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丁克家庭”走向晚年,他们日子过得如何?是否后悔?
我邻居有一对“丁克”夫妻,现在已经退休在家,按他们的经历,我建议大家如果来的及,赶紧要个孩子。
中国自古以来对家庭观念极为看重,在夏商周时期,一个靠血缘关系维护权利的制度逐渐诞生,那就是宗法制。儿孙满堂,天伦之乐成了每一位人理想中的老年生活,似乎也成了评判此人这一生是否虚度年华的标准。
再者,中国传统美德文化中,“孝”常常位于美德文化的首位,“延续香火”就是对父母表达孝道最好的方式。
在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的准则中就提到一条,“无所出,可休。”
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子如果没有生育能力或者不生育,男子可以休妻。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孩子对家庭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一种新兴家庭,“丁克”家庭的诞生为什么古人对孩子有如此深的执念呢?
古人云:养儿防老。古人认为,生出的女儿出嫁以后就像泼出去的水,儿子才是老了以后可以依靠的人,这也是人们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会也越来越多的人呼吁男女平等。
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家庭——丁克家庭。
“丁克”是指在社会中一部分群体具有生育能力,但是选择终身不生育不扶养孩子。
而“丁克家庭”是指选择终身不生育孩子的工薪阶层夫妻,也就是夫妻双收入无子女。他们敢于挑战社会的权威,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为什么会有“丁克一族”这种现象既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孩子的执念都如此深重,那么为何还会有人选择丁克呢?我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夫妻双方年轻时受到强烈的传统文化影响,特别是家庭方面的影响,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对传统的结婚生子育儿有着非常强烈的抵触心理,从而拒绝孩子的到来。
第二,个人特性比较自私自利,认为孩子的到来务必会影响到自己的美好生活,那还不如选择不生育。
另外随着女性地位在社会上的提高,女子不再是封建社会时期的生育工具,女性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对事业更大的追求,不愿意在家相夫教子做个全职妈妈。
第三,受到自身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自身童年时期总是被父母打骂,或者受到父母虐待,抛弃,内心有强烈的心理阴影,对亲子关系没有信心,甚至有强烈的恐惧感,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未来遭受到这种待遇,因此选择不生育。
第四,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主观上认为自身的工作不够稳定或者收入来源不足以扶养孩子,没有能力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不想冒险生下孩子。
而且,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啃老族”的例子,父母老了以后不但不能享受到孩子尽的孝心,还要继续承担孩子的生活开销和花费,甚至帮忙扶养孙子孙女。
第五,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认为衡量家庭幸福和感情丰富的标准并不是靠孩子来判断的。
加上主观上认为当今社会,养儿不一定能防老,相反还会影响到老年生活的逍遥自在,夫妻双方互相陪伴也能把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的舒适和提高生活质量,因而孩子早已不是一个家庭的必需品。
邻居有一对“丁克”夫妻,现在已经退休在家,按他们的经历,我建议大家如果来的及,还是赶紧要个孩子。那些当初选择丁克的夫妻,当他们步入晚年生活后,没有儿孙的生活内心还真的如他们年轻时的那样潇洒自如吗?有没有后悔呢?
众所周知,新闻联播的主播员康辉就是丁克。无论他的母亲如何劝说夫妻二人,他们坚持不要孩子。
可是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时,他表示,他的母亲在去世前,嘴里还一直喃喃低语地说道希望能够抱上孙子。他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一定会满足母亲的这个心愿!
邻居有一对65岁左右的夫妻,双发都是工薪阶层,他们在结婚前就已经决定不生孩子。
如今夫妻俩相互陪伴对方走过了40多年的岁月,前半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存款,如今退休了,每天牵手出去遛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去旅行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家中需要料理的家务也少,也不用为孩子的事情操心,看似过得逍遥自在。
但是也有的夫妻表示,到了老年后发现每天和老伴在一起的生活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家中每天都是静悄悄的,有时看到别人带着孙子孙女去玩,心里还是羡慕不已的!真希望家中也能有个“活宝”,给生活增添一点乐趣和生趣。
例如我邻居的那一对丁克夫妻,看上去日子过得很潇洒,嘴上说着不羡慕那些有儿有女的家庭,可每到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吃团圆饭之时,他们家中只剩下夫妻俩大眼瞪小眼,叨叨着一点气氛也没有。
老爷子更是有趣,每天嘴上跟老伴吐槽我爸:“你瞧瞧那老张,每天多累啊!约他下棋都没时间,说要带孙女,孙女就像他的跟屁虫一样黏着,换我我可受不了这折腾!”
嘴上这样说,但他又经常我家跟我女儿玩,教她读书识字,还经常为我女儿准备些小礼物。
我想,如果再给他们夫妻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选择生育孩子!
总结虽然当初选择丁克的人,有的认为不后悔,毕竟自己趁年轻的时候实现的自己的价值,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老年以后也不需要为孩子的事情操劳。
但我认为大部分的丁克家庭,到步入老年后看到身边的老人膝下承欢,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内心一定是后悔的!
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育孩子,延续香火。毕竟宗法制对中国人有着数千年的影响,人们根本无法真正脱离古代封建的生育观念。
那么对于丁克家庭,大家又是如何看待和评价的呢?
中国首批“丁克家庭”走向晚年,他们日子过得如何?是否后悔?
经常会听见有人劝说丁克夫妇:赶紧趁年轻生一个孩子吧,别到老了不能生再后悔。
要我说,此类的劝说还是少点,你不是人家,怎么能体会人家的想法?“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看来,有生育能力而主动选择丁克的夫妻,大多都是拥有强大的内心,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不依靠孩子,也能有精神寄托。
当然,“丁克”不要孩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是主动选择丁克,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养好一个孩子,或者没有必要养一个孩子来维系家庭。也有不少是被动选择丁克,因为不能生育或者独生子早亡,而被动选择丁克。
争议最大的,当然是那些有能力生孩子,却主动选择丁克的人。
第一批丁克一族,到现在大部分已经步入中老年了,他们有没有后悔?没有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认识的几对丁克一族,结局还是不一样的。
老张夫妇:
这是一对众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在二线城市拥有好几套房产,两人的工作都是文职一类,典型的文学青年。众人羡慕这一对神仙眷侣,他们年过30的时候,还像初入大学的学生一样,手牵着手逛街游玩。
出身于农村家庭的他们,自然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好在两人精神独立,不为所动。再后来,两人卖掉大部分房子移民海外,买了庄园别墅,过起了更自由的生活。国内还留有一套小房子,做起国际贸易的他们偶尔还会回来,一身轻松,潇洒自如。
如今,老家的父母早已去世,没人再催他们了,生活更加惬意,让人羡慕不已。
头条丁克夫妇:
在今日头条上,也有不少丁克夫妇,我关注的一对夫妻,似乎就是电视剧里的“神仙眷侣”,出国自驾游、钓鱼、吃美食,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夫妻二人配合默契,恩爱无比,做什么都能同步,生活是如此美好。他们有好的工作,有住房,有共同的业务爱好,相互关爱,相互体谅,没有孩子,生活得更充实。
而且,因为没有孩子拖累,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经常去父母那里吃饭,经常见面一起旅游,没有养育下一代的矛盾,日子过的非常轻松。
以上这两个例子,是我知道的“丁克”比较成功的例子,当然,也有中途后悔的。
我一个50岁的女同事,她和老公从结婚开始约定“丁克”,结果丈夫中途后悔,想生孩子“传宗接代”,而我这个女同事当时不到40岁,虽然还有生育能力,但仍然坚持丁克,导致两个人离婚。
如今,男的早已结婚生子,我的女同事则继续丁克,每年都去出国旅行,一个人住着160平米的大房子,每天想做饭就做饭,不想做饭就去找个时尚小店坐下来细细品尝,那种生活让我们这些灰头土脸的孩儿妈羡慕不已。当然啦,她有强大的内心,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好,我们未必有。
仔细想一想,选择做丁克一族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1、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父母和外界,而是来自于丁克夫妇自身。
首先自己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有足够好的情感寄托。但凡能主动选择丁克的夫妻,大多是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有共同的爱好,能够安于没有孩子的生活。
不说别人了,就说我,我就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所以需要生养孩子,靠养孩子来促使自己慢慢成长,这一点是比较惭愧的。
2、自己足够独立,不受父母等外界的影响。
在我们这个比较传统的社会,结婚生子还是最普遍的社会形式,如果没有孩子,父母会不停地催促,社会上,同事朋友也会认为“有病”,甚至怀疑“没有生育能力”。
所以,想要丁克的人,还得承受得住来自外界的压力。
3、老了之后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渐渐淡化了,因为即便有孩子,老了也大抵很难指望得上。现在买房就业压力那么大,孩子们未必能过好,又哪里有能力管老人?能逢年过节嘘寒问暖就不错了,不要指望他们伺候。
老了就算有子女的,咱有养老金也要靠自己,不能动了就去养老院。养老越来越不能指望儿女了,“养儿防老”的思想也该改改了。
有人可能会说丁克一族到老了,因为没有子女会很凄惨,其实都一样,有儿女的,整天为儿女牵挂,为孙辈操心,一天天过的灰头土脸,也未必不凄惨。
各有各的好处,而且,丁克一族将来可能会越来越多,大家就见怪不怪啦!
中国首批“丁克家庭”走向晚年,他们日子过得如何?是否后悔?
多年前,笔者的一位朋友,是一个丁克家庭。后来,男方生病卧床多少年,一直由女方照料。起初,双方的感情不错,女方对男方的照料也很精细。
但是,随着女方年龄逐渐增长,体力精力都不如前,开始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因此,怨言则渐渐多了起来。不仅如此,女方也后悔身边没有孩子,否则,就会好得多,轻松的多。
这就是一个丁克家庭的结果,也是丁克家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这也意味着,丁克家庭在年轻时,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年龄慢慢变老,很多问题就出现了。丁克家庭的优越性,也在年龄变老中渐渐消失。
那么,丁克家庭的成员们会不会感到后悔么?当然会,虽然不说,心理肯定想过。尤其有一方走掉的另一方,后悔的感觉会更强烈。而年轻时丁克家庭的快乐和幸福,也都会越来越弱,甚至全部转化成后悔。
所以,千万不要图一时快乐,而要想想未来的生活,避免让未来年老时后悔。
中国首批“丁克家庭”走向晚年,他们日子过得如何?是否后悔?
中国首批“丁克家庭”走向晚年,他们日子过得如何?是否后悔?
我身边就有两个“丁克家庭”的朋友,当然我们年逾30刚刚算是人到中年,也算不上是首批“丁克家庭”但是在我跟朋友两个家庭的日常相处上看来,真没什么不好的,而且很多朋友们还会非常羡慕他们,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在经济上的压力会因为没有孩子而少了一大半。
说个真事儿我爸爸的老朋友,跟爸爸关系达不到铁磁的程度,不过也可以说是非常要好的那种了。他年纪比我爸爸大上两岁,所以我都是叫他大伯的,他和他爱人属于是被迫做了“丁克家庭”的,年轻时不是铁了心就不想要孩子了,而是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孩子,后来年纪慢慢大了也就干脆放弃了,两个人在一起天天都是二人世界。如今我父亲68岁了,大伯刚好70岁,他老伴69岁。两个人身体都挺好的,有时候来我家做客,跟我爸爸聊起来就会半开玩笑的说是没孩子惹他们生气,所以每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的把对方当成是孩子,这样的日子也过得舒心,所以就心宽身体好不生病。最近两年两个人都到处去旅行,更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节奏了。看着年纪一大把还要帮孩子们带孩子的老朋友们,他们甚至很庆幸自己没有孩子,是“丁克家庭”所以才能活的更洒脱和自由。
说说朋友身边有两个做“丁克家庭”的朋友,跟我熟的都是女孩子。也曾经问过他们想没想过老了怎么办?其中一个很诧异的望着我说,“你该不会是还持有养儿防老的老观念吧?”我赶紧摇头。“那不就得了,那我跟你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想想也是,我们有孩子的不会真的指望孩子养老,长大了他们喜欢出国、做丁克、不婚甚至喜欢同性都有可能的,做父母的都不愿意拖累孩子们,那么其实丁不丁克的真就没什么差别了,无外乎我们有孩子的人,参与了孩子们的成长,而“丁克家庭”选择了二人世界。
丁克家庭会不会越来越多最近看到一个话题的讨论,未来“丁克家庭”会不会越来越多?我觉得显然是一定会的。中国首批“丁克家庭”走向晚年,他们的日子过得都不错,或许有人会后悔,但是当经历了大半生的蹉跎岁月后,大部分都是释然的,无论当初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了做“丁克家庭”如今都已变成了人生过往。
回顾问题,中国首批“丁克家庭”走向晚年,他们日子过得如何?是否后悔?我想各有各的活法吧,有的年过半百突然又决定要孩子了,有的两个人激情褪去最终分手了,有的就想我父亲的朋友一样,相扶到老一切安好。
中国首批“丁克家庭”走向晚年,他们日子过得如何?是否后悔?
这是我闺蜜亲戚家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闺蜜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她姨妈家没有孩子,所以姨妈和姨夫对她特别特别好。在她小时候,她爸妈工作特别忙,她大部分时间都在住在姨妈家,由姨妈和姨夫照顾的。
在她小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过她妈妈和她姨妈,为何姨妈不生个小妹妹或者小弟弟陪她玩呢?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她问姨妈的情景:“姨妈,你怎还不快生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啊?”当时,姨妈搂着她,只流眼泪,不说话。在她第三次问她妈妈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妈妈狠狠的警告她:“你姨夫年身体受伤,生不了孩子。以后你不许再问这个问题了,会很伤你姨夫的心。”
以前,她还小,完全不懂为什么。直到她长大,也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明白这么多年姨妈和姨夫对她好的原因,才明白妈妈当年不许她再问的原因了。
原来,姨夫那年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时候,为了救个孩子,而从山上摔下来,受伤很严重。当时医疗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导致姨夫失去了生育能力,他们被迫成为了“丁克一族”。
而姨妈这么多年,无法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这是她最大的遗憾。不管姨夫对她有多好,多么的愧疚,姨妈心中始终都有遗憾。
现在,她姨妈和姨夫已经六十多岁了,每次她回老家看姨妈和姨夫,他俩都特别高兴,恨不得把平时自己积攒的好吃的全拿出来给她。听她妈妈说,姨妈他俩越到老年,越孤单,也越后悔当年受伤之前不早点要个孩子,以至于后来受伤再也不能生孩子了,他俩更后悔当年没听从别人的建议,去抱养一个孩子。抱养的孩子,即使不是自己的亲生的,但自己养大的,也不至于落得像现在晚年一年如此孤单啊。
闺蜜曾经不止一次的跟我说:“鱼儿,你知道吗?我每次回老家,看到我姨妈和姨夫,我就想哭。他俩对我实在是太好太好了,他俩把所有盼孩子的心,全部放在我身上,可是,我却无能为力的满足他们的心愿,多陪陪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如此孤单。”
闺蜜说她姨妈和姨夫现在是拿着退休金,却有种没处花钱的赶紧。他俩太喜欢太喜欢孩子了,六十多岁的人了,家中没有孩子,只能养条狗,把狗当孩子对待。
哎,我想,这应该是大部分丁克家族的现状吧。也许,有的人不后悔当年的决定,但大部分人是后悔的。即使被迫丁克的,也有后悔当年不抱养一个孩子吧。
我是“幸福鱼儿”,情感领域创作者,两宝宝妈!分享情感故事、解说婚姻生活!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中国首批“丁克家庭”走向晚年,他们日子过得如何?是否后悔?
我的舅舅就是丁克家庭,从他们现在的状况来看,我只能说,丁克家庭,晚年很艰难,劝那些想要丁克的家庭,在看了我这篇文章后,能够及时醒悟,如果年龄还来得及,赶紧生一个。
舅舅今年55岁,舅妈53岁。舅舅是在县城里当老师,舅妈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出纳,他们是在别人介绍下认识的,两人认识不久就在一起了,结婚后,他们也像很多丁克族一样,选择不要孩子。
但是当时双方父母极力反对,天天催着他们要孩子,舅舅舅妈拗不过父母,最终拖到31岁的时候不得不生了一个孩子。生了孩子后,舅舅舅妈也照顾得很仔细,天天围着孩子转,原本丁克的念头也越来越淡。
可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在孩子6岁的时候,舅舅舅妈把小孩带回老家去玩,却不想小孩跑到池塘边玩耍,不小心掉到池塘里,由于没有及时发现抢救,孩子被淹死了,舅舅舅妈十分伤心难过。大家都劝他们再生一个,说他们四十不到,还年轻,还可以再生。但是舅舅舅妈拒绝了,他们最开始都不想要孩子,要当丁克的,为了不让父母操心才生了一个,现在孩子淹死,说明这是天意,所以他们坚持不再要孩子,任别人怎么劝也不听。
舅舅四十二岁的时候,外公外婆又劝舅舅他们去领养一个孩子,用外公外婆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孩子,以后你拿什么来养老,你老了谁来照顾你,但舅舅却嗤之以鼻,舅舅说,等我老了走不动了就去养老院,那里有专门的陪护。外公外婆听到后气愤不已,但却也没有办法。
直到今年一月份发生的一件事,让舅舅对丁克感到后悔不已。今年一月,舅舅已经五十五岁了,那天他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舅妈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在医院做了手术,要在医院待一段时间恢复。舅舅的亲朋好友也都陆续去看望了他,我们家跟舅舅关系特别好,所以去了好几次,第二次去的时候,我看到舅舅舅妈在吃盒饭,我说:“舅妈,舅舅这生病了要吃点有营养的啊,你咋给点个外卖呢,”,舅妈唉声叹气的,“我也想啊,你看就我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家又离医院远,哪里有时间给你舅舅做营养餐,你外公外婆年纪也大了,也帮不上忙。”舅妈抱怨,我们也没法,虽然我们去看望的时候可以帮下忙,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工作,没法长时间陪着他们。
就这样舅妈一个人伺候舅舅吃喝拉撒,本来舅妈的身体也不好,终于在连续伺候了舅舅五天后,因为扶舅舅去上厕所,舅妈一个没稳住,连同舅舅一起摔在地上,伤到了骨头,这下两个人都躺倒了病床上没人伺候了,外公外婆年纪大只好请了个保姆。听到舅舅舅妈都住院了,我们又来探望,只听舅妈总是唉声叹气,一会说保姆照顾不周到,一个人照顾几个病人,一会又说外卖,医院食堂里的饭菜吃得都想吐了,每次都盼着我们去的时候给她带好吃的,话里话外,就是想要有个亲人在边上伺候。我们听着也是一阵摇头。
一个月后,舅舅舅妈出院了,我们带着孩子去看望他们,舅舅舅妈抱着我们的孩子又是亲又捏,喜欢得不得了,我开玩笑说:“舅舅你们这是转性了啊,这么喜欢孩子,不当丁克了,”舅舅说,“唉,经过这次生病啊,我才体会到,当初你外婆外公的话多么有道理,没有孩子,老了真的难啊,生病没人照顾张罗,虽然我们有点积蓄可以请保姆,但保姆哪有亲人好,你给一分钱就做一分事,不给钱不做事,没有亲人在旁边盯着,你还得把保姆喝好点,防止他暗中使坏。”舅舅的话让我一阵感慨,我说你们现在领养一个孩子呗,生孩子肯定没戏了,舅舅长吧一声,现在我都五十五了,领养个孩子,等他十五门岁的时候我都七十了,那时候我要要照顾,孩子也要人照顾,怎么得行嘛。舅舅的难题似乎还真不处理。
回去的路上,我思考着舅舅以后的日子,越想越觉得艰难,随着年纪的增长,舅舅舅妈身体只会越来越差,生病的概率会变大,要是再生病了谁来照顾?就算以后进养老院,可是没有身边的亲人盯着,谁知道养老院里是什么样,在里面万一被欺负,被虐待了谁知道,谁来替他们出头。亲戚朋友也只是在你出状况的时候来看望一下,哪能像子女,身边的至亲一样精心照顾,时刻留意你的状态。
以上要是觉得有用的话,感谢支持关注点个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