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民国才女萧红?
谢邀
任何一个人都会为情所困。
可萧红不一样,她对于感情,可以一瞬间从悲痛中出来,又可以一瞬间轰轰烈烈重新开始。
一、悲惨童年,渴望拯救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如果拥有一个悲惨的童年,那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萧红曲折坎坷的一生,当然也离不开她的童年生活。
萧红的不幸源于封建社会,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家家户户到处都充斥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萧红的父亲也是如此,对萧红情份淡薄。
更不幸的是,在她七岁那年,她的母亲因患疟疾去世了,而父亲很快就给萧红找了一个后妈。
萧红回忆说:“这个母亲对我很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椅子来骂我。客气是越客气了,但是冷淡了。”而父亲脾气暴戾,“偶然打碎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
这样的家庭,对于一个正要拥有爱与关注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像地狱般的存在。
童年时的萧红,内心就已经充满了敏感和傲慢。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童年,她变成了一个不会为了讨好别人而低眉顺眼的人。
在萧红十几岁的时候,她父亲没有询问她的意愿,自作主张定了一门娃娃亲,把她许配给了汪恩甲。
最初,萧红对他颇为心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汪恩甲身上的庸俗慢慢露出马脚,退婚的念头悄悄萌生在萧红心里。
二、现实总是很残酷
在五四时期,逃婚、背叛、追求个性成为了时代年轻人的主流,萧红同样也是新时代女性。
在她想退婚的同时,她认识了她的远方表亲陆哲舜。
为了逃出命运的魔咒,萧红不顾自己已有婚约的身份,抛下家人和汪恩甲,一同和表亲陆哲舜去北平读书。
在萧红看来,如此,她便能彻底逃离那个冰冷的监狱。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
因为叛逆,家人停止了两人的所有经济支持。因为穷困,陆哲舜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而萧红,则是去了支柱,只能再次依靠她的未婚夫汪恩甲。
祸不单行,逃婚一事在城里闹的沸沸扬扬。虽然萧红和汪恩甲两人想结婚,但男方家终究是不会同意有污点的人嫁进门来。
汪恩甲没有开口,开口的是汪恩甲的亲哥哥。
婚约被迫解除,萧红却一纸诉状,将汪恩甲的亲哥哥告上了法庭,那一年,她20岁。
一边是哥哥,一边是爱情。
汪恩甲终究选择当了缩头乌龟,不再联系萧红。
萧红的父亲嫌弃萧红丢人,将她软禁在家中,不让见人。可萧红若是自此安分,便也不是萧红了。
她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逃出家。
为了生存,她又主动找到汪恩甲,恢复了交往。这一次,他们住进了附近的旅馆,并且怀上了孩子。
即将临盆的时候,汪恩甲丢下了她,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千疮百孔的感情
汪恩甲消失后,萧红被困在旅馆,每天被老板催房费,挺着大肚子,饥寒交迫,就在这时萧军出现了,完美的演绎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故事。
或许是绝望中的一缕阳光。
就这样,怀着孩子的萧红和萧军在一起了!
萧红的生命力,是远胜于张爱玲的。
倘若她没有早逝,恐怕会有一场接一场恋爱,或一个接一个的男友。遇到分手,缓和一阵,她又可以欢天喜地的去谈下一场。
为了能让自己和萧军的感情之路走得坦荡一点,萧红狠心将刚生下来的孩子送了人。
在萧红心里,她不愿意活在前段屈辱的感情中,更不愿意在这段新的感情中增添累赘。
只是,现实哪有那样简单。
两人相处中,萧红发现萧军有很强烈的大男子主义,并经常多处留情与别的女人厮混,不开心的时候甚至还会家暴。
为了自救,她多次选择离家出走,但最终还是忘不了萧军。
当然,这段感情最终还是走向了消亡。
或许有人会说,在感情这条路上,萧红总是很放纵。其实,萧红的放纵中还参杂这一些懦弱。
因为童年的凄惨,她渴望被呵护,渴望获得安全感。
幸运的是,她拥有超强的生命力,让她能在悲惨的生活力,一直焕发活力,也成了著名的才女。
细细探究下来,萧红的一生,比她的文字还要丰富多彩。
如何评价民国才女萧红?
我是萧红故乡的人,我为呼兰出现一位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感到骄傲和光荣。萧红的人生是凄凉的一生,抗争的一生,追求光明的人生。她仅仅在人世间31年,却是留下了《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多部作品。呼兰小城养育了萧红,萧红的《呼兰河传》让呼兰名扬海内外,所以说,萧红是伟大的作家,东北进步作家的杰出代表。我写过萧红的有关文章,也期望文友们去呼兰萧红故居和展览馆去参观。
如何评价民国才女萧红?
“我在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很多年后,在生命垂危之际,萧红静静躺在床上幽幽的对此时此刻,陪在她身边的,那个叫骆宾基的青年如是说。外面的世界,此时已是时局紧张,炮火随时会蔓延到她眼前,可她却难得的拥有了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刻,在她的娓娓道来里,她一生的红尘往事凝成了传奇。
萧红
萧红一生情途多舛,她的感情史里绕不开三个男人——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
与汪恩甲的感情,一开始萧红是拒绝的,她不接受这个未婚夫,不愿成为一个家庭主妇,所以她逃到北平,奈何她一个女子,举目无亲不说,经济日益窘迫,而那时汪恩甲到来了,或许是出于感激,又或许是迫于无奈,她最终还是和汪恩甲在一起了,汪恩甲供她继续读书,直到他们钱财用光。回到家乡后,汪家人拒不接受萧红,他们赊账旅店住宿,大半年后,萧红怀孕了,而汪恩甲在之后一去不复返。
萧军和萧红
汪恩甲的离开给萧红带去了莫大的打击,她被旅店拘留,万般无奈下,她给报社写信求助,再然后,她遇到了命中注定的最刻骨铭心的爱人萧军。二萧的爱情真挚热烈,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们有情饮水饱,彼此扶持,彼此鼓励,可他们都是富有魅力的人,萧红的才华足以吸引世间无数男人,而萧军与生俱来的男子气概又总是能吸引到旧时代背景下,灵魂空虚的女人,他们分分合合,最终不得善终。
1938年,萧红,端木蕻良摄于西安
二萧分手之际,萧红已经怀了萧军的骨肉,可饶是如此,端木蕻良还是执意娶萧红,并给了她一个婚礼。
可这段婚姻里,端木始终不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有担当的男人,他能包容萧红的过去,却无法在紧要关头护她周全,他是锦衣玉食惯了的少爷,当风云变幻莫测之时,他选择的是自己独自前往重庆,而萧红,如果不是靠着每次困难之际有朋友相助,早就客死异乡。
三段情感纠葛,段段都是故事,萧红的这一生里,或许她自己都很难回答自己最爱谁,但,如果说谁最爱她,这个问题或许有答案,只是这个答案,既不是汪恩甲,也不是萧军,更不是端木蕻良,而是另外一个人。
晚年的骆宾基
在萧红人生的最后几年,身体犹为虚弱,而陪在她身边最多的是骆宾基,一个小了她整整六岁的男子,他懂她知她,面对萧红,他尊称其为“先生”,可朝夕相处里,对她却是情根深种,只是啊,情深缘浅,他的爱,没有来得及表达,就只能隐于岁月,止于唇舌。
《黄金时代》汤唯饰演的萧红
萧红遇到的男人,都认为自己懂她,可其实他们都不懂,唯有骆宾基,他其实都懂,所以他才会说,萧红不停地写作,寂寞和抚慰都来自写作。是的啊,萧红的一生,终究还是寂寞的,所以,她在文学上快意潇洒,却在感情里慌了手脚。世人记住了她的作品,更记住了她的绯闻,在所有逝去的时光里,她的笑与泪在光鲜里,多了一份刻骨,令人对她难以忘怀。
如何评价民国才女萧红?
她是现代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对萧红来说生命是短暂,一生家庭婚姻充满了曲折风味,她的文学作品似乎就是她人身追求道路的演绎。
如何评价民国才女萧红?
萧红是一个很有天赋和才华的作家,她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可惜人们对于她的感情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她作品的关注。对于这一点,萧红本人是有感觉的,她曾经对骆宾基说过:‘’也许,每一个人都是隐姓埋名的人,他们的真面目都不知道。我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
不得不说萧红的写作才华有自己的天性在里面,萧红认识萧军后,萧军挖掘了萧红了文学才能,他鼓励萧红尽心创作。萧红和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跋涉》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巨大轰动,受到读者一致好评,两人在东北文学界声名鹊起,当时两人并称“二萧”。
两人从东北到达上海后,认识了鲁迅先生。虽然她在东北有一定的名声,但是对于中国文坛,她还处于文学创作的萌芽期。叱咤文坛多年的鲁迅看出了她身上的潜力,称她是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作家。
在鲁迅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萧红的写作之路越来越顺畅。
到上海一年后,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出版,鲁迅先生亲自作序,并向出版社推荐。鲁迅先生在序中写道:
”生死场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表现得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生死场》在文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一炮而红。
在文坛的朋友看来,萧红的写作水平是高于萧军的。在电影《黄金时代》里面,萧红萧军共同的朋友称赞萧红的写作水平高于萧军,萧军心里是不服气的,这一点也影响到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萧红的绝笔之作《呼兰河传》更是她文学的最高水平。
萧红一生苦大于乐,半生飘零,没有一个陪伴始终的爱人。这和她从小的成长环境和缺乏安全感有关。她太过依赖男人了,所以总被伤害。
不管她的私人感情如何,依然抹杀不了她的文学地位。
欢迎关注@乔言儿 ,书评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我们一起读书成长。
如何评价民国才女萧红?
萧红,一位被誉为30年代文学的洛神,被鲁迅称为当时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一生命运多舛却敢爱敢恨;颇具文学才华却英年早逝;一次次地被爱却又一次次的被爱伤得体无完肤……
今天的很多人,提起萧红,会说她太"作",并把她一生命运的坎坷甚至青年的贫困潦倒与临死前的孤苦无依归结在她的"作"上,我觉得这是不客观的。萧红的"作",不过是为了寻求爱而被命运裹挟的过程。一个从小缺爱的小女人,不断地去追寻爱、求索爱,又有什么错呢?
除了是对爱永不言弃的追风者,萧红还是一位大胆无畏的反抗者,从呼兰河畔的封建家庭出走那刻起,她就是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有着破釜沉舟的决绝,不管多苦多难,也没有了再回头的可能。
然而在那个乱世,光有胆量是不够的,她的性格及行事风格,无疑与她的境遇有关:第一个是毫无担当的浮纨子弟汪恩甲,第二个是出轨成性且大男子主义严重的萧军,第三个是软弱自私的端木蕻良。她与萧军同居时怀着负心人的骨血,孩子生下来却养不起;她嫁给端木时又怀着萧军的血胎,孩子生下来就已夭折。枕边人与腹中胎儿的割裂,骨肉分离的剥离,流离失所的生活,损耗着她的肉体也折磨着她的灵魂。
她是一个感性的女子,灵气、单纯而淳朴,敏感、倔强而多情,有一颗率真的赤子之心。她的作品,是天才式的、喷发式的灵性写作,文字平淡而凄美。当面对国土沦丧民族危亡,她还是一位热血青年,毅然加入抗战文艺队伍,以笔为枪,写下多篇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
李健吾曾在《咀华记余》中写道:"在现在中国妇女里面,有四个人曾经以她们的作品令我心折,我不想把她们看做流行女作家,因为侮辱她们,等于伤害我的敬意……最可怜的一位,好像一个嫩芽,有希望成长成一棵大树,但是虫咬了根,一直就在挣扎中过活,我说的是已经证实死了的萧红。"最后,他这样评价道:萧红的前途应当没有穷尽。
前途没有穷尽的萧红终究还是在三十一岁那年"不甘心"地穷尽了她的生命,为爱求索一生,她可能是累了吧。也许在另一个世界,多才的她会找到一份唯美长情的真爱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