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何不同?

冥王星有多可怕?

金木水火土星的名字也许不匹配,但冥王星上的情景,跟“冥界”却很搭,在发现这颗星球之初,大家采用的名字就是罗马神话中掌管地狱的死神之名Pluto(普鲁托)。

黑暗、荒芜、寒冷……此外还有大量独特的冰火山,这些宛如地狱般的场景,就是冥王星的真实写照。

1930年,科学家将发现后的冥王星归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在2006年,冥王星又被踢出了行星大家族,难道真的是因为冥王星太可怕了?

冥王星是如何被发现的?

冥王星被发现这事,还得扯到海王星身上。

海王星被发现后,很多科学家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们观测到海王星的实际轨道,跟计算公式中的轨道不符。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或者说冥冥中还有另一股力量在干预海王星?

天王星发现后,它的实际运动状态,也跟计算的不一样,所以后来科学家通过推算,发现了海王星,如今海王星也出现了这个问题,那岂不是说明海王星旁边还有个星体?

大量科学家经过日以继夜的推算,他们终于算出了冥王星,但因为数据的错误,导致科学家误以为冥王星跟地球差不多大,这也是冥王星被列为了第九大行星原因之一,插句题外话,早期错误的数据,也是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的一大因素。

冥王星有多可怕?

因为冥王星距离地球太过遥远,导致即便在有哈勃望远镜的情况下,仍然无法一窥冥王星的真容,所以NASA决定发射一艘无人太空飞船地平线号,前往这个神秘的星球上一探究竟。

经过数年的太空之旅,地平线号终于传回了冥王星的画面,这让各国科学家在震惊之余,也感到了一丝胆寒,因为这个星球的实况跟名字太匹配了!

黑暗

冥王星绕太阳一圈的公转时间为248年,自转时间为6.387个地球日,因为冥王星的转轴倾角为120度,假设你居住在冥王星的极圈内,那么你从出生到死亡,一生都见不到太阳。

即便不在极夜区域,你所处的环境也始终是昏暗的,因为冥王星跟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9亿公里,即便太阳光能照射到冥王星,但太阳光的亮度仅有地球的1/900,如果冥王星位于远日点,太阳亮度仅有地球的1/2500,站在冥王星表层,抬头看太阳,就跟咱们晚上抬头看星星一样,太“小”了。

寒冷

上文说过,冥王星距离太阳十分遥远,而且它的大气层十分稀薄,表层大气压最高时也仅有地球的10万分之1,也就是说,冥王星本身接收到的热能就少,再加上稀薄的大气层,根本无法留住热能。

此外,冥王星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以及小部分甲烷和一氧化碳,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冥王星表层几乎98%都被氮冰所覆盖,而且整个星球表层平均温度在-218℃~-229℃之间。

冰火山

虽然冥王星表层绝大部分区域都被冰封,但这颗星球的内部却十分活跃,因为星体内部存在大量放射性元素。

在大量不稳定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热能也随之产生了,所以冥王星内部存在大量热流体,并且通过表层岩石薄弱区时会喷发出去,但由于表层温度太低,岩浆会迅速被冰封,这就是冥王星独特的冰火山。

现在来看,这颗幽暗、荒芜、寒冷的星球,当真对得起神话中的死神之名Pluto(普鲁托)。

冥王星为什么会被踢出九大行星?

1.诡异的潮汐锁定,全新的双星系统

冥王星有5颗卫星,而八大行星中的金星跟水星,连1颗卫星都没有,像地球也就1颗,难道冥王星是因为“太阔绰”,导致被踢出行星之列?

实则不然。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冥王星跟卫星之间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双星系统,在此就不得不提到它五颗卫星中的卡戎了。

卡戎是冥王星5颗卫星中最大的那颗,直径高达1207千米,围绕冥王星公转的半长轴只有19570千米,在质量比跟距离的双重因素之下,冥王星竟然跟卡戎都被对方的潮汐给锁定了。

这就导致卡戎的公转时间,就是冥王星的自转时间,而且站在冥王星表面,卡戎不会出现“升落现象”,这种独特的关系,有别于其他行星跟卫星的关系。

2.独特的公转轨道

冥王星拥有太阳系中最奇葩的公转轨道,在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它们的公转轨道差不多都是正圆,但冥王星不同,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

冥王星的近日点距离为44.364亿公里,远日点的距离为73.7807亿公里,不过这不是冥王星被踢出行星的理由,而是冥王星的轨道跟黄道面的角度高达17°,跟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角度完全是两个层次,看下面这张图就能一目了然。

3.计算数据跟实际不符

刚发现冥王星那会,由于冥王星距离实在太过遥远,导致科学家没法真正测量一颗天体的直径,只能通过估算。

而用海王星推算出冥王星那会,初始数据都是错的,所以最初科学家推算,冥王星的直径大概是6600公里,跟火星的直径(6779公里)差不多。

到了1949年,科学家觉得之前算错了,冥王星的直径应该是10000公里左右,后来有人用新型望远镜观测后推算,冥王星直径在6000公里左右。

1977年,科学家通过冥王星反照率,推算出它的直径只有2700公里,后来又缩减到了2400公里,总之就是不停的算来算去,结果也是不停的改来改去。

后来冥王星的卫星卡戎被发现了,通过二者之间独特的潮汐锁定,科学家推算冥王星质量仅仅只有地球的0.2%,这个结果让大家目瞪口呆,这么小的星体,真的能算一颗行星吗?

4.冥王星无法清除本轨道其他天体

2006年,科学家对行星展开重新定义,如果某颗星体要被评为“行星”,那么就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直接围绕恒星公转,而不是其他天体;

质量足够大,才能通过其自身引力形成球形;

能够清除自己轨道上的其他天体,轨道附近不能有比自己大的天体。

前面2个,冥王星都能满足,但第3个就太为难冥王星了,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是柯伊伯带,这片区域存在大量星体,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大的都有,试问处于柯伊伯带的冥王星,怎么可能有能力清空柯伊伯带,客观的说,冥王星不被其他星体吞噬就不错了。

5.来自阋神星的“最后一击”

2005年,科学家在柯伊伯带发现了阋神星,这颗星球的体积、质量都比冥王星要大。

按照以前的说法,冥王星算行星,那阋神星肯定也是行星,所以今后太阳系就是“十大行星”?

远远不止。

因为柯伊伯带像冥王星、阋神星这类的星体,还有很多很多,如果阋神星算行星,那么今后太阳系内行星的数量,可能都要超过水浒108将。

所以在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议中,科学家重新制定了行星的门槛准则,在否定了阋神星的“行星申请”后,顺带着把冥王星也“踢”出了行星之列。

之前课本中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也再次变成了八大行星。

——END——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何不同?

冥王星——一颗以死神命名的行星,英文名叫Pluto(普鲁托),罗马神话里掌管地狱之神,也就是死神。对应就是希腊神话里的冥王哈迪斯。我们来认识一下这颗诡异的行星,哦不,是矮行星……虽然并没有死神那么恐怖,但冥王星在当初的九大行星里确实是个另类。

异常的轨道倾角

首先它的轨道很不规矩,它的轨道倾角达到17度,也就是它的公转轨道面跟黄道面的夹角达到17度。这在九大行星里是非常另类的,相比之下,其余八大行星轨道倾角最大的是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轨道倾角为7度,而接着就是金星了,轨道倾角只有3.4度。

极大的轨道偏心率

冥王星轨道的第二个奇葩情况是轨道偏心率极高,也就是近日点和远日点相差极大,近日点29.7个天文单位,远日点是49.3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就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

两者几乎相差一倍……因此冥王星的轨道异常椭圆,最奇葩的是近日点居然进入到海王星的公转轨道以内,也就是说作为曾经的第九大行星,它的近日点比第八大行星海王星还近……

超低的表面温度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目前知道得很不清楚,但大概在35到55K(-238到-218℃)之间。无论如何,那里都是一片冰封的世界。

在这样的极端温度下,冥王星一片死寂……

奇怪的伴星

作为一颗直径只有2370km的行星(比月球还要小一截),它却拥有一颗直径达1207KM的卫星,超过冥王星直径的一半,在19740km的距离上与冥王星互相绕转。没错是互相绕转,因为两者的共同质心位于冥王星外,因此有人认为冥卫一不是冥王星的卫星,而是一颗伴星,它们应该是一个双行星系统。

它们互相绕转的周期仅6.387天。这是首颗被发现的冥王星卫星,称为卡戎,后来陆续发现了另外四颗冥王星卫星,因此卡戎又被称为冥卫一。

潮汐锁定——永远的面对面

这个双星系统最恐怖的地方是由于距离很近,质量相差也不大(10倍不到),两者互相潮汐锁定了,也就是冥王星与冥卫一永远面对面——一面对着另一面……所以无论你站在冥王星上,还是站在冥卫一上,会永远看见对方停止空中同一个地方不动也不变……

我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看到这个的时候觉得超级恐怖,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恐怖,可能就是觉得有个玩意一直停在那里盯着我的感觉吧。但我现在长那么大了,想想还是觉得好恐怖……两者在不到不到两万公里的距离上互相看对方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想象冥卫一上看冥王星,冥王星直径2370km,是月球的0.68倍(约2/3),距离冥卫一19570km,是月球离地球的1/20,也就是说在冥卫一上看冥王星将是地球上看月球直径的13.4倍!

这是新地平线号拍摄到的冥王星(右)和冥卫一(左)。

心形冰原萌翻地球

虽然冥王星各种恐怖,但是在新地平线号拍摄到的相片里,人们还是找到了萌点,就是在冥王星冰封的表面上发现一个巨大的心形冰原。

有了这个心形的冰原,冥王星的颜值瞬间就提高了,想象力丰富的同学马上各种脑补,于是有了下图:

是不是萌萌哒~(^_^)~

九大行星除名

不过萌也没有,由于质量过小(只有月球质量的1/5),2006年8月24日,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天文学家通过投票把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除名,降级为矮行星,同时太阳系九大行星也变成了八大行星。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何不同?

在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冥王星,此后这颗遥远的天体一直被视为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然而,76年后,天文学家的投票让冥王星遭到降级,从此太阳系中只有八大行星。那么,冥王星为什么不再被视为行星呢?

由于观测技术所限,天文学家一开始严重高估了冥王星的质量,认为它与地球相当。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冥王星质量的估计值不断下降。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冥王星的卫星——卡戎被发现之后,天文学家算出冥王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500分之一。

此后,天文学家在冥王星附近的柯伊伯带中相继发现了不少的天体,其中一些与冥王星差不多大,例如,妊神星、鸟神星。另外,天文学家还在柯伊伯带之外的离散盘中发现了一个质量比冥王星还高一些的天体——阋神星。这让很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也应该是柯伊伯带天体,并且不能将其归为一颗行星。

于是,天文学家提出了新的行星定义。由于冥王星质量太小,没有足够强大的引力来清理掉它轨道周围的其他小天体,所以冥王星被踢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行列,它与其他几个较大的天体被划分为矮行星。

随着旅行者2号在上个世纪80年代相继造访天王星和海王星,人类已经对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有过近距离探测。由于冥王星太小太远,即便是哈勃太空望远镜,都无法看清冥王星的表面。

在2006年初,当冥王星还是第九大行星时,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了新地平线号探测器,这艘无人探测器飞往冥王星。经过9年多的长途跋涉,新地平线号于2015年飞抵冥王星。但新地平线号携带的燃料非常有限,它并没有进入环绕冥王星的轨道,而是从距离冥王星1.25万公里处飞掠而过。在此期间,新地平线号捕捉到了大量的冥王星细节,首次揭开了这颗遥远天体的神秘面纱。

冥王星表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存在一块心形区域,还有大片的深橙色和白色区域。冥王星远离太阳,它的表面非常冷,温度只有-230 ℃。在这种低温下,氮分子被冻成固体,它们覆盖着绝大部分的冥王星表面。

另外,冥王星虽小,但它仍然存在一层非常稀薄的大气层,其表面大气压为地球表面大气压的数十万分之一。分析表明,它的大气成分主要为氮气,其次是甲烷以及一氧化碳。

虽然冥王星已不是行星,但天文学家对于第九大行星的搜寻还在继续。初步证据表明,太阳系中存在第九大行星。预计它是一颗冰巨行星,位于离太阳十分遥远的地方。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何不同?

冥王星于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级成为矮行星,自此太阳系只剩八大行星。冥代表着死亡,但冥王星的可怕之处与它的名字无关。冥王星远离太阳,相对于地球而言,冥王星上的环境十分恶劣,这才是它的可怕之处。

无知者无畏,而一知半解促使着人们去想象,这会给人带来恐惧。冥王星长期以来的神秘,便是它的可怕之处。只有不断了解,才能让人觉得冥王星并不是那么可怕。

关于冥王星

冥王星由克莱德·威廉·汤博发现于1930年,位于海王星(太阳系最外侧的一颗行星)之外。起初人类对冥王星所知甚少,在2006年以前冥王星一直被认为是一颗行星。进入21世纪,新的天文观测技术使人类了解到更多太阳系内的小天体。特别是阋神星的发现,使国际天文学界普遍认为应该重新定义行星。此后随着新的行星定义起用,冥王星被正式除名,并冠名为矮行星,九大行星也就变成八大行星了。

冥王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同时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其中质量第一大的是阋神星。柯伊伯带是外海王星天体聚集区,这儿的天体主要由冰和岩石构成。

冥王星很小,体积仅相当于月球的1/3,质量仅相当于月球的1/6。光从太阳表面到达地球需要8分多钟,而阳光从太阳表面到达冥王星大约需要5.5小时。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冥王星的轨道很扁,也就是轨道离心率高、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差值较大,并且轨道倾角(基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或者说黄道面)很高。由于轨道较扁,冥王星会周期性的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不过两者因为轨道共振,并不会发生碰撞。

上图为冥王星运行轨道示意图。

冥王星虽然是矮行星,但是它也有卫星,目前已知冥王星有5颗卫星。

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的原因

行星本身不发光,是直接环绕恒星运转的一类天体。除了这个最基础的传统定义,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对行星附加了另外两条定义。首先,该行星的质量必须要足够大,这样才有足够强大的引力使其自身保持流体静力学平衡状态,即天体的形状趋于球形;其次,它必须有能力清除公转轨道附近区域的其它天体。

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以小行星带为界,里边四颗是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外边四颗是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

简单来说,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必须要足够大,才能算得上是一颗行星。因为只有足够大,才有足够强的引力清除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冥王星就是因为不满足这个条件才被降级为矮行星。

矮行星就是不够格成为行星的天体,大小基本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矮行星同样围绕太阳公转,外形趋于球形,但是由于比较小,没有能力清除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而像冥王星这样有比较稳定公转轨道的矮行星又叫做类冥天体,柯伊伯带天体中已知有近四分之一是类冥天体。

不管是行星、矮行星、卫星,还是小行星、彗星,它们都是由太阳诞生之后余下的边角料形成的。

萌萌哒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冰冷的心

冥王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冥王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日地平均距离的33倍。在刚发现冥王星的几十年间,人类对它知之甚少,显得十分神秘。

目前人类关于冥王星最新最全的资料来源于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该探测器于2015年成功飞掠冥王星,并对其进行了探测。科学家在冥王星表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区域,这其实是一个横跨上千公里的冰原,被称作冥王星之心。

如上图所示,冥天星亮白色区域酷似心形,看起来很萌。图片来自NASA。

冥王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为零下223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物质都凝固了下来。根据探测数据,冥王星大约由7分岩石、三分水冰组成,而表面则覆盖着一些固态的氮、一氧化碳和甲烷。当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表面的这些物质会升华,暂时构成冥王星极奇稀薄的大气。

相对于地球而言,冥王星表面十分寒冷荒凉,好似神话世界中的幽冥之地。这样的地方几乎不会存在生命,对人类而言十分可怕。冥王星的公转轨道也与其它八大行星迥然不同,要是没有海王星,冥王星的运转轨道会更混乱。此外,冥王星的自转方向与金星相同,从地球公转平面的北极来看,它们都是自东向西顺时针旋转,你在该星体上将会看到太阳每天西升东落。

不过,放眼全宇宙,冥王星上的环境就显得温柔的多。冥王星表面是固态的,探测器好歹可以登陆,未来也可以充当人类探索宇宙的中转站。若是木星这种气态行星,或者金星这种布满有毒气体和熔岩的高温行星,那才叫真的可怕。而与地球环境相近的火星,则显得更温柔些。

热爱科学的朋友,欢迎关注我。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何不同?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冥王星一度被认为是太阳的第九大行星,处于太阳系行星系统的最外围,在较长的时间内被认定是太阳系最小的行星。冥王星是根据罗马神话中掌管生死大权的Pluto进行命名的,一方面表明了这颗星体对于人类观测来说具有非常大的神秘性,同时也表达出了这颗星体与其它行星的不同,具有其“可怕”之处。

对冥王星的探测

人类对太阳系及其边界的认知,是随着宇宙学理论和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拓展的,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人们先后发现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而通过太阳的质量及其引力影响范围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海王星远远不是太阳系的边界,那个时代就有许多科学家预言太阳系外围存在着第九大行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通过观测双子座天体,从拍摄到的照片中发现了冥王星,这张照片被公开后,一名英国女孩随口说出了“为何不叫Pluto呢?”,随后得到了当时天文学家们的一致认可后得以保留这个称谓。

由于冥王星距离地球太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都没有能力发射探测器对其进行近距离观测。直到2015年,美国发射了新视野号探测器,才第一次实现了对冥王星进行造访的目标。在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的过程中,拍摄了许多冥王星表面的照片,并对表面状态进行了详细探测。

冥王星从表面形态上看,其质量和体积非常小,直径为2300公里,约为月球的0.8倍、地球的1/5;质量为1.47*10^19吨,约是地球的万分之二十五;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248年,自转周期相当于地球的6天多。

冥王星的奇特之处

通过新视野号的近距离观测,结合科学家们长期以来对其的轨道运动规律的相关研究,冥王星的自身特点以及运行规律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转动特点来看,主要有3个方面的特点:

  • 一是公转的轨道偏心率非常大,达到了0.249,对比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0.016722,可以看出,冥王星的公转轨道是一个可以轻易看出呈现椭圆形的状态。偏心率高,则说明其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差别也非常大,根据观测结果,其近日点距离太阳约30个天文单位,而远日点的距离则高达近50个天文单位。同时,这个椭圆形的轨道,也与海王星公转轨道发生交叉,以近日点为中心的较大尺度内,冥王星要比海王星距离太阳还要近。
  • 二是黄赤交角也非常大。太阳系内的各个行星,由于受到其形成初期引力扰动以及其它天体撞击的影响,其自转轴与围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倾斜角。不过,冥王星的倾斜角实在是太巨大了,达到了17度之多,要比排在第二位的水星高出10度左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冥王星在形成的过程中,势必受到了非常强烈的撞击事件。
  • 三是自转方向不同寻常。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如果从太阳系平面的北极来观察,仅有金星呈现自东向西的顺时针自转规律,而冥王星的自转方向与金星相同,与其它七大行星相比,感觉是格格不入。这个原因或许也与其形成初期在大质量天体剧烈撞击过程密切相关。

从表面温度来看,虽然冥王星表面的具体温度还未可知,但是通过与太阳的距离、热量辐射衰减规律以及新视野号的观测结果综合测算,其表面温度大约处在-210到-240摄氏度之间。在如此的低温环境下,这颗表面由气体物质组成的气态行星,被一层层由固态气体所形成的“冰层”所覆盖,表面上看毫无生机,因此科学家们将冥王星称为“冰矮星”。

从大气组成来看,冥王星的大气层极其稀薄,组成以氮气、甲烷、一氧化碳等为主,而且基本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冥王星的表面,因此从外表看有较强的反射光线能力,这也是从冥王星的照片中,看到它的表面大部分区域呈现非常光亮的原因。只有冥王星到达近日点附近时,表层的气体冰层才有可能少部分转化为气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冥王星这颗气态行星,在绝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像木星那样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因为其气体成分都因低温而发生凝华固定在了星体表面。

从潮汐锁定来看,冥王星目前来看拥有五颗卫星,其中冥卫一卡戎距离冥王星最近,并且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二者发生了相互的潮汐锁定现象,既无论是在冥王星上还是冥卫一上看对方,始终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一面,而且在空中的位置永远固定不变。另外,由于冥卫一与冥王星的质心处在冥王星之外,所以从外观测来看,二个星体呈现的是互相围绕这个处于中心星体之外的质心运动,这一点在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卫星的相互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

冥王星为何会被踢出行星行列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06年8月,重新定义了太阳系行星的标准,主要有3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该天体必须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二是天体要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本身固体应力的影响,从而达到流体静力平衡即近似球体的形状;三是天体要有能够清空自身公转轨道附近的其它星体的能力。而推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修改行星定义的原因,主要是在发现冥王星之后,又在其附近空间区域发现了另外一颗质量比冥王星还要大的星体-阋神星,随后又发现了众多类冥星体,科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行星的标准,而不能一味地增加太阳系行星的数量。

在新标准出台之后,由于冥王星不符合第三个标准,即不能清除自身轨道内的其它星体,因此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降级,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名,将其与其它被发现的类冥星体一起划归到矮行星的行列。而那些处在冥王星周围的众多小型天体,也与这几颗质量较大的矮行星一并,它们的存在空间被命名为柯伊伯带。

由于目前对冥王星的探测还不是很深入,对于其更加具体的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冥王星对于我们的总体感觉还是远、小、冷、异,相对于地球温暖舒适的环境,冥王星的遥远、寒冷、寂静和特立独行的特点,在我们心中难免会留下可怕的印迹。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何不同?

冥王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木星。在整个太阳系中木星是除太阳,最大的星球也最狂暴。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似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

冥王星表面温度低至零下225摄氏度,是太阳系内目前已知最冷的地方,这样的温度下根本不允许大气的存在。根据探测器对冥王星的探测结果,研究认为冥王星可能拥有一个地下海洋隐藏在深冰之下,冰面厚度可以达到10公里,差不多是地壳的二分之一厚。总之这里就是一个冰冻的世界,生物无法生存。

2006年天文学大会上重新对行星进行了定义如下: 1.它必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 2.它的形状必须近似于球形; 3.它必须独占一条轨道,轨道附近没有其他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新加了矮行星定义如下: 1.轨道绕着太阳运行; 2.形状几乎是球形的; 3.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他小天体。由此看来冥王星想恢复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已经没有可能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