有太子胤礽给任伯安的信,和百官行述!
二、
到底什么是百官行述?
其实就是任伯安在户部任职时,用来记录百官种种劣迹的一套本子,整整有四大箱之多,因为手握这些百官的短处,所以可以以此要挟百官,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来太子胤礽不用采取这种手段控制百官,也是他不够自信,不行光明正大之事,非要私下搞点小手段,结果把自己跟任伯安的信落到老四胤禛手里了。
当然,此时的太子胤礽并不知道自己的书信落在了老四胤禛手里。
剧中虽然一直在尽量刻画老四胤禛光明正大的形象,其实在这件事情上,他就有点阴险了。因为关于书信一事,老十三胤祥也曾经劝他,赶快毁掉,可是老四胤禛却犹豫不决。
也正是他的这种犹豫,把他的目的也给暴露了,毕竟这是要挟太子胤礽的一个有力武器,不到关键时刻,不会拿出来的。
如果不是后来坎儿“背叛”老四胤禛,老四胤禛可能还不会这么早拿出这封信。
所以,太子胤礽之所以第二次被废,究其原因就在于这封信,而之所以有这封信,则是因为有这套百官行述。
这套百官行述激发了太子胤礽心中的邪恶,最终让他落入了深渊。
当然,这背后少不了推手,明面上的推手是老八胤禩,其实真正的推手却是老四胤禛!
在老八胤禩一伙终于判断出屠江夏镇的人是年羹尧以后,还没来得及下一步动作,就被登门的老四胤禛拦住了,然后就是喝酒,再然后就是一把火烧了百官行述。
三、
那么这套百官行述为什么会被老四胤禛烧毁呢?
我们得看此时老四胤禛的处境:
本来《雍正王朝》开局老四胤禛接下来的南方赈灾一事,完成的还是相当棒的,虽然得罪了江南一带的官员和富商,但是京城这边还是笼络一群大臣的。
但是随后的户部追缴欠款一事,则让老四胤禛把能得罪的官员全部得罪了,几乎无一幸免,连最支持自己的老十四胤祥都因为田文镜被打一事跟他翻脸,弄得他真的成了“铁面铁心”!
再加上后来的举荐新太子一事,让老四胤禛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支持者太少了,少到可怜。
正是出于这个心态,老四胤禛也开始刻意注重笼络百官了,于是也就有了火烧百官行述一事。
其目的有三:
首先要知道朝廷一半的官员都在盯着这套百官行述,一个个如履薄冰,生怕这套本子落到别人手里。而老四胤禛邀请太子胤礽、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还有上书房的几位大臣,其实就是让众人作证,我老四胤禛要烧百官行述了,而且还是在封条状态下烧掉,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这套本子,没有人打开看过。
众人在各种心态的注视下,这套本子被烧,众臣心中的石头也算落了地,事后自然对老四胤禛的举动竖大拇指,这无疑将给老四胤禛拉来支持者。
四、
老四胤禛的所作所为还是在为康熙帝着想!
虽然康熙帝第一时间得知这件事后是气得躺在床上喊腐败,但是喊完以后,自己一琢磨,这并不是坏事。
要知道康熙帝当政的后期,各种弊病都在显露,而康熙帝又是一个特别好面子的人,生怕自己死后会留下骂名。所以他做事从来都是在这个前提下尽量改革,但是收获非常小,比如户部追款一事,如果不是康熙帝后来自己掏小金库补交,说不定老四胤禛还不会追款失败。
而老四胤禛这次烧掉了百官行述,则是成功的避免了一次朝廷动荡,是值得肯定的行为,所以事后康熙帝不仅没有责怪老四胤禛,反而更加高看一眼,甚至还给屠镇者年羹尧升了官!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缓解夺嫡之争。
毕竟亲兄弟之间争来夺去的不仅不利于朝局稳定,也让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剧情,比如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当着众人面烧掉了军中私通袁绍的书信,大大稳定了军心,使得曹操势力空前的强盛。
老四胤禛此举说不定就是看《三国演义》学到的计谋,如果当年袁术能学到这招,把传国玉玺毁掉,或者扔掉,也就不会这么快失败了。
而百官行述不管是到了老八胤禩的手里,还是太子胤礽的手里,都是一个大灾难。而在自己手里,也不是好事,不仅惹了众怒,还会成为老八胤禩和太子胤礽攻击的对象,更会失去圣心,这是老四胤禛不敢占有百官行述的原因。
既然自己不能利用百官行述控制百官,又不能让百官行述落到别人手里,唯一的办法就是毁掉!
所以,这件事一出,老四胤禛赚大发了,如果不是后来坎儿背叛一事,老四胤禛还真不会这么快就拿出杀手锏——太子密信,当然,老十三也不会被圈禁整整十年,当然这是后话,本期不提!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为什么要当众烧掉《百官行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四爷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一: 为了政治平衡。朝中势力有太子党,八爷党,还有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四爷党,形成鼎足之势。不管是谁私自控制了百官行述,都会打破现有的政治平衡,使政治斗争进一步白热化,而四爷当下追求的是稳而不乱,引而不发。因此,当众烧毁《百官行述》,有利于朝中局势的稳定。
二: 四爷(尤其再加个邬思道)对帝王心术还是有一套的。当年明珠索额图搞各种结党,让康熙深痛恶绝。四爷一直以孤臣自居,所以康熙对四爷一直有好感。烧《百官行述》,也是进一步向康熙表忠心,证明自己不结党的大好机会,从而给自己政治加分。
三:给康熙一个台阶下。 康熙一直对太子还是各种爱护的。 太子私下勾结任伯安,想把《百官行述》据为己有,这件事已经让四爷和八爷知道了。四爷如果拥有《百官行述》而不烧,虽然不容于太子,最终其实不容于皇上。
四: 烧了《百官行述》,让朝廷百官感恩戴德,从而收买人心。如果不烧,虽不容于百官,但也不利于朝局稳定,引发大乱,不利于国家稳定。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为什么要当众烧掉《百官行述》?
《雍正王朝》中,任伯安利用担任吏部主事的职务,用十年之间,网罗、收集百官的斑斑劣迹,建立了私档,也就是足足十大箱的《百官行述》。此消息一经放出,立刻引起了太子、四阿哥、八阿哥等人的高度关注。最终,经过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李卫化妆商人骗当,十三爷带兵搜查,这十大箱的《百官行述》摆在了众位皇子以及上书房大臣马齐面前,而四阿哥则当众一把火烧掉了《百官行述》。
那么四阿哥为什么要当众烧掉《百官行述》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这是做给康熙看的,告诉康熙自己要做孤臣,并没有控制朝臣之意。
四阿哥经过了“百官推举新太子”一事,知道了康熙非常的反感皇子与朝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此前的明珠、索额图倒台,以及这次的八爷党溃败,都是因为皇子与朝臣关系过于紧密,甚至形成了党派,这些都是让康熙非常反感的,因而康熙之前就告诫四阿哥要做孤臣,就是要他保持与朝臣之间的距离。
而雍正当众,特别是当着三阿哥胤祉和上书房大臣马齐的面烧掉《百官行述》,就等于告诉了将这件事告诉了康熙,从康熙后来的表现以及邬思道之后的分析来看,康熙内心对于此事也是非常认可和赞同的。一来赞赏四阿哥对于百官的仁心和包容之心,没有将私档内容公之于众,避免了朝政的混乱,安定了人心;二来赞赏四阿哥没有借由《百官行述》,控制朝臣,觊觎皇位。但同时也对于四阿哥没有自己上折子汇报有些不满,所以这才借年羹尧打听此事,但总体上,康熙还是非常满意四阿哥的处理结果,此时也让四阿哥在康熙心中加分不少。
第二,这是做给众位皇子看的,以隐藏自己的夺嫡之心。
四阿哥本可利用《百官行述》控制朝臣,构筑自己的党派,扩大自己的势力,进而获得与太子与八爷党进行夺嫡的资本。但是四阿哥却一把火烧掉了,这就让众位皇子,特别是有有意借助《百官行述》这样做的太子和八阿哥,一方面他们此时心里是非常恨四阿哥的,另一方面,会放下对于四阿哥的警觉,毕竟,你老四有这么好的东西可以控制朝臣,但是就这样被你烧掉了,看来你是心中只有朝廷,只有朝纲,只是一心想着做事不去争夺皇位。因而,四阿哥也通过此事将自己的夺嫡之心在众位皇子以及康熙面前隐藏了起来。
第三,这是做给百官看的,四阿哥虽然是“冷面王”,但是处事公允,值得称道。
此前,四阿哥都是以“冷面王”的形象出现在百官面前,就连八阿哥也说:“老四能让这么多人怕他,就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占着一个理字。”所以百官肯定的是四阿哥的能力以及一心为公的正义感,但是对于四阿哥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并不赞同,所以与八阿哥府上门庭若市形成对比的就是四阿哥府上的鲜有拜访、冷冷清清了。
而四阿哥最终处理《百官行述》的结果必然是另百官百感交集的,其一,知道结果后,必然是长舒一口气,放心心来,毕竟自己的“小辫子”没有被曝光,保住了官位和饭碗,其二,对于四阿哥的心中充满了感谢,同时对于四阿哥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日后协助四阿哥办差,支持四阿哥办事上,必然会更加积极一些。
第四,这个东西自己不能要,也不能交给康熙,更不能落在其他阿哥的手里。
既然《百官行述》不能为自己所用,交给康熙必然招致满朝大臣的强烈不满和愤恨,这一点也断然不可取,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不能交给太子或者八阿哥,不能让《百官行述》为其所用。因为四阿哥非常清楚,一旦为太子和八爷党所得,他们必然要用《百官行述》控制朝臣,已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对康熙不利,对百官不利,对朝廷不利,对于自己也是非常的不利。所以,《百官行述》不能为自己所用,但是更不能为其他人所用,因而将其全部销毁,已决后患。
第五,要借《百官行述》,为年羹尧在江夏镇的事情进行开脱,也是要为自己和十三爷开脱。
年羹尧剿灭江夏镇的事情太大了,不仅是单纯的官军屠城,受到牵连的还有地方绿营的官兵,虽然是年羹尧的个人行为,但是一旦追查下去,从年羹尧到四阿哥、十三阿哥,甚至是太子都难逃其责。四阿哥也不想把这件事情搞大,所以必须要有一件事情转移矛盾的焦点和所有人的注意力。
最终通过《百官行述》成功将年羹尧的罪行掩盖了过去,三阿哥甚至夸奖年羹尧是“大功一件”,不仅为江夏镇一事找到了圆场的理由和借口,更是为年羹尧找到了开脱的门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甚至是太子都可以从其中抽身。
《雍正王朝》剧情中,四阿哥要府上的人分别请来了太子、三阿哥和马齐,自己则去八阿哥府上,一来,切断八阿哥与当铺的联系,协助十三爷搜查《百官行述》,二来亲自登门邀请,就是一定要把八阿哥一众拉到自己府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当众销毁《百官行述》。而最终四阿哥的目的成功达成,而太子也因为《百官行述》,使其与任伯安的勾当败露,最终也导致了太子胤礽的第二次,也是彻底的被废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