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农村孩子拼命上大学,真的有必要吗?能改变命运吗?

非常有必要!不上大学还能干嘛呢?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也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就拿我们家乡来说,虽然算不上十万大山,可是出趟县城也得走差不多一个钟的山路!然后搭班车还得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你能想象得到这种大山的生活吗?屋前是山,屋后是山,就连窗外也还是山!我们这儿如果哪家出了个大学生,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事情,可以说是出人头地了!

我嫁过来这地方虽然不久,但是我非常了解当地的人,他们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大学,就算所谓的“三流”大学也好,这样就可以离开大山,毕业后能找个不错的工作了,不然的话一毕业就只能打工,然后继续生活在这大山之中,如此循环……

做父母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做打算,这是正常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农村的孩子珍惜上大学的机会,这也是为了自己的以后做打算,努力你就有机会,农村孩子上大学就是出路啊!不然就会没出息

有些农村孩子拼命上大学,真的有必要吗?能改变命运吗?

我今年48岁,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现在是某油田的一名中高层干部。我出生在河南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在我7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父亲去世时,弟弟5岁,妹妹2岁,母亲没有改嫁,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她这个身高不到1米5、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农村单身女人身上,其中的艰难辛酸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如果没有我后来拼命的读书上大学,我家的命运可能再也无法改变。我想以为的亲身经历来告诉朋友,农村的孩子拼命上大学,真的有必要,真的能改变命运!

父亲去世的那一刻,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家的天塌下来了,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10多亩的田地,还有给妹妹治病所欠下的9千多块钱外债,别说在七、八十年代,就算是在现在这个年代,遇到这种家庭变故也很少有人能承受得住,在我的记忆里,不知道看到过多少次母亲在半夜哭泣的情景。

在村子里,很多人家都怕我们家,怕我们家去找他们帮忙干活,怕我们家去找他们借钱,其中就包括我的亲叔叔,父亲去世后,叔叔家和我们家便形同陌路,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欺负我们。我家有一块土地挨着他家的土地,有一年秋收之后,大家都忙着犁地播种,叔叔家先犁的地,我家去犁地的时候,发现我家的地被叔叔家犁走了很多,母亲去找叔叔的时候,叔叔一口咬定他没有多犁我家的地,母亲让他去看一下地界,他也不去,婶子还骂我母亲说想占他们家的便宜。

和我们兄妹同龄的孩子村子里有不少,但是我们却没有可以玩儿的同伴,那些孩子总是嘲笑我们兄妹每天穿得像个要饭的。妹妹的衣服上有一个大的破洞,有一次她放学回家的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戏弄,把她衣服上本来就有的破洞一扯两半,我打了那两个孩子,母亲回家狠狠教训了我一顿。

被人瞧不起、被人欺负的时候,母亲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忍气吞声,她对我们兄妹三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出门千万要听话,千万别和人家发生矛盾,你们都还小,咱家惹不起人家。”

值得让母亲欣慰的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县城的一所高中,县城离我家有三十公里的路程,坐汽车要2块钱,高中三年,我只回家过6次,都是在放寒假暑假的时候。

学校食堂的饭菜虽然不贵,我每次吃饭都是吃最便宜的,所谓的最便宜,就是买一个馒头,然后去喝点开水,家里有弟弟、妹妹,我是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上我长期的营养不良,1米75的我才一百零几斤,我在教室里晕倒过好几次,但我不敢告诉母亲。

母亲和我一样,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她遇到的事情也很少再告诉我。在学校吃饭是用饭票,学生从家里把小麦拉到学校食堂,然后才能换取饭票。有一次冬天母亲来学校给我送粮食,舍不得坐车,她就和弟弟用架子车拉着两袋小麦从家来到学校,早晨从家出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下午了,换完饭票他们又匆匆的赶回家,弟弟后来告诉我说,他们到家时都凌晨了,期间,他们只是吃一点馒头。

和我同龄的孩子很多早早就不上学了,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在外面挣了不少钱,我们兄妹三个人一直在上学,村子里有的人会嘲讽我们:“家里就那条件,还上啥学?又考不上大学。”他们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多少年来,我们村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

弟弟、妹妹的学习成绩很差,因此我对自己的学习从来不敢有任何的放松,那时大学毕业国家分配工作,对于别人的嘲讽,其实我并不在意,我知道,只有考上大学,家里的状况才能改变,不然,一家人的苦日子永远也到不了头。

高考结束了,我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我成了我们那一片第一个大学生。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一个难题,学费的问题,弟弟妹妹知道自己学习不好,他们对母亲说,他们不上学了,他们出去打工供养我上大学,母亲虽然知道这样对不起他们,但当时的家庭条件,要想我去上大学,这是唯一的选择。

在大学期间,我依然不敢放松自己,学习专业的时候从来都是认认真真的。大学期间,我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教我的一个教授对我很不错,他经常会邀请我去他家去吃饭或者讨论一些课程方面的问题,在此期间,我认识了教授的女儿,我们彼此互有好感,教授和他女儿并没有嫌弃我的家庭出身。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一个油田,当时那个油田有福利政策,大学生分配房子且可以带一个亲属。考虑到妹妹是个女孩儿,在学历不高的情况下以后可以嫁得体面一些,我把妹妹带进了油田。后来油田又招石油工人,家属可以优先录取,我给弟弟报了名。就这样,弟弟妹妹也都有了正式的工作。

相比于村里的那些同龄人,各个方面都还不错的也就是我们兄妹三人了,母亲在其他人面前也终于抬起了头……

如今,我已步入中年,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很多事情都已经不重要,唯一让我觉得重要的事情,就是我考上大学,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我的命运及整个家庭的状况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模样。我想说的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想要活得好一些,上大学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我的观点未必绝对正确,但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来说,确实如此,尤其是在那个年代。

写在最后: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村子一家人的故事,他家的故事也改变我们村子很多人的看法,上学真的有用,从他那之后,从我们村子走出的大学生一批又一批,走出去的人多了,外面的新理念也慢慢被他们带回了村子,人与人之间不再嫉妒,更多的是包容、互助、和谐。农村孩子读大学,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前途命运,建设新农村更需要他们!

有些农村孩子拼命上大学,真的有必要吗?能改变命运吗?

我老公吧。母亲去世,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懒汉。读得985。大学研究生全助学贷款。由于穷,不想读研,但本科专业冷门不好就业,考了热门专业的研。研究生临毕业,放弃直博和留学,因为实在没钱。毕业进国企。第一年年薪10万,转正20万。现在工作12年,年薪50万。指的税前,税后没这么多。给老家盖了房子,供了弟弟上大学,娶了我(研究生毕业,大学老师,父母公务员加教师家庭,陪嫁还行),生了俩娃。

反观他弟,不好好学习,读得二本,大学还没毕业。三十出头了,一份存款没有,娶不到老婆。

他堂弟,三本,家里有房,县城有房,也娶不到老婆。因为工作收入低。

拼命上大学有没有用?

我讲没用,被人骂。

我讲有用,还是被人骂。

那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有些农村孩子拼命上大学,真的有必要吗?能改变命运吗?

有些农村孩子拼命上大学,真的有必要吗?能改变命运吗?

看到这个题目,我总是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感觉!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过去农村,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根本没有出头之日。新中国成立以后,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穷人的孩子进了学堂,终于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每一位家长的殷切期望!恢复高考以后,一批又一批的农村莘莘学子,带着父辈的希望,终于离开农村,走出大山,进入高等学府。他们学成以后,有的跨进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尽职尽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的走上各行各业,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总之,他们在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你看每年的高考日,成千上万的高考学子,在家长护考大军的陪同下,斗志昂扬地奔向庄严的考场,接受祖国的选拔!你再看,我们的交警同志,为了保障高考的顺利进行,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恪尽职守!维护交通!为什么?从考生参加高考的热度和国家对高考的重视程度来看,难道你还怀疑农村孩子拼命考大学没有用.没有前途?

好吧,我就举我儿子的例子吧!我父辈是农村人,我也想通过考学走出农村,可惜因为十年动乱终止高考,我希望的肥皂泡破灭了!后来我儿子参加高考,我就让他报考了军校。儿子很听话,也很争气,结果考上了名牌军校“空军工程大学”。军校毕业,在军队机关工作。副团转业,进入省政府机关工作。

好了,说到这,你对农村孩子拼命考大学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前途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清楚的答案了吧?!

有些农村孩子拼命上大学,真的有必要吗?能改变命运吗?

大家好,我是晓行致良知,专注于基础教育与学生成长,非常高兴与您共论教育话题。

农村孩子拼命考大学到底有没有必要,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这个话题常常被各个阶层的人提起。而且,在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有“读书无用论”的市场,这种论调到今天改头换面,变成了“读书无法改变命运”的说法。

我想说,读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我从小学习还算可以,小学毕业后我主动去了一个离家比较远的学校上学,因为它的升学率高。那时候在外求学非常艰苦,自己带馒头咸菜,夏天馒头两天就长了绿毛,冬天馒头冻得和铁疙瘩一样,萝卜腌的咸菜没有油,吃完之后,我甚至花过五分钱买盐蘸着吃。

除了父母,家里的亲戚大多不赞成我读书,理由就是,吃这么多苦,还不一定考得上,考上了也找不着好工作,不如辍学出去打工,一反一正五六年下来多挣不少钱。然后举例子,说谁谁谁毕业当老师,工资都发不出来。有个表哥问我,大学毕业回来能当个乡长不?我说不能。他说,那上这个破大学有什么用?

幸亏父母坚持,我自己也争气,我一路念到大学毕业。找了工作,成家立业,彻底跳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如今,那些没有继续上学的小学同学与兄弟姐妹,在经历了短暂的打工辉煌之后,现在大多过得比较辛苦。

我的几个侄子,在我的影响下,也都选择了读书考学这条路,大学毕业后都找了工厂或学校上班,过上了比较滋润的小日子。

还有几个侄子,没有上学,到如今30岁了,还找不到媳妇,愁煞了父母。

现在的社会,早已经不是原来靠种地谋生的时代了。当一批80后,90后的农民工进城之后,他们既不是城市人又不是农村人的尴尬非常明显,他们飘在城市里,不愿意回农村,当然也回不去了。他们甚至还不如父辈们,打工是为了增加收入,想回家至少农村还有个院子。

目前,读书还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

读书,可以获得一个文凭,这是敲开社会大门的一块砖,没有它,你只能在底层转悠,想要上升,非常之难。

读书,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眼界,改变观念。不读书,你只能从乡邻嘴里获取知识,眼界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少机会。为什么我的亲戚都不赞成我读书,就是因为他们认识的非农人士只有教师,而那时候教师混的还普遍较惨。一个没有纵深眼光的人,就只能看到眼下。

读书,还可以结交一帮优秀的同学朋友。人,生下来除了血缘关系,就是家周围的地缘关系,这些既无法改变,又范围狭窄。只有通过读书,走出去,接触新鲜的人和事,建立自己更广大范围的朋友圈,才能让自己和同学朋友一起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本领。

世界在飞速发展,当专科成了最低学历层次的时候,你连书都不读,你就想创造成功的人生,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要注意,现在已经不是80年代,那时候靠胆子大就能致富。

你可能看到读书的同学毕业找工作也很艰辛,但是他是在更高层次上艰辛,你又见过几个大学毕业生在劳力市场找工作呢?

读书,永远是能够让一个人进入更高阶段的最好方式。

不读书,农村孩子还有什么好的出路?

请,好好读书,好好上学!

有些农村孩子拼命上大学,真的有必要吗?能改变命运吗?

知识改变命运,要相信这句话不是空话假话。农村孩子读书上大学,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过自己改变命运的方式。

对于不上学的农村孩子来说,目前比较常见的出路,一是出去打工,二是学一门技术,三是自己创业。不否认这三种方式都有成功者,但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农村青年从事着相对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方面相对不高。

对比上大学的农村孩子。有不少人认为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饱和,毕业即失业,所以在一些地方,读书无用观点盛行。但以实际情况来看,每年高校毕业生几百万,没有找到工作的又有多少,国内高校的应届生就业率基本上在90%以上,就算有一些水分,平均80%该是有的。前几天看到有第三方机构公布的近三年本科毕业生行业平均薪酬,最低的也有4500左右,而最好的平均月薪超过3万。这完全有可能是事实,我身边一位朋友,今年大四,明年毕业,目前已经拿到一份工作合同,月薪2万,每月5千房补,年底奖金视情况10到20万,而他身边的同学,普遍年薪在15到30万。当然这是一流高校的毕业生情况,但至少可以说明,在努力达到的情况下,大学生可以获得不错的薪酬。

另外还有不错的附加值,比如医疗,教育,生活、工作环境,其他福利待遇等等,相比较而言都更有保障。真正学有所成的人,他根本就不需要为生存而烦恼,而是为突破而努力。

目前的社会情况,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非常迅速,可以遇见,未来若干年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转型,简单的商业模式也将改变,依靠传统的方式,没有强大的知识技术支撑来创业或者维持现状将越来越难。

在已经出现阶层固化,阶层之间流通渠道越来越窄的情况下,如果农村的孩子主动选择放弃,抱着固有的观念,只会把这个差距越拉越大,今后实现改变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