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只有350万平方千米,清朝却有1300万平方千米,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不平等换算法。明朝也有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势力范围大到不可想像,假如将郑和七下南洋也划入,光是海疆面积,就足足令人膛目结舌。

拿南明南方小朝庭,与大清鼎盛时相比,犹如拿拳王阿里和野兽泰森婴儿相比,不是一个秤砣上的度衡,自然无法相提并论。而且大清末期割地赔款,也已大打折扣,失去了西伯利亚和中亚等。

明朝鼎盛期,实际上控制面积超过970万平方公里。而海疆更是辽阔,南洋诸国甚至都要以加入华夏为荣。只是明朝皇帝以鞭长莫及所婉拒。就有几个南洋皇帝情愿到中国,有的住在厦门不想回去了,至今还留有墓碑。

而华人在南洋,有多人建立了各自王朝,为南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明王朝缺乏海洋文明的意识,否则也不会在世界其后的海洋文明中落伍了!

明朝只有350万平方千米,清朝却有1300万平方千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有些人不光脑袋秀逗了,良心也大大的坏掉了。

拿明朝衰落时的疆域对比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这就好像拿燕双鹰和鬼子单挑,还要不要这个脸了?

关于明清两朝的疆域面积,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分析。虽然明清两朝都定都北京,明清皇帝也都住在紫禁城,但明清两朝依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王朝,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不一样的那种。

简单说来,明朝是典型的古典王朝,管辖的区域称作“疆域”,包括直接控制区和羁縻统治区;而清朝的一只脚已经迈入近代,其后期管辖的区域称作“领土”,无论直接或间接控制都有明确边界,这是通过一系列边界条约划定的。

明朝的350万平方公里疆域,指的是明朝的直接控制区,也称作“两京一十三省”,在直接控制区外的东北北部、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等大片区域,自明朝建立以来,陆续确立了羁縻统治形式。

和其他王朝在疆域扩张上的循序渐进不同,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疆域就达到了巅峰,即900多万平方公里,其后便开始了剧烈的收缩。

到1435年明宣宗内迁开平卫,明朝势力彻底退出长城以北,加上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羁縻统治名存实亡,明朝中期以后,帝国的实际疆域面积只剩下两京一十三省,即3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面积数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

但清朝的统治形式就完全不同,鸦片战争前的清朝作为我国古典王朝的一部分,也有异常猛烈的开疆拓土过程。

相比于其他汉家王朝,因为清朝的少数民族身份,因此对于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上的蒙古各部有着驾车就熟的统治手腕,这使得清朝能彻底解决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清朝对蒙古各部的统治,和前朝一样依然是羁縻统治的形式。这种形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间接管理,被中原王朝册封的部落领袖是否忠于中原王朝,完全取决于中原王朝的实力。一旦中原王朝由盛转衰,这些蠢蠢欲动的羁縻部落就会露出獠牙,重新成为中原王朝的边患。

而清朝统治者并不担心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清朝统治者推行满汉联姻,将蒙古吸纳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并通过盟旗制度、八旗蒙古军以及大兴黄教等手段,将统治力度空前加强;另一方面清朝和沙俄等邻国签订了一系列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确定了蒙古各部对清朝的归属。因此即便蒙古离心,也是清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清朝的1300万平方公里,实际上是直接控制区域和羁縻统治区面积的总和。而这一疆域面积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长时间,除了清朝统治者的统治手腕,更重要的是一系列边界条约的确定,包括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1727年的《恰克图条约》等。

等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被拉入世界近代史的大潮中,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领土”。虽然没有国联或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但这一原则早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便得到了确认,从此“主权”成为一国的重要象征。

因为迈入了近代,所以“清朝”应该叫“清政府”更加恰当。这和其后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及共和国政府一脉相承,所以民国和共和国都不是“朝代”,他们是我国的历届政府。

因为清政府的积贫积弱,在列强的轮番打击下,其边疆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失去了外东北、外西北共计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清政府后期的领土猛烈缩水到1100多万平方公里。

很多人认为自列强掀起瓜分我国的狂潮,特别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的走狗,已经失去了所有所谓的法理领土。清帝退位前,清政府能够实际控制的领土,只剩下一个紫禁城,面积0.72平方公里。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说法,因为即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走狗,但它仍是我国境内的唯一合法政府,国界线之内的1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依然是清政府的领土。

所以清朝和明朝在疆域上并没有可比性,将两者放一起是真正的关公战秦琼,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明朝只有350万平方千米,清朝却有1300万平方千米,这是为什么呢?

比较两个朝代的面积,标准要统一,否则没有意义。

1,明朝是一个标准的中原王朝,其没有真正的边界,只有传统的华夷秩序,这一点与汉唐相同。

也就是说,汉唐明即使击败游牧民族也极少直接占领,基本上都采取羁糜统治。

而这种统治是不稳固的,它随中原王朝国力的强弱而变化,这就是大明鼎盛期与后期版图变化巨大的原因所在。

2,我们应当承认,清朝版图确实比明朝大,但远没有大到这么悬殊。

清朝版图大的直接原因是一统明朝和蒙古三部,然后与俄罗斯签订条约划定了北方的边界。

条约,这个西方人划界的方式对近现代非常重要,它是一把双刃剑。它使清朝丢失了许多的领土,但也使北方辽阔的国土在法理上一直都是清朝的一部分,即使清朝再弱也不例外。

换一个角度,当年蒙古帝国的版图其实随着《尼布楚条约》的划定,被俄罗斯和清朝平分了,这是清朝实际面积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今天可能觉得条约不公平,但当时俄罗斯也觉得吃亏了。

3,每个王朝都有崛起、开拓、鼎盛、衰落的阶段,我们不能用明朝末年衰落之时与清朝鼎盛时期的面积相比,没有意义。

一个王朝的面积大小确实很重要,但远非全部。正视明清,不必刻意厚此薄彼。

明朝只有350万平方千米,清朝却有1300万平方千米,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实际上是已经步入衰落期的明朝领土,并不是明朝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

一说到明朝的疆域,总会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两京一十三省”。

“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一十三省”,是指明朝十三个布政使司,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两京一十三省”,是明朝统治的核心地区,也是明朝统治垂直度最高、统治机制最为健全以及统治能力最强的地区。

事实上,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正统明朝灭亡的时候,明朝所能够统御疆域的范围也就是这“两京一十三省”,面积约为350万,但这确实明朝国力最为衰弱、国家最为落魄的时候所控制的范围。

而在明朝历史上,地方管理体系除了“两京一十三省”,还有众多的羁縻卫所。

羁縻卫所,是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实行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通过羁縻卫所的建立,明朝将自己的统治范围扩张到了边疆少数名族地区。其

中较为有名的卫所包括:在东北设置的奴尔干都司;在西北地区设置的赤斤蒙古、罕东、安定、阿瑞、哈密等六卫;在西藏地区设置的乌斯藏、朵甘卫都指挥使司、陇答卫指挥使司等。

通过卫所制度,明朝极大的拓展了势力范围和统治疆域,使得明朝在鼎盛时期,疆域范围达到了1100万平方米公里,远远超过了覆亡时的350万平方公里。

而从1100万到350万,也是明朝中后期开始,国力日渐衰落的一个缩影。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五次组织北伐,占据了部分蒙古部落的土地,但是在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后,逐渐失去了对于蒙古各部的优势地位,并且开始逐步丧失了长城以北的全部土地。

嘉靖皇帝在位时期,也是因为国力的衰弱,放弃了嘉峪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且也就此开始逐渐失去了对于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之后满清势力在东北崛起并发展,建立后金政权以及后来的大清王朝,将明朝的势力范围彻底驱逐出了东北。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在灭亡时期,真正实际控制的国土范围也就剩下了“两京一十三省”的350万平方公里,但是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距离灭亡不远了。

清朝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却恰恰是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

清朝坐拥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实际上这已经是乾隆中后期时期的事情了。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随后八旗铁骑迅速南下,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政权,进而又消灭了南明朝廷。然而这个时候的大清王朝实际控制下的国土面积也就只是在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基础上,多了他们的老家东北地区以及早在关外时期就征服的漠南蒙古诸部。此时的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只是臣服于清朝,并没有完全被占领征服,统御西藏的也还是和硕特汗国。所以,当时清朝的实际控制面积也就不到700万平方公里。

而最终拥有鼎盛时期1300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的清朝,也是经过了百年时间,历经康雍乾三代人的努力的成果。

康熙皇帝在1690—1696年期间,三次率兵亲征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迫使噶尔丹兵败自杀,康熙也控制了被噶尔丹征服的漠北蒙古诸部,建立起对于漠北蒙古的统治。

随后在康熙晚年,十四阿哥胤禵带兵驱逐了占领西藏的准噶尔部新任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并安排颇罗鼐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至此西藏进入“颇罗鼐时期”,正式归属于大清王朝统御。

而在乾隆朝时期,在相继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势力以及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乾隆皇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御。

至此,清朝的疆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而最后形成,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贝尔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岛,面积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

当然,要是加上《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等,主动放弃的领土,清朝的势力范围则达到了1400万平方公里。而在清朝末年,随着清朝的衰落和列强的侵略,通过一些列不平等条约,被割让出去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使得清朝灭亡的时候,领土范围也就成了1100多万平方公里了。

综上所述,用明朝的350万平方公里领土,去对比清朝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就如同“田忌赛马”中的用“下等马”去与“上等马”做竞赛,是非常不客观的,并且这也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明朝只有350万平方千米,清朝却有1300万平方千米,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的疆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直接统治区和羁縻统治区,实际面积肯定不止350万平方公里,350万公里只是指明朝直接统治下的“两京一十三省”,不过,明朝的统治面积确实差了清朝一大截,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统一王朝,脱胎于元末席卷中原的农民起义。明朝的建立者太祖朱元璋,本身就是农民起义军出身,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始终立足于中原和江南地区,灭陈友谅、张士诚、降方国珍、明升、平云南元梁王、建立了一个以汉地“两京一十三省”为统治核心的大统一王朝。

明朝也是一个尚武的王朝,历代皇帝大都致力于开疆拓土,明初,为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洪武、永乐年间共组织了十一次北征,但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蒙古威胁,从宣宗起,蒙古便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大实力强劲的部落,因此明朝始终无法实现对蒙古高原的统治,另外,割据辽东的元丞相脱脱投降后,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直接对东北进行统治管辖,但宣宗宣德年间,奴儿干都司内迁一千多公里至辽河流域,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外兴安岭地区成为羁縻统治区。明朝还曾短暂占领安南,朝廷在这里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宣宗时期罢司,放弃安南。

另外,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区明朝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女真部落设立奴儿干都司,下辖384卫;在嘉峪关以西地区设立西北八卫,以上均属羁縻卫所,与明朝直接统治的汉地“两京一十三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明朝的疆域由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组成,总面积约997万平方公里。

清朝崛起于关外,游牧民族出身,历史上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热衷于战争开拓疆域,不管是两汉时期的匈奴还是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拓拔氏,或是辽金蒙元,乃至新兴的女真族建立的清朝。和明朝不同,清朝的疆域是实打实的打出来的,而且不存在像明朝那样的通过羁縻卫所来进行间接统治,清朝是直接委派驻地大臣,全权代表朝廷对当地进行管理。

清朝从建立之初起,便以强势姿态频频用武力四处征伐,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青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直接管辖这里,将新疆设省,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设立土司,土司的长官以当地各族头人充任,土司再归所在地方之督抚、驻扎大臣管辖。可以说清朝的这一整套领土管理制度,改变了明朝时期“重内地、轻边疆”的局面。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巩固了清朝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

清朝领土极盛时期在嘉庆年间(1820年),其统治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总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国家达到空前统一。

总结:同样是尚武的王朝,清朝为什么疆域更广大,主要原因还在于两个朝代所处的时代不同。明朝无力统一蒙古诸部,因此也不可能实现对蒙古高原的统治,另外,明朝长期以汉地“两京一十三省”作为统治核心,对其他地区,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实行羁縻管理,明朝实际上对其他地区的管理力度是有限的。

而清朝,具有游牧民族的典型特征,那就是热衷于扩大疆域,扩大影响力,清朝开国的几代皇帝具有长远的领土意思,形成了一套在当时比较科学的管理方式,领土不分远近,一概由朝廷派人直接管理,并积极维护领土完整,葛尔丹之乱、大小和卓之乱、与沙俄领土争端,清朝都以强硬姿态积极用兵。因此清朝能占据如此幅员辽阔的领土是有原因的。

明朝只有350万平方千米,清朝却有1300万平方千米,这是为什么呢?

看到明朝竟然只有3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其实我是非常想笑的,明朝什么时候这么衰败了?

不少人说大清王朝的对如今的中国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大明王朝只留下了3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而大清却留下了13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好像是没有大清王朝就没有如今中国的960平方千米的土地一样,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大明王朝作为中原土地上最后一个汉人掌控的封建王朝,就算是再弱,也不会仅有350万平方千米土地的,明朝可不是宋朝,宋朝那时候说是正统王朝,不如说是割据势力之一,而大明王朝那可是正经的中原正统王朝,350万平方千米,那只不过是灭亡前夕大明王朝占领的土地。

题中所讲的350平方千米是大明王朝衰败以后的统辖区域面积,而1300万平方千米的大清王朝则是巅峰时期大清王朝的统辖区域。拿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与一个正值巅峰额王朝相比,会不会有点不公平?

大明王朝在巅峰时期统治的区域简直现在也是不逞多让的,有900多万几近1000万平方千米的控制区域,不少人说大明王朝只是汉人政权在灭亡之前的回光返照,不足挂齿,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大明王朝的强盛是不需要解释的,最巅峰的时候,大清王朝的故地都是他们统治的,虽说不少区域,明朝只是自认为控制住了,实际上还是当地少数民族自己管理的区域,到那也不是说明朝就真的只控制了3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明朝将不少少数民族封王,让他们自己管理,还在一些区域设计了官府机构代为管理,巅峰时期土地面积绝对小不了。

但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统辖区域就一直在缩水,曾经管理能力薄弱的区域,纷纷将明朝统治者赶了出去,自立为王,明朝也因为实力不足,无法掌控住如此众多的区域,国土面积就只剩下了中原和南方地区那么点。

虽然明朝较之清朝的确是弱了点,但这也主要是因为明朝发光发热的时间太短,过了永乐年间,差不多就开始倒退,而清朝则是经历了康乾盛世,仅仅这三位就占了清朝差不多一半的时间。

总的来说,明朝绝不是一个弱小的王朝,说它只有3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绝对不公平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