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为何婚后11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又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刚生下女儿,27岁的哲哲就张罗着为丈夫纳妾。她很开心,因为这一次进门的,是她13岁的侄女布木布泰。

这是哲哲嫁给皇太极的第11个年头。

这一年,27岁的她刚生下自己第一个女儿,娘家那边就派人将她的侄女布木布泰塞了过来。

13岁的布木布泰不是过来贺喜的,她是过来给皇太极当侧福晋的。

哲哲知道娘家人的意思,她不敢抗争,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撑着刚生完孩子的身体,张罗着为丈夫纳妾的大小事。

这位是布木布泰,在不久的将来,成了赫赫有名的孝庄太后。

不过,这是后话了。

布木布泰的入府仪式,并不算隆重。

当时,恰逢3月,努尔哈赤刚迁都沈阳,事情很多,为儿子皇太极纳侧福晋的事,他就没有上心,只是小办了一番。

对于布木布泰的到来,哲哲的心里,除了刚开始的一点点不是滋味儿外,更多的,还是开心。

虽然她要来分享丈夫,可皇太极的女人很多,不差她一个。

而后院有了娘家人,哲哲也就多了一个帮手。

事情也果真如此,后来,哲哲的娘家人又送来一个侄女,名叫海兰珠。

这2位侄女,为哲哲稳住了大清的皇后之位。

哲哲,在史书上被称之为“孝端文皇后”。

她真实的名字叫做额尔德尼琪琪格,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斯的女儿,属于博尔济吉特氏一族。

“哲哲”是“姐姐”的意思。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之后,她成了中宫国君福晋,相当于皇后。当时,宫中其他的妃嫔为了表示尊重,才称呼她为“哲哲”。

后来因为文学小说和影视剧的因素,大多数人也就都以“哲哲”来称呼她。

(我们暂且也就先这样称呼吧。)

1612年,哲哲的堂姐嫁给了53岁的努尔哈赤,成为科尔沁草原和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第一人。紧接着,两年后,15岁的哲哲也被父亲安排,嫁给了皇太极当侧福晋。

这对堂姐妹,算是真正开启了满蒙联姻的习俗。

《清史稿·孝端文皇后传》岁甲寅四月,来归,太祖命太宗亲迎,至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成礼。

哲哲很清楚,她这次嫁人,带着的是家族使命,肩负的是科尔沁草原和爱新觉罗之间的关系。

刚进府的时候,哲哲还是侧福晋,大福晋是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生有两个儿子,豪格与洛格,为人也比较和善。

不过,这乌拉那拉氏并不是皇太极的原配。

皇太极真正的原配是钮祜禄氏,被休弃后抑郁而终。如今的乌拉那拉氏,只是继室。

在皇太极的后宫,哲哲受到了充分的礼遇,名份上是侧室,却基本享受正室的物质待遇。

后来,乌拉那拉氏去世,皇太极干脆把她扶正,让她当了大福晋。

似乎一切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可唯独有一点,哲哲一直没能怀上孩子。

后院女人,没有个孩子傍身,地位肯定不稳固。

1624年,哲哲已经嫁给皇太极10年,肚子依然没有动静。

25岁的她,显得格外着急。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十三四岁嫁人、十五六岁生孩子基本是常态。

可哲哲,怎么就一直没有动静。

这些年来,努尔哈赤接连废掉了褚英、代善,继承人之位一直空悬,皇太极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选。

如果皇太极能成为下一任大汗,后宫的女人一定会更多。

到时候,一个生不出儿子的正室能保住她的地位么?

哲哲着急了,科尔沁草原上的母族也着急了。

就在这终日的焦虑中,哲哲发现自己怀孕了,所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她的这个肚子上。

  • 皇太极想要和科尔沁的嫡子,以更好地获得科尔沁的支持;

  • 哲哲需要一个儿子稳住地位,回报母族。

然后,1624年,哲哲的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

这时候,科尔沁的母族再也等不了了。

哲哲这一胎的女儿,等了10多年,那下一胎要等多久?万一又是一个女儿怎么办?

权衡之前,他们把13岁的布木布泰送到了皇太极身边。

哲哲心里虽然失落,但她也知道,侄女的到来是迟早的事情。

因此,哲哲亲手把丈夫推给别人的女人,虽然心理难受,但也是为了履行职责。

第一,哲哲是正宫,这是她应有的大度。

哲哲是皇太极的大福晋,大福晋这个名号不仅意味着后院最高的地位,更意味着她必须足够大度。

皇太极虽然不是个好色的人,但出于政治需要,他纳进后院的女人不在少数。

大福晋的存在,既要管理好这些女人,让她们代表母族为皇太极助力,又要协助她们怀孕生子,为皇太极开枝散叶。

当时的皇太极已经33岁了,还只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有两个儿子早夭。

这样算起来,33岁的皇太极就只有1子2女。

这样的子嗣,实在太稀少了。

要知道,努尔哈赤33岁的时候,已经有9个儿子3个女儿了。

就算皇太极自己不提,哲哲身为正室,为丈夫的后嗣考虑,也是要找些新鲜姑娘入府的。

这是她作为正室,必须有的大度和职责。

只有这样,哲哲才能进一步向皇太极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大福晋,能够帮他处理好子嗣繁衍。

第二,哲哲是科尔沁草原的公主,这是她的母族责任。

哲哲的父亲莽古斯,是科尔沁部落的首领之一。

在草原上,她就如同公主一般。

正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她享受了十几年的公主待遇,也就必须为她的母族尽力。

当时,蒙古部落上的女子,母族荣誉感都非常强烈,虽然不能上战场,但宁死也要用其他方式来为母族尽力。

哲哲的出嫁,就是她在为母族出力,是为了拉拢两族。

《旧满洲档·昃字档》:先前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将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

按照当时的局势,努尔哈赤身体越来越差,两任继承人接连被废,皇太极的优势很大。

他是四大贝勒之一,有兵权有军功,完全具备继位的基础。

最为难得的是,努尔哈赤优秀的儿子虽然很多,但唯独皇太极,属于智勇双全型人才。

这样的人,就算没能登上汗位,未来也绝对是一股大势力。只要牢牢抓住了他,科尔沁草原一族就不会太差。所以,已经是大福晋的哲哲,必须为了母族,抓住这个男人。

那么,怎样才能稳稳抓住他呢?从哲哲的角度的来说,她能够帮忙的,就是女人和孩子。

女人,她受宠受尊重,抓住皇太极的心还不够,最好再找几个人一起,确保万无一失。

至于孩子,最重要的便是儿子。

只有儿子,才能跟着皇太极征战,才能有机会接皇太极的班。

可出嫁十余年,哲哲恩宠不减,却才生了一个女儿,谁知道下一次怀孕是什么时候,谁又知道生出来的是不是儿子呢?

如果能够多个人帮她一起,概率总归是更大的。

而这个人,与其从外面找,倒不如让自己的亲侄女上。

第三,从私心考虑,哲哲需要一个靠得住的儿子。

《甄嬛传》中,皇后没有自己的儿子,拼了命也想要收养一个皇子,为自己所用。

同样地,对于哲哲来说,她也很需要一个皇太极的儿子傍身。

只是哲哲的现实情况,和宜修皇后完全不同。

当时,皇太极仅有豪格一个活着的儿子,而豪格已经16岁,基本上算是长大成人,这个时候再去和他攀关系、拉距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因此,哲哲必须另寻他法,为皇太极多创造条件生儿子。

因此,哲哲从自己的母族去找姑娘,就成了一种绝佳的方式。

当然,以上都是从哲哲的角度来考虑的。

而对于皇太极本人来说,他也很想再娶科尔沁的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是哲哲的侄女,宰桑-布和的女儿,吴克善的妹妹。

当时的科尔沁,基本是宰桑-布和和吴克善说了算。

如果皇太极娶了他们的掌上明珠,在争取汗位时也会多一重助力。

所以,对于姑侄共侍一夫这件事情,皇太极乐见其成,举双手支持。

布木布泰入府没几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就继承了汗位,科尔沁果然押宝成功。

《清史稿·太宗本纪一》: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于沈阳。诏以明年为天聪元年。

但哲哲和布木布泰,始终没有生下儿子。

1628年哲哲生下了第二个女儿;1634年,她又生下了第三个女儿,布木布泰则一直无所出。

她们的母族更加着急了,就又送来了26岁的海兰珠。

海兰珠的到来,不仅让“科尔沁生女儿”的谣言被打破,还直接让皇太极动了真心,成就了一段传奇。

写在最后

很多人想要穿越去古代,可出生在古代,越是高门显赫之家,越是没办法任性。

从这一点来看,还是现在幸福。

如哲哲这样的贵女,都不得不肩负家族使命、夫家职责,不得不和别人共享丈夫。

她为皇太极娶侄女的行为,与其说是在把丈夫往外推,倒不如说,这是她想要更好地把丈夫捆在身边。

如果我们不幸穿越到古代的平民家庭,恐怕面临的艰难还要更多。

因此,越读历史,就越是感恩活在当下。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哲哲为何婚后11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又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哲哲,博尔济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她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太后的姑姑。

这个女子不寻常,首先,她的出身不寻常——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和科尔沁大妃的女儿。

她的一生,是肩负着重担的——维护科尔沁部族的利益。 

一个女子所能做的,无非就是接受政治婚姻的安排。

公元1614年4月,哲哲嫁给了皇太极,这一年,皇太极22岁,而哲哲只有14岁。

之前皇太极其实已经结婚,原配福晋乌拉那拉氏,生有长子豪格,当时豪格已经六岁。

但是哲哲一来,就立马占据了后宫绝对主人的地位,一进门就当上了大福晋,原因无他,正是她的高贵身份,以及当时的满蒙联合的政治背景导致的。

努尔哈赤时代,科尔沁和后金其实打过仗,科尔沁兵败,之后,努尔哈赤奉行“远交近攻”的政治策略,从公元1594年开始,与科尔沁通好,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家族更是成为第一个与建州女真联姻者,博尔济吉特氏曾嫁给努尔哈赤为妃。

一直到11年后,哲哲才生下了她和皇太极的第一个孩子: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1625年-1663年),名马喀塔。

自从皇太极登上汗位,哲哲的中宫大福晋地位就不曾动摇过,当然,哲哲的智慧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是原因之一,但更多原因还是因为博尔济吉特氏作为蒙古的黄金家族血脉,高贵无比,和爱新觉罗作为满族的黄金家族,地位相当,对各自的部族有着不可低估的政治影响力。

博尔济吉特氏,其实就是孛儿只斤氏,只不过它是清代时候的称谓罢了!

哲哲和皇太极的感情很好,但在结婚第十一年生出第一个女儿之前,她久久不能生育的现实,就成了摆在夫妻二人,以及哲哲娘家科尔沁部落的最大心病。

为了本部落的利益,科尔沁当然严密关注皇太极的继承人问题,既然哲哲生不出来孩子,那就必须再给皇太极送去一个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女子,好让皇太极的继承人能够有博尔济吉特家族的血统。

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哲哲刚刚生下她第一个孩子的同时,她十三岁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

这位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留名千古的孝庄文皇后。(忘了《孝庄秘史》里的剧情吧……这一年多尔衮才14岁,毛还没长齐呢。)

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哲哲的另一个侄女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自此,姑侄三人同嫁一夫的壮观场面形成了。

那么,截至这一年。哲哲和布木布泰的生育情况如何呢?如下:公元1628年,哲哲生下第二个女儿固伦靖端长公主;公元1634年,哲哲生下第三个女儿固伦永安长公主;哲哲的女儿命啊,也是让人无语了。布木布泰一开始也不是很争气。公元1629年,17岁的布木布泰生下了第一个女儿,再过三年,生下了次女,又过一年,生下了第三个女儿,这女儿命也是让人佩服。公元1638年,布木布泰终于在她26岁这一年生下了儿子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以后的顺治皇帝。

那么海兰珠呢,她于1634年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了,成熟的女人果然就是不一样,她迅速获得了皇太极的独宠,公元1637年,海兰珠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是,这个儿子还没有来得及起名字,就在不足岁的时候早夭了。

失去儿子的悲痛极大的打击了海兰珠,公元1641年她就去世了,年仅33岁。

海兰珠的去世,对皇太极是极大的打击,但对哲哲、布木布泰以及她们背后的博尔济吉特家族,并没有多大影响,关键的博尔济吉特儿子血脉已经有了,这就足够了。

所以说,并不是哲哲把皇太极推向别的女人身旁,要知道,她没有生育皇子,失去宠爱是迟早的,与其让皇太极迷恋上别的女人,不如让他继续娶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女子。

而布木布泰和海兰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前者留下了宝贵的博尔济吉特家族血脉,后者获取了皇太极所有的爱情。

博尔济吉特家族,是赢家。哲哲也是赢家。

  

  

哲哲为何婚后11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又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她是大清历史上第一位生前又丈夫册立的皇后,也是大清第一位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同时她也是大清第一位皇太后,她便是历史上的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名名为额尔德尼琪琪格,一些非官方的书籍将其称呼为“哲哲”这也并没有错,但是在一些影视剧中,皇太极称呼孝端文皇后为“哲哲”,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哲哲”这个称呼是皇太极后宫中的嫔妃们对孝端文皇后的尊称,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姐姐”。孝端文皇后一生内能生下儿子,但是却接连生下了三个女儿,所以他并非是无儿无女的皇后,只不过历史对孝端文皇后的三个女儿记载甚少。

历史上的孝端文皇后其人:

孝端文皇后生于公元1599年,明万历四十二年,15岁的哲哲从家乡科尔沁草原出发,来到了盛京,嫁给了当时还是贝勒的皇太极为妻子,皇太子不仅亲自出城迎接,甚至还杀猪宰羊的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这既说明了皇太极对这次婚礼的重视程度,同事也说明了满蒙联姻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后金天命十年,哲哲的之女布木布泰以也嫁给了皇太极这个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庄妃,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文皇后。一年之后的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被拥立为后金大汗,哲哲作为皇太极的正妻,被封为了中宫大福晋,实际上相当于皇后的权力和地位,皇太极之所以礼遇哲哲,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是清朝初期满蒙联姻制度的核心。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就在皇太极继位的同年,哲哲的母亲蒙古科尔沁大妃多次从科尔沁来到盛京,皇太极均以盛大的礼节进行迎接,这足以见当时蒙古对于后金政权的重要意义。

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正式称皇帝,大福晋哲哲被立为皇后,居住在中宫清宁宫,在封后大典上,皇太极授给她象征地位等级的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物。皇太极统治的17年间,孝端文皇后主持内宫事务,很使皇太极满意。每遇蒙古诸部远道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亲族亦受礼遇,他在皇太极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即便是后来皇太极独宠宸妃海兰珠,哲哲的皇后之位也稳如磐石,并没有丝毫动摇。

皇太极崩逝后,哲哲与当时的满洲亲贵等拥立庄妃之子福临继位,顺治皇帝继位后,嫡母哲哲被封为母后皇太后。不就这这就随着八旗大军和满洲亲贵入关进入了北京城,顺治五年,50岁的母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其棺椁被运回盛京与皇太极合葬昭陵。

孝端文皇后的三个女儿:

哲哲一生先后生下了三位女儿,分别是皇太极的皇二女马喀塔,后被封为固伦温庄公主、皇三女固伦靖端长公主以及被封为固伦端贞公主的皇八女。这三位公主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唯一明确的记载就是三人在成年后分别被指婚并嫁给蒙古亲贵之子。本就有着一半蒙古血统的公主们被再次嫁回了蒙古,这也是当时亲密无间的满蒙关系的真实写照,这些公主们在成婚之前与未曾谋面的额驸不可能有着什么感情可言,这种婚姻的政治意味十分明显。

皇太极后宫中皇后亲属:

崇德元年的大封六宫中,皇太极亲自册封了一后四妃,这五位皇太极的后妃是当时皇太极宫中地位最高的人,其他嫔妃的地位根本无法与其相比,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后四妃均出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这这不必说,宸妃海兰珠和庄妃布木布泰都是皇后哲哲的亲侄女,这种姑侄共侍一夫的现象在当时并不是什么人伦丑事,反而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一种婚配方式。蒙古部落的女子大量嫁入清朝后宫,这也直接反映了清朝初年满蒙联姻的频繁,也说明了当时蒙古对于清朝的重要性,哲哲的亲属大量进入后宫,既巩固了其家族博尔济吉特氏在朝中的地位,也使得自己的皇后之位变得更加稳固。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哲哲为何婚后11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又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历史上的孝端文皇后哲哲,是皇太极改元称帝,正式建立大清王朝后,被正式册封的第一位皇后,同时她也是皇太极的两位宠妃,即关雎宫宸妃海兰珠,以及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太后的亲姑姑,而她们也就此书写了一段“姑侄三人共侍一夫”的传奇故事。

哲哲统御皇太极的后宫,身份、地位已经非常显赫了,可她为何又要让自己的侄女,并且还是两个侄女先后嫁给了皇太极,她这样故意将自己丈夫推向别人身边的举动究竟有何用意,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解读。

哲哲与皇太极的婚姻,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

哲哲,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嫁给了皇太极,在此之前,皇太极有过两任正室福晋。

第一任正室福晋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度的女儿,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是在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时候),由努尔哈赤指婚嫁给了皇太极,只不过钮祜禄氏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就去世了,终年只有二十岁。

第二任正室福晋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生母,乌拉那拉氏。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乌拉那拉氏嫁给了皇太极,起初为侧福晋,在钮祜禄氏去世后成为皇太极的正室福晋。但是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的时候,由于违反了宫中的规定,而被努尔哈赤勒令其与皇太极离婚,并就此被驱逐出府,此后史料中便再无对其的记载了。

哲哲初嫁皇太极的时候,是其府上的侧福晋,在皇太极与乌兰那拉氏正式离婚后,哲哲也被扶正,并就此成为了皇太极的第三任正室福晋。

皇太极之所以会迎娶哲哲,并给予其如此高贵的尊荣,其实是与努尔哈赤当时制定的政策密切相关的。

在此之前,努尔哈赤曾三次亲率部队征讨蒙古科尔沁部落,但这三次皆大败而归,之后双方冲突不断,科尔沁也时常加入讨伐努尔哈赤的联军对其进攻攻伐,比如著名的“九部联军伐建州”的战斗中,科尔沁就曾派兵参加。长期的战争使双方均损失严重,因而努尔哈赤主动改变了对于蒙古部落,特别是科尔沁部的态度,选择用政治的联姻的方式实现建州女真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联合。

而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视角来看,他们正好处于建州女真和察哈尔蒙古部落之间。当时,由于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一系列的“神操作”,使得包括科尔沁在内的漠南蒙古诸部都开始与他们曾经的“共主”察哈尔部离心离德,而这时的林丹汗不仅没有想要缓和部落间矛盾的意思,反而加紧攻伐,企图用吞并部落的方式统一整个漠南蒙古。于是,科尔沁部为了更好地对抗察哈尔部,故而同意了与建州女真结盟。

所以,当时不仅仅是皇太极,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诸多建州女真贵族,都迎娶了科尔沁部的女子,同时也有不少建州女真家的女儿远嫁科尔沁,双方通过政治联姻,就此建立同盟关系。

十一年未诞育子嗣,哲哲安排侄女嫁给皇太极。

哲哲与皇太极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此时距离哲哲嫁给皇太极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一年。或许有人会说,哲哲与皇太极是政治联姻,所以是因为皇太极并不喜欢哲哲,所以才导致哲哲在婚后这么久,这一直没有诞育子女。

然而,答案并非如此,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皇太极真的“太忙”了。

哲哲刚刚嫁给皇太极的时候,正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的关键时期。紧跟着到了后金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随即而来就是“七大恨”起兵,与明朝开战。在这之后先后经历了抚顺之战、清河之战、萨尔浒之战、沈阳之战、辽阳之战,灭叶赫之战和广宁之战,可以说,整个后金政权一直都没有闲下来。

而皇太极当时作为“四大贝勒”之一,又是正白旗的旗主,每一次都跟随着努尔哈赤一同出征,在家的时间都非常的少,直到孙承宗守辽期间,让明军与后金形成对峙,双方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展开重大的战事,而哲哲也就是在这个期间成功怀上了她皇太极的第一个孩子。

实际上,在这一时期内,皇太极只有一个女儿出生,除豪格外,其他活到成年的子女,基本都是他成为后金大汗之后出生的。

哲哲怀孕期间,她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这便是历史上的顺治皇帝生母孝庄文皇后,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孝庄太后。

而皇太极迎娶孝庄,这其中既是哲哲以及整个科尔沁部落的意思,同时也有着皇太极和努尔哈赤这面的考量。

从哲哲的角度来看,自己的丈夫在后金朝堂上权势稳固,为自己的侄女找一个好的归宿本就无可厚非。况且此时的她已经怀孕,为防止皇太极的其他福晋们节奏先等,所以找个自家人,为的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只有把住了皇太极,才能为科尔沁找到足够的支持力量,确保其安稳。当然,从最后的结果看,哲哲自然是“赌”对了。

而从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来看,迎娶哲哲的基础上,再迎娶孝庄,这样更是“亲上加亲”,对于巩固后金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这样,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皇太极正式迎娶了孝庄为自己的侧福晋,而本质上,这个时候的孝庄仅仅是哲哲的“替补”而已。

皇太极迎娶海兰珠,为的是有一位具备科尔沁血统的接班人。

哲哲嫁给皇太极的十多年里,先后为其生下了三个女儿,同样的,孝庄在嫁给皇太极之后,也是接连生下了三个女儿,始终没有诞育皇子。

此时的皇太极非常希望能有一位具有蒙古科尔沁血统的皇子来做自己的接班人,以继续巩固与蒙古部落的同盟关系,在稳定侧翼安全的同时,也获得足够的军事力量的支持。

而哲哲与孝庄,她们也非常希望看到这一点,这样便可保证整个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地位,同时也能保住她们自己的位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的时候,皇太极迎娶了时年二十六岁并且已经嫁过人的哲哲亲侄女,同时也是孝庄的亲姐姐的海兰珠,随即便进入到了“独宠宸妃”的状态。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改元称帝,结果第二年,也就是清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便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是喜出望外,不仅大赦天下,还直接将其确立为自己的接班人。

只不过海兰珠的儿子不满周岁便夭折了,好在仅仅三天之后,孝庄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而这便是福临,光从名字就不难看出,皇太极对于孝庄的这个孩子是充满了期待,并且有着美好的祝愿。

而最终,也是由福临在皇太极去世后,成功登上了皇位,如此既符合了皇太极生前所想,同时也是皇太极后宫中这三位蒙古科尔沁后妃长久以来的共同愿望得以实现。

哲哲一直被人们封为清朝时期的一代“贤后”,她为人宽和,处事公道,在后宫中有着极高的威信,而在她的治理下,皇太极后宫关系和谐,后妃之间也非常融洽,其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皇太极的“贤内助”。

只不过,哲哲也在一件事情上存在过“私心”,那就是她主动安排自己的两个侄女孝庄和海兰珠嫁给了海兰珠,并且还在之后力保孝庄所生的福临登上皇位,而她之所以这样并不是为了她自己,全部都是为了整个蒙古科尔沁部落的生存与发展罢了。所以,这样的举动非但没有引起后人的诟病,反而对其是愈发的钦佩。

哲哲为何婚后11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又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哲哲作为皇太极的中宫皇后,是海兰珠和孝庄太后共同的姑姑,她在1614年的四月嫁给了皇太极,当时年仅15岁,婚后11年,哲哲生育了三个女儿,并没有生下儿子,那为何哲哲要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相信没有一个女人愿意把自己的丈夫推向别人身旁,可是没招啊,自己生不出儿子来,还占着正宫的位置,如果再不给自己丈夫找点侧福晋,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此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哲哲让自己的侄女们进了皇宫。

在哲哲婚后的11年,也就是1625年,哲哲让自己年仅12岁的侄女布木布泰(孝庄)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侧福晋。

接着在1634年,哲哲又安排了自己的另外一个侄女海兰珠进了宫,成为宠冠六宫的宸妃。

哲哲一路走过不容易,相信她内心很辛酸,可能心里也恨自己不能生出儿子,如果万一稳固大金和科尔沁的联姻只能选择大度,成全别的女人和自己的丈夫皇太极,这是她的无奈之举。

况且古代衡量妻子贤德的标准是包容,不善妒,如果连自己的丈夫有好多其他女人不能忍受,那这个正宫的位置估计早就干不下去了。

虽然哲哲一生没有赢得爱情,一直都是大度包容的贤妻良母,不过她也笑到了最后,也成为最后的赢家,是清代首位母后皇太后,这也足够了。

哲哲为何婚后11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又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古代政治势力的婚姻大都具有利益性,这种利益性是为了维护势力与势力之间的平衡,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合作;哲哲本是蒙古女子,以满人集团为首的努尔哈赤,为了能够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为自己的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去迎娶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这个被人们称为草原美人的博尔济吉特·哲哲。

这样的婚姻被史书称为“政治联姻”,不仅在我国的五千年历史上屡见不鲜,在欧洲大陆的各国中也是常常发生的,例如奥地利为了和法国组成联盟,让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路易十六、让玛丽·路易莎嫁给拿破仑·波拿巴等等。

博尔济吉特·哲哲
  • 初为人妻

她是草原的绝世美人,是蒙古族男性纷纷爱慕的对象。在1614年4月的时候,还是青葱年纪的哲哲便在父亲的决定下,许配给了满人集团二十多岁的皇太极。皇太极虽然知晓政治联姻的作用,但也对自己即将面对的新娘、那个被人们鼓吹美的不可方物的美人期待不已。这就如古代诗词中所写的那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一切都准备好后,皇太极带领着自己浩浩荡荡的部下从现在的辽宁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出发,一直向着哲哲所在的达辉发部、也就是现在的吉林省辉南县境前进了三百余里终于到达。满人部落和蒙古族一片祥和团结,为了迎来今天的这件大事,两大部落到处张灯结彩,在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簇拥下,这两个怀春男女完成了具有传统风味的结婚仪式。根据历史记载,哲哲的相貌虽然没有达到“惊为天人”的地步,但也算得是落落大方、倾国倾城,一下便将刚刚二十出头的满族小伙皇太极迷得陷入了爱河。

在二人结为了夫妻后,一直过着相敬如宾的恩爱日子。

  • 升为大福晋

在1626年的时候,哲哲的丈夫,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继承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衣钵,挑起了建立霸业的重担。在他成为了满人政权的大汗后,他不仅对势力内的弊端进行改革,还将哲哲封为了“大福晋”。因为按照祖制来说,此时皇太极的号还是“汗”,所以他的家属,后宫中的第一人便只能称呼为“大福晋”。此时的哲哲已经成为了满人集团一把手,皇太极后宫内政的管理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皇太极对于蒙古族联姻,以及对这位妻子的重视和喜爱。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哲哲的母亲,蒙古科尔沁大妃来到盛京,皇太极对于其母亲的礼仪和尊重可以看出。

注:我们可以从这一段内容看出一点,从皇太极迎娶哲哲,到后来其继承大位,这位满人大汗是很重视哲哲以及和蒙古各种关系的。

皇太极的改制与哲哲地位的上升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皇太极对于哲哲的喜爱并没有下降,他在1632年的时候,将曾经的旧制“四大贝勒并作”废除,开始了“南面独坐”的独尊。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满人势力的发酵和膨胀,他将原本自己“汗”的号去掉,取之而来的便是“皇帝”的号,国号也从原本的“后金”变成了“清”。随着皇太极地位的上升,使得哲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原本的“大福晋”封号被拿掉,取而代之的是比以前更为荣耀的“皇后”封号。

为了彰显自己妻子的地位,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的“满清”政权,皇太极在“册封大典”上,赐给这位陪伴了自己很久的女人象征着地位的器具,有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等。

贤惠的哲哲皇后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所以我们由此可以断定,皇太极后来的成就和他的哲哲皇后、这个陪伴了多少日日夜夜的妻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哲哲皇后担负众人以来,一直尽心尽力的处理着后宫大大小小的琐事,简直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正因为后宫的管理有方,所以皇太极对于这位皇后越来越尊重、越来越喜爱。

哲哲皇后在婚后十一年未生儿女,为什么把丈夫推向别人?

哲哲和皇太极的婚姻虽然有感情的成分在当中,但他们终究还是政治联姻。哲哲在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为皇太极生下一儿半女,这样的情况是她的娘家,也就是其背后的蒙古部落最不想和不愿看到的。换言之,蒙古和满人两大势力集团都在盯着皇太极妻子,也就是哲哲肚子的动静;为了缓解这样的窘迫,在1625年的时候,她十二岁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

但这样的行为并不能被称为是哲哲将皇太极“推出去”,我们通过这件事更能看出一点,那就是哲哲的度量、以及大局观,所以很多史学家对于哲哲的评价很高。

因为当时满人集团和蒙古集团后期的合作,以及和睦的关系,与哲哲能不能生出皇太极的孩子,能不能生出具有蒙古血统的满人太子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当时哲哲面对的压力除了自己心理上的,还有来自外界的多重压力。面对这样的压力,面对这样的风口浪尖,为了丈夫家族和自己家族的团结,她只能做出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抉择。

所以说这不是“往外推”,而是为了大局、为了社稷。

哲哲皇后并不是没有生下过孩子

在哲哲皇后的一生中并不是没有生下过孩子,她在1625年、1628年以及1634年的时候为皇太极生下了固伦温庄长公主、固伦端靖长公主和固伦端贞长公主。而这些公主在后来和她们的母亲一样,分别嫁给了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蒙古科尔沁部多罗郡王奇塔特、蒙古科尔沁部和硕土谢图亲王巴雅思护朗,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