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航天器返回时,万一落到别的国家怎么办?

航天器落到别的国家?

这可是大事!

别说是我国,其他国家也怕发生这种事,毕竟前苏联的惨痛教训不能忘。

航天器返回地球会经历哪些过程?

1.航天员的准备工作

航天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时长大概为3~6个月,在此期间,人体会出现各种“太空症”,例如小腿肌肉萎缩、视力轻微下降、大脑反应速度降低等等。

虽然这些影响无法避免,但航天员仍然需要经常锻炼身体,特别是在返回地球前的一个阶段,航天员需要做适应性调整锻炼。

除了锻炼身体之外,航天员还需要重新检查航天器的各种功能是否正常,特别是推进、动力控制系统,在检查无误后,航天员会对空间站进行最后的整理,以便后续工作更加轻松。

在做完所有准备工作后,航天员驾驶着航天器,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协助下,执行返回地球任务。

2.返回舱降落地球

航天员首先要将飞船和空间站解锁,控制飞船脱离空间站,在绕飞过程中进入比空间站更低的一条轨道。

返回舱和推进舱离开原先轨道后,在距离地表约395公里的高度开始降落至地球。

当高度降低至140公里时,推进舱跟返回舱分离后被焚毁,此时返回舱要以一个精准的角度进入大气层,角度太大,返回舱受到的冲击力可能会超出航天员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角度太小,飞船有可能与大气层擦边而过。

当距离地面100公里~40公里时,返回舱会进入“黑障区”,这是因为返回舱和大气摩擦后会产生的等离子气体层,屏蔽了电磁波,导致返回舱和地面控制中心会失去联系,这对舱内的航天员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在此过程中,返回舱还要面对“热浪”的侵袭,为了保护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专家在返回舱表面及底部包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防热层,防热层由特殊的玻璃纤维与有机合成树脂复合而成的烧蚀材料制成,在返回舱和大气剧烈摩擦过程中,烧蚀材料会蒸发升华和分解,此过程能带走绝大多数热量,从而保护返回舱的安全。

而舷窗这个特殊的部位,不仅要做到耐高温,还要达到高度密封的性能,所以返回舱的玻璃有三层,内部两层为钢化玻璃,不仅能承压,还可以对舱体进行密封,最外层是特制高温防热玻璃,为内部阻隔了绝大部分热量。

航天器返回地球有几种技术?

弹道式返回

简而言之,当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后,人为不对升力干预,所以返回舱几乎不受到升力,主要受到阻力,这种返回模式被称为弹道式。

一旦确定进入轨道便不能修改,如果航天器返回过程中出现偏差,最终降落点可能会出现在预备区之外。

而且弹道式返回的航天器,内部航天员所受到的承重力较大,如果超出人体极限,航天员将出现生命危险,采用这种模式降落地球的好处就是返回行程和时间都比较短,早期航天器多采用弹道式返回,例如苏联的“东方”号、“上升”号飞船和美国的“水星”号飞船。

半弹道式返回

半弹道式就是在弹道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升力,成功解决了返回舱降落范围不稳定,最大过载值过高的缺陷,目前绝大多数航天器返回地球,采用的都是半弹道式。

水平着陆

采用水平着陆的航天器为有翼航天器,外形跟飞机类似,这种降落方式落地精度最高,航天员最为轻松。

言归正传,当我国航天器距离地面还有10公里时,返回舱会采用半弹道式返回,也就是执行降速操作,其中包括打开引导伞、减速伞、牵顶伞、主降落伞等等,这些降速措施能把返回舱的速度从200m/s,降低至60~70m/s,最后降到5~6m/s。

在贴近地面时,返回舱的4台反推发动机开始工作,反作用力能让返回舱尽量“软着陆”,在整个过程中,舱内航天员会经历多次“冲击”,特别是降落伞打开瞬间和返回舱落地瞬间。

3.着陆场搜寻航天器,工作人员迎接航天员

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为例,东风着陆场的工作人员会启动多套统一测控、雷达、光学等设备,出动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全地形车等,构建了一套全方位监测跟踪搜索救援系统。

当返回舱落地前,系统就能锁定并判断出具体落地区域,打开舱门后工作人员就会进去迎接航天员。

航天器降落在其他国家怎么办?

航天器落到其他国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毕竟以前航天科技没有如此先进,可能会因为故障问题导致落地点出现偏差。

1962年5月24日,美国水星宇宙神7号因推进舱没有及时分离,导致最终落地点和预定落地点偏差了402公里,不过并没有落到其他国家,而是落在了大西洋。

1965年3月19日,前苏联上升2号返回地球,因宇航员操作失误,导致飞船出现重心偏移,飞船落在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中,最终落地点和预定落地点偏差了386公里。

如果本国航天器真的出现偏差,落在了其他国家,那该怎么办?一般有两种办法:

1.提前引爆

前苏联就干过很绝的一件事,1966年11月,“联盟号”进入地球轨道后,飞船出现故障无法保持稳定,按照前苏联预测系统估计,如果以返回轨道数据来看,“联盟号”可能会落在中国境内。

面对这样的情形,前苏联直接选择引爆航天器上的自毁系统,最终“联盟号”在空中炸毁,不过这是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如果有航天员在内,是不会这么干的。

2.由其他国家搜救航天员,并且归还航天器

1968年,多国在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共同签署了《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以下简称《营救协定》,截止2019年,全球约有95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

通俗易懂的说,如果A国发射的航天器,最后落在了B国的领土上,那么B国就需要负责保护并且归还航天器,如果航天器属于载人类型,B国还要积极救援航天员。

假设B国知道航天器是谁的,就需要立即通知发射国家,如果不知道,B国也需要立即汇报联合国,并且公开信息,就像寻人启事一样。

除了《营救协定》之外,全球主要国家还签署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等等,主要表达意思是,去外太空探索的宇航员,都属于地球一方,在返回过程中如果出现差异,成员国都有义务、有责任去搜救。

所以,航天器落入其他国家也不用太担心,但话说是这么说,具体怎么做就不一定了,当年前苏联叱咤风云的米格-25就是最好的案例。

米格-25被誉为是20世纪70年代北约成员国的噩梦,外界对苏联的米格-25知之甚少,但在1976年9月6日发生了米格-25飞行员叛逃事件,美日在“保存”米格-25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归还给苏联,而是将米格-25里里外外研究了一遍,导致米格-25的秘密被美日所获取。

航天器也是同理,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航天核心技术,如果落到其他国家境内,虽说人家要归还,但什么时候归还,归还前他们会不会研究,这都是“灰色地带”,毕竟航天器所涉及到的技术太重要了。

——END——

我国的航天器返回时,万一落到别的国家怎么办?

美国和欧洲一些科学家曾有这样的论断:“中国国土面积太小,不具备全球搜救能力,因此载人航天不可能成功”。但是聪明的中国航天人专治各种不服,十几年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20年12月31日播出的一档名叫《凝望地球-从宇宙的角度回顾中国与世界》的栏目中,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曾担任过神舟系统副总设计师林宝军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实施之前,美国和欧洲的一些航天领域的科学家认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不可能实现!因为中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但是和整个地球的全部面积相比还是太小了,因此它们认为中国不具备全球搜救能力。

载人航天和常规的可回收卫星不一样,载人宇宙飞船返回舱必须确保宇航员安全归来,无论是在发射阶段,轨道运行阶段,还是返回阶段,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首先要保证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因此他们做出中国人的载人航天工程不可能实现的论断。而且在那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具备独立自主实施载人航天的核心技术,即使航天技术强大如欧洲、日本、印度等也没能实现。

你要知道,美国和欧洲作为世界上航天技术领域的强国和某些领域的先行者,它们的某些论断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早在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早就搭载着中国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实现了独立自主载人航天的壮举,而且从那以后,成功一个接着一个:

1、2005年神舟六号搭载两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宇航员首次进入轨道舱,安全返回地球。

2、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安全返回地球。

3、2012年神舟九号搭载三名宇航员、首次实现人工交会对接,安全返回地球。

4、2013年神舟十号搭载三宇航员、再次交会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安全返回地球。

5、2016年神舟十一号搭载两名宇航员,宇航员进入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安全返回地球。

6、最近的这次是神舟十二号搭载三名宇航员首次进入天宫空间站,建设自己的空间站,目前任务正在进行中。

从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出,十几年来,神舟系列飞船载人航天任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仅每一次都安全圆满地返回地球成功完成既定任务,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都有新突破,可以说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美国和欧洲对于中国载人航天不会成功的论断是完全错误的,那么我们国家是怎么解决它们当时提出的没有全球搜救能力的问题的呢?

林宝军总设计师这样解释到: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领土和领海确实辽阔,但是航天任务是相较于整个地球而言的,也确实没有全球搜救能力,但是中国人聪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探索的品格,简单一句话,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

既然航天器落在地球其他位置很难搜救,那么中国航天人实现了一项黑科技,那就是在地球上画几个圆圈,比如酒泉附近画一个圈,内蒙画一个圈,等等。画这些圈有什么用呢?接着往下看。

当载人飞船在实施任务的每一个阶段,在地球轨道上每一个位置,无论航天器是正常实行完毕任务按预定方式返回,还是在轨道上发生任何突发情况需要紧急返返回,航天人通过独有的技术总可以让航天器降落在预定的几个圈圈里面,不让飞船到处降落在地球上其他不可控的地方,并形成了一整套航天回收搜救系统,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既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航天回收搜救系统的国家,而且这几个圈是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完全不用担心降落在别的国家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最后我们从神舟系列飞船的降落地点来验证,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所有的飞船全部按照既定方案安全降落在预定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连一次副着陆场都没有用到,更不用提降落在不可控的地方,这充分表明了中国航天人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高超的航天技术实力!

我国的航天器返回时,万一落到别的国家怎么办?

这事苏联还真遇到过,苏联的一艘无人飞船差点落入我国境内,在最后千钧一发之际,苏联做出了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

1966年,苏联联盟133号无人飞船发生升空。按照计划,133号飞船将在近地轨道和另一艘无人飞船进行对接,但由于技术故障的原因,133号飞船不但没有完成对接任务,甚至还脱离了运行轨道,向地球坠落。

根据苏联科学家的精确计算,这艘133号无人飞船最终会坠落在中国境内。要知道在那段时间中苏两国的关系已经处于恶化,苏联肯定不希望这艘飞船被咱们获取。

综合考虑之后,为了防止技术泄露,同时也为了“避免飞船对地面造成损伤”,航天控制中心最终下达了飞船自毁程序,引爆了133号飞船上的23千克TNT炸药,飞船的残骸最终落入马里亚纳群岛的东部海域。

这也就是艘无人飞船,要是载人飞船苏联肯定不能这么做,毕竟培养一位宇航员付出的代价都是巨大的。

我国的航天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但实现了载人航天,甚至还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2022年4月中旬,“神舟”十三号飞船将带着我们三位宇航员从”天宫“空间站返回。

那么,我国的航天器返回时,万一落到别的国家怎么办呢?

我们首先了解下,航天器有几种返回方式

航天器重返地球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能否安全着陆意味着整个阶段的航天任务是否成功。总体来说,航天器重返地球主要采取三种方式。

1、弹道式返回

弹道式返回是指,载人飞船返回大气层时,航天器沿着自然下落的轨迹进入大气层,像炮弹一样,沿着一条很陡峭的路径返回地球。

这种返回方式技术简单,航天器通过大气层时间短,飞船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相对少。但由于不能对航天器的落点进行精确控制,所以落点偏差比较大。除此之外,采用这种返回方式的航天器,在下落过程中宇航员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对航天员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在人类开启载人航天初期阶段,航天器采用的都是弹道式返回。

2、滑翔式返回

滑翔式返回主要用在有翼返回航天器,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航天飞机。因为有机翼的缘故,所以航天飞机在大气层内能够像飞机一样滑行,最终降落在指定的跑道上。对于宇航员来说,用这种方式返回地球是最舒服的。

虽然返回方式舒服,但由于航天飞机在安全、经济上有很多缺点,美俄两国已将航天飞机全部淘汰。

3、半弹道式返回

半弹道式返回俗称”打水漂式返回“,意思就像拿着石子在水面打水漂一样。航天器在大气层内不是一直下降,而是进入大气层一定“深度”并滑行一定距离后再利用本身的升力“漂”出去,然后再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航天器两次再入大气层,航天器受到的气动力和气动加热比一次直接进入小得多;二是通过半升力控制实现对飞行轨迹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精确调整着陆点。

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航天器,包括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返回的。

我国航天器返回地球时,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我国的航天器如何精准降落,是人们都关心的问题。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采用半弹道式返回,整体可控,具有理论落点。

我们以“神舟”十二号飞船举例,描述一下航天器返回地球的大致过程。

航天器返回地球之前,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环绕地球飞行。如果航天器原来是在一个圆轨道上运行,就需要把速度稍微降一降,航天器就会进入一个椭圆轨道,这个椭圆轨道离地球最近的点是近地点。当速度降到一定程度后,这个近地点就能低到大气层内了,随后利用大气阻力减速。

当航天器运行到非洲南端附近时,指挥中心会向航天器下达制动指令,减速后进入近地点降低后的椭圆轨道运行。大约在经过巴基斯坦卡拉奇上空时,飞船接触大气层并开始气动加热,随后经过我国入境。

在飞行高度达到10公里左右时,飞船打开降落伞,速度进一步降低,并抛掉它下面的防热大底。大约离地面还有一米高时,飞船里的几个小固体火箭发动机进一步反推减速,让宇航员以一个舒服的速度着陆。

航天器整个返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任何环节不能出现半天差错。但是,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受到各种扰动、大气层密度、高空风场都会对飞船轨迹产生影响,航天器的落点就会出现偏差。

我国的航天器返回时,万一落到别的国家怎么办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半个世纪以前,各个国家也都想到了,甚至为此还专门定制了一项协议。这就是《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简称营救协定)。

根据营救协议,所有所有缔约国对于他国宇航员有以下义务:

通知义务——各国获悉或发现宇航员在其管辖的区域、公海或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任何地方发生意外、处于灾难状态、进行紧急或非预定降落时,应立即通知发射当局,如不能确认发射当局,应立即通知联合国秘书长。营救义务——宇航员降落在一国领土内,该国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营救措施。宇航员降落在公海或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区域,获悉或发现国在必要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均应协助和营救。送还义务——无论在何地发现了别国的宇航员,都应立即把他们安全交还给发射当局的代表。

也就是说就算我国的航天器不巧落到美国境内,那么美国需要通知我国,对我国的宇航员采取救援措施,并将航天器送还。

说在最后

我国的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我国也是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只要不出现大的变故,咱们的航天器基本都会在境内降落。

关于《营救协定》,其实是对各国宇航员的一种保护。毕竟在外太空,宇航员代表的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国家,而是代表全人类。

就算我国的航天器真的落入别的国家境内,宇航员的安全问题还是有保障的,至于航天器能不能完好无损要回来,这就两说了。最后,祝愿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宇航员完美完成任务,顺利回家。

我国的航天器返回时,万一落到别的国家怎么办?

当然是完璧归赵,就算是俄罗斯的航天器落到了美国,美国也必须归还,因为国际上签了协定。

这项协定叫《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不属于该国的航天器落到该国的国土上,该国有义务保护航天器、救援宇航员、通报发射当局和联合国秘书长,并归还航天器的所有组成部分。

《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简称《营救协定》,英文名《The Agreement on the Rescue of Astronauts, the Return of Astronauts and the Return of Objects Launched into Outer Space》,1968年签定于华盛顿、莫斯科和伦敦,一式三份,该协定的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及西班牙文文本具有同等效力,由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监督执行,该委员会截至2019年有95个成员,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基本都加入了,SL/俄罗斯是创始国,1961年外蒙加入,中国在1980年加入。

《营救协定》的重要条款如下。

第1条:

缔约国获悉或发现宇航员在其管辖的区域、公海或不属任何国家管辖的其他任何地方发生意外,处于灾难状态,进行紧急或非预定的降落时,要立即通知发射当局;在不能判明发射当局或不能立即通知发射当局的情况下,要立即用他所拥有的一切适用的通信手段,公开通报这个消息;通知联合国秘书长,他要立即动用他所拥有的一切适用的通信手段,传播这个消息。

第3条:

如获悉或发现宇航员在公海或在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其他任何地方降落,必要时凡力所能及的缔约国,均应协助寻找和营救这些人员,保证他们迅速得救。缔约国将其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取得的结果通知发射当局和联合国秘书长。

第5条:

1、缔约国获悉或发现空间物体或其组成部分返回地球,并落在它所管辖的区域内、公海或不属任何国家管辖的其他任何地方时,应通知发射当局和联合国秘书长。

2、每个缔约国若在他管辖的区域内发现空间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时,应根据发射当局的要求,并如有请求,在该当局的协助下,采取他认为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该空间物体或其组成部分。

3、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或其组成部分若在发射当局管辖的区域外发现,应在发射当局的要求下归还给该发射当局的代表,或交给这些代表支配。

“发射当局”是指对发射负责的国家或国际组织。

上面这些条款说得很清楚了,就是航天器落到你国的领土上,你必须负责保护和归还,如果是载人航天器,你必须救援宇航员。如果你知道这个航天器是谁的,你必须通报发射当局,如果不知道是谁的,就要立即把消息公开通报,还要通报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也必须立即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航天器的所有组成部分必须归还发射当局。总结来说就是通知义务、救援义务、归还义务。

我国的载人航天器主要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着陆场超过2000平方公里,是沙质草原,地表坦荡,河流少,降水少,空气能见度高,人烟稀少,距离边境近200公里。我国的航天器着陆是非常准的,不可能落到外蒙去。就算出现了“万一”,那也不要紧,外蒙早在1961年就加入了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也加入了《营救协定》,他会马上还回来的,就外蒙那点科技实力,你还怕他会窃取技术?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有航天实力和野心,大多数国家没有太空梦想,对航天器不感兴趣。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还监督执行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这些协定将宇航员视为人类派往外太空的使者,宇航员在外太空是人类的代表,因此他们返回地球时如果发生危险所有国家都有救援的义务。

我国的航天器返回时,万一落到别的国家怎么办?

我国的航天器返回时,万一落到别的国家怎么办?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其实际落点与离轨时的预报坐标相距很近,而且工作人员数分钟即赶到现场,所以各位网友完全不必担心我国的航天器落到国外!

不过事情没有一万就怕万一,未来我国的空间站计划,天地之间的往返次数将会比以前更加频繁,万一要是出现个意外情况,降落到了国外,究竟该怎么办?

航天器返回时,究竟有哪些意外可能会导致返回舱落到国外?

以神舟十二号的返回过程为例,下文简单说明下,究竟在哪个环节会出现问题。一般航天器返回时会经历四个阶段:

首先就是和空间站分离,对接机构脱离后神舟飞船会有一个小小的减速,以便产生脱离速度,之后可能会进入一条临时的轨道,也可能会伴飞,比如神舟十二就进行了径向对接演练。

  • 第一阶段:减速制动段,这个阶段是在临时轨道的最后一圈时开始制动,进入下降走廊,轨道的末端就是着落点;
  • 第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减速后轨道会逐渐降低,在145千米高度时会抛弃推进舱;
  • 第三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从100~90千米处开始进入黑障,40千米处由于大气层阻力减速后速度降低出黑障;
  • 第四阶段:开伞降落阶段,从引导伞到主伞,最后抛弃防热大底,露出制动火箭,直至降落启动火箭减速,最终成成功落地。

这四个阶段中,对落点影响最大的是减速制动段,由于必须控制飞船下降的轨迹在1.5~1.7度之间,这个角度非常重要,大了下降过载太大,速度太快温度过高,飞船可能受不了,小了则可能重新回到轨道(由于阻力太大,可能这个轨道会非常短命)。

因此在这个下降俯冲角的要求下,大约在距离东风着陆场1.3万千米外就需要开启制动火箭进行减速,这个位置大约在哪里呢?大西洋上空!并且需要在145千米高度准确抛弃推进舱,因为下落轨迹修正完毕,再往下就不需要它了。

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如果发动机制动时间控制不好,如果飞船重心不对,如果推进舱没有及时分离,那么这些参数都将会非常严重的影响轨道末端的位置!

1965年3月19日,前苏联上升2号返回地球,由于宇航员在操作设备时起身离开了座位,进入下降走廊时飞船重心并没有在设计位置,导致飞船的重心偏离持续了46秒,最终飞船偏离落点386千米,本来在拜科努尔着陆场的落点跑到了西伯利亚原始针叶林中,列昂诺夫和别列亚耶夫在冰天雪地中担惊受怕的呆了一个晚上。

美国的水星-宇宙神7号在1962年5月24日返回偏离预定地点402千米,据说其中一个原因是推进舱没有及时分离,导致气动效应改变,落点大幅偏移!

之后的黑障、开伞与降落再不会大幅改变末端地点,基本不太可能会跑出国外这种情况,最多就是落点改变几十千米,增加搜救难度!但从飞船重返地球这个过程而言,它飞到国外的可能性也是挺高的。

当然另一个情况是必须紧急返回,比如原本还需要在临时轨道上多绕一天星下点才会路过着陆场,但由于宇航员生病或者氧气泄漏以及其他不得不立即返回地球时,那么必须紧急降落,很有可能就会降落到国外。

要是真的落在了别国领土,究竟该如何处理?

联盟号飞船曾经是来往国际空间站唯一的载人飞船,它的优秀安全记录让美国人颇为放心,但在联盟号飞船的早期版本,却事故不断!

1966年11月28日,联盟7K-OK飞船升空(编号宇宙133,前苏联对不公开任务的航天器编号为宇宙XXX),原计划是将于24小时后发射的另一艘同型号飞船对接,但入轨后即发现严重问题:高度控制故障、姿态控制故障!

在日本被拍摄到的宇宙-133号的轨迹

从而导致它返回地球时姿态失控,地面控制中心测算轨道后认为宇宙133号将坠毁于中国东北或者俄罗斯远东地区,为防止泄密或者避免伤及无辜,引爆了飞船中装载的23千克TNT(数据来自百度百科),飞船残骸坠毁于马里亚纳群岛东部。

载人飞船无法炸毁,该怎么办?

无人飞船出现状况可以炸毁,最多就是搞点外交争议赔点钱,比如前苏联在1977年9月18日发射的一颗核动力侦察卫星,本来在故障时核反应堆会被装载的火箭送到800-1000千米的中地球轨道,在这里可以在轨上千年。

Cosmos-954 satellite

但好死不死的是居然分离失效,而该卫星地处低轨(259千米X277千米),很快轨道就衰减到了即将坠毁,1978年1月24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时53分,宇宙954号在加拿大西部上空沿东北向轨迹进入地球大气层,碎片撒落在从大奴湖到贝克湖沿途600千米的加拿大领土上。

加拿大与美国的联合小组在该地区搜索了12.4万平方公里,找到了部分大块卫星残片,但只占核燃料的1%左右,加拿大向俄罗斯提出了索赔要求,最终前苏联政府以支付300万加元了结此事。

假如没有坠毁,成功降落到了别国领土,又该怎么办?

其实联合国关于外层空间的条约早就对此有所规定,联合国大会1967年12月19日第2345(XXII)号决议通过了《关于援救航天员、送回航天员及送回射入外空之物体之协定》

各缔约国,鉴于关于各国探测及使用外空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之活动所应遵守原则之条约极关重要,该约规定遇航天员有意外事故,危难或紧急降落之情形,应给予一切可能协助,迅速并安全送回航天员,及送回射入外空之物体,

以上就是总则内容,之后则详细规定了报告当事国、救援以及将飞行物安全送回或者给予方便等等,比如第二条是这样写的:

如因意外事故、危难、紧急或非出于本意降落之结果,外空机人员在一缔约国管辖领域内降落,该缔约国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步骤援救此种人员,并提供一切必要协助,该缔约国应将所采步骤及其进展情形通知发射当局及联合国秘书长。

假如大家都按套路出牌的话,飞船意外降落在别国领土是没有问题的!但事实上也会有很多麻烦问题,比如对方提供了救援,返回舱内的宇航员得到了救治,并且联系使用商业航班将其送了回来。

但其返回舱以及内部机密资料却予以拖延时间,待本国专家里里外外研究个透再还给你,请问你有什么话好说,尽管联合国规定了你得提供救援服务,但没规定我救援后多久还给你啊,尽管你可以提出无数次抗议,但东西在人家手里,宇航员给你救援了,还得感谢人家,这叫哪门子事啊。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那是绝不可以出现这等事故的,假如不得不面对如此尴尬境地,那么尽量选择友好国家,不过以人为本,紧急情况下,还是生命第一!

隼鸟号探测器在澳大利亚着陆

当然借用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对方同意即可,比如JAXA就至少两次借用过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地区回收过从小行星返回的隼鸟号探测器,因为这种靠近地球的机会没有第二次,而且速度达到了第二宇宙速度(能从地球逃逸),所以当时路过地球时能行个方便的地方实在不太多,而澳大利亚是则是南半球最大的大陆。

延伸阅读:前苏联米格-25叛逃事件

米格-25战斗机的参数技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相当先进的战斗机:

最高速度:30000千米/小时(高空2.83马赫)

最高升限:37650米

最大航程:4000千米

所以当年美国人真是心痒痒的,不知道它到底用了什么黑科技!这不巧了,1976年9月6日,苏军飞行员别连科中尉驾驶着编号068的“狐蝠”(米格-25)叛逃,降落在了函馆民用机场。

简直就是瞌睡有人送上了枕头,即使前苏联外交手段倾巢出动也未能挽救米格-25倍大卸八块,最终研究个彻底之后打包装了8个大箱子之后送还给了苏联,据坊间估计,苏联因此的泄密以及更换应答机等,损失可能高达40亿美元!

所以国际法归国际法,实力归实力,在人家的地盘上,即使你是北极熊又如何?只要你不敢发动战争,人家就敢给你拆了哈!当然人员安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有保障的。

我国的航天器返回时,万一落到别的国家怎么办?

落到外国就意味着失败,如果真的出现偏差落蒙古国境内,也可通过外交途径处理。但是,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我国的航天科技含量是全球最高的,着陆这方面的黑科技超过美俄,误差很小,我们的着陆又不是第一次,在这一点上大家不必担心,嫦娥五号这次的去返有点像太空杂技,航天人多年研究编排各种动作,心血不会白废,相信我们的精益求精的航天人!就看这几天了,要我看,成功率肯定是99.999%,大家准备好庆祝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