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员工要忠于企业,可是企业又拿什么来让员工忠诚?
曾经我用忠诚报答公司,换来的却是公司对我的无情,导致我损失了6万块钱。所以奉劝大家,凡事要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否则后悔的是你自己。
2018年,我在一家跨国公司任项目工程师,公司总部在瑞典,上海这边仅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总员工大概在200人左右。
当时我在项目部担任项目主管,负责整条生产线的运行和管理。基本工资是12000元,由于需要负责生产现场,所以周末加班非常多。
但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加班的。因为在外企周末加班是按照双倍工资支付的。周末加班一天顶得上平时两天的工资,这样的好事我当然很乐意。
当时,周末加班是按照12000元的基本工资,21.5天的平均工作日来计算加班工资的。我一天的加班工资有1100多块钱。差不多顶得上我一个月的房租。
老实说,在外企工作真的挺舒服的。因为企业有很详细的工作流程,只要你按照流程工作,基本没有工作压力。
我是2016年6月25日进入公司,并且签订的三年劳动合同。按照合同规定,我的合同结束时间是2019年6月25日。
然而,在2018年的时候,由于中美贸易战,我们公司的订单雪崩式下滑,公司逼不得已只好开启了第一波裁员。
对于裁员,很多40多岁的老员工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根本什么工作技能。
完全是靠早年公司刚成立的时机侥幸进入公司,一呆就是十几年,靠工龄累计了一个很高的工资,如果现在让他们再重新找工作,90%的人不可能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
然而,对于我而言截然不同,因为裁员不仅不是我的危机,反而是我的机会。
当时我仅有27岁,刚刚积累了5年的工作经验,同时工资在市场上并不高。这样的我正是各个公司最需要的员工。
年轻、有经验、工资不高,都是我的优势
自从我听说裁员的消息之后,我就在各个招聘网站上更新了自己的简历,也收到了很多不错的工作邀请。
我甚至收到了联想、华为、哈罗单车等知名公司面试邀请。我也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拿到了3份Offer,月薪都在180000-20000之间,相比之前的月薪差不多上涨了50%之多。
当时的我稳操胜券,就等着拿到N+2的补偿之后立即到新公司入职,无缝衔接一举两得。
然而,等到裁员通知下来之后,我却傻了眼,因为我的直属领导被裁掉了,公司的几个工程师也被裁掉了,唯独我被留了下来。
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自认为自己根本没有留下来的必要,公司为什么要单独留下我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找到公司总经理要求主动辞职。没想到却被总经理灌了一碗很大的鸡汤。
“Spike,公司就是一个烂摊子,我需要你的帮助,不要辞职,帮我维持住生产的运行,以后公司和我都绝对不会亏待你。
总经理的话让我热血沸腾。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竭尽全力帮助总经理维持好生产的运行。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公司最终还是没有撑过去,半年后,CEO正式发布全体员工信宣告上海工厂将整体关闭。给的赔偿是N+2
而关闭时间为2019年6月30日,距离我的合同终止时间仅仅相差5天。
但就这5天的差距,对我却是晴天霹雳,因为公司认为我属于是合同到期离职,所以给的赔偿金仅仅是N个月平均工资。不仅如此,赔偿的平均工资指的是我的基本工资的平均工资而不是我的总收入的月工资。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这就是差距所在,我的基本工资是12000,但是我的平均月工资是18000。
如果按照合同到期的N个月工资,我的赔偿金只有36000左右。
而如果是按照裁员标准n+2赔偿,我的总赔偿金则达到了90000元左右。足足多了将近6万块钱,这由不得我不愤怒。
毕竟去年,我想辞职,是公司老总以公司危难让我留下坚守,我选择了忠诚,但如今公司却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如何不让我心寒?
我找总经理理论,然而他却推辞他的话语权不足,总部根本不愿意为我破例。
他说自己对不起我,愿意后续用他的人脉为我推荐一份好的工作。然而我怎么可能再相信他的鬼话呢?
我向总部CEO打过邮件,解释自己去年是为了忠诚才选择留下,否则自己早已经远走高飞,然而得到的却是对方的“Sorry”。
我很气愤但却于事无补。因为大难临头之际,公司没有人为我考虑,所有人都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罢了,最后我带着30000多块钱的赔偿金黯然离开公司,但对于这家公司,直到如今我依然充满着怨恨。
现在的公司总是要求员工要忠诚于公司,事事以公司为主。然而这不过是公司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罢了。
在大难来临之际,公司会优先考虑员工曾经的无私付出和忠诚吗?公司又拿什么来保证员工的忠诚呢
当今社会,公司把刚怀孕的女员工辞退、把不服加班的年轻员工行业拉黑、把40岁以上的老员工无理由辞退屡见不鲜,在辞退这些员工的时候,公司考虑过这些员工的付出吗?
如果考虑的话,为什么要辞退他们呢?如果没有考虑,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员工忠诚于公司呢?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欢迎下方评论!
我是90后冷公子,喜欢我的朋友欢迎点个关注哈,感谢阅读[祈祷][祈祷][祈祷]
都说员工要忠于企业,可是企业又拿什么来让员工忠诚?
现在的老板们,张口执行力,闭口忠诚。总是抱怨员工没有责任感,缺乏忠诚度。好像这一切都是员工的原因。企业要求员工忠诚这没有错,但是企业又为员工做了什么呢?作为一个老板,自己舍不得付出,却贪得无厌地总想廉价获取员工的忠诚,这就是赤裸裸的耍流氓!其实,想要员工忠诚很简单,以下这几点做到位就够了。
一,待遇到位。让员工忠诚的第一条,就是钱给到位。挣着只够买几根冰棍的钱,却让人拿出金子般的心,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二,尊重到位。对员工没有基本的人格尊重,却要求员工忠诚不渝,这就是典型的流氓加强盗逻辑。
三,关心到位。古话讲,士为知己者死。人都是感情动物,只要企业真心地关爱员工,员工能对企业有二心吗?
四,信任到位。有的老板生性多疑,对员工缺乏信任,天天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员工,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员工何谈忠诚!
五,沟通到位。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老板对员工想什么一无所知,总是按自己的意愿给大家洗脑灌鸡汤,员工烦不胜烦,何来忠诚!
六,责任到位。企业要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能肆意辞退员工。你对社会不讲责任,却要求员工对企业讲责任,岂不可笑!
七,公平到位。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不患寡,只患不均”。所以,公平机制很重要。没有公平,员工就没有积极性,遑论忠诚!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都说员工要忠于企业,可是企业又拿什么来让员工忠诚?
凡是单方面要求员工忠诚企业的老板都是在耍流氓。现在大多数公司的名字都改为了“”有限责任”公司。你对员工负责终生吗?那么,凭什么单方面要求员工感恩公司、忠诚企业呢?这明显的不对等。所以,这样要求员工的老板,没脸皮,也没资格。
第一:先谈谈忠诚企业这句口号的时代背景吧,请老板不要胡乱引用以前说的“忠诚企业”,那是有时代背景的。那个时候,属于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包分配包就业包吃包住包医疗,企业还建子弟学校,从幼儿园包到高中,让你为企业献完青春献子孙。企业员工生老病死都是在企业里,就是遗体告别仪式还是由工会组织的,以后逢年过节,单位里还要走访慰问遗属。那个时候,以厂为家,忠诚企业,是必须的。
现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已经上升为契约关系,互为责任关系。中国最伟大民企华为老板任正非,前不久说了一句公道话:“如果华为员工感恩公司,说明我做错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应该是互为责任关系”。狠狠地打脸了那些热衷于大搞感恩教育、大搞忠诚洗脑的大小老板们。
第二:要求员工忠诚,首先做到责任对等前些年,随着物价飞涨、房价飞涨、生活成本增大,广大草根员工们纷纷提出了“谈钱不伤感情”的心声。结果让老板们不舒服了,“你们都是我养活的,不感恩我,还要求涨工资”,于是乎,各种感恩教育大行其道,甚至对一些员工拿所谓忠诚度说事,扣上不忠诚的大帽子用来祭旗。凡是单方面要求员工忠诚企业的老板都是在耍流氓。
现在的企业老板凭什么要求员工感恩他?员工买不起房,看不起病,老板们怎么不管?一谈工资待遇,老板拿市场价格说理。一谈加班加点,老板又拿感恩教育说事。怎么正反都是老板们的理呀。同样是老板,还是任正非说的公道,紧密连接劳资双方命运的,不是感恩教育,而是契约精神。如果不能造福员工,就没有资格单方面搞感恩教育和忠诚洗脑。
第三:现在一个公司压榨员工价值,应该让老板们感恩员工才对原来有血汗工厂,现在有血汗公司。许多公司还是靠榨取员工价值。比如,你给员工月薪一万元,以为是你养活了员工,人家就应该对你感恩戴德。那么,好好给你算一笔账。同样是月薪一万元,有良心的企业是“五八制”,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无良老板,经常让员工加班加点还不给加班费,玩的就是变相的“六十制”。
那么,算算那些经常加班加点公司的良心价格吧。“五八制”折合时薪63元,“六十制”折合时薪42元,两者相差50%。这只是薪酬上的差距,没有休息时间、没有恋爱时间,这笔幸福账怎么算?!更多的时候,老板应该好好感恩那些奉献血汗的员工,如果真诚地对待他们,不用搞感恩教育,员工也会将心比心,鸟为食亡,但人不会为钱死。
都说员工要忠于企业,可是企业又拿什么来让员工忠诚?
企业管理中,大师们多是大谈员工要忠于企业,这在若干年前是育人之本更是驭人之道;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理念和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忠诚”早已是此“忠诚”而非彼“忠诚”了!
早先的“忠诚”是员工发自内心的,如今的“忠诚”是来自利益的转换。21世纪里,脱离利益的“忠诚”是绝对的假动作!
作为企业主或管理者,没有设定好利益分配方案,没有优先考虑好对方的利益关系点,拿忠诚说事,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还在每天都在责难自己的员工或伙伴不忠诚,那只能说你还活在曾经!想起马云的一段话:“千万不要相信你能统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
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干活,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要比团结在一个人周围容易的多。”
其实,这句话所谓的“目标”就是利益;你要统一思想,让大家都忠于企业,那是不可能的,你只能设定利益目标,让大家忠于自己,才是正确的。
如果,你每天都在给员工谈忠诚,你得先问问自己,他们凭什么忠诚?忠诚值几个钱?说穿了,这个时代不缺忠诚,缺的是等量的价值;忠诚是有价的!
老板们,领导们,大师们,放下你那无聊的、守旧的忠诚论吧!苹果都出8了,你那“忠诚”更新升级了吗?
告诉你,这个时代并非没有忠诚,但绝无廉价忠诚,更不要指望无偿忠诚了。再说了,企业要忠诚干嘛呀?不就是为了获取或换取更多利润吗?既然如此,何必拐弯抹角呢?倒不如设定好绩效体系,舍掉应舍的利益,你才能得到你想得的利润!
都说员工要忠于企业,可是企业又拿什么来让员工忠诚?
谢邀,改革开放前,一般来说,由于许多同志是生长在建国初,在学校里从小一直至踏进社会工作,受较长时间的社会教育及父辈们的新旧时代对比教诲,尤其是进企业后,多数人怀有种感恩社会的情感,在企业岗位上踏实努力自学徒始就一门心思学技术,学手艺,大小国有企业时有开办夜校技术辅导班,员工也积极报名参加。许多同志也不要企业啥级领导关照,而在现实生产中积极自觉表现干劲。
基本每位同志均能努力做到超产保质,虽当时生活要求不同,每月得到一份与目前低得多而不能比似的工资奖金。既使随时间推移,员工按要求对技术级别提升,拉开点差距也正常,如四五六级技术水平,相互之间的工资差别也不多,而且厂级车间级领导干部时而脏活累活搶在群众前面干,身先士卒,群众看在眼里,打心里佩服,所以对企业的忠诚度,平时在生产工作中各方面自然体现。
現今时代在前进发展,时过境迁,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一国二制也已在境内实现,再加上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许多的独资合资企业进入我国,新一代人的学习意识也加强,对比度也高,工资的差距相对拉大,有的不是一点点。
但有一点现代年轻人是明确的,即通过努力拼搏,将学校里所学专业知识不论化费多少心血,用在实际工作中去,对企业的贡献与能力的体现,才能获得较理想的一份工资,从而使自己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如有人达到有房子车子和较好的孩子抚养教育及生活开销等等消费的优越感,产生对企业那种较浓厚的服务思想,保持或者说继续进一步扩大收入。
那么,个人认为,企业自招聘录用新人时始,就应努力搭好使他们施展自身才能的平台,努力为他们創造各方面条件,如企业文化教育,包括各类业务技术培训,该用资金时就用,如购置必要的先进设备仪器,研发新产品书藉资料,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当然也包括一线岗位上的蓝领青年。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生产情况,特别是相关领导更应重视。
尤其是企业的主要领导将市场需求作为动力来抓,必要的市场调研,企业只有经常重视新产品的研发思路,且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生产多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循环往復,经久不衰,使员工看到企业的后劲发展,不想走不愿走,从而不讲对企业的忠诚,也会自觉积极地为企业服务,作出贡献,因为他们要得到一份更理想的薪水,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都说员工要忠于企业,可是企业又拿什么来让员工忠诚?
“忠于”这个词,除了对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至爱、对自己的信仰、对自己的职业可以使用之外,其他地方就别用了。在中国过去的非雇佣、非契约年代工作,所有的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是为了国家,谈“忠于”是没有错的。但进入市场经济,当原来的“为国家工作、为国家服务”已经转变为“为某个人工作”或“为某几个人工作”时,签订了“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契约关系就别在谈什么“忠于”和“忠诚”了,无论是员工对企业,还是企业对员工,都已经不再适用类似于“忠于”这个词。如果非要谈“忠于”、“忠诚”,最适宜的人群就是企业主的至亲,因为他们都是“一伙的”。
那么在契约关系之下,唯一剩下的就是员工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的收益(工资),企业通过支付工资获得员工的劳动价值。而企业能够做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如果“劳动积极性”被看成是“忠于”、“忠诚”,倒可以说得过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要让员工有劳动积极性(忠于、忠诚),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对此,我们可以做一些探讨。员工的积极性来源于以下几点的集合(非单一性):
一、老板愿意能够在利益分配的比例上更多倾向于员工。
老板和员工之间各自收益总额的分配比例能够更倾向于员工,并能够达到一个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平衡点。这是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的基础。
二、老板能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首先是老板要遵守国家的劳动法规,能够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待员工,诸如加班、辞退、社保、公积金、带薪年休假等,这已经足可以让员工对这个企业产生尊敬了;加上老板自身能够遵守国家相关的“税法”,做一个对员工对国家的良心老板,更可以让员工尊重这个企业。
三、公平公正,善待员工。
一个企业的制度、政策能够在对员工公平、公正,企业主和管理者能够尊重员工的人格,在行为上善待员工,员工才能够反过来尊重企业,心怀感恩,去为企业积极服务。
四、员工成就。
员工在一个企业,除了物质需求被满足之外,如果在能力上因为企业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提升,素养、素质能够提高,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企业也就达到了激励员工、让员工能够“忠诚(劳动积极性)”于企业的目的。
无论如何,只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纽带是契约关系,“忠诚”“忠于”就成了被员工“嗤之以鼻”的词汇。老老实实按照以上四条对待员工,倒是可以让员工有工作积极性。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个别“不争气”的员工,如何对待这些员工,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