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穿的航天服为什么那么贵,宇航员用完后为什么不带回地球?

我们家房子单价1万每平方,而中国舱外宇航服的造价为3000万,相当于30套100平的房子,宇航员在执行完任务后,如果不能将其带回地球,未免显得太奢侈了。

可能也有朋友觉得,宇航员身穿宇航服进入外太空执行任务,衣服上会不会沾染了什么宇宙神秘物质,目前地球文明还不能解决,所以宁可将昂贵的宇航服丢在外太空,也不愿其带回地球重新利用。

实则不然,如果站在经济学角度来讲,带回宇航服所需要的成本,可能会超出宇航服本身的造价,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相关知识吧。

简单了解下宇航服的知识

至今为止,全球有能力独立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国,而国与国之间的宇航服也略有差异。

俄罗斯的航天服为“猎鹰”舱内航天服和“海鹰”舱外航天服,“猎鹰”于1973年推出,“海鹰”于1977年推出。

美国的航天服为“ACES”舱内航天服和“EMU”舱外航天服,两款均来自于20世纪80~90年代,当时造价约1500万美元,换算至今,大概为1.5亿美元,目前美国正在研发新一代航天服,预估在2024年投入使用。

中国的航天服为“飞天”,目前为第二代,造价约3000万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重重技术封锁下,能独立研发出飞天航天服,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且值得骄傲的事。

我国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有多厉害?

航天服可分为6层,分别是舒适层、备份气密层、主气密层、限制层、隔热层与防护层,舒适层由特殊防静电处理过的棉布织成,其内也配备了尿液收集装置;备份气密层有散热功能;主气密层由复合关节构成,可以起到加压作用;限制层是涤纶面料,可以限制加压气密层向外膨胀;隔热层能通过热反射来隔热,足以面对太空巨大的温差变化;最外面的防护层多种纤维复合织物构成,不仅面料柔软,还具备耐腐蚀、耐磨损、防辐射等优点。

舱外航天服的壳体结构为铝合金薄壁硬体,厚度仅为1.5mm,但其抗压能力却超过了120kpa,不仅能承受宇航服120kg的重量,还能应对航天过程中的各种震动。

除了本身材料优越之外,铝合金躯干的外壳上还配备了各种精密仪器,例如气液控制台、气液组合插座、应急供氧管、电脐带、电控台等等,可以说是完全把一个小型飞船的控制台,全部“转移”到了宇航员的航天服上。

在航天服配备如此多精密仪器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到肢体灵活度,如果各关节处太硬,宇航员动一下就非常耗体力,如果太软,防护能力又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工程师从小龙虾身上找到了灵感,于是在舱外航天服的关节处,加入了类似小龙虾尾部的层叠机构,在气密轴承的帮助下,宇航员的四肢技能轻而易举的转动,还不用担心安全性。

再来看看舱外航天盔,其面窗有4层结构,里面两层为压力面窗,中间是氮气,能起到隔热和防雾作用,第三层是防护面窗,最外面一层是滤光面窗,航天员在不同状态下可以调节光线。

除了面窗之外,头盔内部还有报警指示灯、照明灯、摄像头,头盔外壳还有电控台、气液控制台、气液组合插座、应急供氧管等,整体而言,航天头盔同样要具备抗压、抗冲击、耐热、消声、通风、供氧、视野开阔等特性。

舱外宇航服的背部隆起长方体区域为生命保障系统,有通风净化、温湿度控制及氧气调节等设备及功能,一旦发现有问题,还会自动报警。

此外,航天服上还有一根电脐带,它可以将飞船跟宇航服连接起来,除了能实时监测宇航员的安全信息之外,还能起到通讯作用,当然在电脐带内部也有一根钢缆,安全性方面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跟上一代舱外航天服比起来,新一代出舱的寿命从两年5次,每次4小时,提高到了3年15次,每次7~8小时。

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任务,需要穿舱外航天服?

在外太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极端温度,在太空中,受到太阳光直射的一面,温度可高达100℃以上,而背阴面的温度,可低至-100℃,在如此极端的温度环境下,人类在外太空只能借助航天服来抵挡。

还有便是潜藏在四周的宇宙流体,空气阻力的消失,再加上太空失重或微重力的环境,导致哪怕1毫克的流体都能轻松击穿3毫米厚的铝板。

而且太空中还有大量人类制造的太空垃圾,这些都是宇航员在舱外执行任务的潜在威胁,当年苏联“量子”舱和“礼炮号”空间站无法对接的因素,就是因为一块小小的金属片。

此外,太空的真空超低压环境对人类很不友好,但人体暴露在这种环境之下,体内的水分和血液就会瞬间沸腾,短时间内就会死亡。

1971年,三名苏联宇航员在归程途中,就因为通气阀门出现故障,导致三人仿佛暴露于太空中,40秒内,三人便全部死亡。

当然,太空中的辐射也相当危险,在缺失大气层这种天然屏障的外太空,宇航服就需要起到抵挡宇宙辐射的作用,面对危险重重的外太空,宇航服的质量需要不断提升,而随着各种先进科技的加入,宇航服制作难度和造价同样也在水涨船高。

为什么价值3000万人民币的宇航服,用完后不能随宇航员一同带回地球?

很多网友以为,3000万的舱外航天服用一次就“丢”,有点太奢侈,其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首先,返回舱的有效载荷、容积等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哪怕返回舱多带回一斤东西,可能都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而价值3000万的舱外航天服,整体重量高达120公斤,再加上其放在返回舱内,需要占据相当一部分空间,所以舱外航天服并不适合带回地球。

但也不是用一次就“丢”,目前这套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为3年,或者15次,超出年限或次数,这套舱外航天服都不适合再用了,等到无法使用后,舱外航天服才会跟其他轨道舱一同坠入大气层,在这过程中被焚烧殆尽。

用了一次,且小于3年的第二代飞天航天服,都会留在空间站中,后期也可以使用,当然不排除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国能将舱外航天服带回地球。

——END——

宇航员穿的航天服为什么那么贵,宇航员用完后为什么不带回地球?

一套衣服1.5个亿,没错你没看错,的的确确是1.5个亿,即使中国宇航服比较亲民,也要花3000万

舱外航天服穿一个小时都要耗资250000元人民币,两个小时一套房子没了,这可能目前最昂贵的衣服了。舱外航天服的价值相当于黄金铸造,妥妥的有黄金堆积而成。

航天员回归地球,只能带回来一副手套,价值3000多万的舱外航天服却要遗留在外太空,国家花如此大价钱,为什么不把舱外航天服带来来呢,今天们就来探知这个未知的世界。

我们首先介绍什么是舱外航天服,我们看看构造,是不是物超所值

舱外航天服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重量为130多公斤,这可是用130公斤的黄金堆积而成,妥妥的黄金铸造。

舱外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顾名思义就是宇航员在空间站在或外太空进行活动所穿的衣服,舱外航天服堪称世界上最复复杂的设计工艺,从宇航服的设计到构造从内到都经特殊处理,舱外航天服是宇航员生命的保障,保障宇航员万无一失

舱外航天服有特殊防静电的舒适层、合成橡胶质地的备份气密层、主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隔热层和外防护层共六层结构组成,别小看一套舱外航天服,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舱外航天服被誉为“小型的航天器”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47道工序,仅仅装配环节就需要近4个月的时间,大家伙可以从侧面验证一下,这件舱外航天服的复杂程度。

宇航员舱外的工作环境,舱外航天服是宇航员生命保障

舱外航天服就是宇航员离开空间站到外太空去作为的时候所穿的防护服,外太空环境及其复杂,外太空存在大量的辐射、紫外线、以及太阳的炙烤、还有来自“广寒宫”的寒意,这些危害对宇航员来说都是致命的,为了确保我们宇航员的安全,国家在2008年研制出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随着中国这些年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加上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神州十二号宇航员汤波明、刘波明穿上第二代“飞天”防护服,第二代防护服功能更加强大,在第一代的基础上,航天服技术的到了质的飞跃,给航天员带来更多便利。

第二代舱外航天服都有什么样的功能,是否物超所值

(1)外太空处于失压状态,舱外航天服能改善宇航员失压状态,给宇航员加压;

(2)外太空空气稀薄,舱外航天服能供给保障宇航员生命安全所必需的氧气,消除二氧化碳,并能够控制温度和湿度;外太空白天接受太阳的炙烤,温度高达130摄氏度,夜间温度零下160℃,这是正常人无法克服的

(3)能使宇航员在宇宙空间具有各种活动能力,并能使宇航员减少宇航员作为是的疲劳

(4)穿戴和脱下方便;第二代“飞天”宇航服穿戴只需5分钟,给宇航员还说节省了更多宝贵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

(5)具有防护宇航射线辐射的能力,外太空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缺少臭氧层的保护,紫外线的辐射非常强烈,这就需要特制的宇航服来抵抗这些强辐射,保护我们的宇航员能够在舱外正常作业,完成既定任务。防止小陨石带来的危害,减轻紫外线的辐射

舱外航天服的诞生,对航天事业有着“里程碑”意义,舱外航天服不仅仅是一件防护服,同时他还是微型航天器,价值3000多万绝对是物超所值。

舱外航天服为什么不能带

回地球

造价如此昂贵的舱外航天服,航天员返程时为什么不能带回地球呢,返回是只带一副手套,是不是有点暴殄天物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早已经考虑的非常清楚了,科学家会把国家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舱外航天服之所以不把舱外航天服带回地球,出于下面多方考虑,权衡利弊之下遗留在太空或者空间站来说利大于弊。

一、返回舱载荷问题

返回舱的载荷容量基本上是非常有限的。重达130公斤的“庞然大物”没有立锥之地,返回舱的重量领过了科学家的精密计算,精确到克为标准,每多增加一公斤的重量来说,就要花费一万美元,因此,要如何在有限的载荷范围增加额外的物品,是要慎之又慎的事情。

航天员返回地球是,必须严格控制飞行器的荷载,每一个细节都决定成败,更何况航天服重量高达130公斤,如果带回给飞行器严重的挑战,这是对宇航员的不负责,宇航员的生命高于一切,只要减少飞行器的重量,可以确保飞行器在起落时的安全系数。

二、中国空间站已经建成,没有必要带回来,带回去是多此一举

舱外航天服有自己的使用寿命,并不是一次性的高科技产品,舱外航天服的到了科技人员的升级换代,使用寿命更长,次数更久

新一代“飞天”宇航服使用寿命为5年,使用次数也大大提升,使用次数为15次,每次作为时间可以长大8小时。

问题来了,既然不是一次性产品,可以重复使用,中国的空间站又建成了,宇航员完全可以从中国空间站了穿着宇航服当外太空工作,宇航服使用万了以后,宇航员完全可以放在空间站,为了神州十三号宇航员使用

为了更好的利用舱外航天服配合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航天员在执行完任务之后将舱外航天服收起来放在空间站,再次使用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而不是为一件寿命极短的舱外航天服来回折腾,很明显,这是不值得的。

三、如果带回来,减少使用寿命

宇航服有使用寿命的,每一套宇航服只有短短的120个小时,如果带回来有点得不偿失,中国的空间站已经可以正式使用,完全没有必要带回来。

总结:

价值3000多万的宇航服不带回来原因的多多,出于对宇航员安全的考虑,以及携带费用的问题,还有宇航服使用寿命问题,这是经过科学家无数次验证才得到的结果,这都是无数科技人员智慧的结晶

大家伙看完以后是否豁然开朗呢?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宇航员穿的航天服为什么那么贵,宇航员用完后为什么不带回地球?

宇航员出舱时穿的航天服,一套造价高达1.5亿元,即使是我国的航天服造价比较合理,一套也需要3000万元人民币,但是如此昂贵的航天服宇航员在返回地球时却不会把它们带回来,只会带回来其中的一幅手套。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行走和探索。看着在太空中行走的宇航员时,我们心中会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感,除了看到宇航员潇洒地行走步伐之外,他们身上所穿的宇航服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到底是什么样的衣服能让宇航员穿上之后在太空中还能行走自如?为什么这些航天服的造价会如此高?

我们所说的航天服其实分为两种: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造价较高的是舱外航天服,也就是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时所穿的那套衣服。

舱内航天服

宇航员在舱内一般是穿不到宇航服的,比如神舟十三号上的王亚平他们三个平时在舱内穿的就是常服,但有时也需要穿到特制的舱内航天服。

这种航天服也被称为应急航天服,是航天员在升空,变轨或者是返回地球时需要穿到的衣服,因为在这些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所以穿上特制的舱内航天服对宇航员来说是一种保护。

不要小看舱内航天服,虽然造价没有舱外航天服高,但是它的功能一样很齐全。舱内航天服上配有信号器,求生工具,药品,通讯工具等,一旦发生意外,航天员可以先用航天服上配备的东西进行自救,同时联系外部人员,等待救援。

舱外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的造价就比较高了,不过贵也有贵的原因。

想要制造舱外航天服,首先就需要在航空航天方面具备高超的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具备独立制作舱外航天服的能力,分别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

舱外航天服如此难制造,主要是因为舱外航天服是宇航员出舱在太空中行走时所需要穿到的,首先需要抵抗外部环境的影响,其次航天服内部还要为宇航员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

太空环境非常复杂。首先太空中是真空的,我们对真空的认知可能仅仅存在于“真空无法传递声音”,实际真空中比较恐怖的一点是“在真空中是无法存在生命的”。

其次就是太空中的各种辐射。因为我们在地球上有大气层的保护,所以辐射无法直接照射到我们身上,但是在太空中就不一样了。太空中有太阳光的直射,同时还有各种宇宙光线的辐射,任何一种辐射都是人体所不能承受的,所以舱外航天服必须具备防辐射的功能。

另外,舱外航天服还要为宇航员提供生存所必须的大气压,水和氧气。这样看来,舱外航天服就等同于出舱时宇航员所乘坐的一个小型宇宙飞船了。

舱外航天服除了要满足航天员不受外界的伤害以及航天员生存的需要,还要适合人体的结构。我们平时穿衣服还讲究舒适度,更何况是120公斤的航天服穿在身上。

舱外航天服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些,所以整体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根据人体的关节,设计了比较多的铰链和轴承,让宇航员在穿航天服时,只是感觉到“重”,但不会感觉到“笨重”。

所以舱外航天服造价高也是情有可原的,那么为什么造价如此高的舱外航天服在用完之后宇航员不把它们带回地球呢?

返回舱的载重问题

航天员在返回地球时,需要乘坐返回舱,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有足够的空气阻力来降低降落速度,还要具备一定的抗热性,来抵抗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而返回舱和大气摩擦所产生热量的多少和返回舱的重量是成正比的,返回舱内多一些总量,也就意味着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会多一些,那么发生火灾的概率也会大一点。

单件出舱航天服的重量就已经达到了120公斤左右,如果把航天服都放在返回舱中带回地球,那么无疑是在增加返回舱的重量,给返回舱施加压力,有时候可能就多了那么一点压力,就会给宇航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所以为了宇航员的安全,舍弃航天服也是值得的。

太空探索首先要保证宇航员的安全,至于宇航服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它的价值再高都没有宇航员的生命重要。

我国空间站已经建成,航天服可以留在空间站中让下次去的航天员再次使用

舱外航天服不是一次性衣服,航天员穿着它出舱返回之后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国新一代的舱外航天服可以使用15次,每次最多可以用8个小时,并且它有5年的寿命。

再加上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已经建成了,这个空间站就相当于宇航员在太空上的家,所以宇航员完全可以把用过的舱外航天服直接放在“家”中,等待下一个宇航员把它穿在身上,去太空中探索更多人类未知的事物。

这样一来,航天员就不用带着航天服来回折腾了,毕竟从太空中回地球一次不容易,从地球上去太空中一次也不容易。

结束语:

人类真的是很有智慧的一种生物,从未去过太空,也不知道太空中的环境究竟有多复杂,但是能制造出适合太空中穿的衣服,还能研究出能停留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来看,人类真的很了不起。

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更了不起,神州系列飞船的一次次成功发射,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的实力。

神州十四号也即将发射,计划将在空间站中执行6个月的任务,并且神州十四号上的宇航员安排的也有出舱任务,到时我们又能通过宇航员的视角看到神秘的太空。

宇航员穿的航天服为什么那么贵,宇航员用完后为什么不带回地球?

中国空建站已经建成,没有必要带回来。

宇航员穿的航天服为什么那么贵,宇航员用完后为什么不带回地球?

宇航员穿的航天服就是一个微型航天器,价值3千多万,绝对的物超所值。宇航员回地球的时候,考虑到宇航员的安全问题,携带费用以及以后反复使用的问题,宇航员的航天服是留在空间站的,不带回地球,仅带回来一双手套

宇航员穿的航天服为什么那么贵,宇航员用完后为什么不带回地球?

美国的航天服造价1.5亿元,只能使用5次,而中国的航天服造价只要3000万元,但却能够使用15次,中国航天服的性价比真是太高了,使用效果却是一样的。

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电视上看到,航天员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之后,时常会身穿笨重的航天服出舱进入太空执行各种危险任务。

2008年9月,翟志刚乘坐“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身穿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飞天”牌舱外航天服,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漫步,翟志刚飒爽的英姿被全国人民看到,而“飞天”牌航天服也被国人熟知。

那么,一套航天服造价究竟多少钱?航天员使用过的航天服能不能带回地球?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先来简单了解下,航天服的有关知识

航天服是一件高科技产品,是航天员探索太空时必备的装备。由压力服、头盔、手套和靴子四部分组成。主要用于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活动自由。

航天服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主要是在空间站和航天器内使用,另外,宇航员往返于地球和太空之间,也必须穿舱内航天服,舱外航天服主要是用于航天员出舱进入太空执行任务时使用。

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冒险家·波斯特驾驶飞机在飞向同温层,当时他穿的是高空飞行压力服,用发动机的供压装置将航天服增压,以达到航天服类似的效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航天服的人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航天服已经功能完善,科技感强,只是重量还是很重,有130公斤左右。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全球只有中美俄三国拥有设计制造航空服的能力,毕竟载人航天不是哪个国家都能玩得转的,这是高端玩家玩的游戏。

俄罗斯的航天服为“猎鹰”舱内航天服和“海鹰”舱外航天服。

美国的航天服为“ACES”舱内航天和“EMU”舱外航天服,目前美国正在研发新一代航天服,预估在2024年投入使用。

目前中国使用的航天服为“飞天”航天服,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航天服,第一次亮相是在神州七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翟志刚身穿我们自主研发的“飞天”航天服,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从此“飞天”航天服誉满天下。

为什么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必须身穿航空服?

相信不少朋友都从电视上看到过,航天员出舱执行任务时,都身穿笨重的航天服,航天服看着很笨重的样子,其实它的作用可大着呢。

1.太空极端的温度对人体有害

在太空中,温度的跨服能超过人类的认知,在太阳光直射的一面,温度可高达121℃以上,而晒不到太阳一面的温度可至-147℃,在如此极端的温度环境下,人类在外太空只能借助航天服来抵挡温度对人体的伤害。

2.太空的真空环境对人体是致命的

我们地球之上拥有空气,我们可以自由活动和呼吸,而太空之中是没有空气的,整个太空是真空的环境,如果我们直接暴露在真空的环境中,我们的体液会沸腾,身体会膨胀,可能一分钟之内就会死亡。

因此我们在探索太空时,只能身穿航空服,依靠航空服给航天员提供合适的氧气和压力。

1971年,三名苏联宇航员在归程途中,就因为通气阀门出现故障,导致三人仿佛暴露于太空中,40秒内,三人便全部死亡。

3.太空中的辐射对人体产生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我们在地球没有被辐射,主要是因为有大气层和臭氧层的存在,帮助我们挡住了绝大多数的太空辐射。

在缺失大气层这种天然屏障的外太空,宇航服就需要起到抵挡宇宙辐射的作用,面对危险重重的外太空,如果没有航天服很可能航天员执行一次任务,返回地球之后身体就垮掉了,要知道航天员都是国家花费心血培养出来的人才呀,他们不能有任何闪失。

4.太空垃圾对航天员的威胁

进入太空的人类屈指可数,但太空并不是一片净土,这里存在着大量人类制造的太空垃圾,这些都是宇航员在舱外执行任务的潜在威胁,要知道哪怕漂浮的是一张纸,在太空它的运行速度也是很快的,有时候甚至对于航天员和飞船是致命的。

以上四点就是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必须身穿航天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太空恶劣的环境,人类如果不依靠航天服不仅寸步难行,更是无法生存。

航天服为什么这么贵?

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能够独立研发航天服,中国自主设计的“飞天”航天服3,000万一套,而美国一套航天服造价1.5亿元,据说当时一共制作了18套,现在只剩下4套可以使用了。

1.舱外航天服就是一座小型的航天飞船

舱外航天服作为航天员探索宇宙出舱活动的必备装备,它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而是一座只能乘坐一个人的小型航天飞船。

舱外航天服要为航天员提供足够的大气压力,供应足够的氧气和水,回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它有害气体。

更重要的是隔绝外部温度,阻隔宇宙辐射,它就相当于一艘穿在身上的飞船,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又能灵活操作,你说,这么高级的产品,价格贵也就不稀奇了。要是价格便宜的话,宇航员怕是不敢穿着去出舱活动了。

2.航天服制作材料和工艺非常严格

航天服从里到外一般一共有六层,每一层使用的材料都非常的有讲究,越靠近外面的一层科技含量就越高。

比如最里面舒适层的面料,是需经过特殊处理防静电的棉料织成的,其内还配备了尿液收集装置,最外层的防护层由多种纤维复合织物构成,不仅面料柔软,而且有防辐射,抗低温等诸多特点。

此外,在航天服的小小躯干上,各种开关和阀门就多达上百个,它们被集成在一个个小小的仪器和控制台中,其科技含量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如此做工精良,功能强大,科技含量爆棚的产品,价格昂贵也就不奇怪了。

3.航天服研发设计周期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航天服最耗钱的阶段并不是生产阶段,而是研发设计阶段,这个周期很长,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毕竟航天服作为一款高科技的产品,相当于小型的宇宙飞船,航天服的各项性能必须经过反复测试之后达到设计要求,这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就好与研发新的战机一样,研究设计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得经过各项周密计算,反复实验才能最终确定,所以它的花销费用也是很昂贵的。

4.航天服不是量产产品

航天服不是量产产品,分摊到每一件航天服上的成本也就非常昂贵了。我们生活中好多产品,刚开始价格昂贵,但是随着大批量的生产,它的价格会很快下降,因为生产量增加,生产成本就会下降。

载人航天这项工程,至今也只有不超过五个国家玩得转,说这是高端玩家玩的游戏,一点也不夸张,就拿我们国家来说,载人航天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上过太空的只有13名航天员。

航天服因为没有广泛的用户需求,前期的设计研发成本高,运用了很多黑科技,所以它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以上四点就是航天服造价昂贵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航天服的前期研发设计投入成本很多,而且航天服具备了航天飞机的大部分功能,可以把它当做一座小型的航天飞机,科技感满满,自然自然造价也就相当昂贵了。

为什么航天员用完后的航天服,不能带回地球?

航天员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身穿舱内航天服,但是对于重达一百多公斤的舱外航天服,大多都留在太空,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携带舱外航天服,会影响返回舱上的航天员生命安全。

1、返回舱的有效载荷和空间有限

返回舱的有效载荷和空间都是经过科学家的周密计算而得出的,不能超载运行,哪怕是超过一公斤都不行,很可能会对返回舱内的航天员造成生命威胁。

三位航天员身穿舱内航天服,如果还要携带一百多公斤的舱外航天服的话,让本就拥挤的返回舱不堪重负,所以为了确保航天员能顺利回到地球,就将舱外航天服留在了太空。

2、舱外航天服也是有寿命的

但凡是一件产品,都是有有效期这一说法的,也就是有使用寿命的,舱外航天服也不例外,每次使用都会造成损害。

美国航天服的使用寿命是15年,或者舱外执行任务使用五次,我国第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寿命是两年5次,第二代舱外航天服的使用期限是三年,或者执行15次舱外任务。到了使用时间后,舱外航天服的使命也执行完毕了,最终也会被留在太空的。

以上两点就是在航天员执行完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不携带舱外航天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会影响到返回舱内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最后总结

航天服就是一座小型的航天飞船,不仅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压力,氧气和水,回收航天服内的有害气体,而且能够帮助航天员抵挡太空的辐射和低温,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虽然航天服的造价很高,但是能够为航天员的生命保驾护航,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再记一功,造价再高也是值得的。

中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能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和自主设计研发航天服的国家,而且我们国家的航天服造价只要3000万元,而美国却要1.5亿元,关键美国航天服的使用次数也没有我们多,就问你说,中国航天强不强??中国威武,航天英雄辛苦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