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

令妃10年生6胎,近乎专宠,但她生一个,乾隆就送一个,不让她亲自养。1928年,孙殿英掘开清裕陵,才知道乾隆的心思藏了多深。

令妃是乾隆后宫最特殊的女人,影视剧关于她的故事也不尽相同:

  • 在《延禧攻略》里,令妃是乾隆的真爱,被纵容、被娇惯,从宫女位列皇贵妃,乾隆几乎给了她所有的宠爱。
  • 在《如懿传》里,令妃是个口蜜腹剑的小人,一手被乾隆调教,每次上位都恰好是乾隆在赌气。后来,她的狠辣被如懿一派揭发,乾隆就天天给她喂毒药。
  • 在《还珠格格》里,令妃痴情于乾隆,对乾隆百依百顺,温柔且善解人意,靠着生孩子维系恩宠。

历史上真实的令妃,的确姓魏,孩子也生得多,但除了这2点,其他的,和影视剧是大相径庭。

乾隆有多宠令妃?

乾隆是有名的风流帝王,喜欢南巡欣赏江南美女,也爱好吟诗作赋、附庸风雅。

他的后宫,美女无数,但令妃绝对是最特别的存在。

这位宫女出身的女子,几乎被乾隆宠到了天上。

其一,位份晋升超级快。

和其他女子相比,令妃的晋升之路,速度堪比坐火箭。

初入宫时,令妃只是一个岌岌无名的下人。

乾隆十年,她突然被直接被册封魏贵人

根据清朝后宫的规矩,刚入宫的女子,通常被册封为官女子、答应、常在或者贵人,其中官女子地位最低,贵人地位最高。

除非家世显赫,否则,大家都是一步步晋封的。

《甄嬛传》中,只有沈眉庄依仗家世,入宫就被封为了贵人,连甄嬛都没有这个待遇。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令妃家世并不显赫。

她的父亲魏清泰是内管领,属于满洲正黄旗,但地位并不高,算不上显赫。

《清列朝后妃传稿下》:“高宗孝仪纯皇后,仁宗之母也。本姓魏,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族入满洲,称魏佳氏。父清泰内管领。”

你以为封贵人就算完了吗?

没有。

当上贵人后,不到十个月,令妃就被晋封为令嫔。

4年后,她又被册封为令妃。

《清皇室四谱》:(魏佳氏)乾隆十年入宫充贵人,十一月册封令嫔,十四年四月晋令妃。

这晋封速度,堪比坐火箭了。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令妃,根本没生孩子,资历也浅。

除了乾隆宠她,这么快的晋封速度,真找不到其他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令妃封妃时,距离孝贤皇后过世还不到1年,乾隆一边写诗怀念孝贤皇后,一边把她直接升为妃位。

乾隆这个风流帝王的名号,还真是没给错人。

其二,高产生育,受宠时基本没有其他妃嫔生育

从乾隆21年开始,令妃就在不断生育,到乾隆31年时,她已经生下了6个孩子。除了这6个孩子,令妃在乾隆24年还有一个怀孕到8个月小产的孩子。

从这个频率来看,令妃不是在怀孕生子,就是在怀孕的路上。

令妃生了4儿2女,4个儿子分别是:皇十四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和皇十七子;2个女儿是七公主、九公主。

《清皇四谱》:二十一年生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二十三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是为仁宗,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庆禧亲王永璘。

从孩子的排序来看,令妃生育的这10年,除了八公主不是她生的,其他的都是她的孩子。

乾隆是个生娃狂魔,当年和孝贤皇后恩爱时,也没忘记和别的女人生娃,但在令妃这里,他却老老实实守了10年,整个后宫除了令妃,就只有忻贵妃生了八公主。

从这个角度来看,令妃绝对是受到了盛宠。

其三,被追封皇后,乾隆亲自为她写挽联。

乾隆三十九年,魏氏病逝,享年49岁。乾隆伤心欲绝,为她亲自写下了挽诗。

乾隆的一生中,一共为三个后妃亲自写了挽联,一个是孝贤皇后,他的结发妻子;一个是慧贤皇贵妃,她从少时就开始陪伴乾隆,从格格到侧福晋,再到贵妃、皇贵妃,多年情分。

而魏氏,就是这最后一人。

《令懿皇贵妃挽诗》:儿女少年甫毕姻,独遗幼稚可怜真。兰宫领袖令仪著,萱戺殷勤懿孝纯。了识生兮原属幻,所惭化者近何频?强收悲泪为欢喜,仰体慈帏度念谆。

乾隆六十年,十五阿哥永琰被册封为太子,乾隆下令追封魏氏为孝仪皇后

就这样,魏氏也成为了乾隆一朝的三位皇后之一。

一般来说,皇帝生母的皇后之位,是登基之后的帝王册封。

但令妃的皇后之位,却是乾隆亲自封的

从这一点来看,乾隆对令妃肯定是非常喜欢了。

以上,就是乾隆盛宠令妃的一些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

乾隆爱令妃吗?

我们都知道,宠和爱是不同的。

爱一个人,自然而然会宠她,但宠一个人,未必会爱她。

刘邦很喜欢戚夫人,但他只是宠着她,顺着她,并不爱她。弥留时,刘邦叫来身边商议国事的人,还是他的发妻吕雉。

乾隆很宠令妃,那么他爱令妃吗?

我认为,乾隆应该是很爱令妃的,从以下几件事就能看出来。

第一,为令妃改家世,册封她为皇贵妃。

乾隆十四年,魏氏被封为令妃,此时,她的地位已经超过了乾隆登基后册封的所有妃子,地位仅次于潜邸里的旧人。

后来,乾隆还想给令妃晋封,但再往上走,令妃的家世就成了拦路虎。

如果乾隆只是宠她,可能就此作罢了。

但是,乾隆大笔一挥,将令妃家从包衣管领变成包衣领,把魏氏变成魏氏。

一字之差,地位却千差万别。

就这样,令妃继续晋封,逐步成了令贵妃、令皇贵妃。

皇贵妃这个位份,比较特殊,最初是明宣宗朱瞻基为了心爱的孙贵妃所设。

按照管理,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因为宠爱孙氏,朱瞻基破例让她和皇后一样,拥有金册金宝。

到了清朝,顺治把皇贵妃之位给了董鄂妃,此后,这个位置一般都是给最得宠的妃子,也象征着皇帝想要立她为后的心思。

乾隆朝的皇贵妃,大多都是在将死之际,乾隆看着情分册封的。

但令妃不一样,她的皇贵妃之位,是在生龙活虎之际得到的。而当时的皇后乌拉那拉氏在南巡时断发,被夺取册宝,空有虚名。

算起来,掌管六宫事宜的令妃,就是当时实质上的皇后,这是乾隆能给她的最高位分。

第二,生娃狂魔,变成专情好男人。

乾隆是个生娃狂魔,在令妃之前,他的孩子是这样出生的:

  • 1728年,哲悯皇贵妃生皇长子,孝贤皇后生皇长女;
  • 1730年,孝贤皇后生二皇子;
  • 1731年,哲悯皇贵妃生二公主,孝贤纯皇后生三公主。
  • 1735年,纯惠皇贵妃生三皇子。
  • 1739年,淑嘉皇贵妃生四皇子。
  • 1741年,愉贵妃生五皇子。
  • ……

乾隆对孝贤皇后算得上真爱,但孝贤皇后生娃时,他也没少找其他女人。

但令妃生孩子就不一样了,基本上算得上专房之宠了。

是乾隆那时候年纪太大了么?

当然不是。

当时的乾隆,大约是40岁到50岁的样子,身体健壮,并没有生不出娃的烦恼。要知道,64岁那年,他还得了一个女儿,即十公主。

是当时的后宫里,没有其他年轻小姑娘么?

这更加不可能。

令妃比乾隆小16岁,生娃高峰期是30多岁。

当时,后宫妃嫔无数,与令妃年纪相仿、比她小的妃嫔,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庆妃、颖妃、舒妃、豫妃、容妃……

令妃高产的十年间,有一半时间都在怀孕,只要乾隆雨露均沾一下,其他的妃嫔,怎么都能生下好几个孩子。

我揣测,很有可能是,魏氏怀孕的时候,即便不方便,乾隆也不舍得离开,大多数时候都是陪着的。

如果乾隆对令妃只是宠,他不会心疼她,不会顾虑她,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修缮养心殿,给令妃安胎。

魏氏的好几个孩子,都是在伴驾在外的时候怀上的。

怀十七皇子时,魏氏于乾隆证在热河围猎,回宫后,乾隆立马让人修缮养心殿东耳房,拿来给令妃安胎。

养心殿东耳房,是距离乾隆最近的地方,按照规矩,只有皇后才有资格居住

但乾隆却拿来给魏氏养胎,生怕她出现任何意外。

这种宠爱,在乾隆的后宫里,绝无仅有。

有人说,乾隆让令妃频繁怀孕、频繁生育,完全是置她的身体不顾,根本不是爱情。

可在古人心中,生儿育女是光荣的。

尤其是在帝王后宫,传宗接代、繁衍后嗣是最重要的任务,能怀上龙嗣,是莫大的福气。

就算这件事要伤筋动骨,令妃恐怕也拼了命要生。

第四,宠爱她生的孩子。

正所谓,爱屋及乌,魏氏的孩子们,也基本都受到了乾隆的宠爱。

  • 七公主,被册封为固伦公主,这是只有皇后之女才有的殊荣;
  • 九公主,被册封为和硕公主,结婚后不久去世,只有留下一个女儿,乾隆直接把外孙女接到宫中抚养;
  • 四个儿子,两个早早去世,剩下两个,一个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一个日常伴驾,令妃去世后,由颖妃抚养长大。

乾隆有很多孩子,能得到他这样宠爱的孩子很少。

第五,死后哀荣,不输原配孝贤皇后

令妃去世后,乾隆下令让她陪葬在身边。

在太廟里,魏氏拥有和乾隆原配孝贤皇后一样的尊贵地位,一左一右,共同配享

《清续文献通考》:“高宗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升祔太廟,恭进玉册玉宝。”

如果乾隆对令妃只是宠,完全没必要给她和原配妻子一样的地位。

毕竟,令妃的家世也不显赫,只是和他有多年相伴的情谊。

但我想,乾隆是爱令妃的。

令妃陪着乾隆走完了34到60多岁的光阴,令妃去世之后,乾隆虽也宠爱过其他妃子,但谁都比不上她。

清裕陵里乾隆的深情

1928年,孙殿英挖掘乾隆墓葬清裕陵,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令妃的遗体,据说皮肉完好、毫无腐烂,她的嘴角还带着微笑。

清裕陵里包括乾隆在内的六人,唯有令妃尸骨完整。

“午后于石床西边两棺之间发现后妃玉体一,幸未损伤脱失……敬审其貌,颏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

或许,生前的令妃,温柔且幸福,否则不会有这样安详的容颜。

只是,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令妃虽然生了很多个孩子,但基本上没有孩子养在身边。或许,乾隆太喜欢令妃了,想让她随时陪伴,不愿她的精力被牵扯,这才把孩子交给别的妃嫔抚养。

有学者从令妃的身体里检测出过量的砒霜,还含有水银的成分,这或许是令妃尸身百年不腐的真正原因。

或许,乾隆不希望昔日的爱人变成一堆白骨,所以才想办法留住了她的容颜。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

令妃魏佳氏,一听“魏佳氏”,可能误以为她是满族贵胄,其实不是,她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像佟佳氏、魏佳氏、金佳氏这一类代“佳”字的姓氏,基本是满清贵族的包衣,受到抬旗待遇,并入八旗子弟。

魏佳氏汉姓“魏”,其父魏清泰是内务府管领。魏佳氏18岁入宫,48岁病逝,去世后二十年,乾隆帝册封她的儿子颙琰(嘉庆)为太子,并追封她为“孝仪皇后”。

因为儿子做了太子,被追封的皇后,一般认为出于政治意义而已,感情的水分很大,因此令妃生前很可能不受乾隆宠爱。

不过,这事恐怕未见得如此,我们从令妃的生平,走进她与乾隆的情感世界。

令妃入宫的起点就是“贵人”,当年又被册封为“嫔”,而不是由“答应”、“常在”一步步爬楼梯,这说明乾隆帝对她有不同凡响的好感。根据乾隆的御制诗透露,令妃受到孝贤纯皇后的推荐,才走进了他的生活。

三年后,21岁的魏佳氏又被册封为“妃”,离后宫女人的顶点“皇后”,中间仅隔了一个“皇贵妃”,这种飞黄腾达的水平,实在罕见。如果考虑到令妃包衣奴才出身的背景,我们完全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她的得宠程度。

不过,令妃从18岁受宠,到29岁之前,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从29岁“开闸”,生下皇七女后,令妃再也刹不住车,十年间共计生下四子二女,其间还有一次小产。

“十年七孕”,令妃创下了满清一朝,后宫女子的生育记录,可以说,令妃不是正在怀孕,就是走在“怀孕的路上”。

她生下皇十七子永璘那一年,已经是39周岁的高龄产妇。再看看乾隆帝的儿女们,他的最后四个皇子全部是令妃所生,基本上可以说,乾隆已经结束“封山育林”生涯了。

换句话说,令妃在世时,基本上包揽了乾隆的恩宠。可以肯定,乾隆绝不是“阿姨控”,放着后宫青春靓丽的美少女不爱,只能说令妃确实有迷人之处。

那么在18岁至28岁这十年间,令妃为何没能生育呢?因为那时候还有淑嘉皇贵妃、纯惠皇贵妃在世,分享了龙宠。

这个现象说明,令妃像美酒,时间越久越香醇,弥补了她的年龄弱势,也打破了女人以色侍君的规律,让她在“三驾马车”中笑到了最后。

如果这些还不能足以说明乾隆对令妃的恩宠,我们再看几个事实。

令妃的父亲魏清泰去世后,乾隆亲自过问丧事,并指令孝纯皇后的弟弟傅恒,代表他帮助魏家处理相关事宜,又赐给大量地产房产。

皇七女出生后,乾隆赐“固伦和静公主”。按礼制,令妃的女儿只能赐“和硕”公主,只有皇后的亲生女儿,才可以被赐“固伦”公主。令妃的次女“和硕和恪公主”去世后,乾隆将她的独女“大格格”接入宫中抚养,成年后又亲自给她指婚。

令妃去世后,乾隆以皇后礼仪,为她举办了丧礼,并将她的金棺,与孝纯皇后的一起,送入裕陵宝城。此后,乾隆又将令妃与孝纯皇后的画像,并排陈列于祭庙,又将二人的神位,供奉于养心殿东佛堂佛龛。

乾隆一生,还写了十余首纪年令妃的诗。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乾隆三十年,那拉皇后被废后,令妃就被授予统领六宫的皇后之职,事实上成了“无冕之后”。

那么,乾隆既然如此宠爱令妃,为何空着皇后之位,也没有立令妃呢?

其一,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是“不废而非”,严格来讲她还是皇后。

那拉氏被废至今是个谜,在乾隆第四次南巡途中,原本帝后和睦的场景,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那拉氏竟然发疯似的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古代女人剪发是很晦气的事,通常只有在出家或者丧夫时才可以剪发。

震怒之下的乾隆,连夜将那拉氏遣回京城。南巡结束后,乾隆回到京城,就收缴了那拉氏的皇后大宝,可是直到那拉氏去世,也一直没有废后的明旨。

虽然事实上那拉氏已经被废,可又没有走废后的程序,严格来讲,那拉氏还是皇后。因此那拉氏在世期间,令妃不好被立后。

那么那拉氏去世之后呢?为何还不立令妃呢?

其二,那拉氏被废后,乾隆一生不再立后。

孝贤纯皇后和那拉氏,是乾隆仅有的生前被立为皇后的女子。那拉氏被废是乾隆三十年,此后三十多年,他保持“单身”,终生不再立后。

这个事实虽然不能证明乾隆有多爱令妃,但可以证明,没有第二个女子,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超过令妃。

那么,能不能找到令妃生前不能立后的理由呢?能!

其三,颙琰被秘密立储,如果令妃被立后,秘密就不存在了。

秘密立储的意义就在于,既避免了储君空悬,国本不稳的危机,又因皇储不为人知,避免了继承人成为政敌靶子的可能性。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将传位诏书封存,当众藏于正大光明匾后,除了他本人,没人知道诏书中的继承人是令妃的儿子颙琰。

其实以令妃当时的地位,估计大多数人已经猜中了皇储,可是只要令妃不被立后,所有人都会心生疑问:假如颙琰是皇嗣,为何不立令妃呢?反过来,假如这时候立令妃为后,就等于公开了颙琰是皇嗣的秘密。

所以,为了这个“秘密”,只能牺牲颙琰的生母令妃。

不过乾隆也没有因此留下遗憾,他还是在自己有生之年,亲自追封了令妃为皇后。由于乾隆即位时根本没想到自己这么能活,姿态表得有点高,说在位绝不能超过祖父的六十一年。所以,乾隆六十年到来,自己还没有驾崩迹象,他只能选择禅位。

所以,在乾隆六十年九月,他令人取出秘密诏书,当众打开,宣布册立颙琰为太子,来年正月初一,正式举行禅位大典。

既然秘密公开了,乾隆赶紧弥补令妃生前的遗憾,宣布追封她为“孝仪皇后”。

由此可见,令妃魏佳氏确实是乾隆皇帝的真爱,她受到的宠爱程度,至少与孝纯皇后不分上下。她生前不被封后,是因为受到秘密立储制度的障碍。其实对她这种靠涵养,长期得到龙宠的女人来说,一定不会醉心于名利。

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

乾隆皇帝后宫中有43位妃子,数量仅次于自己的爷爷康熙。但他这一生中有3个女人很重要,皇后富察氏是床前的白月光,继后乌拉那拉氏是墙上的蚊子血,魏佳氏令妃,是他的“心尖肉”。

在有关清朝的电视剧中,令妃都是以乾隆宠妃身份登场的,那么历史上的令妃,也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深得乾隆的喜欢吗?

乾隆虽然妃子众多,但他并不是一位多情的皇帝,更何况从令妃的生平来看,她虽然不是乾隆最爱的那一个,但也绝对是乾隆深爱的女人。

乾隆曾以“柔嘉”评价过令妃,想必这样一个人美心善,温柔可人,又与世无争的女人,也成了乾隆的心尖宠了。

出身低微却晋升飞快,“逆天改命”

要看一位妃子是否得宠,从她的晋升速度上,就能看出来端倪。清朝后宫的晋升划分得很细,一般家世显赫的女子,入宫之后能被封为贵人,如果是出身平凡的女子,在宫中最多被册封为官女子。

想要继续晋升,就只能靠皇帝的宠爱。魏佳氏就是一位家世普通的女子,她的父亲虽然是满洲正黄旗人,在朝中担任内管领一职,也就是通常说的包衣、辛者库。所以,她的身份、地位都不算高。所以刚刚进宫的时候,魏佳氏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小女子,只能被内务府送去当宫女,伺候皇帝和后宫中的各位主子。

可她虽然是一个宫女,但她命却很好,既没有没人做了妾,也没有与太监对食,还没有熬到年纪被送出宫,反而是飞上了枝头,当上了凤凰。

当宫女六、七年一直默默无闻的魏佳氏,忽然在乾隆十年,“毫无征兆”地被封为了贵人,要知道后宫有众多的女子,靠着多年的努力,都不一定能够成为贵人,但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同年的11月,魏佳氏从贵人,晋升成了令嫔。不到一年的时间,魏佳氏连升4级,这样的晋升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四年之后,魏佳氏再次晋升,直接成为了令妃。

彼时,后宫中的四位妃子,从嫔晋升到妃,最短用了7年(舒妃),最长的用了整整10年(忻妃)。魏佳氏的出现,打破了最短的纪录,甚至少用了整整3年。

彼时的魏佳氏,没有优越的家世,没有为乾隆生下一位儿女,在众多的妃子中,她的资历是最浅的。这样一位女子,能有如此之快的晋升速度,能肯定的是,她得到了乾隆的宠爱。但也不得不思考,这背后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富察皇后。

乾隆喜欢的女人众多,但最爱的那个人,只有富察皇后。

《清宫词》记载,“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1747年,富察皇后的儿子永琮薨,这让生有两儿两女,但其中三个孩子都夭折的富察皇后,一病不起,没多久便不幸病逝。但没过多久,皇上就将魏佳氏升职了,将她封为令妃。

或许,令妃的温柔,让乾隆在她身上看到了富察皇后的影子,所以才让令妃晋升如此之快。但令妃与富察皇后到底有何关系,虽然没有过多历史记载,但在《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制诗”抄本中,其一注云:

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

乾隆四十年,令懿皇贵妃薨逝,她更是归葬在曾经悉心“教养”她的富察氏身旁。这足以说明,富察皇后在世时,魏佳氏曾经在她身边学过规矩,魏佳氏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自然也会有富察皇后的影子。

但不得不说,不管有没有富察皇后的影子,令妃日后的一切宠爱,都是凭借自己得来的,而且开始了她圣宠不断的一生。

在魏佳氏被册封为令妃后,魏佳氏在后宫中的地位,已经超越了在册的所有妃子,可乾隆并没有打算就此收手,他仍然有继续让她晋升的打算。

因为令妃的出身一般,因此想要更进一步并不容易,但乾隆的态度很坚决,既然出身一般,那干脆就把令妃的家族,也顺势提拔起来。没有了家世的困扰,令妃在14年的时间里,先后晋升为了令贵妃、令皇贵妃。

皇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是因为后宫中皇后只能有一个,才会有皇贵妃的册封。乾隆一共册封过7位皇贵妃,除了晋升为皇后的两人,其余五人都是在弥留之际和临终后册封的,算是对她们的恩典。

魏佳氏受封皇贵妃的时候是38岁,这是正当年的年龄。再加上当时皇后乌拉那拉氏和乾隆不和,帝后离心,实际掌管后宫的,正是魏佳氏。虽然没有皇后之名,但她已有皇后之权,而且在乌拉那拉氏去世后,乾隆也没有再册封皇后。

对于乾隆而言,这是他能给到魏佳氏最高的身份,像她这样的出身,能够被册封为皇贵妃,已经是打破先例的存在了。如果乾隆不是真的深爱魏佳氏,他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为她付出这么多呢?

十年生六子,无皇后之名,执掌后宫十几年

看一个妃子是否得宠的第二个衡量标准,就是她为皇帝生下了几个孩子,很显然,魏佳氏也符合这个条件。乾隆一共有24位儿女,魏佳氏一人就给乾隆生了6个孩子,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人数。

而且魏佳氏生孩子的频率,也是相当之高。从乾隆21年起,到乾隆31年,10年的时间里,魏佳氏生了6个孩子,每次生孩子的间隔时间,都是在两年左右。也就是说,魏佳氏基本上是,身体养好之后没多久,就又怀上乾隆的孩子了。

这10年的时间里,她先后生下了皇七女,皇十四子,皇九女,皇十五子,十六子,十七子。在在这10年里,除了这6位儿女之外,只有忻贵妃生下了皇八女,后宫里的其他妃子,没有一个怀上身孕的。

魏佳氏看起来像是一个“生育机器”,但古人和现代人的观点并不相同,更何况是后宫的妃子,对于她们来说,都以能怀有“龙种”为荣。

多少妃子想方设法,想要被临幸,就是为了生下皇子,巩固地位。况且在古代,传宗接代一直都是人生大事,能为乾隆多生几个孩子,恰恰说明了魏佳氏的地位。

也就是说,彼时的魏佳氏称得上是独得恩宠,让向来风流的乾隆,变成了专一的男子。要知道此前孝贤皇后怀有身孕的时候,乾隆都没有收敛自己。当时乾隆只有40多岁,按照他89岁的高龄来看,当时他还正处于壮年。

魏佳氏比乾隆小16岁,当时年龄是在30左右,如果要比年轻美貌,后宫中比魏佳氏出色的比比皆是,乾隆完全可以去宠幸其他妃子,可他并没有这么做。即便是魏佳氏在怀孕时,无法夫妻同房,乾隆也没有去宠幸其他的妃子。这样的待遇,连孝贤纯皇后都没有过。

在魏佳氏还有身孕期间,乾隆也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例如怀上皇十七子的时候,魏佳氏正跟着乾隆在热河围猎。一听说魏佳氏已经怀上了,乾隆连围猎的心思都没了,返回皇宫之后,他立马召集工匠,重新修缮了养心殿东耳房,专门腾出来让魏佳氏住进去安胎。

养心殿的东耳房,距离皇帝的寝宫最近,一般是给皇后准备的。魏佳氏作为妃子,住进东耳房显然是不合乎礼制的,但乾隆并不在乎这些,相比起礼制,他更在乎魏佳氏的身体,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魏佳氏每次生完孩子之后,乾隆都会把孩子交给其他的妃子,又或者是宫中的奶妈,由她们来带孩子。或许他知道魏佳氏生孩子有多苦,不想让她太过于操劳,所以每次在魏佳氏生下孩子之后,乾隆都会立马让她把孩子,交给其他人抚养。

在皇子皇女面前,他更在乎魏佳氏,当然乾隆对于魏佳氏生下的孩子也是爱屋及乌,魏佳氏生下的6儿2女,都深得乾隆的喜爱。四个儿子中,有两个儿子早夭,剩下的两人,一人常伴于乾隆左右,另外一人,则是成为了乾隆的接班人,他就是日后的嘉靖皇帝。

皇七女被册封为固伦公主,享受皇后之女的待遇。九公主被册封为和硕公主,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没过多久和硕公主病逝了。心中悲痛的乾隆,干脆把外孙女接到了宫中,生怕她受一点儿委屈。

宠冠后宫的令妃,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爱,但她毕竟不是皇后,而继后乌拉那拉日渐失宠后,也逐渐崩溃。

乾隆三十年,乾隆南巡时,乌拉那拉皇后彻底走向了悲凉的结局。

“皇后,乌拉那拉氏……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当乌拉那拉氏断发之时,令贵妃正陪侍于乾隆与崇庆皇太后身边,有不少人猜测,是她断发的原因,是因为乾隆要封魏佳氏为皇贵妃,这是藐视皇后的行为。

然而不管真相如何,在乌拉那拉皇后断发后,令贵妃成功晋升为皇贵妃,治理后宫。至于乌拉那拉氏,她断发后就被幽禁宫中,死后也没能得到乾隆的原谅,乾隆只是按贵妃品级给其出殡,可实际上,出殡规模连最普通的嫔妃都不如。

虽然乌拉那拉氏结局凄凉,可从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无论是在乾隆心中,还是在后宫中,最有影响力的不是这位继后,而是魏佳氏。

死后享受殊荣

乾隆四十年,49岁的魏佳氏因病去世,乾隆失去了自己深爱的女人。悲痛欲绝的他拿起笔,亲自为魏佳氏写下了挽联,此前有这种待遇的女人只有两位,一位是孝贤纯皇后,另外一位是慧贤皇贵妃。

这二人一个是结发夫妻,一个是青梅竹马,对于乾隆都有重要的意义,魏佳氏成了第三人,可见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此外,乾隆还让人,把魏佳氏埋在了自己皇陵的旁边,享有和孝贤纯皇后相同的地位。

乾隆更是以近乎皇后的待遇,办理她的丧事:皇贵妃随葬品应该是58件,而令妃的殉葬品多达76件,其中还有只有帝后,才可以佩戴的东珠朝珠,而皇后富察氏的仪仗也仅有随葬品59件。

魏佳氏的家世不显赫,能够得到这样的殊荣,并没有外部的原因,能和原配夫人相提并论,唯一的解释就是,乾隆也深爱着魏佳氏。他对魏佳氏的爱,已经达到了和原配皇后不相上下的地步。

这一点从乾隆迫不及待地要追封魏佳氏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来。乾隆六十年,距离魏佳氏离世过去了20年,还在皇位上的乾隆,追封魏佳氏为孝仪纯皇后。

一般像这样的追封,都是儿子给母亲的,但乾隆已经等不下去了,他只想把魏佳氏生前没给她的身份,尽早地给她。

更何况,《宫中档》记载,在乾隆晚年的卧室中,有两样乾隆珍爱的遗物:

一件是富察皇后生前的朝服;

另一件便是魏佳氏生前睡过的枕头。

乾隆的痴情,从他的行动中,便可看出来,也真因为如此,更能知道,魏佳氏在他心里有多重要。

乾隆去世后,有5位妃子陪葬,魏佳氏就是其中之一。1928年的一起盗墓事件,再一次证明了乾隆和魏佳氏之间的感情。当时孙殿英带着部队,挖开了乾隆所在的清裕陵。乾隆加上五位妃子,只有魏佳氏的尸骨,保存得极为完整。

“觅得后妃玉体一,身着宁稠云龙袍,已一百四五十年之久,面目如生,并有笑容,年约五十岁,耳环尚在。”

皮骨都完好无损,只有嘴里掉了一些牙齿,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五六十岁的人。而且她的脸上,还带着十分祥和的笑容,看起来十分恬静安详。想必这也是乾隆刻意而为之,魏佳氏的死让他心痛不已,于是才想出,要把魏佳氏的容貌保存下来的想法。

后来考古专家在发掘古墓时,在魏佳氏的体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矾和水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魏佳氏的尸骨,一直没有腐烂的缘由。从种种迹象来看,乾隆对于魏佳氏是痴情的,对她的宠爱已经难以用言语表达。

但如果乾隆对魏佳氏如此重视,那她为何一直未能封后呢?

其实,这背后也充满了爱。

首先,皇后是乾隆的“痛”。第一位皇后富察氏的离世,让乾隆到死都无法忘怀;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的断发,让乾隆到死都不能原谅。

其次,如果他立执掌后宫的魏佳氏为皇后,可能他又要再次饱受御史言官和民间舆论诟病。毕竟继后断发一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朝廷不满。更何况魏佳氏比乌拉那拉氏要年轻,出身却卑微,于情于理,魏佳氏若成为皇后,会让朝中大臣更为不满。

第三,不立后是乾隆对皇储的保护。乾隆三十八年,他便秘密立储,如果立魏佳氏为皇后,皇储之位不言而喻,与其这样,不立皇后,保护好魏佳氏与永琰这对母子才更明智。

谁知,魏佳氏先走一步,后宫更是无人可依靠,于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三年干脆决定:自此不复继立皇后。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

所以,在魏佳氏以后,乾隆后宫长达20年,再无后宫之主。

乾隆到底爱不爱魏佳氏,想必肯定是爱的。可若是给这份爱意打一个分数,不知道富察皇后会抢走几分呢?

但不得不说,魏佳氏生前受宠,死后风光,得到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对于她来说,这也是一种幸福。

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

不仅不爱,甚至可以说,乾隆压根儿就没拿令妃当回事。

令妃这个人物,在不少影视剧中都出现过,比如最早的《还珠格格》,另外还有《延禧攻略》、《如懿传》等,都有关于令妃的演绎。

也正是受了影视剧的影响,不少人就认为,历史上的令妃,曾深得乾隆的盛宠。

甚至,还有人拿令妃和乾隆的原配富察氏来做对比,说乾隆对令妃的爱,超过了他对富察氏的感情。

比如,部分人认为,乾隆立令妃之子永琰(即嘉庆)为继承人,就是最明显的证据,还有,令妃接连给乾隆生下四儿二女,也是其受宠的有力证明。

但实际的情况则是,乾隆对令妃的感情很普通,根本就谈不上所谓的宠爱,往死里说,也就是比普通的妃子稍微强一点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用史料,来一一进行证明。

先说令妃之子颙琰被立为继承人这件事

乾隆立永琰为继承人,和他跟令妃的感情没有一毛钱关系,之所以乾隆会选择颙琰,一句话概括就是,乾隆当时没得选了。

乾隆一辈子,共生了17个儿子,但他册立储君的历程,说出来可谓是一把辛酸泪。

最早的时候,乾隆册立的第一个太子,是他的嫡长子永琏,并且,乾隆还是在他登基之初,就公开宣布永琏为皇太子。

乾隆这么做,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永琏的生母不是别人,正是他最爱的皇后富察氏。

富察氏与乾隆称得上是“青梅竹马”,早在乾隆还是皇子时,富察氏就嫁给了乾隆,两人的感情之深,不少史料都有记载。

并且,在永琏刚出生,其名字还是尚且在位的雍正帝亲自所取的。

正是因为乾隆对富察氏有着浓烈的感情,加上永琏是他的嫡长子,因此,乾隆在登基之初,便册立永琏为自己的接班人。

但可惜的是,在乾隆三年,永琏却意外夭折了。

永琏的死,让乾隆和富察氏极为伤心,为此,乾隆还为永琏举办了十分隆重的葬礼,而永琏也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单独陵园的皇太子。

之后,乾隆所选定的第二个太子,是他的第七个儿子永琮。

为什么选他呢?很简单,因为永琮的生母,也是皇后富察氏,换句话说,他和永琏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只不过,永琮活的时间更短,在其出生次年便夭折,再往后,富察氏病逝,自此,乾隆只能在其他儿子中选继承人了。

当时乾隆最为年长的儿子,是皇长子永璜,但因为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富察氏的葬礼上不够悲伤,因此遭到了乾隆的严厉斥责,甚至当时乾隆还对这二人大打出手。

最重要的是,乾隆当场就选出,将这二人剔除出储君候选名单。

所以,永璜和永璋失去了继位资格,而在当时,皇四子永珹早就被过继给了乾隆的兄弟,所以,老四也没了资格。

之后,乾隆又选中了皇五子永琪,也就是《还珠格格》中五阿哥的原型,永琪在当时深得乾隆喜爱,并且,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从火场中救出了父亲乾隆。

另外再加上永琪生性聪慧,做事得当,因此在当时,他就成了最热门的储君人选,为此,乾隆还特意将用以晋封为亲王,其用意说白了,就是已经确定立永琪为储君。

但可惜的是,永琪在被册封为亲王后的次年便因病去世。

史料记载,永琪去世那年是乾隆三十一年,此时,刨除那些因为去世以及因为犯错失去资格的皇子,乾隆能选择的,只剩下老八、十一、十二、十五以及十七这五人。

这五人中,老八永璇身体上有残疾,因此第一个被排除,而老十七子永璘的生母正是令妃魏佳氏,但他照样被排除在外。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永璘太小了,尚且不满一岁。

剩余的三个皇子中,最有优势的是老十二子永璂,永璂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所生,因此永璂也算是乾隆的嫡子,并且,永璂本人各方面能力也表现不错。

但他最终还是失去了继位的资格,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生母那拉氏在跟随乾隆南巡时,做出了“断发”的举动,导致乾隆大怒,废除了那拉氏的皇后之位。

那拉氏被废后,她的儿子自然也没有了继位的资格。

而此时剩下的只有两人,也就是十一子永瑆和十五子永琰。

永瑆这个人,乾隆考虑过他,但最终放弃的原因,是永瑆身上的书卷气太重,乾隆就因此批评过他,认为他没有清朝先祖那种英武。

所以,最终乾隆能选择的,只剩下令妃的儿子永琰了。

另外,选择永琰,也是因为他各方面能力较为均衡,虽说不算出色,但好在平均,并且性格坚毅,也有恒心,这几点让乾隆还算满意。

最重要的,是永琰听话,这是最让乾隆放心的地方。

而历数乾隆册立储君的整个过程,与令妃没有任何关系,依照乾隆的性格与作风,也不可能让一个妃子左右自己,更何况是关乎到立储的大事呢?

所以,拿册立永琰来说乾隆有多爱令妃,不仅不成立,甚至是牵强附会。

再说令妃为乾隆生儿育女这件事

有些人认为,能为皇帝生儿育女,就是受到宠爱的最有力证据。

但这么说其实相当片面,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回事,生儿子多与少,并不能作为这个妃子是否受宠的直接证明。

举个例子,皇太极的妃子中,为他生孩子最多的不是海兰珠,海兰珠前后也就只给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而已。

但你能说海兰珠不受宠吗?要是她不受宠,皇太极干嘛在她死后,一连哭了七天,硬是把自己的身体都哭垮了。

还有就是顺治皇帝,众所周知,顺治最宠爱的是董鄂妃,但董鄂妃给顺治生了几个子女呢?答案也是一个。

所以说,生孩子数量的多少,并不是这个妃子是否受宠的主要证据。

皇太极宠爱海兰珠,以及顺治宠爱董鄂妃,照样也没耽误他们与其他妃子生孩子,难道凭此就可以说他们也爱其他妃子吗?

肯定不能,因为古代人讲究多子多福,皇帝也是如此,他占据着天底下最具优势的生育资源,自然要多生,这跟宠爱与否丝毫没有关系。

因此,单凭令妃为乾隆生了六个子女就说乾隆爱她,显然有失公允。

并且,令妃所生的这几个子女,也没有得到来自乾隆过于特别的待遇,甚至比一般皇子的待遇还不如。

比如令妃的大儿子永璐,永璐出生四年后夭折,而在他死后,根据内务府的档案记载,乾隆皇帝仅仅是通知内务府“按例办理”,没有任何特殊的其他待遇。

并且,永璐死后也没有对其追封。

要知道,当年富察氏的长子永琏夭折后,乾隆为其举办葬礼的花费,仅建陵寝一项就花了十六万两银子,让永琏的陵墓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所有皇子中规格最高的一座。

另外,乾隆还亲自下令,永琏的葬礼一切规制全部按照皇太子的进行,并且又追封其为“端慧太子”,葬礼举行时,乾隆又亲自前往祭奠。

甚至,在几十年后,也就是嘉庆被立为储君的那年,乾隆又带着嘉庆前往永琏的陵寝,让嘉庆对永琏叩头祭拜。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就能看出,乾隆对令妃的儿子,也就那么回事。

至于令妃的其他子女,同样也是如此,甚至对令妃的小儿子,也就是皇十七子永璘,乾隆不仅不喜欢,还“深恶之”。

这些都是在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因此,通过这些证据就足以说明,令妃在乾隆心中,并没有那么受宠。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令妃家人当时的待遇。

令妃的父亲,名为魏清泰,是乾隆时期内务府管事。

乾隆十三年时,令妃已从“嫔”晋封为“妃”,但饶是如此,其父亲魏清泰却因为一件小事,遭到了乾隆皇帝的重重责罚。

什么事情呢?很简单,在乾隆十三年为富察皇后所举办的葬礼上,魏清泰由于疏忽,导致祭祀所用的“玉币黍稷”缺少,惹得乾隆大为震怒。

事后,乾隆下旨,将魏清泰重打八十大板,同时又降其两级。

想想看,魏清泰算是乾隆的老丈人,如果按照有些人所说令妃受宠的话,乾隆怎么会对老丈人下如此狠手?

并且还是八十大板,这种责罚,简直是要人命的节奏。

除此之外,终令妃一生,乾隆对其娘家人也没有太过特殊的待遇,更没有将其娘家人中的任何一个加以重用。

比如,在乾隆二十年,乾隆的小舅子傅恒(富察皇后弟弟)奉旨清查令妃娘家的家产,一番清查后,傅恒禀报如下:

“魏清泰长子和邦额、次子英敏,各有公职,每月俸禄为银子二两,三子德保闲散无公差,全家所住房间共计二十二间”。---傅恒回报

从这个清查结果来看,令妃的娘家人待遇只能说一般,甚至比着乾隆其他妃子的娘家人还不如,比如,乾隆继位初期,就赏给了娴妃(继后那拉氏)娘家房屋42间。

还有怡嫔,也就是白贵人的姐姐,其虽是汉人之女,但在乾隆继位后,单是赏给其娘家的房屋,就足足有令妃的两倍之多。

这么看来,还能说乾隆宠爱令妃吗?要是真如有些人说得那么宠,乾隆干嘛对令妃的娘家如此吝啬?

还有,同样是来自傅恒的清查中,显示了魏清泰一家,当时欠当铺四百一十六两银子,还欠私人四百四十两银子,合计外债共有八百五十六两。

并且这些外债,欠的时间可不短了,大概从令妃进宫前后就有,且一直未能还清。

也就是说,令妃进宫十几年,并未给其娘家带来什么改变,而从这一点也说明了,乾隆对她着实很一般,不然那也不会让老丈人一家连八百多两银子都还不上。

所以,说什么令妃深受盛宠,完全是无稽之谈。

最后,再说一说关于令妃被册封为皇后,以及她死后的葬礼等事情。

令妃的皇后名位,是在她死了二十年之后才被册封的。

乾隆三十九年,令妃开始生病,一年后去世,其死后,乾隆为其上谥号为“令懿皇贵妃”,也就是说,令妃在死的时候,只是一个皇贵妃。

不仅如此,在令妃死后,乾隆的皇后之位空虚,若是按有些人的说法,即乾隆宠爱令妃的话,那么乾隆理应追封令妃为皇后。

令妃生前后位空白,有那么多时间不册立,并且人都死了还不追封,这又该作何辩解呢?

此后,足足二十年,乾隆始终没有任何追封令妃的意思,要知道嘉庆的继承人地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乾隆照样没有对其生母进行追赠。

这难道就是宠爱吗?自然不是。

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才下令,将嘉庆生母追赠为“孝仪纯皇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追赠令妃呢?

很简单,看一下当年发生的大事就知道了。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皇帝公开了建储密旨,向全天下宣布,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且他还宣布,将于明年举办归政大典。

也就是说,乾隆已经做好了退位的准备,他所做的,是在为嘉庆登基做准备。

而嘉庆既然要登基,那么自然要对其生母进行追封,否则与礼制不合,换句话说,乾隆追封令妃为皇后,并非是因为爱令妃,只不过是必要的流程和程序。

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每一个储君在登基之前,老皇帝基本上都会对其生母加封。

所以,拿这个追封来说令妃多么受宠,真的有些苍白无力。

还有就是令妃的身后事上,有部分人认为,乾隆将其葬在了裕陵也是因为爱她,所以才想让她和自己长相厮守。

这个答案,其实在乾隆写的祭文中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乾隆的祭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

什么意思呢?大意就是说,令妃在早年间曾侍奉过皇后富察氏,因此在她死后,继续这项工作,接着在另一个世界侍奉富察氏。

而当时裕陵里,埋的正是富察氏。

另外,乾隆在关于令妃如何安葬方面,也亲自说过一句话,更能佐证上述这种意思。

“令懿皇贵妃为子皇帝生母,从前殡入地宫即令近袝孝贤皇后(富察氏)之侧。”---乾隆

所谓“近袝而葬”,其实和陪葬差不多,比如唐朝时,不少功臣在死后,就可以陪葬皇陵附近,因此,令妃葬入裕陵,只能算是给富察氏陪葬而已。

如果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不犯错的话,那么令妃连陪葬的位置都轮不到。

上述这些证据,均有相应史料支撑,而类似关于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这些例子无一例外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所谓的“乾隆盛宠令妃”,只不过是部分人臆想出来的结果。

乾隆这个人,出了名的花心不假,但他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大,这样的人,很难让他会对一个女人深情。

他最爱的人,只有自己。

而女人的话,也就是皇后富察氏才能算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也称得上是乾隆心中的“白月光”,至于其他妃子,乾隆对她们的感情都很一般。

因此,乾隆对令妃的感情,真的很普通,完全就谈不上宠爱。

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

《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和《如懿传》里的魏燕婉让历史上的“令妃”,也就是孝仪纯后魏佳氏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她和乾隆帝的就是何种关系,或者说乾隆帝到底“爱”令妃与否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清高宗纯皇帝

孝贤纯后

令妃,也就是日后的孝仪纯后。

先看看令妃,或者说魏佳氏是如何成为后宫的女主人的——她出身很平常,这一点与乾隆帝原配孝贤纯后富察氏不同。所以可以知道日后魏佳氏在的发迹和娘家势力无关。也就是说魏佳氏与乾隆帝之间不是王朝时代最常见的政治联姻。而且魏佳氏确实很早就得到了乾隆帝的好感。因为清宫的惯例是皇上最重视谁,就会把谁分到皇后宫里学习,日后册封时位份也更高。而魏佳氏就曾被安排在孝贤纯后身边学规矩,这就说明乾隆帝很早看重她。 而在此后短短的三年时间,魏佳氏从嫔升到妃——乾隆十年,魏贵人被封为令嫔,十三年就封为令妃了。相比之下其他几个妃嫔,只要不是从潜邸过来的,晋升就要慢的多。比如颖贵妃从嫔到妃历时八年;舒妃从嫔到妃历时七年;至于坊间所传的“香妃娘娘”也就是容妃,从嫔到妃也用了六年。但令妃却在没生育的情况下用三年就有嫔升到了妃,可见乾隆帝对她的恩宠。

而且令妃是和乾隆帝相处时间最多的后妃,乾隆帝大多数随驾出巡都是由令妃陪同,并且在纳兰后被废,乾隆帝就立刻修缮了皇后才有资格住的养心殿东耳房给令妃住,而当时她正怀着十七阿哥。在十七阿哥满月之后,令妃又随巡出游了。

甚至可以说令妃作为继室在乾隆帝那里得到的宠爱远远超过原配孝贤纯后,比如孝贤纯后去世,其父魏清泰几次不预备供品饽饽,这明显是故意的。因为史料记载:

“供品上应用饽饽仅上五、六碟,屡次传取,亦未预备一次。”

而魏清泰没有受到任何追究,而且在孝贤纯后薨去仅一个月乾隆帝便将令嫔升为令妃。而但同时却因皇子永璜、永璋二人不够悲伤,却被治了对先皇后大不敬之罪,乾隆帝明言他两再无可能继承皇位。再往后令妃晋升为皇贵妃和追封为皇后的时候乾隆帝都指派孝贤纯后的弟兄傅恒(《延禧攻略》中是魏佳氏的男朋友)为正使。

在令妃薨去,其葬礼也可谓备极哀荣,按照制度皇贵妃出殡时的仪仗为五十八件,而令妃葬礼上的各种仪仗多达七十六件,仅比皇后少一件。更重要的是,乾隆帝将令妃葬入自己的陵寝,安放于自己棺位右侧,仅次于原配皇后。

至于生前令妃没有被立为皇后,这应该和立储有关,乾隆不想立后,只是不想别人过早知道储君是谁罢了。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乾隆帝可以说很宠令妃,至于爱情——千万不要以为爱情和财富一样,地位越高的人就越容易得到。

顺便说一句,历史上但凡雄主多是寡恩之人,比如汉武帝、唐明皇就是典型。历史上真正能够得到爱情的往往是些没存在感的帝王,比如明孝宗。更何况乾隆帝为人自是,对人一向刻薄,身居的高位后妃大多都不长寿,令妃也是年仅四十九岁就薨去,这和她们长期的心理压力很大有关。反而乾隆帝那些不得宠的后妃,比如愉妃婉妃颖妃之类的活了八、九十。

福祸相依果不其然!

令妃及皇十五子,也就是日后的嘉庆帝。

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

1773年,62岁的乾隆,秘密将13岁的皇子永琰立为太子,永琰生母令贵妃却在2年后突然去世。153年后,令贵妃墓被盗,体内发现了过量的水银和砒霜。

令妃是个特别的存在,在清宫剧中有不少关于令妃的事例。

《还珠格格》中,她温文尔雅,是个善良的女人;《延禧攻略》中,她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像朵倔强的玫瑰,好看又扎手;《如懿传》中,她手段辣毒、丧心病狂,为上位无所不用其极。

那历史上的令妃,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历史上,乾隆是否真的爱令妃?

富察皇后是乾隆和令妃的媒人?

《延禧攻略》中,乾隆的白月光是富察皇后,而魏璎珞(电视剧中令妃的名字)一开始,只是一名宫女,为了查出姐姐被害的真相甘愿进宫为奴。成了富察皇后的心腹宫女,是富察皇后一手调教出来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令妃,能成为乾隆的宠妃,也和富察皇后有着莫大的关系。

乾隆帝在御制诗中,曾透露令妃是孝贤纯皇后玉成于他的伴侣。

“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

乾隆在旁边批注说: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

也就是说,令妃确实是皇后调教出来的,至于两个人是不是主仆关系就不得而知了,但却是皇后一手做媒促成这段姻缘的。

对令妃,是否爱屋及乌?

乾隆虽然风流,可有一个女子,却是白月光般的存在,那就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出身高贵,是雍正钦定的儿媳妇,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1727年,在一次选秀女中,十六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

富察氏一共陪伴了乾隆22年,从少年夫妻到中年夫妻,两个人感情深厚。

富察氏不仅聪明美丽,还非常温柔贤惠,她不但尽心尽意孝敬公婆,也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个很好的贤内助。

作为天子之妻,富察皇后身份高贵,无论门第,还是自己的性格以及相貌,都和乾隆匹配,也算是门当户对。

富察氏是一位既聪明透顶,又天真烂漫,既精明过人,又大气温柔,既识大体,又重小节,既善解人意,又有原则,是个既含蓄婉约,又可以笑唾檀郎的女人。

可以说,在乾隆的前半生,富察皇后是妻子,也是知己,她对内能协理六宫,把自己的家务事处理得很好。还是朵解语花,能迅速读懂乾隆的内心,能在他处理国家大事,心情不好的时候,及时给予安慰,如同知己般。

只可惜,命运弄人。上天厚待了富察皇后,给了她良好的家室,美貌的婚姻,却同时也对她很是薄情。

富察皇后虽然深得乾隆宠爱,生有两男两女,然而真正活下来的只有皇三女和敬公主,皇长女和另外两个阿哥都早夭了。

因为儿女们的离世,富察皇后深受打击,于1748年4月病逝在了南巡路上。

这对乾隆的打击很大,一连数月,他都沉浸在悲痛中,无心国 事,还经常冲身边的人发脾气。

可奇怪的是,就在富察皇后去世后一个月,也就是1748年5月,令妃由嫔位晋升到妃位。

一边对发妻深情款款,甚至不惜破坏城门楼,也要把富察皇后病逝前乘坐的御舟弄到北京,一边又晋升了无子无女的令嫔为令妃,这究竟为何?

对比富察皇后和令妃的照片,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富察皇后和令妃有些渊源,早在1745年就一手促成了乾隆和令妃的婚姻,且一手调教了令妃。

可以大胆推测,令妃除了容貌和富察皇后有几分神似,行为举止也接近于富察皇后。

失去爱妻的乾隆,因为有了令妃的慰藉,多少应该能缓解丧妻之痛吧。

看令妃的晋升之路,一开始好像坐了火箭,乾隆十年(1745年)封为魏贵人;正月二十三日,晋封为嫔;十一月十七日,行令嫔册封礼。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晋封令嫔为令妃。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令妃册封礼。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令妃,尚没有生育。

在后宫,一个没家庭背景的女子,能在短短三年内,从贵人到妃位,也是厉害了。

一开始,乾隆是爱屋及乌,可令妃若没有点手段,不可能一直宠冠后宫,十年内连生六胎。

令妃究竟有什么魅力?

“令”字,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寓意着美好。从一个“令”字,就可见乾隆对令妃的喜爱。

《清列朝后妃传稿下》:“高宗孝仪纯皇后,仁宗之母也。本姓魏,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族入满洲,称魏佳氏。父清泰内管领。”

出身不高的令妃,固然借助了皇后的东风,才能平步青云,可要数十年能得专房之宠,那自己没有点看家本事,也是不行。

要知道,乾隆可从来不缺女人,他的后宫光有位分的女人就有30几个。

出身不高的令妃,之所以能得到特别青睐,从她自身可以找到原因。

一,令妃善良

“令”除了有美好的意思,还有善良这层含义。

虽然电视剧杜撰成份多,可看《延禧攻略》和《还珠格格》中,令妃都是一个善良正直的正面形象。

一个善良的人,运气不会太差,令妃或许就是因为好人缘,才能一直被乾隆喜欢。

二,令妃是易孕体质

据《清实录》记载:乾隆二十一年,魏佳氏为乾隆生下一女,此后十年中,魏佳氏先后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中间还有一次小产。

乾隆一生一共有27个子女,富察皇后生育四个,令妃一共生育六个,且是在十年内生了六胎,这个生育频率,不谈恩爱,但至少可以说明,令妃的易孕体质,使得她能为皇家开枝散叶。

古代,女子嫁入皇家,有个重要使命,就是繁衍子嗣。令妃易孕,乾隆又热衷于生孩子,于是就给了令妃比别人多的恩宠。

三,令妃家世背景低

在古代,天子结婚,有很多时候是为了固权,政 治婚姻多。

身为天子,前朝后宫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孩子这事也不能随心所欲,有时候出于长远考虑,并不是每个妃嫔被临幸后都有怀孕的机会。

清朝皇帝的房 事由敬事房管理,皇帝临幸妃嫔后,总管会问:“留不留?”皇帝说“留”,就挥笔记载“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如果皇帝说不留,就会采用避孕手段,不让妃嫔怀孕。

令妃因为出身不高,家族势力单薄,不存在隐患,不用担心家族势力做大,所以可以放心生孩子。

而且,因为令妃出身不高,为人处事也不骄纵,没有娇娇女的娇蛮之气,这也是乾隆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乾隆究竟爱不爱令妃?

乾隆对令妃,有爱,但不是那种怦然心动的爱情,因为乾隆的爱情给了富察皇后。

乾隆对令妃很是“宠爱”。

作为风 流皇帝,身边美女不断,可令妃是个例外。

令妃虽然频繁生育,但并没有影响她在乾隆身边的活动。

按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一年,令妃怀孕时陪乾隆从宫中到圆明园居住,并在圆明园诞育公主。

乾隆二十二年,令妃怀孕四个月时,随乾隆巡视江南。

乾隆二十五年,令妃怀孕期间陪乾隆从宫中到圆明园居住,并在圆明园诞下嘉庆皇帝

乾隆二十七年的第三次南巡,令妃是随驾名单里的六位后妃之一,并且在南巡途中于杭州怀孕,当年十一月生下了十六阿哥。

可以说,在失去富察皇后后,令妃是陪伴在乾隆身边最长久的女人,也可以说,除富察皇后外,乾隆对令妃最长情。

乾隆不但给了令妃宠爱,还给了她荣耀。

乾隆二十四年,令妃被晋为令贵妃,六年后,她更是一跃成为皇贵妃。

虽然令妃没有做皇后,却能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成为无名号而有实权的后宫之主,而且长达十年之久。

乾隆为了令妃,更是为她抬旗,还秘密立储,立令妃的儿子十五阿哥为太子。只可惜的是,令妃没有等到儿子登基,就在两年后,突然去世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份爱过于沉重,也间接导致了令妃的早逝。

乾隆三十九年,令妃去世,年仅49岁,直到死,令妃都止步于妃位,无缘后位,这对她,或多或少也是一个遗憾。

也许是因为内疚,也许是为了给未来的嘉庆帝一个嫡子的身份,在令妃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而且,乾隆还深情地为令妃写了诗。

《令懿皇贵妃挽诗》:儿女少年甫毕姻,独遗幼稚可怜真。兰宫领袖令仪著,萱戺殷勤懿孝纯。了识生兮原属幻,所惭化者近何频?强收悲泪为欢喜,仰体慈帏度念谆。

令妃这一生,也算圆满了,然而站在生育的角度来说,她十年六胎,才是真正的催 命 符啊。

因为频繁生育,令妃身体每况愈下,也幸而清朝有祖制,后妃是不能自己养孩子的,如果在自己养更加辛苦。

令妃生一个,乾隆就把孩子送出去一个,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能亲自抚育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孙殿英率领部队把皇陵给挖了,他们在里面发现一具保存完整的女尸,看上去50多岁,毛发没有脱落,脸上的皱纹清晰可见,嘴角似乎还带着微笑,如古 佛一般。

后来被证实,这是令妃,但她的死因却引起了争议,因为她体内含有朱砂(成分是水银和砒霜),这也是她尸体为什么保存完整的原因。

令妃是被毒死的?

是的,令妃死于慢性中毒。

《如懿传》中的令妃,是个毒辣的女人,结局是被乾隆毒死的,可历史上,乾隆没有理由毒死令妃,而且她死的时候面带微笑,应该是很知足了。

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朱砂有治病的作用,有助于睡眠,少量服用是没事的。

常年生育,已经摧毁了令妃的身体,加上后来她协理六宫,行皇后职责,也是很累人很透支身体的事情。

长期的操劳,加上产后身体亏空,令妃需要药物调理,其中就有朱砂,常年服用,会残留在体内,这也是为什么说她慢性中毒了。

祸福相依,令妃得到了极大荣宠,却也因此早逝,相比于活到七十多岁的愉妃和颖妃来说,真的很难说谁幸谁不幸。

总之,乾隆是爱过令妃的,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已经够了,你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