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要一次次帮助萧红?

鲁迅对萧红,是恩师,也是父亲式的长辈,有的不是爱情,而是亲情式的长辈关怀。

1932年,萧红怀孕后遭遇汪恩甲背叛,一度孤立无援。后得萧军的帮助下,暂时脱离了难堪的境地。

两人共同辗转多地生活两年后,搬去了上海。在上海生活的两年期间,他们与鲁迅私交甚好。而这两年,也是鲁迅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初去鲁迅家时,萧红有些害怕和拘谨。

鲁迅不仅是位大作家,还以严肃刻板的形象闻名。但熟识鲁迅后,萧红很快没了拘束。

虽然与鲁迅年纪和阅历相差很大,但在他面前,萧红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两人常常天南海北地聊天,而不觉时间的漫长。

后来,为了去鲁迅家方便,她和萧军从离鲁迅家很远的法租界,搬到了他家旁边。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鲁迅在萧红心中,早已是如父亲般亲切的存在。

萧红经常到鲁迅家做客,有其他客人来访时,她还和许广平一起做饭,招待客人。

在鲁迅家,她经常一待就是一天,萧军也管不了她。

萧红很喜欢话家常,鲁迅不在时,就和经常在家的许广平说。海婴也喜欢和萧红玩耍,因为他喜欢抓她留着两条小辫子。

而萧红也是知道进退的,她既不想耽误鲁迅的工作,也不想许广平有别的想法。她再怎么喜欢鲁迅家,也只是一个外人。

鲁迅为什么要一次次帮助萧红?

鲁迅对萧红的帮助很大,也可以说是他成就了萧红。那么鲁迅为什么要一次次帮助她呢?

元元看来,鲁迅帮助萧红,首先是惜才,萧红当得起鲁迅对其赞许。多人觉得鲁迅高看了萧红,将她推得太高,但"民国才女"一说,萧红名至实归。从1923年为生计才开写作,到1941年去世,不足十年萧红的作品颇丰。倘若鲁迅尤在,萧红不死,一定会有更伟大的作品问世。

不过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两部小说,已经足以让她在文坛生辉。 她对于北方农村社会的描写,怀着无限的悲悯之情,小团圆媳妇的死,《生死场》真让人不忍卒读。凭着对真实世界的了解和艺术直感,写出了民间生活生死间挣扎后状态。《火烧云》等篇章孩子的天真,世所罕有。

正如陈思和教授的评价:萧红是很不聪明的,很粗糙的,甚至有点幼稚、粗鲁,但是在生命力的伸展方面,她所能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远在张爱玲之上。中国的读者喜欢张爱玲而不喜欢萧红,我觉得是很可悲的。

作为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创作的萧红,如果没有鲁迅的肯定和支持,她的名声可能情事都不太为世人熟知。鲁迅帮助她也是欣赏她的才华,为师之道也。

首先没有鲁迅邀请,二萧不会到上海,并通过他结识茅盾、叶紫、聂绀弩等出版界文人;没有鲁迅的推荐,萧红的《小六》、《生死场》不会顺利发表,也造不成那么大的影响;没有鲁迅的鼓励和教导,萧红也不会有巨大的热情投入创作。

当代女作家王安忆一文中,有句"萧红领了鲁迅灯”,其实并不是坊间有私情之意。即便鲁迅喜欢她,并一次次无私予以帮助,也绝非联想症患者,总猜疑有名有影响的男人和一个年轻女子间交往,不会纯粹只有精神。

两个人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不仅二萧同在,且鲁迅生病期间。从1934年11月30日初见到1936年7月东渡日本,不足两年时间。三个月后鲁迅就病逝了。

作为上海左翼作家联盟的灵魂人物,鲁迅对文学青年的爱护和培养,并不是限于少数。他的家是众多流浪文青的客厅和教室,也不只萧红去走动。

何况二萧闹矛盾时,萧红频繁前去,希望得到些安慰和劝解也正常。许广平在回忆录中,有时不胜其烦,觉得打扰了自家的生活,但也只是说先生得不到休息。穿衣打扮的细节,并不能说明什么。

鲁迅并非世人心中严肃的导师,他爱画画收藏美食审美也不错,一个正常有趣的人,对于活泼又依恋自己的女性,有着亦师亦父的情感并无不妥之处。通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才能更好认识鲁迅。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鲁迅为什么要一次次帮助萧红?

鲁迅确实非常喜欢萧红,但并不觉得就是男女之情,鲁迅对萧红的喜欢有几个原因。

一是萧红本人很可爱,她热爱生活,善于缝纫烹调,热衷于用各种方式改变生活,追求生活里的小确幸。这些方面,鲁迅也是有兴致的,他对于女人衣服的色彩搭配等等,都有很多见解。另外,萧红小时候深得祖父的宠爱,她也是擅长卖萌的,经常问鲁迅一些很天真的话,逗得鲁迅哈哈大笑。

她也懂得以挑衅的姿态拉近两人的关系,比如抗议鲁迅喊自己“夫人”“女士”,鲁迅回复说,那自己应该怎样称呼呢?“悄婶子,悄姊姊,悄妹妹,悄侄女?”那种距离感一下被打破了。

第二,萧红来自北方,而鲁迅非常喜欢北方。他喜欢吃萧红做的面食,饺子,韭菜盒子等等。即便萧红自认为做的并不好吃,鲁迅也非常捧场。在鲁迅心中,萧红带有着很显著的北方气质,所以当许广平把桃红色的发带放在萧红头上时,鲁迅严肃地说,不要那么打扮她。

第三,萧红本人确实很有才华,鲁迅形容她的文字是力透纸背。

总之,鲁迅对她的欣赏喜爱,更多地来自于审美,并不是一些人以为的那种男女之爱。

鲁迅为什么要一次次帮助萧红?

世间的善与恶,对与错,爱与恨,有时错综复杂,难以分辩,我们能感知和掌握的,永远都是不完整的信息;但有一点,萧红,一生离不开男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