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老人能够节省到什么程度?

我家父母一直在农村生活,15年来天津给我们带孩子,平时老两口没事儿就捡纸箱子卖钱,我家一年四季基本上就是土豆白菜,平时买点鱼肉之类的肯定立马放冰箱说是留着等有客人了再吃,买的水果零食包括牛奶之类的全都给孙子留着,别人扔掉不要的衣服鞋子都捡回来穿,还一直试图说服我也一块穿,不知道这样的老人多不多见

1:土豆、胡萝卜不削皮。

2:上厕所总是去公厕。

3:牛羊肉放着不吃吃咸菜,等到放几个月了快坏了开始疯狂吃。

4:舍不得用洗衣机洗衣服。

5:饭永远吃前一顿的,水永远喝昨天的,水果永远吃快烂的。

6:一箱子水果从烂的开始吃,然后吃一箱烂的。

7:公司里发的东西总是攒着,说要留给孙子吃。

8:新衣服永远放着,从旧的开始穿。

9:不在水龙头洗脸,用脸盆节水洗脸,能用一天还不倒。

10:水果发霉了,也会把烂掉的地方切除,然后把剩下的吃了。

11:夏天再热,也不开空调。

12:节衣缩食20年给儿女买套房子。

13:感冒生病了不去医院。

14:衣服、床单破了总是补补又能用。

15:从来不给自己买东西。

16: 为了省钱,在老家从来不坐车,经常走着。

17:水永远都是多烧一壶。

18: 饭永远都是把一顿做够两顿的。

19: 水果永远是论筐买。

20: 老一辈就是觉得冰箱是万能的,放进去东西永远可以吃。

21: 买了车,但是不开经常走路坐公交,为了省油。

22: 总是吃咸菜,做的菜说吃不习惯,没有咸菜好吃。

23: 炒菜能不摘叶子的就不摘叶子,经常坏的也有。

24: 别人送的礼品,吃的,总得藏起来,等快坏了才会拿出来。

25: 推地的水,还留着,反复用。

26: 他们是觉得省钱了,然后生病了,还是苦儿女,也没省下钱。

27: 不怎么买肉,只买菜。

28: 菜从剩的开始热,吃一周剩的。

29:总是攒一堆购物袋当垃圾袋。

30: 内衣一穿好几年,舍不得扔。

31: 食物发酸了也会吃掉,吃完还没事。

32:牛奶成箱的不喝,等快过期了天天喝。

33:一个口罩,能带1月。

34:牙膏总得用的很干净,好多时候都得把里面的翻过来。

35:一做做一大锅,让少做点都不听,一锅一吃吃好几天。

36:洗菜的水,用来拖地。

37:不去医院,经常自己买药。

38:说就是年轻人不懂 说就是年轻人吃不了苦 总是苦难崇拜。

39:不舍得用电器,费电。

40:手机经常不用,怕打电话花钱。

41:抽纸还经常撕开用。

42:即便只有一点菜汤,也要兑里点其他的东西,然后一起吃了。

43:儿女扔掉的东西都会捡回来。

44:吃的舍不得,总是留给儿女,对自己从不花钱。

45:凉席好多年了,舍不得换。

你家老人能够节省到什么程度?

我家公公是离休干部,我家婆婆是机关科级退休干部,现在二人退休月工资合计有24000多元,这个退休工资应该是个不小的数字了,两人生有一儿一女,两个子女事业发展得也不错,并不需要两位老人支持,但是他们二人的生活得还是非常节省的,与工资所得完全不相匹配。如水果永远是苹果、梨子、橙子,总是采购最普通的廉价水果,而菜场就在家门口,就是不舍得买点高档的;家里常用的生活用纸都是买价格低的;一件衣服穿上好多年;机关里搞点活动发点礼盒水果总是要留给孙子吃,像这样节省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平时我们回家时总是希望老人吃好点,两人也是幸苦一辈子了,不容易。现在一双儿女已长大成家,不需要父母负担什么,两位老人该享享福了,但是得到的回话是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挺好的,对这样的生活状态感觉很满意。也许他们确实习惯了这样的简单的节省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月光族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吗?

你家老人能够节省到什么程度?

我家公公婆婆是退休老师,现在二人退休月工资合计有1万多元,这个退休工资在乡下应该是个不小的数字了,两人生有两儿一女,子女们事业发展得也不错,并不需要两位老人支持,但是他们二人的生活还是非常节省的,也许是因为他们那个年代过惯了苦日子吧!

首先,说说吃的方面吧。

早上永远是稀饭配咸菜,最多偶尔买两个馒头凑合,算是加餐了。我们经常跟他们讲,早餐应该吃好点,鸡蛋啊!面包啊!牛奶之类的天天换着花样吃多好,营养丰富,提高人体免疫力。天天稀饭稀饭能有什么营养。再说咸菜吃多了对身体又不好。可是他们都说现在天天有稀饭吃就可以啦!以前连粥都喝不上,能吃饱就行了,还讲究这个讲究那个。看来几十年前的老习惯他们是真的很难改变。

他们吃的水果永远是苹果、梨子、香蕉,总是到超市采购那些打折的廉价水果,有的水果都烂了,他们也买回来吃。而菜场就在家门口,就是不舍得买点高档的水果回来吃。有时家里的剩饭剩菜连吃好几天也舍不得倒掉。

再说说生活方面吧!

家里常用的生活用纸都是买价格低的;家里洗衣服的水淘米水之类的,用完后存在卫生间的大桶里,上厕所时就用这样的水冲冲。一件衣服穿上好多年;儿女买给他们的新衣也舍不得穿。

像这样节省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平时我们回老家时总是希望老人吃好点,两人也是辛苦一辈子了,不容易。现在儿女们已长大成家,不需要父母负担什么,两位老人该享享福了,但是得到的回话是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挺好的,对这样的生活状态感觉很满意。也许他们确实习惯了这样的简单的节省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月光族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吗?

你家老人能够节省到什么程度?

节省到什么程度,节省到用生命去节省的程度,你能想象吗?

我是跟着奶奶一起长大的,我奶奶的节省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小时候我习以为常,长大后才知道奶奶的节省行为有多不可思议。

首先从吃上说吧,从小到大我们家的一日三餐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这样的:

早上稀饭+馒头+咸菜

中午面条或者还是稀饭馒头咸菜

晚上清水煮南瓜或红薯,还是配馒头咸菜

奶奶蒸馒头,一次都是蒸一大锅,因为一般都没有配菜,所以吃的也少。一锅馒头往往吃到表皮发黑、开裂都还吃不完,一个馒头这顿吃一小半,下顿要热一热接着吃,这种馒头二次、三次蒸的时候容易泡水泡烂,但泡烂了也要吃完。

再说咸菜,对我爷爷奶奶来说,一生之中最不舍得用的可能就是盐了,无论是腌什么咸菜,盐都是死命倒,所以我家的酱豆、臭豆腐、腌萝卜等等,都是咸到让你发慌、发抖。这可能也不怪我奶奶,毕竟如果咸菜的咸度达不到,我爷爷这个严格的质检是要发飙的。所以基本上吃半个馒头就配大拇指大小的酱豆、咸菜就足够了,多了,你也受不了。

炒菜,是非常非常非常偶尔的事情,偶尔炒一个菜,我爷爷还总是要跟我纠结,到底是先吃菜再吃馒头,还是先吃馒头再吃菜的事情。我喜欢先吃一口菜再吃口馒头,而我爷爷认为这样的话就会多吃一口菜了,浪费,就老命令我先吃馒头,再夹一筷子菜,但我也不听他的,一两个月炒一回菜,我就是全吃了还能把家吃穷咋滴。不光如此,炒的这一盘菜这顿是不能吃完的,至少要留着下一餐再吃一顿,能留到第二天就绝不许今天吃完。

当然,家里也不是没有菜,农村嘛,最不缺就是菜园子了,留好菜籽或者东家西家借点菜种,不用花钱,花点力气就能打理出一园子吃不完的菜。

但是,炒菜费油啊,所以,我家菜园子的菜大部分都是等着烂在地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我奶奶都要倒掉很多发芽烂掉的土豆,也是我最爱吃的土豆。而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等菜园子里的甜瓜和番茄熟了,能时不时吃上那么一个,多了,奶奶也不许吃的。这样的稀罕物她也要留着,藏起来,最后可能就是放烂了,谁也没吃着。

水果?不好意思,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水果,逢年过节有客人会送些苹果梨子,也都是蒸了当饭吃。上街买水果?那是不存在的事情。

此外,除了过节来客人或者过年,家里是万万不可能见到一点点肉腥的,家里也养鸡养鸭,但是鸡蛋鸭蛋是不可能吃的。在我小时候,我从来不认为鸡蛋是可以吃的东西,现在想来不可思议,但那时却是理所当然。

上初中的时候是寄宿的,因为住在学校,一日三餐都吃在学校食堂,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最低曾达到7元,早中晚饭各五毛,一周五天,周五那天晚饭放学回家吃,那时是2004、2005年的样子。

对此,我奶奶一度引以为豪,向左邻右舍夸赞我。你说我为什么能吃这么少?因为那时刚住校,家里吃习惯了,饭量小不说,关键我根本没有吃菜、吃肉的习惯,别人都打菜打肉,但在我的观念里是没有吃菜、吃肉这一说的,甚至我都没有这个想法。那时的馒头是两毛钱一个,咸稀饭三毛一碗,我的标配就是一个馒头一碗咸稀饭。但我不是刻意如此,也不是非要节省,而是我对其他的吃食没有欲望,因为习惯。这个习惯直到我大学毕业之前都没有改掉,我一直不吃肉。

初二没有长身体之前,我大概157的身高,只有七十斤甚至都不到。就像下图的贝儿差不多,比她还要瘦一些。别的女孩子都是早就来了例假,而我到了初三才来。

我家的长辈辈份都高,逢年过节总是能收许多许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但是也总是被奶奶藏起来,不许吃,等到快放坏了就拿出来吃,但也吃不完,然后那些好的继续放着,有些发霉扔了,有些就吃到来年春节。

再说说日常生活方面吧。

从小到大,迄今为止,我没有见过奶奶买过新床单新枕套什么的,她和我爷爷的枕套都已经补了无数层的补丁了,至今还在用。

衣服也从不买新的,最热衷的就是捡亲戚家的旧衣服穿,你给她买新的她却不穿。

衣服要攒起来一起洗,冬天大概两个月洗一次衣服,原因是洗衣机费电。就这,还要把全自动的洗衣机当成半自动的来用:让洗衣机把那些厚重的衣服搅洗干净,然后自己把衣服拿出来用冰冷刺骨的井水漂洗干净,然后再用洗衣机脱水。我奶奶的原话是,要不是冬天衣服晾不干也不用洗衣机脱水。其他季节,从不用洗衣机。

要说其他,也没什么了,因为爷爷奶奶除了吃就是穿,这是他们生活中投入成本最大的地方了,其他的如非必要,一分钱都不会花。

这是我奶奶节省的冰山一角吧,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我家很穷,其实不然,我家在附近那一带是出了名的比较富裕的人家,我奶奶也很会赚钱,从不闲着。但节省很多时候跟富不富裕无关,而是人的性格、价值观所决定的。

这也是他们的经历所决定的,他们年轻时一定吃了许多苦头,知道每一样东西都来之不易,他们早已习惯了简陋的生活,任何一点出了格子的东西,哪怕是一盘菜,对他们来说都是铺张浪费。

你家老人能够节省到什么程度?

我的老岳父,今年七十多了。和我岳母每个月能领六千元的退休金。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也算可以了。

但是二老由于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对今天的好日子格外珍惜。他们时刻精打细算,一分钱随时都想掰成两半花。

前几天妻子去探望他们回来后,表情不太正常。晚上散步时告诉我,生我岳父岳母的气呢!原来她去岳父家,只有岳母自己一人在家。岳父回农村老家的菜园子锄草了,而且是从县城骑自行车回去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头顶烈日,单程37公里啊!妻子知道后都气哭了,数落我岳母:“坐车才十元的车费,往返无非二十元,你们缺这二十元吗?你们这么仔细干啥?再说,我爸都七十多了,万一中暑怎么办?”

我岳母则说:“没有问题的,我和你爸开春时骑自行车回去过一次,慢慢骑,不但不累,还能看两旁的光景,挺好的!”

我妻子哭笑不得,说给我听后说道:“他们怎么这么仔细?可怎么办啊?”我也想不出好办法,只能安慰她慢慢改变二老吧!

你家老人能够节省到什么程度?

我小区住一老人,60多岁。发现他每天早晨按时按点地赶到公交车站点,空身一人。我很是纳闷,后来与别聊天才知道,他每天乘免费公交车去上公共厕所。据说悬有好事的人曾经跟踪他,才发现的这个事。就是街边有专人昼夜看管打扫的那种公厕,真的甚至比家里公厕还干净。有人问过他为啥跑这么远上公厕?他说:①和孩子一起住,早晨有争厕现象。②自己出来还可以遛早,锻炼身体。③关键坐车不花钱,省得在家好厕,也实在浪费水。

他说得很现实,方便了家人,节省家里一笔开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