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死了,为什么要这么多活人陪葬?
在中学做历史教师的堂姐告诉我:古代皇帝死亡,大多会要求活人陪葬,惨无人道,但意外的是被选中人几乎不会反抗,因为下场会更惨,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违背,哪怕强如秦皇汉武满世界的寻找长生不老药最终一样化为一捧黄土,让人唏嘘不已。
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走的时候理应赤条条的走,然而,对于古代的皇帝而言,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他们即使走也想带着自己生前的荣华富贵。
不仅仅包括金银财宝、家宅府邸、名品字画,甚至宫中的妃子、宫女也想一并带走,以便于自己在地府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因而,在古代衍生出了一种粗鄙愚昧的习俗;活人殉葬,特别是皇帝下葬,更是需要数百甚至数千活人殉葬,简直骇人听闻。
为什么会有活人殉葬?在封建社会,皇帝贵为九五至尊,拥有至高的皇权,可以主宰别人的生死,但即便如此,活人陪葬依然让我们难以理解,那么为什么皇帝死亡要这么多活人陪葬呢?
1、为了在阴间继续享受
古代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会进入地府继续生活,而为了维持自己在地府的奢华生活,享受和生前一样的荣华富贵。
皇帝大多从即位开始就建造自己的陵墓,临死之前会将大量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放入墓中作为自己的陪葬品。
而除了这些“死物”之外,皇帝还会将没有子嗣的妃子、宫女等作为自己的陪葬品,甚至是活人陪葬,以便于自己在地府继续享受。
2、男尊女卑的思想作祟
封建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男人高高在上拥有一切权力,而女子往往是作为男人的附庸品而存在。
所以在古代,女子嫁人之后,一般都会随夫姓,正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说的就是古代女子的地位。
在皇帝看来,宫中的妃子、宫女都是自己的私人物品,自己去了地府自然要带着他们,至于他们愿不愿意,谁会在乎一个蚂蚁的想法呢?归根到底还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祟。
3、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古代皇帝权力太大了,而权力太大的后果就是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得罪一些人,从而有了很多仇家。
而公然刺杀皇帝的难度太大,所以从皇帝身边人动手是最好的选择,而皇帝为了防止遭到身边人的背叛,定下了一旦自己驾崩身边所有人都要陪葬的规定。
这样一来,身边的宫女、太监自然会色号名保护皇帝的安全,毕竟皇帝的安全就是自己性命的安全。
总之,活人殉葬制度是封建社会的独有制度,尽管不人道,但也有它存在的原因和道理。
皇帝死亡,妃子不愿意陪葬怎么办?皇帝死亡,陪葬的人选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其中没有子嗣的妃子几乎是必选人员,但妃子大多年轻貌美,大把的好日子,又有谁愿意陪皇帝下葬呢?
但我想说,妃子一旦被选中殉葬,激烈地挣扎其实都是徒劳,还不如安安静静地迎来死亡,因为新皇有太多的手段让妃子就范。
方法一:灌毒酒
对于毒酒,大家应该不陌生,因为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听见皇帝一个不开心就喜欢赐人毒酒。
我们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因为做了一首词,其中有句“故国不堪回首夜明中,惹得宋帝赵光义大怒,以为他贪恋旧国,一个不高兴就赐了他一杯毒酒,就这样可怜的一代大词人就这样魂骨故里,还是在他42岁生日的那一天,让人唏嘘不已。
不过李煜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毒酒其实是最温和的赐死方式。古代的毒酒主要成分是砒霜,红砒霜色泽鲜红,所以,又称鹤顶红,砒霜的毒性非常强烈,人喝下之后短短不到一分钟就会毒发身亡,免受了很多痛苦。
所以,如果妃子不配合殉葬,而皇帝又觉得她可怜于心不忍,很可能就会就赐一杯毒酒,所以大家可以在电视剧看到如果皇帝赐给某个人毒酒的话,一般还会感谢皇帝就是这个道理。
方法二:白绫吊死
关于白绫吊死,朝鲜史料《李朝实录》中有详细的记载。因为永乐帝朱棣驾崩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因为朱棣有两个妃子是朝鲜人,所以此事被详细地记载于朝鲜的《李朝实录》中。
给朱棣殉葬的妃子有32人之多,首先太监会将所有殉葬的妃子集中在偏殿,先给他们一顿美味的饭菜,毕竟临死前肯定要让她们享受享受。
吃饱饭足之后,会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发泄发泄,毕竟他们的年龄大的不过30多岁,小的才10几岁,可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要戛然而止,而且还是陪着老皇帝一起死,试问谁的内心会平静呢?毕竟又不是真的喜欢皇帝。
发泄之后就开始进入正题,宫女们将这些妃子梳理打扮,而此时妃子大多早已经木然,任凭宫女在身上一阵操作而没有任何反应。
梳理完毕,太监会让这些妃子一个个站在自己的小木床上,头顶就是吊在房梁上的白绫,要求他们自己挂上去了断。
对于腿软的或者不愿意配合的妃子,太监会直接将白绫吊在她们的脖子上,之后抽掉木床,想想看一排人上吊,这个场景也是够吓人的。
等到她们身体凉透了之后,太监会像摘桃子一样把她们一个个摘下来,整整齐齐按照星图方位埋入墓穴。
方法三:砍头杀鸡儆猴
如果反抗的妃子比较多,而且还非常强烈的话,新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威很可能使用另一种方式就是将其中挣扎最猛的妃子直接砍头示众,杀鸡儆猴,从而震慑其他的妃子。
而古人最看重的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之后也要保留全尸,所以大多还是会怪怪的就范。
不过这种方式一般很少有皇帝会使用,因为毕竟这群妃子是父亲的妃子,辈份上比他高,而且老皇帝刚死,新皇帝刚即位并不想直接杀生,另外也是为了皇家的颜面,新皇尽量还是使用温和一些的方式。
方法四:封在墓地中
将妃子直接带到墓地中,然后将墓门关上,这群妃子随着墓地的氧气减少最后窒息而死,这是最残忍的一种方式,因为妃子会慢慢的感受到自己的死亡,内心的害怕、绝望、怨恨可想而知。
而秦始皇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秦始皇驾崩后,子婴下令秦皇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妃子,都要为秦始皇殉葬,除了这些妃子之外,为秦始皇殉葬的还包括工匠、士兵以及其他各种身份之人。
据史料记载,这些人都是在墓室修建完毕后,外面的士兵将她们带入陵墓,之后将墓门关闭,活活闷死在里面的。据说是利用妃子的怨气防止盗墓贼。
方法五:灌水银
这种方式极为残忍,一般都是先给她们喝一碗昏迷药,妃子昏迷后,太监会在她们的头上开一个小洞,然后将水银灌入,这样就可以保持妃子的容貌不变。
虽然保持容貌是美好的,但是过程简直让人发指。
写在最后现在想想看其实宫中的妃子也是一群可怜人,看似享受了荣华富贵,但一辈子在深宫大院权力争斗不止,身累心会更累。
而且无论妃子多么有才华,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妃子的一切全系在皇帝一人身上,一旦不被皇帝宠爱,那么一切都是徒劳。
所以这样的人生其实还不如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安安静静地过完平凡的一生,大家觉得呢?
古代皇帝死了,为什么要这么多活人陪葬?
陪葬嫔妃死后,要使用“九窍玉阴塞”不但堵住肛门,而且还堵住隐私部位,玉还有一个特殊的功效,这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连专家都佩服,现代人也是使用这种方法,
考古学者发现,这是最为残忍的水银灌入女子活人体内的殉葬!
明朝朱元璋创立了这个水银方法,就是为了让死去的女子,保持容颜不变,希望殉葬的妃子,能够长时间地保存完整,一直陪在皇帝的身边。
在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就开始在全国选妃子,为了在死了之后为自己殉葬!有一年在朱元璋的晚年,选妃子的时候,苏州知府姚善的女儿,天资聪慧,长得漂亮,当时听说皇宫来选妃子,就非要参加不可。
姚善只有一个女儿,本来打算给自己养老送终呢,肯定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参加这种选妃,而且也知道,朱元璋已经是老年状态,也就是能活几年的光景。
然后把这个现实告诉他女儿,但是这个独生之女比较任性,平常被自己惯坏了,就是听不进去父亲的劝导,和他们协商好久,求父亲帮忙让她选妃成功。
姚善没有办法,就从了女儿的要求,利用自己的权利,找人通融关系,女儿被选妃成功了!
由于父亲的关系,如愿被选进了宫。而她还心存幻想,进入皇宫就享福了。
但是当姚千惠进宫之后不久,才发现不是享福。
而是要等待朱元璋死了以后,去当陪葬品的,顿时傻了眼。
姚善就找人想办法救他女儿出来,皇宫里面这么严格,谈何容易啊。
当然,我们看电视剧,有一些情节,就是宫女可以逃离皇宫,真实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
姚善就托关系找人帮忙,最终有一个皇宫的御医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她女儿吃一种药,身上长了许多痘痘,看着很恶心。
御医告诉皇帝,说这个女子得了传染病,许多人害怕,皇帝也不想让这样的女子给自己陪葬了,就把姚千惠赶出了皇宫。
但是其他女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被皇帝点名陪葬。
施刑人员就把要陪葬的妃子们,首先使用麻药麻醉,等没有知觉了,然后把妃子们捆绑在木柱上。
就在妃子们还没恢复知觉的时刻,把头上敲洞,再把水银从头部灌进去,或者让妃子们直接喝下水银,使用玉器堵住肛门和隐私部位,水银遇到玉器就会凝固,灌过水银的嫔妃,有防腐作用。
水银对身体起到防腐的作用,有的贵族,使用水银浸泡尸体,为了防止水银进入体内,使用玉器堵住身体的九孔。
当嫔妃死了以后,使用“九窍玉阴塞”,堵住九孔。
九窍玉就是堵塞、或者遮盖在死者身上的九窍的9件玉器: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门塞1件,生殖器塞1件,而且男女有别。
为什么在人死以后,堵住口、鼻、耳朵、肛门等几个孔呢?
首先了解人死以后身体的变化过程。当人死以后表现为呼吸和心跳停止了,血液循环的过程也结束了,身体在活着的时候和死后随着时间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变化。
1、人死以后,就会出现瞳孔散大,眼睛微睁着,口微开着,面无表情的,也会有尿失禁以及大便失禁等现象,也有的男性还有可能出现JY外泄等现象,因此身体控制肌肉的力量都消失了。
2、身体产生的热能也逐渐消散了,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接近环境温度,也就是尸冷。
3、在10分钟以后,就开始出现尸僵现象,全身肌肉逐渐变得强硬僵直了,轻度也收缩了,因而各个关节也逐渐出现固定的现象。 比如口不能开了,颈不能弯了,四肢也不能弯曲了等现象,尸僵发生是很快的,通常最快10分钟内即可出现了。
4、1到3小时内,尸体就逐渐出现了尸斑,由于人体的血液停止循环以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停留在尸体的下表面,通常是暗红色到暗紫红色的斑痕,刚刚开始是云雾状,然后发展为条块状,最后就出现了片状。
5、角膜浑浊了,在自然的状态下,通常5-6小时内就出现角膜浑浊了,假如签署了角膜捐献的人,一定要在这之前提取角膜,否则角膜也就没有任何用途了。
6、皮肤出现干燥发硬, 身体之内也不会输送血液了,皮肤表面由于水分蒸发而变干了,就会出现干燥发硬,呈现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的变化。
7、尸体自溶了,这个时候尸体就会从尸僵状态重新变软了,也这是死后的必然过程,因为细胞内有多种酶,比如蛋白质水解酶,它会促使蛋白质降解,也就是自溶的过程,通常身体之内最先出现自溶现象是胰腺,即使在冰冻状态下也会出现自溶,并且胃肠道与胆囊也比较早。
8、身体之内的厌氧性微生物就会在死后快速繁殖了,从而出现了腐 败的早期过程,而这种自溶则加快了过程,故此假如停尸时间延长的过程中,尸体的腹部微生物发展就会出现大量的气体,假如不把口鼻耳朵以及肛门,当然女性还有一个出口不堵住的话,尸体内部的液体就会外流。
通常在农村,家属会请风水先生看出殡日子,假如停尸比较久了,加上天气炎热的话,更加麻烦,即使有棺材也难以把这些尸水兜住的,气体则是更难以封住的。
为了让去世的人看起来体面,防止这些有害体的液体和气味到处散开,就把身上的“孔”堵住。
因此古人是很聪明的,发明九窍玉堵住尸体,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现代社会进行这种操作的一般是以下几个场合。1、医院死亡,尤其是重病死亡的,有经验的医生要求护士使用棉花或者纱布堵住几个孔,然后推到太平间。
2、家里死亡,在穿上寿衣的时候,有经验的仪容人员,使用棉花堵住人体几个孔。
3、殡仪馆。殡仪馆的仪容人员,看到尸体的几个孔没有堵住,就是有棉花堵住这些孔。
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出名的就是秦始皇的活人陪葬,根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去世的时候,秦二世下令,凡是没有生育过子嗣的后宫、嫔妃要求全部殉葬。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就把六国各个君主的所有嫔妃、子女全都纳入了秦始皇的后宫之中。
而当时诸侯王的后宫制度就是:“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共计121人”。
就按照当时定制的六国人,以及自己的王妃最少也有八百多个人,而且这些人还没有算上六国贵族的子女、贵族女性等。
而且秦始皇一生只生了23个儿子,十个女儿,秦始皇生过这些儿女的人数确实是寥寥无几。
因此当时为秦始皇陪葬的后宫就有一千多人。
秦始皇的皇陵修建了38年才完成,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人数,在修建完成以后,秦二世为了避免机密泄露,就下令杀了当时所有的参与核心陵墓建设的工匠,陪葬人数上万人之多。
许多嫔妃和王妃不愿意去陪葬,但是一旦被君王指定,就会被处死或者活人陪葬,非常残忍。
在那个封建王权的社会,“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跑又跑不掉,谁又能违抗得了呢。
活人陪葬的形式有以下方式:1、在初期的活人殉葬制度里面,并不是把活人封入墓穴中。
而是先把活人残忍地杀 死,然后就和其他祭品一起放到墓穴里面,事实上就是把人作为了一种祭品,当时殉葬的人大多数是奴隶,战俘。
2、在商周的时期,活人殉葬的规模发展更大了,殉葬的方式也尤其残忍:比如火烧、杀 死等多种多样的方式,那些殉葬的人就在死前要忍受巨大的痛苦。
3、假如墓主人的妻妾,通常就会采用喝毒 药、上吊等方式,假如在殉葬的过程中发生了激烈反抗,死亡的方式就会变得残酷很多。
在东北出土的一座大金墓之中,在女主人的体内发现了毒药成分,而且还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发现了许多致命刀伤,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死前经历过怎样的痛苦。
4、古代殉葬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常见的就是活埋。
一般在皇帝去世之后,把指定要陪葬的妃子们,活活地推进墓道里,或者直接装进棺材里,然后推进墓室。
由于是四周封闭的,也就没有办法逃出来,那些妃子们只能活活等死。
5、水银法。
水银法是特别残酷,是明朝的皇帝朱 元 璋所创造的。
施刑人员把要陪葬的妃子先使用麻药麻醉,然后把妃子们捆绑在木柱上,就在妃子们还没恢复知觉的时刻,把头上敲几个洞,就把水银从头部灌进去,或者让妃子们直接喝下水银。
而这些受到水银法的妃子们,就在麻木中死去,这样尸体就不会腐烂了。
以上的活人陪葬形式,说明封建的社会害人不浅啊,而那些皇帝贵族,要在自己死后指定妃子为他们殉葬,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祸害了多少人啊!
在历史上还有一次特例,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活人殉葬案例。在春秋的时期,发生在吴王阖闾的身上,吴王阖闾最喜爱的女儿死了,吴王为了给女儿举办了盛大的葬礼,要体现出女儿的尊贵,他就想到了活人殉葬这件事情。
而他不是用奴隶来殉葬,而是普通老百姓。
吴王故意命人捉来一只非常漂亮的白鹤,当老百姓们在看葬礼的时候,由于被白鹤所吸引了,就不知不觉地跟着白鹤走进了墓穴里面。
吴王立即命人填土封墓,把这些无辜的老百姓封死在了墓穴里面,里面有老人,孩子,妇女等,非常残忍。
活人殉葬的起源以及历史发展。殉葬广义上指的是人死以后以器物,牲畜甚至直接用活人进行陪葬。
在古代的殉葬制度,大部分指的就是活人殉葬,这是古代一项残忍的制度。
活人殉葬的事情,起源于殷商那个时期,当时的社会人们相信,人死之后灵魂还在,就可以继续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面。
而那些拥有生杀大权的君王,在活着的时候过着有权有势的生活,仍然希望在死了以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称王称霸。
因此他们的葬礼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办理,把生前的奴隶、军队等带到自己的陵墓里面去,而这些活人,一些是被杀死之后才放进陵墓的 ,也有一些是直接是活埋。
以下是各个时期的殉葬制度发展.1、夏时期,是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原始社会是以血缘关系成立的家族,经常发生战争,战败之后被俘虏的人,要为他们干活等,没有任何地位,和他们饲养的牲畜没有不同。
由于一些家族发展壮大了,贫富差距出现,就进入了奴隶社会,也就是在公元前2700年大禹建立夏朝之前的社会就是原始社会,之后是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就有了一些简单的制度,出现了一些牲畜和奴隶祭天,也有的是杀死陪葬的。
2、殷商时期是奴隶社会的顶峰,也就是公元前476年之前。奴隶社会殉葬制度已经制度化。
《墨子•节丧》中称:“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这些制度就是详细什么级别杀多少人,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个时期的活人殉葬开始达到鼎盛,一次性殉葬几百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有一次我去河南安阳旅游,参观安阳的“世遗”殷墟,在殷墟宫殿遗址以及王陵遗址里面。
导游带领我们听一位考古学者讲述古代的活人陪葬文化。
奴隶社会相信鬼神,在特殊的日子,进行祭拜,经常杀动物祭拜,有的认为使用人祭拜更有诚意,就用人祭拜,特别残忍。
一般祭拜使用的人是,战俘、奴隶、犯罪的人。
墓主人去世了,他的后代,就拿战俘、奴隶、犯罪的人进行祭拜,然后和主人一起陪葬。
在这些规模宏大陵墓里面,发现埋葬着许许多多的陪葬白骨,当我们看到这些白骨森森的墓坑,就会感到害怕!
历史资料源易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商代的祭祀名目是最多的,墓主人的身份越高、墓葬规格也就越高,人牲殉葬的数量也就是越多,因此陪葬牺牲的奴隶或战俘数就不胜数,根本就无法计算出具体的数字。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是为封建社会的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快速,生活比之前的奴隶社会富裕很多,进入铁器牛耕的时代。
因此各诸侯国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形成不同的文人学派。
在科技、天文学、医学等领域取得较大的进步。
尤其是在文化上,开始办理私学,也就形成了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思想、文化等领域对我们的影响深远。
尤其是儒家思想比较盛行,孔孟经常到各国游学,宣导自己的学说。
因此,当时的活人殉葬制度,就逐渐受到许多文化人士的非议和反对。
但是在这个时期,还是存在有活人殉葬的事情。
历史文件记载,当时的齐桓公、秦武公、秦穆公、晋景公、宋文公等都有殉葬。
4、秦汉时期。
殉葬的制度延伸到秦汉时期,才慢慢地变少了。
但是秦朝最为典型的就是秦始皇,他制定了许多兵马俑进行陪葬,但是在他死后,秦二世比较残忍,让所有秦始皇的后宫,没有子女的,全部要陪葬,在历史上陪葬规模最大的之一。
到了汉朝时期,才正式废除这个活人殉葬的制度,但是还有个别的被冠以“自愿性”活人殉葬,就以这种形式存在。
5、唐宋时期。
这种自愿性的殉葬形式一直存在着。
6、元明时期。历史发展到元明的时期,活人殉葬的制度却是“死灰复燃”了。
元朝是成吉思汗发展到高峰,他们有活人陪葬的制度,这种文化带入中原,而且还大肆鼓励民间殉葬行为。
《元史》就有记载:“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猛殉葬,并旌其门。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
在成吉思汗死的时候,把四十名贵族宫女活人殉葬,《马可波罗记》有记载。
明朝就继承元代这个活人陪葬制度,而且比元代更加残忍。
7、清朝初期还存在,直到康熙王朝时期才彻底废除活人陪葬的制度。
康熙王朝,发展比较鼎盛,满人就和汉人有一定的融合,接受汉人的文化,而且康熙是一位有仁慈之心的皇帝,他不忍妃嫔们为他“人殉”,就在他还在死之前,已经安排好了妃嫔的归宿问题。
康熙大帝确实是一位仁慈的皇帝,他废除了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并在生前为他的妃子们安排好了出路,有儿子的搬到儿子宫里住,没儿子的就在宫里住。
活人陪葬,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活人在密闭的空间里可以逃出吗?我们看到一些电影里面的情景,一个大活人被关进棺材里面 ,然后埋在地下,最后成功脱身了。
现实估计不可能,因为就是被及时挖出来,也是九死一生。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很难发生,在密闭的棺材里面,估计存活的时间也就是几个小时吧,自己能熬到被救出来,也是很难的,自己想办法基本上不可能,因此古代活人陪葬,墓穴很牢固,能自己想办法出来更加不可能了。
活人在墓穴里面恐惧的等死,但是可以活多久呢?一个棺材的大小和人的身材,决定活命时间长短,人身材越小,棺材容积越大,活命的时间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如果一个人在棺材里面,还有500升的空间,这样的500升空气给他呼吸。
氧气含21%,也就是105升氧气,一个人正常一天需要550升的氧气。
因此按照这样计算,这个人可以存活1/5天,也就是5个小时左右。
但是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2%的情况时,呼吸困难。
当氧气含量低于10%的时候,脑部活动减退。
当氧气含量低于8%的时候,也就是几分钟就可以存活了。
按照这样推算,这个人存活的时间就会减半,预计也就是存活不到2个小时。
因此古代的活人陪葬,在每一个墓穴里的空间大小、殉葬的具体人数不一样,活人在墓穴里可以存活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了。
因为空间越小,氧气就越少。人越多,氧气消耗得就越多。当氧气被耗尽了,活人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一般君王的陵墓会有活人陪葬,有一些陵墓陪葬的人数达到上百人,由于墓穴里面的空气稀少,那些殉葬的活人,预计很快就支撑不了多久。
这样看来,假如我们不幸被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面,假如有吃有喝。按照这个房间里面是5米见方,3米高,也就有75000升的氧气可以使用,理论上我们可以存活27天。
但是要看我们是否可以耗尽最后的氧气,实际上我们12天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第14天出现幻觉,第16天就会死亡了。
据历史上记载,历史上最后的一次活人殉葬,就是发生在清朝的时期,在山东曲阜境内。
在民国建立以来,活人殉葬的制度,才被彻底废除了,这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大体现!
写到最后:1、皇帝在活着的时候过着有权有势的生活,仍然希望在死了以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称王称霸。
因此他们的葬礼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办理,把生前的奴隶、军队等带到自己的陵墓里面去,而这些活人,一些是被杀死之后才放进陵墓的 ,也有一些是直接是活埋。
2、皇帝在活着的时候,有嫔妃陪伴,在死了以后,希望在另外一个世界,还是有她们陪伴,因此对于这些嫔妃,一些是被杀死之后才放进陵墓的 ,也有一些是直接是活埋。
3、为了让去世的人看起来体面,防止这些有害体的液体和气味到处散开,就把身上的“孔”堵住,古人是很聪明的,发明九窍玉堵住尸体,玉器不但可以堵住尸体的液体流出,还有防腐作用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意。
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皇帝死了,为什么要这么多活人陪葬?
殉葬制度的确是古代一种残酷的制度,指的就是人死之后以其生前使用的器物、衣物、牛马、近亲、近臣、近侍等进行殉葬的制度。殉葬制度中最为残忍的就是人殉,以吊死、毒死、砍头等方式杀死殉葬之人,然后与死者一起埋葬。也有采取更加残忍的活埋、铁钉固定等方式来殉葬的。那么这种残忍的殉葬制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奴隶制度的产物从现代的研究来看,殉葬制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的商周时期,战国之后则逐渐开始减少,但在元朝时期却一度死灰复燃。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又一定程度的提高,开始出现剩余产出,因此商品交换和私有制开始出现,随着发展,部落之中开始出现阶级,人也就逐渐开始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阶级制度发展到一定时期就形成了奴隶制,人的阶级开始变得泾渭分明,金字塔式的等级越发森严,帝王、贵族处在金字塔顶尖,而奴隶、农奴、奴婢等则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处在顶端的贵族、奴隶主对于底层的奴隶可以说毫不怜惜,认为他们和物品并无二致,都是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因此随意杀戮、处死的现象比较常见。
生活在底层的奴隶、农奴、奴婢等,在那个时代通常被君王、贵族、奴隶主认为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因此被用来陪葬自然也就比较常见。
迷信思想的产物在商周时期,人类对于很多自然现象都没有科学的理解,因此迷信思想极为严重。在古人看来,不论是洪水、火灾、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是日、月、星、辰、风、雷、雨、电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神灵支配的原因。
在这种迷信思想下,对于梦到死去的人,于是人们的解读是鬼魂的托梦,古人认为人死只是肉体死亡,灵魂依然存在,只是去了另外一个地方(阴间)继续生活而已。既然只是舍弃肉体换个地方继续生活,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贵族自然想要继续享受生前的一切,因此他们便会将自己生前所用的器物、食用的食物,以及服侍自己的仆人也带去自己即将去到的地方,于是便产生了殉葬制度。
既然是享用生前的待遇,于是当时甚至对殉葬制度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例如《墨子·节葬》中所记载的,“天子、诸侯杀殉,多者数百,少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少者数人”。
其实在春秋战国之后,人殉现象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减少,一方面是这种制度的确太过残忍,另一方面是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各诸侯国对于人口的需求开始加大。例如秦始皇为了继续在另一个世界拥有军队,他选择了制作陶俑。但是元朝时期,朝廷又开始大肆鼓励民间殉葬行为,再次导致了这一制度的死灰复燃。
其实这种制度到现代依然存在,只是残忍的人殉制度彻底被废除而已,改为了以纸扎人、塑料制品等来代替而已。
古代皇帝死了,为什么要这么多活人陪葬?
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而陪葬与殉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等待活人正常死亡后以葬于墓中。其中,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他们死后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文中提问所说的活人陪葬也就是殉葬制度,殉葬制度是古代一种非人性的制度,其中最残忍的就是活埋,铁钉固定等方式来殉葬。
考古发现殉葬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下的西周时期尤其盛行,战国时期就逐渐减少,但在元朝又逐渐兴起。为什么会有活人陪葬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生前所用的器物、仆人是私有物品,又加之当时的迷信思想,人死只是肉体死亡,灵魂依然存在。所以将活人带进陵墓是为了带去自己将要去到的地方继续服侍自己。
其实现在的扎纸人、纸轿车、纸房子等也就是代替了当时的殉葬制度。
古代皇帝死了,为什么要这么多活人陪葬?
古代的封建迷信太严重,古代的多数人们相信人死后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皇帝相信,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
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规矩办事,就是人死了就去了另一个世界生存。
当时皇帝们可能是这样想的:带点美人、物品,佣人,去另一个世界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让无辜的人们殉葬后又继续服侍皇帝的想法!
殉葬制度是古代一种非人性,残忍的制度。
有的皇帝私心太重,为了死后他的后宫佳丽们不被别人霸占,因此让后宫女人,活人殉葬,朱元璋活着能享受美人之福,又能解决死后后顾之忧的最好办法。
皇帝权利都非常的大,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普通人都是不讲人权的,而且也是自己权利的象征,所以才会要活人殉葬这残忍的制度。
古代皇帝死了,为什么要这么多活人陪葬?
事死如事生啊。皇帝原先有多少人侍候就带多少人去地府侍候皇帝。。不过这个制度在秦国就已经废除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