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没有三岁之前的记忆?
1957年,一位27岁的美国小伙接受了世界上第一场癫痫脑部手术,没想到这场手术,却意外揭开了人类产生记忆的奥秘。
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科学家已经表明,人类完全有可能恢复三岁之前的记忆。
人类之所以能够产生记忆,是因为脑子里有一块小小的“U盘”1933年,7岁的美国小男孩亨利·莫莱森在自家门外玩耍时,不慎跑到了公路上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成重伤,虽然最后亨利摆脱了生命危险并恢复出院,但他的脑部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留下了后遗症。
此后十多年的日子里,亨利一直饱受头痛与癫痫的折磨,在经历了一系列无效的治疗后,27岁的亨利在医生的建议下,决定接受一场极为危险的手术:通过摘除脑子里的海马体来根治癫痫,这种手术在全世界还史无前例。
手术非常成功,亨利在术后再也不用受到癫痫带来的困扰了,而且身体其他功能也没有受到影响。不过就在出院不久后,亨利却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他开始失忆了。
严格来说,亨利是丧失了记忆的能力,他可以清晰地记起手术前的很多事情,却无法记住几分钟前发生过的所有事情。短时间内,亨利的生活上受到了巨大影响,别人跟他说过的话,不过几分钟便忘得一干二净,而做过的事也没有任何印象。
而过了近10年后,更可怕的后果来了,亨利每天起床后记忆还是停留在10年之前。
这就意味着,亨利的记忆告诉自己还在27岁,可他每天醒来却惊恐地发现自己和父母已经老去。亨利开始变得极度抑郁,他认为是那场手术毁了他的一生。在这场手术之后,医生才意识到,大脑中的海马体,是产生新记忆的重要部位,此后的癫痫手术里,再也没有医生会给病人取下海马体了。
亨利的事很快引起了脑部研究专家们的注意,此后专家们在他身上做出了许多研究,直到82岁离世,他人生的大半部分时间都以代号:H.M.病人的身份活着,为人类脑部记忆力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一辈子作为“小白鼠”的亨利,似乎并没有觉得痛苦或愤怒,因为对他来说,每一天都是新鲜而又陌生的一天。
在对亨利的多年研究中,科学家们对人类记忆的秘密也有了新的发现,他们发现,虽然亨利失去了对于新事物的记忆能力,却没有像婴儿一样回到一张白纸,反而他的其他学习能力变强了许多。
心理学家给亨利一张画有五角星的纸,让他对着镜子,在五角星内再画一个五角星,亨利很快便学会了,而且不会忘记。
通过这一实验,科学家们可以确定,人的脑部至少有两种产生新记忆的部分:
一种是海马体产生的记忆,也称为外显记忆,即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产生的有意识的记忆。
二则是通过重复训练而产生的身体程序性记忆,称为内隐记忆,这种记忆是无意识间产生的。比如我们经过重复训练而学会说话、骑车、游泳、乐器等技能,这些记忆是不会受到海马体的影响的。
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一台电脑,那么海马体则是一个U盘,它仅能临时存储一部分新文件,最终还是要转移到大脑的大脑皮层中,永久保存。而我们学说话、走路等技能,则是在电脑运行过程中自动生成在系统中的文件,跟“U盘”海马体,是没有关系的。
而0-3岁的婴儿,海马体发育还没有完善,相当于U盘的存储量小,能临时存储的新记忆也就少,这也就导致能被马体传到大脑皮层保存的记忆少之又少,再加上多年的尘封,如今自然记不起3岁之前的事情。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的海马体发育较快,在两三岁时就能储存较多的东西,长大后回忆起两三岁的时光,还能有些印象。
人类的记忆会在特定的情况下被“唤醒”1972年,南斯拉夫航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空难,飞机在高空爆炸后坠毁,但在这场灾难中却有一位22岁的塞尔维亚空姐维斯娜·乌洛维奇奇迹生还了下来,维斯娜的身体恢复正常以后,却丧失了所有的记忆。
虽然后来经过治疗她的记忆得到了恢复,已经可以与家人相认并且逐渐想起了所有的事情,可她对那场空难却一无所知,当相关人员问她那场事故的细节时,她却坚称自己并不知道那般航班。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间看到一篇杂志,内容正是那场空难的报道,维斯娜瞬间恢复了记忆,惊恐地大叫,直到医生赶来注射了镇定剂才得以平复。
人的大脑在遭到巨大刺激时,会选择性将这段记忆隐藏,虽然平日里记不起来,但当碰到某一把钥匙时,他的记忆将会重新被打开。
人在年幼的时候,如果遭受过暴力、家庭纷争、等惊吓时,这些片段也会被大脑记下并且封存起来,虽然日后会回想不起来,但在潜意识里却会影响人的一生,甚至会莫名其妙的恐惧某些事物一辈子。
人类三岁之前的记忆可能并没有消失,它只是需要一些手段来被激活其实不只是三岁之前,在人生的几十年里,被人们遗忘的事情有太多太多,这部分记忆到底是彻底被抹掉了,还是在大脑中无法被提取出来,这至今没有一个科学定论。
按理说,人类的大脑皮层足以把人生几十年间大大小小所有事情全部储存,但为什么我们会忘掉这么多事情呢?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利根川进用小白鼠对记忆做了一系列实验。
科学家首先将一组小白鼠养在特制的笼子里,随后对笼子进行通电,让触电的小白鼠产生对触电的恐惧,直至在停止通电后,它们依然对这个笼子存在恐惧反应。随后科学家将这些小白鼠在产生恐惧记忆时所活跃的神经元进行了标记,以便于之后可以随时激活这些恐惧反应。
随后科学家将这些小白鼠注射了一种叫茴香霉素的物质,这种药剂可以阻断它们脑部神经元的连接,造成失忆。随后将它们放回原来的笼子,此时小白鼠果然对笼子没有了恐惧,这说明它们已经忘记在笼子里遭受电击的经历了。
那么,小白鼠的这段记忆究竟是被抹除掉了,还是存在于大脑之中无法被提取呢?
科学家激活了之前对于小白鼠标记的神经元,这些小白鼠立即恢复了它们之前恐惧的反应,果然这些恐惧的记忆依然存在脑子中,只是缺少相应的提取条件。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些记忆存在于小白鼠的海马体和大脑皮层前额叶皮层的一小部分。
用一种对蓝光敏感的蛋白质标记了这两个部位后,只要对小白鼠的这两个部位进行蓝光照射,它们就会出现对电击的恐惧反应,蜷缩成一团。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马体中这一段记忆会消失,但大脑皮层的记忆却会一直存在。
虽然明确了记忆并不会消失,而是会由海马体转移到大脑皮层永久保存,只要使用特定方法,就可以唤醒这部分记忆。但利根川进说,目前这种方法只适合用于小白鼠,对人类来说并不适用,不过随着科学的进步,总有一天可以研究出适用于人体的记忆恢复方法,这对治疗失忆、老年痴呆等疾病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可以通过药物恢复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记忆,你会选择去恢复吗?
我想我是不会的,大脑总是会保护我们,把那些快乐的事情留给我们回忆。如果把记忆全部恢复,那些尴尬的事、后悔的事、还有那些不愿回想起来的痛苦过往,每天都环绕在心头,那种滋味一定不会好受吧。
人类为何没有三岁之前的记忆?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做童年失忆症!
每当我们回想自己的一生,便会发现一个比较奇妙的事情——
在我们脑海能够浮现出一年级时某个同学的面容;能够清晰的记得在学校旁小溪边玩水时,洒在溪水里的那一缕阳光。
但是,当你努力回想3岁前甚至4岁之前的一些画面时,你会感觉好像你3岁之前的人生是一片空白,好像生生被人擦掉了记忆。
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根本没有人生头几年的记忆,在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童年失忆症”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人类大脑中,有一种负责记忆的“海马体”,打个比方,这个东西就是电脑中的“储存器”,专门负责接收处理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景象,并把它储存起来形成记忆。
但是如果这个储存器(海马体)和相连的一些接收线路(神经纤维)还没有建设(发育)完善,就不能完全的接收和储存容量太大的景象。
宝宝各阶段神经元的发育情况↑
所以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只是瞬时记忆,是零散、断续不成系统的记忆,他本身就没有足够的储存能力去把景象储存下来,而后期想要去提取那只能得到一片空白。
另外,3岁以前的孩字掌握的语言能力较弱,很多景象他都无法去理解,容易在短时间内遗忘,无法形成长久记忆。
那为什么还是有部分人,能够有3岁以前的部分记忆呢?我们上文说过,3岁以前孩子的记忆时瞬时的、零散的,如果当时有某一个画面、某种声音令孩子印象特别深刻,那也是能保持长久记忆的。
比如孩子受到了一种东西的惊吓,在后面他再看到类似的东西时就能产生联想,久而久之就会不断的加深记忆,甚至终生不忘。
所以家长们对孩子千万不要家暴,你在孩子小时候带给他的这种恐惧,在他的记忆中是能保持一辈子的。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们不是没有3岁前的记忆,其实3岁前的记忆是存在的,只是没有检索条件。记忆检索主要是用来提取大脑长期记忆的,主要是用某一种条件来激活我们大脑深处的记忆。
比如,试卷就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记忆检索,通过试卷的考试,可以检索到学生到底学到多少知识。
而对于我们3岁前的记忆来说,没有相应的环境线索来帮助触发记忆,因为即使没有环境上的任何变化,在婴儿时期看到的也是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那个时候一张小床在婴儿看来都是不可逾越的山峰,身边的人对婴儿来说也犹如一些说着奇怪语言的巨人。
所以,我们现在的视角与那个时期完全不同,甚至于就是两个世界,以至很难获得检索记忆的线索,于是便找不到3岁前的记忆。
或许,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可能在某一天能够找到解锁我们3岁以前记忆的方法呢,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哈哈,共同期待吧!
人类为何没有三岁之前的记忆?
所有人的童年记忆都是模糊和混乱的,没有人记得自己什么时候长的第一颗牙,如何学习走路和说话的,大部分人4岁和7岁之间的记忆都消失了,这种经历被称为童年失忆症。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提出童年失忆症理论的研究人员,因为他观察到,他的病人很少能回忆起在生命最初几年发生的事情,他认为童年的记忆被压抑,从而被遗忘。目前关于童年失忆症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设可以解释童年失忆症。
童年失忆症的一种普遍的解释是大脑中负责存储和检索情景记忆的神经尚未发育。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没有早期记忆是因为孩提时没有记忆系统,前额叶皮层的发育和功能对创造情景化记忆至关重要。此外,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体被认为是自传体记忆发展的关键,这两种大脑结构在3、4岁左右才形成。虽然在前额叶皮层至少部分发育之前,婴儿能够回忆技能或识别物品,但不能将整个场景都记住,因此由于大脑的不成熟这些记忆在一开始就没有储存。
婴儿时期语言很有限。一些证据表明,对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事件的遗忘可以部分地解释为在语言习得之前,我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些记忆,因此难以将回忆编码为记忆,婴儿大多数词汇量是在2岁到4岁之间习得的,这是最早的记忆可以被回忆起来的时间。
另外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童年失忆症的发生是由于记忆检索记忆失败,遗忘可以被描述为事件发生后时间流逝的线性函数。由于早期事件和成年后的回忆之间有很长的时间跨度,所以可以认为早期事件只是被遗忘了。而且周围没有环境线索来帮助触发记忆,即使从婴儿时期都住在同一间房子里,现在的世界看起来也和还是婴儿时的世界大不相同。家具看起来比现在高得多,周围都是说听不懂语言的巨人等等,我们的视角自童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很难获得检索记忆的线索。
最后还有一个神经源性假说解释童年失忆症,海马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神经元,这些新的神经发生阻止了持久记忆的产生。这一假设已在小鼠和大鼠动物模型中得到实验验证,神经元的发生可能通过替换原有记忆回路中的突触来阻止长期记忆的形成。
人类为何没有三岁之前的记忆?
0-3岁被称为“婴儿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幼儿学会了走路、说话,形成了对事物的基本认知,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一段时期。但是,为什么成年之后,我们却忘记了儿时的这段记忆呢?
所谓婴儿期记忆缺失,并不是说婴幼儿没有记忆力(实际上2个月大的婴儿能记事24小时),而是说成人之后,我们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到3岁以前的记忆!
美国最新一期的探索者杂志上登出了明尼苏达大学认知心理学家的解释。他们认为,我们大脑里没有存储任何形式的我们可以想起的早期记忆,这主要是因为婴儿时期人类还没有掌握语言能力。早期记忆一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得以记录的,推而进之,人类就不能用语言讲出他们的早期记忆。
有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还会继续发育,皮层还会再形成很多突触和髓鞘,海马区也会加入无数新的神经元,新神经元生成的减少会损害新记忆的形成。然而海马区一旦有新的神经元生成,也会影响到现存的记忆,新神经元会重建海马区的回路,这些新建的回路就影响到了已有回路里的记忆。
多伦多儿童医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的Katherine Akers称“婴儿期遗忘指的是人们对于出生后头几年记忆的缺失,大部分人记不住两三岁时发生的事情。但似乎并不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记忆能力!例如你的3岁的女儿可以详细地叙述去动物园的经历,前几天去看望了外公等等。但当她五岁时,她就忘掉了这些记忆。”
通俗的来讲,就是婴儿时期脑子长得太快,以至于把记忆快速“抹去”了!
更多优质回答,请持续关注镁客网头条号~
人类为何没有三岁之前的记忆?
三岁之前的记忆可能是前凡的身世,随着灵魂的转世到了今生,为了适应重生的今世,重新开始新的生命旅程,不被前世情业所困惑。丟失三岁之前世的记忆,接受新的生活记录,是人体大脑细胞从胎幼儿新生,直至老去的一个周期,躯体老去直至消亡,灵魂永存记忆将不复存在,这就是生命的延续,谢谢悟空邀请问题。
人类为何没有三岁之前的记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谢邀。
其实您提到的这个问题,是婴儿期遗忘,往往在特定的年纪之前,那些事情都无法回忆。比如你妈妈某天突然告诉你,说你小时候总啃别人的脚,你会大吃一惊,然后不信。
当然这个年纪是不一定的,有些人是3岁,有些人甚至能到8岁,8岁前到事情全都遗忘。这主要和我们掌握语言的年纪有关,当没有语言的时候,我们不能存储任何形式的早期记忆。没有语言辅助,小孩往往职能记住12-24小时内的记忆,真可以说比鱼也没好哪里去了。
渐渐长大,我们的海马区有新的神经元生成,加上语言/音乐/场景画面等记忆更为立体,我们往往有很多有回路的记忆,很难遗忘。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毕竟,我辣么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