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吹空调费电还是扇电扇费电?哪一个对身体更好一点?

做家电维修的堂哥年入百万,他告诉我:和风扇相比,空调无疑更费电,但其实空调也可以更省电,只是一般人不知道罢了。

现在是8月下旬,尽管天气逐渐转凉,但温度依然很热,如果不借助空调或者风扇降温,很难想象这样的天气晚上如何睡觉。

所以,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的卧室都安装有空调,至于落地扇更是必备之物。

晚上睡在空调房或者扇着风扇确实是很享受,但却很少有人一天24小时开空调或者风扇,原因就是电费让人伤不起。

那么在夏天的晚上,吹空调费电还是扇电扇费电?哪一个对身体更好一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空调费电还是扇电扇费电?

其实无论是空调还是风扇耗电量和很多因素有关,这里为了方便,我们简化流程以1P空调和普通落地扇10小时的耗电量计算对比:

1、空调耗电量

制冷状态下:1P格力空调的功率为735W,空调的耗电量计算:输入功率*运行时长/1000,那么可以计算得出735*1/1000=0.735度。即制冷状态下,1P空调的理论耗电量是0.735度

制热状态下:1P格力空调的功率为735W,在加上电辅助的功率为800W,那么可以得知(735+800)1/1000=1.535度,即制热状态下,1P空调的理论耗电量是1.535度

以上数据是空调满负荷运行的数据,考虑到现在的空调大多为变频空调,在达到设定温度后压缩机会主动降低频率运转,这时候的耗电是非常少的。

所以,我们按照80%的比率计算,可以得出一匹格力变频空调一小时制冷耗电量为0.6度左右,制热时为0.6-1.2度左右。

按照10小时计算,1P空调的耗电量在6-12度之间。

2、风扇耗电量

风扇耗电量主要看风扇的功率大定,功率不同、风速档位不同,耗电量也不同。

现在正常情况下落地扇的电机功率在100W左右,按照10小时计算,耗电量就是1000W,即1度电,仅相当于空调耗电量的1/6-1/12。

更何况现在的风扇智能化更高,有些落地扇的电机功率更是低至40W,10小时耗电量仅为400W,即0.4度,耗电量相比空调更低。

综上所述,和空调相比,风扇的耗电量无疑压低得多,但由于风扇仅仅只是加快空气流动,并不能降温,特别是高温天气,风扇反而越扇越热。

所以和空调的制冷效果相比,风扇无疑落于下风。如果大家想省钱风扇无疑更好,但相对更舒适,空调更佳。

风扇和空调哪一个对身体更好一点

风扇和空调都可以在炎热的夏天让我们感受到凉爽,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让我们遭受不小的烦恼。

一、长时间在空调房容易得空调病

做空调维修工的堂哥告诉我:虽然空调可以全天开着,但却不能整天呆在空调房中,否则很可能得“空调病”,对人体健康有很大伤害。

1、排汗减少,难以排毒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喜欢在淋浴房汗蒸,因为通过高温可以快速出汗,从而排除体内的一些废物。

而夏天天气炎热,本是出汗的好机会,可以通过出汗排除体内淤积几个月的废物,类似于汗蒸,而整天呆在空调房,根本不可能出汗,导致废物淤积体内,这对人体来说不是一个好事。

2、损伤关节,容易得关节炎

以前得风湿病、关节炎的人大多是冬天受冷的原因,而现在的风湿病、关节炎的人更多趋向于年轻人,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长期呆在空调房。

因为在空调房,很多人都会衣着单薄,关节裸露在外,很容易让空调的冷日入侵,长期呆在空调房自然容易导致关节类疾病,这种病根本没有根治办法,让人欲哭无泪。

3、女性容易伤害子宫

女性体质本就偏阴,相比男性更怕冷,特别是经期的时候,体质更加脆弱,如果整天呆在空调房,容易导致冷气入侵子宫受寒,导致气血不通畅,从而引发痛经。

除了以上之外,长期呆在空调房还会让人无法适应室外的环境,体质变差,在室外高温下更容易疲劳,所以尽管空调可以全天运行,但我们却不能整天呆在空调房中,否则将会极大的损伤自己的身体,得不偿失。

二、风扇使用不当会得“风扇病”

很多人以为只有空调有害健康,风扇并不会,其实如果风扇使用不当,一样会得“风扇病”,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1、定向近距离吹

风扇大多有摇头功能就是为了防止定向吹风扇,然而很多人为了尽快地感受到风扇的凉意,会选择将风扇定向并且将头对着风扇吹。

殊不知这样会导致整个头部受热不均匀,对着风扇的一面很快降温,而背对风扇的一面则维持在较高的温度,导致头部血循环不畅通引发不适。

所以风扇一定要打开摇头功能,同时不要将头部或者脸部近距离对着风扇,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

2、长时间吹风扇

夏季高温,很多人晚上喜欢开一整夜风扇,这种做法其实有失妥当,因为其中蕴含着不小的危害。

因为夏季的时候,由于天气炎热大多数人并不会穿衣服或者仅仅穿着内衣,同时并不会盖被子或者毯子遮蔽身体。

晚上,风扇整夜对着肚子吹,很容易导致肠胃不适引起伤风、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

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将风扇设置定时功能,同时最好用毯子盖住肚子防止着凉。

总之,无论是风扇还是空调尽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夏季高温天气中的凉爽,但同时如果使用不当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小的危害。

至于两者哪一个对身体危害更大,其实要视情况而定,但只要我们记住风扇和空调使用的合理方法,完全可以将他们对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

延伸阅读:空调怎么使用才更省电

空调耗电量除了和匹数有关之外,以下4大法宝同样可以降低空调的耗电量,大家千万要记住哦,关键时刻可以省大钱。

1、开启睡眠模式

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大家可以选择“睡眠”功能,睡眠模式可以减少环境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风速自动下降防止感冒;同时内机的噪音也小很多,一般可以节省20%以上的耗电量。

2、不要经常开关机

有的人喜欢在房间凉了的时候将空调关机,等到房间热了之后再开机,他们以为这样可以省电,殊不知空调在开关机的瞬间功率是最大的,远比正常运行的耗电量要大得多,这样很容易造成浪费。

所以不要经常的开关机,开启的时候调到高冷,然后温度降下来再把它调到中低水平就可以了

3、关好门窗。

前文说过如果房间密封性能不好,冷气很容易流失,从而导致空调不停地运行工作,增加耗电量。因而,我们开空调的时候一定要关好门窗,防止空气外流增加空调的负担。

4、定期清理滤网

空调长时间的使用,在滤网上会积累很多灰尘,不仅影响空调的出风和制冷效率,增加空调的耗电量,还会影响房间的空气质量。所以一般1-2年要清理一次灰尘,可以节省很多电量。

写在最后

无论是风扇还是空调都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生活用品之一,特别是随着这些年温室效应的加剧,夏天更热,如果没有它们的话真的难以想象该如何生活。

但我们在使用风扇和空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的使用方式,否则很可能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大家一定要记住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夜间吹空调费电还是扇电扇费电?哪一个对身体更好一点?

这还用问吗?空调和风扇的性能本质上就完全不同!

过去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用风扇就能熬过还不算多热的夏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月,风扇是普通老百姓使用率最高的家用电器。

后来,随着各种空调器的上市普及,电风扇的地位就逐渐被取代,以至于现如今面对四、五十度持续性暴热天气,制冷清爽的空调房是夏日里人们“避暑”的天堂!

风扇和空调都是消暑降温的载体,但使用不慎极易引来“杀身之祸”!抛开大功率的空调耗电耗能不说,人体长时间接触冷气冷风的沐浴,其结果能催生各种病灶隐患!

电风扇吹一夜,兴许让人头晕脑热,而空调一旦冷冰冰地无限开放,居室内就形同密闭的储尸太平间,随时随地就可能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静悄悄的送进医院的重症病号房!

空调因为让人贪凉,许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虽然说很享受很惬意,但空调病勾窜连环很致命!一些看似体能健康者,扎进空调房蹭爽,殊不知,各种潜藏的“杀手”正在赶来的路上!

现在的空调器功能繁多,商家宣传上都主打“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牌,可终究是个“电老虎”!不管你再如何“熟能生巧”玩省电模式都只是心理安慰,毕竟那玩意儿可是买得比风扇价格贵,用得却是诸多家电里最惹祸的根苗!(图片源于网络)

夜间吹空调费电还是扇电扇费电?哪一个对身体更好一点?

理论上空调比电扇更费电,一般空调最小功率也是500瓦,而大多数的风扇功率都不超过100瓦,在同等空间中想达到同等的制冷效果,需要的风扇数量比空调数量多,所以同等环境和条件下,空调比风扇更费电。

至于吹空调和吹风扇,哪个对身体更好一点?这个问题比较专业,这需要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对比,才能有比较确切的数据。不过总体上感觉吹风扇比吹空调应该对身体更好。从非专业技术角度说,风扇的工作空间是开放的,是利用空气的快速流动来达到人体降温的目的,物理作用对身体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而空调的工作空间是封闭的,是通过降低整个环境的气温来达到降温目的,物理直接作用于人体上,所以长时间吹空调的人容易嗜睡,皮肤比较干躁,总想喝水,感觉人体水分被抽干似的,无精打采。

夜间吹空调费电还是扇电扇费电?哪一个对身体更好一点?

省电当然是风扇了,风扇最大耗电也就是1000瓦,多数都是500瓦,而空调大概是风扇的8——9倍,

对身体的危害,建议哪个都不要吹的太久

夜间吹空调费电还是扇电扇费电?哪一个对身体更好一点?

肯定是空调费电,毕竟功率比电扇大好多倍。

夜间用空调,可以将模式调到除湿状态,然后合理定时,一般2、3个小时,温度大致定在20摄氏度,这样卧室环境舒适,很容易入睡,而且还很难感冒。

夜间吹空调费电还是扇电扇费电?哪一个对身体更好一点?

夜间睡觉最好不吹空调不吹风扇,有条件的话去云贵川大山里避暑,身体不知道有多健康,羡慕这种地方生活的人[呲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