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自己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突击舰为什么不自己用,最后低价出售?
导语:
因为法国没这个需求!法国此前就已经拥有3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后来法国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本就不是为了自己用的,而是因为俄罗斯出钱订购的,只不过在建造完成准备交付给俄罗斯时,被美国施加压力搅黄了,最后只能卖给其他国家而已。
“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原本是苏联订购的,只不过后来被美国搅黄了,并不是法国为自己建造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虽然名义上是苏联最大的遗产继承国,也确实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的军事遗产。然而因为经济实力的衰弱,俄罗斯在独立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仍旧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起其军事武器装备的大幅度更新。尤其是在海军方面,其连一艘两栖攻击舰都没有,而如果想要自己建造,以俄罗斯当时的海军工业技术,根本建造不了。
最后为了提高俄罗斯海军的两栖攻击和登陆能力,2009年俄罗斯决定厚脸皮向法国订购四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一旦建成交付,将成为当代俄罗斯海军获得的第一种外国军舰,而这也是俄罗斯国防部最大一笔海外军购。在2013年10月,俄罗斯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首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在位于大西洋海岸的法国圣纳泽尔市举行下水仪式。
2015年初,在建成完成双方即将交付时,由于美国的从中作梗,加上当时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危机,最后导致“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交易无望。在2015年8月,俄罗斯总统助理透露,俄法围绕西北风舰合同的谈判取得突破,法国将赔付俄罗斯近12亿欧元,约合85亿人民币。由此可见,法国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原本就不是为自己建造的,而是为俄罗斯建造的,自己用的话也许因为造价昂贵,出售给其他国家将更为合适。
法国海军已经拥有了3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多了也没有这个需求使用。在为俄罗斯建造其订购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时,法国已经拥有了3艘同类型的两栖攻击舰了。可以说法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使用数量已经饱和,根本就没必要再购买自己使用,没有这个需求!而且为俄罗斯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是专门为俄罗斯定制的,在很多方面已经贴合俄罗斯海军的需求,后面法国如果自己购买使用,可能还得改装,成本又增加不少。加上为他国建造跟自己本国建造,自然会有很大区别,为他国建造的也许是简易版的,而自己建造则是很有可能是精装版,法国自己买了不是坑了自己?所以在不缺两栖攻击舰的情况下,法国宁愿低价出售,也没必要自己使用的。
结语:法国之所以不自己使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法国的两栖攻击舰已经拥有了3艘,数量已经足够多,根本没有这个需求和必要再购买。其次则是因为“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原本就是为俄罗斯定制的,法国也没有想过会卖不出去,比起自己使用,低价出售也许会更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法国自己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突击舰为什么不自己用,最后低价出售?
法国自己装备了三艘,分别是:
L9013/西北风号(Mistral)
L9014/雷电号(Tonnerre)
L9015/迪克斯梅德号(Dixmude)
俄罗斯原打算购买四艘,付了两艘的定金,结果因为乌克兰战争法国爽约了,照价赔偿了俄罗斯。
法军自己养活不了这么多大船,也懒得拆除舰上已经安装的俄制装备,就低价卖给了埃及,俄罗斯说上边装好的俄制装备也不用拆除,一并交给埃及。也就是说,埃及低价得到了两艘大船,但是被法国和俄罗斯影响力笼罩,今后埃及海军的发展和装备都离不开法国和俄罗斯了。皆大欢喜。
法国自己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突击舰为什么不自己用,最后低价出售?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法兰西的西北风级驱逐舰是欧洲综合性能最好的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3000吨左右,舰船长度接近200米。法国海军建造了三艘,都在使用中,其中的两艘还来中国访问过。该船的航速达到19节,能搭载16架NH-90多用途直升机,这个数量不算少,由此可见西北风的战斗力是比较强的。
除了直升机,还能携带70多辆装甲车,运输能力很突出。人员方面,能够输送450名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西北风攻击舰还是非常不错的,三个西北风,外加戴高乐航母,就是法国海军的四大主力。
西北风跟其他国家也有缘分,俄罗斯方面就曾经明确表示,要从法国购买两艘西北风级攻击舰。但由于多种国际因素的干预和影响,这笔交易最终没有达成,有丰富船舶制造经验的俄罗斯也看中了这款武器,说明它的品质值得肯定。
西北风两栖攻击舰还来中国访问过,在2008年,西北风的第一艘“西北风”号曾经来过上海。后来到了2015年5月份,西北风的第三艘“迪克斯莫得”号也来到上海。这两次近距离的接触,让西北风攻击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扩大了。
法国能够列装三艘西北风,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法国的军费有限。从法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三艘也完全够用。这款两栖武器的外型也非常美观大气,能够代表法国高超的舰船制造水平。
法国自己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突击舰为什么不自己用,最后低价出售?
其实这是对于“西北风”级直升机船坞登陆舰的一种误解,很多军迷认为这种大舰不好用,法国人才不用的。其实不然,“西北风”级直升机船坞登陆舰非常好用,连军火出口大户俄罗斯都已经采购。法国人不用是作战需求小,俄罗斯人买,是“军火巨头”的困惑,进口西方武器装备的俄罗斯其实非常无奈。 俄罗斯与法国签订了价值10亿欧元的合同,采购2艘“西北风”级直升机船坞登陆舰,向西方制造商开启了军火进口的大门,这表示俄罗斯完全已经不是武器出口“巨头”,他们不光引进了法国军队都不要的“西北风”,还在进口意大利装甲车、无人机,这反映了俄罗斯军火制造企业的困境,另一方面却也表现了“西北风”强大的性能。 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1991年之后受到了沉重打击,核动力航母胎死腹中、国防工业设备改造资金不足、企业严重分化、生产经营过分依赖出口,这些问题都在进口“西北风”的档口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如果没有“西北风”,俄罗斯国防工业不是研发不出来这么先进的船坞登陆舰的。 俄罗斯国防工业生产设备老化,如果没有船坞登陆舰,没有“西北风”,俄罗斯人用什么去别国抢滩登陆呢?但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企业的设备只有不到1/3的设备符合现代化的要求,这种状况近年来更加严重,而他们的国家又采取不了妥善的解决措施,因此,“西北风”登陆舰就在俄罗斯登陆了。 从“西北风”我们可以看见俄罗斯国防工业企业在走上坡路,难以适应整个国家经济和国防工业所发生的变化。由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低压仪器厂、伊尔库茨克东方生产联合体等军工企业已先后被迫宣布破产,“苏霍伊”、“米格”、“伊尔库茨克”、“伊柳辛”等航空公司对集团化改制采取消极的态度,极大影响了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有90%的产品用于出口,米格公司有95%的产品用于出口,过分依赖出口面临的风险很大,由于随着某些国家武器购买数量的增多,其市场将会出现饱和,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印度、中国、中东欧国家等老客户在与俄罗斯进行军事技术合作的同时,也向法国和以色列等国采购了武器装备,俄罗斯有可能渐失去这一市场。 甚至连升级改造苏联时期武器装备的“蛋糕”也不是俄罗斯的专利,尤其是以色列作为武器系统升级的技术大国,最擅长升级苏制武器,正在与俄罗斯争夺苏制装备升级的市场份额。谢谢观看。
法国自己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突击舰为什么不自己用,最后低价出售?
简单来说,就是法国造好了2艘,连俄文名都涂上船舷了,就等着俄国人来收货了。
duang,乌克兰危机爆发了,在北约压力下,法国取消了这笔生意,也赔了钱给俄罗斯。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外交工作,最终沙特出了12亿美金买了下来,给埃及海军用。
沙特土豪就撂下一句话:平时就你们用吧,啥时我们有事你们过来帮忙就行。哎,末了埃及还是炮灰的命。
接下来我们在按照当事国,简单的梳理一下。对于法国来说,再卖给俄罗斯不现实了,本身法国自己已经有了几艘装备了,再吃下2艘也没必要,为了减少包括支付违约金在内的损失,法国得找下家接盘,而且还得赶紧的,毕竟这2艘船每个月的维护费用就要500万欧元,法国人吃不消,还得找能用俄式装备的国家,毕竟这船上早就装备了按俄式标准的装备,如果卖给非俄制式武器系统的国家,拆了再重建,这又是一笔天价开支。
埃及方面:在北非的各国的海军力量中,埃及目前还是最强的,不过最近几年阿尔及利亚的海军装备突飞猛进,有赶超埃及的势头,埃及如果有了这2艘崭新的西北风级,那海军实力将大幅度提升。而且埃及在冷战期间有相当长的时间,主要采购苏联武器,目前在埃及军队中还有不少装备,对于这2艘西北风舰上的俄式装备,埃及也能较好适应。
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买不到了,但这2艘舰船毕竟配备了大量俄式的装备,如果以后埃及要让这2艘舰船具备强大的战斗力,那就得向俄国采购配套的武器系统以及相应的武装直升机,当然后来也确实这么做了,这对俄国再杀入埃及乃至强化在中东地区的武器市场也是有好处的。
至于沙特么:自从埃及的穆兄会倒台后,沙特等海湾君主们着实松了一口气,这些王爷们实在害怕自己国内也出现这种乱民,为了扶持埃及的新政府,沙特带着一帮海湾君主给埃及输送了上百亿美金的援助,再花个十来亿帮埃及买军舰,小意思,埃及兄弟要买,我出钱,只是在我需要的时候你得帮我。
不过看来看去,沙特怎么都像个冤大头。
法国自己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突击舰为什么不自己用,最后低价出售?
很显然是您自己混淆了概念。
“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Classe Mistral Bâtiment de projection et de commandement)源于1997年的“多用途登陆舰概念”(BIP),目的是整合直升机母舰和船坞登陆舰功能(法国当时有“贞德”号直升机母舰和“暴风”级船坞登陆舰),当时计划服役四艘,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四个两栖战编队,但项目启动后法国军费缩减,最终取消了第四艘的建造计划,只服役了“西北风”号(L9013)、“雷电”号(L9014)和“迪克斯穆德”号(L9015)3艘。
“西北风”的设计花了不少钱,法国当然想借此多捞一笔,就开始对外兜售,正好当时俄罗斯因油气价格大涨手头一时比较“活”,希望重振海军,而两栖战能力是俄罗斯海军传统短板,其最好的“伊万罗戈夫”级船坞登陆舰数量少(仅两艘还有一艘长期趴窝),两栖攻击舰则干脆是空白,因此希望通过引进实现“跨越发展”,看中了“西北风”级,并在2011年签订了“2+2”合约,法国为俄罗斯建造头两艘,俄罗斯引进技术后自行建造后两艘,并保留追加订购一艘的权利。到2015年法国负责建造的头两艘已基本完成,俄方甚至已向法国派出了准备接舰的水兵团队。
但就在这时克里米亚暨东乌克兰危机爆发,欧美对俄实行一系列制裁和武器禁运,“西北风”合同就此破裂,已经建成的两艘自然不能交给俄罗斯,这期间俄罗斯还干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蠢事,即把已接近完成的头两艘分别以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和1860年从中国攫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命名,结果原本就已经很糟的接舰前景变得更糟,一些人打算将这两艘舰兜售给中国的想法本来就几乎没戏(中国当时已经开始构想075了),这下自然更没戏了。
但法国人自己不需要这两艘舰(法国连3艘都嫌多,实际上“暴风”级法国才装备了两艘而已),而俄罗斯交了定金却拿不到军舰,自然也希望至少把定金收回来,在这种考虑下法俄两国捏着鼻子到处兜售了一圈,最终把这两艘原本为俄罗斯建造的“西北风”级卖给了埃及,并分别改名为“萨达特”号和“纳赛尔”号。萨达特和纳赛尔是埃及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任和第二任总统,这两艘“西北风”在埃及享受如此“主角”待遇,也算“终身有靠”。
简单说,法国原本就只打算建造3艘“自己用”的“西北风”,这3艘自用型至今也都还在用着,卖给埃及的两艘本来就是用来出口的,如今不过因故换了个买家而已。折价处理是因为法俄都不想把这两艘舰和相关订金拦在手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